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入水盆栽
⑴ “猪笼进水”是什么意思
“猪笼进水”意思是财源广进。
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猪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猪也是吉星高照与财富的代表。广东人常说的“猪笼入水”,意思是财源广进。因猪笼是空网状的,将它放进水中,水即涌入笼中。俗话说“水为财”,故“猪笼入水”就是财源滚滚之意。
(1)猪笼入水盆栽扩展阅读:
在“猪笼进水”这个词中,“入”并不是“浸入”的意思,而是“装、盛”的意思。所以“猪笼入水”是指用猪笼来装水。但是和普通话中的“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同。
虽然竹篮和猪笼都是无法盛水的,但是“猪笼入水”的意思则完全相反。在粤语中,“猪笼入水”用来形容财源广进,钱怎么装也装不满的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猪笼入水
⑵ 猪笼入水是什么意思
“猪笼进水”意思是财源广进。
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猪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猪也是吉星高照与财富的代表。广东人常说的“猪笼入水”,意思是财源广进。因猪笼是空网状的,将它放进水中,水即涌入笼中。俗话说“水为财”,故“猪笼入水”就是财源滚滚之意。
“猪笼入水”,这是一句广东的吉利话。
猪笼是一种用竹篾扎成的笼子,为方便运送猪只而制。因呈网状,当放到水里时,四周的水都向猪笼里灌。因为广东人“以水为财”,所以“猪笼入水”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财路亨通,财富从四方八面滚滚而来。
周润发经典作品《秋天的童话》中角色叫“船头尺”,船头尺是航船时用来丈量水高即“度(读o)水”的,而广东话中“度”为借,“水”为财,这个外号就是说他总是借钱。
所以,“猪笼入水”比喻财源广进。因为猪笼是空网状的,放水中,水即滚滚而来,而“水”为财意。“猪笼入水”是一句大吉大利的祝愿之词。
⑶ 猪笼进水是什么意思
“猪笼入水”,这是一句广东的吉利话,在粤语中水为财,周润发经典作品《秋天的童话》中角色叫“船头尺”,船头尺是航船时用来丈量水高即“度(读o)水”的,而广东话中“度”为借,“水”为财,这个外号就是说他总是借钱。
所以,“猪笼进水”,因为猪笼是空的,水即财滚滚而来,是一句大吉大利的问候语。
⑷ 广东话“猪笼入水”是什么意思
广东话“猪笼入水”是比喻财源广进的意思。
“猪笼入水”是一句新年祝福语。猪笼是一种用竹篾扎成的笼子,为方便运送猪只而制,因呈网状,当放到水里时,四周的水都向猪笼里灌。因为广东人喜欢“以水为财”,所以“猪笼入水”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财路亨通,财富从四方八面滚滚而来。
(4)猪笼入水盆栽扩展阅读:
粤语的词汇分为汉语词、粤语词和外来词。汉语词:最常用,占词汇的大部分,如“时间”;
粤语词:粤语专有词汇,如“得闲”;外来词:指由外国语言组成的词,粤语吸收较多外来词 ,如粤语日常用语中的“士多”表示英文中的“store”。
同一个字词,粤语的含义比普通话更广,词性更活。粤语惯用单音节词,但大部分现代汉语为双音节词。另外,粤语书面都保留很多古词、古语。
⑸ 哪些水养的植物生命力强,且可以放在室内。
o(∩_∩)o...
很多呀,像粉蝴蝶(粉色的哦)也是可以泡的呀,我同学还做过仙人球的水养呢,有液体肥料就OK!
o(∩_∩)o...
富贵竹
别名:万寿竹、距花万寿竹、开运竹、富贵塔、竹塔、塔竹;拉丁名SpathiphyllumSupreme。
[编辑本段]2【科属:】
龙舌兰科(百合科),万寿竹属。
[编辑本段]3【种和品种】
金边富贵竹、银边富贵竹。原产:加那群岛及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
[编辑本段]4【产地】
富贵竹又名叶仙龙血树,为百合科龙血树属观叶植物。原产加那群岛及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于广东湛江。
富贵竹属常绿小乔木,茎干直立,株态玲珑,茎干粗壮,高达2米以上,叶长披针形,叶片浓绿,生长强健,水栽易活。其品种有绿叶、绿叶白边(称银边)、绿叶黄边(称金边)、绿叶银心(称银心)。绿叶富贵竹又称万年竹,其叶片浓绿色,长势旺,栽培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家庭瓶插或盆栽护养,特别是从台湾流传而来的“塔状”造型,又名“开运竹”,观赏价值高,颇受国际市场欢迎。
富贵竹粗生粗长,茎杆挺拔,叶色浓绿,冬夏长青,不论盘栽或剪取茎干瓶插或加工“开运竹”、“弯竹”,均显得疏挺高洁,茎叶纤秀,柔美优雅,姿态潇洒,富有竹韵,观赏价值特高。
富贵竹性喜阴湿高温,耐阴、耐涝,耐肥力强,抗寒力强;喜半荫的环境。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半泥砂及冲积层粘土中,适宜生长温度为20—28℃,可耐2—3℃低温,但冬季要防霜冻。夏秋季高温多湿季节,对富贵竹生长十分有利,是其生长最佳时期。它对光照要求不严,适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曝晒会引起叶片变黄、褪绿、生长慢等现象。所以在大田栽植,应搭1·7—1·8米高的遮阳网荫棚,以75%遮光率为宜,创造半阴阳、散射光照的环境。尤其是4—9月,要避免强光照直射,曝晒或过干旱,否则易使叶面粗糙,枯焦,生势弱,叶片缺乏光泽,降低观赏价值。在生长季节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并常向叶面喷水或洒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遇大雨应排清田间积水,以防倒伏。冬季要注意防寒、防霜冻,温度在10℃以下叶片会泛黄萎落。此时,土壤应干干湿湿为宜,但不宜干旱,也不宜过湿,要减少浇水和停止施肥。
[编辑本段]5【形态特征及用途:】
常绿亚灌木状植物。株高1m以上,植株细长,直立上部有分枝。根状茎横走,结节状。叶互生或近对生,纸质,叶长披针形,有明显3~7条主脉,具短柄,浓绿色。伞形花序有花3~10朵生于叶腋或与上部叶对花,花被6,花冠钟状,紫色。浆果近球球,黑色。
富贵竹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可达1.5~2.5米高以上,如作商品、观赏,栽培高度为80~100厘米为宜,多栽培于园圃中,也有野生,喜阴湿,茎叶肥厚,叶深绿色,主要作观赏植物。种植富贵竹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高优势,目前一般市场价每株可达3~5元以上,每亩可种植1.8~2.5万株,一年亩产值可达3~5万元。栽培富贵竹在春季惊蛰开始,12月中下旬可收获,该品种管理粗放,可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的稻田,坡地栽培。
富贵竹代表意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大吉大利
[编辑本段]6【栽培技术:】
一、土地选择
由于富贵竹是喜阴湿的观赏植物,为此,要加速其生长,缩短生产周期,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就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水稻田栽培为宜,也可水培.
二、搭建遮阳棚
搭建遮阴棚即是盖遮阳网,稻田四周用木柱或水泥桩搭架,木柱要求高2.4米,深埋0.4米,若按20平方米用四条木柱(或水泥柱)计,每亩约需木柱30~35条,棚顶面上用铁线或尼龙绳系紧。然后按每亩10捆塑料遮阳网(宽1.5米/100米55元/捆),盖好遮阴,再用泥龙绳四周系好即成。
三、精细整地,合理密植
整地时畦面高度为15~20厘米,畦面宽120~150厘米,畦沟25厘米。每亩施30担腐熟农家肥充分把平后,插植株苗,种植规格以8×5寸或6×5寸种植,每亩可种1.5~2万株以上,一般种植不要过密,栽植深度以2.5~3.5厘米为好,(即种苗4个节位,插植2个节位即可),保持适当的空间,以便通风透光。
四、科学施肥,加强管理
富贵竹无论在坡地、半旱水田都能生长,为加速其生长,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要抓好:
1、施足基地:插植时,亩施腐熟农家肥30~40担,撒施15~20公斤(N:P:K=15:15:15)复合肥与农家肥耙均匀,然后插植。
2、适施苗肥:植株种植20天后,开始透发新根,可淋一次粪水30~40担/亩,30~40天后,视苗的生长情况,追施一次攻苗肥,一般以复合肥为主,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施后培土、当植株长至35~45厘米高时,需要养分也增多,是植株生长始盛阶段,因此,此期追肥要重施,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尿素10~l5公斤为宜,同时可结合喷施根外肥,用新枝素或喷施宝等植物生长素喷施,以促进生长平衡,叶茂茎粗,提高抗逆力。
五、注意排灌及防治虫害
种植富贵竹要注意雨天排涝,旱天防旱,冷天防霜,如遇旱天,要注意该跑马水,保持田间畦面湿润。盖遮阳网的富贵竹田块,鳞翅目成虫较难飞进产卵繁殖,故虫害也较少,到目前为止,只发现少量钻心虫,未发现病害,从3月初栽培到12中下旬收获,只喷洒2次杀虫药剂即可。
六、瓶插水养富贵竹要掌握以下要领
富贵竹11.基部去叶切斜口
入瓶前要将插条基部叶片除去,并用利刀将基部切成斜口,刀口要平滑,以增大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面积。每3-4天,换一次清水,可放入几块小木炭防腐,10天内不要移动位置和改变方向,约15天左右即可长出银白色须根。
2.换水改加水
生根后不宜换水,水分蒸发后只能及时加水。常换水易造成叶黄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用自来水要先用器皿贮存一天,水要保持清洁、新鲜,不能用脏水、硬水或混有油质的水,否则容易烂根。
3.及时施肥
水养富贵竹为防止徒长,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内注入几滴白兰地酒,加少量营养液;也可用500克水溶解碾成粉末的阿司匹林半片或VC一片,加水时滴入几滴,即能使叶片保持翠绿(长出根后就不用)。
4.忌风吹
不要将富贵竹摆放在电视机旁或空调机、电风扇常吹到的地方,以免叶尖及叶缘干枯。
七、栽培提示:
富贵竹在我国北方4月至10月为生长季节。应保持盆土湿润,每半月施一次腐殖酸液肥。夏季在室外养护的要遮阴,光照过强会使叶片变黄,放在北向阳台或疏荫下较好。气候干燥时每日向地面及叶片淋水1次至2次。11月至翌年3月要在室内养护,放南窗前可见阳光处,保持10℃以上可缓慢生长。春季3月至4月换盆换土,培养土可用泥炭土加50%园土配成。盆底先垫2厘米至3厘米厚的陶粒或粗沙砾做排水层,再加入培养土。栽后保持盆土微湿,待新芽发出后可进行正常水肥管理。栽培两年左右要截干重栽,植株可留5节至6节截干,截下的部分可扦插或水养。
绑扎造型的“开运竹”多用水养。平日应放室内明亮处。气温较低时7天至10天换水一次,春、秋生长旺季每3天至5天换水一次,水中可加入全元素复合肥。夏日高温期水养最好用凉开水,以免烂根或孳生藻类。冬季停肥。严寒季节北方无供暖设施的室内水养易受冻害,可于10月上旬用河沙栽植,寒冷时用塑料袋连盆罩住,放室内冷风吹不到的地方,5℃左右可安全越冬。
春季可用培养土盆栽或洗去河沙后水养。养护中如有烂茎、烂根,应及时剔除,并用75%百菌清1000倍水溶液浸泡根、茎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继续水养。如植株已很衰弱,应土栽复壮。
八、繁殖提示:
春季将截下的茎干剪成5厘米至10厘米不带叶的茎节,或剪取基部分生的带茎尖的分枝,插于洁净的粗河沙中,浇透水,用塑料袋罩住,保持基质湿润,置室内明亮处,25天左右可生根。或将剪下的分枝插入水中,25℃时半月左右可生根。
九、特别提醒:
北方购买富贵竹在春季较好,买回后即进入适宜生长期。冬季有供暖设施的也可在年节前购买。盆栽应挑选叶片浓绿有光泽、金边条纹鲜亮、无干尖、无脱脚、株高30厘米以下、有3个至6个分枝的健壮植株。水养各种造型的,要选茎干粗细均匀、造型优美、基部及根系无腐烂的植株。特别提醒的是,富贵竹在碱性土和干燥的气候中生长不良,叶尖易干枯。长期在室内荫蔽处也生长瘦弱,叶色暗淡无光泽,应予以注意。
富贵竹0【观赏价值】富贵竹常绿小乔木。富贵竹的美与它的吉祥名字分不开。它具有细长潇洒的叶子,翠绿的叶色,其茎节表现出貌似竹节的特征,却不是真正的竹。中国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的祝辞,由于富贵竹茎叶纤秀,柔美优雅,极富竹韵,故而很得人们喜爱。富贵竹管理粗放,病虫害少,容易栽培,并向征着"大吉大利"。
常见的富贵竹观赏艺术品有:
⑴开运竹,又叫富贵塔、竹塔、塔竹,其层次错落有致,造形高贵典雅,节节高升,层层吐绿,形似宝塔;
⑵弯竹,又叫转运竹,有螺旋型、心型、8字型……等组合,意味着转来好运;
⑶竹笼,是在培植时人工编织成笼状,取富贵缠绵,猪笼入水,财源广进之意;
⑷直枝,多枝扎成一束或散插在花瓶中,造型生动,待各枝顶芽开叶后更显得生机勃勃,大有节节高升之势;
⑸千手富贵盘,先将多枝富贵竹有规律地栽于盘中,培植时人工编织,形如千手观音,如意吉祥;
⑹竹篮,用直枝扎成篮的底盘,并用两支7字形的弯竹作篮柄,也可加上两支O形弯竹作装饰,创造出篮的艺术造型;
⑺花瓶,用直枝扎成,中间留空,用作插花,也可配合选用弯竹作衬托。
<药用价值>据悉,富贵竹有活血凉表之药用价值(?待考)。
⑹ 猪年到了,整天听人说:猪笼入水。但是究竟是猪笼入水还是猪龙入水意思又是什么呢
“猪笼入水”与“猪龙入水”两者都有。
★“猪笼入水”--吉祥语,这是香港俗语,意喻在新的一年,财富像水源源涌入,大家都发财。粤人视“水”为财,“猪笼入水”者,八方进财是也。金狗旺财辞旧岁猪笼入水迎新春。 猪笼浑身是孔,一放进水中,到处都进水。民间有“以水为财”的说法,所以用“猪笼入水”来比喻钱来得又多又快!
猪虽然全身都可吃可用,可是除了吃用之外,和猪沾上边的字眼,都不是挺好的。比如说龙吧,龙是帝皇,可是猪龙呢?却是猪身龙首,无所作为,只会作乱。 有人用猪龙二字,来指唐朝的安禄山。唯一比较好的,恐怕还是广东人用的猪笼入水,比喻为财源滚滚。
在民俗文化中,“福”就是吉祥,民间有福、禄、寿、喜、财“五福”之说。吉祥语是约定俗成之祈福词语,而吉祥物则是人依事物自身之属性或特征,赋于祈福意义之物件。吉祥语和吉祥物,一为语言,一为物质,然两者间关联密切,相伴而生:吉祥语内含吉祥物,吉祥物物化吉祥语。如吉祥语“龟鹤延年”与吉祥物龟和鹤,再如吉祥语“新年大吉”与吉祥物年桔。
由吉祥语“猪笼入水”衍生之吉祥物———猪笼草盆栽植物http://zjphoto.yinsha.com/topic.php?id=2006121019393587
由吉祥语“猪笼入水”衍生之吉祥物———猪笼装矿泉水
http://www.qyrb.com/20051211/mjyp/200503120049.asp
★“猪龙入水”猪笼,装猪的笼子,用竹编成,有许多网洞。当猪笼被扔进水里,水就从各个网洞流入。水,为财之象征,寓意新年财源广进。“猪龙入水”,取龙而非笼,龙象征中国,寓意中国在猪年财源滚滚来,国富强盛。
⑺ 猪笼草可以给干旱地区人们带来什么帮助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其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其形状像猪笼而得名。
猪笼草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泌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猪笼草属植物共有野生种约170种,中国广东地区仅产一种,另外有园艺种超过1000种。 猪笼草虽然在广东的三岭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但很少应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引进中国猪笼草的优良品种才主要用于花卉展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猪笼草
外文名
Pitcher Plant
别名
水罐植物、猴水瓶、猴子埕、猪仔笼、雷公壶
拉丁学名
Nepenthes sp.
界
植物界
展开全部
植物学史
学名来由
1753年林奈的《植物种志》中的猪笼草属部分
1753年林奈的《植物种志》中的猪笼草属部分
猪笼草属的学名首次见于1737年卡罗勒斯·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著作《克利福特园(hortus cliffortianus)》中。它来自了荷马的《奥德赛(Odyssey)》中的一段话。其中,埃及女王给了海伦一瓶名为“Nepenthes pharmakon”的药水。而“Nepenthe”的意思为“没有悲伤”(“Ne”表示没有,“penthos”表示悲伤),在希腊神话中,“Nepenthe”是一种可以让人遗忘所有悲伤的药物。林奈说到:
“如果这不是海伦的‘忘悲水’,那它将是所有植物学家的。若在长途跋涉后发现这种美妙的植物,定会为之叹服,所有的不快都会忘记,并感叹大自然怎么会如此的神奇。(翻译自哈里·维奇(Harry Veitch)的拉丁文著作)”
猪笼草
猪笼草
林奈描述的猪笼草是来自斯里兰卡的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在1753年,在林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 中正式的公布了对猪笼草属的命名。从那时起“Nepenthes”便成为了猪笼草属的正式名称。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也作为了猪笼草属的模式种。
研究历史
猪笼草[植物]
猪笼草[植物]
关于猪笼草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17世纪。1658年,法国殖民总督艾蒂安·德·弗拉古(Etienne de Flacourt)在他的开创性著作《马达加斯加岛的历史(Histoire de la Gra nde Isle de Madagascar)》中,对猪笼草进行了第一次描述,他写道:“这种植物高约3英尺,叶片长约7英寸,在叶片的末端有一个类似果实或花朵一样的带盖的花瓶状结构。这些笼子有黄色的也有红色的,黄色的较大型。这个国家的人都不会去摘这些笼子。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摘它们,那么几天内都不会下雨了。而我和其他的法国人摘了这些笼子后也应验了他们的说法,果真没有下雨。雨后这些笼子里都会装满雨水)。”
1696年普拉肯内特绘出的滴液猪笼草插图
1696年普拉肯内特绘出的滴液猪笼草插图
接着弗拉古就以当地俗名将其命名为“Amramatico”,一个世纪之后,这个物种被正式命名为马达加斯加猪笼草(N. madagascariensis)。之后,在斯里兰卡发现了第二种猪笼草——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1677年,巴塞林那斯(Bartholinus)简要的描述了一种名为“Miranda herba(在拉丁语中意为“奇妙的药草”)”的植物。三年之后,荷兰商人雅各布·布雷尼(Jacob Breyne)以当地俗名将其命名为“Banra zingalensium”。随后“Banra”便成为了之后对于猪笼草最常用的名字,直至1737年,林奈(Linnaeus)创建了猪笼草属(Nepenthes)。1683年,瑞典医生H·N·格林(H. N. Grimm)再次描述 了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格林将其称为“奇异的水滴”或“神奇的蒸馏植物”。这是第一次有人清楚的描述了猪笼草。三年后,1686年,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John Ray)援引格林的话说:“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地面的水气升腾并凝结在植株上,水滴随着茎和叶流入了笼内。)”(这种观点并不是正确的,是早期学者对于猪笼草捕虫笼中液体来源的一种猜测)
最早一幅猪笼草的插图出现于伦纳德·普拉肯内特(Leonard Plukenet)1696年出版的的《植物学大全(Almagestum Botanicum)》中。在其中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被取名为“Utricaria vegetabilis zeylanensium”。大约是同一时间,德国植物学家格奥尔格·艾伯赫·郎弗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hius)在马来群岛发现了两种新的猪笼草。郎弗安斯给其中的一个命名为“大啤酒杯草”,另一种命名为“白色大啤酒草”。这两种猪笼草即是猪笼草属中的奇异猪笼草(N. mirabilis)和大猪笼草(N. maxima)。郎弗安斯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他构建了安汶岛(Ambon Island)的植物目录并收集了共6册的安汶植物标本集。但这些文献在他去世后才得以出版。郎弗安斯一生命运多舛,多次与发表猪笼草属的描述失之交臂。1670年郎弗安斯只完成的了部分的手稿。在他的职员和艺术家的帮助下,1687年,他的论文已接近完成。但一场大火中却将大部分的插图烧毁了。1690年,他和他的助手重新完成了论文。但不幸的是,两年后,运载着他的稿件的荷兰轮船遭到了法国轮船的袭击而被击沉了。幸运的是在总督约翰内斯·坎普斯(Johannes Camphuijs)那里保留了一份副本,使得他们的工作可以重新开始。1696年,郎弗安斯终于带着他的著作来到了荷兰。但即使是这样,由于各种原因他的著作仍没有被发表。直至他死后的第39年——1741年,他的著作才得以发表。但这个时候,林奈早已发表了他的著作并将猪笼草属定名为“Nepenthes”。
1747年郎弗安斯的植物标本集中的猪笼草插图
1747年郎弗安斯的植物标本集中的猪笼草插图
1737年在巴曼的专著中滴液猪笼草的插图
1737年在巴曼的专著中滴液猪笼草的插图
在1737年约翰内斯·巴曼(Johannes Burmann)的著作中有一幅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的插图。巴曼将其称之为“Banra zeylanica”。
下一次关于猪笼草的描述是葡萄牙牧师约翰·德·洛雷罗(Joao de Loureiro)于1790年描述了来自越南的一种名为“Phyllamphora mirabilis”的植物,意为“奇异的坛状的植物”。尽管洛雷罗在越南生活了35年,但依他的描述来看,他并没有亲眼见过活着的猪笼草。在他著作中写道:“…叶片末端是一根很长的笼蔓,中间会有几个圈,下面挂着的笼子为椭圆形或锅腹形。笼口边缘是有一圈光滑的唇,唇的上方是一个同等大小的笼盖。笼盖可随意的开合以接受和储存雨水…(翻译自法文书籍《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
这种植物最终于1916年,由乔治·克拉里奇·德鲁斯(George Claridge Druce)归入猪笼草属。
1797年,洛雷罗关于猪笼草的笼盖可以自由开合的错误描述又被吉恩·路易斯·玛丽·波莱特(Jean Louis Marie Poiret)重复使用。波莱特描述的四种猪笼草中的两种是当时已知的马达加斯加猪笼草(N. madagascariensis)和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而另外两种猪笼草实际上并不出现于印度,但却仍被为称为“印度的猪笼草”。在乔治-巴普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的《植物分类学网络全书(Encyclopédie Méthodique Botanique)》中,波莱特这样写道:“笼子是空心的,常常充满了细滑、清澈的液体。在白天盖子常开着,并会失去其中一半以上的液体。在夜晚盖子会关闭,其中的液体也会恢复如初。第二天盖子会再次打开。(翻译自法文书籍《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
引种发展
1872年《园丁纪事》中猪笼草苗圃的插图
1872年《园丁纪事》中猪笼草苗圃的插图
随着新种猪笼草的不断发现和约瑟夫·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在 1789年首次将猪笼草引种到欧洲。19世纪,全世界的学者对猪笼草的兴趣不断的增加,并在19世纪80年代达到了高潮,被称为“猪笼草的黄金年代”。然而,人们对猪笼草的兴趣在20世纪早期开始萎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无人问津。这也导致了在1940年至1966年之间,没有任何的新种猪笼草被发现。而在全球范围内对于猪笼草种植和研究的复兴要归功于日本植物学家仓田重夫(Shigeo Kurata)。他在20世纪60年至70年代做了大量关于猪笼草的研究,使得人们再次注意到这种特殊的植物。
1789年,猪笼草首次被引种到英国,然后在欧洲主要植物园内栽培观赏。1882年育成了第一种人工杂交种猪笼草——绯红猪笼草(N. coccinea)。1911年又选育了库氏猪笼草(N. courtii)。到了20世纪中叶,猪笼草的育种、繁殖和生产开始产业化,并进入家庭观赏。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成立了国际食虫植物协会。
猪笼草在湛江的三岭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应用于中药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猪笼草优良品种不断从国外引进。可见于普通花卉市场中的有红瓶猪笼草(N. ×Ventrata)、米兰达猪笼草(N. ×Miranda)、戴瑞安娜猪笼草(N. ×Dyeriana)等。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虎克猪笼草(N. ×Hookeriana)、二齿猪笼草(N. bicalcarata)等形态更奇特的也开始陆续出现。
⑻ 怎样样猪笼草
盆栽猪笼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必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猪笼草的营养除通过叶笼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补充2~3次氮素肥料。盛夏期必须遮荫,防止强光直射下,灼伤叶片。秋冬季应放阳光充足处,有利于叶笼的生长发育。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长时进行换盆。
注意,一定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
生物学特性:
拉丁名:Nepenthes mirabilis (Lour.) Druce
猪笼草为多年生草本。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小叶笼,叶笼小瓶
状,瓶口边缘厚,上有上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
和条纹。雌雄异株,总状花序。
猪笼草原产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
猪笼草的生长适温为25~30℃,3~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
繁殖与栽培:
更详尽的种植书面资料我们会随种子发送,常用扦插和压条繁殖。
扦插繁殖:在5~6月进行。选取健壮枝条,剪取一叶带一段茎节为插穗,叶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斜面,用水苔将插穗基部包扎,放进盛水苔和盆底垫小卵石的盆内,并用塑料大口袋连盆和插穗包起来,保持100%空气湿度。插后保持30℃高温,约20~25天可生根.
压条繁殖:在生长期于叶腋的下部割伤,用苔藓包扎,待生根后剪取盆栽。
播种繁殖:在原产地通过人工授粉,提高猪笼草的结实率。采种后立即播种,盆内基质用水苔,种子播在水苔上,经常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盆口用塑料薄膜遮盖。发芽适温为27~30℃,播后30~40天发芽。
盆栽猪笼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必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猪笼草的营养除通过叶笼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补充2~3次氮素肥料。盛夏期必须遮荫,防止强光直射下,灼伤叶片。秋冬季应放阳光充足处,有利于叶笼的生长发育。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长时进行换盆。
病虫害防治:
常有叶斑病和介壳虫危害。叶斑病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介壳虫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
利用法:
猪笼草美丽的叶笼特别诱人,是目前食虫植物中最受人喜爱的种类。常用于盆栽或吊盆观赏,点缀客室花架、阳台和窗台,悬挂小庭园树下和走廊旁,十分优雅别致。
⑼ 猪笼草的内容:怎么吃虫子、长什么样、猪笼草的特点
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差不多3米多高,攀援于树木或者沿地面而生。叶一般为长椭圆形,末端有笼蔓,以便于攀援。在笼蔓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并带有笼盖。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花一般为总状花序,少数为圆锥花序
,雌雄异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其观赏性无法与捕虫笼相比。果为蒴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
猪笼草属植物在自然界常常平卧生长。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猪笼草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猪笼草,为猪笼草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能够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为地生植物,是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猪笼草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捕笼
猪笼草在捕食图册
种植猪笼草的主要目的是观赏其奇特的捕虫器官——捕虫笼。猪笼草的捕虫笼发育自笼蔓的末端。当一片新的叶片生长出来时,在笼蔓的末端便已带有一个捕虫笼的雏形。在初期,这个雏形的表面复有一层毛被,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脱落。捕虫笼的雏形一开始是黄褐色,扁平的,长到1~2cm时,渐渐转为绿色或红色,并开始膨胀。在笼盖打开前,捕虫笼上就已出现了其特有的颜色、花纹和斑点。笼盖打开后,笼口处的唇会继续发育,变宽变大,并会向外或向内翻卷。同时唇开始呈现色彩,某些瓶子的唇上会带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此时的捕虫笼已成熟,约几天后即可观察到有昆虫落入其中。
猪笼草的每一张叶片都只能产生一个捕虫笼,若捕虫笼衰老枯萎了或是因故损坏了,原来的叶片并不会再长出新的捕虫笼,只有新的叶片才会长出新的捕虫笼。
猪笼草的捕虫笼由笼身,笼盖组成。笼身具有笼口、唇、翼、消化腺、蜡质区等结构,笼盖具有蜜腺、盖龙骨等结构。此外,部分猪笼草的捕虫笼还具有附属物。笼蔓尾出现于笼身与笼盖的衔接处。同时,同一种猪笼草的捕虫笼会长出两种不同形态的捕虫笼。
为此常会造成分类上的麻烦,使人误以为是两种不同的猪笼草。
猪笼草精彩图册图册
在东南亚地区,当地人会将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的捕虫笼作为容器烹调“猪笼草饭”。他们将米、肉等食材塞入捕虫笼中进锅蒸熟。“猪笼草饭”的做法类似粽子,是一种当特色食品,很具有东南亚风味。
捕虫笼的两种形态
除了风铃猪笼草(N. campanulata)之外,大部分猪笼草会产生两种形态的捕虫笼。这种差异有时会非常的巨大,如莱佛士猪笼草(N. rafflesiana)的上位笼和下位笼。靠近地表的节间距未增大的茎会产生下位笼(lower pitcher),而上部节间距已增大的茎会产生上位笼(upper pitcher)。下位笼外形较胖、较圆且较大。上位笼则较长、较细、偏向于漏斗状。大部分猪笼草的上位笼的颜色都比其下位笼来得浅,且花纹少。下位笼和上位笼的显着差异是为了吸引和捕食不同类型的昆虫而准备的。如果有些笼子的形态处于下位笼和上位笼的中间型,则称之为“中位笼”。
笼身
有些猪笼草的笼子最大可高达50厘米,宽达25厘米,大小相当于一个10 L的家用水桶。笼身可为绿色、橙色、红色等颜色,部分会具有块状或带状的斑点,颜色有褐色、紫色、黑色、白色等。这些斑点在某些猪笼草身上有特别的作用。如马兜铃猪笼草(N. aristolochioides)和克洛斯猪笼草(N. klossii)的上位笼具有白斑,使得阳光可以照入捕虫笼内。这样从捕虫笼的内部看,唇和笼盖的部分就会显得很黑暗,而笼身上的白斑就会显得很明亮,飞虫在捕虫笼中就会误以为白斑处是出口而困在捕虫笼内,最终筋疲力尽落入消化液中。
猪笼草的笼盖图册
笼盖
笼口的上部长有笼盖,可防止雨水进入笼中,避免减低笼中的酸性液体,并可阻挡上部射入的光线,以迷惑落入笼中的昆虫使其找不到出口。
也有个别的猪笼草的笼盖较特殊。如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其笼盖窄长并外翻,使之能够收集来自上方的落叶。
很多人以为昆虫落入捕虫笼后笼盖会关闭,实际上猪笼草并不会如此。猪笼草的笼盖与笼身的连接是固定的,不可活动的。
所以在有昆虫落入捕虫笼后,猪笼草不会出现如此迅速的应激反应。这类反应只出现在已知的捕蝇草、茅膏菜和狸藻上。
笼口
猪笼草的笼口为捕虫笼的开口。笼口可分为平行笼口和倾斜笼口两种。具有平行笼口的猪笼草当捕虫笼发育完全后,其笼口恰好与地面水平;而具有倾斜笼口的猪笼草当捕虫笼发育完全后,其笼口倾斜。但马兜铃猪笼草(N. aristolochioides)的上位笼较特殊,其笼口几乎是与地面垂直的。
唇
唇是笼口处的特化结构,在捕虫笼的笼盖打开后才逐渐发育成熟。唇常常是整个捕虫笼中最艳丽的部分,为红色、紫色、黄色等,有些会带有黄色、红色的横条纹。唇还会分泌蜜液,使得它相当的湿滑。它的形状和颜色类似花朵且还具有蜜液,因此它作为吸引昆虫的重要结构之一。
捕虫笼的唇外翻或内翻,外缘常为波浪形。在唇上有一条条横向平行的光滑的楞,称之为唇肋,其延伸至唇内缘的末端会成为尖状结构,称之为唇齿。当昆虫滑落时,唇可起到引导其落入笼中的作用。
猪笼草的翼图册
在大多数猪笼草的唇在靠近笼盖衔接处的一段距离的地方都会突然的向上拉长收缩,形成“⊥”状的结构,称之为唇颈。在唇颈处,左右的唇平行向上,几乎贴合在一起。同时,大部分的唇颈会略微
的向前倾斜。
笼翼
在捕虫笼的前部常会有两条平行的笼翼(wing)自瓶口向下延伸汇集于笼底,笼翼上还会有许多须状的结构,称之为翼须。笼翼的功能也许是为了方便地面的昆虫爬到笼口处。
所以,对于多捕食飞虫的上位笼,它的笼翼通常是退化或缺失的,某些品种会退化为一对隆起。
消化腺与蜡质区
猪笼草的蜜腺图册
在捕虫笼的内表面通常具有消化腺和蜡质区。消化腺存在于捕虫笼内表面的下部。消化腺会分泌消化液,所以捕虫笼中常常存在着液体。这些消化液的作用是淹死落入捕虫笼中的昆虫并消化它。此外,无刺猪笼草(N. inermis)、疑惑猪笼草(N. bia)
和杏黄猪笼草(N. flava)的消化液很特殊,它们的黏度极高,并会复盖在捕虫笼的内表面上。
这使得捕虫笼既可作为笼状的陷阱捕捉猎物,又可以粘性极大的捕虫笼内壁黏住过往的飞虫。
蜡质区存在于捕虫笼内表面的上部。光滑的蜡质区会阻止落入捕虫笼内的昆虫爬出。
猪笼草的捕虫笼中的消化液常会因移栽而流失或被雨水稀释,但这并不影响植株的健康。在适宜的环境下,猪笼草很快就会产生出新的消化液。因此向无消化液的捕虫笼中加水是没有意义的。
蜜腺
大多数猪笼草笼盖的下表面具有大量的蜜腺,它们会分泌出蜜液吸引昆虫觅食。然而这些蜜液有麻醉的作用,会使昆虫麻痹而落入笼内。此外劳氏猪笼草(N. lowii)的笼盖下表面还会分泌出白色的块状物引诱树鼩取食。
附属物
猪笼草的附属物图册
在一些猪笼草的笼盖上会有一些特征性的结构。比如二齿猪笼草(N. bicalcarata)的笼盖下表面基部具有两个齿状的结构
;劳氏猪笼草(N.lowii)和鞍型猪笼草(N. ephippiata)的笼盖下具有肉质长毛
;小舌猪笼草(N. lingulata)的笼盖下具有一根细长的棒状物
;暗色猪笼草(N. fusca)的笼盖下有一个微小的凸起等。
笼盖骨
在斑豹猪笼草(N. burbidgeae)等部分猪笼草的笼盖下部会有一根凸出的梁状物——笼盖骨,它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笼蔓尾
笼蔓尾(spur)是大部分猪笼草捕虫笼的盖子基部的后方的一根柔软棒状物,偶尔分叉,长度约1 cm。它是捕虫笼的雏形发育膨大后遗留下来的笼蔓末端,是形态学上整个叶片的真正末端。
笼肩
笼肩是部分猪笼草的笼身的中部具有的一圈环状的隆起。通常下位笼的笼肩较靠上,而上位笼的笼肩较靠下。
草叶
猪笼草的毛被图册
叶片
猪笼草的叶片,在形态学上实际是叶柄;而其形态学上真正的叶片,是其末端形成的瓶状捕虫笼。所以猪笼草的叶片是一种典型的变态叶。平时提到的叶片猪笼草的叶片均指其形态学上的叶柄。
猪笼草的叶片形状通常呈椭圆形至披针形,部分为盾形,长10~25 cm,宽4~8 cm。中脉的两侧具有若干根纵脉,部分猪笼草还具有明显的羽状脉。在植株的幼年时期,其叶片的分布方式近似轮生,整体呈莲座状;成年后的其叶片转为互生。其叶片通常呈鲜绿色或黄绿色。叶片的质感又可分为纸质和腊质;纸质的叶柄有时候还会复上一层毛被,腊质的叶柄则不具有毛被。
叶柄
平时提到的猪笼草的叶柄是指其形态学上的叶柄与茎衔接处的管状缩小处。
笼蔓
奇异猪笼草的笼蔓圈图册
叶片中部有一条粗大的叶脉通过,中脉最后穿出叶片后则成为笼蔓(tendril)。上位笼的笼蔓比较长,同时会缠绕攀附其他物体,使得茎可以得到支撑而向高处生长。类似于葡萄和绿豆的一种起攀爬支撑作用的变态叶。若是其没有攀附到任何物体,它仍会自行绕一或几圈,直径为1~2 cm,称之为笼蔓圈(tendril loop)。在笼蔓的末端会形成一个瓶状的捕虫笼。
引路蜜腺
在叶片两面和茎上都均匀的分布着引路蜜腺。正如其名,这些蜜腺分泌的蜜液起到了为昆虫带路的作用,特别是蚂蚁这种爬行类的昆虫。昆虫沿着这些蜜腺的引导就会不知不觉的来到笼口,最终落入笼内。其分布于植株的叶片、叶茎和捕虫笼上。
草茎
茎部
猪笼草为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其茎较粗,通常直径为1 cm。有些种的会更粗,如二齿猪笼草(N. bicalcarata),成年后其茎的长度可达10~30 m。
猪笼草可攀附旁边的灌木或乔木,也可以在地面上匍匐生长,或作为一种附生植物附生于树干上。
芽点
猪笼草的茎上,在每一个叶柄的腋处都会含有一个芽点,呈现一个并不发育小突起。这是因为植株的顶芽具有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会抑制其下端侧芽的发育。如果因为意外的损伤或是人为的修剪,使猪笼草失去顶芽,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就会开始发育、生长。若上部的侧芽发育得够大,则下部还未发育的侧芽便会再次受到抑制,停止发育。这整个过程受生长素浓度的调控。
二齿猪笼草的茎部图册
节间距
猪笼草的茎会因其处于不同阶段而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在猪笼草植株的幼年莲座状时期间,茎只能产生下位笼,且其节间距很短,上下的叶片几乎贴着一起。一段时间后,原先只产生下位笼的茎会转变为生长上位笼。这种由下位笼至上位笼的变化会在茎上有所表现,其节间距会突然增大。节间距的增大是突然迅速的,会使得植株的高度在很短一段时间内大大的增加。这样就能使茎能够触及更远的地方,有助于植株向上生长,穿过上方茂密的植被。此时也标志着猪笼草的成年,有能力长出花序了。节间距如此突然的增加,使得植株可以一直向上攀附生长,其目的是使得猪笼草的花序能在高处开放,这有利于花的授粉和种子的传播。花谢之后,茎还能继续向上生长;有开过花的茎,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都可以继续开花。
部分种植者的经验发现,猪笼草的茎所生长出的捕虫笼的下位笼至上位笼的形态上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即是已转变为生长上位笼的茎不能再长出下位笼。即使是扦插之后的上位笼茎也只能长出上位笼,但生长上位笼茎的侧枝却可以长出下位笼。
侧枝
成年猪笼草的基部会产生侧枝。由于这时的猪笼草已长得很高大,累积很多养分。因此基部长出来的侧枝会很快地产生巨大的叶片及下位笼。再过几年,这个产生下位笼的侧枝也开始长出上位笼,如此而不断周而复始。最后,一株猪笼草会长成一大丛。生长多年的猪笼草其主干会相当粗,而且在近土表的主干上会产生十几根侧枝,所以整个猪笼草可以长得十分巨大,可长出数百片叶片和上百个捕虫笼。
在园艺上,可能会因为人为的修剪,使得猪笼草无法长得巨大,而且因为栽培时间不够久,也只产生下位笼,也无法开花。
草根
猪笼草的根为须根,黑色,质脆易折断,量少。相对于其他植物来说猪笼草的根系相当的不发达。
花序
猪笼草的花序图册
猪笼草是雌雄异体植物,因此必须在两株不同性别的植株间才能授粉结籽。在野外,雄性的猪笼草数量约占总数的70%,雌性则为30%。由于猪笼草生长在低纬度的地区,这里没有明显的四季。但有干湿两季节之分,猪笼草的开花时间一般在旱季快结束的时候,种子成熟后恰好到达雨季,而有助于种子萌发。
猪笼草的花序属于无限花序中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由茎的顶部抽出一根约20~40厘米长的花轴,上面着生许多近乎等长的小花梗,每个小花梗带一至多朵小花。花朵的数量可能从十数朵到上百朵。花开的次序由底部开始,终止于最顶端的花。
这些小花不具有花瓣,那些看似花瓣的结构实际上是花萼;每朵小花含有4片花萼。雄花含有一根雄蕊,其花药上复盖着一层黄色的花粉;雌花则含有一根雌蕊,雌蕊的柱头是绿色的,并带有黏性,用以黏住花粉。猪笼草通常借由风来传送花粉,但其小花的花萼也会分泌花蜜,吸引昆虫前来帮助其授粉。当雌花授粉后,其子房便开始膨大,转成褐色;当果实成熟后,会裂开,释出数百粒微细的种子。猪笼草的花并没有什么观赏价值,花朵小且平淡,只有少数品种的花较为鲜艳。此外,猪笼草的花晚上会散发出不太好闻的味道,白天则略有香味。
http://ke..com/link?url=syTsLunZ4QXsANZmnvzY9Bh-tbTo_XWWd_ds9pXjPS1qi8DjpAJG2sbukRd9Ug_2wEp7TTy6PbfB213uFu7ad5-qki0BQqh2HolXUvSh93Hko8D-kALgDbbMgDxf7nVd
⑽ 有哪位高手知道猪笼入水草怎么养....下一年还会结果吗
1楼 第一:猪笼草喜欢湿度较大和光线明亮的环境,如果您的环境过于干燥或过于通风可能猪笼草会不容易结笼。
第二:猪笼草要每天浇水,不要让介质太干,不建议您用“腰水”的方式,因为腰水介质容易腐烂而变得不透气。
第三:不要让猪笼草的笼子干掉,如果笼子里的消化液干了你可以灌一些水进去,水位到笼子的三分之一就好了,笼子里有水时笼子较不容易枯掉。
第四:如果天气很热,最好晚上给它喷水降温,日夜温差大一些似乎对猪笼草的生长挺有利。
第五:不要经常地给你的猪笼草换环境,既使你现在的环境不是非常理想,只要耐心得地等它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后还是会结笼不断的。
第六:你可以隔两三星期给猪笼草喷一次叶肥,但不要将固态肥放进盆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