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获奖山水盆景

获奖山水盆景

发布时间: 2022-07-08 08:26:37

⑴ 请帮忙!急,急!

网络

《柳州奇石》黄山奇松的仿写
2009-10-20 | 分享
很急!!!
10分钟内有问必答前往下载
满意回答
石玩是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何谓“赏石文化"?一切观赏天然奇石的行为、活动及其理论、原则、心得、感受之谓也。赏石文化不同于广义的“石文化",因为它不包括以各种石头为原材料的石制品、宝玉石及其开发、利用、加工制作技艺与理论。赏石行为的观赏对象仅限于天然奇石,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观赏的精神需要,一般很少具备实际使用价值。天然奇石按其可移动性又可大别为:大自然中的奇峰怪石;建筑物所处环境中人工点缀的造园景石;建筑物厅堂中、几案上、人们衣袋内供观赏、把玩的石玩二大类群。奇峰怪石属自然山水的精华,是不可移动的;景石虽体量较大,但仍可移动,不过也只能置诸室外,用于造景;只有“石玩”一类乃天然奇石之体量较小而精巧者,才可登堂入室,或供人赏玩于股掌之间。故从空间角度论,石玩也可称之为室内赏石艺术,属赏石文化的精华部分。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至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谢世长辞,子厚在柳州虽时间短暂,却惠民善举,功德千秋。谈到柳州奇石,今天能誉满天下,这与柳宗元为柳州奇石开创先河以及真知灼见的品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柳宗元集》篇中有《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文中记载龙璧山,"其下多秀石,可砚"。这篇是柳宗元游龙璧山采石做砚的记述(大约在元和十三年前后)。从《刘禹锡集》篇中首题为《谢柳子厚寄叠石砚》诗里,得知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砚,赠与广东连州的刘禹锡。诗云"当年同砚席,寄此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又叠翠云。烟岚余斐炜,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与写紫文。"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刘禹锡对"龙璧柳砚"的高度赞赏。

柳宗元所采的龙璧叠石,即在柳州市下游的龙璧山下板滩处。龙璧山即柳州八景之一的"龙璧回澜"。叠石,俗称叠层石、千层石,属墨石类的砂积页岩,硬度3至3.5度,其色纯黑生光,层理有序而自然。其形多见于山形景、平原景及层次错落犹如壮观的蓬莱仙境。不论其形多变,而每件奇石均有大小不同、深浅各异的圆形砚池。这便是子厚所云"其下多秀石,可砚"的叠层石。

柳州采集龙璧叠石作观赏石面市,最早于1993年左右。《柳集》篇中有《与卫准南石琴荐启》文中谈及柳宗元采龙璧石制琴荐(座)赠准南节度使卫次公。并对龙璧琴荐作了高度的品评。子厚对叠石之色,称之"自然古色"。叠石之形"特表殊形",论其质,做琴荐更有"增响亮于五弦,应铿锵于六律"的特殊效应。古往今来,以笔者之浅 见,对柳州奇石的形、质、色作出真知灼见的品评,子厚可谓创开先河。直至相距1180多年的今天,柳州的赏石家们,才提出形、质、色、纹、声的品评理念。

宋代的米芾,任无为县监军时,由于爱石成癖,故得米颠雅号,元章对灵璧石、湖石的赏评,提出了瘦、透、漏、皱的理论。

明代的徐霞客,游柳州山川之时,亦采集些柳州奇石,晚年在家,后因病卧榻不起,却常握奇石于掌中,直至与世长辞。徐霞客对柳州奇石可谓忠贞不渝,确是催人泪下。

柳州地区所辖两市九县,凡流经柳州地区的河流都盛产石。 由忻城经合山市绕来宾与柳江汇于石龙的红水河,自沙宜流三江汇融江于大浪的浔江。由贵州从江进富禄合浔江于良口的都柳江,始于柳城凤山过柳州终于石龙的柳江。由石龙经武宣至勒马的黔江。上述几条主流所产的奇石早已誉满全天下。例如合山马鞍村的绿釉石及彩陶石、来宾县蓬莱洲的成岩水冲石,以及大湾的釉卵石,浔江的碧玉卵石及黄 腊石,柳江盛产草花石等十多个富有观赏价值的石种。

柳州所辖的广阔山区各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颚头贝,弓石燕,链房螺,层孔虫,以及多种珊瑚化石筹二十多个品种,出自于武宣的山区。柳州江县产旋螺化石,来宾及合山一带有海草化石,印模菊石等十多个化石品种。柳城及柳江两县的山区产彩霞石,莹石,松香石,类太湖及墨湖石等观赏石品种。

早在八十年代,柳州奇石巳走出国门,当时由市园林局组团,先后赴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地举办了柳州奇石展,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五年北京“中国盆景”展,柳州园林局展出钟乳石一件“薄万里是灵山”获奖。九一年柳州奇石展上海,深受海内外同仁刮目相待。九二年春节笔者与几位同好,办展北京龙潭湖,历时半年,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九四年柳州办“第二届中国赏石展”,柳州展区获奖总数占全国37.71%,九六年十月“第三届全国观赏石展”举办徐州,“柳州市奇石研究会”组团送展128件,其中获奖作品66件,占送展总数的51.56%。九七年十月“第四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展”举办上海,广西占金奖两件,唯柳州所括。一件系来宾产的“律动”另一件是彩陶石种之“绿玉石”的“春宵鸣琴”,俱获金奖殊荣。综上所述,柳州奇石己誉满全球。自八十年代中期,柳州组建了“柳州市工人盆协”,九三年市园林局组建“柳州市奇石研究会”九八年四月更名为“柳州市赏石协会自九三年协会成立以来,组织名种类型的外参内展13次,出版“柳州石玩精粹”四集,并与海内外同仁组织多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九五年十月柳州创刊全国第一份“奇石根艺”报,铺开了国内外赏石文化的交流,为树立柳州“奇石城”的坚实基础,柳州市政府,柳州园林局制订了明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柳州国际奇石艺术节”,以便与国际赏石文化接轨,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国际间的奇石商贸,从而推动柳州旅游事业的发展,使柳州成为名付其实的“奇石城”。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台湾石商就开始进入柳州,当时主要是委托本地精通赏石之士代理向收藏者选购。有了马勒山奇石市场后,就物色专业店,鉴赏家全权代购、代运,出手豪阔,动不动就投入几十万元,促成了我市奇石交易的热潮。尤其是1997年、1998年两年间,他们加大资金投入,大批量运往日本、南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柳州石界人士都记得那种一个个集装箱装运的盛况。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柳州奇石月均销往上述地方均在数百吨以上,大大激发了经营者向产业化发展 简写一点就

⑵ 温洲有什么特产

温州特产
瓯菜
[一晶脆皮蟹]圆脐梭子蟹,蒸熟剔取蟹粉,用小火煎制后呈圆饼状,外片酥脆,里肉鲜嫩,蘸花椒盐食用。因其原料上乘,制作精细,味鲜美而独特,故以"一品"命名。
[八宝豆腐]嫩豆腐去表层,置于碗内纱布之上,用力挤压,去渣取汁,加上鸡蛋清、湿淀粉、熟猪油和调料,拌匀。将炒锅置于旺火上,放人熟猪油、腐汁和清汤,用手勺推搅一分钟,加熟猪油继续推搅至豆腐汁呈白色时,倒入熟鸡脯末、熟火腿末、虾仁末、干贝末、冬菇丁核桃仁末,松子仁末和冬瓜仁,搅匀盛于荷叶豌内,淋上熟鸡油。
[三丝敲鱼]温州民间传统佳肴,已有百余年历史。主料鲵鱼或黄鱼肉,切块,蘸干淀粉,用小木槌敲成薄片,煮熟后捞人冷水中过凉,切成长条,与鸡脯丝、火腿丝、香菇、青菜梗以及酒浸虾米入清汤中烹制。敲鱼呈半透明,汤清味醇,香嫩滑爽,独具风味。
[五味煎蟹]圆脐梭子蟹,斩大螯去脚尖,每只切成八块,撒上面粉,加咖喱、辣椒油、番茄酱等多种调料烹制而成。此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五味俱全。
[乌龙钻白云]先将泥鳅放在盆中养四五天。每天换水,使之排掉腹内污物,取出擦去其身上粘液,让泥鳅吃饱,然后人冷水锅中晓。长渐热时放进豆腐垆,让泥鳅钻进去,待水烧开,捞出泥鳅豆腐,放在油锅中煎黄。已而倒掉剩油,再加猪油、水和佐科,慢火炖成。
[凤尾鱼卷]将鲵鱼肉切成片,放入葱白末及其他佐料,敷上虾茸,横放上一只带尾大虾仁,虾尾外露向前卷拢,然后拍上面粉,挂上鸡蛋液,沾匀面包屑。用旺火将炒锅中熟猪油烧至五成熟,投入鱼卷炸半分钟,改用小火炸三分钟,再改为旺火炸一分钟,捞起将虾的尾部向外码在盘中,配以番茄酱。
[当归羊肉羹]将羊肉500克切块,放进砂锅中(不能用铁锅),再取当归、黄芪、党参各25克,用纱布包好入锅,加适量水,文火煨至烂熟,酌加调料。此为中老年人抗衰美容的药膳。
[网油黄鱼]剖开黄鱼,去鳃及内脏,洗净,鱼背斜剐十字花刀。用调料擦透,渍10分钟。然后将馅料(香菇丝、肉丝、笋丝、虾米等炒成)塞进鱼腹,合拢剖口。用猪网油包裹起来,再用另一张涂抹蛋糊的猪网油包在外层,拍上干淀粉。黄鱼下锅旺火炸至外层结壳,改用微火浸炸,继又改为旺火炸至外层酥脆,呈金黄色。入盘时衬以糖醋罗卜丝,配花椒盐。
[芙蓉蝤蛑]蝤蛑洗净,剁下大螯拍裂,蟹身连脚切成六份,按原形装盘,加调味品,覆以蟹盖,用旺火蒸3分钟,滗去汤水,倒入鸡蛋清、清汤及调味品,用小火蒸熟。
[芥菜鱼肚]鱼肚切成5X 3厘米的块,在沸水锅中稍煮捞出沥水。运用奶油白烧技法,成品柔糯、软滑、水乳交融,配以芥菜心,鲜香皆具,人口不腻。
......

特色食品
[大荆石莲糊]用野生石莲子制成,清凉爽口,为薄冻状冷饮。乐清大荆山民每年夏天都有上山采摘石莲子的习惯。90年代初,大荆每年有数百人带石莲子进京,在北京街头开设石莲糊冷饮店摊,生意不错。
[大荆冬米糖]上白糯米炊熟晒干,粒粒晶莹,爆成米花,加入白糖、饴糖熬成的糖浆和猪油调制成型,撒上桂花,稍凉切成小长方块。香甜松脆,老小咸宜,因炊晒糯米多选在阳光不强、气候干燥的冬季,故称“冬米糖”。
[山楂糕]取山楂果汁,配以白糖、琼脂,冻结成板,切成棱形或扁方块出售。其味甘冽微酸,具确消积、化滞、行瘀的食疗价值。温州以五味和老店的山楂糕最为有名。该店为求新鲜,每批产量以一两天售完为度。
[五加皮药酒]五味和老店所制五加皮药酒,选用上等高粱酒,按古方配药,加冰糖复制而成。酒味醇和,药香适人。堪与浙江严东关五加皮药酒相媲美。
[五味和鱼生]鱼生即白檀生。白檀,又名小白带,是一种细长扁平的小鱼。五味和老店制作鱼生,已有60—70年历史。该店用独特的传统配方,选用细如扁面条的鲜小白带,按一定比例配以糯米粥、黄屿产萝卜丝、红糟、食盐、白糖、味精、米醋等腌制而成。一般腌于春汛期间,密封,于翌年三伏天启封,瓶装出售。许多回乡探亲的温州籍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常随带几瓶回去,视为不可多得的家乡风味。
[五昧香糕]又称五色香糕,为温州市传统名点,创于60年代后期。以糯米粉和精白糖为主料,经糕盘加工成型后蒸炊而成。一包五条,其色各异。红色配以桂花香精,黄色配以香蕉香精,白色以五香(丁香、八角、小茴、桔皮、花椒)为馅,黑色裹以黑芝麻粉,各具风味,老幼咸宜。温州市五味和食品厂、县前食品厂生产的五味香糕,曾被评为最佳温州货和浙江省优质产品。
[五香腌鸭蛋]在温州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又添了这种新的佐饭品。其配方和制法是:桂皮120克,茴香、辣椒粉各70克,甘草100克,化椒50克,食盐750克,加水1.5公斤,煎煮约一小时,冷却弃渣,加黄泥1.5公斤,盐50克,搅拌均匀,取洗净揩干的鸭蛋百个,沾上粘料,放人小坛内,密封。一般腌制30天即可煮食。
[长人馄饨]早在宋时,我国就有冬至吃馄饨的习惯。据说富家摆阔,一碗馄饨有十多味,馅心各异,称为“百味馄饨”。30年代.乐清有长人名叫陈立标,在温州城里肩挑馄饨担沿街叫卖,后在渔丰桥设店。所制馄饨皮薄如纸,馅以鲜肉,状如云朵。盖料有紫菜、蛋丝、肉松、虾米、汤清味美,为顾客所赞赏。
[文成拉面]已有几百年历史。其制作方法是:将白面粉倒入面盆或木板上,慢慢加水,拌匀,再用双手反复揉至粘性成团。切成1厘米宽,上盖湿毛巾防干燥。约过15至20分钟,双手将其两端提起,边拉边抖,即可任意延长。有些人拉至近一米长时,再合并重新拉细至棉纱一般,抛人滚汤中,稍煮即熟,捞起加入调味辅料,便可食用。
[文成发菜]又叫“菜心”,是传统家常菜。将芥菜洗净晒软,切细摊晒至手捏无水渗为度,加3%~4%的食盐揉匀,盛小口缸罐内捺实,严封倒置阴凉干净处,可久存3年不变质。其味甜中泛酸,异香扑鼻。
[马蹄松]最早产于清雍正年间温州乐清县白象地方,以形如马蹄得名。它以面粉和红糖作皮,馅入糖心和咸肉丁、红瓜丝、熟芝麻粉和桂花。边斜,五刀开口,用手下压露出糖心,贴在200℃高温的火炭炉桶内壁,用明火焖烘,具有皮脆心软的特点。
[白蛇烧饼]清光绪末年,温州城区府头门钟楼右侧,有一家张氏开设的烧饼店。其所制“葱油重酥烧饼”,每50公斤面粉加8.5公斤猪油揉成酥面;馅心用盐渍猪肥膘肉丁、酒浸虾米、甜酱瓜粒、京冬菜丝、葱花,拌以麻油。成形后用火炭烘制。出炉的烧饼呈淡黄色,食之酥脆。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众以《白蛇传》中“白娘娘”称之,所制烧饼亦随之得名。
[白象香糕]公久牌香糕,系乐清县白象镇公久南北货商号所创,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它以糯米粉为主料,芝麻、棉白糖、柑桔饼为辅料,经蒸炊而成,其特点是色白味甜、柔软酥松。
[礼品蛋糕]温州市上的礼品大蛋糕,在造型艺术和图案设计上,力求迎合不同层次的喜爱。少年儿童生日蛋糕,常用奶油堆上唐老鸭、米老鼠、十二生岸等生动的形象;老人做寿蛋糕有高至九层者,层层有不同的吉祥图案,最高层中央摆上米塑老寿星,色彩绚丽,造型美观。
[寺前馄饨]永强寺前街馄饨,创始于清道光年间。采用上白面粉制成的馄饨皮薄如蝉翼;馅心用当天宰杀的猪后腿瘦肉剁成。店主人给自己定下严格规矩,一锅汤只煮一碗馄饨,生意再好也不破例。佐料有鸡蛋丝、紫菜、碎肉和葱花等。
[老酒汗]温州特产名酒,以蒸提优质黄酒精华而驰名中外。晚清时曾列为贡品。老酒汗酒精度为64度,含酯量约0.3%,出酒量仅1%,即100公斤优质黄酒只蒸提酒汗1公斤左右。品质清冽醇芳,饮后香留齿颊,并具有通筋活血、清心祛暑的良效。温州酒厂生产的老酒汗,1989年在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银奖。
[芝脚糖]晚糯米炊熟晒干,与沙混合爆成米花,筛净,加入白糖、饴糖熬成的糖浆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生姜、猪油、调制成型,切成长方块。其特点是一品多味。旧时也有特制咸芝麻糖过年。其用料和制法与甜的基本相同,唯不用白糖,加虾米(切碎)、葱花和精盐,别有风味。
[灯盏糕]清光绪末年,温州人陈大姆、陈碎姆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内馅是猪腿肉和黄屿萝卜丝,外皮用新黄豆和米粉浆拌和,采用鲜猪油炸制。因糕如灯盏,故名。此品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
[芙蓉糖]原为满族名点,经温州点心师改良成为温州特色食品。它以白面粉和鸡蛋调制成团,压成粉皮,均匀而薄,人猪油中炸成芙蓉花片,然后用饴糖浆结板,洒上桂花,切块上市。因该成品花瓣重叠,层次清晰,色泽麦黄,娇嫩光亮,甚得青睐。
[李大同双炊糕]瑞安糕点名师李瑞庆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红糖拌匀过筛,撒上桂花,成型切块,经两番炊制而成。其特点是:细、软、韧、香、甜,老少咸宜,是温州市名牌茶食。
[杨梅酒]永嘉各地盛产杨梅,习称“楠溪梅”,年产量10000余担。除供应市场外,还与白酒配制成“杨梅酒”,运销国内外市场。杨梅酒甜中带酸,人口舒适,可抵御暑气,为夏令美酒。
[县前汤圆]县前汤圆素负盛名。从前有10多个品种,后只做最受欢迎的麻心汤圆、擂沙汤圆和鲜肉汤圆。麻心汤圆的馅心是用熟芝麻、白糖粉、生猪板油搅拌而成;擂沙馅心是用豆粉、香蕉精和白糖调制;鲜肉汤圆的馅心是新宰杀的猪后腿肉糜。温州风俗,订婚时都将县前汤圆券与喜糖一起分送亲邻戚友。
[油卵]糯米粉团,以麻心或豆沙为馅,外蘸白芝麻,油炸,熟时呈老黄色。状鸭蛋而略长,空心,叫油卵;也有以鲜猪肉和香菇等作馅,圆如乒乓球而稍大,叫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条起家的。
[虹桥绿豆糕]虹桥绿豆糕创始于清同治年间乐清县虹桥镇,正式设店营业则在光绪中期,店名为“蔡日升南货糕烛店”。绿豆糕是以绿豆粉、炒糯米粉、白糖、猪油、茶油等按比例配制而成。质软味清,香甜可口。
[荷花酥]面粉加熟猪油,分别搓成水油皮、干油酥,开成多层酥皮,包入豆沙馅,制成球形。用小刀在顶部锲成六个大瓣,放小火温油锅中炸至成熟开瓣为止。成品酥皮层层翻出如荷花瓣,脆酥香甜。
[钱仓早蚕豆]产于平阳钱仓,其特点是季节早,鲜嫩,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特专程送京作为国宴佳肴。因此名扬海外。
[胶冻]以黄鱼胶或其他鱼类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干鱼胶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后冷却即成。吃时用刀开成小粒,用酱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调味。口感清凉、滑润,有解酒功效。
[黄坦糖]以精糯米为原料,用麦芽发酵,加芝麻、薄荷油、生仁为佐料,分别制成松脆的糖丝、硬韧的糖条、各式花样糖饼,香甜可口。此为黄坦民间传统食品加工业,明、清代甚盛,销于浙南闽北,素惠美誉。
[盘菜酱]温州名特产盘菜,洗净后两面开斜刀,用酱油豆豉腌制。也有盐腌,两天就可以吃。吃时加白糖、味精和麻油。
[麻巧]原名巧食,源自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妇女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麻巧采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温州市面包食品厂生产的麻巧,1983年获浙江省商业传统最佳产品奖。
[温州牛肉焙片]创始于1936年城区五马街福禄寿糖果店,原为广东师傅所制,首次出售便门庭若市。供不应求。从此温州相继开起多家牛肉焙片作坊。温州市食品公司职工经过多次革新生产工艺和配料,制成了有温州特色的牛肉焙片,畅销国内外。1982年被评为浙江省最佳产品。
[温州肉松]带骨猪瘦肉加高级酱油、白糖、食盐。经过原料整理、焖煮、打胚、炒松、擦松五道工序制成。成品呈淡黄色,絮状,纤维细长疏松,美味可口,营养丰富。1956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九省食品交流会上,温州肉松获总分第一名。
[温州状元红]此酒已有800多年历史,解放后曾一度断档。1988年秋,温州酒厂按照秘方恢复生产。酒味醇香,色红透亮,广受欢迎,先后远销日本、法国,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温州高梁肉]相传创制于清代温州横井巷广进样腊味店。用猪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酱油、绍酒,精盐。经过摊晒,烘干而成。呈圆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匀、脆香可口。食而不厌的特点。
[温州甜炼乳]温州甜炼乳是我国首创产品。其质量、产量在全国均首屈一指。由名闻全国的温州实业家吴百亨创办的百好炼乳厂,至今已有60多年生产历史。吴氏以“白口擒雕”为商标,寓意要战胜当时垄断我国炼乳市场的英商英瑞炼乳公司的鹰牌炼乳。擒雕牌炼乳先后荣获中华国货展览会金奖和西湖博览会特等奖。1958年该厂一分为二,在瑞安部分称“瑞安百好炼乳厂”,生产擒雕牌甜炼乳,在温州部分称“温州乳品厂”,生产江心牌甜炼乳。80年代初,两厂日产量近6万公斤,炼乳质量也不断提高,多次在全国和全省获奖。这两家乳品厂现为围家出口炼乳的定点厂家。生产熊猫牌出口甜炼乳,产品远销亚非各国。并通过香港转口其他国家。
[楠溪麦饼]楠溪麦饼原出永嘉沙头。沙头历来是舴艋舟停靠旅客歇脚候潮的埠头。此地麦饼别有风味,往来旅人常备为干粮。一个麦饼的原配料是:半斤麦粉,一个鸡蛋,一汤匙菜油,搅拌揉透,成凹字形,嵌入咸菜、鲜肉、炊虾、味精。包拢后,用木槌捶成扁圆形,放在平底铁煎盘中两面傝白,再转到烤炉中焙硬。食之松脆、喷香,堪称美食。
[矮人松糕]抗日战争后期,温州人谷进芳在城区五马街口设摊制作松糕,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出名。人们以谷个子矮小,称其糕为“矮人松糕”。此点心选用当年纯糯米,过水磨成细粉,拌以猪臀尖肥肉丁、桂花和白糖。炊熟切块,现炊现卖。其特点是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故顾客接踵。
[莘塍豆腐干]瑞安莘塍赓春酱园出品的豆腐干,以口感和回味鲜美名闻遐迩。它选用当年新豆,经过浸水、磨细、滤净、煮浆、结冻、压挤、切块,用双缸酱油和香料制成,放在通风处晾干后上市。每当客车在瑞安莘塍、塘下等停靠站停下时,就有许多小贩提篮沿车窗口往来叫卖,购者踊跃。[福寿糕]用纯糯米炒熟磨粉,加上白糖、饴糖、桂花和香精,拌匀后,用模具压制成蝴蝶、连环、百子、以及福、禄、寿、喜等字,间有红、白两色,作为婚嫁喜庆馈赠的吉祥物。
[薄饼]温州人有端午吃薄饼的风俗。制薄饼有一定难度,首先是面粉和水的比例要适当,搅匀后,抓在手中挂而不掉,将面糊往铁煎盘中轻拖一圈,便烙出一张直经约21厘米、薄如绢帛的面片来。置面片于平盘上,放进肉丝、香菇丝、绿豆牙、蛋丝、鳝丝和韭菜炒成的馅子,卷成圆柱状,蘸原馅心鲜囟进食

土特产
[人工河蟹苗]温州市龙湾区海滨,天河、永兴等河蟹养殖基地,1994年有河蟹苗万亩,产幼蟹近10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
[三杯香]泰顺名茶,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该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紧有苗锋,色泽翠绿油润,芽毫藏隐,泡开之后呈一芽两叶叶形。
[大坪特早茶]平阳鳌江大坪村高山菜园的茶,发芽特早,比“乌牛早”早5至7天,优质高产,天性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是罕见的早发珍贵品种。制成早香茶,色绿、形美,香郁、味清,深得好评。今开发茶园12公顷,繁育茶苗180万株,予以推广。
[大荆红花芋]乐清大荆镇利用山地和梯田,大种红花芋。它个大而均匀,去皮后呈粉红色,艳如花蕾,肉嫩味香,为芋中的上品。1994年初有40万公斤陆续运销日本。
[大黄鱼]又叫黄花鱼,为暖温性集群回游鱼类。洞头渔场盛产大黄鱼。渔讯期3月至6月,以5、6月为盛。大黄鱼蛋白质、脂肪丰富,无机盐及维生素含量高,鲜食味美,晒制成鱼鲞,则可保持较长时日。肝可制鱼肝油,鳞可制芡鳞胶、咖啡碱。
[上吴枇杷] “浙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浙南有名的批杷生产基地——永嘉县六龙乡上吴村,有枇杷树46,67多公顷,10多个品种。种植最多的“大红袍”、“青碧”,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皮薄色黄,果晶柔软,味甜如蜜,食之满口生津。还有“红毛丫头”,红红果子,大如鸡蛋,25~26颗便有1公斤重。80年代全市枇杷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66.67余公顷。
[马屿豌豆]瑞安马屿区的荆谷、江溪、梅屿、顺太等乡,是温州较大的豌豆产地,种植面积1333.33公顷。产品除供应瑞安、温州市区市场外,还销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
[马站四季柚]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又名苍南四季柚。据马站魁里乡下魁村《周氏家谱》记载: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总,带回四川柚苗种植,后经农民繁殖选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而得名,以第一第二次花所结果实最好。果实卵圆形,单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较薄,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红色的。果耐贮藏。果树喜温湿气候和黄红壤,唯马站气候土壤适宜。
[马蹄笋]温州食用笋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其中以夏季食用的马蹄笋最为难得。马可蹄笋形如马蹄,原名绿竹笋,平阳的水头、麻步,瑞安的湖岭、高楼,苍南的马站均为主要产地。马蹄笋营养价值高,除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外,还有生长激素、维生素B12,以及有抗癌作用的物质,马蹄笋的鲜、嫩、脆,超过毛竹笋和其他笋类。
[中华乌塘鲛]栖息于海滩泥涂之中,故又称泥鱼。其个体不大,却是青蟹的克星。温州乐清湾、灵昆岛、永强等滩涂盛产此鱼,是菜市场常见的生猛海鲜新品种。
[中华猕猴桃]又名藤梨,号称“水果之王”,盛产于温州山区,仅永嘉就有十几个品种,年产量约300吨。泰顺黄桥、司前、竹里、岭北等地亦有引进新西兰猕猴桃品种的生产基地。猕猴桃所含维生素C比柑桔多1.2倍,有抗癌作用。成书于唐代的《本草拾遗》,说它具有治骨节疯、瘫痪不遂、长年白发及痔病等功效。
[乌牛早]永嘉名茶,是我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3月上旬即可采制。用它加工的“乌牛龙井”,外形扁平,味醇气香,色泽翠绿,为茶中珍品。1994年以乌牛镇为中心的乌牛早茶叶基地,连片茶园达80公顷,并问周围乡镇辐射。是年永嘉全县有乌牛早茶园533.33公顷,产量约60吨。
[乌桕]温州栽培乌桕已有悠久历史,日前各地闻名的良种乌桕,其祖籍便在温州。如选桕2号、3号,其母树就在今文成境内;誉为桕王。每50公斤桕子可榨取桕脂12—13公斤,桕油5—8.5公斤,总出油率高达41%。桕脂是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文旦]品种有二:一是乐清、永嘉种植的楚门文旦;二是平阳渔塘乡水港村产的水港文旦。肉脆味甜,爽口无渣,风味上乘。
[文成笋干]有浙南林海之称的文成县石烊林场,是茅竹、竹笋的主要产地。每逢初春,山民们纷纷上竹山,整株挖出即将破土的嫩笋,去泥剥壳,切分两爿,人大锅中煮,去其涩液,然后摊在竹帘上晒干或用炭火焙干即成。其特点是鲜嫩、醇香、味美,可常年储藏。
[水竹]又名水单竹,栽培历史悠久,明崇祯《泰顺县志》中就有水竹的记载。主要种植在飞云江中游、戌浦江、楠江两岸和平原村庄周围。水竹节长,纹理通直,纤维细长,可作农具和竹编工艺晶,也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水竹林茂根密,具有防风、固沙和护堤的作用。
[石斑鱼]又名国鱼、红鲜鱼。其肉细嫩、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优点,营养价值高,为日本、香港宴席上的名菜。温州市产地以洞头洋为主、南、北麂海区为次。每年4—5月间发情,延续到10月左右。渔民钓到石斑鱼时,立刻进行技术保活;并选择在清水流畅的海湾里用网箱饲养,远销国际市场。
[东皋无核红柿]永嘉楠溪山区,盛产红柿,仅东皋一乡,年产量就达250吨。在诸多品种中,以无核长奶柿最好。其特点是个大(250克以上)肉厚,味清香甘甜,且有健脾涩肠、补虚润肺、治嗽止血功能。
[白琢瓜]温州种植甜瓜已有较久历史,品种多。种植最多的为白琢瓜,主产地是龙湾永强、瑞安辛塍、平阳宜山。白琢瓜肉质松脆,味甜汁多,是甜瓜中的佼佼者。
[乐清湾缢蛏]乐清湾,为我国缢蛏(俗称蛏子)三大产地之一。蛏味很鲜,为沿海居民所喜食。除鲜食外,也有加工为蛏干和蛏油。乐清每年围塘整涂,规模较大。整涂培苗与海区自然涂附苗比较,亩产要提高10至20倍。
[半天香]名茶,产于文成石烊林场水牛塘林区。此处山高千余米,云雾弥漫,所产茶叶香味长久。成品茶似松针,有毫毛,色泽绿润,饮后齿颊留芳。1990年获省斗茶会一等奖。
[永嘉田鱼]学名田鲤。养殖于水稻田,形似鲤鱼。永嘉稻田养鱼已有数千年中历史,至今相沿。该鱼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当年鱼苗最大的达0.5公斤。全县养殖面积5666.67公顷,年产量达80余万公斤。肉质肥嫩,少骨刺,味鲜美,营养丰富,兼有利尿、消肿的药用价值。田鱼多姿多采,也是理想的观赏鱼类,人们誉之“体像鲤鱼,味赛鲫鱼,色如金鱼”。市区菜市场有售,还远销国外。
[永嘉早香柚]永嘉中部山区岩头、花坦,碧连等地,有百亩以上的早香柚荃地8个,其中花坦乡巽坑村荃地达400亩。永嘉早香柚原产碧莲,9月下旬成熟,属我国特早柚类品种。平均亩产1500公斤。肉质脆嫩,果汁多,甜酸适口,1993年在泰国曼谷国际农产品评比中获银质奖,1994年又在全国第三次柚类评比中获金杯奖。
[对虾]乐清湾有滩涂养殖约6666.67公顷,其中对虾养殖1133.33公顷。先后引进、开发刀额新对虾及日本对虾等品种。温州其他沿海各县亦均发展滩涂对虾养殖。
[西瓜]温州种植的西瓜品种,有苏密1号、中育1号、广东新澄1号、台湾新红宝和浙蜜1号,均为良种,瓤红松脆,汁多味甜。中熟型的新红宝和广东新澄1号,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各地种植较多。温州主要西瓜产地,有永嘉岩头,乐清大荆,平阳北港、宋埠,瑞安梅屿、莘塍、塘下,龙湾永强等地。
[羊栖菜]俗称“大麦菜”,是暖温带性的经济海藻,属马尾藻科,产于温州沿海岛礁,现洞头、苍南已大量养殖。《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称羊栖莱主治“瘿瘤结气”、“利小便”,有治疗*本豚气”、“水气浮肿”,“宿食不化”等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生物钙以及各种维生素,对防治甲状腺肿大、高血压、风湿病、大肠癌以及消除大脑疲劳、促进皮肤光滑等均有显著疗效。羊栖菜藻体还含有丰富的褐藻胶、甘露醇、碘等,它们均可作为工业原料。食用方法主要为炒制,可制成调味晶和海藻凝胶食品。药用可作为治疗风湿病用的含脂多糖药物;制成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消化道溃疡用的植物和微生物脂多糖;抗疱疹药;胆固醇下降剂;抗糖尿病剂以及治疗弓形体感染用的脂多糖。化工上可作为香皂原料的添加剂和家具板的粘合剂。
[江蟹]即梭子蟹。其肉细嫩、鲜美。除鲜烧外,还可加工制成咸蟹、醉蟹、闷蟹、蟹糊,可制作40余种佳肴。温州海岸线长,海面辽阔,梭子蟹资源丰富,素称“梭子蟹之乡’,是我国出口梭子蟹的主要产地之一。每当金菊盛开、蟹肥膏红时节,产地所获梭子蟹除上市和冷冻外,还采用“活蟹笼养’办法,起运时先作技术处理,使之处于冬眠状态,运抵外地或国外后,再使复苏。
[花生] 90年代初期,全市种植花生面积约2000公顷,以平阳麻步、瑞安马屿、永嘉楠溪种植较多。产品肉满,出油率高。大部分炒、煮食,小部分加工成花生酱和作为多种糕饼的原配料。
[苍南荔枝]南方名果,早在1934年苍南马站利用小气候引种。1975年马站亚热带作物试验站以“元红”为主栽品种,种植92公顷27625株。实践表明,马站适于载培.荔枝。成熟期为7月下旬,果呈棕褐色,果肉乳白色,汁多味浓,唯个子比原产地稍小,核亦小。
[牡蛎]营养丰富,含蛋质为白米的8倍,素有“海中牛奶”之称。乐清牡蛎有扇形、狭长形、三角形和椭圆形等。风味也因地而异。蒲岐的体小肉嫩;水涨的个大味清;清江的体似酒杯,色清昧醇。1980年乐清从日本引进体大壳薄肉肥;生长快、单产高的真牡蛎,在清江海区养殖,并大规模开展海区留种自然增殖和人工培育纯苗补充的工作,逐渐形成优势种群。1993年清江镇共放养筏架1010台,产蛎肉27万公斤。
[龟脚]学名石砌,长5—8厘米,因形似乌龟之足而得名。龟脚分布于海浪冲击的崖礁缝中,瑞安北麂、北龙、大峙等海岛有产.其肉淡红色,肥而细嫩,味极鲜美。因渔民要攀登海岛悬崖找寻、挖采,十分艰险,所获不多,故更显名贵。
[沙岗粉干]永嘉枫林镇西北的新坊、镬炉、兆潭、东岸庄、徐家湾等村庄统称沙岗.这里农户向来以制作粉干为副业。粉干为民间主要副食品。其制法是:米粉加水蒸成半熟,捣成块状,再压成细条,扎制成贴,晒干即成。沙岗粉干细如纱线,洁白软韧,快熟难断,耐煮汤清,是温州地区最优质粉干之一。
[灵昆文蛤]文蛤,是我国沿海的滩栖见类,素以“天下第一鲜”著称。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且贝壳光滑,有美丽花纹,是加工为工艺美术品和装饰品的原料。灵昆岛于1980年从江苏引进文蛤苗试养成功后,经国家投资,建成文蛤养殖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产品远销国外。
[灵昆田嬉儿]田嬉儿是河蟹即中华绒螯蟹的俗称,温州农村普遍有产,尤以瓯江口的灵昆岛为多。在深秋蟹肥时,当地人一天可捉2公斤,多的可捉到5公斤。由于捕捞过度,天然蟹苗资源衰竭。1994年从太湖等地引进中华绒螯蟹亲蟹苗,养殖成功,并已销往各地。
[灵昆鸡]因产地在瓯江口灵昆岛而得名。它适应性好,生长快,成熟早,个子大,肉质鲜嫩,产蛋率高。母鸡年产蛋186—200只,蛋重55—60克。因经济效益好,温州各地普遍饲养。
[灵昆青蟹]瓯江东侧的灵昆滩涂,处于咸淡水交汇处,水质肥沃,水温适

⑶ 我国古代盆景有哪几个重大历史飞跃

从我国盆景历史流派试探中州盆景风格 正阳县彭桥乡乡长 余春林 本文分析了我国盆景发展的历史和各流派成长的过程,探讨并提出以诗、画为辅助手段,充分表现情和意的原则,根据我省的历史特色提出中州盆景应具有古雅风格。在制作山水盆景时力争表现秀、壮、险、叠、广的山势磅礴、平原广阔、神韵丰富、气象万千的中原地理风貌特点;在制作树桩盆景时,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树种资源如柽柳、野山楂以及松、柏、榆、槐、黄荆、女贞、雀梅等,凝炼出中州大地的风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于景,制造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珍品。
中国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她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人们誉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我国文明历史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是盆景艺术的创始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形式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展现出园林之美。东汉--隋朝时期,盆栽兴起,采用“掇山理木”的技术方法,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唐宋时期,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爱盆景的人愈来愈多。于是,这一古老珍玩,又焕发出青春。同时,盆景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倍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各地盆景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自1979年至今,先后举办了五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随之,全国很多地区也相继举办了全省、市的盆景展览。盛况空前,通过展览盆景得到了正名,亦使人们认识到盆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园林艺术珍品,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盆景热。我国盆景作为东方艺术珍品,近年来曾多次到国外展览,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赞赏,并多次获奖、为国争誉。
中国盆景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流派。依历史习俗来分。世人称为“苏、杭、沪、宁、徽、榕、穗、扬”八大家。综观我国盆景的源流,著名有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
扬派:发源地扬州。常用树种有松、柏、桧、榆、黄扬。历史上扬派的盆松以“狮式盆景”最为著名。造型特点为“云片”。叶叶俱平而抑,平行而列,似蓝天中朵朵“云片”。艺术风格上层次分明,严整平稳。
苏派:即苏南派,常用树种有雀梅、枫、梅、石榴、黄荆、六月雪等。造型特点为圆片,典型造型特点为三托六台一顶,传统技法为粗扎细剪,以剪为主,以扎为辅。艺术风格上老干虬枝,清秀古雅。
川派:发源于四川成都。常用树种有瓶兰花、贴梗海棠、六月雪、罗汉松、银杏、梅、垂丝海棠、紫薇、扑地柏、金弹子等。典型造型为“三台五出”。这是一种对云雾多、日照少、树木徒长自然风貌的艺术再现,造型特点为悬根露爪、虬曲多姿、苍古雄奇。
岭南派:常用树种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水横枝、满天星等。由于岭南地处华南,树体高大,这就决定了其造型特点为大树型,传统技术法是蓄枝截干,具有“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特点,其艺术风格飘逸豪放,挺拔自然。
海派:常用树种为五针松、罗汉松、黑松、真柏、胡颓子等,造型特点不拘一格,自然式为主。微型盆景传统技法是金属丝缚扎,逐年细剪。在艺术风格上屈伸自如,自然流畅,雄健精巧。
上述各流派之所以发展到今天,都是充分发挥了当地特色的结果。各流派盆景艺术虽风格各异,但都强调意(境)、形(态)、精(神)三要素。在创作方法上都强调艺术夸张和强烈对比,构成虚实、动静、肥瘦、疏密、显隐等多种艺术变化,应物象形,形神兼备。虽一拳之谷,而能蕴千岩之秀,这就为我们创立中州盆景风格提供了构思基础。
从盆景艺术的纵向发展和各流派的横向发展看,都很着重表现诗情画意。正象一位盆景专家所说的那样:“盆景艺术不应该只是一种摆设,它也可以成为给人以教益或思索的艺术品。”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是否深远,格调是否高雅,就是看作者能否借诗情立意,取画意造景。一件成功的盆景往往是诗与画的结晶,既饱含诗情,又极富画意。而针对“诗情画意”而言,“诗”、“画”只是辅助手段,是为充分表现“情”和“意”服务的。真正能反映出盆景风格的还是“情”和“意”。因此,创立中州盆景风格,应在“情”和“意”上多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色上。
(一)历史特色:中州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其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与之相伴随,中州盆景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从历史特色上讲,中州盆景应具有古老文雅的艺术风格,在制作盆景时应突出古雅。
(二)地理特色:河南地处中原,北、西、南三面为山地环抱,东部平原辽阔。全省面积的56%为平原、河谷、盆地,26%为山地,其余18%为丘陵。中州既有名山大川,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明媚。制作山水盆景时,应突出河南山川平原并举的地理特色,既要有隽秀的山峦,又要有无垠的平原,使人一看便联想到中州独特的地理风貌。中州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淮河以南湿热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根据这一自然特色,可制作一种独特的水旱盆景形式,以表现出中州大地上常见的那种旱地、水面、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观,自然气息浓厚,表现内容丰富。就山水盆景的局部景观而言,反映在中州地理特色上有秀、壮、险、叠、广。
秀:南部的鸡公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山上有报晓峰,灵山寺等名胜,山下武胜关为古代中原南出湖广的要道,是著名的避暑和疗养用地,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壮:中部的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中的中岳,其山势峻拔,雄伟壮观,山麓处多名胜古迹,有我国最早道教庙宇之一——中岳庙,宋代八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中外闻名的佛教古刹、中华武术史上少林派的发源地——少林寺。
险:北部的太行山,呈陡峻的单面山形态,多悬崖峭壁,十分险要。
叠:南部大别山,西部及西南部的伏牛山和桐柏山,绵延数百里,山峦重叠,气势磅礴。
广:中州大地位于华北平原,广阔无垠,一泻千里。此处,山区还有大大小小的盆地,如南阳盆地、林县盆地和沁阳盆地等。构成一幅宽广美丽的画面。
(三)资源特色:河南属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集亚热带植物和暖温带植物于中州之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中州盆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样,以资源特色而论就构成了中州盆景丰富多彩的风格。例如:中州沙区平原的柽柳(三春柳)柔软多娇,俏丽婀娜;豫西南的野山楂(小叶山楂)冠形优美,叶小枝密,分层排布,花果并茂;在山顶或绝壁上常有老干虬枝,沉静古雅的松、柏、榆、槐;由于风蚀或雨水冲刷,形成了悬根露爪、枯木逢春的树桩;更有一些飘逸豪放的藤蔓植物和苍劲挺拔的高大乔木;至于自然流畅、雄健精巧的盆景素材,在中州更是屡见不鲜。
“取山川来掌上,携天地入壶中”。将中州植物、山石在大则数尺、小则寸余的盆盎内,概括、凝炼中州大地的风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于景,创造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品,以此作为中州盆景的风格,岂不美哉!
辽阔之中原,丰富之资源,使中州盆景极为丰富多采,加之勤劳智慧的我省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创新,使得盆景这一“高等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相信经过继续加工提炼,盆景的制作将日臻完美,并逐渐形成中州盆景的独特风格,而倍受中原人民和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

⑷ 我国古代盆景有哪几个重大历史飞跃

从我国盆景历史流派试探中州盆景风格正阳县彭桥乡乡长余春林
本文分析了我国盆景发展的历史和各流派成长的过程,探讨并提出以诗、画为辅助手段,充分表现情和意的原则,根据我省的历史特色提出中州盆景应具有古雅风格。在制作山水盆景时力争表现秀、壮、险、叠、广的山势磅礴、平原广阔、神韵丰富、气象万千的中原地理风貌特点;在制作树桩盆景时,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树种资源如柽柳、野山楂以及松、柏、榆、槐、黄荆、女贞、雀梅等,凝炼出中州大地的风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于景,制造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珍品。

中国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她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人们誉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我国文明历史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是盆景艺术的创始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形式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展现出园林之美。东汉--隋朝时期,盆栽兴起,采用“掇山理木”的技术方法,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唐宋时期,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爱盆景的人愈来愈多。于是,这一古老珍玩,又焕发出青春。同时,盆景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倍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各地盆景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自1979年至今,先后举办了五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随之,全国很多地区也相继举办了全省、市的盆景展览。盛况空前,通过展览盆景得到了正名,亦使人们认识到盆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园林艺术珍品,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盆景热。我国盆景作为东方艺术珍品,近年来曾多次到国外展览,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赞赏,并多次获奖、为国争誉。
中国盆景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流派。依历史习俗来分。世人称为“苏、杭、沪、宁、徽、榕、穗、扬”八大家。综观我国盆景的源流,著名有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
扬派:发源地扬州。常用树种有松、柏、桧、榆、黄扬。历史上扬派的盆松以“狮式盆景”最为著名。造型特点为“云片”。叶叶俱平而抑,平行而列,似蓝天中朵朵“云片”。艺术风格上层次分明,严整平稳。
苏派:即苏南派,常用树种有雀梅、枫、梅、石榴、黄荆、六月雪等。造型特点为圆片,典型造型特点为三托六台一顶,传统技法为粗扎细剪,以剪为主,以扎为辅。艺术风格上老干虬枝,清秀古雅。
川派:发源于四川成都。常用树种有瓶兰花、贴梗海棠、六月雪、罗汉松、银杏、梅、垂丝海棠、紫薇、扑地柏、金弹子等。典型造型为“三台五出”。这是一种对云雾多、日照少、树木徒长自然风貌的艺术再现,造型特点为悬根露爪、虬曲多姿、苍古雄奇。
岭南派:常用树种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水横枝、满天星等。由于岭南地处华南,树体高大,这就决定了其造型特点为大树型,传统技术法是蓄枝截干,具有“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特点,其艺术风格飘逸豪放,挺拔自然。
海派:常用树种为五针松、罗汉松、黑松、真柏、胡颓子等,造型特点不拘一格,自然式为主。微型盆景传统技法是金属丝缚扎,逐年细剪。在艺术风格上屈伸自如,自然流畅,雄健精巧。
上述各流派之所以发展到今天,都是充分发挥了当地特色的结果。各流派盆景艺术虽风格各异,但都强调意(境)、形(态)、精(神)三要素。在创作方法上都强调艺术夸张和强烈对比,构成虚实、动静、肥瘦、疏密、显隐等多种艺术变化,应物象形,形神兼备。虽一拳之谷,而能蕴千岩之秀,这就为我们创立中州盆景风格提供了构思基础。
从盆景艺术的纵向发展和各流派的横向发展看,都很着重表现诗情画意。正象一位盆景专家所说的那样:“盆景艺术不应该只是一种摆设,它也可以成为给人以教益或思索的艺术品。”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是否深远,格调是否高雅,就是看作者能否借诗情立意,取画意造景。一件成功的盆景往往是诗与画的结晶,既饱含诗情,又极富画意。而针对“诗情画意”而言,“诗”、“画”只是辅助手段,是为充分表现“情”和“意”服务的。真正能反映出盆景风格的还是“情”和“意”。因此,创立中州盆景风格,应在“情”和“意”上多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色上。
(一)历史特色:中州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其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与之相伴随,中州盆景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从历史特色上讲,中州盆景应具有古老文雅的艺术风格,在制作盆景时应突出古雅。
(二)地理特色:河南地处中原,北、西、南三面为山地环抱,东部平原辽阔。全省面积的56%为平原、河谷、盆地,26%为山地,其余18%为丘陵。中州既有名山大川,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明媚。制作山水盆景时,应突出河南山川平原并举的地理特色,既要有隽秀的山峦,又要有无垠的平原,使人一看便联想到中州独特的地理风貌。中州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淮河以南湿热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根据这一自然特色,可制作一种独特的水旱盆景形式,以表现出中州大地上常见的那种旱地、水面、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观,自然气息浓厚,表现内容丰富。就山水盆景的局部景观而言,反映在中州地理特色上有秀、壮、险、叠、广。
秀:南部的鸡公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山上有报晓峰,灵山寺等名胜,山下武胜关为古代中原南出湖广的要道,是著名的避暑和疗养用地,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壮:中部的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中的中岳,其山势峻拔,雄伟壮观,山麓处多名胜古迹,有我国最早道教庙宇之一——中岳庙,宋代八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中外闻名的佛教古刹、中华武术史上少林派的发源地——少林寺。
险:北部的太行山,呈陡峻的单面山形态,多悬崖峭壁,十分险要。
叠:南部大别山,西部及西南部的伏牛山和桐柏山,绵延数百里,山峦重叠,气势磅礴。
广:中州大地位于华北平原,广阔无垠,一泻千里。此处,山区还有大大小小的盆地,如南阳盆地、林县盆地和沁阳盆地等。构成一幅宽广美丽的画面。
(三)资源特色:河南属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集亚热带植物和暖温带植物于中州之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中州盆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样,以资源特色而论就构成了中州盆景丰富多彩的风格。例如:中州沙区平原的柽柳(三春柳)柔软多娇,俏丽婀娜;豫西南的野山楂(小叶山楂)冠形优美,叶小枝密,分层排布,花果并茂;在山顶或绝壁上常有老干虬枝,沉静古雅的松、柏、榆、槐;由于风蚀或雨水冲刷,形成了悬根露爪、枯木逢春的树桩;更有一些飘逸豪放的藤蔓植物和苍劲挺拔的高大乔木;至于自然流畅、雄健精巧的盆景素材,在中州更是屡见不鲜。
“取山川来掌上,携天地入壶中”。将中州植物、山石在大则数尺、小则寸余的盆盎内,概括、凝炼中州大地的风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于景,创造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品,以此作为中州盆景的风格,岂不美哉!
辽阔之中原,丰富之资源,使中州盆景极为丰富多采,加之勤劳智慧的我省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创新,使得盆景这一“高等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相信经过继续加工提炼,盆景的制作将日臻完美,并逐渐形成中州盆景的独特风格,而倍受中原人民和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

⑸ 衢州民间艺术有啥

衢州莹白瓷
产地:衢州
特点:衢州莹白瓷细腻柔和、轻薄洁白,既有实用的茶具、餐具,也有花瓶、熏炉等工艺品,造型别致、美观大方。由于莹白瓷原料稀少、烧制工艺讲究,制成的瓷器十分珍贵,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盆景
盆景有山水盆景和树桩盆景两类,旧时大多为业余爱好者之作,无专业制作盆景工匠。70年代始有衢州盆景福利厂专门从事盆景艺术的钻研和创作,辟有盆景生产基地2000多平方米,品种有雀梅、榆树、紫薇天竺等20多个。现有树桩盆景2000多盆,山水盆景100多盆。山水盆景一般以钟乳石、大湖石、砂积石为材料,经人工雕琢加工而成。一件山水盆景,宛如一幅立体山水画,别有情趣。1988年和1989年,徐耀奎制作的“金龟得子”、“大江东去”,分别在中国城市花木博览会、第二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奖。开化“益园”的盆景亦负盛名,新编《开化县志》刊有照片。1985年,在浙江省盆景花木展销会上曾展出“千岛风光”、“海岛渔村”、“秋艳”、“雄风”等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1986年,有17件水石盆景作品被选送意大利参加国际博览会。

砖 雕
砖雕多见于古建筑的门面装饰,以及古墓葬的花纹坟砖等。制作时先在砖坯上雕刻图案,经烧制后即成砖雕。衢州地区的砖雕作品,保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的当推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龙游县志棠乡三门源村叶氏建筑群,正门均镶嵌山水、人物等砖雕,其中长56厘米、宽26厘米的戏曲砖雕共有23块,每块图案为一出徽戏场面,雕刻精细,为珍贵地方戏曲资料。1986年7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模环乡毛家村的进士第门楼,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门楼上端饰以狮子抢球、凤凰、麒麟、莲花等砖雕,工艺精湛,亦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游县的古建民居中,以戏曲人物砖雕作为装饰的还有湖镇黄家溪头村的黄家门楼,下宅乡脉元村姜氏民居等。江山城关的砖雕花楼,门顶有浮雕四龙戏珠,布局灵活生动。小额坊浮雕有仙鹤、仙鹿、莲瓣等图案,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石 雕
石雕作品旧时多见于牌坊、墓道、庙宇、祠堂。石牌坊上雕刻有山水、花鸟虫鱼、云纹、龙纹等图案,亦有用于装饰府第大门。古庙宇祠堂门口往往摆设石鼓、石狮。名人墓道则陈列石人、石马、石羊等,具有纪念、壮威、吉祥、驱邪之意。现存较多的为牌坊石雕,大都清代作品,出于专业雕匠之手。龙游县团石乡团石汪村的徐氏节孝坊,二柱三楼,每楼正脊两端饰有龙嘴鱼尾吻。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的模环乡清塘村余氏节孝坊,梁上雕刻花卉、祥云、凤凰、人物图案,线条流畅。夏金乡江家村的丁氏节孝坊,有人物故事和动物浮雕。现均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木 雕
木雕主要用于装饰庙宇、祠堂、亭阁、楼台等建筑物,也见之于民间家具梳妆台、大花床等。木雕有圆雕、镂空雕、浮雕等数种。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明代的比清代粗犷。如建于明代的衢县

⑹ 黄果树瀑布简介

黄果树瀑布

简介及内图片容

tp://www.jshlzx.net/klh/6/6309/text/6309_188.htm

⑺ 荆门钟祥有哪些名胜古迹

六合遗址

【六合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东2公里处九里回族乡六合村,在一高出周围10多米的岗地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涵盖屈家岭早期文化、屈家岭晚期文化,还有石家河时期及西周时期文化。�

边畈遗址

【边畈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南11公里处九里回族乡边畈村余家山头。系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1000米,面积80万平方米,高出四周40~80厘米。1983年3月发现。其中心位置的文化堆积层厚2.7米左右。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黑陶次之,其器形多鼎、罐、盆,均为手制。纹饰多按窝纹。其边缘地区文化堆积层厚0.5~1米左右,多泥质灰黑陶,白陶、夹砂红陶少见。陶器多鬲、罐、碗等。饰纹有弦纹,以轮制为主。�

马家寨遗址

【马家寨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东21公里处东桥镇金店村土房湾。系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遗址呈长方形,位于山岗上,与四周等高,南北长700米,东西宽600米,面积42万平方米。1955年12月发现。文化堆积层厚2米左右,内含有陶片、石器等。器形有罐、钵、盆、圈足器和石斧等。一些遗物具备东周时期的特征。�

崔家台遗址

【崔家台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东南39公里处长滩镇先锋村崔家台。1955年发现,系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呈椭圆形,东西长240米,南北宽140米,面积3.36万平方米,高出四周1~2米。文化堆积层厚1.5~2米。采集陶片35片,其器形有扁形鼎足、圆柱形鼎足、圆锥形鼎足、罐、盆、平底器、鼎口沿和长方形石斧等。大都为轮制,少量为手制。分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黑陶两种,夹砂红陶形制与大溪文化相似,泥质灰陶、黑陶器与屈家岭文化相似。�

找鹰台遗址

【找鹰台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东南48公里处长滩镇大洪村雷家湾。系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1955年发现。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45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18万平方米,高出东面平地4~4.5米。文化堆积层厚3~4米,内有石器、陶器等。石器有石斧、石凿、石铲、石箭头等,陶器有鼎、碗、杯、纺轮、罐、盆等。手制和轮制相兼。上层采集到的器形与屈家岭文化相近似,而下层采集到的器形具有大溪文化的特征。�

李陈岗遗址

【李陈岗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北52公里处丰乐镇邢台村西北。商周时期文化遗址。1983年4月发现。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7万平方米,高出四周1.2米。文化堆积层厚2米左右,内含有红烧土块、陶片等。器物有豆、圈足器、壶形器、罐、缸、盆、鬲等,器物的特征及制法、陶质、纹饰等,都与龙山文化时期的器物特征近似。�

谢家湾遗址

【谢家湾遗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东21公里处东桥镇金店村白果树湾。商周时期文化遗址。1984年6月发现。遗址呈长方形,面积3.3万平方米,与四周等高。文化堆积层厚2米左右,内含有大量的铜矿石和陶片等。有鬲、豆、罐、盆、筒、板瓦等残片。遗址中的鼎足,其形制与特征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物,而筒、板瓦片和豆柄则是东周时期的典型遗物。�

白乳高僧塔

【白乳高僧塔】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文风塔。位于钟祥城内龙山上,西临龟鹤池,北倚莫愁湖,高耸云霄,巍峨挺拔。始建于唐代,原为土塔。重修年代待考。现为砖砌,圆形实心,高16米,从下而上由地宫、塔座、腹钵、塔刹头四部分组成。腹钵,从下而上逐级递缩呈21层圆环形。塔刹下部有3个铜质"元"字,象征着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每层檐下都有类似斗拱的建筑装饰。3个圆形铜制雕空宝盖,四周系以铜铃。塔顶似一支对天题书的铁笔。相传唐朝末年,黄巢率兵攻打郢州,结识了郢州弥勒院文风高僧,两人一见如故。一天,黄巢得一宝刀,遂生祭刀出征之意,并把想法告诉了文风和尚。当夜,文风梦见黄巢举着带血的刀向他扑来。他左思右想,觉得应该避一避,次日清晨躲到山后的一棵已经空心的枯树中。黄巢正好舞刀于此,刀法娴熟,将士阵阵喝彩。突然,黄巢大吼一声,宝刀向枯树劈去,"刀方加,白乳流出"。黄巢大吃一惊,命士兵验查,原来误杀文风和尚,顿时悲伤万分,亲自和士兵一起于弥勒院之后垒土为塔,以作纪念。文风塔--白乳高僧塔因此得名。�

兴王宫

【兴王宫】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察院街34号。即明兴献王藩府。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坐北向南,地处佳境,风景秀丽。四周环以红色围墙,院内旧有卿云宫、凤翔宫、龙习殿、隆庆殿,均已毁。现留有嘉靖皇帝出生的后宫一座,单檐硬山顶,面阔6间22.4米,进深3间12.4米,砖木结构。宫前有三孔石桥一座,桥上有汉白玉云龙御阶一块,荷花池一个,出水石雕龙头六具。宫后有石门框一座。�

元佑宫

【元佑宫】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元佑宫路,占地面积12公顷。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御敕兴建,三十七年(1558)建成。元佑宫与北京故宫结构类似。四周围以墙,墙外环以水,堵水有堤,通水有桥,建造精致,绚丽辉煌,规模宏伟,布置严整。"元佑宫门"四字为明代宰相、书法家严嵩所题。门前有琼花照壁,前为元佑门,又前为储祉门,照壁东西各有木质牌坊1座,书有"延禧"、"保祚"字样。宫内左设钟楼,右设鼓楼。主殿原名元佑殿,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为万寿宫,位于建筑群中央,单檐歇山顶,四周环以回廊,殿下置汉白玉须弥座,殿前置云龙丹墀。殿后东为宣法配殿,西为衍真配殿,各设阶梯14级。两殿之间旧有三洞阁,光绪十九年(1893)遭火灾,化为灰烬。宫内西侧尚存"敕谕碑"一座,龙首龟趺。西侧存"御制承天府元佑宫纪成之碑"。元佑宫古建筑群大部分毁于明末兵乱。1939年,日军侵入县城,毁坏惨重。十年动乱中再遭破坏。1979年以后,地方政府多次拨专款维修。现为市博物馆所在地。�

显陵

【显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皇陵,四周建高墙,又称皇城。位于钟祥城东北7.5公里处的松林山(又称纯德山),占地183.14公顷,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父亲朱?、母亲蒋妃的合葬墓。正德十四年(1519)动工兴建,时修时辍,嘉靖四十五年(1566)建成。陵分内外两城。外城为椭圆形,城墙长3438米,高6.45米,厚1.95米,顺着山势自北向南蜿蜒一周,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盖顶,朱红墙身。城门前竖着两块高约3.3米的汉白玉石"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进外城为3个圆拱门,中高旁低,称新红门,门顶琉璃生辉。进门后为青石、卵石铺就的神道,宛如卧龙,直达茔城。九曲河始自茔城东侧,蜿蜒而流,拐九道弯注入莫愁湖。河上相继五道桥梁,每道并列三座桥,俱为汉白玉石刻雕花栏杆。过一道桥有旧红门,过二道桥有碑亭,旧红门、碑亭隔桥相映,造型鲜明美观。过三道桥后,神道两旁布置森严:高12米的石质华表一对、石雕雄狮、獬?�、麒麟、骆驼、大象、骏马、武将、文臣共12对,或立或卧,栩栩如生,直连四桥后的六柱三门石坊,石坊上端坐六只麒麟。过五道桥,为方砖围砌的圆形内明塘,紧接着是内城长40米、宽80米的围墙。院墙内原有�NB126�恩门、东西庑和?恩大殿,均已毁,?恩门前后两侧各有琉璃彩砖镶嵌而成的双龙壁和琼花壁。内城为紫禁城,围护前后陵茔,呈"8"字形。茔城门楼名明楼,高18米,面阔、进深皆为9.2米,楼上为圣号碑,上书"大明"和"恭睿献皇帝之陵"等字。楼外碑亭两座,左为"御赐祭文碑",右为"御赐谥志文碑";楼前有两柱门、华表、供台等。明楼后为前后宝城,两大坟茔,一南一北,北为正圆形,即兴献王与王妃蒋氏之合墓;南为椭圆形,即兴献王墓之旧室,两墓前各有照壁一座,两座宝城之间连以瑶台。内城林木茂盛,草丰枝密,人临城上,如置仙境。显陵是集中当时全国力量修建的,城砖上至今仍可辨全国各地地名和监修官名字。显陵地面大部分建筑,明末遭李自成农民军损毁,抗日战争时期又遭日军践踏。1977年以后,由原钟祥县博物馆负责保护,国家逐年拨款修缮,现维修已初具规模。�

范氏一品夫人墓

【范氏一品夫人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小皇陵。位于钟祥城东9公里处高庙村蒋家庙。四周丘陵环抱,封土高2.4米,周长19.2米。墓主范氏为明嘉靖年间太保兼少傅锦衣卫掌卫事后军都督府左都督陆炳的母亲,世宗初生时的奶媪。墓后为小山坡,前为小水塘。地面建筑牌楼、华表、祭碑、石刻武士等均遭毁,尚有石马、石骆驼、石羊保存完好。�

古戏楼

【古戏楼】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钟祥城西南18公里处石牌镇石牌中学校园内。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楼高两层9米,砖木结构为主,部分石质构件,木质楼板。戏楼大门前有15米高、5米宽的照壁。�

客店风景名胜区

【客店风景名胜区】位于钟祥城东北49公里处大洪山南麓的客店镇,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主景区,面积104.7平方公里,占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1/3。各类景点达数十处,其中主要包括:(1)以娘娘寨为代表的崇山峻岭组成的峰峦斧脊景观。"娘娘寨"海拔953米,四季云雾缭绕,日照充足,温差较大,盛产茶叶。相传黄花天子的娘娘到此居住,取名娘娘寨。"娘娘寨"牌云雾茶为全国名茶。(2)以黄仙洞为代表的百十个溶洞组成的溶洞景观。黄仙洞位于客店镇赵泉河村。相传黄石公在此修炼过,故名黄仙洞。洞面向西北,全长2000多米,洞口壁高100米,宽70米。洞内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有极其奇特的洞天石林景观和十分丰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为中国溶洞之奇观。洞内景点有40余处,尤其是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的喀斯特地貌,为世界罕见。黄仙洞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同时也具备了较高的地质科学考察价值。另有孟斯洞,洞深景多,探险者至今未达洞底,洞内景多,状怪形异,美不胜收;罗汉洞其大无比,洞口宽阔处可容2万余人,为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开展游击战争的出没地。(3)以珍珠泉为代表无数冷暖泉水组成的泉溪瀑湖景观。客店有温泉40余处,其中珍珠泉尤为游客喜爱,泉水恒涌如珠,晶莹如玉,珠浮于水,长聚不逝;若稍静寂,珠落玉盘声脆于耳,袅袅青烟徐徐升腾。游人顿足击掌,珠涌不竭,掌疾亦疾,掌徐亦徐,鼓之愈烈,涌之愈甚。(4)以古银杏为代表的古树名木群落组成的古树名木景观。坐落在客店镇水没坪处的古银杏群落有5处,生长态势良好,景色诱人,千年以上树龄的有3株,气势伟岸,枝繁叶茂果丰,备受植物学家和生态环境学家青睐。(5)以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遗址为代表的名胜古迹景观,现存有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四支队遗址、解放军战地医院遗址等。客店风景名胜区交通发达,通信便捷,旅游服务设施完备,是旅游、观光、避暑、休假、疗养的理想去处。�

云台观风景区

【云台观风景区】位于钟祥城东南30公里处。以国家级大口森林公园为主体,包括西侧石门水库与罗汉寺万亩草场,方圆135平方公里。云台观是中国明清时期的道教圣地之一,历史上有名的"三教论衡"、"释道之争"就发生于此。风景游览主要包括:以鹰子洞、柳门口为代表的瀑布景观,以乌龙洞、白鹿池为代表的洞溪景观,以金钱豹、水獭为代表的17种兽类组成的动物景观,以水杉"一线天"、竹海为代表的森林植物景观,以嵩门寺、云台观为代表的宗教圣地景观和碑林石刻景观,以楚王放鹰台、找鹰台为代表的古迹名胜景观,以旭日金龟、长城崖、天星眼为代表的游乐、探险自然景观,以牧羊山、月乐湖为代表的山水风光景观。�

郢中名胜区

【郢中名胜区】位于市政府所在地郢中城区,是历史文化的集中地。主要景观除显陵、元佑宫、兴王宫之外,包括"三台十八景"、"二十四奇胜"。"三台"指兰台、阳春台、子胥台。兰台,相传舜帝南巡驻帐城中,夯筑高台,遍植蕙兰,称"天下第一台"。兰台也是宋玉伴顷襄王游览答问处。阳春台因此地盛唱阳春白雪而得名。子胥台是楚将伍子胥追击昭王的屯兵之地。宋人梅尧臣曾有诗描写"三台十八景"景色。"二十四奇胜"指阳春烟树、白雪晴岚、石城春雨、兰台午风、莫愁古渡、汉皋别意、龙山晓钟、仙桥夜月、胥台振彩、�NB127�木樵唱、白塔穿云、章山映秀、孟亭梅雪、玄妙仙乐、利涉倒流、花港流香、莲亭香泛、曲水依云、汉城饶歌、涮马鸣湍、崇岵怀眺、龙爬峭壁、城西飞阁、巷桥柳荫等处。�

千年对节白腊

【千年对节白腊】俗名对节树、思亲树。目前,野生分布仅见于湖北钟祥、京山一带,实为国家的珍稀树种。坐落在钟祥城东北46公里处客店镇南庄台的古对节白腊群落早在宋代已负盛名,现存的古对节白腊有七株。最大的一株,高70米,胸径1.96米,冠幅74米,树龄1100多年。树干内部早已腐空,仅剩树干的边皮,古干虬枝,苍劲有力,树形古朴壮美,被称为"对节王",已列为古树名木挂牌保护。�

垂枝侧柏

【垂枝侧柏】位于钟祥城北56公里处张集镇建国村。高9米,冠幅8米×9米,胸径28厘米,树龄200余年,主干高2米,4主枝分生众多小枝,小枝细柔,下垂1.5米。叶似侧柏,小枝如垂柳。其形碧翠妖娆,其态娇柔婀娜。1978年10月,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郑万钧教授鉴定为侧柏的一个变种,在全国属首次发现,国外文献也没有这个变种的报道。郑万钧命名为垂枝侧柏。�

桥档园

【桥档园】位于钟祥城西北48公里处胡集镇桥档村,紧傍焦枝铁路和207国道。是钟祥市桥档集团公司投资250万元兴建的仿古式农民乐园。被誉为"荆楚农民第一园"。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1992年5月动工,1993年10月竣工。园内设九曲回廊108米,沁芳殿、同雨殿、飞鸿殿、退思亭等7座建筑,假山芳草,石板小径,名花奇树,匠心独运,收藏有海内外书法、摄影、美术作品200多幅,山水盆景、树桩盆景、花卉盆景近1000件,其中在全国、全省参展获奖作品10余件,园内建筑飞虹流丹,山石树木自成一色,是陶冶村民情操的乐园,是展示桥档"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反映了富裕后的钟祥农民高雅的文化追求。

⑻ 山水盆景制作技法的作者简介

仲济南,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徽派盆景研究会副会长。擅长山水、树木盆景创作,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中获奖。出版专著8部,多次为全国盆景培训班授课和制作演示,1991年在“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上作大会演讲和制作表演,多次担任全国盆景展览评委。其艺术事迹已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人物辞海》和《中国专家人名辞典》。

热点内容
玫瑰姑娘歌曲 发布:2025-08-09 03:47:42 浏览:609
樱花树基肥 发布:2025-08-09 03:42:41 浏览:57
垂枝樱花品种 发布:2025-08-09 03:29:21 浏览:699
盆景月子苦了 发布:2025-08-09 03:29:18 浏览:983
新年绿植装饰 发布:2025-08-09 03:03:17 浏览:845
樱花木门质量怎么样 发布:2025-08-09 03:02:01 浏览:524
vivo手机情人节锁屏壁纸 发布:2025-08-09 02:43:34 浏览:898
带蕊五宝茶花 发布:2025-08-09 02:43:31 浏览:485
武汉樱花崇洋媚外作文 发布:2025-08-09 02:42:01 浏览:815
荷花下的女孩 发布:2025-08-09 02:33:56 浏览: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