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底棕法
1. 我有一盆盆景,但是我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谁能详细的告诉我怎么分辨是什么类型的盆景
应该是榕树盆景~~!
榕树叶革质,深绿色具光泽,四季常青,树皮黑褐色,枝条柔软,具有强大的须状气生根。气生根有的下垂入地,形似支柱;有的婉蜒下垂,盘根错节,颇为壮观。实生苗的根部有的还能形成较大的块根,形状各异,这些都是制作盆景时可充分利用的。栽种榕树一般在4~5月进行,因榕树适应性较强,可用较浅的紫砂盆栽种,这样更能显露出千姿百态的树根美。
盆器应选用长方形或长椭圆形。栽种前要剪除伤根和短截无用的过长根系和侧枝,栽后浇透水置蔽荫处缓苗,待恢复生机后转入正常管理。榕树常制成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悬崖式盆景,根可冲刷使其裸露出地面并附抱于山石上,结合修剪成为附石盆景。根系奇形怪状,可制成提根式盆景,以示悬根露爪的姿态。枝干的造型要注意矮化和直中求曲的变化。因叶片较大不宜加工成云片状,一般常加工成具有一定层次的自然形。另外,由于枝条柔软且具韧性,可任意弯曲和编扎,曾见有将枝条弯曲做“福”、“寿”等字形及各种图案的,也很别致可观。榕树原产热带。榕树盆景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暖湿润的环境。在生长季节应经常浇水,但盆内不可积水,炎夏要适当遮荫,并向地面洒水和叶面喷雾,以降温和增加空气湿度。每月施腐熟油粕饼稀薄液肥1次,切忌肥水过多,不然枝叶徒长,优美的树姿将被破坏。榕树耐修剪,萌发力强,生长快,除早春进行修剪蟠扎外,平时养护中对新生枝条和徒长枝,要根据造型要求进行短截或剪掉,以保持树形的美观,常有榕母蓟马危害,使枝叶卷曲呈褐色,要及时摘除烧掉并喷药防治。秋末冬初应将榕树盆景移入室内越冬,室温保持在l0℃左右。榕树可根据树龄不同和生长情况,可2~3年或3~4年翻盆1次。
2. 盆景该如何造型
树胚的加工造型 自幼培养的树苗,一般在3~5年后开始加工造型;山野采掘的树桩,大多在养胚一年后即可进行加工造型。 加工前可将地栽的树胚挖起来,临时栽进大小基本适合的盆中,以便操作和造型。大型树胚也可就地加工造型。 加工制作要遵循一系列盆景创作的艺术手法,对树胚材料先进行仔细观察和推敲,根据材料特点来决定表现什么样的题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处理”。将树胚根、干、枝的骨架按盆景艺术的规律安排,使之成为具有协调匀称、线条优美、意境深远的有生命的盆景艺术作品。如选用松树为材料,就宜于表现其主根的苍劲与挺拔,枝叶平整展开呈云片状;柏树就宜于表现其主干古拙奇特,枝叶呈团簇状;梅花造型则宜疏枝横斜;迎春则宜垂枝拱曲;……这是从树种的自然特性来考虑的。此外,还要从树桩的固有形状来考虑,如有些树桩的主干挺直,可顺其自然,作成直干式;有些树桩主干自然弯曲,适于作成曲干式或悬崖式;有些树桩主干枯秃,则宜于作成枯峰式的……因材处理可以使盆景制作既节省人工,又有天然野趣。如完全任其自然,就谈不上盆景艺术了,但是人工的痕迹过甚,却又失去自然美。因此,对于树桩的造型,切不可墨守成规,套用模式。 造型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程序性,通常是先主干后枝条,由下而上的攀扎、修剪或雕凿,可根据树种和造型的需要来确定。不同地区由于习惯的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异。一般对于松柏类及萌发力弱的树种,以攀扎为主。对于榔榆、 雀 梅、福建茶、三角枫等萌发力强的树种,可以修剪为主。用攀扎法加工的树桩,造型自如,曲折多变,且成型较快;用修剪法加工的树桩,则苍劲自然,但成型较慢。在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树木生长快,适于修剪造型;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树木生长较慢,适于攀扎造型。当然这些都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各地盆景的风格与流派不同,其造型方法迥然有别,如岭南派采用“蓄枝截干”的修剪造型法;扬派采用“一寸三弯”的攀扎造型法;苏派则用“粗扎细剪”造型法;徽派则采用“之形弯曲”造型法;川派则采用“方拐”或“掉拐”法造型等等。我们掌握修剪与攀扎的最基本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常常可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1)攀扎法:即通过棕丝、麻皮或金属丝等攀扎材料,将树木枝干弯曲成各种形状。 金属丝扎法:该法简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除时稍有麻烦。最好是用经过火烧的铁丝,但通常用的是较经济的铅丝,根据所攀扎枝干的粗度来选用适度粗细的铁丝。金属丝一般选用12~24型号,对号使用。
铁丝粗度选用表 铁丝 12号 14号 16号 18号 20号 22号 24号
枝干 15毫米 10毫米 6毫米 4毫米 3毫米 2毫米 1A5毫米 直径
攀扎时,先将金属丝一端固定于枝干的基部或交叉处,然后紧贴树皮徐徐缠绕,使金属丝与枝干约成45°角。如要将枝干向右扭旋下弯,金属丝则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反之,则按逆时针方向缠绕。注意边扭旋边弯曲,才能使金属丝紧贴树皮,同时枝干也不易断裂。用力不可过猛,以防损伤树皮或扭断枝干。对石榴、红枫等一些皮薄易受损伤的树种,可先用麻皮包卷枝干,然后再攀扎金属丝。在一根枝上如有重复的金属丝缠绕时,须注意缠绕方向的一致,尽量避免交叉。 棕丝攀扎法:是我国盆景传统造型方法。它的优点是:棕丝与枝干颜色调和,加工后即可供欣赏,并且不易损伤树皮,拆除方便,但攀扎难度较大。一般先将棕丝捻成不同粗细的棕绳,将棕绳的中段缚住需弯曲的树干下端(或打个套结),将两头相互绞几下,放在需要弯曲的枝干上端,打一活结,再将枝干徐徐弯曲至所需弧度,再收紧棕绳打成死结,即完成一个弯曲。一般弯曲不宜过分,否则易失却自然形态。棕丝攀扎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力点,要根据造型的需要,选择下棕与打结的位置。 棕丝攀扎的顺序:开始时,先扎主干,后扎枝叶;扎枝叶时,先扎顶部,后扎下部;每扎一个部分时,先扎大枝,后扎小枝;在扎主干时,应从基部到顶部。 各地盆景老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种棕丝攀扎方法,称作棕法。这种棕法因地区或流派不同而略有区别,但基本原则是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棕丝将树木枝干扎成所需要的形态。棕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掌握基本原则后,可根据造型需要灵活处理。 弯曲较粗的枝干,可先用麻皮包扎,并在需弯曲处的外侧衬一条麻筋,以增强树干的韧性。如枝干过粗,弯曲困难,还可用“开刀法”,即用锋利小刀在树干弯曲处切开一条3~5厘米长的深口,切面再按上法用麻皮包扎,这样既便于弯曲,又不易折断。为利于切口愈合,最好使切面与弯曲所在的平面垂直。 无论采用金属丝或棕丝攀扎,一般在一年以后拆除就能定型。如不及时拆除,就会因为枝条长粗,而使金属丝或棕丝陷入皮层,影响树木生长及美观。但对于生长较慢的树种及较粗的枝干,则时间可稍延长一年半载。
各树种的攀扎时间:要注意适时攀扎,则枝条柔软,弯103曲容易,攀扎后,发育生长良好。如不适时攀扎,则枝条易于折断,发育生长也受影响。冬、春攀扎的树种有:刺柏、玉兰、木绣球、蝴蝶树、蜡梅、梅花、桃、樱、麦李、榆叶梅、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榔榆、朴树、黄荆等。蜡梅以下树种,在未成型前,在夏季还应攀扎一次刚木质化的新枝。夏、秋攀扎的树种有:罗汉松、华山松、金弹子、胡颓子、六月雪、桂花等。冬、秋攀扎的树种有:贴梗海棠、火棘、雀梅、黄杨等。有些树种如桃叶卫矛、迎春、枸杞等,随时均可攀扎。山茶、杜鹃等观花树种,均宜在开花前攀扎。
(2)修剪法:即通过枝干的修剪,去除多余部分,保留其精华,以使树形美观,这是树木盆景造型的一种主要手段。修剪的作用有削弱、矮化、改变树形的功能。修剪时,对杂乱的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对生枝等进行调整,即剪掉。对于留下枝条,则养分集中,长得粗壮,当培养枝长到适合粗度时,再进行强度修剪,使之短缩,生出第二节枝;待第二节枝长到适合粗度时,再加剪截,依次第三、第四节枝都如此施行。一般每一节枝上留两个小枝,一长一短,经多年的修剪后,枝干短缩、粗壮,苍劲有力,逐步形成需要的树型。
修剪方法:有摘、截,疏、伤等措施。摘即摘心与摘叶,生长时期将新梢顶端去掉称摘心。摘心可促进腋芽生长,多长分枝,抑制高生长,有利盆景造型美观。摘叶可促使萌发新叶,如榆树在生长期摘去老叶,会使新叶变小,变得秀气,有利观赏;枫槭、石榴摘去老叶,萌发新叶呈红色,鲜艳悦目。截是将当年生枝条进行短截,短截后则中短枝增多,母中国盆景制作技艺枝增粗,所谓枝疏则截,截则枝密,有利于枝片造型。回缩是将多年生枝条截短,为岭南派“蓄枝截干”的主要手法,有利于老树更新复壮。采掘野生树桩,在养胚过程中,常常运用回缩截干的办法,既是树桩矮化措施,又是老桩更新复壮手段。疏是指疏剪,将过密枝条从基部剪去部分,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留下枝条旺盛生长。伤是对树木枝干进行刻伤、环剥、拧枝、扭梢、拿枝等措施。观花、观果盆景常采取这种方法,促使开花结果。 修剪时期要适时适树,一般落叶树种可四季修剪,但以落叶后萌芽前修剪为宜。松柏类由于剪后容易流树脂,宜于冬季修剪;生长快、萌发性强的树种如柽柳、榆树等,一年可多次修剪;观花类树种,当年生新枝条开花的海棠、苹果、紫薇、石榴等,宜在萌发前修剪;一年生枝上开花的树种如碧桃、梅花、迎春等宜在开花后修剪。 (3)雕凿法:为了显示树木苍古,有时可用凿子或锋利刻刀依照造型技法对树干进行雕凿,成自然凹凸变化,还可剥去部分树皮,甚至将树干劈去一半(如梅桩劈干式造型),使树木呈现自然枯朽的苍老姿态。但雕凿时不可露出人工刀刻斧凿痕迹。该法多用于松柏类及体量较大的老树桩。 (4)提根法:树桩盆景讲究悬根露爪、盘根错节,这也是盆景欣赏的重要内容之一。提根技法通常将树木先种在深盆中,以后逐年去掉上面的壅土,使粗根提出土面。同时还可将根部进行盘曲艺术处理,使其更显得苍古奇特,古朴野趣。但提根时要掌握适度,不可使根系一下子露出过多,以免影响树桩生长,甚至造成死亡。榆树、锦鸡儿等树种的根系细长而柔软,提根时,可将长根蟠曲成古雅之状,但根系的盘曲要有条理和美感,不能乱缠胡绕,失却自然,反而影响效果。 自然界的树木形态千变万化,作为盆景为其缩影当然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树木的造型很难用具体的标准定下来。但是必须做到符合自然和富有画意。任意造作,就失去树木自然形态。但仅仅符合自然也还不够,还必须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这同绘画的道理一样,要达到一定艺术境界,必须在平时多观察自然各种树木,积累感性认识,特别对一些盆景常用树木的典型姿态要善于掌握,如松树、柏树、柳树、梅花及常见杂树等的自然形态特征。同时要多观察山水画中的树木画法,从中学习技巧。此外,要从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来提高艺术素养。
3. 银杏树盆栽如何造型
银杏盆抄景的造型设计袭:在春季从大树上分下形态较好的根蘖移植上盆后,在营养生长期间稍加以修剪和攀扎,即可成为好盆景。
第一年是培养桩头的基础。夏季强旺枝生长快,可在两个分枝上缩剪。修剪刺激后所生出的二次枝,要及时剪除。夏末秋初生出的新枝,可予保留。冬季落叶后和第二年发芽前,对轮生枝、交叉枝、过长枝等多余枝条应一律剪除。对桩木根部生长的萌蘖条要及时剪除。
第二年是缠扎铁丝和劈干造疤。缠扎时要防止枝与干生产断裂撕开现象,若主干基部比较坚硬,造型拿弯时应用麻绳、塑料带从主干基部螺旋式缠扎,以防弯曲中发生撕裂。也可用斧头砍开主干的中下部,深达髓部,这样更能增加盆景的峻峭雄奇之感。
第三年时,干粗、株高、冠大、根深,须更换大盆,填足肥沃土壤,同时,搞好做顶工艺。其方法是:顺着主干打一个边圆形的圈,后将侧枝分别向四周分散。
第四年枝条逐渐增多,株形趋于稳定,即可定于作品盆中,然后进一步加工整形,根据原设计方案,做出千姿百态,神采各异的盆景。
4. 爱木愚解盆景口诀
盆景口诀:
枝无寸直,一寸三弯。
爱木愚解:
这个和“片云”算是杨派盆景两大特色。依据中国画 “ 枝无寸直”的画理, 使不同部位寸长之枝有“ 三弯”( 简称一寸三弯)。盆景可以算微缩的自然,也决定了盆景不适合留长枝。这样才能枝短节多,丰满有型。所以盆景想速成是不现实的,即便是速成了,也缺少时间的韵味。
以上图片源自扬州瘦西湖里盆景园
扬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扬州为中心的扬派盆景,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南通、如皋、盐城等地,由于地处江苏北部,故又统称苏北派。
扬州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交通十分发达,加之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早在唐朝就是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所谓“一扬二益’冲的“扬”即指此地。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文人荟萃,商贾云集,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文明之邦,因此,在审美情趣方面既有注重形式的倾向,又有浪漫抒情的传统,白居易的一曲《忆江南),让人们吟唱了一千多年,成为人们梦里留连忘返的“天堂”。在这么一个地域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盆景艺术,苍古清秀,灵巧飘逸,尤其是在全国各流派中独树一帜的“云片”造型,更显示出丰厚的文化意蕴,仿佛进入了《忆江南》梦幻般的瑰丽世界,韵味无穷。扬派一代宗师万觐棠的代表作《巧云》、《瑞云》、《翠云》等,不但在国内各大型盆景展览评比中一再夺魁,而且饮誉海外,在世界盆坛引起震动,其作品远销英国、日本、德国、丹麦、荷兰等国。
扬派树桩盆景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一。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抓清汗步相似z处,问好米用标公蟠扎,精扎细剪,单是棕法就有11种之多(扬、底、撇、靠、挥、拌、乎、套、吊、连、缝入云片要求距离相等,剪扎平正,片与片之间严禁重复或平行,观之层次清楚,生动自然。云片大小,观树桩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为了使云片平正有力,片内每根枝条都弯曲成蛇形,即“一寸三弯”。现在采用“寸结寸弯鸡爪翅”技法,即每隔一寸打一个结,主枝像鸡翅,分枝像鸡爪,比传统的“一寸三弯”简易多了。与云片相适应的树桩主干,大多皤扎成螺旋弯曲状,势若游龙,变幻莫测,气韵生动,舒卷自如,惯称“游龙弯”。云片放在弯的凸出部位,疏密有致,葱翠欲滴,与主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显示出苍古与清秀。
扬派盆景分为两支:扬州、泰州一带称为西派,以“游龙弯”为主要标帜;南通、如皋一带称为东派(现在也称通派,在一些盆景文章中列为单独一派,不过,按传统划分,属于扬派),则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
“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南通有位名叫徐朗屏的盆景“玩家”能文善画,酷爱盆景,“两弯半”经他不断完善在盆景艺坛上占有突出的位置。
制作狮式有5个要点:一提根、二顿节、三拿弯、四做片、五收顶。前二者表现古雅,后三者妙在传神。须要大而圆,切忌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狮头的韵味。主干的最佳效果是:一级。二驼。三抬头。四回项。寓弯于直,须根相应,状如坐狮,回首顾盼。做片的要求不像杨派“云片”那么严格,一般用五片,六片亦可,第一弯左右各一片,背上一片,第二弯的左右各一片特别重要,能够体现狮子的动态,上下两片相对要“上捧下蹲”,才能收到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狮式盆景还有另一种布局,盆中植大、小树桩各一,构成“母子树”,经过分别造型表现“太师少保”之类的主题。
“疙瘩式”是扬派盆景在树桩造型上的又一种形式,制作必须从树木幼小时开始,即在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个圆圈,成疙瘩状,显得奇特别致,可分为“单疙瘩”、“双疙瘩”和“多疙瘩”。
扬派的山万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的江南情致。
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构把、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沙积石、芦管石、英德石等。
盆景家园,盆景人的乐园。
5. 盆景中牵拉的意思
①扬棕:是在枝干或枝条下垂时采用的一种棕法,在枝条上部系棕,使枝条向上扬起,然后拿弯带平。
②底棕:与扬棕情况相反,在枝条下部系棕,使枝条下垂,然后拿弯带平。
③平棕:用于枝条基本水平的一种棕法,使枝条在水平内弯曲。
④撇棕:在碰到枝条有叉枝,形成两根枝条上下不等,拿弯曲又正巧在叉枝位置上时所用的一种棕法。要点是系棕的位置要适当,主要根据拿弯的方向而定。如向左边拿弯,棕丝先经叉枝偏下的枝条一面,由下而上,系棕在叉枝偏下的枝条一面,然后再拿弯撇平。如向右边拿弯,则与向左拿弯相反。此棕法变化很大,有扬棕的撇棕、底棕的撇棕及平棕的撇棕。
⑤连棕:在桃、梅花的剪扎中或枝条长而直时,不必一棕一剪,而用一根细棕连续扎弯而不剪断棕丝。每扎一弯,先打一个单结,然后把单结上的棕丝在前一棕丝上绕一下,从该棕丝下面钻出后,与单结下面的棕丝绞几下,再扎下一弯。
⑥靠棕:只有在枝条的叉枝上,为防止叉枝因剪扎而破裂的一种棕法。先在一枝上套上棕,交叉一下后,在另一枝外侧收紧大结,使两枝稍稍靠拢,使下一部弯曲枝条时,丫叉处不会撕裂。
⑦挥棕:在枝条上无下棕部位或下棕后易滑掉,或离下棕的位置远或就是太近。必须将棕丝系在枝条侧枝面,这就是挥棕。系棕在毡条侧面的的称挥棕的平棕,系棕在枝条上面的称挥棕的杨棕,系棕在枝条下面的称挥棕的底棕。
⑧吊棕:分上吊和下吊。当扎片基本成形,发现枝条下垂,而又无法在本身枝条上用棕整平时,可用上吊,即从主干上系棕,将枝条向上吊平。当枝片上翘,而又无法在平身枝条 上用整平时,可用下吊,即在主干上系棕,将枝条向上拉平。
⑨套棕:当扎片基本形成,发现枝片或某枝条不十分水平时,采用套棕加以调整。系棕时后一棕套在已扎好的前一弯的棕弦上,由枝条上方或下方拉出,哈一下弯,使枝条在竖直方向产生微小位置变化,达到整平目的。
⑩拌棕当扎片基本形成,发现枝片水平面内枝条分布不均匀称时,用于在水平面内调整枝条位置,在相邻或相隔的枝条上系棕,作左右移位。(11)缝棕:当扎片基本形成,发现枝条顶端边缘小枝上翘或下垂,而又无法平整,可用缝棕加以弥补。一般多用于扎好后的顶片。用一根细棕在顶片边缘象缝衣服一样,将顶端若干小枝连成一圈,使边缘小枝不易下垂或上翘。
6. 怎样给树桩盆景造型
盆景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青年朋友喜爱盆景艺术,想亲手制作盆景。下面谈谈如何给树桩盆景造型。
1.要有树桩盆景造型的整体构思设计。诗文写作要求的“意在笔先”,这同样适用于盆景的创作。由于桩头材料、种类、特性不同,形象各异,制作者要“因材制宜、扬长避短”地进行总体构想,在脑海中绘出蓝图,或在纸上画出设计构图。总体设计,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明确主题。如:要表现刚健,桩头主干必须粗犷壮实,枝繁叶茂;表现险峻,则可采用“悬崖式”造型,使桩头枝干居高曲折而下;表现野趣,应着重刻划桩头主干的腐洞斑痕、枝杈的短曲。
(2)分清主次。局部要服从整体,并突出作品主调,重点渲染;局部基调,作酝酿烘托之用,使作品既富于层次变化,又和谐统一为一个整体。
(3)取舍适度。盆景桩头具有持续生长的特点,制作者要心中有数,根据其整体形势决定根、枝、干、叶的高低、前后、左右的取舍,使之合乎“缩龙成寸”“以小见大”的造型规则。
(4)创新立意。要在前人宝贵遗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发展,创作出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好作品。
2.要将刚直的桩头枝干合理地按创作意图弯扭成各种形态,使其富于三维空间的变化。常用的弯曲方法有:棕扎法(用粗细不同的棕绳,对桩头干枝进行绑扎,迫使其弯曲成型)、金属线扎法(以粗细不同的铜、铝、铅、铁等丝线,利用其坚韧性和可塑性,对桩头干枝进行缠绕,迫使其弯曲成型)、曲木助弯法、穿透助弯法、锯齿助弯法、切割弯法和刻槽法等。
3.为使树桩盆景造型符合创作意图,须对选用的桩头作适当的剪裁和雕饰。剪裁是为了控制其生长速度,促使其多分枝,使桩头在养分有限的盆钵中正常生长,生机蓬勃。裁剪顺序是从主干到枝叶,从大到小,从内到外。树桩盆景造型的雕饰是为了表现其古老病残的形象,以显示其历尽沧桑、时光久远的“老者风范”。树桩盆景的造型还要考虑其露根、嫁接、叶芽修整等方面。
7. 银杏盆景造型方法
银杏树有着奇特的叶型,做成盆景以后,可以拥有风格各异的造形。并且,它非常的耐修剪,容易加工,还是结果的树种,不但能够品型赏意境,也可以观叶看果,是很优良的盆景素材。受到了众多盆景爱好者的青睐。另外,这个树种还是特别长寿的一类,如果能够维护的漂亮,完全可以陪完我们走一生。作为盆景来说,银杏可以胜任的有观叶、观景、树桩等多种类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制作呢?
1、选材
想要做盆景,选材肯定是第一步,话说“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盆景人自然是也没有办法无材久做成造型。银杏树的素材实际并不难得,可以去购买,或者是苗圃培养。当然,我们比较常见的还是挖桩移植的办法。栽种的时间,建议是选择在11月以后的冬季到来年4月之前。这其中,又以春季未萌发前的成活率最好。如果挖桩的话,找寻那些树龄较长,枝干过渡均匀,植株健康的银杏树为宜,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考虑桩型的优美与否,若是有些分枝不太理想也无妨,后期可以使用嫁接的办法来给它改良。
2、移植
在移植银杏的过程中,不管是为了方便运输,还是后期造型的需要,无疑是应该对桩材进行些截短,在这个过程中,建议是宁多勿少,可给后面的创作过程留出更多的空间。对于采挖时的工作,主要的重点是根系的保护,要尽量的将毛细根保留,可利于后期的成活。刚移植的银杏老桩,越是古朴漂亮,就越应该格外珍惜。所以,最好先不给它上盆,进行一段时间的地栽养桩,这样,不但是利于成活,还能够缩短造型培育的时间。
3、造型初加工
在银杏老桩刚下山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对它进行了一些截短,到了上盆之前,可以对其进行一些造型粗加工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伤的部位,也需适当的给其截短。对于枝条的去留,可根据自己对造型的需求决定。注意,凡是病枝、枯枝等长势不好的枝条,不建议保留。将银杏栽种好了以后,第一年不建议有修剪造型的工作,这个期间可以对它放养,让其恢复旺盛,枝条长长,到了来年春天的时候,再开始造型的工作。
4、养护
银杏的根系是肉质的,非常惧怕积水。因此在日常的养护中应该注意,一定要待盆土表干以后再决定是否应该浇水,如果是有了积水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及时的翻土,帮助水分尽快蒸发。银杏是喜阳树种,并且耐寒耐热,所以,地栽的时候直接养在外面就可以,完全不用考虑过冬的问题。为了能够加快它的生长速度,在它除了休眠以外的时间,可以每隔20天左右给其施加一次腐熟的饼肥。
5、造型
银杏盆景的造型方法主要有蟠扎和修剪两个手段,可选择在来年的4-5月之间开始。注意,所蟠扎的枝条,固定经过一个月的生长季即可,这样才不容易损伤,还易于固定。到了秋天的时候,需对蟠扎的金属丝进行拆除,并再次修剪后从新进行。除了这两个措施之外,对于那些长势欠缺,或者枝条不理想的桩材,也开始使用嫁接的手段让其更完美一点。
6、上盆
通常,放养2-3年的银杏,造型基本就可以满足的需求,这个时候,就可以上盆为景了,作为盆小土少的盆景,植料的选择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所以,肥沃、疏松、排水好是基本的要求,可以使用河沙、菜园土、腐叶土的搭配,再掺入适量的基肥。上盆的时候,需对过长的根系做些修剪,做到根系离盆5厘米左右即可,刚上盆的银杏盆景,需将水浇透,放在阴凉的地方缓苗养护。
8. 榕树盆景怎样修剪出云片
"云片”修剪要平整且相互要协调,大小要与植株协调。要有高低,给人层次感云片版剪扎 在树木剪扎的基础权上,先将留做顶片的主枝或小枝用底棕法拿弯带平。然后应用平棕水平状向上呈反方向,应用平棕法水平状左右弯曲,形成圆形顶片骨干枝。必要时再下的第二侧枝弥补空缺。然后因枝制宜地应用棕法,使寸长之枝能有三弯,将枝叶剪扎成平行排列,叶叶俱平而仰,形同"云片" 。顶片扎成后,再由上而下剪扎中下片。中下片一般留在弯曲后主干的凸部。扎片时,先用底棕法,将中央主枝拿弯拉平,然后应用平棕法左右弯曲,形成骨干枝。随后应用棕法,剪扎成掌状"云片"。
9. 榕树盆景的修剪
云片你就可以不用继续编了,那个是需要技术的,一般需要用铁丝先把云片主枝绕成形,确定走势和方向,然后再确定旁支的多寡,然后再进行培育,达到一定的叶片密度以后再进行修剪,是十分考验手艺的
你还是把你的这盆种好吧,不要指望自己还可以多盘几片云出来了
云片的管理要做到宽,矮,平,弧,密这几点,尽量培育叶子,这个是修剪的基础,然后在修剪的时候做到尽量让云片变宽,变矮,整体扁平,上部保持一定弧度,叶片保持密集
OK,希望对你有帮助
10. 通派盆景的造型
通派盆景以小叶罗汉松为代表树种,这也是一个特色,其他树种有白皮黄杨、六月雪、圆柏、迎春、 紫杉、璎珞柏、五针松、榔榆、杜鹃、金雀、石榴等。
通派盆景的造型形式,以规则式的“两弯半”为主。盆景艺人在规则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对传统技术进行了一些 改进,创作出了一批自然型的盆景作品,如站飘式、悬崖式、直 林式、斜干式等多种形式。传统的“两弯半”形成造型方法如下:
加工“两弯半”时,首先将树木向一边斜栽,如向右斜栽5厘米处截去上部。截口下留1~2个小枝条,促其生长形成新 的主干。所截部位不能平滑,要高低不平,若干年后,伤口愈合 包.住新的主干基部,形成上部细枝嫩叶,枝叶繁茂,基部粗壮,替老古朴。此为“钉头柱尾”式,通派称此为上品,颇具“老当益壮”之势。
茶壶嘴,此式是将起手干与出手干按照一定的角度扎成茶壶嘴形式。
通派盆景传统扎法以“棕丝法”为主,其棕法有头棕、躺 棕、抱棕、怀棕、回棕、飘棕、竖棕、拢棕、悬棕、套棕、平 棕、侧棕、带棕、扣棕、勾棕等。“两弯半”扎法第一弯(坐地 弯)在根部(足)下棕,树高2,3处收棕,形成第一弯。第二弯 在第一弯顶部下棕,树高2,3处收棕。半弯收顶。
通派盆景的另一特色是,两盆一对,讲究对称造型,陈设在 门厅左右。但也有三盆、五盆、七盆一堂(或称一组),一盆陈 设在中间,三盆者在其左右各设一盆,五盆者在左右各设两盆, 七盆者在其左右各设三盆。中问的一盆主木称“文树”,株形高 大,在其左右两侧各对树木称为“武树”。造型左右对称,中间 的高大,向两侧顺次渐小。文树为主体,武树用来烘托文树,犹 如众星托月。此形式能增加环境的庄重、威严之气氛。
通派盆景用盆多与“两弯半”造型相配合,通常用颜色较深 的江苏宜兴紫砂盆,形状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正方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