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犀牛绿植
Ⅰ 白犀牛海芋10度能养嘛
不能。
白犀牛海芋比较怕冷,冬季最低养护温度要维持在10度以上,温度过低要控制浇水,平常在室内养护的时候一般是土面下3~5厘米干了,再浇透水,栽种的盆土要足够疏松透气。
Ⅱ 白犀牛海芋能长多大
海芋非常粗壮长得也很快,最高能达到三米多!我国西南部地区都有生长
Ⅲ 北部白犀牛
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蓝灰色或棕灰色,白犀牛名字的来由是南非语“宽”翻译有误所导致。白犀牛分北部和南部两个亚种。南部白犀牛主要生活在南部非洲的保护区内,而北部白犀牛现在只能在刚果(金)的加兰巴国家公园中看到。
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
Ⅳ 介绍白犀牛的生长习性、分布
白犀牛
中名:
白犀牛
英名:
White
Rhinoceros,Square-Lipped
Rhinoceros
学名:
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
分类:
哺乳纲
Class
Mammalia奇蹄目
Order
Perissodactyla
犀牛科
Family
Rhinocerotidae
保育:
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
体型:头躯干长3,350-4,200mm,尾长500-700mm,肩高1,500-1,850mm,体重雄性2,000-3,600kg,雌性1,400-1,700kg。
形态:体色由黄棕色到灰色,耳朵边缘与尾巴有刚毛,其馀部分则无毛,上唇为方形。鼻上的角平均为60cm,最长可达200cm。
分布:
非洲。
食性:草食性。本园餵食麦片、粒状饲料、苜蓿草粒、青牧草。
解说:
1.名称来自於荷兰文“weit”,意思为“wide”
(宽平),针对它们宽平的嘴唇而言,後来被人误称为“white”
(白色),故称“白犀牛”,又名“方嘴犀”。它们宽平的唇部,可像割草机般啃食地上的草。2.白犀牛的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可达40km。比黑犀牛温和,较不具攻击性。3.白犀牛会成群活动,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它们会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域,在争夺领域时,会互相用角攻击。
此物种属华盛顿公约I类保护动物
Ⅳ 地球上仅存两头北方白犀牛,人们是如何保护这两头白犀牛的
听说过北方白犀牛吗?那你知道世界上仅存两头北方白犀牛吗?在奥尔佩杰塔保护区生活着两头地球上仅存的北方白犀牛,这两头北方白犀牛在保护区里得到了精心的照顾与保护。
保护区濒临物种的保护时已经面临着资金断缺的情况,打击偷猎者,保护濒临物种的艰巨任务对于保护区来说的确是个挑战。
Ⅵ 白犀牛的濒危等级是多少
白犀牛的保护等级是近危,不是濒危。
白犀牛:
犀科白犀属的一种动物,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截至2013年,据IUCN非洲犀牛专家组调查,大约有20405只白犀牛存活,是现存数量最多的一种犀牛。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6)白犀牛绿植扩展阅读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划分等级法:
(一)、无危:
无危(Least Concerned,LC),虽然存在威胁但是并不影响生存。英文直译为低关注,并不是指该物种受到的关注少,而是威胁不严重,不用过分关注的意思,例如:台湾蓝鹊、狼。
(二)、近危:
近危(Near Threatened,NT),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濒危或者易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例如:小头睡鲨,兔狲。
(三)、易危:
易危(Vulnerable,VU):在中期内可能有比较高的灭绝威胁。例如:环尾狐猴、大白鲨、北极熊、大熊猫。
(四)、濒危:
濒危(Endangered,EN):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灭绝的机率很高。例如:蓝鲸、麋鹿。
(五)、极危:
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灭绝的机率非常高。例如:姬猪、桑岛麂羚。
(六)、野外灭绝:
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灭绝。例如:单峰骆驼、台湾梅花鹿。
(七)、灭绝:
灭绝(Extinct,EX):如果有理由怀疑一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灭绝。例如:袋狼、渡渡鸟、台湾云豹。
Ⅶ 地球上仅存2只北部白犀牛,你知道白犀牛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白犀牛是最大的有蹄动物,也是仅次于大象的最大陆地动物。所有的犀牛基本上都是腿短身体壮。身体笨拙,体长2.2 ~ 4.5米,肩高1.2 ~ 2米;体重2800 ~ 3000 kg,皮肤厚而粗糙,在肩部和腰部呈褶皱状排列;毛被稀少坚硬,甚至大部分无毛;耳椭圆形,头大而长,颈短而粗,长唇伸而伸;头部有坚实的单角或双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后仍可复活;没有犬齿;尾巴细而短,身体为黄褐色、褐色、黑色或灰色。爪哇犀牛吃树苗、灌木和水果。苏门答腊犀牛主要在晚上进食。他们吃藤、树枝和水果。
Ⅷ 济南双角白犀牛母女搬新家,你对这个物种了解多少
近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为了让小犀牛“奔奔”有更多的活动场地茁壮成长,特地给这对双角白犀牛母女搬了新家。来到新家后“奔奔”特别高兴,不时离开犀牛妈妈身旁四处奔走,有时还兴奋地在地上打滚。可能很少人听说过双角白犀牛这个物种,下面就让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一下,好有个了解。
来到新家后活动场地变宽了很多,母女俩都感到高兴,女儿“奔奔”更是兴奋地到处奔跑,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有时候还在地上开心的打滚玩耍。饲养员为了让它们乔迁新居有仪式感,在它们的新家门口贴上了红对联,还为它们精心准备了“乔迁喜宴”,就是在稻草堆上摆满了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包括大白菜、苹果、甘蔗、火龙果等,看起来就像一个超大的蛋糕,还在蛋糕上插了“乔迁大吉”4个字,希望白犀牛母女俩搬到新家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Ⅸ 白犀牛分布在哪里
白犀牛的分类及其分布:
白犀牛有2个亚种,即南方白犀牛(C.s.simum)和北方白犀牛(C.s.cottoni)。2012年底,白犀牛的野外种群数量约为20450头,其中98%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和肯尼亚四个国家。19世纪末,南方白犀牛曾濒临灭绝,仅在南非KwaZulu-Natal有一个20~50头的小种群,后历经多年的保护与多次转移,到2012年底,该亚种数量增加到20400头,其中73%分布在南非(EmslieandBrooks,1999)。北方白犀牛的野外种群仅分布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Garamba国家公园,1960年这里曾有2360头犀牛,后因严重的盗猎,该种群的数量在2003年4月急剧减少到30头;2006年的调查显示,仅存4头(Emslieetal.,2006)。目前,这4头北方白犀牛已移至肯尼亚的一个私人保护区,希望能促成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