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技艺图
『壹』 请教制作竹子盆景方法
可以。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盆景盆,把竹子导出盆来,用同样的土栽到新盆专里,位置离一边约三属分之一,另一边三分之二(黄金分割),以便为以后生长留出空间。表面可以根据你的爱好,铺一层白色小石子,也可以在另一边的宽敞处立一块细长的石头遥相呼应。养护你自己会了,就不多说了。
『贰』 唐代的盆景是怎样的
我国盆景发展到唐代,树木盆景的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山水盆景也基本成回熟,并出现了树石答盆景的形式,因此,唐代是我国盆景发展的一个成熟和昌盛的阶段。
(1)唐代树木盆景的记载:唐代虽尚未出现“盆景”一词,但树木盆景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如李贺《五粒小颂歌》诗,便表明盆景已具备了意境美,达到了使欣赏者情景交融、浮想联翩的艺术境界。
(2)唐代树石盆景的发现:1972年在陕西出土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甬道壁画上两盆盆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盆景的图画。
(3)唐代山水盆景的成熟:唐代阎立本绘制的《职贡图》,画中有以山水盆景为贡品进贡的形象,盆内山石玲珑剔透、奇形怪状,其造型非常符合“瘦、漏、透、皱”的赏石标准。唐代文献中还有许多关于假山、山池、盆池、小滩、小潭、厅池、叠石、累土山等方面的描述和记载。
『叁』 盆景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盆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于中国的农耕文化,汲取了中国人文文化的营养,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它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庭院;能摆案头赏心,可置屋角悦目。室外、街头,广场、公园,人们喜闻乐见,给人以温馨的心情,优雅的心境。盆景制作凝结着人类追求自然,追求艺术的创作观念,独具特色。
盆景是由栽培观赏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7000余年)遗址中发现绘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证据。在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距今1700余年)有盆栽花卉的画面,画面是一个圆盆,盆中栽着6支红花,盆下配有方板几架,形成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造型,与现代的盆景极为相似,有人认为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于盆景起源的确切时间,有待今后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证实。
对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认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证据就是在陕西省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所绘这一盆景和现代盆景非常近似。可见当时盆景已成为观赏珍品,作宫苑御用。同时受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兴起的影响,应用写意山水画理的“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使用山石与植物相互组“景”,则简单的“盆栽”而发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另外,在故宫博物馆内保存一幅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的《职贡》图,图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在进贡的行列中,有一个手托浅盆,盆中立着造型优美的山石,这和现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进贡的行列中,还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这些画面足以证实在唐代盆景已经形成了。
今天,盆景艺术又重绽光彩,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且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中国古代的盆景与各地的气候、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了扬派、苏派、岭南派、川派、海派这五大门派。每一个门派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和相应的艺术与自然和谐的气息。扬派即扬州、泰州一带盆景风格,以层次分明、平稳严整见长;苏派即苏州、常熟为代表,以老干蟠枝、清秀古雅见长;岭南派即广州、佛山为代表,以刚劲挺拔、飘逸豪放见长;川派即四川盆景,以传统不露“做手”的蟠扎技艺见长;海派即上海风格,以明快、流畅、新奇为特色,历史虽短,却能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五大流派只是择其要而述之,不免挂一而漏万,故后来又续有增补,如加上徽派,称之为盆景六大流派;如再加广西、福建、浙江、北京,称之为十大流派。这一切都表明了今天我国的盆景艺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肆』 树桩盆景技艺图说的作者简介
曹明君,男,生于1953年,塔山守备英雄团退伍军人,中共党员,原重庆康明斯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员工。 资深盆景爱好者,在生活中接触盆景,在盆景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丰富理论。著有《树桩盆景实用技艺手册》一书。探究盆景的系统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完整的树桩盆景理论体系。实践上用两条腿走路,既做老桩又用小苗育桩,深入探寻树桩盆景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