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盆景研究

盆景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8-01 07:55:34

⑴ 中国盆景的非遗项目有哪些

中国盆景的非遗项目分为很多流派,以扬派盆景为例。
扬派盆景融诗、书、画、技为一体,堪称中国盆景艺术的代表。它造型精巧,意境深邃,富于装饰性,端庄大气、清丽古雅而不失灵动飘逸,层次分明、工稳严整而不乏朴质自然,是技艺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扬派盆景以树木为主要材料,通过精心培育和艺术处理,在盆钵之中塑造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美,“一寸三弯”的剪扎法至今仍是扬派盆景独擅的技艺。扬州盆景凝聚着创作者的艺术趣味和人生感悟,反映出一定时期的美学观念和集体意识。扬州市的扬派盆景博物馆存有一批古代遗存至今的扬州盆景,这些历经数百年变迁的植物一直保持着当初的盎然生机,为扬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⑵ 谁对盆景艺术有研究教我些基本知识

1.盆景的含义及组成

盆景是以植物、石料、土壤、水体、风、雨、雪、配景、
盆、几架等为材料创作而成的,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立体的中国 山水画,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风光的一
种特殊艺术品。
中国盆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盆
景艺术家的努力,形成了许多盆景艺术流派和精湛的传统技艺,
被人们赞美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这些都是我国文化艺术
宝库中的不可缺少的珍贵财富,是我国盆景艺术乃至世界盆景艺 术的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同中国园林一样,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盆景
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山水花鸟画中的许多理论,如透
视法、构图法、临摹法、创作法、树法、山石法、点景法、题款
法都是盆景创作的主要理论依据。
中国盆景是自然风光的缩影,是立体的中国山水画,它以
“小中见大”取胜。造园是将大自然中的万水千山缩小在小小的
庭院之内;而盆景则是将自然景物进一步浓缩,置于小小的盆钵
之中。较小的盆景可托在手掌心内,更小的盆景则立于手指尖
上。树木盆景,“缩龙成寸”,其景象是“咫尺盆域,耸立巨株”。
山水盆景,“缩地千里”,其景色是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
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若于
厅堂、书斋、静室之内,选适当盆景,立于明窗净几之上,闲暇
之时,不出室门,就可领略一番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仿佛进入
“千峰百嶂、回溪断崖、烟云变幻”画境之中;或以一“千年古
木”立于眼前,那精湛的技艺,定会使你神往,引发各种美好的
想象,从中获取莫大乐趣,怡情养性,有益健康。
“盆景学”是学习和研究盆景创作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比较
特殊的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文学、绘画、音乐及园艺技
术等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盆景美是由自然美、心灵美、语言艺
术美、造型艺术美、表演艺术美综合而成。某些盆景还具有一定
程度的工艺性质。
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此三个要素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景、盆、几(架)三位一体。“景”在盆景中为主体部分,盆、几为从属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几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注意避免把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盆”或“几(架)”上来。盆、几(架)无论在形状、体积、色彩等方面与景的关系要处理得协调、自然。要保持主客关系,这就是常说的:
一景二盆三几(架)的原因。
在“景”之中,植物材料是主体,无生命材料为辅,配景
(点景)最次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生命的材料才能给盆景
带来活力,带来生命,带来生机勃勃的画面。因此自古以来,盆 景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植物材料方面。即 使山水盆景,也要尽可能多的布置植物,因为盆景是反映大自然 的优美景物的艺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决不是荒山秃岭。当然 专门反映沙漠风貌则是例外,但也不一定是一点植物都不要布
置,总之植物材料给盆景带来生气,最能反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和作者丰富的、健康的思想感情。
盆景是活的艺术品,也就是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艺术 品。这是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地方,通常有以下的变化规律:
(1)体积大小变化木本植物制作的盆景,在正常的管理条
件下,随着年度的增加,枝干粗、高、长度都在不断扩大,草本 植物的植株高度和茎秆分蘖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当然,在养护 不当的情况下,植物体积可能是停滞不增加,也可能萎缩,以致 死亡。
(2)枝(片)变化盆景植物的枝(片)通常是不断扩大或
增加,但由于进入高龄衰老或是养护管理不善,或因人为损坏, 或由于造型需要等原因,枝(片)也会发生缩小或减少情况。
(3)年龄变化盆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也在增加,其观
赏价值也在不断增加(彩图1)。
(4)季节变化落叶植物有冬落叶、春萌芽、展叶变化。常
绿植物也有换叶变化。某些植物有叶色变化,如春夏绿色,秋季 变红色。开花植物有开花季节的变化,结果植物有结果季节的变 化(彩图2、彩图3)。
(5)病虫害变化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不断地发生各类病虫
害,并造成不同类型的危害,植物形态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
化。
(6)价值变化 木本植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价值不断增
加,如百年盆景、数百年盆景乃是无价之宝。
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盆景或亲手培育、造型加工的盆
景,再过数年、十年、数十年后,其形态、造型一定会发生很大
变化,通常,则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也是盆景学要研究的重要
内容之一。学习这些规律,研究这些规律,控制这些规律,才能
不断地提高盆景艺术的水平。
此外盆景还有连续管理与连续加工的特性。盆景是活的艺术
品,因此在其漫长的一生中,需要不断的养护管理,提供必要的 养分、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还要进行防病虫害工作,才能 保证盆景植物生长茂盛、生机勃勃、寿命长久。盆景,尤其是树 木盆景,具有多次加工成型的特性。许多技艺高超的盆景作品往 往需数年、数十年才能成型,如自然式的岭南派盆景,制作一盆 盆景,需要数十年工夫,或更长时间,这就是所谓“一寸枝条生 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其他流派的盆景也是这样。即使是已 经成型的盆景,由于盆景植物不断地生长,枝条也不断地增加伸 长,从而打乱了原来的造型,需要进行整理,恢复原来的形态。 如此植物年复一年地生长,枝梢也就年复一年增加与伸长,盆景 的造型,年复一年地被打乱。因此整理工作不能间断,也就是说 具有连续性,有人称之为再加工的过程。
关于盆景的名称问题,曾是过去热闹的话题,现在,关于盆
栽与盆景的看法已趋一致。前者一般是指用盆、皿栽植植物;而 后者则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艺加工,创造成景的艺术品。然 而,关于盆景名称的英译,由于事关中国盆景走向世界,却一直 争论不休,没有定论。盆景的英名虽有七八种,但眼下用得最多 的还是局限于“Bonsai”和“Potted Iandcape’’,最近有几篇争鸣文章则一致主张用“Penjing’’。
盆景起源于中国,但这种因素并不一定要反映在其英名上。
取“Pot Landscape’’未必就比取其汉名的音译Peniing’’减少了民族自尊心。真正能增强民族自尊心的倒是在盆景艺术的风格中多一点“中国味”,使中国的盆景艺术以其特有的“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日语中的“盆栽”一词来源于汉字,其英译“bonsai”则是 日语发音。“bon’’字意为“盆”,而“sai”字意为“栽培”;合二为一即表示在浅的容器里栽培植物之意。显然,从字面上看,这与汉字中“盆栽”的含义相同,即在容器中栽培植物而不加特殊的艺术造型。然而,日本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把未经艺术加工的盆栽植物谓之“hachiue’’,而非“bonsai”。在日本,容器中的植物必须有明确的艺术企图进行栽培时才能被称为“盆栽”,与这种艺术表现相关联的美学术语有雅致、质朴美、自然美、对称美、不对称美、和谐、精美、力度、高贵、雄伟、优美和安宁。很明显,日语“盆栽”一词已超越了其汉语的本意,与中国的树木盆景相近,故应译作盆景。而中国的山水盆景在日语里叫“bonkei”。
如今,随着盆景普及的国际化,日语“盆栽”(bonsai)一词
已通用于世界的绝大部分地区。目前成立盆景俱乐部或盆景协会 的国家已有35个。

以上摘处<<盆景制作技法与鉴赏>>一书,全书下载地址:

⑶ 关于盆景方面的知识

盆景入门知识:
一、盆景的含义
盆景是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以以植物、石料、土壤、水体、配景、盆、几架等为材料创作而成的,它区别于一般的盘栽,是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立体的山水画,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风光的一种特殊艺术品。
盆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努力,形成了许多盆景艺术流派和精湛的传统技艺,被人们赞美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这些都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不可缺少的珍贵财富,是我国盆景艺术乃至世界盆景艺术的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盆景是自然风光的缩影,它以“小中见大”取胜。造园是将大自然中的万水千山缩小在小小的庭院之内;而盆景则是将自然景物进一步浓缩,置于小小的盆钵之中。较小的盆景可托在手掌心内,更小的盆景则立于手指尖上。树木盆景,“缩龙成寸”,其景象是“咫尺盆域,耸立巨株”。山水盆景,“缩地千里”,其景色是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盆景常常以景抒怀,许多盆景作者都会将作品配以主题,表现其深远的意境。
若于厅堂、书斋、静室之内,选适当盆景,立于明窗净几之上,闲暇之时,不出室门,就可领略一番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仿佛进入“千峰百嶂、回溪断崖、烟云变幻”画境之中;或以一“千年古木”立于眼前,那精湛的技艺,定会使你神往,引发各种美好的想象,从中获取莫大乐趣,怡情养性,有益健康。
二、盆景的组成
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此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景、盆、几(架)三位一体。“景”在盆景中为主体部分,盆、几为从属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几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注意避免把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盆”或“几(架)”上来。盆、几(架)无论在形状、体积、色彩等方面与景的关系要处理得协调、自然。要保持主客关系,这就是常说的一景二盆三几(架)的原因。
在“景”之中,植物材料是主体,无生命材料为辅,配景最次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生命的材料才能给盆景带来活力,带来生命,带来生机勃勃的画面。因此自古以来,盆景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植物材料方面。即使山水盆景,也要尽可能多的布置植物,因为盆景是反映大自然的优美景物的艺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决不是荒山秃岭。总之植物材料给盆景带来生气,最能反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和作者丰富的、健康的思想感情

⑷ 养的盆景老是不死不活,什么原因如何把盆景养出好状态要注意哪些方面

⑸ 盆景的前景如何

前景看好,个人认为从形式上向两头发展,即大型盆景和微形盆景.从用材来看偏向果蔬盆景和花卉盆景.

⑹ 盆栽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是什么

各类药剂试验,对供试植物、防治对象、供试药剂以及主要环境条件等要素,都应符合以下通则:
①供试植物。杀虫剂和杀菌剂试验,采用防治目标病虫的寄主植物;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则用对供试药剂敏感的植物(杂草或指定的作物);选择容易种植,生长周期较短者;提供长势均匀,株龄一致,无病虫为害,无伤残,同一品种的植株。如做种子处理试验,需用纯净、饱满、萌发率高的种子(见)。
②营养基质。一般用瓦盆盛适于供试植物生长的土壤。也可以用蜡纸杯、聚苯乙烯塑料杯(盆)等作容器,石英砂、蛭石等作营养载体。如要研究药剂对植物根部生长发育的影响,可采用观察箱(visiblebox),即木质或金属箱,有一面用玻璃或丙烯塑料等透明材料嵌板构成观察窗,不观察时用胶合板或其他不透光材料遮挡。土壤消毒与否,按试验要求,但至少要过筛或加热以除去土壤中混有的有害生物,如杂草种子、害虫、线虫等。作土施药剂试验,要考虑土壤质地、类别、有机质含量、pH值,营养元素水平及含水量。如采用水培方法,则要选用适宜的营养液。
③防治目标生物和指示植物。按药剂的性质和试验的目的选定,多由人工饲养、培养来提供。供试昆虫及螨类,应当是生活周期比较短,繁殖力强,发育比较整齐,对温湿度、光照等条件要求不严,对环境适应性较强者(见)。供试病原体(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等)一般是有代表性的重要植物病原,选容易培养繁殖,在寄主植物上接种成功率高、发病潜育期较短、病征易于识别和计量者(见)。除草剂试验,用对药剂敏感的有代表性的单、双子叶杂草或指定的单、双子叶指示植物。要求种子易于萌发、出苗整齐,对药剂作用反应明显,症状易于计量(见)。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采用对不同生理效应的药剂具有特异性反应的敏感指示植物。
④供试药剂。为一定的加工剂型,其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须经检定。多次试验和多点试验所用的药剂应当规格一致。
⑤施药器械。能定量、定向和均匀施药。有条件的温室,可建设专用的喷药仓,供试盆栽植物由传送装置进入喷药仓,喷药后,再传送到温室生长间。
⑥标准化的生长条件。原则上要满足供试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调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营养元素水平、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和时间、植物离光源距离等。做杀虫剂、杀菌剂试验时,还要兼顾防治目标病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
⑦试验设计与结果表达。其原理与一般试验室离体毒力测定类同。药剂设5个以上等比梯度浓度,有不施药对照,设重复。结果按剂量(或浓度)—生物受药反应曲线计算LD50、LD95或EC50、EC95以表示药剂效力。生物受药反应包括死亡,生长(长度、重量)抑制或促进,特征性表现(如茎叶弯曲、叶黄化白化、叶脱落、根多发等),寄主植物被病虫为害严重程度等形态效应,或为光合、呼吸、蒸腾等主要生理效应强度等。

⑺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的花卉盆景研究所

浙江农林大学花卉盆景研究所创办于2000年1月,机构研究组分为: 野生植物组专(季梦成、林夏珍属、谢云)
插花花艺组(林夏珍、蔡建国、谢云)
花卉组(蔡建国、林夏珍、马进)
园林树木组(王小德、范义荣、董海燕)
盆景组(蔡建国、王小德、郑钢)
草坪与地被组(马进、季梦成、王小德)
园林生态组(梁立军、王小德、谢云)
室内植物组(申亚梅、梁立军、郑钢)
植物造景组(范义荣、申亚梅、谢云)

⑻ 中国盆景流派的八大派

苏州、扬州、岭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岭南盆景:苍劲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苏州盆景:清秀古雅
扬州盆景:严整庄重
安徽盆景:古朴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畅
浙江盆景:雄伟挺秀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鹃,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龙盘(雀梅,树龄400余年)
醉卧(雀梅)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造型特点: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常用树种:松柏类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荣庆、汪蠡鼎、胡运骅
流传地域:上海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常用树种:松柏类(五针松)为主
代表人物:潘仲连,胡乐国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 造型特点: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传统造型: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棕皮树筋缠绕)
常用树种: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黄山松,桧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钟铃
流传地域: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造型特点: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多悬根处理。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传统造型:规则类为主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常用树种: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传地域: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风格特点
1)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干截断,长侧枝,当侧枝长到主干小一点又截去,这样不断去致下部粗壮);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传统造型:大树型,高干型
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朴树、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栀子、梅、银杏等
流传地域:广州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这时的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 。

⑼ 求 盆景的参考文献 至少要十个以上

陈顺远.做好盆景商品化这篇文章(上)花木盆景,2000(5)
葛浮桥.岭南盆景产业化开发的意义与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 23(4)
姜伟贤.细心学习,寻找差距— 赴日本考察花卉业的感想.花木盆景。1999(12)
李长洪,周贱平.岭南盆景可持续发展策略当议.花卉,2003(2)
柴慈江.浅谈盆景产业化与盆景教学.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
罗震宇.也谈盆景创作“入世”后的观念转变,中国花卉盆景,2002(5 )
鲁涤非主编.花卉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彭春生,李淑萍.盆景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苏本一,林新华,中外盆景名家作品赏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韦金笙.论盆景经营与商品化生产.中国园林,1994 (1)
魏绪珊,罗震宇.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一中国盆景创新之我见.中国花卉盆景,2002
杨燕根,姚京都.小型盆景无土栽培技术研究.植物检疫,1995 (3)
傅珊仪、郑秉娟,编委:贺淦荪、胡运骅、韦金笙,中国盆景论文集第二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1997
Christopher R Bryant&Thomas R R Johnston Agricuhure in the City s
Countryside:M: London:Belhaven Press,1992

热点内容
海棠喜肥吗 发布:2025-07-21 05:31:18 浏览:512
云南茶花八大名品 发布:2025-07-21 05:22:11 浏览:136
梅花镶钻 发布:2025-07-21 05:17:56 浏览:665
竹叶盆景 发布:2025-07-21 05:17:52 浏览:901
食人花语大全 发布:2025-07-21 05:13:43 浏览:400
七片叶子一朵花能 发布:2025-07-21 05:13:01 浏览:788
蝴蝶兰花剑怎么固定 发布:2025-07-21 04:58:17 浏览:99
武汉插花培训费用 发布:2025-07-21 04:51:56 浏览:927
玫瑰与花盆 发布:2025-07-21 04:51:14 浏览:977
牡丹小型张邮票价格 发布:2025-07-21 04:50:37 浏览: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