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朽烂
『壹』 kalafina歌里面うつくしさ什么意思
据咱收集到滴歌词翻译是“至美”滴意思
-----------
うつくしさ 【至美】
作词·作曲·编曲:梶浦由记
歌:Kalafina
翻译:琉璃印月
暗が夜明けに変わる顷 【当黑夜 融于晨晓之时】
はじまりがおわりを食べている 【新生 将衰亡吞噬】
その暗黒と 【那一抹黑暗 与】
その黎明の 【那一丝黎明的】
うつくしさ 【至美】
月は今日も沈んで行く 【今日 月亦西沉】
春は明日消えて行く 【明日 春将遥逝】
その一瞬の 【那瞬息的】
その临终の 【那临终的】
うつくしさ 【至美】
手に入れた星の雫は 【握入手中的星辰】
ただの石ころに変わってく 【不过碎石一枚】
远くで煌めいているものが 【远处那熠熠闪耀之物】
仆らを缚る 【将你我束缚】
目の中にいるカナリアは 【瞳孔中的金丝雀】
歌を忘れてしまったから 【早已将歌唱忘却】
まだ届かない 【那还未传达的】
届きはしない 【那永远无法传递的】
うつくしさ 【至美】
朽ち果てて行く箱庭に 【在渐渐朽烂的盆景中】
还らない种を莳き続けて 【播撒着不归之种】
その黎明が 【那一丝黎明】
その春雷が 【那一声春雷】
その暗黒が 【那一抹黑暗】
ただ残酷に 【只是残酷地】
仆らを包む 【将你我笼罩】
终わり
『贰』 七年级上期末考试题!!
http://shiba.hpe.cn/index/
随便找,生物政治不定有
所以底下看
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1)青蛙 (2)蚯蚓 (3)黏虫 (4)田螺
(5)蛇 (6)黄鼬 (7)鹰 (8)猫头鹰
A.(1)(2)(3)(4) B.(5)(6)(7)(8)
C.(1)(3)(5)(7) D.(2)(4)(6)(8)
2.“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这里的“绿”是指( )。
A.藻类 B.蕨类 C.苔藓 D.种子植物
3.移栽茄子秧、黄瓜秧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这是( )。
A.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 B.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C.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有利于秧苗根的呼吸
4.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
B.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
D.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
5.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子,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植被被破坏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中,结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的小羊长得( )。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7.切西瓜的时候,会留出许多汁水,它是( )。
A.水 B.细胞液 C.液泡 D.细胞核内的物质
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9.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 )。
A.缺少肥力,妨碍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D.缺少氧,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10.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它们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动物病害 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试试看(15分)
你能运用所学光学显微镜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下列问题吗?
1.一台显微镜有5×、10×、15×三个目镜,有10×、45×两个物镜,这台显微镜的最低放大倍数和最高放大偌数分别是( )。
A.50倍、225倍 B.100倍、450倍 C.50倍、675倍 D.150倍、675倍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 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你能指出该学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吗?
5.某海关缴获了一批走私物品,在清点时发现有一包生物样品,但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动物体还是取自植物体,你能借助显微镜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它鉴定出来吗?说说你的做法和根据好吗?
三、考考你(20分)
1.养鱼缸内清清的自来水几天后,会变成绿色。你能说一说是为什么吗?
2.人们常在盆景的“上水石”上栽些苔藓植物作为美化和点缀。这样的环境为什么适于苔藓植物生长?
3.通常情况下,用精制大米播种能长出水稻的幼苗吗?为什么?
4.我国有一句话,叫做“一山容不得二虎”。你能从食物链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5.小华家门口有一棵老槐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了,只剩下了厚厚的树皮在支撑着树冠。可是每年的六七月份这棵“枯木”还是照样以它的绿叶和黄白花朵迎接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为什么?请你帮助小华解开这个“没有树心的树,还能继续活下去”的谜。
四、科学探究(24分)
1.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1)将10只鼠妇放在解剖盘中央,解剖盘一侧盖上黑纸板,10分钟后情况会怎样?从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某学生照上面的步骤进行探究,10分钟后在未盖黑纸板的一侧有6只鼠妇,请你帮助他分析出现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
(2)按上面的步骤进行探究,当10只鼠妇都躲到了黑纸板下边时,再将解剖盘未放黑纸板的一侧放入湿土,10分钟后结果又会怎样?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实验完毕,你将对鼠妇做如何处理?
五、解读数据(21分)
1.(15分)下表是对某地区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
时期 天数 需水总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36
拔节期 23 875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 192
(1)计算表中各个时期每天的需水量,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最大?
(3)不同发育期的需水量与发育天数有关吗?
(4)日均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5)总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6分)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见下表:
甲 地 乙 地
白天 33 ℃ 33 ℃
夜间 12 ℃ 25 ℃
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推理:
(1)昼夜温差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2)昼夜温差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
政治的啊!
初一第一学期政治期末试卷
一、判断正误:(正确的观点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人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志行为;一类是非意志行为。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
2.人的意志总是与一定的计划联系在一起的。( )
3.挫折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不一样,它具有特殊性。( )
4.实现既定的目标,不需要指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
5.在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并不是都能令人感兴趣的事。( )
6.创造力乃是人最富有特色的能力之一,发明家才有创造力。( )
7.动手是智慧的创造者,手是创造之母( )
8.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竞争意识和竞争行为,早在学生时代就已体现出来了。( )
10、对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缺乏兴趣,就应该回避这项工作。( )
二、 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20分)
1、 个人因素主要是 ( )
A、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B、个人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品质
C、个人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D、人际关系、风俗习惯。
2、 生活阅历形成( )
A、生活经验 B、生活态度 C、生活压力 D、自然因素
3、 承受艰苦生活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是( )
A、性格 B、心理 C、能力 D、身体
4、 经受挫折的不同结果,取决于( )
A、一个人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B、一个人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
C、 个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及其承受能力
D、 静地对待挫折,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砺机会
5、 开拓进取要求( )
A、满足于现状
B、没有实干精神,懒散,拖拉
C、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具有实干精神
D、屈服于现实中的困难,而对困难一味埋怨
6、 开拓进取品质的必备条件是( )
A、有胆有识 B、脚踏实地 C、尊重科学 D、乐于进取
7、 自我加压,最重要的一条是( )
A、遇到困难,不敢硬碰。
B、重新鼓起‘迎着困难上’的勇气
C、不思进取,逃避困难
D、受现成事物的限制
8、 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
A、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
B、青少年应该从小培养多种多样、正当有益的兴趣
C、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D、兴趣本身没有有益、无益之分
9、 开拓进取的重要发源地是( )
A探索和创新B成功和成才C思考和提高D竞争和拼搏
10、成功的大门,向哪些人敞开( )
A、有才华的人B、意志坚强的人
C、不思进取的人 D、投机取巧的人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15分)
1、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 )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家庭和学校因素 D、个人因素
2、 下列属于意志行为的有( )
A、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B、在狂怒时乱摔东西
C、酒后失态 D、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3、 遭受挫折者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有: A、积累消极因素
B、自我排解,自我疏导
C、请求帮助 D、积累经验
4、 自我加压,就应该( )
A、逃避困难 B、堵住退路
C、无情地向自己的缺点进攻 D、鼓起“迎着困难上”的勇气
5、 意志坚强的表现有( )
A、富有主见 B、处理果断 C、坚持不懈 D、善于自制
四、回答题
1、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6分)
2、意志坚强有哪些表现?(8分)
3、人为什么要有要强的心理?(6分)
4、怎样培养有益的、正当的兴趣?(6分)
五、解说明
1、怎样理解具有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强。(9分)
2、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杜绝一切忧郁,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事。(10分)
『叁』 根雕工具在哪有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湖北的古墓中发现的。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珍爱。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
唐代诗人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发展,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百乐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根雕艺术的特点--
巧藉天然要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当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根材时,有的可以一目了然,确定创作主题,但这种情况极少。大多数是第一印象觉得其形态美,可以利用来创作点什么,但究竟创作什么并不清楚。对于一个七枝八杈、形态复杂的根体。经过作者推敲确定主题后,下一步就是制作阶段。在制作时要贯彻“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制作原则,围绕着主题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计,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
由于根雕要巧藉天然,虽经施艺但不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根雕艺术的品类--
实用观赏类的根雕作品,集实用和观赏于一体,以实用价值为主,兼有观赏价值。常见的有根椅、根床、根桌、根凳以及根制条几、沙发、茶几、屏风、花架等常用家具;有用根制成的笔架、镇尺、砚座等书案用品。陈设观赏类的根雕作品,主要用于陈设观赏,是根雕作品的主体部分,占绝大多数。按其造型特点,又可分为人物型、动物型、鸟禽型、鱼虫型、花木型、器物型、审美型及其他自然形态。
审美型,是指自然形态很美,极富有欣赏价值,但很难确定名称的一些无名根艺作品,根艺家统称之为审美型作品,或叫无名作品。
其他形态的根艺品,要经过根艺家加工而成,一般具有非具象的特征,给人以天然之美的感受。根雕制作的材料及工具根雕,顾名思义,是根的艺术。它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根。 --相根 --
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根,为根艺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材料。一块自然根不经加工就是一件根艺作品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但具有自然美的根材却是极其丰富的,到处都有。能否发现它的美,这取决于人们是否留心及审美能力如何。不从事根艺创作的人来说,一般是视而不见其美,引不起注意的。但是根艺爱好者却能替眼识材,进而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根雕创作的根材,主要是两个来源:一是拣。从山坡上、道路旁、梯田边拣;从农家的柴火堆和园林丢弃的桩头、废根中挑选。二是从市场上选购。
寻找根材的过程,是运用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寻找创作题材的过程。但寻觅根材也不能没有重点。根艺家的共同经验是:奇特的根往往生长在环境最险恶、最艰苦的条件下。相反在平原上、沃土里生长的根,则很少有奇特形态。因此,要根据各自的生活环境,确定寻根的重点方向。
--根材的种类--
自然界可供选择的根材是很多的,有乔木、灌木、藤萝、竹子等。古人进行根雕创作的根材有擅香、紫檀、樟木、松、竹、藤、桑等,质地坚硬、光滑、细腻,纹理清晰,适宜进行艺术加工。现代根艺家拓宽了用材的品类。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同,可供选择的根也不同。在东北有柞、栎、杨、榆、椴、桦、映山红等硬杂木的根。华北地区有山枣(也叫酸枣)、荆条、松树、刺槐、椿树、山葡萄等。在南方有黄杨、铁杉、金钱松、龙眼、老君、紫香、竹、藤等木本植物的根。在西北和西南也有一些奇根可供选用。这些树木之根因生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天然的奇态怪形,可供根艺爱好者借以造型,实“奇”与“巧”的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工具及辅助材料--
一般说来进行木雕创作的工具,如锯、木锉、凿子、刻刀、扁铲、斧头、木钻、木锤、刨子等,都可以用来进行根雕创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纸(布)、粗细布、棉纱、绳子等基本用具。特殊加工时,如火烤、蒸煮、防虫处理时还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定另备。
用以根雕制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还有些辅助材料,如胶(水胶、乳胶)、石蜡、漆(清漆、生漆、漆片)等。需要着色时,还要准备所需的颜料。
--根雕的创作手法--
根雕创作的基本手法,就是运用夸张、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去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具体他说,就是对所选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进行巧妙构思。借其形态、纹理、节疤、凹凸、曲线、窟窿等天然殊姿异态,进行虚实结合的大胆设想。以多种题材和内容来寻找材料本身的可用价值,并善于从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确定创作的整体形象。明确创作思想,大胆地想象,对根艺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根雕制作技法--
根雕制作应强调“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么根材,创作什么题材,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在雕琢方法上应是“三雕七磨”,即以模仿根自然形态的磨制方法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的形态尽量融为一体,不露雕琢的痕迹。
--具体的制作方法主要是:
根雕作品是供人们欣赏或使用的艺术品,一旦开裂或被虫蛀,便会影响它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虫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防裂处理;自然干燥法、蒸煮法、烘干法、浸泡法。在防裂蒸煮时加上适当的漂自粉、六六六粉等,可将里面的虫菌杀死。用经过防裂、防虫、防霉变处理的材料制作的作品,一般不会出现干裂、变形、虫蛀、腐烂、变色的现象。干剥:把根放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使表皮变软,然后再用以上工具剥,比较省时、省力。许多根艺家都有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损坏或少损坏木质,制作者不必拘泥于以上方法。有时根据创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剔朽,主要是把藏污纳垢的朽烂部分剔掉,目的在于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隐藏的虫菌,增加材质的洁净和美感。
『肆』 请问kalafina的うつくしさ 的歌词 可以出一个罗马音的版本吗 谢谢解答
うつくしさ【至美】
作词·作曲·编曲:梶浦由记
歌:Kalafina
翻译:琉璃印月
闇が夜明けに変わる顷【当黑夜融于晨晓之时】
はじまりがおわりを食べている【新生将衰亡吞噬】
その暗黒と【那一抹黑暗与】
その黎明の【那一丝黎明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月は今日も沈んで行く【今日月亦西沉】
春は明日消えて行く【明日春将遥逝】
その一瞬の【那瞬息的】
その临终の【那临终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手に入れた星の雫は【握入手中的星辰】
ただの石ころに変わってく【不过碎石一枚】
远くで煌めいているものが【远处那熠熠闪耀之物】
仆らを缚る【将你我束缚】
目の中にいるカナリアは【瞳孔中的金丝雀】
歌を忘れてしまったから【早已将歌唱忘却】
まだ届かない【那还未传达的】
届きはしない【那永远无法传递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朽ち果てて行く箱庭に【在渐渐朽烂的盆景中】
还らない种を莳き続けて【播撒着不归之种】
その黎明が【那一丝黎明】
その春雷が【那一声春雷】
その暗黒が【那一抹黑暗】
ただ残酷に【只是残酷地】
仆らを包む【将你我笼罩】
终わり 【曲终】
『伍』 求佛教中关于居住的戒律或者教义
一、住宅的布置
假使说经济是家庭的血脉,那末,住宅就是家庭的躯壳。身体要希望它健康,非注重清洁不可;那末住宅非遵从我佛『净其房舍卧具』不可了。又一譬喻我人是家庭的灵魂,那末住宅就是家庭的衣服。我们对于衣服不修边幅,不只是有碍观瞻,为人所訾议;而且对于身体的健康,也是很不利的。那末对于住宅的布置怎么可以不加注意呢?
房屋不在于大小多少,只要坚固整齐,空气清鲜,光线充足就是了。家庭的优美,不在于房屋怎样华贵,家具怎样奢华;而在于能以精巧的艺术手法,加以美化的布置。一所很简陋的住宅,经过聪颖的安排,就会变成很雅致、很悦意的乐园。家具的施用和装置,要细察家里的情况,而善于筹划。应买不应买的对象,要详加考虑,才不至于浪费妄用。
居住的房屋最好是东南向,次则西南向。若是西北向,便不合宜。因为东南向的房屋,夏日没有烈炎的熏蒸,而冬日则有阳光的照临,和西北向的,刚巧成个反比例。这是我们还择居室时应注意到的。
(1)卧室
每日须把被褥褶叠整齐,床铺的灰尘拂拭清洁。并把便桶溺器洗涤后,移置到厕所去。壁上挂夫妇间的摄影,并一二幅佛化格言,或再挂一二帧风景画。
(2)客室
室隅置花瓶或盆景。壁上宜悬挂佛化对联,佛化图画,或配以山水风景;使室内充满着佛化的景象。对自己既可由熟习而得到深刻的印象;对宾客亲戚朋友们,也可以使他们受到强烈的感受,可在无形中收获弘法的效果。字画以时常换挂为佳。
(3)客室联语
下面的几对联语可供选取:
△要作大雄佳弟子 当思奋迅度群生 △久长受用贫边得 安乐功夫忍处成
△时事五洲罗眼底 秋涛万顷起胸中 △行脚且完大士愿 雄心不作冷灰燃
△欲除烦恼须归佛 各有因缘莫羡人 △为期肩胛炼成铁 今日花前学诵经
△有钱当念无钱日 得意休轻失意人 △为道了无寒暑变 利生岂畏路途艰
△独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别人非 △贝叶行间修福慧 莲花座下礼能仁
△白发满头难再黑 青春过眼不重来 △长年白业经三卷 静夜青天月一痕
△举世只知嗟逝水 无人微解悟空花 △粗衣粝食随缘过 礼佛诵经乐趣真
△欲向法门参我佛 好从意地伏魔军 △案有经书窗有竹 壁多古画院多花
△芳兰只为因香折 良木多从被直摧 △病久确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坚
△真柏最宜堆厚雪 危花终怯下轻霜 △原知挫折当头棒 毕竟繁华过眼烟
△须信成从败后得 谁知荣是辱边媒 △云水一身天上下 风涛万里海西东
△是非莫与他分辨 自过应须自翦裁 △要使中华成佛国 不容外道入吾家
△浮生若梦谁非寄 到处能安即是家 △家庭亲属皆归佛 净土莲华已待君
△事欲称情常不足 人能退步便无忧 △山顶月明长啸夜 水边云暖独行时
△荣衰可喻花开落 聚散还同云去留 △过眼暂时分好丑 到头半点不相干
△发心为念众生苦 得力难忘我佛书 △素壁淡描三世佛 瓦瓶香浸一枝梅
△虚名万事雪填井 幻景百年绳系风 △翠竹黄花闲意思 白云流水淡生涯
△未能有念归无念 道是无心却有心 △芒鞋竹杖春三月 纸帐梅花梦五更
△修养须从尘事炼 行持要向岁寒操 △四海即家栖幻质 五湖为镜照容颜
△忘我宁知余外物 出尘不在入深山 △不畏艰危不惧苦 要勤奋斗要成功
△吾佛慈悲广度众生当度我 人天缺陷不念弥陀更念谁
(4)佛堂
中央供奉佛菩萨像。桌上置一香炉,一净杯,二花瓶,常供鲜花,佛前装一电灯或油灯,早晚功课焚香一枝或三枝。晚课毕,可把佛前灯熄灭,桌上安置功课本数册,以表法宝。桌前加幔,并置拜凳一只或数只。壁上悬挂佛化对联和图画,以策进净业。早晨佛前供开水一杯,午后送出洒于户外。佛堂须每日收拾清洁。倘屋宇狭小,卧室用布幔隔开,(或用橱隔开),划一小部份作为佛堂。供佛菩萨像以简单净化,切忌纷然杂供,有失庄严。关于供像如下:
释迦牟尼佛左右配文殊普贤。
阿弥陀佛左右配观世音大势至。
或加奉弥勒佛地藏和释尊的十大弟子。
或只供释尊弥陀观世音大势至。
至于任何神像一概禁止,不得供奉。
(5)书室
关于书室的布置,也不出整齐简明,美观醒目,这几个原则。靠壁放几只书橱。室中设置桌子一张,桌上铺台布,环绕着放几只椅子。壁上挂些字画,以及佛化标语,格言等。书籍可选择1、佛教书籍杂志。2、有价值的国学科学书。3、有益的小说故事诗歌。
学校规定的教课书中,所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要子女多得些学问,就须在课外给与他们有阅读其它图书的机会。所以家庭中应设置一个图书室。我们置备了各种书籍还可以借给亲友邻居阅览,以文字劝化他们信佛是很有功效的。倘屋宇狭窄,辟不出图书室来,就只用一只橱藏列佛学,科学,文学等书也可以的。
(6)厨房
除每日洒扫清洁外,更须将一切的炊具,用具,餐具每日都洗涤过。
(7)厕所
除洒扫清洁外,并须把地面和壁角,多撒石灰,多洒防疫水。
(8)地板
因受潮湿每易朽烂,宜做活动的数块,钉一铁圈。每逢霉天,把这几块地板揭开,使潮气外散,可免朽烂。倘在铺板时,先把搁栅和地板的背面用桐油揩敷,可耐久经用,比较不曾敷油的,可多用一倍的年份。
(9)窗幔
颜色要和四壁和谐相称,质料可选粗厚一些,能经风日的吹晒而不易损坏的。
二、居家须知
住宅是一家老幼幸福之所托,所以每日应洒扫洁净,把各种器具揩抹整理。开启窗户,调节空气,谨慎门户。室内不可堆积垃圾。房屋倘有损坏,应即随时修补。
(1)注意火烛
火烛更要当心。引火的对象,如废纸,乱草,破絮,木屑等物,不可放置在灶门和火炉贴近的地方,以防遗火成灾,每日需用的柴草,应估计一日所需的用量,放置在灶下,不可堆积得太多,今天烧完,明天再取。不可使儿童烧火,因他不知谨慎,每致误事。龙钟的老年人,也不可使他烧火,恐他好睡昏沉,难免误事。临睡时,要检点灶门和火炉四围。要在那些地方不着一物,以免火灰复燃,把物烧着,酿成火患。
冬夜就寝,室内倘没有烟囱设备,不可燃烧煤炉取暖,以防煤气中毒,生命发生危险。
柴草的堆置,应另备一室,谨密封锁。只可在取柴时开门入内。室内应禁止吸烟,没有罩子的灯火不得持携入内。
火油灯当临睡的时候,必须吹灭,以免夜间被猫鼠打翻燃烧。火油箱和火油壶不可放在火桶或火缸的邻近。火油箱要盖好,以免火星落下,酿成不测。若遇泼翻火油而失火,最忌浇水。可用干灰或湿灰,或被褥,毛毯覆之,就能扑灭。在冬季携带火炉睡眠,常使被褥熏成焦黄,甚至一个不当心酿成火灾。烘小儿尿布过夜,也有同样的弊害,我们应该避免。
儿童最喜燃纸游嬉,或燃烛舞蹈。那是有危险性的,我们应该加以制止。
如遇乡居失慎,须竭力援助扑灭,不要只管搬运自己的财物。
(2)不妨害邻居
家中不可发生争吵情事,大声喧嚷,以致邻居不安。更不可在夜静更深的时候,开唱收音机和留声机,使得音乐歌唱等等扰乱邻居的清梦。家庭中早晚功课,可以不必敲木鱼,击引磬。
同居公用的晒场,不得一家占用,就使有很多的衣服要晒,也应先询问同居是不是需用。不可在公用的自来水管旁边洗物,妨碍他人取水的便利。阴沟不可使积污物,使沟渠不通,有碍公众卫生。
家庭近旁如有余地,宜栽培花草,果树,蔬菜。使环境风致幽雅,可以涵养性情。切不可在弄口,或后门外随意倾倒垃圾。
『陆』 请问有木有人知道うつくしさ这首歌的歌词大意,要中文的啊亲
うつくしさ【抄至美】
作词·作曲·编曲:梶浦由记
歌:Kalafina
翻译:琉璃印月
闇が夜明けに変わる顷【当黑夜融于晨晓之时】
はじまりがおわりを食べている【新生将衰亡吞噬】
その暗黒と【那一抹黑暗与】
その黎明の【那一丝黎明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月は今日も沈んで行く【今日月亦西沉】
春は明日消えて行く【明日春将遥逝】
その一瞬の【那瞬息的】
その临终の【那临终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手に入れた星の雫は【握入手中的星辰】
ただの石ころに変わってく【不过碎石一枚】
远くで煌めいているものが【远处那熠熠闪耀之物】
仆らを缚る【将你我束缚】
目の中にいるカナリアは【瞳孔中的金丝雀】
歌を忘れてしまったから【早已将歌唱忘却】
まだ届かない【那还未传达的】
届きはしない【那永远无法传递的】
うつくしさ【至美】
朽ち果てて行く箱庭に【在渐渐朽烂的盆景中】
还らない种を莳き続けて【播撒着不归之种】
その黎明が【那一丝黎明】
その春雷が【那一声春雷】
その暗黒が【那一抹黑暗】
ただ残酷に【只是残酷地】
仆らを包む【将你我笼罩】
终わり 【曲终】
『柒』 七上生物试卷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1)青蛙 (2)蚯蚓 (3)黏虫 (4)田螺
(5)蛇 (6)黄鼬 (7)鹰 (8)猫头鹰
A.(1)(2)(3)(4) B.(5)(6)(7)(8)
C.(1)(3)(5)(7) D.(2)(4)(6)(8)
2.“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这里的“绿”是指( )。
A.藻类 B.蕨类 C.苔藓 D.种子植物
3.移栽茄子秧、黄瓜秧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这是( )。
A.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 B.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C.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有利于秧苗根的呼吸
4.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
B.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
D.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
5.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子,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植被被破坏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6.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核的卵细胞中,结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的小羊长得( )。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7.切西瓜的时候,会留出许多汁水,它是( )。
A.水 B.细胞液 C.液泡 D.细胞核内的物质
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9.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 )。
A.缺少肥力,妨碍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D.缺少氧,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10.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它们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动物病害 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试试看(15分)
你能运用所学光学显微镜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下列问题吗?
1.一台显微镜有5×、10×、15×三个目镜,有10×、45×两个物镜,这台显微镜的最低放大倍数和最高放大偌数分别是( )。
A.50倍、225倍 B.100倍、450倍 C.50倍、675倍 D.150倍、675倍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 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你能指出该学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吗?
5.某海关缴获了一批走私物品,在清点时发现有一包生物样品,但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动物体还是取自植物体,你能借助显微镜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它鉴定出来吗?说说你的做法和根据好吗?
三、考考你(20分)
1.养鱼缸内清清的自来水几天后,会变成绿色。你能说一说是为什么吗?
2.人们常在盆景的“上水石”上栽些苔藓植物作为美化和点缀。这样的环境为什么适于苔藓植物生长?
3.通常情况下,用精制大米播种能长出水稻的幼苗吗?为什么?
4.我国有一句话,叫做“一山容不得二虎”。你能从食物链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5.小华家门口有一棵老槐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了,只剩下了厚厚的树皮在支撑着树冠。可是每年的六七月份这棵“枯木”还是照样以它的绿叶和黄白花朵迎接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为什么?请你帮助小华解开这个“没有树心的树,还能继续活下去”的谜。
四、科学探究(24分)
1.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1)将10只鼠妇放在解剖盘中央,解剖盘一侧盖上黑纸板,10分钟后情况会怎样?从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某学生照上面的步骤进行探究,10分钟后在未盖黑纸板的一侧有6只鼠妇,请你帮助他分析出现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
(2)按上面的步骤进行探究,当10只鼠妇都躲到了黑纸板下边时,再将解剖盘未放黑纸板的一侧放入湿土,10分钟后结果又会怎样?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实验完毕,你将对鼠妇做如何处理?
五、解读数据(21分)
1.(15分)下表是对某地区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
时期 天数 需水总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36
拔节期 23 875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 192
(1)计算表中各个时期每天的需水量,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最大?
(3)不同发育期的需水量与发育天数有关吗?
(4)日均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5)总需水量与发育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6分)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见下表:
甲 地 乙 地
白天 33 ℃ 33 ℃
夜间 12 ℃ 25 ℃
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推理:
(1)昼夜温差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2)昼夜温差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
『捌』 金雀发芽时间
四月至五月。
栽植北方金雀之前切忌浸水,尤其是长时间浸水更是不可取。对于采集的野生盆景素材,就一般的树种来说都会习惯性浸水,增加树体的水分含量,促进成活和生根。
但是金雀体内的水分含量就不低,采集回来在室内放置3天以后根系还是软的,没有浸水的要。
如果把金雀全株浸水后,由于金雀茎杆和根系没有坚实的木质部,很容易从里到外全部朽烂,也就自然没有了成活的可能。
『玖』 花盆选不对,学再多养花技巧也是没用的!
人靠衣装,花靠盆装,现在市场上的花盆种类很多,选择花盆不仅需要造型美观大方,也要具有实用性,比较理性的花盆应该是深水透气性能良好、质地经久耐用、物美而价廉的,今天花花就带大家一起看看,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选择花盆。
1 瓦盆(素烧盆)
描述:
是指盆底没有排水孔、用以储水的花盆,包括用于水培的玻璃瓶,材质多样。
优点:
盆面宽大、形浅、式样繁多,精致美观。
缺点:
适用范围较窄。
适合植物:
适于培育水仙、碗莲等观赏植物和陈设山水盆景。
大家还有什么选花盆的好方法,
赶快给花花发过来,
大家一起分享吧!
『拾』 高坡的地名高坡
高坡苗族乡属贵阳市花溪区辖地,距花溪31公里,为喀斯特溶岩地形。保存完好的古老民族风情,奇特的高山地貌和旖旎的自然风光,共同组成了高坡独特神奇的景观。
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居住有汉、苗、布依等民族。每逢正月“跳场”、“跳硐”、“四月八”、“斗牛节”和“吃新节”等民族节日,这里都要举行赛马、斗牛、对歌和芦笙会,尤以苗族的“四月八”最为隆重。“四月八”活动之一是射背碑,女方将精心刺绣的背牌挂起做“靶”,让相中的男青年以弩射之,如中靶,即像徵姻缘美满。高坡乡自然风光优美,有峡谷、石林、草场、多级瀑布、天然大盆景、万亩田园等景观。其中的石门村、云顶村、杉坪村都颇具游览价值。 高坡座落于贵阳市东南郊的一个苗族乡镇,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处1712米左右。驾车从喧闹的贵阳市区出发,途经风景秀美的花溪,再至古香古色、民风淳朴的青岩古镇,往东延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爬”到高坡。到了高坡便一下子感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天高云低、群峰连绵,气温也下降了几度。高坡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保存完好的民族风情和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共同组成了一幅神奇而秀美的画卷。
高坡地理结构比较独特,为地垒式岩地隆起,四周峡谷深陷,顶部平坦而形成台地。爬上大山,进入高坡的入口处有两块巨石相对而立,气势犹如一道庞大的“石门”,门壁上有双钩摩崖石刻“永镇边夷”四个大字,相传是明朝年间朝廷镇压苗族先民的历史证据。进入石门关,从东直上山顶,便是最好的拍摄、观赏位置。身临山巅,脚下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放眼望去,台地叠障,群峰一览无余,高坡犹如被群山环抱的一颗“高原明珠”。最为出名的数高坡的梯田,整个高坡乡,梯田分布广、面积大,远远望去,就像一张平铺在高坡的“五线谱”,为高坡苗族弹奏着喜悦丰收的交响曲。 高坡有着苗族特有的风情,他们的语言,服饰,建筑,生活习惯,都保持着古老而浓郁的习俗。高坡苗族的服饰尤为特别,妇女以背牌为特殊服饰,传说他们的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掌印官,千百年来子孙为了传承祖先的荣誉,便将这份荣誉深深的印在背上。根据服饰的形式和象征意义划分,高坡的苗族被分为“高坡苗”、“背牌苗”和“喜鹊苗”等等。
高坡乡每年的斗牛节,跳花节,都会举行斗牛,赛马,对芦笙,对歌等民俗活动。农历“四月八”或者是农历四月的第一个“亥”日还会举行隆重的“射背牌”活动,即未婚女子将自己精心缝制的背牌披挂在背上,让心仪的男子拉弓搭箭“瞄射”,中靶则预示两人的婚姻在来世将会幸福美满,白头偕老。事实上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婚礼,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冥婚”,因为“射背牌”的本质意义是因为今生不能成一家,来世再来做夫妻。男女双方在射过背牌后,今生今世就不能再往来,这既是对他们情感的证明,也是最后的告别仪式。“射背牌”这一活动,在苗族之中,唯独高坡这一支系苗族独具,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场面悲壮动人。 东线
竹园避暑,高山斗牛,草坡驰马。高坡场四周溶孔、石林,有如玉柱、蘑菇、帝冠。园苏寨旁奇石相依,四时翠柏与墨青石林相间,穿越形同迷宫,情趣横生。竹园寨,远视绿丛点点,近观楼台飞檐,青瓦白墙绿树。寨外300米,有虎场,为斗牛之所,七月逢寅,山民牵来“角牛”,抵角相斗,观者成千上万。过虎场,行3里到云顶草场,广袤缓丘,无边无际。草丛中,山鸡振翅,狡兔寻窟。跨烈马,搭弓箭,游猎围狞,其乐无穷。山顶有“天池”如镜。池中鸭鹅成群,白鹭点点。苗寨竹园草舍,苗女舂碓、推磨、筛米、簸糠、绩麻、织布、刺绣、缝纫,自种自制,自用自食。山巅云雾缭绕,时卷时舒,缥缈如有仙人居住。
夜晚,篝火熊熊,或烤一腿野兔、山鸡,或歌一曲先民古调,赤足蹈木鼓舞,放量喝牛角酒,使人顿忘境外的尘嚣。
西线
游洞堡,观瀑布,望悬棺,苗族迎送宾客旅游线。水塘大山位于高坡场南面,山大而腹空,溶洞颇多。山南面有出水洞,洞洞相连,洞中空旷,大厅紧连,遍地石笋石慢石钟乳;人力所造有洞口石径、石屋、石灶、石厩。洞深处有地下暗流汩汩而出,古代苗民住洞内,洞口石墙工整深厚,拱门筑实,门墙上有巡视台、望孔、射击眼,石门石柱石槛石枢,古朴粗犷,为数百年前先民御外敌所修的地下洞堡。逢外敌入侵,避入山洞以守为攻。
下出水洞,临摆弓岩,峡谷深陷,天开一线,自东向西有流水跌宕而下,形成36米、70米、86米共3级瀑布,奇险惊人。崖畔山茶争艳,杜鹃丛丛,谷底卵石若洗。摆弓岩峭壁上,遥遥可见悬棺,高不可及。
出谷入寨,进杉坪苗村。宾客来临,族长率青年男女着民族盛装迎候寨门。铁炮、鞭炮、琐呐、长号、铜鼓、长鼓,一齐鸣响,在一派热烈的气氛中喝下盛满的牛角酒,宾主同乐,跳起欢快的芦笙舞。摆长席,呈上民俗小吃,交杯对饮,双杯对饮,劝酒声、歌声、嬉闹声,沸沸扬扬欢腾一个寨子。
杉坪寨南去2公里,帔林村有“龙风洞”。山空似壳,洞在山中,地下暗流穿山过洞。溶洞分两层,上层发育成熟,有打鸡洞奇景。怪在下层,洞空无比,水流其间,时急时缓,急湍处如野马脱缰,平缓处则风平浪静。水有深浅,或没膝而过,或深不可测。
南线
古堡寻幽,洞葬藏秘,曲径回旋,古树参天,林间漫步。高坡乡南段,乃喀斯特峰林地带。山间公路蜿蜒曲折,时左时右、忽东忽西,迂回在大自然布列的迷宫之中。古屯堡,乃是先民御敌之工事,筑于山巅,保存完整。古堡选东西两向建造山门,石拱门对开,两门地势险要,封住山顶独路,万夫莫开。东西地势稍缓,因设二重门。堡内石径、石屋、石桌、石凳、石床,一切自然天成。西巅极顶,坐西向东巨岩上生出一个“大王洞”,洞壁烟熏,斑斑人迹,为领头寨王所居无疑。住石屋、吃烤鸡、喝缸酒、鸣角号、搭弓箭、放土枪,古堡寻幽,情趣绵长。
屯堡东去2里路,有溶洞干燥空透,内中陈列棺木百十具,置于特制木架上,整齐有致,传说已有600多年历史,乃苗族死者安息之所,葬俗奇异。进龙打岩苗寨,可领略迎客酒、敬寨酒、情意酒、挽留酒,观看洞葬司令歌舞表演,苗家人的善良好客,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去向前,穿林间山道,到龙云村。古树参天,峰丛林立,有珍贵的四轮香,稀有的金钱椰,独特的甜树,林竹葱笼。苗寨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畅游苗乡,民风淳朴,民俗保存完整:浓烈的迎送宾客仪式,欢快悲壮的跳场跳洞,轻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测的地下洞堡,远古的悬棺洞葬,密竹重围的苗家山寨,独树一帜的苗族服饰,笙鼓喧闹的七月斗牛节,流动的鼓,多情的芦笙,令人久久不忍离去。 相传,贵州高坡一带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黄河流域,神农氏是他们的老祖宗,由于历史上战争的原因,苗家祖先被迫迁徙到南方大山之中,他们时时刻刻都梦想重返故乡。距今大约六百年,苗族的首领‘香骆’对苗民十分爱抚关心,深得苗民的崇敬,‘香骆’逝世后,子孙们将他的棺木放进一天然洞穴中,以便祭扫和瞻仰,同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扶枢还乡,重归故里。从此以后,凡亲人过世,就沿袭这种丧葬办法,久而久之,形成了洞葬习俗。
文史专家在贵州省黔南考察时发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荔波、龙里、惠水、独山、福泉等地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两千多年前的“洞葬”、“火葬”习俗。据文史专家考察,目前在都匀基场、惠水摆金、平塘谷硐等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着“火葬”习俗。当亲人去世后,家人邀请亲朋好友举行祭祀仪式,之后将逝者抬到距村寨较远的山坡上,举行隆重的“火葬”仪式。
洞葬是一种古老的葬礼形式,各个民族洞葬的方式也不同。苗族将死者装入棺木,抬入一个大洞穴里,按照家族及辈分排列,头朝南,放在峭壁上,以后整个苗寨或一个地域的亡者,都被抬入这个洞穴。在荔波县的一些民族村寨,亲人去世后,儿子将与牛搏斗,当众将牛杀死,作为祭祀品或用来招待客人。之后将逝者装入棺木,抬到距村寨较远的山洞中安放。在都匀市,专家发现一处苗葬洞穴,内藏苗族棺木达1000多具。这个洞穴海拔约1400米,其周围生活着3000多人,均为苗族。据专家初步推断,这个洞葬墓穴大约形成于元代。
从历史上看,高坡的苗族祖先确实系从北方迁徙而来,这一说法也似乎吻合了苗族迁徙的历史,因而也很容易为人们所认可和理解。由此可知高坡洞葬分布广泛,看来曾经十分盛行这种丧葬。许多洞葬遗址确实差不多已被人遗忘,有些也已自然毁坏。至今人们认为保存完整的洞葬有两处,一处是甲定洞葬,一处是杉坪洞葬,其实不然,果里村的洞葬就更加完整、宏大而神奇等等。杉坪村的洞葬,实际上是遗址完整,而洞内的棺木已朽烂不能辨认,只能算是比较完整。其实还有果里村的洞葬,上午村洞葬,克里村的洞葬,五寨村洞葬等等。还有不少连当地村民也不知道的洞葬,因为有的洞葬已经隔了好几代人了,后来的家族已忘了自家或自己村的洞葬遗址。很多人认为洞葬是适应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的结果:遍及高坡的溶洞为人们提供了洞葬的自然基础,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及经济状况则是洞葬风俗存在自社会基础。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个杜”三个字,据说,“把个”是洞的意思,“杜”则是苗语的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洞里面的鬼”。
洞,对久居大山之中的苗人而言,其意义非同寻常。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初九,高坡苗族都要过“跳洞节”,而其中最热闹的节目,便是在洞中跳芦笙舞,高坡的苗民说,在洞中过节,正是为了缅怀祖先过去的生活。有研究者指出,岩洞在当地苗族生活中的意义十分重大,青年男女谈情说爱选择岩洞,苗族的先民甚至居住在岩洞之中,岩洞又是安葬死者的去处……可以说,“跳洞节”是对本民族传统的怀念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洞渐渐淡出了高坡苗人的生活,尽管据村民王道友老人说,近年来偶尔还会有村人将棺柩抬入洞中安葬,不过,这毕竟只是个案,更多的苗人实行土葬,旧有的丧葬习俗已经逐步消亡。
高坡苗族从风俗上是相信有鬼的,普遍信鬼不信神。他们日常供祭的是土地,崇拜祖先,不信邪不信神,但是怕鬼。有时候也讲神仙,但不十分相信。“鬼是人死之后的灵魂,正常死亡的就不会出来作祟,只有那些死得不‘干净’的,才会成为邪鬼。”在高坡苗人看来,凡是因意外事件猝死或暴毙者,就叫作死得不“干净”,而这样的死者是不能葬进洞中的。
即使是正常死亡,安葬入洞前,家人也必须请鬼师来“打弥拉”。苗族停丧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天一夜,其间最重要的事情是请鬼师给亡人开路,苗语谓之“喀干”,否则亡者到不了祖先住地,不能与祖先同居。“喀干”时,鬼师要历数死者一生的事迹,然后再指引死者走过三十二段荆棘丛生的路,亡魂方能回到祖先聚居之地。完成了复杂的仪式,亡者才能最终安葬 在高坡苗族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苗人一直居住在格罗格桑(即今之贵阳),后为土司所驱逐,避入森林。若干年后,苗族首领主德龙率众攻打贵阳,不幸失败,因主德龙牺牲于旧历四月八日,后来苗人便以这天作为节日纪念。迄至今日,每逢四月初八,犹有苗族人盛装往贵阳市喷水池一带集会。而据《元史本纪》所载,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的正月间,皇帝“从葛蛮安抚使宋子贤请,招谕来附平伐、紫江、翁眼、皮陵、谭溪、九堡等处诸洞苗蛮”,其中提到的皮陵,即是今高坡乡的陂林村。文献凿凿,足以证明至少在元初之际,高坡已有苗族定居。
民间有民间朴素的说法,在学者眼中则有其浪漫的解释。比如,一位高坡的苗族学者认为:“他们(指苗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神农氏就是他们的老祖宗,由于战争失败的历史原因,祖先们被迫迁徙到南方大山之中。甲定,苗语念‘翁勒翁咒’,意思是‘洪水黄河’。他们的先人一代一代梦想重返故土,以便扶柩还乡,故有‘洞葬’之习。”
通常认为,苗族的先民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即距今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蚩尤为其首领,在争夺中原的涿鹿大战中,不敌黄帝部落,败走南方,盘踞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新的部落联盟,史称“三苗”,在新一轮的争夺中,他们再一次败给了尧、舜、禹领导的部落,被迫迁徙,其中有一部分辗转来到贵州境内定居。
迁徙是苗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贵州很多地区的苗族古歌里,都有关于苗人祖先迁徙的歌咏之辞。把洞葬之俗与历史联系起来,聊备一说,也许并不全是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