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盆景点石

盆景点石

发布时间: 2022-06-07 05:20:14

㈠ 文竹盆景用什么石头

山石

文竹盆景制作
1、文竹盆景制作之取材
选取长56cm不规则内形汉白玉浅盆和其配套容的几架,选10cm余高、生长良好的文竹二棵,高20cm左右文竹一棵,选二块高仅有10cm左右的山石,选大小不等的马、羊配件若干,适量培养土和青苔。
2、文竹盆景制作之造型
把3棵文竹从培育瓦盆或塑料小盆中扣出,把旧盆土去除一半。先把汉白玉浅盆面铺一薄层培养土,把最高的一棵文竹、弯曲的枝叶向左植盆的右端,把第二高度文竹栽植第一株文竹左侧不远适当靠盆后沿的位置上,然后把最矮一棵文竹栽植盆长1/3与2/3交界处,文竹弯曲的枝叶也要向左,以达到三棵文竹朝向的协调统一。然后远看近瞧,调正文竹在盆中的位置,达到自然优美为止。
3、文竹盆景制作之点石铺苔
文竹枝干细而弯曲,是柔的表现、再加不规则汉白玉盆的四周也是呈弯曲状,景物柔性有余、阳刚不足,上乘景物要刚柔相济。在盆面适当靠右后的位置上摆放挺拔的两块山石、山石质硬、左右侧线直,是刚的表现。在盆面培养土上,铺盖一层青苔,达到绿化的艺术效果。用清水向文竹和青苔上喷洒,并使培养土湿润。

㈡ 山水盆景中散点石布局有什么规律

小的可以放1-2个,豪可以放3个好像,可以收回的

㈢ 假山盆景石材种类有哪些

一、硬石类
太湖石:是太湖之中的石灰岩岩石,经过长期波涛的冲击和风化溶蚀而成。意趣天然的太湖石有青、白、黑三色,质地坚硬,浸润不枯。米芾在《论石》中指出太湖石有“瘦、透、漏、皱”四大特色。瘦,嶙峋兀立,体态苗条;透,四面通达,纹理纵横;漏,涡洞相套,玲珑贯通;皱,则皱褶丰富,筋脉显著。以千姿百态的太湖堆砌假山,点缀庭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
灵壁石:生长于赤深泥土中,石灰质岩,自然形成,粗旷浑然,色泽黑黝居多(黄、褐、红、白兼有),以色浅为主,石质坚硬,扣之有声,古有作钟磬。所以有“八音石”和“磬石”之称,又有“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宋代诗人方岩)”的美誉。河南开封市相国寺内有灵壁石一座,座下镌刻“艮岳遗石”四字,据考证为北宋遗石,弥足珍贵。
千层石:是沉积岩的一种,有深灰色、褐色和土黄色等色调,有的层中夹砾石。千层石形状如国画中的折带效,质地极坚硬,体重,不吸水,可加工。用千层石造景,可横层劈截或粘接组合,特别适宜于树石盆景和驳岸、散点石配置,做山水盆景时,横叠后,气势宏伟,厚重中又显出轮廓线的变化。但注意切不可露人工雕凿痕迹。石体组合成型后,可点缀、悬垂常绿藤本植物及草类植物。
斧劈石:斧劈石属硬质石材,其皴纹与中国画中“斧劈皴”相似,但因石质较软,可开凿分层,又称“云母石片”。斧劈石属页岩,经过长期沉淀形成,含量主要是石灰质及碳质。同时色泽上虽以深灰、黑色为主,但也有灰中带红锈或浅灰等变化,这是因为石中含铁及其它金属成份变化所致。斧劈石因其形状修长、刚劲,造景时做剑峰绝壁景观,尤其雄秀,色泽自然。但因其本身皴纹凹凸变化反差不大,因此假山施工时技术以度较高,而且吸水性能较差,青苔难于生长,多在山体周围栽植攀援类植物。
龟纹石:学名“华莹山多壁珊瑚石”,图案为多角状复体,呈六边形,酷似龟纹,其对角线长8-10毫米,内部结构单网状。该化石为典型暖水生物群体,早在二迭纪前,经海水冲积,地壳变化,形成珊瑚化石。产于长江流域一带,因受江水冲刷积淀而成,属硬质石淡褐,石纹效法如锯截斧砍,但龟裂自然,最适宜表现大江和江河驳岸及散点石造景。制作龟纹石盆景时,要依纹配山,散点石及山足石可用切割机切成平台,上面可点缀楼、台等,植物配植多样性不受限制。
黄蜡石:又称黄龙玉。黄蜡石为蜡石中最为珍贵的品类。其硬度大,摩氏硬度7°左右,韧性也强,极富稳定性。古代称田黄石为“石帝”,称黄蜡石为“石后”。
黄蜡石是岭南石玩界广为流行的石玩,是传统赏石中质地最为坚硬致密的一种,润滑细腻,质胜于玉,久经把玩,包浆滋润,极富灵气。黄蜡石,既有玉石的质地,又有奇石的可观可玩可赏,黄蜡石是稀有资源,而当中这么可人的胶蜡、冻蜡却是稀中之稀,难免就成了贵中之贵了。
二、软石类
软石类质地松疏,多孔隙,易雕凿、能吸水,可生长苔藓,有利草木扎根生长。养护多年生的软石盆景,每当春夏间一片葱绿,生趣盎然,民间称之为“活石”,缺点是较易风化剥蚀。
砂积石:色多淡黄,质松,易琢,吸水性强,易长青苔,于植物生长有利。砂积石系泥沙与碳酸钙凝聚而成,质地不太均匀,有松有紧,含泥沙多处松,含碳酸钙多处坚。缺点是易损坏,冬季移至室内,免冻坏。常用于表现崇山峻岭、山青水秀景色。产于安徽、浙江、广西、四川、湖北、山东等地。
上水石:“芦管石”或“吸水石” 全国各地均有产出,是由泥沙和碳酸钙胶合地表石质砂岩经地质作用而成,除泥沙和碳酸钙外,还含有部分植物残体。由于这些有机物质混在其中,从而形成这种石料粗细不同,纵横交错的管状结构,表层基本上属软质石材,极易上苔,吸水性强,容易加工造型,注意砍凿用力不要太猛,否则易断裂。芦管石颜色主要为土黄色、黑土黄色、灰白色。由于粗细不同的管状纹理构造使其形态自然,多奇峰异洞。上水石表面的管状结构有粗管和细管之分,粗管称竹管石、细管俗称麦秆石
芦管石:白色或淡黄,石质与砂积石近,多以错综复杂的管状纹理构成,分粗芦管和细芦管两种,粗如茅竹,细如麦杆(麦杆石),管孔交叉,瘦骨嶙峋,玲珑剔透形状奇特,是表现奇峰异洞、山水风光的好景石。产地与砂积石同,有时相互夹杂一起。
鸡骨石:乳黄或灰黄,表面皴纹复杂,皴裂很浑,常常透空,有似鸡骨状。吸水性能一般,透漏的突点较显著。缺点是过于奇特,处理不当,有失真实感,可作山水盆景,亦可作树木盆景配石。
浮石:又名浮水石,灰黄、浅灰或黑色等,以灰黑色最好,系火山喷发熔岩泡沐冷凝而成。质地细密疏松,内多孔隙,能浮水面。吸水性能极好,易附植各种小植物,易加工出各种皴纹。缺点是易风化,很少有大料,多作小型山水盆景。
海母石又名海浮石,珊湖石,白色,系海洋中珊瑚贝壳等次生物遗体积聚而成,质地疏松,分粗质和细质两种,粗质较硬,不便加工,细质为好,有些还能浮于水面。吸水性好,易琢,但孔隙内多含盐分,需多次漂洗方能附植。常作中、小型山水盆景。

㈣ 盆景的盆钵大小有哪些要求

用盆过大过抄深,则使盆面空虚,树木显得低矮幼嫩,不能显出树木的雄伟气势;用盆过小过浅,又会使盆景显得臃肿迫塞,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感,失去均衡。另外,盆过大过深;盛士较多,容易积水而造成烂根;盆过小过浅盛土较少,容易造成水分、养分的供应不足,影响树木生长(花果类树木更为明显)。用盆的大小和深浅主要根据树木的粗度、冠幅、高度等因素来决定。树木越粗壮,冠幅越大,用盆就相对大而深些,反之就浅而小些。通常要求树木冠幅适当地大于盆面。对于高耸型单株树木,冠幅可适当小于盆面,但主干高度应大于盆面或直径。丛林式盆景的用盆宜稍大些,以使景物境界开阔。如盆面显得稍空,可以采用点石和栽种低矮植物来补充,处理得当,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同的树种配盆大小也有所区别。一般地说,生长缓慢的松柏类用盆宜稍偏小;生长迅速、叶片宽大的树木和花果类树木,如紫藤、紫薇、桂花、梅花、贴梗海棠、西府海棠、腊梅、柿、银杏、槭类等,用盆宜稍大,以利树木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配盆的大小与树木的生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观赏效果来说,用盆适当地浅小些较美观;从养护管理来说,用盆适当深大些有利于树木生长。配盆时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

㈤ 文竹如何制作盆景

1、材料选择:
选生长良好,高20cm左右的文竹一棵,高10cm左右的文竹二棵;方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浅盆,材质以汉白玉、紫砂为好。高10cm左右的山石若干;适量的培养土和青苔。
2、盆景造型:
先在浅盆铺上一薄层培养土,把最高的一棵文竹、弯曲的枝叶向左植盆的右端,把第二高度文竹栽植第一株文竹左侧不远适当靠盆后沿的位置上,然后把最矮一棵文竹栽植在盆长1/2与2/3的交界处,文竹弯曲的枝叶也要向左,以达到三棵文竹朝向的协调统一。然后远看近瞧,调正文竹在盆中的位置,达到自然优美为止。
3、点石铺苔:
在盆面适当靠右后的位置上摆放挺拔的两块山石。在盆面培养土上,铺盖一层青苔,达到绿化的艺术效果。用清水向文竹和青苔上喷洒,并使培养土湿润。
整形方法:
由于文竹生长迅速,小巧秀丽的外形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必须加以整形,其方法如下。
1、盆控法:花盆大小与植株的高低比例应为1:3,这样可限制根系的生长,保持株型大小不变。
2、生长点:在新生芽长到2~3厘米时,摘去生长点,可促进茎上再生分枝和叶片,并能控制其不长蔓,使枝叶平出,株形不断丰满。
3、趋光性:适时转动花盆的方向,可以修正枝叶生长形状,保持株型不变。
4、物遮法:即用硬纸片压住枝叶或遮住阳光,使枝叶在生长时,碰到物体遮挡便茎转或弯曲生长,从而达到造型的目的。

㈥ 怎么制作盆景

制作盆景的操作步抄骤如下:袭

1、准备材料一个花盆,加入石子,土壤。



(6)盆景点石扩展阅读:

培育盆景的技巧:

1、培育盆景树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的温度保持在20~27度之间,温度不要太高,冬天太冷的时候就需要搬到室内,温度在5~10度左右就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温度。冬天的温度不要太高,大部分的植物在冬天都是要适当的休眠,这样来年才有更好的状态。

2、培育盆景树一定要有较多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就很容易发黄掉落,而且生长会非常瘦弱。

3、养护盆景树要注意定期补充水分,不要让土壤完全干燥,定期浇水,还要不时给叶片喷水,但是不要喷大水,保持叶片湿润,但是晚上要保持干燥。可以避免真菌病害,叶片保持洁净,不要有太多的灰尘。冬天要稍微控制浇水,避免土壤过度潮湿。

㈦ 制作山石盆景的石材有哪些

制作盆景的石料很多,一般可分为硬质石与松质石两大类。硬质石质地坚硬,不适宜雕琢,经过敲击后的新剖面光滑不具纹理。松质石又称软质石,质地较疏松,可以雕琢,新剖面具有一定的纹理。在同一类石料中,又包括许多质地、形态、纹理、色泽各不相同的石种。在同一种石种中,不同的石材也有形态、纹理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石材,其用途也不一定相同,有的可用来作山水盆景的主峰,有的则宜用来作坡脚,有的则更适宜用来作树木盆景的点石。有的石材宜用来作高峻挺拔的山峰,有的则宜作平缓的岗峦,有的石材宜作峤岩奇石、巨峰绝壁,有的石材可作翠峦碧涧,表现景色秀丽的山河,有的则表现为雄伟、高耸、浑厚、险要、奇特
斧劈石,实属页岩的一种,色彩有灰色、浅灰、深灰、灰黑及土黄等。斧劈石一般石质坚硬,但也有部分松软,吸水性能较差,纹理多为直的线状。斧劈石虽然坚硬但可以雕琢,属硬质石中的一个特殊的例子。斧劈石敲击时,多呈纵向劈开,成为修长的较薄的条片状。绝大多数情况下新剖面具有自然、逼真的纹理,如同山水画中的斧劈皴,斧劈石因此而得名。有时因斧劈石的纹理稍有欠佳,可用刀刻方法加以修饰,以改善纹理,但此法很难掌握,稍有不当,人工痕迹就会过于明显,因而失去自然。斧劈石多用于水盆式山水盆景,也可用于旱盆式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一般不能采用,因为斧劈石主要表现的是雄伟挺拔的山峰,险峻的峭壁,确有刺破青天之势。斧劈石的造型手法有敲击、锯截、拼接和少量的雕琢方法。斧劈石也是主要的石料之一
英石,是石灰岩经过自然风化和长期的风雨、日光等的侵蚀而成的,多呈灰色、深灰色或浅灰色,有时还间以白色或浅绿色。质地坚硬,不吸水。一般都有自然的峰体形状,表面凹凸的纹理自然逼真,表现的皴纹丰富而有变化,有巢状、大皱、小皱等。英石也有观赏面、正面与后面之分,观赏面与正面皴纹应明显自然,平坦无皴纹或不明显或皴纹不自然者选作后面。纹理好的一面作观赏面,观赏面对着欣赏者。英石坚固耐久,不易损坏,因此也不可雕琢,因新剖面无或极少有自然的纹理。造型手法主要是采用锯截或拼接方法。石材的好坏还是要看天然形状,作者要先学会选材的本领。英石可用来制作山水盆景、水旱盆景、也可用作树木盆景的点石

㈧ 盆景造型主要有几种形式:比如有单杆式,临水式,还有那几种

1、悬崖式盆景
第一、 悬崖式树桩盆景的基部一般垂直,从中下部开始向一方倾斜,主干向下,而临近梢部又向上回旋,呈虬龙倒走之势,给人一种蓬勃的生机感。
第二、 悬崖式树桩盆景讲求提根。提根既可显其苍老树态,又可使盆景的动势有所缓解,造成视觉上的平衡。如只依靠根部造型,则无法满足盆景的平衡要求,因此可利用点石达到目的。
第三、 悬崖式树桩盆景的用盆宜用中深盆,并宜摆放于高脚几架上。
2、 临水式树桩盆景
树桩的主干横出盆外,但不倒挂下垂,一般不低于盆沿,

宛如临水之树贴近水面伸向远方,求得生长中力的平衡,称其为临水式盆景。制作临水式树木盆景时,应注意选用主干出土不高即向一侧平展生长的树木桩材。临水式树木盆景,最好选用较深的圆形盆或六角形盆为好,盆钵要有一定的高度,这样更能衬托出主干伸向远方的临水之感,
如用浅盆,陈设时应置于较高的几架上。临水式盆景造型位于卧干式和悬崖式造型之间,飘逸潇洒,轻盈活泼。
一般选用软性枝条和耐湿树种,松类、杂木类都可作为临水式盆景的树材。

㈨ 论插花艺术与盆景艺术是否有相通之处

花艺术浅谈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品种繁多的鲜花供人们选择,满足家庭和单位各种庆典、迎客、结婚和装点家居的需要。
插花就是把花卉包括枝、叶、花、果作为素材,插在花瓶、花盘、花盆等容器里,不需泥土栽培,以达到给家庭带来一种情趣和温馨,使人观赏后起到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与盆景有共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花卉不带根,没有泥土,插在瓶里所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受到限制,花期多则十余日,半个月,少则一至两天。因此,瓶插花卉作品,要求做到根据不同季节,掌握好花期,才能按时欣赏和品味到插花艺术之美。
学会插花并不难,但要学得精并不容易。初学者要掌握好花卉素材的选择和处理,造型和搭配,先从简单易学开始,不妨可找些彩色插花图片作参考。与此同时,还应学些有关花卉、绘画、文学等方面有关知识,提高和丰富艺术修养。在熟练技巧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再去学习高难度的插花艺术。
插花的种类,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1.鲜花插花,具有自然之美,色彩艳丽,清新真实,适用于家庭客厅、卧室、书房等,其缺点是保养时间短。2.干花插花,所选用的花材是经过脱水,加工后的自然植物材料,既不失去花形自然美,还可修饰染色,经久耐用,管理方便。其缺点是怕潮湿环境。3.人造插花,即各种绢花、绦纶花、水晶花、塑料花等,仿真性很强,品种较多齐全,使用时间较长,还可清洗扫尘,缺点是生命力的真实感差。
浅谈插花艺术的魅力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及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民族素以风雅著称,以花赞人、以花喻人、赋予花人格魅力是我们的传统,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等等可谓家喻户晓。我国插花在风格上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线条、构图的完整和变化,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脱俗,朴素大方;在意境营造方面,插花表现题材广泛,多赋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观之耐人寻味,回味悠长。插花艺术是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插花艺术品是凝固的音乐。音乐的美感富于流动性,音符的跳动旋律或缠绵、或高亢,给人以无限遐思和联想。插花作品中那飘扬的丝带,斜逸的枝叶,优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绘画是以形象和色彩来表现主题的,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特性,而且插花的立体感和观赏性比绘画更强烈,插花的制作更便捷,取材更广泛,可操作性更强。作品完成以后仍可依据作者的构思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以表达变动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诗歌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千变万化,韵味无穷,激发出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功能,它所营造的意境或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美,或以夸张手法表现景物或园林景观,或以事件、人物为题材进行抽象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观或抽象地表现人的思维灵感火花,插花也与之有相似之处是一种造型艺术。但是插花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充满了盎然的生机,这又是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插花艺术同其他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插花以其简洁的表现形式,广泛的取材与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使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比如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有些可以演变为日常着装,而有的则纯粹是艺术性展示。但是这些纯艺术性的时装也可以起到引导潮流或拓宽人们视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属性,插花有艺术插花和礼仪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较强,制作难度很大,起着引导潮流的作用;而后者的普及性更强一些,非专业人员不具备系统理论和实际经验,但采撷一些鲜花,准备一些普通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创作出一些插花作品来装点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广泛的公众特性,这是插花艺术普及与推广的社会基础,也是插花艺术品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的依据之一。
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制作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鲜花为主要制作材料。尽管保鲜技术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插花作品的寿命仍然是短暂的。通过鲜花这小巧生灵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从而萌生怜花、惜花更护花的情怀,也激发和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尚情操。
浅谈盆景艺术
盆景为我国独创,历史悠久。它主要是应用各种深浅不同、形态别致的花盆,栽种经过艺术加工的植物材料或模仿大自然的山水景色,配制盆石而成的艺术观赏品。我国因各地造型不同而风格各异,形成了许多流派,如岭南派、苏派、川派等。
盆景是大自然的缩影。仿效大自然的风姿神彩、秀山丽水,于方寸盆间,尽显大自然物气变换,树木荣枯的四时景观,让人从中感悟无穷。历代文人雅士喜爱以盆景点缀生活,陶治情操。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六朝,起源初唐,发展于宋代,兴感于明清。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盆景和花卉业又进入了新的兴旺时期,我市曾举行过多次盆景展,档次一次比一次高,让参观者赏心悦目,亲身体会到不是自然胜自然的景地。现代生活使更多人渴望亲近自然,于屋中置一盆景,既古雅而又显得富有生机。
盆景依其材料和制作不同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树桩盆景简称桩景,泛指观赏植物根、干、叶、花、果的神态,色泽和风韵的盆景,一般选取姿态优美,株短叶小,寿命长,抗性强,易造型的植物,根据其生态特点和艺术要求,通过修剪、整枝、吊扎或嫁接等技术加工和精心培育,长期控制其生长发育,使其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有的苍劲古朴,老干扎枝;有的枝叶扶疏,横条斜影;有的亭亭玉立,高耸挺拔。桩景的类型有直干式、蟠曲式、横枝式、悬崖式、垂枝式、提根式、丛林式、寄植式等。采用的手法不同,其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各有千秋。广州和本地地区常用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树、榆树、六月雪等为桩景材料修剪成型,自然流畅。其手法称“岭南盆景”。而杨州一带多用黄杨、桧柏、五针松、雪松、榔榆等经人工剪扎,寸枝三弯,层次分明,称“苏派盆景”。四川的金弹子、银杏、紫薇、红果等植物,悬根露爪,古奇雅致,称“川派盆景”。广西的“云盆树桩”等野趣横生别有一格。
山水盆景亦称水石盆景,是将山石经过雕琢、腐蚀、拼接等艺术和技术处理,布设于雅致的浅盆之中,缀以亭榭、舟桥、配植小树、苔藓,构成美丽的自然山水景观。山石材料一类是质地坚硬、不吸水分、难长苔藓的硬石,如英石、太湖石、钟乳石、斧劈石、木化石、九龙璧石。另一类是质地较为疏松易吸水分,能长苔藓的软石,如鸡骨石、芦管石、浮石、砂积石等。山水盆景的造型,有孤峰式、重叠式、疏密式等。山石材料的质、纹、形、色不同,运用的艺术手法和技术方法各异。因此其表现的主题和所具的风格各有所长。钟乳石盆景着重表现岫岩幽洞,奇峰突起的桂林山水之美,砂积石盆景再现“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险”的壮丽奇观。山水盆景,小巧精致,意境深远。
盆景艺术运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给人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艺术感染,是自然风景缩影。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顺于自然之理。巧夺自然之工。盆景艺术以诗情画意见胜。人们把盆景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如果我们工作之余培养制作一、二盆树桩盆景或山水盆景,将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处。
浅谈盆景意境
“诗情画意凝佳境,巧夺天工胜自然。”诗情画意凝聚在小小盆景的佳境之中,比起自然的客观景物,更美、更雅,真是巧夺天工,这是对盆景“美”的赞誉。美在何处?唯一的表现是指意境的深邃。 盆景的意境又从何来?盆景的意境是来自大自然丰富秀丽的美景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加工,更加超越自然,胜过自然,升华为比自然更高更美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意境”之美,也是审美鉴赏的中心。无论是山水盆景、树桩盆景、水旱盆景、微型盆景都要追求意境,以求“千里锦秀盆间吃,古朴丘壑望中存。”如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和园艺家周瘦鹃先生,涵养自然,他所作的盆景,追求诗情画意,充分表现自己的艺术性,常借鉴古人和近人的名画,取其意境,曾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张大千的“松岩高士图”、齐白石的“独树庵图”等,以及他自己的创作“归樵图”、“听松图”、“散牧图”、“枫林雅集图”、“观瀑图”等。如唐寅的“焦石图”盆景,反以两棵抑制生长的小芭蕉合栽,配以拳石,浅盆栽植,布景简洁,意蕴丰富,给人以清凉幽境。又如沈石田的“鹤听琴图”盆景,在古木之下配一老叟抚琴,旁边配一小件仙鹤及点石,“使人联想到诗人林和清的梅妻鹤子,又或许抚琴者正弹着一首梅花三弄。这些盆景的制作,取材以植物为主体,配以石料、人物、亭榭等小件,巧妙的结合,颇富诗情画意,就能充分体现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感情、认识、意象等主观因素与客观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盆景艺术和盆景创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表现。绝非主观“营造”,而是以景结情的结果。“以景结情”也是创造意境的最重要的过程。仅此树桩盆景而论,取材于老干虬枝,蝇根露爪,是利用自然形态,而栽植的形成,也是以客观自然与主观意象的结合统一。如单株式、丛林式、悬岩式、附石式等都是“以景结情”的创造意境。如在92年一次江苏盆展中见到南京的一盆“石城古貌”以叠石为主的山水盆景,山上配以比例得当的茂密小树,气势恢宏,能在一小小的盆盎里,再现祖国的锦秀山河,该多伟大、美丽!油然而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第六届江苏盆展,所见一盆老干虬枝的雀梅树桩盆景,主干老气横秋,横卧盆中,枝繁叶茂,翠盖葱葱。景名为“静卧芳园不再武”。“静”与“武”取其园主夫妇的名字,园主人毕生精力追求盆景,当到退休之年,专心致志于盆景艺术,不再为琐事争衡,以娱晚年,寓意言志,颇有意境。 树桩盆景枝干的处理也大有讲究,江苏盆景多以剪扎结合,云片造型为主,而云片的由来,历史悠久,又以扬派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流派纷呈而各具特色,在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不得不追求高格调意境。在技艺的要求方面,云片的造型,以扬派来说,要求平稳、严整,精扎细剪“一寸三弯”的技法,要求较严,在这方面,南通的盆景大师朱保强和已故盆景大师扬州的万观堂、泰州的王寿山,他们的作品都有较高的意境,绝非一日之功,能不令人叹为观心。但也有人认为云片造型,似乎太为呆板,以我个人管见,云片造型之所以有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如同中国山水画宗出“四王”的传统,云片造型也是符合自然神韵的,如云片的分布,高低错落,有显有藏,云片的造型有平、有垂、有偏、有空,这也就是根据山水树石的画理,“晴树平整”、“雨树下垂”、“风树偏斜”、“雪树空白”的原理,表现盆景的动势,能从云林深渺中领略千姿百态之风采,这就是追求意境。这里并非否定其它流派盆景的特色,我国盆景的流派,丰富多采,兼容并蓄。如岭南树桩盆景,以蓄干截枝的手法造型,追求意境,非常自然,以自然古木为借鉴,可谓是大自然的缩影。近年来苏州的盆景艺术除传统风格外,更有所创新,以抽象的手法,制作盆景,给人以遐想。如戏曲盆景“魂断牡丹亭”的处理,仅以一个草亭(牡丹亭)亭旁植以两棵古木,略配点石,能呈现出一座大花园的荒凉境界,从杜丽娘的伤春,到梦境幽会,化情思为景物。真可谓“则见风月暗消磨,倚逗着断垣低垛”表现出幻境中虚实相映的情趣。 总之,盆景的制作,既要有充分的艺术修养、思考、功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艺术加工,又要有灵巧的手法,能够入画,才有意境,方为上品。

㈩ 临水式盆景和悬崖式盆景的区别

临水式盆景和悬崖式盆景的区别:

1、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悬崖式的盆景植物的树相雄伟、回灵动,给人一种答变化非常强烈的感受,这是一种的节奏的律动美更是一种力度美。临水式盆景的名字较少出现,经常被划分到其他盆景造型形式,或者对临水式的意境理解比较模糊。

2、造型来源不一样

悬崖式盆景造型,源自山野江畔悬崖峭壁上悬挂而生的苍健树木,体现着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临水式盆景造型源自大自然界的临水之树,主干贴近水面,曲斜伸出,枝条横生直展,参差错落,不倒挂下垂。

3、造型特点不一样

悬崖式盆景造型特点,和其他造型略有不同,由于树桩低于盆体,视线受阻,因此观赏面一般只有一面或两面(正面和反面),侧面很难展现悬崖的气势。

临水式盆景:造型主干倾斜,倾斜角介于斜干式和卧干式之间,和水平夹角一般在30°到45°左右,树桩的主干横出盆外,枝条平伸稍向上,不倒挂下垂,最低枝一般不低于盆底沿,经常以长飘枝和分级枝的层次感,来展现节奏韵律。

热点内容
大鱼海棠合唱谱 发布:2025-09-07 20:06:32 浏览:454
拈花一朵什么意思 发布:2025-09-07 20:01:31 浏览:926
牡丹花百科 发布:2025-09-07 19:59:28 浏览:99
高大上绿植 发布:2025-09-07 19:34:39 浏览:57
象牙白兰花 发布:2025-09-07 19:24:18 浏览:689
新婚插花文 发布:2025-09-07 19:02:57 浏览:474
荷花图全集 发布:2025-09-07 19:02:55 浏览:746
七夕节有牛郎织女星星 发布:2025-09-07 19:02:20 浏览:338
奥梅花的花语 发布:2025-09-07 18:47:29 浏览:50
樱花动漫缘 发布:2025-09-07 18:45:01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