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泉城盆景园

泉城盆景园

发布时间: 2022-08-09 11:20:29

A. 济南泉城公园有什么好玩的

泉城公园前身为济南植物园植物游览区位于园东部,分为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该区按照植物进化过程中观赏价值较高的类群,建有松柏、牡丹、月季、竹、柳、菊、丁香等园,通过植物的分类向人们展现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中奇特的树姿、丰硕的花果和绚丽多姿的色彩。观赏温室区位于该园西部,是由热带、亚热带、沙生多浆类植物温室和盆景园组成的大型建筑群。温室是由三个互相衔接的大型立体三角造型建筑构成,室内种植了大王椰子、假槟榔、鱼尾

B. 济南有几处名胜古迹

山东的名胜古迹(之三)--大明湖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区中心、旧城区北部,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名胜。

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隋唐时名莲子湖,历水波,宋时曾名西湖,到金元时始称大明湖。湖畔杨柳依依,湖上荷叶连连,清人刘刘凤诰写联赞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还是历代名人聚集荟萃之地,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发出“园林美丽,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的感叹。

济南号称“泉城”,有泉水百余处,其中名泉七十二处。明湖即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满时从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门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较固定的水位。公园面积86公顷,其中湖面46公顷。湖上有历下亭、汇泉堂、湖心岛等大小岛屿六处,公园自然景观优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鸢飞鱼跃,游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莲,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的最好写照。公园的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北极庙等三十余处名胜古迹掩映于绿树繁花之间,展现出悠久的历史文化。

公园内碑刻石碣较多,著名者有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另有铁保书对联,何绍基、翁方纲等的碑记,皆具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平。

公园主要游览点有牌坊、遐园、稼轩祠、铁公祠、历下亭、北极庙、南丰祠、汇波楼、明昌钟亭、明湖宝鼎、曾公画壁、湖心百米大型喷泉等,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每年举办多种游园活动,有春节文化庙会、新春花展、荷花展及民俗文化活动和花卉盆景展览、奇石展等。

明湖湖心历下亭岛为著名海右古亭。唐代诗人杜甫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与书法家李邕在此欢宴,杜甫即席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诗句,历下亭以此而名播天下。北岸铁公祠为纪念明兵部尚书铁铉而建,他曾固守济南,抵抗燕王,后兵败不屈被杀。南丰祠为纪念宋代文学家曾巩而建。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任齐州(即济南)知州,他修北水门,治理明湖水患,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加之园内有“遐园”、“稼轩祠”、“北极阁”等景点缀其间,令游客赏景之余不忘记怀古,极受海内外游客好评。

C. 济南泉城特点

泉城济南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你们到泉城济南来旅游,在济南停留其间将由我来接待你们并为你们提供服务,我希望我的讲解能使你们在济南玩得开心,过得愉快。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约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
现在我们看到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公园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写的。进了大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迎门假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着大门建假山吗?这是古代造园的一种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说以山为主,迎门迭石,似透非透,成为公园门口处的自然屏障,与石后的溪流构成环水行之势,同园中其它景物相分离。这座假山的石块全部采自于济南南部山区,石质,色泽,纹理都可以同江苏无锡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顶和入口处采用了大块石,用悬挂的手法形成巨石悬挂的逼真壮观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适当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气的通畅。此乃济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园艺家极高的赞誉。
过了晴雨桥,大家再往前走看到这块石姿优美,纹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吨的龟石了。它最初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张养浩所收藏。张养浩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此龟石有“皱、瘦、透、秀”的特点,在此与它合影,取长寿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合影留念)。
请大家随同我一起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马跑泉。为什么叫马跑泉呢?据说北宁时期的抗金将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得此名。相传,关胜是梁山的农民起义将领,是济南总兵刘豫的部将,骁勇善战,金人南侵时,誓死不降,奋力抗金。一次激战中,败走麦城,口渴无水,十分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嘶,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夺地而出,后人为纪念此泉,称它为马跑泉。
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漱玉泉景区。“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济南书画家关有声的手笔。“漱玉泉”三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常把女子的牙齿称之为“玉”,女词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李清照著有的集子《漱玉集》;还有一种说法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化来的,说哗哗的泉水刷玉石。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纪念堂,建于1979年,纪念堂两旁是郭沫若先生写的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写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联“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是对其词作成就的赞扬,称赞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为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挂在门厅内的匾额“一代词人”也是郭沫若手书的。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博学多才,母亲也是一位壮元的孙女,知书达礼。李清照自小受双亲熏陶、启发和诱导,再加上天资聪慧,酷爱读书,成为当时杰出的文学家。李清照18岁时,与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妇俩互相支持,恩恩爱爱,作诗填词,研究金石书画,购置古籍字画。靖康之难以后,北宋灭亡,金兵南侵,宋五朝南渡,偏隅江南,李清照夫妇被迫南下,途中,明诚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过着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渡过了她的余生。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分界线,前期的词大多描绘的是歌咏自然,赞美生活,夫妻恩爱、思念的词。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如梦令》);“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红藕相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后期的词作大多抒写了家国之恨和悲叹自身命运凄苦的。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李清照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称为“易安体”。今有辑本《李清照集》和《漱玉词》。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线泉处。金线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称为济南四大名泉。“金线”的形成,是由于两岸泉水相对涌流,流势均衡。当太阳照射到池底,平静的水面上,就会显示出一条聚成的水线,金光闪亮,象游丝一般,忽隐忽现,随波荡漾,蜿蜒多变。老金线泉的“金线”已难看到,新金线泉的“金线”也必须在水势旺盛,阳光照射角度适当时才能看到。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幸在月光的映照下看到“金线”,而元代诗人元好问多次游历金线泉,却不可得,甚为遗憾。
再继续往西走,我们就来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金线书院”,由金线泉而得名。旧时指官家或私人藏书和讲学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植了白玉兰、紫玉兰,每到初春,玉兰花争相绽开,芳香扑鼻,故尚志堂院也称玉兰院。大家注意到院中的这块太湖石了吗?它叫“待日峰”,原为张养浩收藏,在一点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布满了圆月形成或弯月形透洞数处,每当皓月高悬之夜,石形和透洞在月光照射下,映入石前池水中,更显得玲珑剔透,秀美无比。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泺源堂。泺源堂,前有抱厦,突出水面,栋梁彩缓,黄瓦红柱,形体雄伟。大家请看抱柱上的诗刻:“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此句是元代著名文学家赵孟对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写照。
泺源堂的北面的建筑是娥英殿,是为纪念虞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北面是三大殿景区。三大殿院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这尊罕见的“双御碑”,记载了康熙三临、乾隆二临趵突泉的题词诗文,标示了趵突泉的地位。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趵突泉景区,站在来鹤桥上。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县张鹤鸣所建。1956年开辟趵突泉公园时,修建了这座石桥。大家请抬头看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旧迹”,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据传说,过去人们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莱仙山,即在神话中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州。想登蓬莱山求仙的人到处寻找仙山,当他们来到趵突泉边,看到三股水注,其状如山且不能攀登,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旧迹”坊。如果你到泉东面望鹤亭茶社,一边品茶,一边赏泉,则有“润泽春茶味更真”的诗意。
趵突泉泉池呈长方形,东西长三十米,南北宽二十米,周围绕以石栏。池边俯视,一泓碧水,清如明镜;三泉涌涛,喷雪溅玉;势如鼎沸,声若雷鸣;水草袅袅,鱼翔浅底;绿叶红鳞,辉映其间。历代文人学者都对趵突泉留下了诸多咏赞。如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而能再现趵突泉泉水全貌的,还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趵突泉赋》。济南“家家泉不,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呢?济南的泉水,来源于济南市区以南,锦绣川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的岩石是约四亿年以前形成的一层很厚的、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这种石灰岩地区,地表有溶沟、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钟乳石,便于大量的雨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山区的石灰岩层,以大约三十度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大量的地下潜流,神出鬼没地向济南运动。刚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岩石变成了坚固的火成岩,大量的地下水流到这里,碰到火成岩的阻挡,拦蓄起来,越积越多,水泄不能,必须寻找出路。而在济南旧城一带,地势低洼,有的地方甚至低过了地十水的储水面,地下水便穿过地表,夺门而出,形成了众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袭人,极为爽口。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出京带玉泉水,到济南时带趵突泉水,以备饮用。
站在观澜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胡缵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点也许会发现“突”字少了上面的那一点。亭后的石刻“第一泉”三字是清代王钟霖书写,“观澜”石刻二字是明代张钦书写。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壁廊与北岸泺源堂相互衬托,形成对景。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沧园和白雪楼景区。沧园,原名叫“勺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这里原是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之一李攀龙的读书处,“勺沧”的名字,表达了人们向李攀龙学习的心愿。明万历年间,按察使叶梦熊曾在沧园西侧建“白雪楼”,纪念李攀龙。白雪楼和沧园几经修葺,现在的沧园是三厅一围廊,两个跨院,流溪随园,楼阁玲珑,雕梁画栋,彩漆纷呈,院中培植的名种名花异木,盆景,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庭院风格。这株“泰山松”,苍劲、雄伟,气势奔放,树龄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具有齐鲁风格的树桩盆景。园内人工修造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点缀以罗汉松,红叶,黑松等树桩植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我们已经穿过了枫溪区,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园东门口,今天讲解就到这里。讲解不妥之处,请多多包涵并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D. 济南三大名胜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你们到泉城济南来旅游,在济南停留期间,将由我来接待你们,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使你们在济南玩的开心,过的愉快,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全称广成,北望大明湖,面积约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拳”。趵突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泉水一年自己都恒定在18摄氏度左右,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打字为1959年郭沫若写的,进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门假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应门修建假山吗?这是古代造园艺术的一种手法——障景,也就是说,以山为主,迎门迭石,似透非透,成为公园门口处的自然屏障,与石后的溪流形成环水行之势,同园中其他的景物相分离。这座假山的石块全部采用济南南部山区,石质、色泽纹理都可以同江苏无锡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顶和入口处全部采用大块石,用悬挂的手法形成逼真壮观的景色,洞壁顶上又留出适当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气流畅,此乃济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园艺家的极高赞誉。

过了晴雨桥,大家再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块石姿优美,纹理自然,高四米和重八吨的龟石了,它最初为元代著名散去家张养浩收藏,张养浩快自然山川,弃官归隐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此龟石有“皱、瘦、透、秀”的特点,在此与它合影,取长寿延年的吉祥之意,

请大家随我一起前往,我们来到的是马跑泉,为什么叫马跑泉呢,据说北宋时期抗金将领关胜的战马刨除来的,故此而得名,相传关胜是梁山泊的农民起义将领,是济南总兵刘豫的部下,骁勇善战,金人南侵时,誓死不降,奋力抗金再一次激战中,口渴无水,十分难耐,他的战马仰天长啸,前踢奋力刨地,泉水夺地而出,后人为纪念此泉,称它为马跑泉。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漱玉泉景区,“漱玉泉”三个字为已故的济南书画家关友声的手笔,“漱玉泉”三个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时候常把女子的牙齿称之为“玉”女词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而得名,另一种说法为李清照由著名的《漱玉集》还有一种说法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而得来的,说的哗哗的泉水刷洗玉石。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李清照纪念堂,建于1979年,纪念堂两旁是郭沫若先生写的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说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联是“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之遗风”是对其诗作成就的赞扬,称她所在的《漱玉集》和伟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挂在门厅内的匾额”一代词人”也是郭沫若先生手书的。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父李格非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是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博学多才,其母也是一位状元的孙女,知书达理,李清照自小受双亲的熏陶启发和诱导,再加上天资聪慧,酷爱读书,成为当时十分出名的文学家,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婚后两人的生活十分美满幸福,相互支持,恩恩爱爱,作诗填词,研究金石书画,购置古籍字画,靖康之难之后,北宋灭亡,宋五朝南都,李庆忠偏于江南,李清照夫妇被迫南下,在途中赵明诚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过着无依无靠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凄凄惨惨戚戚冷冷清清中渡过了余生,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乱为分界点,前期多是歌咏自然,赞美生活,夫妻恩爱的词,后期的词多是以抒发亡国之死,家国之忧,苦叹凄苦人生命运的内容。李清照的文学创作有着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局婉约派之首,称易安体。

再往西走,我们就来到了金线泉,金线泉同黑虎泉、珍珠泉、趵突泉并成为济南四大名泉。“金线”的形成,是由于两岸泉水相对涌流,流势均衡。当太阳照射池底,平静的水面上,就会显出一条聚成的金线,金光闪亮,像游丝一般,忽隐忽现,蜿蜒多变,老金线泉的金线现在已经难看到,新金线泉的金线,也必须是在水势旺盛,阳光照射角度恰当时候,才能看见,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曾经有幸看到金线泉的金线,而元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却多次而不得,深深地遗憾。

在继续往西走,我们就来到了尚志堂,尚志堂也叫做金线书院,由金线泉而得名,旧时指官家或者私人藏书讲学的地方,尚志堂院中在中了许多玉兰树,有白玉兰和紫玉兰因此又被称为玉兰书院。每当玉兰花开放的时候,芳香扑鼻。大家注意到院中的太湖石了吗?它叫做“待日峰”,原为张养浩收藏,在一点五米左右高的石身上,布满了圆月形或弯月形透洞数处,每到皓月高悬之夜,石形在月光的照射下, 引入石前的池水中,更显得玲珑剔透,秀美无比。

出尚志堂的西行,就到了泺源堂,泺源堂前有抱厦,突出水面,栋梁彩缓,黄瓦红住,形体雄伟,大家请看抱住上的石刻:“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此句为元代著名文学家郑梦对趵突泉其境的最好写照。

泺源堂的背面建筑娥英殿,是为了纪念虞舜的两位非子,娥皇和女英而建的祠,娥英祠的北面是三大殿景区,三大殿院子内的花格透墙上,镶嵌着30余方石刻,是历代名人的佳作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罕见的“双御碑”记载了康熙三临趵突泉,乾隆二临趵突泉。的体诗词文,标志了趵突泉的地位。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趵突泉景区,站在来鹤桥上,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万历年间历城知县张鹤鸣所建,1956年开辟趵突泉公园时,修建了这座石桥,大家请抬头看这一朱漆朱漆木牌坊上的字是“蓬山旧迹”反面写的“洞天福地”据说过去人们曾把趵突泉三住说住,比作蓬莱仙山,即在神话中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如果你到东面的那个望鹤亭茶社一边品茶,一边赏泉,则有“润泽春茶味更真”的诗意。

趵突泉泉池长方形,东西长三十米,南北宽二十米,周围围绕以石栏,池边俯视,一泓碧水,轻如明镜,三泉涛涌,喷雪溅玉,势如鼎沸,声若雷鸣,水草袅袅,鱼翔浅底,绿叶红鳞,辉映期间,历代文人学者都对趵突泉留下了诸多感慨,如元代著名散去家张养浩的“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而能再现趵突泉泉水全毛的,还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济南“家家泉水,呼呼垂杨”的独特景色那么大家知道这样的奇景都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些地区的掩饰都是约四亿年前次那个城的一层很厚,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这种石灰岩地区,地表有溶沟、溶槽地下有漏斗,溶洞、暗河以及钟乳石,便于大量的玉树和地表水渗入地下,山区的石灰岩层,以大约三十度的倾斜,由南向北倾斜,大量的地下潜流,神出鬼没地像济南方向运动,刚好,在大明湖往北,地下岩石变成了坚固的火成岩,大量的地下水留到这里被火成岩的阻挡,拦蓄起来,越积越多,水泄出,必须寻找出路,于是在济南旧城一代,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便穿过地表,夺地而出,形成了众多泉水,趵突泉泉水甘甜,可以用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袭人,极为爽口,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候,出北京带玉泉水,出济南带趵突泉水,已备着饮用。

站在观澜亭上,我可以看到庭前水中的石碑上边刻着趵突泉三个字是明代胡赞宗书写的,如果你细心可以发现上边的突字少了一点,相传啊,是再时候的某一年,泉水实在是太多了,把趵突泉上的那个字的一点给冲刷掉了。,亭后的石刻为清代王忠林所写,“观澜”石刻二字尾明代张钦所写,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半碧窗与备案泺源堂相互衬托形成对景。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沧源和白雪楼景区,沧园原名叫“勺沧园”取“沧海一勺”之意义,这里原是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的李攀龙的读书处,“勺沧”的名字,表达了人们像李攀龙学习的心愿明万历年间,按察使也猛熊曾在沧园西侧建立了“白雪楼”纪念李攀龙,,白雪楼和沧园寂静休憩,现在的沧园是三个厅一围廊,两个跨院,溪流随园,楼阁玲珑,雕梁画栋,彩旗分成,园中种植有名贵花草,气势奔放,树龄在150年以上,是一棵不可多得的齐鲁风格的树桩盆景,园内人工修建的大型山石盆景,造型自然,点缀以罗汉松红叶黑松等树桩植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我们又回到了趵突泉的公园东门口,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的趵突泉游览的愉快,讲解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E. 寻找泉城公园导游词

泉城集中体现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
济南有四大名泉和七十二名泉: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
世人常以七十二名泉,描述古城济南泉水之多。七十二泉的说法始于700年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了济南72个名泉。此后,便有济南七十二泉之说。元代于钦纂《齐乘》,书中把72泉的名字、位置转录了下来。文载:历下名泉有:曰金线,趵突东。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牛,金线东。曰东高、曰漱玉,金线南。曰无忧、曰石湾,趵突南。曰酒泉、曰湛露,无忧西。曰满井、曰北煮糠,趵突北。曰北珍珠,白云楼前。曰散水、曰溪亭,北珍珠东。曰濯缨,北珍珠西。曰灰泉,濯缨西北。曰知鱼,灰泉东南。曰朱砂,灰泉西。府城内灰泉最大,自北珍珠以下皆汇于此,周围广数亩,当是大明湖之源也。曰刘氏,北珍珠西北。曰云楼,刘氏南。曰登州、曰望水,万竹园内。曰洗钵,登州东北。曰浅井、曰马跑,洗钵西南。曰舜泉,舜祠下。曰香泉。舜泉西。曰鉴泉,舜泉南。曰杜康,南舜庙。曰金虎、曰黑虎,李承务巷。曰东蜜脂,金虎西南。曰西蜜脂、东蜜脂西。曰孝感,孝感坊内。曰玉环,同知巷前,今县衙内。曰罗姑,塌竹巷东。曰混沙、曰灰池,城西南角场下。曰南珍珠,铁佛巷东。曰芙蓉,姜家亭前。曰滴水,又名清泉,西务北。曰灰湾、曰悬清,城西五龙堂东。曰双桃,城西丁子街北。曰温泉,城西石桥北城下。曰汝泉,神通寺内。曰龙门,一名龙泉,神通寺东。曰染池,龙门东。曰悬泉,中宫东。曰都泉,中宫东南。曰柳泉、曰车泉,仲宫东远东庄。曰煮糟,四里山南。曰炉泉,南山下。曰白虎,曰甘露,大佛山。曰林汲,佛峪内。曰白泉,王舍店北。曰金沙,曰白龙,龙洞山中。曰花泉,张马泊。曰独孤,灵岩寺。曰醴泉,黉堂岭北。曰浆水,盘龙镇东南。曰南煮糠,葛山窝北。曰苦苣,柳埠东。曰熨斗,梨峪门家庄。曰鹿泉,石固寨。曰龙居,长城岭西。合趵突、百脉,总七十二。
泉城八景:
龙洞山,在济南市东南三十里的地方。这里山势奇绝,风景壮丽,是济南著名的风景区。作为济南八景之首的"锦屏春晓”就在风景最佳的"独秀峰"处,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迭障,危峰壁立。独秀峰上,"锦屏岩"高达八十余米,似屏风。岩周松柏苍翠,杨柳垂青。岩壁,繁花艳艳,芳草离离。明代文人刘敕,曾做过这样的描绘:"丹碧点缀,晓霞掩映,绚若锦屏"。西峰悬崖上是西龙洞,洞壁镌有佛像,洞顶钟乳石花丛生。东龙洞在东悬崖上,难以攀登,相传有"金瓶"、"春晓"两洞,每逢立春这天,有阳气冲出,干叶枯草随之飞扬。龙洞下深谷中,原建有"寿圣院",形式古拙.金碧辉煌,院内银杏蓊葱,松柏苍翠,古碑数方。宫北向西,双壁若劈谷深蜿蜒,似龙盘曲。涧内有泉,流水潺潺。再加悬崖上,古木成荫,山花烂漫,形成山青水秀的景观。二三月间,桃花迷径,旭日东升,景色尤奇、蜂蝶起舞、鸟儿欢歌,一派生机。
趵突泉,在趵突泉公园西侧。"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声若隐雷",是济南一大奇景,被称为"趵突腾空”。水盛时期,泉水喷涌,雄豪绮丽。清代文人蒲松龄曾写过一篇《趵突泉赋》做过生动而逼真的描绘:"吞高阁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漱玉喷花,回风舞霰"。主泉四周多小泉,有的像鲤鱼吐泡,有的像绿色丝线穿起的串串珍珠,还有的像绽开的珠花,把三窟的瀑流衬托得更加气势壮观。这泉,不论白天还是夜间,春夏还是秋冬,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夜间,大气澄清,月光明澈,波浪鼓荡,满池的"碎玉",闪闪发光。冬天满池的水荇,纵横缭绕,翠色盈裳,柔润的水气,在这绿色的"锦缎"上飘浮。泉岸用石叠砌,近水楼台,与池相配,小桥卧波,雕有栏杆,亭榭探水,曲廊蜿蜒,山石挺拔清秀,绿柳轻荡扬烟。游人依着栏杆,俯瞰水中景物,尽得"水趣"。
千佛山东南,不远就是佛慧山,峰峦突兀,涧谷潆回。山腰原建有古刹开元寺。寺周悬崖凿有石室,昔日儒生多在里面读书。殿前崖下有前崖下有甘露泉,水声叮咚富有琴韵。稍上是望湖亭,于内可观明湖碧波。峭壁之上,松萝蒙荫,鸟语啾啾一到秋天,红叶满山,黄花遍地,红得象火。黄得象金,风景优美,被称为“佛山赏菊”。《山东通志》把千佛山与佛慧山混称,所以一讲"佛山赏菊"也有人指千佛山、千佛山的野菊更好。明朝人边贡在《九日登佛山》诗中曾有"背领丹枫直,垂岩紫菊肥"的赞语。千佛山的北侧,就有丹枫,秋日叶子变红,在万绿丛中颜色更加嫣红。菊花,寺内寺外。一山上山下,无处不有,红、白、黄、紫各色俱全,但尤以黄色为主。盛开时节,如撒黄金,清风吹来,馨香扑鼻。据志书记载,千佛山南侧原有"赏菊崖",是古人赏菊处。为使人们更好地观赏这一景观,一九八四年,在山顶巨石上建起了"赏菊阁"丛木簇佣,云雾缭绕。如仙山琼阁,人可在亭上饮酒赏菊。
鹊、华两山,在济南市城北,山势俊秀,景色迷人。鹊山无主峰,林木青翠,横列如屏,山上旧有鹊山院、鹊山亭,扁鹊墓等古迹。相传,山下有钟鼓二石,以石相击,声扬数里。每年七、八月间,鸟鹊云集。明朝人王象春曾写《鹊山》诗记述:"万岫千岩济水蟠,如屏孤逗出河于,秋高鸟鹊集何事,霄汉空疑斗女寒"。与鹊山隔黄河相望是华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最早描绘道;"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障特拔以刺天,青岸翠发,望同点黛。"唐朝诗人李白也有"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的赞语。山上建有华阳宫、三元宫、泰山行宫等庙观,院内古柏苍翠,蔚为壮观。鹊山华山之间,原为鹊山湖,湖光浩渺,碧波万顷,"飞鸿翔鹤,远势盘空"。水村渔舍柳绿花红,渚生蒲苇,水浮荷菱,微风轻浪,舟载歌声。阴云之际,两山连亘,若离若合,时隐时现,云雾缭绕,如二点青烟,诚为一幅绝妙的水乡图画,故昔人称此景为"鹊华烟雨"。
济南城内,珍珠、濯缨、芙蓉等泉汇波于大明湖,然后由湖东北隅的晏公庙下经北水门泄出,最后注入小清河。晏公庙侧建有晏公台,由台上可清楚地看到北面的景色。台下不远为一拱桥,名为"汇波"。桥北是北水门,由砖石券成,券门四周皆为垂柳,细长的柳丝点入水中,清风徐吹,荡起微波。周围水域皆为荷花,"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若到傍晚,夕阳正由券门斜射倒入水中,发出柔和的光,把周围染上了一层桔红的颜色,人们将这景命名为“汇波晚照”。元初于水门上建楼,斜阳不能射入,这景随没。然而在楼上,人们又可看到另一种绮丽的景色。向南看去,晏公庙巍峨壮观,晏公台上,古柏老态龙钟,满院杨柳笼罩,修竹郁森,院南一片荷红,远处碧波粼粼,夕阳西下,晚霞尽染,万丈光辉,诚为一幅迷人的大画。因而,后人又把这一景观视为"汇波晚照"。
大明湖昔日湖面很大,碧波万顷,遥接群山,气势壮阔。在这宽阔的水域中,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春日,最为丰姿的要算是垂柳。湖岸、沙洲、岛上,无处不是,有的弯着,有的卧着,有的立着,清风一吹,柳丝轻荡。夏日荷浪迷人,片片的葱绿,点点的嫣红。深秋,雪白的芦花,谢落如柳絮,随风飘扬,翩翩起舞。冬日,明湖虽暂失绿波,然而银装素裹,也分外妖娆。明湖,不仅四季景色奇异,而且常年充满生机。黄鹂鸣于翠柳,鸥鹭点于清波,笙歌扬其远韵。人们荡舟其中,"如游香国",人们将这一景观称为“明湖泛舟”。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大明湖加强了管理,广植了花木,疏浚了湖面,整修了名胜,添置了画舫,节假日,不少人都来这里体味明湖泛舟的乐趣。
珍珠泉大院,原是历代王府官邸,内有濯缨湖,由珍珠、濯缨、珠沙等泉汇集而成。昔日湖面宽阔,景色秀丽,《珍珠泉铭序》中曾描述过:"潆泓冲融,清澜百步,旁流带垣,通舟二里;鱼鸟荇藻,怡怡悦性"。岸边建有白云楼,是元朝张宏官邸,元散曲家张养浩曾作《白云赋》赞许:"翼截华鹊之烟雨,背摩霄汉之日星"。站在楼上,北可观明湖碧波,黄河帆影,南可望梵宇簇立,群山青葱。"且当雪霁白云缭绕,下接水光,上浮天际,宫殿隐隐在烟雾中,宛然如画。"雪后凭栏远望,晴光四野,景色绮丽,悦人心目。故被人称为“白云雪霁”。
春日,湖周修竹婆娑,杨柳垂荫,百花斗艳,虹桥曲径,楼台亭阁,倒影入波。龙舟荡于湖中,萧鼓扬其声韵,"世称人间福地,天上蓬莱",被誉为"宇内未有之奇","贵人词客莫不咏觞于斯"。解放后几经修复,焕然一新,这里已是花木繁茂,滴绿泻翠,水木明瑟,鸢飞鱼跃,集奇撮胜,风景荟萃的胜地了。
距大明湖南岸不远,有一湖中最大的岛,上有历下亭、名士轩、蔚兰轩、御碑亭、高阁、曲廊等建筑,红柱绿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蔚为壮观。这里风景美丽,历代文人多来相聚,作文赞美;清代蒲松龄曾作《古历亭赋》写道:"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鸥与野鹭兼飞;聒耳哜嘈,禽语共蝉声相乱。金梭织绵,唼呷蒲藻之乡;桂揖张筵,客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这便是历下亭景色的逼真描绘。如若秋日,微风吹来,此景更妙。不论是岸上的垂杨,还是水下的树影,皆舞动着青纱,一切娜多姿,好象神女在清波深院中起舞。湖里的荷花,在轻风中颤动,犹如江妃在水面上凌波微步,湖水晃漾,清波拍岸,如玉佩相击,发出清越的声响,如奏乐章。
秋风使景生色,更送来了芳香,正如昔人诗句所讲:"两岸垂杨荫绿苔","风起荷香四面来"。秋风送香也送凉。徐徐凉风,轻拂衣衫,令人心爽。就因此景秀美,气温宜人,故被人们称为“历下秋风”。
泉城公园前身为济南植物园,始建于1986年,1989年9月建成开放, 园区占地面积46.7公顷,植物分类采用克朗奎斯特系统进行植物配置,共有植物89科450种近20万株。2006年3月向广大市民征名,9月22日,确定将济南植物园更名为泉城公园

F.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要求,以第一人称,以 济南的冬天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美称,具有2000多年的历回史,是世界闻名的史答前文化尤山的发祥地,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 济南的冬景可美了!但更美的是冬天的水色,这里的水不但不结冰,反而能映衬出水里的水藻,水边还有许多柳树,柳枝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蓝绿相接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今天讲解就到这里,讲解不妥之处,请多多包涵并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G. 济南的名胜古迹

千佛山
著名佛教名山,位于市区东南,高21米。古称历山,隋代开凿石佛后,始称千佛山。山上有唐代古刹兴国寺,寺后千佛崖上有隋代的六十余尊佛。千佛崖下还有极乐洞、黔娄洞和龙泉洞,其中极乐洞中十六尊佛像最高达三米。
千佛山上新近又增添了一处胜境枣万佛洞,它将我国佛教之精华的敦煌、龙门、麦积山和云冈“四大名窟”于一洞,由万千彩塑和壁画构成一座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石窟艺术博物馆。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老亲自为“万佛洞”题名。
交通:2、31、48、K51、K56、游66、游68路可达。
门票:20元,万佛洞15元

趵突泉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位于老城区西南,享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趵突泉在《水经注》上有记载:“泉源上涌,水涌如轮。”趵突,即形容泉水上涌跳跃之状。此泉有三个泉眼,终年喷涌,周边面积50余亩。水质优良,泡茶清香可口,泉东有望鹤亭、茶座等。
交通:5、41、49、K54、K96、游66、85、102、103、104路可达。
门票:15元

五峰山
位于长清区东南十公里处,与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因有会仙、志仙、群仙、望仙、聚仙五个秀丽的山峰并列而得名。
这里群山绵延,山青水秀,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古时道教十分兴盛,道观规模宏大,分南、北两观。北观即“洞真观”,观内碑石林立,宫观殿字数百间,主要有玉皇殿、真武殿、三元殿、清冷亭、石牌坊等。历史上,宫观殿宇几遭战火破坏,现堂存历代碑碣百余块,尤以“崔先生像赞碑”最为珍贵,此碑书画、刻俱佳,多为历代金石家所著录。南观称元都观,又名玄都观,是明朝德王府的陵园,陵内有明德庄王、德懿王、德怀王、德恭王、德定王、德端王六座寝墓,最近发掘的德庄王墓,其规模与明十三陵墓相差无几。近年来,长清县投资修复了这里的大部分古迹,开辟了盘山道,增添了许多新景观。观内的千岁银杏树,系省内第二大银杏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潺潺泉水从清冷亭玉女盆流出,常年不竭,九十一级台阶斜立蜂,胜似泰山天阶;顺盘山道登览峰巅,犹如置身泰山舍身崖,陡峭峻险,五峰仙境尽收眼底,绿树、黑瓦、红墙掩映成趣,分外迷从。
交通:每周五到周日8:00解放桥乘游61路直达,往返票价10元。
门票:20元
食宿:五峰仙庄是有11座古朴典雅、且具有现代化装饰的别墅,与五女峰古今媲美,相映生辉。

热点内容
七夕节央视主持人 发布:2025-07-14 10:00:09 浏览:713
盆景出盆 发布:2025-07-14 10:00:08 浏览:923
茶花的花焉了 发布:2025-07-14 09:46:12 浏览:580
巫山兰花 发布:2025-07-14 09:33:18 浏览:654
龙镇到牡丹江火车 发布:2025-07-14 09:27:39 浏览:574
鸿翔海棠湾 发布:2025-07-14 09:14:52 浏览:586
丁香花儿童诗 发布:2025-07-14 09:08:01 浏览:450
绿叶花卉品种 发布:2025-07-14 09:07:18 浏览:405
百合大绑 发布:2025-07-14 09:00:19 浏览:298
送女朋友百合花好吗 发布:2025-07-14 08:59:40 浏览: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