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盆景
❶ 张家港好玩吗
旅游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全市之冠。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清康熙《江阴县志》中赞:“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于他山。”
山上长有成片的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园,品种多样的野生药材遍及全山。树木覆盖率达87%,山草覆盖率为100%。 香山,因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加上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历来吸引文人墨客来此观光赏游,宋代诗人苏东坡游香山时曾为梅花堂题匾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为这里的山、水风光留下了诗词、赋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赞叹曰:“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可谓不负此山矣!”
香山有广为人知的“十八景”:钓鱼台、采香径、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听松吟、桃花涧、圣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归云洞、烽火墩、藏军洞。然岁月流逝,沧桑巨变,传说中的大部分景点已荡然无存。
1993年开始经市镇两级政府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点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纵览长江、码头、保税区的望江亭;有怪石丛生、山势险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锦、香草满坡、相传吴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径;有徐霞客称为“九天风雨、三峡波涛、观斯尽矣”的桃花涧,还有圣过潭、滴血岩、仙牛背、听松吟等一批天然景区。著名书法家沈鹏、沙曼翁等20多人为景点题名或书写诗文。
1995年,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庙——香山寺建成。该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朴、典雅、富有气派的庙宇群组成。寺内塑一尊高1.5米、净重1.5吨的玉佛及由台北佛佗教育基金会会长徐业鸿赠送的《大藏经》一部计1718卷。1999年10月,香山寺素斋馆落成开业,成为全市首家素斋馆。
自古以来,香山就是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香山十八景” 名闻遐迩,有大禹王、姜尚;吴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元代张士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源,有藏军洞、烽火台等军事文化遗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动场所。它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苏南众山中独领风骚。尤其登高远眺,长江美景和张家港全景尽揽眼底,极目天舒,令人进入一番别有风味的意境。南沙还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具有八千年历史的东山村古遗址,是著名的文学、音乐、教育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的诞生地。
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香山旅游风景区基础建设的投入,交通卫生、通讯、电力等设施配套齐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游风景区为品牌,商贸、旅游、服务、房地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开发已成为全市三产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香山旅游风景区开发已列入全市旅游整体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桃花涧
位于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香山左岗有涧数十丈,夹涧绯桃四植,名桃花涧。”涧从上至下,纵贯青龙岗,全长约800多米。涧水源头出自山顶泉眼,常年不涸,现为中峰之巅的天然湖泊鹿女湖。从峰巅俯视桃花涧全景,整条山涧蜿蜒曲折,影影绰绰,掩映在浓绿覆盖之中;涧左右两侧的几道龙岗逶迤磅礴,向下汇聚到桃花涧山口交汇之处,山随溪转,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当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览桃花涧,两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涧,气势磅礴,犹如三峡波涛。从桃花涧山口东行数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涧。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现已对游人开放,洞高约2米,深200余米,沿壁光滑湿润,缝隙处有泉珠滴落,铿然有声。同桃花涧一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条长长的山涧,名叫南桃花涧。此涧紧靠听松吟,与小香山梅花堂遥遥相对。此涧虽比不上北涧怪石林立、激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但终年碧泉流淌,洁寒甘美,夹涧草深林密,鸟语松吟,景致极为幽雅。
采香径
位于香山东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由麓而上,曲蹬盘行,攀萝扪石,足底云生,相传吴王尝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径。”全径沿山由东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长约五华里,几乎横贯了整个香山。径宽一般为三尺左右,两旁青松挺立,修篁夹道,奇花竞艳丽,异草飘香,景色秀丽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径上,小石林、听松吟、香山寺、圣过潭等景点一一欣赏于目,难怪当年西施来到这里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采香径自然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并由此留下许多吟咏采香径的诗文。诸如:“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香径寒花落,飞泉曲涧分”等。
听松吟
位于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亩山地上满坡松林,千株万株,蔚然成海,气势极为壮观。风来时,一枝动百枝摇,莽莽林海松涛涌动,巨浪翻卷,竞摇成一个巨大的音乐场。民国年间,中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回故乡省亲,也专门游览听松吟,而后激发了创作灵感,其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情愫一脉,不知倾倒了多少听众,成为百世绝唱。听松吟曾遭受历史浩劫,解放后,人民政府倡导植树造林,经过数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绿装,听松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圣过潭
又名舜过潭,传说古时大禹治水东南途经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觉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剑拓成潭,故名舜过潭。位于香山顶峰中部。潭大体呈圆形,直径约2米,四周皆由山石围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长有无屁股螺蛳,成为香山一奇。
藏军洞
位于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巅的东侧,有一石板盖顶的洞口,约80厘米见方,这就是香山著名古迹——藏军洞。据史料记载,香山藏军洞最早大约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称霸于诸侯,攻越伐楚,大动干戈,出于攻防战术需要,即在长江之滨的香山、长山一带挖建了许多藏军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军洞发现大量具有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几何纹陶器和红陶器,证实了这一历史记载。据考证,藏军洞为坑道式A字型结构,上窄下宽,两壁皆用块石垒彻而成,内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间宽4—5米,东西之向呈隧道形,进深25米。香山藏军洞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每3座藏军洞编成一组,成品字形排列,较为规则,共有9组,且每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是其它地方藏军洞所没有的;二是洞内隧道走向与山势走向平行,士兵从左右进出,不从前后进出,而其它地方洞内隧道则大都与山势走向呈垂直状态;三是别的山上的藏军洞一般都构筑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军洞高居山峰之巅,成居高临下之势;四是香山藏军洞在“江南长城”中距离长江最近,这可能与香山历来被视作江海门户的重要战略位置有关。香山藏军洞经适当加工整理后,现已恢复当初建造时的模样与摆设,并对外开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处,初建于宋代。相传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阴友人葛氏邀请,曾数度来梅花堂怡情养生,并题书梅花堂匾额。堂后洗砚池,因东坡洗砚而得名。由于紧靠大小香山间的石虎门古战场,梅花堂一度遭到战火破坏。明朝末年,爱山成癖的徐应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广植梅竹。清风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觞咏为乐,共赏良辰美景。徐霞客没有忘情于这段有意义的生活经历,特写下5首诗歌并1篇长序,以作纪念。随着时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后期,梅花堂和洗砚池均已湮没,四周梅花亦渐渐稀少。近年来,市镇两级政府采取措施开发香山旅游资源,梅花堂和洗砚池列入旅游发展规划中。新的梅花堂是5间仿古建筑,正堂题额集东坡手笔,堂内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书画诗文,让旅游人们从观光中受到华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临近张家港港口的南沙乡,由于山多景胜,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说。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后,又相继增补十景,称“南沙十八景”。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从香山湾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径”。采香径从香山西北坡起至东南麓止,长约5里,相传是春秋吴王夫差偕西施及嫔妃玩乐的地方,建育“采香禅院”作行宫。
目前,采香径下段已被开山采石所截断,上段路还在。山上杂树丛生,乌鸣林荫,峰回路转,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与小香山之分。在两山衔接处,陡似峭壁,形成石门。因远看似一猛虎张口守隘,故有“石虎门”之称。这里四面环山,原来两山接岗不分,后因军事需要,官府命百姓凿山开路长达50余米,形成石门。这里形势险要,呈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经人工修筑,已可通行汽车。在香山附近,有长山, 凤凰山、镇山等山,如众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军洞(又名将军洞)。在这些山上,要数长山顶上藏军洞最多。最大的藏军洞可容兵千余,洞内有灶间、会议室、贮藏室、兵器库等,向来有“江甫长城”之称!出江阴东门,可远远望见筑在凤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台周围十丈见方,高百米,烽火台又名烽火墩,最初建于春秋期间。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传春秋时期,山上桃树漫山遍野,如云霞灿烂。岗西有一大涧,涧顶有一泉口,终年喷水不断。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花瓣飘落溪中,随水飘流,大有"落英缤纷”的诗情画意。藏军洞、烽火台、桃花涧等古迹尚存,被列为张家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2月以后,甫沙众多小山坡上,陆续发现4座古墓葬,其中汉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于长山东麓,距地面约15米左右。出土汉墓中有神兽铜镜、陶罐等文物。3座汉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壶,两对双耳环的越容瓷瓶兽足瓷香炉、瓷碗、双纽带柄铜镜、小方铜镜、八花形铭文铜镜等文物。据记载: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铭文铜镜出自广东。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乡长山一带,北临长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线上的重镇!这些闪烁着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没了千年,几乎被人遗忘,近年来,因张家港对世界开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为新兴的海港围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项链”。
香山寺
坐落于香山东南之巅,约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历史上有“佛门圣地”之称。历史的沧桑,原寺早已湮没。1993年3月,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记,并开放佛教活动场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于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刹已初具规模。山门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门上方的“香山寺”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仆初手书。从山门向上攀登,跨过45级花岗岩台阶,就进入飞檐斗角、威严肃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级登攀,就是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的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双层楼阁式的大型建筑。殿东西长21米,南北宽13.8米,背高15.5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黄墙、红窗、雕梁画栋,造型格式依照苏州市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大殿规模在江南一带可称首屈一指。香山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后,至2002年继续建造七级宝塔1座及达摩殿、观音殿、藏经殿、僧房等配殿。寺内设东、西两花园,园内建有放生池、假山带、功德亭等。为方便信徒、游人和观光者,还建有佛光山庄、素斋馆、宿舍楼等。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后左右种有各种树木、草坪,四季鲜花怒放,环境宜人。各殿堂层层叠叠,从各方向看均煞是雄伟。该寺占地约10亩,小巧玲珑,烧香拜佛者及旅游者逐年增加。现有出家僧人7名,负责人是法禅。香山寺以名山名刹之名屹立于祖国江南的寺庙之林,成为镶嵌在香山之巅的一颗永放光华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东麓,占地2.6公顷,1992年清明节前竣工落成。陵园面向正方,三面环山,翠竹抱碑。陵园的正面,竖立着高8.7米、宽15.4米的石碑坊,坊顶刻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香山陵”匾额。中有1座长20米、宽8米的拱形三孔桥,气贯长虹,名“贯虹桥”,桥的两侧矗立着两座群雕,一座是“沙洲农民暴动纪念标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两侧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革命烈士名录、事迹介绍、照片和部分实物。园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宽1.8米,顶呈矩形的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吊唁台,由4000多块金山石铺筑而成。碑后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暨阳湖生态园
暨阳湖生态园区位于张家港市的南城区,规划总面积为4.41平方公里,其中暨阳湖水面面积约为0.7平方公里。2000年利用修建沿江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机会,开挖了人工湖---取名暨阳湖。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利用人工湖,环湖造景造势,开发暨阳湖生态化园区。
2002年暨阳湖生态园区的总体规划采取国际化招标,后由美国HILL景观公司中标设计。园区总体功能定位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利用生态技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成集休闲、娱乐、度假和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2003年上半年,经过经心的筹备和规划设计,暨阳湖生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启动。与此同时,征地、拆迁、安置、绿化、安置房建设等工作也都同步实施、立体推进。目前,整个生态园区1.56平方公里中心景观区已初步形成,园区基本框架已经拉开。主要完成了暨阳湖湖体工程并蓄水3.6米,完成两条主要道路(暨阳湖大道和湖滨大道可施工段)、暨阳湖大桥、湿地大桥及假日广场上道路、桥梁等基础建设;完成60亩野生岛建设及绿化,完成百米音乐喷泉、沙滩栈桥、假日广场60万平方米绿化等景观工程;完成假日公园度假区、湖滨高档住宅区两块土地的拍卖,并将于2005年逐步启动住宅小区的。同时配套建设的两个安置小区也已基本建成,完成安置房建设近45万平方米,已入住安置百姓1330套。目前,整个暨阳湖生态园区的各项建设已全面启动,生态湿地、水体循环、中心休闲娱乐项目及高档住宅区等工程都在按原计划有序推进,2008年已经把这个生态园建设完成。
梁丰生态园
梁丰生态园位于东二环路西侧、沙洲东路南侧,面积1200亩,总投资3亿元。工程于2004年9月28日开工建设,于2006年5月1日建成开放。公园设计以人为本,以生态理念为指导,运用生态环保的技术手段,通过绿化、水系、园林小品创造出生动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园林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围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公园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品种的多样性,突出“植物公园”理念,建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共种植植物达1400多个品种,种植各类乔木11000余株,其中大乔木1025棵。建有松园、竹园、梅园、蔷薇园、百果园、玉兰园、盆景园(牡丹园)、槭树园、樱花园、桂花园、热带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等12个专类园,还建有游客中心,餐厅、茶室、小木屋、亲水栈道、水陆游乐设施等各类游憩服务设施。
梁丰生态园富有文化历史内涵。梁代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在暨阳之墟建立梁丰县,县治杨舍镇。公园取名“梁丰”二字为国土广阔,物产丰饶之祥意。园内桥梁古朴与现代并存,形式多样,以杨舍城堡历史为背景而冠以名称,其中尤以青龙古桥重建而引以自豪。公园主岛为梁洲,刘海、高明、浮山、登瀛等四岛环绕周围,寓意我市未来一城四区的行政规划布局。
梁丰生态园景观丰富。园内山水相依,河流四面环通,园路纵横交错,地势此起彼伏,亭台楼轩相望,曲径幽深,溪流潺潺,林木旺盛,花草繁多。凡景点名称均以石刻,并有诗词、简文相辅,以文会友,自得其乐。
❷ 张家港市六中有关盆景的作文
盆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是人造的自然,自然的再现。我喜欢盆景,特别喜欢爷爷家的那个盆景。它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亭台楼阁,像一座具有江南风味的园林。
墨绿色闪着微光的盆景盆安放在庭院里,显得格外雅致。盆内有一汪“湖水”,微风一吹,湖面不时泛起层层微波。绿盈盈的“湖水”后面,便是引人注目的“群山峻岭”了。
小小的盆景,说它有群山峻岭一点也不过分。看吧,奇形怪状的山石前簇后拥,有山峰,有山坡,还有峡谷呢!再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群峰,有的像老牛耕地;有的像一头大象,蹲着身子,长鼻子扎进水里,好像在悠然自得地喝水呢;有的像渔翁,头戴草帽,翘着山羊胡,漫不经心地坐在石头上,正等着鱼儿上钩;突起的主峰像婷婷玉立的少女,在湖边梳妆打扮……噢,这不是唐僧师徒吗?孙悟空正冲在前面开道,他一手搭凉棚凝神远眺,一手将金箍棒插入腰间,真是威武!唐僧稳骑白龙马走在中间,沙僧挑担,猪八戒扛着九齿钉耙跟在后面。想不到,制作盆景的艺人,竟把师徒四人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
石壁上布满了青苔,就像披着一件翠绿的外衣;山坡上,绿草如茵,生机勃勃。看到它,我想起了许多赞美小草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草,为盆景带来了鲜活的生命,使盆内生机盎然,我感觉就像走进了美妙的童话世界。
盆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现在我才明白外公为什么在疲劳或工作之余总要站在盆景面前。
我喜欢盆景!
❸ 张家港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全市之冠。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清康熙《江阴县志》中赞:“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于他山。” 山上长有成片的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园,品种多样的野生药材遍及全山。树木覆盖率达87%,山草覆盖率为100%。 香山,因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加上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历来吸引文人墨客来此观光赏游,宋代诗人苏东坡游香山时曾为梅花堂题匾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为这里的山、水风光留下了诗词、赋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赞叹曰:“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可谓不负此山矣!” 香山有广为人知的“十八景”:钓鱼台、采香径、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听松吟、桃花涧、圣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归云洞、烽火墩、藏军洞。然岁月流逝,沧桑巨变,传说中的大部分景点已荡然无存。 1993年开始经市镇两级政府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点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纵览长江、码头、保税区的望江亭;有怪石丛生、山势险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锦、香草满坡、相传吴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径;有徐霞客称为“九天风雨、三峡波涛、观斯尽矣”的桃花涧,还有圣过潭、滴血岩、仙牛背、听松吟等一批天然景区。著名书法家沈鹏、沙曼翁等20多人为景点题名或书写诗文。 1995年,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庙——香山寺建成。该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朴、典雅、富有气派的庙宇群组成。寺内塑一尊高1.5米、净重1.5吨的玉佛及由台北佛佗教育基金会会长徐业鸿赠送的《大藏经》一部计1718卷。1999年10月,香山寺素斋馆落成开业,成为全市首家素斋馆。 自古以来,香山就是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香山十八景” 名闻遐迩,有大禹王、姜尚;吴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元代张士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源,有藏军洞、烽火台等军事文化遗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动场所。它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苏南众山中独领风骚。尤其登高远眺,长江美景和张家港全景尽揽眼底,极目天舒,令人进入一番别有风味的意境。南沙还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具有八千年历史的东山村古遗址,是著名的文学、音乐、教育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的诞生地。 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香山旅游风景区基础建设的投入,交通卫生、通讯、电力等设施配套齐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游风景区为品牌,商贸、旅游、服务、房地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开发已成为全市三产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香山旅游风景区开发已列入全市旅游整体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桃花涧 位于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香山左岗有涧数十丈,夹涧绯桃四植,名桃花涧。”涧从上至下,纵贯青龙岗,全长约800多米。涧水源头出自山顶泉眼,常年不涸,现为中峰之巅的天然湖泊鹿女湖。从峰巅俯视桃花涧全景,整条山涧蜿蜒曲折,影影绰绰,掩映在浓绿覆盖之中;涧左右两侧的几道龙岗逶迤磅礴,向下汇聚到桃花涧山口交汇之处,山随溪转,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当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览桃花涧,两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涧,气势磅礴,犹如三峡波涛。从桃花涧山口东行数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涧。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现已对游人开放,洞高约2米,深200余米,沿壁光滑湿润,缝隙处有泉珠滴落,铿然有声。同桃花涧一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条长长的山涧,名叫南桃花涧。此涧紧靠听松吟,与小香山梅花堂遥遥相对。此涧虽比不上北涧怪石林立、激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但终年碧泉流淌,洁寒甘美,夹涧草深林密,鸟语松吟,景致极为幽雅。 采香径 位于香山东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由麓而上,曲蹬盘行,攀萝扪石,足底云生,相传吴王尝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径。”全径沿山由东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长约五华里,几乎横贯了整个香山。径宽一般为三尺左右,两旁青松挺立,修篁夹道,奇花竞艳丽,异草飘香,景色秀丽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径上,小石林、听松吟、香山寺、圣过潭等景点一一欣赏于目,难怪当年西施来到这里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采香径自然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并由此留下许多吟咏采香径的诗文。诸如:“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香径寒花落,飞泉曲涧分”等。 听松吟 位于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亩山地上满坡松林,千株万株,蔚然成海,气势极为壮观。风来时,一枝动百枝摇,莽莽林海松涛涌动,巨浪翻卷,竞摇成一个巨大的音乐场。民国年间,中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回故乡省亲,也专门游览听松吟,而后激发了创作灵感,其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情愫一脉,不知倾倒了多少听众,成为百世绝唱。听松吟曾遭受历史浩劫,解放后,人民政府倡导植树造林,经过数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绿装,听松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圣过潭 又名舜过潭,传说古时大禹治水东南途经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觉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剑拓成潭,故名舜过潭。位于香山顶峰中部。潭大体呈圆形,直径约2米,四周皆由山石围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长有无屁股螺蛳,成为香山一奇。 藏军洞 位于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巅的东侧,有一石板盖顶的洞口,约80厘米见方,这就是香山著名古迹——藏军洞。据史料记载,香山藏军洞最早大约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称霸于诸侯,攻越伐楚,大动干戈,出于攻防战术需要,即在长江之滨的香山、长山一带挖建了许多藏军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军洞发现大量具有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几何纹陶器和红陶器,证实了这一历史记载。据考证,藏军洞为坑道式A字型结构,上窄下宽,两壁皆用块石垒彻而成,内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间宽4—5米,东西之向呈隧道形,进深25米。香山藏军洞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每3座藏军洞编成一组,成品字形排列,较为规则,共有9组,且每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是其它地方藏军洞所没有的;二是洞内隧道走向与山势走向平行,士兵从左右进出,不从前后进出,而其它地方洞内隧道则大都与山势走向呈垂直状态;三是别的山上的藏军洞一般都构筑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军洞高居山峰之巅,成居高临下之势;四是香山藏军洞在“江南长城”中距离长江最近,这可能与香山历来被视作江海门户的重要战略位置有关。香山藏军洞经适当加工整理后,现已恢复当初建造时的模样与摆设,并对外开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处,初建于宋代。相传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阴友人葛氏邀请,曾数度来梅花堂怡情养生,并题书梅花堂匾额。堂后洗砚池,因东坡洗砚而得名。由于紧靠大小香山间的石虎门古战场,梅花堂一度遭到战火破坏。明朝末年,爱山成癖的徐应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广植梅竹。清风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觞咏为乐,共赏良辰美景。徐霞客没有忘情于这段有意义的生活经历,特写下5首诗歌并1篇长序,以作纪念。随着时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后期,梅花堂和洗砚池均已湮没,四周梅花亦渐渐稀少。近年来,市镇两级政府采取措施开发香山旅游资源,梅花堂和洗砚池列入旅游发展规划中。新的梅花堂是5间仿古建筑,正堂题额集东坡手笔,堂内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书画诗文,让旅游人们从观光中受到华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临近张家港港口的南沙乡,由于山多景胜,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说。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后,又相继增补十景,称“南沙十八景”。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从香山湾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径”。采香径从香山西北坡起至东南麓止,长约5里,相传是春秋吴王夫差偕西施及嫔妃玩乐的地方,建育“采香禅院”作行宫。 目前,采香径下段已被开山采石所截断,上段路还在。山上杂树丛生,乌鸣林荫,峰回路转,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与小香山之分。在两山衔接处,陡似峭壁,形成石门。因远看似一猛虎张口守隘,故有“石虎门”之称。这里四面环山,原来两山接岗不分,后因军事需要,官府命百姓凿山开路长达50余米,形成石门。这里形势险要,呈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经人工修筑,已可通行汽车。在香山附近,有长山, 凤凰山、镇山等山,如众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军洞(又名将军洞)。在这些山上,要数长山顶上藏军洞最多。最大的藏军洞可容兵千余,洞内有灶间、会议室、贮藏室、兵器库等,向来有“江甫长城”之称!出江阴东门,可远远望见筑在凤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台周围十丈见方,高百米,烽火台又名烽火墩,最初建于春秋期间。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传春秋时期,山上桃树漫山遍野,如云霞灿烂。岗西有一大涧,涧顶有一泉口,终年喷水不断。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花瓣飘落溪中,随水飘流,大有"落英缤纷”的诗情画意。藏军洞、烽火台、桃花涧等古迹尚存,被列为张家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2月以后,甫沙众多小山坡上,陆续发现4座古墓葬,其中汉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于长山东麓,距地面约15米左右。出土汉墓中有神兽铜镜、陶罐等文物。3座汉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壶,两对双耳环的越容瓷瓶兽足瓷香炉、瓷碗、双纽带柄铜镜、小方铜镜、八花形铭文铜镜等文物。据记载: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铭文铜镜出自广东。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乡长山一带,北临长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线上的重镇!这些闪烁着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没了千年,几乎被人遗忘,近年来,因张家港对世界开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为新兴的海港围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项链”。 香山寺 坐落于香山东南之巅,约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历史上有“佛门圣地”之称。历史的沧桑,原寺早已湮没。1993年3月,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记,并开放佛教活动场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于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刹已初具规模。山门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门上方的“香山寺”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仆初手书。从山门向上攀登,跨过45级花岗岩台阶,就进入飞檐斗角、威严肃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级登攀,就是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的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双层楼阁式的大型建筑。殿东西长21米,南北宽13.8米,背高15.5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黄墙、红窗、雕梁画栋,造型格式依照苏州市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大殿规模在江南一带可称首屈一指。香山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后,至2002年继续建造七级宝塔1座及达摩殿、观音殿、藏经殿、僧房等配殿。寺内设东、西两花园,园内建有放生池、假山带、功德亭等。为方便信徒、游人和观光者,还建有佛光山庄、素斋馆、宿舍楼等。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后左右种有各种树木、草坪,四季鲜花怒放,环境宜人。各殿堂层层叠叠,从各方向看均煞是雄伟。该寺占地约10亩,小巧玲珑,烧香拜佛者及旅游者逐年增加。现有出家僧人7名,负责人是法禅。香山寺以名山名刹之名屹立于祖国江南的寺庙之林,成为镶嵌在香山之巅的一颗永放光华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东麓,占地2.6公顷,1992年清明节前竣工落成。陵园面向正方,三面环山,翠竹抱碑。陵园的正面,竖立着高8.7米、宽15.4米的石碑坊,坊顶刻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香山陵”匾额。中有1座长20米、宽8米的拱形三孔桥,气贯长虹,名“贯虹桥”,桥的两侧矗立着两座群雕,一座是“沙洲农民暴动纪念标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两侧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革命烈士名录、事迹介绍、照片和部分实物。园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宽1.8米,顶呈矩形的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吊唁台,由4000多块金山石铺筑而成。碑后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暨阳湖生态园 暨阳湖生态园区位于张家港市的南城区,规划总面积为4.41平方公里,其中暨阳湖水面面积约为0.7平方公里。2000年利用修建沿江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机会,开挖了人工湖---取名暨阳湖。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利用人工湖,环湖造景造势,开发暨阳湖生态化园区。 2002年暨阳湖生态园区的总体规划采取国际化招标,后由美国HILL景观公司中标设计。园区总体功能定位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利用生态技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成集休闲、娱乐、度假和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2003年上半年,经过经心的筹备和规划设计,暨阳湖生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启动。与此同时,征地、拆迁、安置、绿化、安置房建设等工作也都同步实施、立体推进。目前,整个生态园区1.56平方公里中心景观区已初步形成,园区基本框架已经拉开。主要完成了暨阳湖湖体工程并蓄水3.6米,完成两条主要道路(暨阳湖大道和湖滨大道可施工段)、暨阳湖大桥、湿地大桥及假日广场上道路、桥梁等基础建设;完成60亩野生岛建设及绿化,完成百米音乐喷泉、沙滩栈桥、假日广场60万平方米绿化等景观工程;完成假日公园度假区、湖滨高档住宅区两块土地的拍卖,并将于2005年逐步启动住宅小区的。同时配套建设的两个安置小区也已基本建成,完成安置房建设近45万平方米,已入住安置百姓1330套。目前,整个暨阳湖生态园区的各项建设已全面启动,生态湿地、水体循环、中心休闲娱乐项目及高档住宅区等工程都在按原计划有序推进,2008年已经把这个生态园建设完成。 梁丰生态园 梁丰生态园位于东二环路西侧、沙洲东路南侧,面积1200亩,总投资3亿元。工程于2004年9月28日开工建设,于2006年5月1日建成开放。公园设计以人为本,以生态理念为指导,运用生态环保的技术手段,通过绿化、水系、园林小品创造出生动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园林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围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公园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品种的多样性,突出“植物公园”理念,建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共种植植物达1400多个品种,种植各类乔木11000余株,其中大乔木1025棵。建有松园、竹园、梅园、蔷薇园、百果园、玉兰园、盆景园(牡丹园)、槭树园、樱花园、桂花园、热带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等12个专类园,还建有游客中心,餐厅、茶室、小木屋、亲水栈道、水陆游乐设施等各类游憩服务设施。 梁丰生态园富有文化历史内涵。梁代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在暨阳之墟建立梁丰县,县治杨舍镇。公园取名“梁丰”二字为国土广阔,物产丰饶之祥意。园内桥梁古朴与现代并存,形式多样,以杨舍城堡历史为背景而冠以名称,其中尤以青龙古桥重建而引以自豪。公园主岛为梁洲,刘海、高明、浮山、登瀛等四岛环绕周围,寓意我市未来一城四区的行政规划布局。 梁丰生态园景观丰富。园内山水相依,河流四面环通,园路纵横交错,地势此起彼伏,亭台楼轩相望,曲径幽深,溪流潺潺,林木旺盛,花草繁多。凡景点名称均以石刻,并有诗词、简文相辅,以文会友,自得其乐。
❹ 如皋的介绍
如皋概况: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 ,北纬 32°00′—32°30′、东经120°20′—120°50′。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市、东与如东县、东南与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576.47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水面99平方千米。
如皋长江岸线全长48千米,可直接利用长江深水岸线 18.6 千米。境内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泰运河、焦港河4条一级河道纵横全境,总长158.52千米。
历史沿革:
《尚书·禹贡》记载:上古时,如皋属扬州之域;商周时称海阳。周初名发阳,春秋属吴,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秦时归九江郡,汉属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前置如皋县,隋时并入扬州宁海县。唐太和五年(831年)置如皋场。南唐保大十年(952 年)升为如皋县,隶属泰州。后历代沿袭县制,宋时为中下县,元时升为上等县。明清仍隶属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划归通州直隶州。民国时为一等县,与湖南邵阳同被列为全国最大县。民国29年(1940年)8月,新四军东进至如皋西乡,在卢港建立如皋县政府。10月,县政府随军继续东进至如皋东乡接管如皋县政府。民国30年(1941年)3月,在如皋西乡成立如西县政府。至此,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2个县,如西县隶属苏中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县隶属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新四军收复如皋城,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原设于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为如东县。同年12月1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专员公署于如皋城成立。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属其管辖。5月29日,如皋被核定为一等县。1950年1月,如皋县划归苏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1952年上升为特等县。1983年由南通市管辖。1991年6月1日撤县设立如皋市。
行政区划:
如皋市辖如城、城北、城南3个街道和东陈、丁堰、白蒲、下原、九华、石庄、吴窑、江安、搬经、磨头、长江11个镇。城北街道与如皋开发区、城南街道与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城街道与如皋工业园区实行“以区带街、区街合一”管理机制,长江镇与如皋港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全市有村(社区)347个,其中,社区181个、村166个。
风土人情:
如皋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受吴语影响较大,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均有渊源。如皋方言小片含当前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市、泰兴市和东台市南部及张家港市段山地区,总面积约 600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 500万人,以如城话为代表。如城及周围地区语言为如城话。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泰兴话韵味,细音摩擦明显,称为西乡话。白蒲、九华与通州区交界,为两地过渡方言带,其南半部语言均带有南通话特征的两套齿擦音,称为南乡话。南境永安沙一带成陆仅数十年,移民来自18个省区,其后代虽使用如皋方言,但村、圩间每有差异,称为圩田话。
如皋居民以汉族为主,民风淳厚质朴,民俗与扬州相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饮食、服饰、住行、婚姻、生育、寿诞、丧葬、节庆、祭祀等方面的独特的民俗风情。如皋岁时习俗有立夏早餐吃煮蛋、中午吃甜菜、儿童称体重,端午节吃粽子、儿童戴百索和香袋,中元节烧经祭祖、“斋孤”,中秋节吃月饼、藕饼、鸭子等,尤以春节前后祭祀活动为多,且伴有诸多禁忌。婚丧习俗有新娘子结婚当月内不能到亲友、邻居家串门,丧事中“烧冥屋”、演“僮子戏”等。寿辰习俗中的贺百岁最为隆重,主家要烧制“百岁碗”赠与亲友和乡邻。民间有做“青苗会”,演“僮子戏”,唱“仪兴调”(越剧)、“下河调”(扬剧)、“七字段”,春节期间演荡湖船、踩高跷、扯扯腰、打花鼓、舞龙灯、唱道情等节目的习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民俗亦发生很大变化,传统节日中一些不健康旧习俗被摒弃,有些节日被赋予积极健康内容,同时还逐步形成了一些新风俗。
名胜古迹:
1)水绘园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如皋古城东北隅,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由水绘园及水明楼古建筑群、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匿峰庐)、中国如派盆景园(古澹园)、逸园、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组成。
水绘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 年),明末才子冒辟疆曾偕“秦淮八艳”董小宛栖隐于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构筑有寒碧堂、壹默斋、因树楼、湘中阁、悬霤山房、镜阁、涩浪坡、小三吾亭、枕烟亭、妙隐香林、古城墙、烟波玉亭、碧落庐、悬霤峰、洗钵池、小三吾溪、鹤屿等佳景10余处,园中波烟淼淼,隐映如绘,宛若一幅幽静清雅、意韵空灵的山水画,时为海内名园。园中积水弥漫,倒影如画,冒董浪漫的爱情故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使水绘园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博之大成的游览胜地,被誉为“中国第一情侣文化园”。
百寿碑
4)中华长寿文化谷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主城区南郊“中国最美乡村”如城街道顾庄社区,总面积约3000公顷,是集生态旅游、商务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涵盖顾庄生态园核心景区、苏通生态观光园、国际园艺城、钱长村200公顷草坪基地、东方盆景园、胡安定故里、百代兰花园、上海保来蝴蝶兰园、顾庄龙盛游乐城等众多景点。园区自然景观独特、文化积淀深厚,为主城区天然氧吧、城市一叶绿肺,是广大游客和市民休闲养生之地。
5)法宝禅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白蒲镇,始建于唐大和四年(830年),宋至和元年(1054年)重建,香火鼎盛。清代书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寺院题写藏经楼匾额。流传日本入唐高僧圆仁,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丞相文天祥,清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诗人袁枚等都有游览、唱咏法宝寺记载。法宝禅寺建筑布局独特,酷似“象”形,古人曾留下“访僧象鼻湾,路指虎溪是” “一湾成象鼻,法宝久闻名”等诗句。寺内放生池鱼、虾、龟、鳖等自由游弋,池塘四周月季、牡丹、芍药争相绽放,池中央建有照心亭,亭边曲桥连岸,是游人香客夏日乘凉消暑好去处。放生池东的万安桥,是白蒲镇古桥万安桥缩影。
6)长江药用植物园
国家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位于长青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占地面积约333公顷,总投资约26亿元。一期工程综合性药用植物园,占地200公顷,于2011年10月开园,以种植具药用价值或保健功能中草药为重点,汇纳如皋长寿之乡、花木之乡文化底蕴,集休闲农业、生态餐饮、长江流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园内主要景点有:以水景广场空间为序幕、兼具如皋传统建筑韵味和现代江南园林建筑气息的主入口,以盆景艺术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营造技法而形成水中岛的山水文化广场,水质优良、物产丰富的长生湖,依水而建的度假木屋区及金银花药草主题园、芳香药用植物园等。
7)金岛生态园
国家AAA级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位于长青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面积约133公顷,总投资5亿元。园区处于长青沙岛东风滩,汲扬子江精华,彰显“长江文化、长绿文化、长寿文化”三大特色。园内河道纵横,林园棋布,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充满绿色与生机,纯净、祥和而美丽。掩映于绿树碧水之间的生态星级酒店、健身会所、商务会所、体检中心、休闲中心、迷你乐园等设施,让游客在清新的天然氧吧中享受素质教育、文化互通、健身康疗、休闲娱乐等服务。
8)内外城河风光带
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城区内。内外两河环城而绕,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内城河古名玉带河,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 年)。外城河亦名濠河,开凿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内外城河沿线有春秋遗址射雉亭、明代高桥迎春桥、千年古刹定慧禅寺、名人辈出的集贤里、冠甲江淮的灵威观、纪念宋代名人范仲淹的范公苑等历史文化景点10余处。内外城河上架有形状各异桥梁29座,承载着许多美妙传说和故事。双环河两岸白石护栏蜿蜒若龙,沿线树木葱郁、百花争艳。 “水环城,城包水”奇特景观成就古城如皋独具魅力的风光带。
9)红十四军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如城街道福寿东路。占地17.4公顷,由红十四军纪念馆、红军历史教育拓展训练基地、市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三部分组成,是弘扬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重要基地。主体建筑红十四军纪念馆,被列为国家级革命纪念设施、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由序厅、江海曙光、长夜惊雷、斩木举义、军旗如画、革故鼎新、金戈铁马、碧血丹心、野火春风、尾厅10个部分组成,以1300余幅图片、近4万字说明文字、600余件实物资料,再现土地革命时期江苏境内唯一中央序列红军武装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信息来源:当地政府官网《如皋年鉴(2019)》
❺ 张家港哪里好玩啊
张家港城市旅游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全市之冠。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清康熙《江阴县志》中赞:“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于他山。”
山上长有成片的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园,品种多样的野生药材遍及全山。树木覆盖率达87%,山草覆盖率为100%。 香山,因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加上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历来吸引文人墨客来此观光赏游,宋代诗人苏东坡游香山时曾为梅花堂题匾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为这里的山、水风光留下了诗词、赋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赞叹曰:“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可谓不负此山矣!”
香山有广为人知的“十八景”:钓鱼台、采香径、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听松吟、桃花涧、圣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归云洞、烽火墩、藏军洞。然岁月流逝,沧桑巨变,传说中的大部分景点已荡然无存。
1993年开始经市镇两级政府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点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纵览长江、码头、保税区的望江亭;有怪石丛生、山势险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锦、香草满坡、相传吴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径;有徐霞客称为“九天风雨、三峡波涛、观斯尽矣”的桃花涧,还有圣过潭、滴血岩、仙牛背、听松吟等一批天然景区。著名书法家沈鹏、沙曼翁等20多人为景点题名或书写诗文。
1995年,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庙——香山寺建成。该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朴、典雅、富有气派的庙宇群组成。寺内塑一尊高1.5米、净重1.5吨的玉佛及由台北佛佗教育基金会会长徐业鸿赠送的《大藏经》一部计1718卷。1999年10月,香山寺素斋馆落成开业,成为全市首家素斋馆。
自古以来,香山就是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香山十八景” 名闻遐迩,有大禹王、姜尚;吴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元代张士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源,有藏军洞、烽火台等军事文化遗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动场所。它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苏南众山中独领风骚。尤其登高远眺,长江美景和张家港全景尽揽眼底,极目天舒,令人进入一番别有风味的意境。南沙还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具有八千年历史的东山村古遗址,是著名的文学、音乐、教育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的诞生地。
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香山旅游风景区基础建设的投入,交通卫生、通讯、电力等设施配套齐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游风景区为品牌,商贸、旅游、服务、房地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开发已成为全市三产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香山旅游风景区开发已列入全市旅游整体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桃花涧
位于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香山左岗有涧数十丈,夹涧绯桃四植,名桃花涧。”涧从上至下,纵贯青龙岗,全长约800多米。涧水源头出自山顶泉眼,常年不涸,现为中峰之巅的天然湖泊鹿女湖。从峰巅俯视桃花涧全景,整条山涧蜿蜒曲折,影影绰绰,掩映在浓绿覆盖之中;涧左右两侧的几道龙岗逶迤磅礴,向下汇聚到桃花涧山口交汇之处,山随溪转,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当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览桃花涧,两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涧,气势磅礴,犹如三峡波涛。从桃花涧山口东行数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涧。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现已对游人开放,洞高约2米,深200余米,沿壁光滑湿润,缝隙处有泉珠滴落,铿然有声。同桃花涧一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条长长的山涧,名叫南桃花涧。此涧紧靠听松吟,与小香山梅花堂遥遥相对。此涧虽比不上北涧怪石林立、激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但终年碧泉流淌,洁寒甘美,夹涧草深林密,鸟语松吟,景致极为幽雅。
采香径
位于香山东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由麓而上,曲蹬盘行,攀萝扪石,足底云生,相传吴王尝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径。”全径沿山由东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长约五华里,几乎横贯了整个香山。径宽一般为三尺左右,两旁青松挺立,修篁夹道,奇花竞艳丽,异草飘香,景色秀丽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径上,小石林、听松吟、香山寺、圣过潭等景点一一欣赏于目,难怪当年西施来到这里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采香径自然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并由此留下许多吟咏采香径的诗文。诸如:“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香径寒花落,飞泉曲涧分”等。
听松吟
位于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亩山地上满坡松林,千株万株,蔚然成海,气势极为壮观。风来时,一枝动百枝摇,莽莽林海松涛涌动,巨浪翻卷,竞摇成一个巨大的音乐场。民国年间,中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回故乡省亲,也专门游览听松吟,而后激发了创作灵感,其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情愫一脉,不知倾倒了多少听众,成为百世绝唱。听松吟曾遭受历史浩劫,解放后,人民政府倡导植树造林,经过数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绿装,听松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圣过潭
又名舜过潭,传说古时大禹治水东南途经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觉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剑拓成潭,故名舜过潭。位于香山顶峰中部。潭大体呈圆形,直径约2米,四周皆由山石围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长有无屁股螺蛳,成为香山一奇。
藏军洞
位于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巅的东侧,有一石板盖顶的洞口,约80厘米见方,这就是香山著名古迹——藏军洞。据史料记载,香山藏军洞最早大约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称霸于诸侯,攻越伐楚,大动干戈,出于攻防战术需要,即在长江之滨的香山、长山一带挖建了许多藏军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军洞发现大量具有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几何纹陶器和红陶器,证实了这一历史记载。据考证,藏军洞为坑道式A字型结构,上窄下宽,两壁皆用块石垒彻而成,内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间宽4—5米,东西之向呈隧道形,进深25米。香山藏军洞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每3座藏军洞编成一组,成品字形排列,较为规则,共有9组,且每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是其它地方藏军洞所没有的;二是洞内隧道走向与山势走向平行,士兵从左右进出,不从前后进出,而其它地方洞内隧道则大都与山势走向呈垂直状态;三是别的山上的藏军洞一般都构筑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军洞高居山峰之巅,成居高临下之势;四是香山藏军洞在“江南长城”中距离长江最近,这可能与香山历来被视作江海门户的重要战略位置有关。香山藏军洞经适当加工整理后,现已恢复当初建造时的模样与摆设,并对外开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处,初建于宋代。相传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阴友人葛氏邀请,曾数度来梅花堂怡情养生,并题书梅花堂匾额。堂后洗砚池,因东坡洗砚而得名。由于紧靠大小香山间的石虎门古战场,梅花堂一度遭到战火破坏。明朝末年,爱山成癖的徐应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广植梅竹。清风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觞咏为乐,共赏良辰美景。徐霞客没有忘情于这段有意义的生活经历,特写下5首诗歌并1篇长序,以作纪念。随着时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后期,梅花堂和洗砚池均已湮没,四周梅花亦渐渐稀少。近年来,市镇两级政府采取措施开发香山旅游资源,梅花堂和洗砚池列入旅游发展规划中。新的梅花堂是5间仿古建筑,正堂题额集东坡手笔,堂内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书画诗文,让旅游人们从观光中受到华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临近张家港港口的南沙乡,由于山多景胜,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说。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后,又相继增补十景,称“南沙十八景”。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从香山湾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径”。采香径从香山西北坡起至东南麓止,长约5里,相传是春秋吴王夫差偕西施及嫔妃玩乐的地方,建育“采香禅院”作行宫。
目前,采香径下段已被开山采石所截断,上段路还在。山上杂树丛生,乌鸣林荫,峰回路转,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与小香山之分。在两山衔接处,陡似峭壁,形成石门。因远看似一猛虎张口守隘,故有“石虎门”之称。这里四面环山,原来两山接岗不分,后因军事需要,官府命百姓凿山开路长达50余米,形成石门。这里形势险要,呈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经人工修筑,已可通行汽车。在香山附近,有长山, 凤凰山、镇山等山,如众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军洞(又名将军洞)。在这些山上,要数长山顶上藏军洞最多。最大的藏军洞可容兵千余,洞内有灶间、会议室、贮藏室、兵器库等,向来有“江甫长城”之称!出江阴东门,可远远望见筑在凤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台周围十丈见方,高百米,烽火台又名烽火墩,最初建于春秋期间。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传春秋时期,山上桃树漫山遍野,如云霞灿烂。岗西有一大涧,涧顶有一泉口,终年喷水不断。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花瓣飘落溪中,随水飘流,大有"落英缤纷”的诗情画意。藏军洞、烽火台、桃花涧等古迹尚存,被列为张家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2月以后,甫沙众多小山坡上,陆续发现4座古墓葬,其中汉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于长山东麓,距地面约15米左右。出土汉墓中有神兽铜镜、陶罐等文物。3座汉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壶,两对双耳环的越容瓷瓶兽足瓷香炉、瓷碗、双纽带柄铜镜、小方铜镜、八花形铭文铜镜等文物。据记载: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铭文铜镜出自广东。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乡长山一带,北临长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线上的重镇!这些闪烁着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没了千年,几乎被人遗忘,近年来,因张家港对世界开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为新兴的海港围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项链”。
香山寺
坐落于香山东南之巅,约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历史上有“佛门圣地”之称。历史的沧桑,原寺早已湮没。1993年3月,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记,并开放佛教活动场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于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刹已初具规模。山门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门上方的“香山寺”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仆初手书。从山门向上攀登,跨过45级花岗岩台阶,就进入飞檐斗角、威严肃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级登攀,就是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的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双层楼阁式的大型建筑。殿东西长21米,南北宽13.8米,背高15.5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黄墙、红窗、雕梁画栋,造型格式依照苏州市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大殿规模在江南一带可称首屈一指。香山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后,至2002年继续建造七级宝塔1座及达摩殿、观音殿、藏经殿、僧房等配殿。寺内设东、西两花园,园内建有放生池、假山带、功德亭等。为方便信徒、游人和观光者,还建有佛光山庄、素斋馆、宿舍楼等。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后左右种有各种树木、草坪,四季鲜花怒放,环境宜人。各殿堂层层叠叠,从各方向看均煞是雄伟。该寺占地约10亩,小巧玲珑,烧香拜佛者及旅游者逐年增加。现有出家僧人7名,负责人是法禅。香山寺以名山名刹之名屹立于祖国江南的寺庙之林,成为镶嵌在香山之巅的一颗永放光华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东麓,占地2.6公顷,1992年清明节前竣工落成。陵园面向正方,三面环山,翠竹抱碑。陵园的正面,竖立着高8.7米、宽15.4米的石碑坊,坊顶刻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香山陵”匾额。中有1座长20米、宽8米的拱形三孔桥,气贯长虹,名“贯虹桥”,桥的两侧矗立着两座群雕,一座是“沙洲农民暴动纪念标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两侧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革命烈士名录、事迹介绍、照片和部分实物。园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宽1.8米,顶呈矩形的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吊唁台,由4000多块金山石铺筑而成。碑后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暨阳湖生态园
暨阳湖生态园区位于张家港市的南城区,规划总面积为4.41平方公里,其中暨阳湖水面面积约为0.7平方公里。2000年利用修建沿江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机会,开挖了人工湖---取名暨阳湖。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生态环境,利用人工湖,环湖造景造势,开发暨阳湖生态化园区。
2002年暨阳湖生态园区的总体规划采取国际化招标,后由美国HILL景观公司中标设计。园区总体功能定位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利用生态技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成集休闲、娱乐、度假和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2003年上半年,经过经心的筹备和规划设计,暨阳湖生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启动。与此同时,征地、拆迁、安置、绿化、安置房建设等工作也都同步实施、立体推进。目前,整个生态园区1.56平方公里中心景观区已初步形成,园区基本框架已经拉开。主要完成了暨阳湖湖体工程并蓄水3.6米,完成两条主要道路(暨阳湖大道和湖滨大道可施工段)、暨阳湖大桥、湿地大桥及假日广场上道路、桥梁等基础建设;完成60亩野生岛建设及绿化,完成百米音乐喷泉、沙滩栈桥、假日广场60万平方米绿化等景观工程;完成假日公园度假区、湖滨高档住宅区两块土地的拍卖,并将于2005年逐步启动住宅小区的。同时配套建设的两个安置小区也已基本建成,完成安置房建设近45万平方米,已入住安置百姓1330套。目前,整个暨阳湖生态园区的各项建设已全面启动,生态湿地、水体循环、中心休闲娱乐项目及高档住宅区等工程都在按原计划有序推进,2008年已经把这个生态园建设完成。
梁丰生态园
梁丰生态园位于东二环路西侧、沙洲东路南侧,面积1200亩,总投资3亿元。工程于2004年9月28日开工建设,于2006年5月1日建成开放。公园设计以人为本,以生态理念为指导,运用生态环保的技术手段,通过绿化、水系、园林小品创造出生动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园林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围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公园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品种的多样性,突出“植物公园”理念,建设形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共种植植物达1400多个品种,种植各类乔木11000余株,其中大乔木1025棵。建有松园、竹园、梅园、蔷薇园、百果园、玉兰园、盆景园(牡丹园)、槭树园、樱花园、桂花园、热带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等12个专类园,还建有游客中心,餐厅、茶室、小木屋、亲水栈道、水陆游乐设施等各类游憩服务设施。
梁丰生态园富有文化历史内涵。梁代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在暨阳之墟建立梁丰县,县治杨舍镇。公园取名“梁丰”二字为国土广阔,物产丰饶之祥意。园内桥梁古朴与现代并存,形式多样,以杨舍城堡历史为背景而冠以名称,其中尤以青龙古桥重建而引以自豪。公园主岛为梁洲,刘海、高明、浮山、登瀛等四岛环绕周围,寓意我市未来一城四区的行政规划布局。
梁丰生态园景观丰富。园内山水相依,河流四面环通,园路纵横交错,地势此起彼伏,亭台楼轩相望,曲径幽深,溪流潺潺,林木旺盛,花草繁多。凡景点名称均以石刻,并有诗词、简文相辅,以文会友,自得其乐。
❻ 有谁知道江苏省如皋市
南通的
来源于《左传》中一个美丽传奇的爱情故事。
《左传》“昔贾大夫恶,取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故名,如皋、雉皋”
讲的是:贾大夫,贾南屏原是贾国的上大夫,晋灭贾国以后,仍封他为大夫,他拒绝接受,并且连夜逃走,逃到了我们这里。当时我们这里还属于黄海之上的“荆蛮之地”。贾大夫就落户在我们这的东陈镇,(如皋是先有东陈镇,后有如皋城的)他的妻子雷氏,是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女儿,非常的漂亮和聪慧。因为贾南屏样子比较丑,个子也不高,所以雷氏一直不开心,以至于三年内不言不笑,直到三年后的一个秋天,他们坐车来到如皋的秀水港(现秀水巷)打猎,贾南屏,拉弓射箭,一下就射中了一只野鸡,雷氏一看就笑了,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丈夫虽然人长得不太好看,但是本领却挺大的。以后雷氏就开口对丈夫讲话了。根据这个典故,就称这里为“如皋、雉皋”。在外城河边还建有“射雉亭”以纪念这个贾大夫。
“如皋”的“如”是到达的意思。 “皋”是水边的高地。当时如皋却实要比周边的海安高7米。
“雉皋”的“雉”通称野鸡。因当时贾大夫射雉,所以如皋又被称“雉皋”。
❼ 张家港哪里有仿真花,仿真盆景
铝丝盆景您可以去贴吧看看。
❽ 江苏嘉禾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江苏嘉禾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2013-07-23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张家港保税区中华路2号华苑花木305室。
江苏嘉禾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592074655421F,企业法人闵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江苏嘉禾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园林绿化工程、园林古典建筑工程、仿古建筑工程、市政建设工程、土建工程、室内外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凭资质经营),园林绿化养护,苗木、花卉、盆景种植、养护、销售、出租,假山、雕塑、喷泉制作、维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36697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7180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江苏嘉禾兴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