盆景雨峰
1、太阳花
太阳花,花如其名,太阳越大开的越旺。它俗称“死不了”,小名“随你晒”,花名“晒死了算我输”。不需要怎么养护就能花开爆盆。一旦光照不足,便容易徒长。
养护要点:需要充足的光照的同时,也要注意通风,以免根茎出现腐烂。
② 如何种植盆景
花是娇贵的,盆景是花中之花,那就可想而知盆景就更加的娇贵,对盆景的养护那条件就版更加的高权了。
一、忌施肥。盛夏高温,叶面失水较快,此时施肥可使桩体细胞浓度小于外界环境浓度,导致植物细胞水分反向土壤流动,桩体因肥害失水而死。但可以喷洒新高脂膜保护液防水分蒸发。
二、忌干旱。想起来浇水,想不起来就不浇水,有时一连几天不管,一旦发现叶片萎蔫,才迅速补水,叶面便恢复正常,这是桩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反应,但长期如此,过强的蒸腾作用终究会使桩体大“病”难愈,脱水而死。
三、忌水渍。当环境温度超过二十八度时,应对盆景进行蔽荫保护,否则,桩体从土壤中获取的水量远远低于因蒸腾作用而失去水量,轻则叶缘灼伤、焦枯,重则桩体被日灼重创而死。
四、忌骤荫。通常情况下,为避免高温伤害,在环境温度超过桩体忍受最高温度时,应将盆景移向光照较弱的相对低温区以利桩体生长,但如骤然将其移入室内或没有光照的低温区,过不了几天,叶片就会自然脱落,桩体也会迅速萎缩而死。
五、忌午浴。炎夏中午不可向光照下的桩体喷水或向盆中浇水,这种“宠爱”方式会使盆景温度突然低于环境温度而伤及桩体。
③ 十大好养盆景树种
好养,顾名思义就是容易成活,打理容易。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容易照顾和成活的树种吧。排名不分先后哟。
一、黄荆
黄荆素有【养不死的黄荆】之称,其生命力顽强,抗病能力强,虫害少,生长速度也颇为快速,成型时间短,分布广泛,获得素材容易。
二、紫薇
紫薇也是非常棒的盆景植物,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支非常多,美丽的粉色花儿也是非常艳丽的,也有白色和紫色的品种呢! 注意春季花开现蕾之后要搬到室内温凉通风的地方,延长花期,养护得当,花期长达3-4个月。
三、平枝栒子
它往往是生长在岩石悬崖的缝中,它也是一种半落叶的灌木,非常适合作为盆景,属于新手盆景植物,它可以保持长久的绿色,喜欢阳光,也比较耐阴。
四、石榴
石榴是我非常喜欢的品种之一,我也是喜欢看的,它有着迷人的树干,还有艳丽的花朵和果子,都是非常美丽的。
五、福建茶
很多花友都喜欢,适合制作大小的盆景,它有着亮泽的叶子,如果温度适宜,它那白色的小花能够全年开花呢!当然也有小小的红色小浆果可以欣赏!它喜欢阳光,温度不高不低最好,不耐寒。
六、三角梅
三角梅也是最好的盆景植物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丰富多彩,漂亮,美丽的花儿仿佛飘飞在树上的彩蝶。它的生长比较快,能够制作成各种风格,喜欢呆在每天有6个小时的环境,不耐寒。
七、火棘
非常棒的观花观果树种,非常适合做小盆景。几乎没有什么病虫害。养护难度小。
八、榔榆
榔榆树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盆景植物了,是理想的盆景植物,因为它耐修剪,很容易做造型。比较好养,能够适应大部分的温度,耐寒性一般。
九、三角枫
最容易成活,养护的树种之一,生长速度快,容易造型,成型快。
十、对节白蜡
有【盆景之王】的美誉,生长速度快,耐修剪,抗病能力强,伤口愈合能力强。适应性非常好。
④ 盆景迎客松怎么制作
选择地栽赤松原始树相,由下而上,层层片扎,最后收顶。此过程的要点在于回将不必要的答乱枝剪除,使该枝所形成
的叶片与上部的枝条分离,达到层次分明的效果。
从上部的枝条中分解出3个枝条并扎片,一枝向左,一枝向左后,一枝向前。向前的一枝又分解为两枝,一枝向左前,一枝向右前。
将向左前的分枝进行收顶,将向右前的分枝进行收顶。该树桩经蟠扎造型后,层次分明,收放有致,藏露结合,树形飘逸,体现出初作人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底。
(4)盆景雨峰扩展阅读:
养殖方法
1、花土:养迎客松的盆景,需要使用相对排水能力比较好、养分含量比较高的沙质花土。比较推荐使用河沙和腐叶土混合制成。
2、温度:它喜欢温暖,最好将它养于20℃左右的环境之中。它不喜欢环境温度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养护时,应注意尽量保持气温恒定,不要将它放在忽冷忽热的环境之中。
3、浇水:需要水分来帮助生长,当它的花土稍干之后,就要为它浇水。不过冬天时,可以每5-10天浇一次,以免浇多了让它受涝。
⑤ 为什么要给盆景命名,如何给盆景命名
就像写诗一样,需要画龙点睛之句,盆景也是这样,有个好的题名,盆景的主题就突现出来了。为盆景命名,笔者在制作实践中,得出以下三点体会。
利用名句和人物形象命名
这种命名法,比较简便,关键就在恰如其分。如用李白的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制作的山水盆景,就必须有连绵的大山和奔流不息的大江,江上有船,突出山水悠远、小舟飞渡的形象,有这样的盆景,命名才恰到好处。用王之涣的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盆景的图案就有远山白云和黄河的形象。若用宋词辛弃疾《代人赋》中的“春在溪头荠菜花”,制作的盆景就得有山下小溪,溪头生长着几棵绿叶簇拥的已绽白色的荠菜花,甚至溪畔还有已泛鹅黄的柳条儿。以人物形象命名的盆景也不少,例如《独钓寒江雪》的盆景,上面的人物能看出姜太公的形象,那么改为《姜太公钓鱼》,就更为确切生动了。《杜甫行吟》、《昭君出塞》、《米芾拜石》等,都是根据人物形象命名的,意境深远,格调清新而高雅,常常比自己创作的名字更有档次。
以自然景物形象命名
盆景本来就是自然景观的缩影,故命名就必须根据景观之特点,冠以最能体现景观之神的名字,如《神女峰》、《长江万里行》、《逶迤长城》。属远村近野,田园风光一类,虽没有大山江河的气魄,却有玲珑小景,乡情风趣,这样的盆景,命名应更新颖,“小桥流水人家”、“蛙声一片”、“万绿丛中一点红”、“古桑新姿”、“农家红楼烟雨中”等,都是以自然景观取名的,大都情景交融,寓意深远,耐人寻味。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相结合的形象,也是盆景命名的亮点,如《泰山迎客松》、《嵩山古柏》、《古庙唐槐》等,此种盆景题名,比较流行,在盆景园中数量极多,缺点是让人感觉不够新颖、别致。自然景观同动物相结合命名者也不少,《竹林三熊》(熊猫)、《空山鸟鸣》、《金鱼戏龙泉》、《奇山飞狐》等等。以自然景观命名的盆景,出现有创意的佳名,也不是多么容易,必须细心观赏、研究,诞生妙趣横生的灵感,才能获艺术性强的盆景佳名。
根据盆景造型和意象命名
盆景的造型,是为其取名的重要依据。盆景制作者,在制作盆景时心中就有“造型”了,故脱手后随即便起出名字。不过也有的忽视了这件事,过后就要请人给命名。有文化有知识的,会写诗作画的人,经过细致观赏,一般会琢磨出高雅的名字来。造型盆景美名,如《嫦娥奔月》、《孔雀东南飞》、《喜鹊登枝》、《大江东去》、《鲤鱼跳龙门》、《犬猫闹春》、《虎蹲峭岩》、《竹影:雨露风晴》(四盆)、《云翠果红》等,这些盆景名字属通俗类,假若要求更含蓄、更深沉,那就得以盆景的意象取名,就不是一目了然地把名与景联系起来,而是观后思考出一种向往的东西来。例如盆景的图案是一棵古树,在树桠中的树瘤上卧着一只蝉,命名为《秋声》,观赏人并没有听到秋声,人们看到此景,想到了“噤若寒蝉”,便联想到了秋天。再如《月照竹林》盆景,只有一丛翠竹缝隙间,有丝丝银光闪烁,根本看不到月亮,可能使人琢磨出来,月亮就在丛林的那边,有斜照过来的光芒,这比月亮就在丛林顶上,要好得多。这就是盆景的名字,离真实的造型之景很远,可意和景密切相连,费一番思索,就能惊喜的破解,这样的盆景名字才是真正高档次的。
⑥ 佛子山为什么被称为山水盆景
佛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政和县城东部的外屯乡境内。景区位于武夷山东南麓,处在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岩浆带中的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带,是火山猛烈爆发的产物,景区地质遗迹类型多,地质环境奇特,它以高耸的峰丛、巨大的崩塌堰塞、完整的火山复活剖面、完好的遗存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佛子山景区面积137平方千米,由地下、地面及立体空间组成,东至旺楼,西至蛙岩,北至铜盆山,南至镇前鲤鱼溪,分为狮峰核心景区、旺楼二级景区、七星溪二级景区、铜盆山景区。狮峰核心景区又划分为狮子岩景区、笔架山景区、佛子岩景区、天生岩景区、磐石景区等。
佛子山风景区突兀而奇特的地质景观堪称华东一绝。178米高罕见的狮峰巍峨险峻,翘首云天、形神兼备,狮峰周围有成片原始次生林,自然环境优美,峰顶是绝佳的观景台。景区的标志性地质景观佛子岩,巧夺天工、惟妙惟肖。因其与夫妻岩的组合中极像佛家弟子而得名,周围奇峰林立,植被丰茂。险峭峻拔的笔架山临坡面崖高230余米,因峰峦酷似笔架而得名。这里山峰耸立,峭壁悬崖,地貌奇特。笔架山林木茂盛,古树葱郁,从不同角度解读此峰,景色更为美妙。除了上述3座主体山峰外,其他山峰、岩石、石洞等景点还有43处。
佛子山风景区的峡谷与溪、瀑、潭、湖景观让人心旷神怡。梅子坑百米瀑布垂高百余米,水从绝壁断崖顶冲出,犹如白练长垂、银河挂落,有崩云裂石之气,锐不可当;隆隆之声,尽显大自然磅礴之势。下有深潭,潭水翠绿,碧波荡漾。
位于狮峰景区中的佛子岩景区中的三级瀑布,由崖顶呈三级往山底潺潺而下,周围植被茂密,仿佛大自然在鸣迎宾之曲。蛙岩瀑布宏伟壮观,在巨石间飞泻而下,层层叠叠,变幻多姿。七星溪贯穿佛子山整个风景区,集雨面积达150平方千米,河道水量极大,水流平缓,河道水深,水质清澈。沿河两岸河堤柳浪闻莺,鸟语花香,竹林片片。
佛子山风景区内云海、雾涛气势磅礴、变幻莫测,四季皆宜。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常见万顷云海涌起,澎湃翻腾;而由于地势东高西低,佛子山晚霞景观更为壮丽多彩,云彩时而水晶般晶莹,时而如烈火般燃烧,奇峰变幻不定,天地融为一体。严冬时节,狮峰景区偶有降霜和下雪,此时,海拔1千米以上的高山雪白晶莹一片,树枝倒挂冰凌,树林常形成白蒙蒙的“雾凇”奇景。佛子山风景区的生物景观珍稀多样,还保留着大面积优美的原生天然林。古树资源丰富,或孤植,或成林成片。树种丰富,主要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竹柏、油杉、柳杉、穗花杉、三尖杉、杉木、香樟、楠木、钩栗、南酸枣等许多珍稀树种。景区内有集中成片的高山杜鹃林、零星分布的梅花、山樱花和四照花等。独特的树石相依,狮峰、母狮峰等石笋状石峰顶部可见成片奇松生长于其中。
佛子山还有许多古洞奇穴,山洞多、山洞怪异是佛子山的一大特点,山洞成因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裂隙型,这类山洞是水流沿裂隙流动,把裂隙渐趋扩大而形成,这类山洞狭长深不可测,如山羊洞、鹰嘴洞等,深不见底,神秘莫测。二是火山熔岩洞穴,这类洞穴生在岩壁和岩槽中,是火山岩钙碱性包裹体和围岩风化的差异性及水流作用下形成的洞穴。如肚脐洞、水帘洞、蝙蝠洞、天洞等,这类山洞高悬崖壁,形态精巧,疑是仙人雕琢,巧夺天工。三是河湖沉积砂砾岩类洞穴,这类洞呈洞和岩槽成群分布崖壁上,这些洞穴岩槽形态各异,有的像嘴巴,诉说着佛子山天翻地覆的沧桑地质历史,岩洞有的口小肚子大像葫芦,这葫芦还真不知装的什么药,洞内有蛇窝,有鸟窝,有松鼠窝,有虫子窝,给人以神秘感。有些洞是岩石错落崩坍形成的,如将军洞;有些洞成因是砂砾岩石含可溶性钙质矿物;有的是虫子性分泌物腐蚀形成。四是堆石洞,这类洞是叠石间空隙多,堆石体下空隙相互连通,形成洞中有洞、洞套洞,有数千米长,如进入迷宫;有的山洞洞室大,洞中冬暖夏凉,是消暑的好去处。
佛子山山美、水美,石更美,象形石数量极多,有恩爱伉俪夫妻岩、面参禅佛子岩、笑容满面弥勒岩、惟妙惟肖盼夫岩、神态自若的观岩音和巧夺天工朝觐岩、顶天立地的天柱岩、声震万壑雄狮岩、愧羞难当羞女岩、雄风叱起龟头岩、叹为观止的天墙岩、灵气横生古猿岩、忠贞不渝的玉女岩、蓄势越跃蛙岩、紫气环绕莲花岩、宦官青垂礼帽岩和猛兽下山的鸭嘴兽等。
佛子山不光是象形石多,神奇还在于景物步移景换、形态逼真,如笔架山南看成崖、东看成岭、北看成列、西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狮峰的景幻更是变化多端,形象逼真,从不同角度欣赏,猪头、驼峰、鲨鱼头、孔雀、海狮、石笋、猴子等象形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佛子山风景
⑦ 制作山石盆景的石材有哪些
制作盆景的石料很多,一般可分为硬质石与松质石两大类。硬质石质地坚硬,不适宜雕琢,经过敲击后的新剖面光滑不具纹理。松质石又称软质石,质地较疏松,可以雕琢,新剖面具有一定的纹理。在同一类石料中,又包括许多质地、形态、纹理、色泽各不相同的石种。在同一种石种中,不同的石材也有形态、纹理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石材,其用途也不一定相同,有的可用来作山水盆景的主峰,有的则宜用来作坡脚,有的则更适宜用来作树木盆景的点石。有的石材宜用来作高峻挺拔的山峰,有的则宜作平缓的岗峦,有的石材宜作峤岩奇石、巨峰绝壁,有的石材可作翠峦碧涧,表现景色秀丽的山河,有的则表现为雄伟、高耸、浑厚、险要、奇特
斧劈石,实属页岩的一种,色彩有灰色、浅灰、深灰、灰黑及土黄等。斧劈石一般石质坚硬,但也有部分松软,吸水性能较差,纹理多为直的线状。斧劈石虽然坚硬但可以雕琢,属硬质石中的一个特殊的例子。斧劈石敲击时,多呈纵向劈开,成为修长的较薄的条片状。绝大多数情况下新剖面具有自然、逼真的纹理,如同山水画中的斧劈皴,斧劈石因此而得名。有时因斧劈石的纹理稍有欠佳,可用刀刻方法加以修饰,以改善纹理,但此法很难掌握,稍有不当,人工痕迹就会过于明显,因而失去自然。斧劈石多用于水盆式山水盆景,也可用于旱盆式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一般不能采用,因为斧劈石主要表现的是雄伟挺拔的山峰,险峻的峭壁,确有刺破青天之势。斧劈石的造型手法有敲击、锯截、拼接和少量的雕琢方法。斧劈石也是主要的石料之一
英石,是石灰岩经过自然风化和长期的风雨、日光等的侵蚀而成的,多呈灰色、深灰色或浅灰色,有时还间以白色或浅绿色。质地坚硬,不吸水。一般都有自然的峰体形状,表面凹凸的纹理自然逼真,表现的皴纹丰富而有变化,有巢状、大皱、小皱等。英石也有观赏面、正面与后面之分,观赏面与正面皴纹应明显自然,平坦无皴纹或不明显或皴纹不自然者选作后面。纹理好的一面作观赏面,观赏面对着欣赏者。英石坚固耐久,不易损坏,因此也不可雕琢,因新剖面无或极少有自然的纹理。造型手法主要是采用锯截或拼接方法。石材的好坏还是要看天然形状,作者要先学会选材的本领。英石可用来制作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也可用作树木盆景的点石
⑧ 新手怎样选择盆景树桩
运用概括、集中、夸张等艺术手法,把大自然的风景搬到盆景之中,就成为缩龙成寸、以小见大的盆景。它追求“奇致”,讲究新奇美,以达到耐人寻味、赏心悦目的目的。天然树桩,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燎乱。而桩头却是树桩盆景的基础,与创作的成败得失相关.如何选择,非同小可。见仁见智,似乎都胸有成竹。殊不知,要获得公认的佳品,远不是举手之劳。对一般爱好者来说,失之交臂者有之,选择失当者有之.好桩修劣者有之。那么.其中三味能否理出些头绪来呢?笔者通过佳作观摩、书画借鉴、市场调查和创作实践,初步归纳为“扭、曲、朽、包、疤、怪、老、根、壮、型”十字,以祈抛砖引玉。扭:扭转、旋扭。即干或根的某生理面相对邻段同一生理面的转向。其特点是:纹理显著,势如蟠龙。如在全国首届根艺展览会获一等奖的《龙的传说》,其扭转动势.堪称典范,倘作为盆景桩头,亦不失为佳作。曲:弯曲。有屈折与柔弯之分。屈折,是干或根转向而形成一定的角度〔即所谓硬角):虎刺和南天竹常出现此种形状,颇有挫折等闲、屈铁刚毅的气质和不屈的生机;天然的一波三折更难能可贵。柔弯,弯而不成角,形成一定的弧线,势如游龙,显得灵活生动。梅花游龙桩用的就是此种柔弯夸张的手法。一寸三弯,更能产生极强的节奏感。尽管在花市上,—般化、无特色的直干桩无人问津,并不说明直干就毫无可取.如在丛林式盆景中,恰当地配置一两株直干,能使景中线条富有变化从而产生刚柔相济的效果。
朽:枯朽。下枯上荣,新陈代谢,枯木逢春,反差强烈。有道是:“黄昏过后有清晨,朽木桩头枝叶嫩。”包:鼓鼓囊囊,有古拙的韵味和幽默感。常见??木、榆树桩有鼓包。疤:疤痕。疤痕累累,意味着万劫再复,体现顽强的生命力。怪:形状奇特、迥异.异乎寻常。映山红(春杜鹃)蔸就结构复杂,奇形怪状者不少。老:即老龄桩头。老而弥坚,令人产生阅历沧桑的联想。苍劲古朴,有慈祥之感.根:这里此注意三点。①根的观赏价值:悬根露爪,体现经受过风雨的洗礼;盘根错节,意味着根基牢靠.不可动摇。正如《芥子园画谱》所云:“树生于山腆土厚者多藏根,若嵌石漱泉于悬崖千仞铁壁万层之地,则岈古树,每多露根,直若遗世仙人,清癯苍老.筋骨毕露,更足见奇耳!”②根多、根壮,容易成活。③若上山采掘,在作业中应尽量避免损伤根系,尤其是须根。桩头离土,立即用浸湿的吸水柔质材料(旧棉布条等)适当缠绕根系,再套上塑料袋并扎封袋口;或用湿青苔、腐叶等填充根须空隙,同样用塑料袋包封.也可起保湿作用。要是在花木市场选购,则应注意根系是否因脱水而坏死。其判断方法是:剥开一点根皮察看,变质发黑者,表明已坏死:坏死过多,栽活无望,尤其是赤楠、映山红等难移栽的树种。壮:壮实的桩头,因其内在养分较多,易成活。壮实厚重,也给人以巍然不动之感。型:型式、样式、款式,是景面构图的粗略模式。它经过历代名师巧匠的发掘、创新,见诸文字者有:直干式、曲干式、蟠干式、斜干式、卧干式、双干式、一本多干式、丛林式、悬崖式、临水式、横枝式、俯枝式、垂枝式、风吹式、劈干式、枯干式、枯梢式、枯峰式、秃顶式、疙瘩式、连根式、提根式、寄植式、象形式、附石式等.各有千秋.尽可参照,毋需拘泥。正如《介子园画谱》指出的:“惟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又说:“当神而明之,不可死守成法。”何况,树各有形.实际是随遇而得.因材施艺者居多。至于诸如主、次,大、小,粗、细.高、低,长、短,远、近,刚、柔,虚、实.疏、密,轻、重,强、弱,动、静,起、伏,聚、散,藏、露,明、暗,曲、直,斜、正,平、奇,巧、拙,枯、荣等对比手法,以及对如何协调呼应、和谐统一.如何体现意境、风格以“发其神秀.穷其奥妙,夺其造化”等诸多深层次的美学问题的探讨,远非一篇短文能说清楚的,本文不宜细述。自然力造成的桩头,很难十全十美,选桩者还得面对具体素材来权衡优劣,灵活取舍.切勿求全,多考虑弥补措施为宜。盆景为立体艺术,树桩的观赏面多多益善,四面有景更佳。野外挖掘的树桩、因根系损伤减少,其吸收养分能力大为减弱,树冠枝叶难以保全,栽活后,还得重新蓄枝造型。因此,我们选桩时应着重于桩头基部的形态。桩头基部选准了,主旋律就定了。一般来说,桩头基部的形态较稳定持久,难作大的改变。
⑨ 如何制作树桩盆景
树坯的选择
无论选择何类树种作为树桩盆景的素材,首先应进行坯料的筛选。树坯的选择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山野树坯的采掘和树苗的培植,因为我们对树桩的要求要以苍古朴拙为主,因此一般都要选用树龄长,形态优美,在自然生长中有一定造型可塑性的树坯,若单以人工从小栽植到选为素材,再进行加工,则造型时间长,成型慢,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采掘野生坯料来进行加工。
在采掘野生树坯时,要以树龄长久,生长旺盛,形态本身一般具有苍古奇特,遒劲曲折,悬根露爪的坯料为好,同时必须注意根据具体坯料的生长特性,确定其采掘过程与采掘时间。我们认为,应以树木进入休眠期后采掘较为妥当,如初冬至初春,冬季采掘须注意保护树坯不受冻,以免来年难以成活,春季在树木萌动时,采掘较好,既可避免伤冻而增加维护管理的难度,又可视其萌发姿态确定其技干的去留。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别较大,应视各地气候特点而定。
因山野采掘的树坯,一般树龄较长,因此在挖掘程序上一定要以保其成活为首要目的,如可以在挖掘时视树种确定主根或侧根、须根的截留以及多余枝条的截留。通常要保留一部分主要的造型枝干,并剪短使其萌芽,根据树坯的具体情况考虑其将来造型,但注意在截取萌发力较弱的树种时,要适当多留一些技条,采掘能在根部带土则尽量带土,若实在不能带土,则用泥蘸糊根部用谷草或筐、篓包装捆扎,铺之以苔藓,保护树坯在运输途中不致失水过度。树坯一般在地下深埋养护为好,待其成活后,再逐年造型提根,同时注意旱天、涝天时及时浇水、喷水和排水,以避免失水或被淹导致根、干部腐烂,故深埋时,最好提垅筑埂,当然对病虫害也应当及时检查防活。
自幼培植的树坯,则可在其主干。分枝长到一定程度时再行锯截造型,提根露爪,加工制作后即可栽植于盆中,但盆中土壤营养要跟上,为了使其萌发快速也可筑埂植于地上。但要根据造型勤修剪、勤补皤。
树坯的造型
树坯造型一定要因材构思、因材造型,特别是自然类树桩造型,切不可用规律类树桩造型方法去死搬硬套。树坯的加工造型方法大致分为蟠扎法和修剪法两种。
修剪法
修剪一般是蟠扎基本造型后再进行的,有平剪、选剪等。但也有纯粹用修剪方法进行造型的,如岭南派盆景造型就是用纯粹修剪的“蓄枝截干”的方法进行的。这是受中国画法中“鸡爪枝”“鹿角枝”造型的影响,“蓄枝”是指选定技位后蓄养技条,包括将来要成为树干的部分和根系,“截干”是指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树干、枝条及根系截短或截除,它运用于岭南盆景栽培造型的全过程,树坯经挖掘后按造型要求长短、高矮进行截干截根,当定植萌发新技后经选定技位,矫正带引技形朝向,蓄养到粗细合度时,按照造型要求的长、短、粗、细及时进行剪截,接着萌发新技,又再次进行剪截,如此反复交替,蓄枝截子,直至“鹿角”、“鸡爪”技成型。而我国另一些盆景流派的修剪方法是“重扎轻剪”,或“轻扎重剪”,或“重扎重剪”等。
(棕丝蟠扎)
播扎法
播扎法是用棕丝或金属丝对树桩进行造型。棕丝蟠扎属传统盆景树桩的造型方法,一般将树干或树枝作成半圆型的弯子,重复或变化造型,这弯子称为“汉文拐”。在川派树桩盆景造型中,棕丝的操作有搭丝、翻丝、偷丝、留结等。搭丝分为背、绕、箍等;翻丝分为单股上翻、单股下翻、双股对翻、双股下翻、双股上翻;偷丝分为上吊偷、下吊偷。平偷、半弯偷、缠偷等;留结分为活结、定结、上结、下结、平结等;弯子有半弯、新月弯、一寸三弯、米弯等。
(金属丝的两种缠法)
树干矫正法
金属丝的蟠扎是用铜丝或铅丝对树坯进行造型,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出时有麻烦,一般用铅丝,铜丝价格较高。金属丝的粗细是根据树干和树枝的粗细来确定的,14号至20号丝较为常用。皤扎时,先将金属丝一端固定在枝干的基部或交叉处,然后紧贴树皮缠绕。边扭曲树枝(干)边缠绕,或左或右,丝与树干(枝)成45度角。用力要均匀,以防扭伤树干(枝)的形成层和树皮,若是易脱皮的树种或粗干,可先用麻、棕皮等包裹枝干再行缠绕。
不论棕丝或金属丝蟠扎,有时蟠扎较粗不易弯曲的主干时,还可对树干进行纵向或横向开口使之易于弯曲。纵向开口有龙力法、滚刀法;横向则有单切口法或连续切口法;川派树桩造型中对大树蟠扎则一般使用“撬扛弯曲法”。
(壅土提根法)
提根法
为了增加树桩盆景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情趣,对一般树根都要进行提根处理,使其基部显露一部分造型有力、稳健的根部在盆的表面,给人以苍古雄奇的审美意境。
提根法通常用深盆高栽壅土法;深盆平栽水冲法;桶、筐状砂上或砂石培根法。深盆高栽提根法,是树桩栽植于盆中,在根部堆土,使树桩基部高于盆沿但不外露,待树桩定植成活。后逐年用竹棍由上而下掏去壅土,广露根部最后定型后再翻入浅盆中。深盆平栽水冲法,把树桩深植于盆中,当其成活后,在每次冲水时,有意识让水流稍强冲击树蔸部,使泥土脱落树根逐渐显露,再行翻盆,粗根即可露出。桶、筐状砂土或砂石培根法,则是用无底的木桶或无底筐将树桩围住,装入河砂或砂夹小卵石并时常在桶、筐内注入水肥,待树桩的根部成活深入砂上下部泥土中时,再分若干次自上而下逐渐扒去砂石,每次间隔半年或一年,最后去掉桶筐后展露根部,再植入相宜的盆内。另外也可直接将树根埋入地下提埂壅土,逐年去埂扒上,渐露根部。
雕凿法
为了使树桩显现其在大自然中经风雨雷劈而呈现的苍柏之态,可对树干进行人工雕凿,甚至可以劈开树干。目前树桩盆景创作中,由于大自然树桩的采掘日渐不易,苍老的树桩更是寥若晨星,因此人们多是在自己栽培的树木去选择粗壮的素材进行加工,这些树木因为树龄短,又未在大自然中经风历雨,就必须对其进行老态处理,这种处理多用于松柏类等生长较为缓慢的盆景。如对神枝和舍利干的处理就是一例。比如,将一株松柏类的树桩用雕刻工具按构思将其干较上部分树皮,依吸水线扭曲、迂廻剥去,显出树干木质纹路,然后涂上石硫合剂或防腐剂以避免病害,经过养护而成为一株苍劲的树根。
盆钵的配备
树桩盆景的配盆要根据树桩的造型特点进行配备。在大小、深浅、款式、色调、质地上都要协调一致。(斜干式桩景用盆)
从选择盆钵的大小看,若用盆过大,则使盆内显得空旷,树木显得矮小,同时含土太多也就会蓄水过多,造成根部缺氧烂掉或徒长。用盆过小,又会使盆景显得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感,且造成水分、养分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一般来说,矮壮型的树木,单株栽植时盆口面积应小于树冠面积;盆长要大于树干的高度;而高耸型的树木,孤植时所用的盆口面积则必须大于树冠范围;盆的长度可小于树干的高度;树桩组合类盆景,盆长要大些,要留有布景组合空间。而盆的深浅对树桩的生长和景观的美观也有影响。用盆过深,可使树桩景观显得矮小;用盆过浅,又会使主干粗壮、技盘丰茂的树桩显得头重足轻,给人一种不稳定感,而且相对来说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较少,难以栽种。(直干式桩景用盆)
树桩的形状也是选盆的重要因素,如直立式宜选较深一点的盆钵,特别是规律类盆景更是如此。斜干、卧干式可选深浅适中的盆,悬崖式树桩则只能根据悬飞程度选择深千筒或中深千简盆。树石组合类盆景则应选用浅盆以利于水面,石材的处理。同时在盆的形状上也应有所变化,树木扭曲蜿蜒、虬劲变化,则可选圆盆或椭圆盆。树木刚劲有力则可选棱角分明的盆钵;盆钵上的装饰线条也不宜太多,若太花俏会影响树桩本身美的展示。
在色调上也应视具体树桩而定,如金弹子,树干黑褐,树叶深绿,宜选用色彩较淡的紫砂盆或土陶盆;而六月雪树干浅黄,树叶翠绿,则应以深色盆为好。树桩盆景的配石与配件。
树桩盆景中常用山石或配件与树木配合布置,这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一种独特造景手法。在一盆松柏盆景中,配置一些山石,会使盈尺之树,显出参天之势。在悬崖式的盆景中,放置尖削的峰石于根际,就仿佛树木生长在悬崖绝壁之上。树桩盆景有山石点缀,就增添了诗情画意和自然趣味。松树配石的盆景和竹配石的盆景,都是一种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配石可分自然式和庭园式,自然式配石即模仿山野树木与奇峰怪石的自然配合;庭园式配石即模仿庭园中人工布置树石的配景。配件是指亭、台、楼、阁、动物和人物等小型陶瓷质或石质模型。树木盆景增加配件后,可增添生活气息。应用配件时,要注意符合自然环境和景趣,注意远近、大小比例,以及色彩的调和。配件通常放置在盆景的土面上或配石上。供陈设观赏或展览的临时性装饰处理,在平时一般不放置配件,以免影响树木的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