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社会美
第一,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需要绘画理论的的指导。
中国盆景艺术被称为“立体的画”,它以中国画的画理为指导,讲究“气韵生动”、“形神兼
备”,树桩盆景注意枝干的走势,线条的分布。比如干枝绵延弯曲,表现出其柔美;干枝呈半圆弧状,表现其饱和丰满;树干直立,表现其挺拔俊俏;先弯曲后直立,表现其不畏挫折,乐观向上;树枝斜出,表现出其所具有的动势;树枝横出,显示出其宽广豁达。这些线条通过线形的曲直、长短、软硬,淋漓地表现出盆景艺术的力的韵律,利用某些和谐对称的图形来表现中国盆景艺术的图案装饰风格,另外盆景艺术运用疏与密,虚与实,繁与简,收与放,藏与露,粗与细以及动与静等等画理来布置,注意作品的比例和谐。
山水盆景则沿用绘画中的“三远法”,一是看盆景是不是自山下仰望山巅,高峰林立,远而且高,这种表现手法突出了山川雄伟、壮丽;二是自山前向山后望去,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显示盆景的深远;三是自近山望远山,飘飘渺渺,给鉴赏者空阔无边之感。
在日本,盆景艺术早期以《芥子园画传》为指导,后又吸收许多西洋画画理加以补充。
第二,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具备自然美。
自古以来,无论中外,人们无时无刻不与自然打交道,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大自然的美,而大自然总是赋予人类无限美的资源,自古无数的名家无不陶醉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从而激发出创作热情,为后人留下各种经典的作品。“师法自然”成为盆景艺术的创作原则。自然界为盆景艺术家创造了师法的对象,同时自身也是盆景艺术要模仿与表现的内容,盆景艺术始终离不开自然美。
自然美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们眼中看到的普遍意义所认为的美感,比如自然界中“千树万树梨花开”会给人极美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不觉陶醉于其中。另一种则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丑”,在自然界中,由于气候、土壤、虫蛀、人毁等种种原因能勉强成活下来的那些植物,它的姿态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也许会千疮百孔,也许会断枝残臂,甚至有的会枯枝纵横,但是它们给人们展示的是另一种美感,一种不屈不挠的旺盛生命力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比第一种美感更加可贵,给人们带来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着人们不断与自然界抗争。
因而盆景艺术也就形成了这两种美感,创作者选材也就有了更多丰富资源,这种自然的美感是不分国界的,日本盆景艺术同样以自然美为基础。
第三,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具备艺术美。
大自然虽然为盆景艺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与条件,但是有时也会出现瑕疵,甚至丑陋的东西,毕竟留有缺憾,而且这些不足与缺憾是自身弥补不了的,需要盆景艺术家来修补,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对于艺术本质这样阐述:“美学的第一个和主要的问题是艺术的定义,什么叫做艺术?本质是什么?……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特征,表现的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加以改造。”中外盆景创作者正是如此创作,将盆景的自然美,野趣意蕴突出呈现出来。
正如著名画家张璨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创作者既要模仿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又要将自己对的感受融入作品,这虽是画论,但同样适用于中日盆景艺术。这一理论道出了盆景艺术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盆景艺术家必须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对盆景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盆景艺术才称得上是艺术了。
第四,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都具备意境美。
如果说盆景艺术的自然美是形式的话,盆景艺术的艺术美就是内容,而盆景艺术的意境美就是更深一层的内容。盆景艺术的意境美是盆景艺术的灵魂,是创作者创作作品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同时也是中日盆景创作者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意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对于艺术的意境,宗白华先生阐述到:“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而对于盆景艺术的意境,根据上面对意境的描述,可址认为盆景艺术的意境就是盆景艺术家主观的审美意识与客观自然景物交融互渗,构成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深层情境,其中景只是表达情的形式,情通过景表达出来。
盆景艺术家通过树桩或山水等材料这些物质媒介,将自己的艺术素质,个人审美意识,性情风格融入进去,造就出景情结合的盆景,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意境,也就是盆景艺术和所有盆景艺术共同追求的目标——诗情画意。如果一盆岭南盆景艺术作品只是照搬自然界的景物,刻板的去模仿,那就没有艺术可谈了,只有融入创作者的构思、想像、妙悟等艺术思维才可能成为艺术品,就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因为这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的客观描绘,象一照像机的摄影。所以艺术家要能拿特创的‘秩序的网幕’来把住那真理的闪光。”
因此盆景艺术的意境美极大程度的取决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与社会阅历。中国的创作者根据他所处的地域,民族,时代培育的盆景作品与日本的创作者培育的作品虽都追求意境,但是意境是有很大差异性的,这也是中日盆景艺术的截然不同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国盆景艺术虽与日本盆景艺术有着相似性,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却存在着差异,由于两国的地域、民族、生活习惯、文化等等的差异,盆景艺术在树种、造型等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如我国盆景艺术创作中最忌讳的三角形和对称图形,在日本则被广泛采用,而且受到推崇。另外,近年来日本盆景艺术摒弃了我国盆景艺术中怪异、玄学的东西,加入了本国民族的精神,使得差异性更加突出出来。
中国盆景艺术与日本盆景艺术的经济效应
盆景艺术如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发挥着巨大的艺术效应,无论是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经济效应还是生态效应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从而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广泛交流。盆景艺术成本微薄,所用材料均为取之不尽的树桩山石,极为廉价,然而它所创造得价值却很难估计。经济效益巨大,甚至某些工业品和农产品都难以比拟。因而世界各国纷纷重视这一产业,积极发展,用以活跃经济,增加收入。尤其是近年来,盆景艺术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日本作为亚洲的两个大的盆景生产国竞争激烈,在国际上的影响深刻,受到瞩目。因此两国都极为重视盆景艺术的经济效应,使它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在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各种有利政策鼓励盆景艺术的发展,组织各地盆景协会的成立,多种形式的盆景博览会及盆景艺术展览,使创作者有了互相交流的平台。这样大大提高了创作队伍的整体水平,盆景艺术创作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不断有精品出口海外,受到海外欢迎。目前,盆景已经成为我国花卉出口的拳头产品,在国际上打开了销路。国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青睐盆景艺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无数盆景佳作和盆景艺术家,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中国盆景艺术的有力竞争对手,日本盆景艺术同样蓬勃发展,在欧美,日本的盆景艺术极受欢迎,发展势头强劲。日本政府重视盆景艺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丰富盆景艺术的栽培技术和培育方法,盆景工具和盆景材料均有很大改进。
我国盆景创作者应该了解日本的盆景艺术发展水平,积极学习他的栽培技艺与管理方法,吸收其精华,摒弃糟粕,促进我国盆景艺术向一个新的高度飞跃。
B. 盆景塑造形象的艺术反应了哪些问题
盆景塑造形象的艺术,不仅可以具体反映当时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流行趋势,还可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如何去欣赏作为一种艺术品的盆景也的一门学问,它也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思想、阅历和修养才能理解盆景的内涵所在。
盆景
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以,对于盆景的欣赏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而如果想提高艺术修养,就需要不断积累审美的经验,还要通过实践的训练。欣赏盆景的艺术价值其实就是对盆景的审美。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抓住盆景的美呢。
自然美是盆景的传神所在,因为盆景的材料是以大自然真真切切的树木和山石为主,更重要的是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因此自然美对于盆景美来说相当的重要。在一个树的盆景里,树的根、树干、枝叶、花果和整体的姿态美以及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形成的颜色美,都是自然美的体现。
根
对于根的美也分很多种,而且有专门以根为主要欣赏对象的“提根式”、“连根式”及“附石式”等盆景。提根出土的盆景有龙蟠虎踞之势,连根而居的盆景有一种生命的张力,扎根石隙中的附石式盆景大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架势。它们都可以表达出人的一种心理和意愿。
干
过艺术加工的干,虽然有些刻意的心思在里面,但不失它的自然和神韵。如直干刚劲挺拔,曲干苍古多姿,各具特色。干皮则有老有嫩,有的粗糙,有的光滑,如黑松的干皮和竹类植物的光滑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些半枯朽的树干和欣欣向荣的枝叶形成鲜明的对比。树干的色彩也并不单调如一,有黑色、褐色、绿色、紫黑等。
叶
树叶一般都会因树种的不同而不同,有针状、扇形、掌状、瓜子形等各类奇特的树叶。叶的质地有硬有软,有厚有薄,有革质的,也有纸质的。叶的色彩更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具别色。
C. 简述盆景美的形态
一般说来、盆景美的基本形态有盆景自然美、盆景社会美千盆景艺术美三种。盆景自然美是指盆景自然景物所具有的美。盆景社会美是指盆景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括中的美。至于盆景艺术美,则是盆景自然美与盆景社会美的艺术加工和升华。现分述如下
1,盆景自然美
(1)盆树自然美;盆树的根、干、枝、叶、花、果,部有其姿势、形态、颜色、韵味,花和果还有其香气,这些盆树的天然属性构成了盆景自然美的物质基础。当人们看到或嗅到它们时就会在大脑中产生愉悦,产生美感。人们常用悬根露爪、枯峰奇特、姿态优美、繁花似锦、花香袭人、果实累累等美好语言来形容它们,足见它们给人们的美感是感人至深的.
(2)山石景观自然美;山峰或山石的自然形状,起伏、纹理(自然皴纹)、质地、颜色,它们这些自然属性也是自然美的物质基础,也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如盆景中表现的桂林山景、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都能给人以自然美的感受。
(3)水景自然美:水的波光倒影、湖光山色、水声“泉石粼粼声似琴”,从视觉到听觉,都充满了自然美感,水早村石盆景中的巧妙组合,更是给人以多方面的自然美感。
(4) 盆器自然美:盆器虽属人工产物,但仍保留着质朴、协调的自然美,
(5)几架自然美:规则型木制几架有木质的自然美(纹理、色、形,、质、韵),天然树蔸几架则更具备古朴、稚拙、朦胧、浑凝的天趣。
(6)配件自然美:动物、人物配件也未失自然美,除了艺术美之外,景、盆、架组台,也还含有天趣之因素。
2 盆景艺术美
(1)盆景造型美,造型美分为优美型和壮美型。优美也叫秀美或柔性美。它给欣赏者“柔和、愉悦之感。秀美依其形态不同又可分为幽静美、动律美和色彩美。张夷新作《江头春水绿湾湾》就充满了幽静美:王选民的三春柳盆景,刘传刚的风动式盆景都有一种动律美;重庆杜鹃盆景如火如荼,饱含色彩之美。壮美,桩景中的苍松翠怕,山水盆景中的悬崖陡壁、崇山峻岭,部有一种阳刚之美。
(2) 盆景意境美:盆景意境是盆景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或生活景象和内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形神兼备,情景交融,野趣无穷,能使观赏者产生联想,受到感染。具有意境美的盆景作品耐人寻味,百看不厌,使人产牛共鸣。花汉民的长征组景使人联想起《红军不怕远征难》,赵庆泉的《八骏图》使人受到和平幸福的感染,贺淦荪的《群峰竞秀》使人联想起改革开放后百业俱兴、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邢进科新作《展望未来》使人产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焦国英的《饱经风霜更知春》唤醒人们对祖国美好春天的珍爱等等,件件皆然。
诗情画意是盆景艺术的最高境界,它是建立在诗歌、绘画、生境的基础上的。诗情,是指盆景具有诗歌般的深远意境,达到了景中有诗、诗中有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秋思》、《寒江独钓》、《枫桥夜归国》、《东岳魂》等作品、其本身就是一首诗。画意,是指盆景具有绘画般的意境。看上去就是一幅活灵活现的立体的中国画。《刘松年笔意≥、《八骏图》、《江头春水绿湾湾≥等作品的画意就十分浓厚。浓厚的画意来自于作者深厚的中国画功底,或者说它是作者绘画功底在盆景中的反映。至于含蓄美,它是一种东方之美,不是一览无余之美。它不但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内容上以及技法、题名上。
希望能帮到你!
D. 周围的人都开始玩微型盆景了,它有什么优点吗
原先的微型盆景定义是,以花草为主,佐以山石配件配置而成。但现在制作微型盆景的素材越来越丰富,基本上,任何树种都可以用来制作成微型盆景,而且制作简单,选取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过适当的栽培,就可以上盆养护了。在家居环境里,点缀一些自己制作的微型盆景,不光陶冶情操,关键是不占地方,养护方便。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所用素材也从开始的以花草为主,慢慢转变成以罗汉松、六月雪、榕树、兰花等培养的微型素材,用来制作微型盆景,微型盆景有哪些优点,能够让人们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流行呢?
我是@花房姑娘娟子,对于微型盆景的趋势,各位小伙伴是什么看法?评论区来一波好了,一起讨论讨论,顺便给波一键三连呀!
E. 什么是盆景艺术
盆景艺术是汉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园林艺术的珍品。用盆景塑造形象,具体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中国盆景的流派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
盆景是艺术美的创造,同山水画和山水园林有着相似之处,很重视写意和抒情。虽然师法造化,以自然为蓝本,但又不仅仅是单纯地摹拟自然景物。在创作上常常采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达到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审美效果。 盆景不同于盆栽的道理就在于此:盆栽仅仅是一种栽培方式,在盆钵中栽植树木花草.未经艺术加工。而盆景则是栽培技术与造型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同时,盆景中的树木山石必须与盆钵、几架相配合,互相协调衬托,才能构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艺术。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 盆景艺术在历史的沿革过程中,形成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 树木盆景以木本植物工为主要素材,是活的生命体,其制作技术较为复杂,大致有挖掘、种植、整形、攀扎、修剪、上盆、养护等步骤。艺术上则要求具有老干虬枝,清奇古雅,生机勃勃,意韵深远的效果。 山水盆景则以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为无生命物质,其制作技术要求侧重于艺术境界,不论是层峦叠蟑,还是波光岛影,应能表现出山河的锦绣壮丽。
F. 南通盆景的艺术特点
以“两弯半”为造型特征的南通盆景在国内外大型盆景艺术展评中,也频频夺冠,颇富盛名。那么南通“两弯半”盆景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呢?
任何艺术离不开对大自然的模仿与再创造。盆景艺术是以植物、山石为素材,运用缩龙成寸、咫尺千里的艺术布局手法,在盆盎之中再现大自然之神韵。但由于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方法、所在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比如广东、广西、福建的“岭南派”,其作品或干直枝繁树冠秀茂稠密、苍劲雄浑,再现旷野巨木的风姿;或枝干清瘦,扶疏挺拔,轻盈潇丽,以表示超世脱俗的意境,其最显著的特征为 “顺其自然,不拘规律”。在如“川派盆景”,其桩景传统形式多为规则式,枝干多成不同形式的弯曲,主干常弯成“方拐”、“对拐”,艺术再创作味儿极浓。而通派“两弯半”盆景的造型特征则充分表现为上述两派之长,而避其短,即师法自然于创作又不失其真。其造型结构由“座底弯”、“第二弯”、“半弯”组成主干自然向上弯曲,底弯基茎苍老,二弯为出水蛟龙,半弯如神龙探首。主干两侧,片干丰满,疏影有致,错落有序,而顶部出枝有势,轩昂端正,整个造型结构严谨、气势磅礴,犹如一只神态威武的坐狮。这样的造型既不违反自然美的法则,又充分体现出人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使自然的美和创造的美完整地统一在小小的盆盎之中。
中国是一个有5千多年文明史的大 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崇尚“温良恭俭让”, 讲究端庄大方与威严雄伟。而通派“两弯半”盆景的造型特色则较为完美地把这一传统意识体现出来,故而带给人们丰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
G. 谁能告诉我什么叫盆景艺术
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中华文明古国,历来就爱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质就是自然风貌与自然精神的再现。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
盆景是从盆栽(盆植)进一不提高发展起来的。盆景与盆栽有根本的区别;盆栽只是将植物种于盆央之中,以供四时观赏,其审美的对象,仅枝叶、花朵、果实等艳色形状而已。而盆景除达到盆栽的观赏目的外,还必须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无穷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自然美,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因此盆景又是作者艺术情感的寄托与抒发,是主观精神的表露。盆景是景致与情感的交融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神韵的凝聚,形神共现。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园艺师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
从某种概念来讲,盆景也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所谓美学,盆景的制作要给人以美的欣赏,古雅秀美,神韵生动,耐人寻味;所谓文学,盆景造型构思,有诗情画意,有高低层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反映出较高的文采水平;所谓科学,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掌握园艺科学的知识和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优美姿态。
盆景这项科学艺术,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树,要它生长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桩,能技干虬曲,提根露爪,叶茂花盛,更为难得。故盆景确是“高等艺术”,有生命的“艺雕”。
参考资料:http://www.sgyl.cn/shownews.asp?id=171
盆景是我国古老、独特的传统造型艺术。是以植物、山石及其他构件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和精心培育而成的艺术品。
运用咫尺千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繁中求简,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和特殊的园艺栽培艺术,把大自然的优美风姿,集中而典型地再现在小小盆钵中。是大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植物栽培技术和综合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的结晶。它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它顺乎自然之理,又能巧夺自然之功。
盆景是大自然美的缩影。是经艺术加工而成的自然美景的片断,姿态优美生动。在创作过程中,常赋予一定的思想内容,并与中国诗画、陶瓷、雕刻等艺术结合在一起,使优美的盆景富有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
同时盆景又是具有生命的艺雕,它随季节的变化,给人们显示出不同色调和艺术景观,充满着生机的美。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也有人喻之为“是有思想内容的无声的诗,是有生命的立体画”。
盆景经过艺术加工,既要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又要有一定的形态,有一定的景观。同时,盆景中的树石必须和盆钵、几架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衬托,才能构成完美的艺术形象,更充分地发挥盆景的艺术效果。
盆景不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绿化、美化、净化生活环境,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目前雅俗共赏的盆景艺术已成为国内外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珍品。
参考资料:http://www.nmagri.gov.cn/news/about.asp?id=28070
H. 盆景的前景如何
前景看好,个人认为从形式上向两头发展,即大型盆景和微形盆景.从用材来看偏向果蔬盆景和花卉盆景.
I. 盆景的审美标准是什么
任何表现形式,从来不存在万古不变的审美标准,因为连审美观本身也是在随时代、随地域而不断更新变化。工整对仗在明、清时代被视为形式美的典范。这种在闭关锁国的自然经济状态下所形成的祟尚静态美的社会心理,今天已成为历史。当前的时代特征是力、是动。现代人所撞憬的形象美是明快的节奏,亢奋向上的激情,自强不息的动力与朝气,出生入死的拼搏精神。我们生活在其中,手头的作品就不能不是这种时代情结的反映。这说明审美观随时代在变。
另一方面,在我国,盆景造型通常不喜欢等腰三角形或放射形之类,而在日本盆景界则认为这些格式也未尝不可。按他们的理解,那些等腰三角的塔形盆栽,根爪如虎掌绽筋露骨、拔地而起,主干居中,冲天屹立,似有一种天塌可挡的大丈夫气概,有何不美呢?他们还认为状如扫帚倒立的放射形盆栽具有一种和平、安宁和淳朴的气氛。据说日本关西一带的“乡村树”正如这样的质朴、自然,不事雕饰。即景生情,睹物而思乡怀旧,从这一角度又给人以一种乡土文学那样的美的享受。诸如此类型,在我国就可能受到非议。
欧美对富有山林旷野气息的丛林式造型深感兴趣,而对于曲径通湖、小桥流水之类孤芳自赏的东方园林情调比较陌生、这些又是审美观随地域而不同。因此我们对于表现形式不必过于挑剔固执。正如郑板桥说的“丑陋之中”也可能“有至好”,何谓美丑,不必结论过早。
总之,我们若能持定以表现自我、表现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为核心,则法一形万,凡有利于表现这一核心的一切形式都是好的,否则,即使再巧的形式也仍不能承认其为好,不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主义决不是我们的需要。
J. 回农村种植盆景,有没有发展的前景呢
回农村创业,是很多在外打工人的梦想,现在城市不少家庭的阳台上,或多或少会放置几盆盆景,甚至那些坐办公室的人,也会在自己办公桌上放置盆景。
那么回农村种植盆景,有没有发展的前景,盆景好卖吗?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盆景市场是有的,原因如下。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家里摆放盆景,各大办公桌上摆放盆景,也是非常时髦的做法。农村种植盆景优势在于农村土地广阔,租金也相对要便宜不少,
小盆景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符合现代人所追求的健康生活起居环境,中大盆景需要有固定的客源,成长周期也较长,打理也不易,又占地方。
因此,我个人建议,如果是回农村种植盆景,先从小盆景开始,等做出名声来了,有钱了,再投资大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