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景观化
1. 盆景它的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盆景造型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故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理想的造型,使盆景创作取得成功。
第一节意在笔先
立意即构思,写文章在动笔之前,先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盆景创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题思想,就是想表现什么、如何去表现?盆景作品成功与否,与其立意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立意庸俗,当然创作不出造型新颖、具有诗情画意的盆景来。清代乾隆时期诗人兼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左则左,意庸则庸,意俗则俗。”这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把盆景的立意和意境相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概括地说,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而盆景的意境则是指盆景艺术作品的情景交融,并与欣赏者的情感、知识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不是盆景的具体外形。盆景的意境,好似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但又不象文学作品的思想性那样明显,它是内在的、含蓄的,需要欣赏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联想,才能体味其中之美妙。如当人们看到给一株树干粗短、枝叶茂盛的五针松盆景命名为《有志不在年高》时,就会使人想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多少英姿勃发的青少年,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从而激发人们献身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景交融的联想和想象就是意境。
盆景的立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发,或受到某种事物的启迪,而产生创作的动机。比如当你游览黄山时,看到千姿百态、驰名中外的松树,如迎客松、倒挂松等,其顽强的生命力使人倍受感动,于是想用盆景的形式把美妙的自然景观再现出来,这就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并根据这一欲望进行立意,然后选材进行创作。另一种情况是“见树生情”,或叫“见物生意”。比如当你挖到一棵好的树桩,或亲友赠送一株树木素材时,盆景创作的经验使你不会草率下剪,而是左观右望,上下打量,反复推敲,当眼前的树木和头脑中储存的图
象即树木的造型结合在一起时,构思就完成了,立意也就产生了。前者可谓“因意选材”,后者则是“因材立意”。规则式造型大多是“因意选材”,而自然式造型则大多是“因材立意”。
山水盆景的立意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当你在国内游览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之后,深为祖国锦绣山河的壮丽景色所感染,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想把看到的自然风光再现出来,或因看到某种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受到启发想进行创作,进而选择适当的材料制成盆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下面以盆景《中流砥柱》的情况为例,说明盆景创作立意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像和煦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使百花争艳,万木葱茏。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四化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看了他们的事迹很受感动,于是我想创作一件盆景来赞颂这些改革能手。那么究竟创作什么样的盆景才能表现这些英雄人物坚韧不拔、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发挥支柱作用呢?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以《中流砥柱》命题进行创作。
接下来,面临如何选材的问题,就是选用什么样的石料才能表现这些改革能手们的坚强、刚直,在改革的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的精神风貌呢?最后选中了斧劈石。但是我又考虑如果制作一件孤峰独秀式的山水盆景,峰峦虽然高大,却不合乎命题的要求,因为改革能手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所以采用众多峰峦的平远式较为理想。然而,不太高的峰峦能够表现这些英雄人物形象吗?我想到中国有几句名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多少翩翩少年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当今的改革能手中青年占多数,这些不太高的峰峦不是恰好能表现上述思想内容吗?最后我选定了多峰峦的平远式造型。
在选石构思中,我突然想起桂林市解放桥附近的漓江中,有一小山屹立江上,在小山下游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洲渚,于是我以这些自然景物为蓝本进行创作。
中流砥柱是指江河中的小山。为表现其抗击惊涛骇浪、坚如磐石的气势,我将盆景上的峰峦略向江河上游倾斜,使其造型更为生动有力。
山水盆景立意的另一种情况是,先有了石料,创作者根据石料的多少、形态、特点等,反复琢磨后再立意,然后动手进行创作。例如,有一块型号较大、体态嶙峋的瘦形松质石料,对其反复观察后感到,如将它锯开反而不美,可扬长避短,设计一件孤峰独秀式山水盆景,寓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诗情画意。制作时,根据石料的形态特点,因材制宜,因势利导,先把石料外形轮廓加工成孤峰独秀式石料素材;再在峰峦正面雕琢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要下宽上窄、时隐时现,通往山巅;在山路下部配置人物,好似在奋力向上攀登的样子。
2. 盆景假山如何制作
假山是山石盆景中的主体,也只有完成了假山的制作,才能组合成完整的山石盆景。那么,我们不仿就先来制作假
山吧。
制作假山需要准备如下工具、材料:
工具:锯、凿、钳子、榔头、嵌板、笔刷等。
材料:浅口盆、山石、水泥、沙子等。
假山的制作过程:
1、构思设计:在假山制作前,必须要做到胸有成竹,制作哪一类盆景,哪一种盆景造型,都要确定好,否则就无
从下手,根据构思,初步在沙盘中摆放出山体的形状。注意:假山的高低、大小要与浅口盆的大小比例协调。
2、粘合胶接假山:胶接山体,第一步,先要调好水泥胶浆,注意胶浆要随用随调,还要注意胶浆的稀稠度。第二
步,石材加工,把需要胶接的山体用锤、凿、锯等工具加工出纹理和比较奇特的形状来。第三步,粘合山体,在需要粘
合的山石两面用嵌板分别涂上水泥胶浆使山石吻合为一体,粘合时要注意,尽量使山石粘合处看不出断裂的痕迹,还要
注意把粘合处多余的胶浆清除干净。
3、保养假山:山体制作完成后,不能马上碰动,要喷水养护两三天,山体才会基本牢固。
山石盆景是一种立体的画。它经过作者艺术加工,进行移天缩地神奇手法的处理,在咫尺盆盎中把自然美景通过山
体、植物、配件组景的形式再现出来。
3. 植物盆景如何制作
植物盆景制作方复法如下:制
第一步:从花草市场买回新鲜的半成品植物,一般选择适宜在室内种植的植物如吊兰、棕竹、仙人球等能有效净化空气的植物。
第二步:把植物移入花盆中,首先用小铁锹在花盆的底部铺上一层泥土,然后放入植物,再次铺上泥土,直至把花盆填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保证植物的根部埋在土里,但是也不能埋的太深,影响了植物盆景植物的美观。
第三步:做好前面的两步,基本上一个植物盆景已经做成了,但是为了更加的美观,这时我们可以对盆栽做些小小的修剪以及装饰,在泥土表面铺上一层在市场买来的彩色细沙,使植物盆景更加的精致可爱。
注意事项:
适当地配置一些石配件,来表现花草景观的盆景。制作植物盆景,最重要的是巧立名目与拙互用。这样,才易表现出雅致和韵味。如植物是大花大叶的种类,拙味浓一些,则石一定要选用精巧、奇特、造型通透玲珑的假山型为好。
4. 盆景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盆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于中国的农耕文化,汲取了中国人文文化的营养,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它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庭院;能摆案头赏心,可置屋角悦目。室外、街头,广场、公园,人们喜闻乐见,给人以温馨的心情,优雅的心境。盆景制作凝结着人类追求自然,追求艺术的创作观念,独具特色。
盆景是由栽培观赏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7000余年)遗址中发现绘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证据。在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距今1700余年)有盆栽花卉的画面,画面是一个圆盆,盆中栽着6支红花,盆下配有方板几架,形成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造型,与现代的盆景极为相似,有人认为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于盆景起源的确切时间,有待今后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证实。
对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认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证据就是在陕西省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所绘这一盆景和现代盆景非常近似。可见当时盆景已成为观赏珍品,作宫苑御用。同时受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兴起的影响,应用写意山水画理的“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使用山石与植物相互组“景”,则简单的“盆栽”而发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另外,在故宫博物馆内保存一幅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的《职贡》图,图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在进贡的行列中,有一个手托浅盆,盆中立着造型优美的山石,这和现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进贡的行列中,还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这些画面足以证实在唐代盆景已经形成了。
今天,盆景艺术又重绽光彩,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且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中国古代的盆景与各地的气候、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了扬派、苏派、岭南派、川派、海派这五大门派。每一个门派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和相应的艺术与自然和谐的气息。扬派即扬州、泰州一带盆景风格,以层次分明、平稳严整见长;苏派即苏州、常熟为代表,以老干蟠枝、清秀古雅见长;岭南派即广州、佛山为代表,以刚劲挺拔、飘逸豪放见长;川派即四川盆景,以传统不露“做手”的蟠扎技艺见长;海派即上海风格,以明快、流畅、新奇为特色,历史虽短,却能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五大流派只是择其要而述之,不免挂一而漏万,故后来又续有增补,如加上徽派,称之为盆景六大流派;如再加广西、福建、浙江、北京,称之为十大流派。这一切都表明了今天我国的盆景艺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5. 盆景制作
盆景和诗、画、园林艺术一样,都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又相互借鉴。诗、画常取材于园林、盆景,而园林、盆景的创作又强调富有诗情画意。因此,盆景的立意和布局造型无不受到诗、画的影响和启迪,许多优秀的盆景作品就是吸取了绘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而成的。
但盆景又不同于诗、画、园林,它受到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诗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描写事物,歌颂祖国的锦绣山河,它不受空间的限制,画可以利用画幅的边角勾勒出半个峰峦,以表示山岭绵延,而盆景却没有边角可以依助,只能做成完整的山峰,故又受到空间的限制,园林虽然也受到实际空间的限制,但其可利用的空间却比盆景大得多。盆景艺术是以盆为纸,以植物山石绘成立体的画,利用盆景艺术的表现手法,把大干世界浓缩于小盆之中。
盆景艺术流派众多,风格纷繁,造型布局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虽然形式和风格不同,却都遵循一些共同的规律和基本原则。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原则,再结合自己的艺术才能加以正确发挥,在进行盆景艺术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法一而形万”。
盆景造型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故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理想的造型,使盆景创作取得成功。
第一节意在笔先
立意即构思,写文章在动笔之前,先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盆景创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题思想,就是想表现什么、如何去表现?盆景作品成功与否,与其立意的优劣,有直接的关系。立意庸俗,当然创作不出造型新颖、具有诗情画意的盆景来。清代乾隆时期诗人兼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左则左,意庸则庸,意俗则俗。”这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把盆景的立意和意境相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概括地说,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而盆景的意境则是指盆景艺术作品的情景交融,并与欣赏者的情感、知识相互沟通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不是盆景的具体外形。盆景的意境,好似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但又不象文学作品的思想性那样明显,它是内在的、含蓄的,需要欣赏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联想,才能体味其中之美妙。如当人们看到给一株树干粗短、枝叶茂盛的五针松盆景命名为《有志不在年高》时,就会使人想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多少英姿勃发的青少年,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从而激发人们献身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景交融的联想和想象就是意境。
盆景的立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发,或受到某种事物的启迪,而产生创作的动机。比如当你游览黄山时,看到千姿百态、驰名中外的松树,如迎客松、倒挂松等,其顽强的生命力使人倍受感动,于是想用盆景的形式把美妙的自然景观再现出来,这就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并根据这一欲望进行立意,然后选材进行创作。另一种情况是“见树生情”,或叫“见物生意”。比如当你挖到一棵好的树桩,或亲友赠送一株树木素材时,盆景创作的经验使你不会草率下剪,而是左观右望,上下打量,反复推敲,当眼前的树木和头脑中储存的图
象即树木的造型结合在一起时,构思就完成了,立意也就产生了。前者可谓“因意选材”,后者则是“因材立意”。规则式造型大多是“因意选材”,而自然式造型则大多是“因材立意”。
山水盆景的立意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当你在国内游览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之后,深为祖国锦绣山河的壮丽景色所感染,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想把看到的自然风光再现出来,或因看到某种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受到启发想进行创作,进而选择适当的材料制成盆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下面以盆景《中流砥柱》的情况为例,说明盆景创作立意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像和煦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使百花争艳,万木葱茏。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四化的步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看了他们的事迹很受感动,于是我想创作一件盆景来赞颂这些改革能手。那么究竟创作什么样的盆景才能表现这些英雄人物坚韧不拔、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发挥支柱作用呢?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以《中流砥柱》命题进行创作。
接下来,面临如何选材的问题,就是选用什么样的石料才能表现这些改革能手们的坚强、刚直,在改革的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的精神风貌呢?最后选中了斧劈石。但是我又考虑如果制作一件孤峰独秀式的山水盆景,峰峦虽然高大,却不合乎命题的要求,因为改革能手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所以采用众多峰峦的平远式较为理想。然而,不太高的峰峦能够表现这些英雄人物形象吗?我想到中国有几句名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多少翩翩少年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当今的改革能手中青年占多数,这些不太高的峰峦不是恰好能表现上述思想内容吗?最后我选定了多峰峦的平远式造型。
在选石构思中,我突然想起桂林市解放桥附近的漓江中,有一小山屹立江上,在小山下游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洲渚,于是我以这些自然景物为蓝本进行创作。
中流砥柱是指江河中的小山。为表现其抗击惊涛骇浪、坚如磐石的气势,我将盆景上的峰峦略向江河上游倾斜,使其造型更为生动有力。
山水盆景立意的另一种情况是,先有了石料,创作者根据石料的多少、形态、特点等,反复琢磨后再立意,然后动手进行创作。例如,有一块型号较大、体态嶙峋的瘦形松质石料,对其反复观察后感到,如将它锯开反而不美,可扬长避短,设计一件孤峰独秀式山水盆景,寓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诗情画意。制作时,根据石料的形态特点,因材制宜,因势利导,先把石料外形轮廓加工成孤峰独秀式石料素材;再在峰峦正面雕琢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要下宽上窄、时隐时现,通往山巅;在山路下部配置人物,好似在奋力向上攀登的样子。
6. 盆景的资料或图片
图片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5%E8%BE%B0&z=0
盆景
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中华文明古国,历来就爱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质就是自然风貌与自然精神的再现。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园艺师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从某种概念来讲,盆景也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盆景的制作要给人以美的欣赏,古雅秀美,神韵生动,耐人寻味;盆景造型构思,有诗情画意,有高低层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反映出较高的文采水平;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掌握园艺科学的知识和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优美姿态。盆景这项科学艺术,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树,要它生长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桩,能技干虬曲,提根露爪,叶茂花盛,更为难得。故盆景确是“高等艺术”,有生命的“艺雕”。
中国盆景主要分为五大流派和两大类:
五大流派为:五大流派:岭南派、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其它流派:徽派、浙派、闽派、桂派、京派、香港、台湾、鲁新派。
两大类为: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这两大类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随着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丰富,我国盆景的新类别也在逐步产生。现在可分为下列七大类:
第一类,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通过攀扎、修剪、整形等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旷野巨木或葱茂的森林景象者,统称为树木盆景。由于树木盆景的材料常从山野旷地采掘而来,所以树木盆景习惯上又称为树桩盆景。
第二类,山水盆景:以各种山石为主题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为范本,经过精选和切截、雕凿、拼接等技术加工,布置于浅口盆中,展现悬崖绝壁、险峰丘壑、翠峦碧涧等各种山水景象者,统称为山水盆景,又称山石盆景。
第三类,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为材料,通过加工、布局,采用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种景观盆景。
第四类,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的修饰加工,适当配置山石和点缀配件,在盆中表现自然界优美的花草景色的,称为花草盆景。
第五类,微型盆景:一般树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长不超过10厘米的这些盆景,称为微型盆景。
第六类,挂壁盆景:挂壁盆景是将一般盆景与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形式。挂壁盆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山石为主体,称为山水挂壁盆景;另一类以花木为主体,称为花木挂壁盆景。
第七类,异型盆景:异型盆景是指将植物种在特殊的器皿里,并作精心养护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种别有情趣的盆景。
7. 盆景是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家里适合养什么盆景呢
六月雪,凤尾竹,黄荆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既好打理,又很美观。盆景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室内装饰,不过我们在种植盆景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最好选择外表美观好打理的植物,这样可以为后续省去很多麻烦,尤其是新手更要注意这一点。
最后则是黄荆,这种盆景很适合新手,养护难度很低,生命力超级顽强,耐热、耐寒,耐旱、耐湿,几乎全国各个地方都能够符合它的生长条件。很多喜欢盆景的人都会种植黄荆。黄荆外观也是分漂亮,只要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它的枝干就会越来越粗,叶片也会很茂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黄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叶片被晒伤,经常浇水,保持土壤中湿润。
8. 松柏盆景的造型要怎样设计
松柏盆景的造型设计:造型时根据人文景观的特点并结合松柏粗壮矮化特色,将老干粗枝蔬剪以压低树干,缩小树冠;然后采取粗扎细整的方法,因势利导,使树冠顺其自然形、层次之间相接交错。每一个大的层次之间又有小的变化,既有整体感,又不零乱,存天然成形之妙,并且充分利用矮化野桩资源,用树桩采用接和高枝腹接法、芽接法等嫁接手段换冠成五针松。利用丰富的松柏树桩资源采用接法换冠成龙柏、翠柏等柏类树木盆景,形成独有的松柏盆景风格。
(1)在原在技法的基础上还吸取外地的长处,用金属丝绑扎整形法,根据枝条的粗细选用相应粗细的金属丝,将不当角度位置的枝条缠绕扭曲、吊扎,以符合整形的需要。用金属丝和吊扎法不易拿弯的主干和粗枝,可用经多年试验成功的手指对插法来弯曲。如是大粗枝,可用刀将需要弯曲的部位上方深切至直径的一半深度,长度视需要而定。这样切数条,并将间隔一条的头上横向切断,另一端则反之。如用力弯之,则横向断头会翘起,如同两手斜对插一样。等主枝或干固定好以后,就可将翘起部分嵌入槽内并用胶布缠住,这样等二三年以后就可愈合好。
(2)在整形前要反复审其树势,视干的曲直、主枝的位置而因势利导,要立意在先,可由下至上依次整形。层次间的垂直面不可重叠太多,以利生长透光,不然天长地久,被遮光部分会自然枯死一发不可收拾。
(3)上下枝的长度一般下长上短,从欣赏的正面来看前枝短后枝长,主干、主枝要显露出来。主干最下面的主枝比例要协调。
(4)在培养主枝分枝上,采用散片式造型,使干枝比例协调,虬曲多变,减少凌乱细枝及叶片量,就可克服叶片粗乱之弊,提高松柏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