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绿植
A. 一种在雪中也能生长的植物
雪莲 学名:Saussurea involucrata 英名:Snow Saussurea 别名:大苞雪莲、荷莲、优钵罗花(梵语译名) 保护级别 3 分布 新疆/乌鲁回木齐答/西藏/青海/甘肃 现状 渐危种。雪莲在我国分布于西北部的高寒山地。是一种高疗效药用植物。由于过度采挖,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生长缓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将有灭绝的危险。 如果照现在这样速度发展下去,不出10年就会灭绝. 海拔下限(米) 2400 海拔上限(米) 4000 科名:菊科 化学成分:含云香甙,雪莲内脂,生物碱,挥发油,多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15cm—35cm.茎粗壮,根颈部具纤维状残叶基。叶密集簇生,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无柄。头状花序10个—20个密集成球状生于茎端,无梗,莲座状总苞片3层—4层,被白色疏长毛,花冠紫色。花期7月—8月。
B. 植物能在冰雪中生长吗
梅花或雪莲
: 因为那些植物里有抗寒的成分,
所以能在雪中生长
C. 不怕寒冷的植物有哪三个
不怕寒冷的植物:
1、石竹
石竹里面的欧石竹和长夏石竹是特别耐寒的,温度只要保持在0度以上,就能开花。冬天经历了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地面部分会因为低温而干枯,但根系是没有问题的。等到春天温度升高以后,就又能萌发新芽生长,开出灿烂的花儿来。五彩石竹的耐寒能力虽然没有欧石竹和长夏石竹好,但零下5度以上的环境中生长也问题不大。
D. 不怕冷的盆栽植物有哪些
1、梅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版椭圆形,叶边常具权小锐锯齿,灰绿色。
2、兰花
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3、柏树
柏树,为柏科侧柏属的一种常绿乔木,在中国分布极广,北起内蒙古、吉林,南至广东及广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围几遍全国,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柏树为一般对于柏类植物的统称,柏树包含侧柏、圆柏、扁柏、花柏等多个属。
4、迎春花
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中国常见的花卉之一。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5、水仙
水仙性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传统观赏花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十。
E. 描写雪中植物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F. 在雪中盛开的花是什么花
1、腊梅
蜡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绽蕾,斗寒傲霜,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强权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给人以精神的启迪,美的享受。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适作古桩盆景和插花与造型艺术,是冬季赏花的理想名贵花木。花芳香美丽,是园林绿化植物。
2、雪莲花
雪莲花生长的环境极其恶劣,其生长的环境一般的植物根本无法存活,雪莲花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也正是雪莲却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用价值。
3、雪滴花
雪滴花原产于欧洲中部及高加索地区,已有很多国家栽培。其适应性强,比较耐寒,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露地越冬,往往是雪中的一道风景。
(6)雪中绿植扩展阅读:
蜡梅的文化内涵:
蜡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绽蕾,斗寒傲霜,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强权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给人以精神的启迪,美的享受。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适作古桩盆景和插花与造型艺术。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花木,原产于中部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一带。近年在湖北神农架发现有大面积的野生蜡梅林。在河南省鄢陵县姚家村,几乎家家户户的屋前宅后都遍植蜡梅,素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美誉。姚家村种植蜡梅有着悠久的历史。
传说,原来蜡梅并无芳香的气味。西周鄢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国君,很喜欢黄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让黄梅吐香,否则全部处死。在束手无策时,一位姓姚的叫化子带来几枝臭梅,帮助嫁接在黄梅上。
过了一段时间,黄梅花苞发出了阵阵清香。国君龙颜大喜,立即下令把姓姚的花匠召到花园当花工。后来鄢国被郑国所灭,宫廷一片废墟。但花园保留下来,成了一条姚家村,专门种养黄梅。
G. 朋友们冬天除了青松、腊梅和翠竹还有什么不畏严寒的植物!
1、冬青
常绿乔木,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气候,有一定耐寒力。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较耐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对二氧化碳抗性强。常生于山坡杂木林中,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常绿阔叶林中和林缘。
同时,冬青也适宜在草坪上孤植,门庭、墙际、园道两侧列植,或散植于叠石、小丘之上。冬青常采取老桩或抑生长使其矮化,用作制作盆景。
2、君子兰
主要于冬春开花,花期长达30-50天,一般在元旦至春节前后。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君子兰属于石蒜科半阴性植物。其生长忌强光和高温,喜凉爽,适于生长在肥厚、排水性良好、湿润的土壤中。
3、山茶花
山茶花其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因植株形姿优美,花形艳丽缤纷,叶片浓绿光泽。山茶花作为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品种极多,属于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4、彩叶北海道黄杨(黄金甲)
彩叶北海道黄杨(黄金甲)四季叶片金黄色与碧绿色相间,耐受温度范围广,耐-25℃—52.5℃温度;耐干旱,耐水湿,喜光,耐阴;根系发达,耐移栽,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萌蘖能力强,易于繁殖;挂果量大,种子萌发率高。
5、水仙
冬季的代表之花,主要在冬季开花。水仙花独具天然丽质,芬芳清新,素洁幽雅,超凡脱俗。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就将其将其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人们用它庆贺新年,作“岁朝清供”的年花。
H. 生长在雪中的植物
雪莲,人参,松柏
I. 适合东北室外种植的花卉绿植都有哪些
可以种植迎春、海棠、榆叶梅、玉簪、丁香、萱草、紫藤、郁金香、月季、一叶兰、君子兰之类的。
J. 雪山上有什么植物,灌木丛,动物
地貌学上常把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称为高山地带,而植物地理学上则喜欢用树线作为高山的起点。因为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下降,到了一定海拔时,树木,严格地说是乔木,上不去了;若再往上去,风大、寒冷,树木很难存活。因此,通常把某一山地,树木能够生存的最高海拔作为树线。在这个高度以上,就只有草本植物,至多再加上一些矮小灌木能够生存下去;等到了海拔5000米以上时,就连草本植物也极稀少了。而常年积雪的地带则根本无植物生存,有的石头上顶多只见到地衣而已。
高山气候严酷,大风及风雪交加的天气如同家常便饭;而且气温低,昼夜温差变化剧烈,常常是夜里零度以下,白天却可升至30°C,有的地段还少水。这样的条件植物怎么能生活?然而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高山植物经过长年的适应,练就了种种绝招得以存活下来,它们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本领令人惊叹!
如果爬到某山的高山地段,你会发现那里的植物,若是灌木必然矮小成团,草本植物也如此,它们贴在地面生长,有细密分枝,整个植物如垫子一般,这样可以减少大风对它的冲击,还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如垫状点地梅,是一种报春花科的小草本,特产于西藏、云南、四川、甘肃、新疆和青海,生于海拔4000~5300米高山裸露的砂质岩石或高山草甸上;尤其是在西藏定日县境内,加布拉冰川海拔5000多米的草甸上,出露的岩石被它们妆点得好像一块块白色圆饼;因为它的花白色,有5个裂片,犹如白梅着地面而得名。
高山植物有奇种,例如塔黄,是蓼科大黄属植物,在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4000~4900米的高山草甸上或砾石滩上多见。植株呈狭尖宝塔形,高1米以内。奇怪的是,它的植株中上部有许多苞片,苞片较大,下垂,而且一层覆盖一层,就像瓦块一般,下雨时,雨水淋不进去。可不要小瞧了它的苞片!因为苞片盖着花,不让雨水和冷空气侵害花朵,致使里面的温度比外面的高,就像天然的温室一样, 吸引了好些小昆虫钻到里面去取暖呢!
高山植物的一大特点是茎比较粗,叶厚、根多而深。它们的茎、叶和根富含糖分和蛋白质,有的含量可达干重的25%。这是由于植物在高山生长缓慢,而营养消耗少,但光合作用积累养分多的缘故。粗壮的茎叶中还贮存了空气,以抵抗高山氧气不足的恶劣环境。如千里香杜鹃(一种杜鹃花)为高山小灌木,枝细而密,高却不足一米,叶片厚。如果切开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它的叶里面有许多空隙,贮存了空气。千里香杜鹃分布在青海及四川西北部的高山灌丛地带,海拔可达4800米。
此外,高山植物根系都很发达,这是由于健壮的根系可以深深扎入地下砂石空隙中,吸取深层的水分和养分,供给植株充足的营养;而且使植物牢牢的固定在地面,颇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
艳丽的花朵
高山植物常有艳丽的花朵。中国有世界闻名的三大高山花卉:杜鹃花、报春花和龙胆花,分别属于杜鹃花科、报春花科和龙胆科,都各有很多种,盛花时常在高山争奇斗艳。为什么高山植物的花特别美丽?科学家深入研究发现:高山上紫外线强烈,紫外线容易破坏花瓣细胞中的染色体,阻碍核苷酸的合成,对花本身有害;然而长期的适应,使花瓣产生大量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这两种物质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染色体。类胡萝卜素可使花瓣呈黄色,花青素则使花瓣呈现红色、蓝色和紫色。海拔越高的地方,紫外线越强,花瓣里面上述两种物质也越多,花瓣的颜色也就更丰富、更艳丽了。
杜鹃花
报春花
龙胆花
还有堪称一绝的藏波罗花,属紫薇科。人们常以为高山太“苦”,植物开不出大花来,然而事实却相反。许多高山植物,如藏波罗花等,就可以开出大而红艳的花朵,它的花朵就像是直接从土里钻出来的一样,花朵斜生,挨着地面,生于西藏海拔达5400米的高山草甸上,在高山流石滩上也能见到。
高山植物的魅力
除了美丽的高山花卉,高山植物中还有许多药用植物,例如雪莲花等。雪莲花属于菊科风毛菊属,有多个种,产于新疆天山一带的雪莲是最有名的。
最早记载雪莲的书是我国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书中曰:“雪荷花形似莲花”,“较荷花略细,其瓣薄而狭,可三、四寸,绝似笔头”;又云:“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中有草,类荷花,独茎,亭亭雪间可爱”。赵氏文字中的“瓣”就是花序外面的总苞叶,呈乳白色,花序有雪衬托,与荷花相似,故得“雪荷花”之名。清代文人纪昀(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正式用了“雪莲”这一名称,他说:“塞外有雪莲,生崇山积雪中,状如今之洋菊,名以莲耳”。人们常说的雪莲就是这个种。
不过有一种误解是,在采雪莲时,生长在雪里的是“雪莲”,生长在石头缝里的是“石莲”。实际上,雪莲并不都生在雪地,在石缝里也能生长,所谓的“石莲”也就是雪莲。雪莲一般生于高山雪线以下,2000~3500米之间的冷冻带上。
雪莲为著名中药,全草入药,有通经活血、散寒除湿的功能,对风湿性关节炎和妇女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他种雪莲,著名的有苞叶雪莲,产于西藏、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3500~4500米的高山草甸和流石滩上,植物样子有点像雪莲,苞叶也较大,只是呈黄色。藏医把其本种代雪莲使用,全草入药,功效与雪莲相同。
高山药用植物中,还有一类是有名的“红景天”,属于景天科红景天属,此属有90多种,我国有70多种,其中西藏有32种。用该属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提纯后制成的浸膏,不仅可用作在特殊环境下从事特殊工作的有关人员的保健药物;又是抗疲劳药物,有强身益智的作用。功效似人参,并优于人参。因为红景天没有人参那种兴奋过强的副作用,在航天、军事及运动医学上都被用作保健药。有些种还可治疗多种疾病,如长鞭红景天,藏医常用其治疗肺结核及心血管病。
陕西太白山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岩石缝中,生长有一种贝母名叫“太白贝母”,属于百合科贝母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有鳞茎,可以入药,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能,为治疗呼吸道疾病之要药。当地民谣中有形容野外识别、采摘此类贝母的诀窍:“花似灯笼叶似韭,五月开花六月休,要采贝母岩上走。”
还有一种药草,当地叫“太白米”,人们认为它是健胃药,实际是属于百合科的假百合,也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丛中,其鳞茎就叫“太白米”,根叫“太白蒜”,鳞茎和根入药,有健胃止呕、镇痛止咳的功能。还有一种叫“太白菊”,属于菊科,生于太白山顶部高山草甸带中,全草入药,有止咳明目的功能,为治疗肺病之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