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概括
⑴ 自然型盆景主要有哪些形态
自然型:模拟自然界孤木、丛林神貌,形状多变,姿态万千。其造型可概括为以下形式。
直干式:树干直立,枝条分生横出,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此式能表现出雄伟挺拔、巍然屹立、古木参天的树姿神韵。我国岭南盆景的大树型和浙派盆景的风格形式多属此种。
斜干式:树干向一侧倾斜,一般略弯曲,枝条平展于盆外,树姿舒展,疏影横斜,飘逸潇洒,颇具画意。所用树材,有来自山野老桩,也有以老树加工制作而成。一般桩景多采用斜干式。
卧干式:树干横卧于盆面,如卧龙之势,树冠枝条则昂然向上,生机勃勃,树姿苍老古雅,有似风倒之木,富于野趣。配盆多用长方形盆,可配山石加以陪衬,以求均衡美观。
曲干式:树干弯曲向上,犹如游龙。常见的形式取三曲式,形如“之”字。枝叶层次分明,树势分布有序。川派、徽派、扬派、苏派盆景常用此种形式。
悬崖式:树干弯曲下垂于盆外,冠部下垂如瀑布、悬崖,模仿野外悬崖峭壁苍松深海之势,呈现顽强刚劲的性格。用盆多取高筒式,适于几案陈设,因树冠悬垂程度不同而分为下列三种情况:一是小悬崖:冠顶悬垂程度不超过用盆高度之一半者;二是中悬崖:冠顶下垂不超过盆底部为中悬崖;三大悬崖:冠顶下垂至盆底以下为大悬崖。
枯干式:树干呈枯木状,树皮斑剥,多有孔洞,木质部裸露在外,尚有部分韧皮部上下相连,冠部发出青枝绿叶,枯木逢春,返老还童又不失古雅情趣。日本常用人工造成枯干式。
劈干式:主干劈成两半,或劈去一边,使树干呈枯皮状态,然后让这一劈干长出新枝叶,再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古拙、奇特。
附石式:这种形式还是以突出树桩为主,山石为配景(有时也以山石为主),树根附在石头上长,再沿石缝深入土层,或整个根部生长在石洞中,好像山石上生长的老树有“龙爪抓石”之势,古雅如画。树桩主干有直干、斜干、曲干、枯干等多种形式。如附在一块枯木上生长,称之为木附式或叫贴木式。
单干式:每盆只种树一株,一个主干。主侧枝分布均匀,构图简洁,挺秀庄重,这是盆景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是直干。斜干、曲干等形式。
双子式:树二株或树一株,干为二,而造型可以多样化,分主次、高低、正斜,生动幽雅,富于画意。
三干式:树一株(或三株),干为三。要有主次之分,忌雷同,应做不等边三角形构图,有高有低,有直有斜,使其具活泼古雅之趣。
丛林式:多株丛植,宛如原野,山间簇生丛丛疏林。
提根式:通过栽培技艺和造型手法,变化虬曲蜿蜒的根系形态,呈苍古气势。
连根式:连根式地上部分多干或丛林,根部裸露相连,这种形式多选用植株根部易萌发不定芽的树种,如福建茶、火棘等。另有两种根枝相连的“过桥式”、“提篮式”。
垂枝式:利用某些树种或品种枝条下垂的生长习性稍微加工而成,如垂柳姿态。常用树种有迎春、柽柳、垂枝梅、垂枝碧桃、龙爪槐等。
枯梢式:模拟自然界老树枯枝或受雷击的现象,树木显得老态龙钟,奇特古雅。
多干式:树干丛生,高低参差,虬枝四出。其中又有双干式、三干式或一本多干式之分。
风动式:枝叶风飘一方,富有动感,如疾风劲草。
⑵ 如何挑选盆景
盆景的选择要从空间、环境、盆景造型、用途等综合角度考虑。
首先要看摆放空间的大小,一般摆放空间较大时,可选择较大形的盆景,摆放空间较小要选择相对小巧的盆景;其次看摆放环境,摆放环境需要突出个性的,可选择个性较强的盆景,而相对雅致的环境,要选择造型典雅大方的造型;第三要确定摆放的位置,根据摆放位置的视觉效果选择盆景的造型,如大厅的中间,最好选择直干式,靠墙或茶几、办公桌上摆放,要选择斜干式或卧干式,墙角摆放最好选择悬崖式,阳台摆放最好选择直干式。总之在准备购买盆景之前你要确定摆放在哪,再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以及摆放效果选择盆景。第四是根据用途选择盆景,这一点是对准备将盆景作为礼品馈送的听众提出的建议,因为果树盆景它本身有不同的寓意,比如说李子表达“桃李满天下”可以送给自己的恩师;苹果表示“平安、富贵”可以作为日常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石榴表示“多子多福、丰收”可以送给年龄偏长的亲戚朋友;桃子表示“健康、长寿”可以送给老人;柿子表示“事事如意”送给亲戚朋友;梨树表示“吉利或惜别离”送给朋友;山楂表示“红红火火”送给做生意的朋友等等。
选择一盆好的盆景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即“壮、满、正、雅”。“壮”指果树盆景一般树体应该表现刚劲雄壮的气质风貌,而且树体本身要强壮,枝叶茂盛。“满”指盆景的造型要丰满、富态,各部位枝条比较均匀,光秃部位较少或没有,同时果实生长的部位要均匀,由于果树盆景的果实是一个主要观赏点,因此果实对造型影响很大,这一点很重要,但并不是要求果实多就好,主要部位要均衡。“正”指果树盆景要有它的自然美,也就是说果树个部位的自然的、正常的形态,包括叶片的颜色、形状,果实的颜色、形状都要表现正常。“雅”指盆景表现的意境应该表现高雅健康,这一点取决于不同人的欣赏水平和爱好,但只要能达到你想要的最佳意境就可以了。
⑶ 盆景学说主要讲什么
盆景学
盆景学是盆景组合,盆景构造,盆景创作等,有关盆景的学科。
盆景
盆景是以植物回、石料、土壤、水体、答风、雨、雪、配景、盆、几架等为材料创作而成的,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立体的中国山水画,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风光的一种特殊艺术品。
⑷ 盆景要怎样观赏
盆景鉴赏的观:首先是以树木花草、石、水、泥土等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因此,欣赏盆景艺术也首先要有充分的感受。
“观”,作为盆景欣赏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欣赏主体对盆景作品中感性存在的整体直观(直觉)把握。很显然,在这一阶段,盆中之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以其实在的形式特性(如各盆景材料的形状、色彩、线条、质地,甚至花草的芳香、“瀑布”的乐音等等),向观赏者传递着某种审美信息。
(1)看自然神韵:植物是否枝壮叶茂,花好果硕,山石是否顺乎纹理加工,保持天然美态,盆景作品能否给人一种勃勃生机之感。
盆景通过其形、色、香、姿、韵等自然天趣,给人以郁郁葱葱,勃勃生机,展示出生命力之美。鉴赏盆景,首先要观察、认识、欣赏这些纯朴的自然美。盆景的自然形态,好比人的躯干肉体,缺它不可。树木盆景有观形、观干、观根、观枝叶、观花果等不同部位。水石盆景有观形、观石质、观石纹、观水等差异。通过对盆景自然形态的审美品赏,使人感受那树桩盆景的玲珑潇洒之姿,豪宕雄劲之感;水石盆景的苍劲雄伟之力,纵横奔放之势,从而让人体味形质之美,色泽之美,动声之美,变化之美,自然清新之美,达到那美不胜收的韵律和野趣。
(2)看整体美感:是否具有艺术美感,能否给人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能否达到“一见钟情”,流连忘返,经久耐看,回味无穷。盆景的这种艺术美感要求要有画境美,即画理中的“似与不似”,从而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天趣。它要求以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纷纭复杂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提高。采其大要,去其繁荣,让它在咫尺天地之中,构成完整独立的艺术形象,使艺术加工处理后的盆景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虽由人做,宛然天成,其美如画。盆景的艺术美还要求有诗境美。我国的盆景以其独有的诗情画意着称。诗情画意和中国气派,构成了中国盆景的民族风格。
(3)看加工技艺:视其结构布局是否合理,造型表现生动与否,加工是否精美、得体。树桩盆景有素材的选择,根、干、枝的处理,树冠外轮廓线的描画,花盆的选择与种植位置的安排,盆面处理等等,它们之间要求处理得和谐统一。
(4)看写意效果:盆景是否按意布景,寓意深刻,画境优美,达到“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能否发人深思,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盆景的意境美是盆景的自然美、野趣美、造型美、艺术美、内涵美,诗情画意美的高度融合和集中体现,是盆景艺术的致极。
盆景主要是一种视觉艺术,盆中的树木、山石、小摆件等均是具体实在的审美要素,因此,欣赏盆景时主要需要人们的视知觉参与。但是,盆景又不单是一种视觉艺术,其花木的香味就还需要嗅觉的参与。有些现代盆景还将石料、音乐结合起来,制成“音乐盆景”,欣赏时自然涉及到听觉。
可是,盆景欣赏的第一阶段名日“观”,其实它不能等同于绘画等视觉艺术的纯视觉感官,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觉完形。这是由盆景的特殊结构决定的,盆景的多层结构需要诸知觉功能(视、听、嗅、触等)的综合运用及心理通感。对于盆景欣赏的“观”,一般欣赏者都能达到,但不少欣赏者也可能就停止于这一步。对盆景艺术的审美欣赏,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从而进入盆景欣赏的第二个阶段“品”。
⑸ 山水盆景有哪些造型
中山水盆景:复又叫山石盆景。制制作材料以山石为主,通过锯、截、雕、凿、嵌接、拼接、胶合等技术处理,配以恰当的盆、水、土、植物、摆件等,布置成优美的山水景象,构成一幅立体的山水图画。山水盆景的造型依其峰峦的数量和聚散形式,概括地分为独峰式、双峰式、偏峰式、散峰式及聚峰式。
⑹ 盆景在园林中的作用
盆景在园林中的作用?
盆景,是缩小的园林,在园林中起到点缀、充回实、丰富园林的作用,达到园中有景、答景中有园的效果。
从景观结构来分析,园林是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由各种物质素组成,具有某些功能的空间境域。它是由山、水、植物建筑自然素质和人工素材组成。并反映各个时期一定的民族艺术风格成就。盆景是园林中一部份,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术的加工,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成为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种陈设艺术品。它包括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微型盆景)。
如桂林盆景艺苑,其盆景的布展融于园林之中,充分体现盆景与园林的关系。只要手法巧妙,布局得体,盆景同样也能创造出千崖万壑的场面,把千山万水苍松古柏的大自然风光尽收池之中。从体量特点来探索,园林要比盆景大得多,小到几百平方米,大到几百、几千(万)公顷。
造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再现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其布局多以小空间的短距离欣赏为主;现代园林追求明朗、大色块、开阔的视觉空间,体现了现代人生活的节奏。而盆景则是自然风景局部的缩影,比造园更集中,更概括,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
⑺ 山水盆景有哪些造型形式
山水盆景(又叫山石盆景),制作材料以山石为主,通过锯、截、雕、凿、嵌接、拼接、胶合等技术处理,配以恰当的盆、水、土、植物、摆件等,布置成优美的山水景象,构成一幅立体的山水图画。山水盆景的造型依其峰峦的数量和聚散形式,概括地分为独峰式、双峰式、偏峰式、散峰式及聚峰式。
⑻ 关于盆景的评价
鉴赏盆景的美和欣赏其他艺术一样,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要从自然美、艺术美、意境美三方面来欣赏和品评。
一是自然美。盆景通过其形、色、香、姿、韵等自然天趣,给人以郁郁葱葱,勃勃生机,展示出生命力之美。它那艳丽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浓郁的芳香,沁人肺腑;优美的姿容,引人神往;自然的神韵,发人情思。欣赏盆景,首先要善于观察、认识、欣赏这些纯朴的自然美。盆景的自然形态,好比人的躯干肉体,缺它不可。树木盆景有观形、观干、观根、观枝叶、观花果等不同部位。水石盆景有观形、观石质、观石纹、观水等差异。通过对盆景自然形态的审美品赏,使人感受那树桩盆景的玲珑潇洒之姿,豪宕雄劲之感;水石盆景的苍劲雄伟之力,纵横奔放之势,从而让人体味形质之美,色泽之美,动声之美,变化之美,自然清新之美,达到那美不胜收的韵律和野趣。
二是艺术美。盆景艺术美的内容包括:树桩盆景有素材的选择,根、干、枝的处理,树冠外轮廓线的描画,花盆的选择与种植位置的安排,盆面处理等等,它们之间要求处理得和谐统一。盆景的艺术美要求要有画境美,即画理中的“似与不似”,从而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天趣。它要求以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对纷纭复杂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提高。采其大要,去其繁荣,让它在咫尺天地之中,构成完整独立的艺术形象,使艺术加工处理后的盆景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虽由人做,宛然天成,其美如画。盆景的艺术美还要求有诗境美。我国的盆景以其独有的诗情画意著称。诗情画意和中国气派,构成了中国盆景的民族风格。
三是意境美。盆景的意境美是盆景的自然美、野趣美、造型美、艺术美、内涵美,诗情画意美的高度融合和集中体现,是盆景艺术的致极,“心俗眼必俗,品高艺自高”。盆景造型强调是“依自然天趣,创自然情趣,又还其自然天趣”。使加工处理后的素材的自然神韵更优美地焕发青春,以达到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但是,这种造型,要以“意”这种“语言”告诉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品格和气质。精致的盆景,既要有美的形体,又有美的灵魂,具有“形”与“意”相结合的美妙意境。盆景的灵魂可以说蕴藏在有形的点、线、面和无形的气、韵、意境之中。
盆景艺术鉴赏,应该是雅俗共赏。只有引发各阶层人的兴趣,才能普及、提高,从而使盆景艺术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粹”。
⑼ 什么叫自然型盆景和蓄干截枝
自然型盆景:模拟自然界孤木、丛林神貌,形状多变,姿态万千。没有蓄干截枝,是蓄枝截干吧。简单说蓄枝截干就是为了让盆景长更多的枝条而作的修剪。
一、自然型盆景可概括为以下12种形式:
直干式:树木直立,有古木参天、巍然屹立气势,广州又称大树型。
卧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平展于盆外,犹如临水古木,故也称临水式。
悬涯式:树干向外悬挂下垂,有似苍崖古松。树干悬挂不低于盆底称半悬崖,低于盆底的称全悬崖。扬州又称“挂口”。
卧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崛起伸展,似雷击风倒之势。
曲干式:树干革命蟠曲虬龙,多见于传统的形式。
多干式:树干丛生,高低参差,虬枝四出。其中又有双干式、三干式或一本多干式之分。
枯干式:运载干斑驳,洞穿蚀空,极饶苍古之气。
垂枝式:枝叶下垂纷披,犹如柳垂绿波。
风动式:枝叶风飘一方,富有动感,如疾风劲草。
连根式:粗根裸露相连,茎干高你参差,错落有致。扬州俗称“过桥”,广东、广西称“连理树”。
提根式:通过栽培技艺和造型手法,变化虬曲蜿蜒的根系形态,呈苍古气势。
丛林式:多株丛植,宛如原野,山间簇生丛丛疏林。
二、蓄枝截干
蓄枝截干是盆景树木的枝(干)长到一定的粗度后进行强度的剪截,然后在枝(干)上选留角度位置合适的新枝,待这些新枝(干)蓄养到适当的粗度后再进行剪截,这样年复一年的再蓄枝再截枝使其逐步形成树冠。
采用这种整形的方法,枝干和叶比例恰当,上下均称,枝干瘦硬如曲铁,树形顺其自然,不拘格律,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⑽ 为什么说盆景是“活的艺术品
盆景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
造园是把自然景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回内,而盆景是把景答物缩小于飓尺盆中,谓之微观造园。因此,它比一般造园更概括、更集中,因而也更有利于表现大自然的风光面貌。高不盈尺的树木,却具有虬曲苍古的风姿,令人想象犹如参天的百年古木。

所以盆景的制作必须具备植物学的科学知识和园艺学的栽培技术,根据选用树种的习性、树龄的老幼,决定采用何种造型技艺,运用何派、何地造型风格,目的是以能表达主题思想,形神兼备,才为上品。生气盎然的盆景,是艺术美的创造,欣赏盆景佳作,不仅使人清心悦目,还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