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剑川盆景

剑川盆景

发布时间: 2022-02-09 03:09:37

㈠ 大理主要的民俗节日有哪些

1、绕三灵

绕三灵在每年的夏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二十三日过节时,人们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圣源寺,祈祷赛歌;二十四日,人流经过喜洲镇,向南洱海边村庄进发,当晚便在当地村庄的本主庙欢庆赛歌;二十五日,人群沿洱海至大理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在此祈祷欢庆之后归家。

2、三月街

月街,即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也叫大理三月会,今天又叫三月街民族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到了当代,大理白族自治州每年都会庆祝这个节日,全州放假五天,此时各方宾客接踵而至,人山人海,更有各国物品在此交易,也有藏药一条街,跑马会等特色。

3、花朝节

大理山下的白族人民于农历二月十四举行春会,届时家家户户门前以盆栽花卉搭成花山,形成花山栉比的一条条花街,蔚为壮观。古城及城郊的居民和农民身着盛装走出家门,到大理古城各条街道逛花街,赏花景。

4、石宝山对歌会

对歌会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老人认为当天在石宝山上舒展歌喉能够得到吉祥与安康,因此,节日当天,周边白族群众多会由四面八方汇聚于大理剑川的石宝山,唱调对歌,观光游览。

5、耍海会

耍海会又叫“捞尸会”,是由两个民间传说故事而来:邓川、喜洲一带始于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相传耍海会是为了纪念在大理南诏时代投入漫盏殉节的柏洁夫人;大理、下关一带始于农历八月初八,相传耍海会是为了打捞南诏时期陈蟒救民葬身海底的民族蔓雏殷赤诚。

(1)剑川盆景扩展阅读

大理白族民居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往往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

扎染为白族的传统工艺,历史相当悠久。用蜡刀将蜡涂于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随后入染料浸染。晾干之后,去掉捆扎的棉布,土布之上就会留有图案各异的扎痕。

由于棉布捆扎部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图案,因此扎染手法多样,变幻无穷。由扎染土布制作的产品非常丰富,如: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等等。

㈡ 大理得民俗节日有哪些

朝鸡山:

时间(农历) 正月

地点 宾川鸡足山

各地各民族群众上鸡足山拜佛

葛根会:

时间(农历) 正月初五

地点 大理三文笔村

品尝葛根风味,欣赏白族民间艺术表演

青姑娘节:

时间(农历) 正月十五

地点 剑川甸南,羊岑

白族姑娘载歌载舞演唱“青姑娘”的故事

花灯会:

时间(农历) 正月十五

地点 弥渡弥祉

花灯歌舞盛会

天子庙会:

时间(农历) 十月十五

地点 鹤庆

有白族、汉族等民族对歌活动

接佛母:

时间(农历) 二月八

地点 剑川城

有佛教密宗唱经歌舞“游四门”等活动

打歌会:

时间(农历) 二月八

地点 南涧,巍山,祥云

各县彝族群众至巍宝山通宵达旦“打歌”

花朝节:

时间(农历) 二月十五

地点 大理古城

各家各户在街道边展出自家种植的花卉盆景

庄稼会:

时间(农历) 二月十五

地点 洱源

春耕农具买卖,并有白族民歌对唱及歌舞活动

观音会:

时间(农历) 二月十九

地点 大理观音塘

佛教善男信女朝拜观音的盛会

小鸡足山歌会:

时间(农历) 三月三

地点 大理湾桥保和寺

白族对歌及大本曲演唱,是每年“开头曲”的日子

大理三月街:

时间(农历) 三月十五至二月二十一日

地点 大理古城西

有各民族民间文艺体育活动的盛大商品交易会

蝴蝶会:

时间(农历) 四月十五日

地点 大理蝴蝶泉

蝴蝶聚集的自然奇观,青年男女集会对歌

绕三灵:

时间(农历) 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地点 大理

三天三夜的歌舞,对歌,被称为“白族狂欢节”

栽秧会:

时间(农历) 栽秧季节

地点 大理 洱源

伴随年初栽插农事进行的田间吹打对歌活动

卖花会:

时间(农历) 五月初五

地点 永平老街

彝族赶街买卖花卉,并踏歌跳舞

杨梅会:

时间(农历) 五月初五

地点 南涧黑龙潭

青年男女以采摘杨梅为由,打歌,唱曲子

绕海会:

时间(农历) 六月十二至十五日

地点 剑川剑湖

白族群众绕剑湖朝拜十八坛神,唱曲,赛歌

火把节:

时间(农历) 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地点 全州各县

二十四为彝族,二十五为白族、村村竖火把

赛花船:

时间(农历) 六月二十五

地点 大理海东

彩画木船,划船比赛

海西海歌地:

时间(农历) 六月二十五

地点 洱源海西海

白族群众聚会赛曲,对歌

松桂骡马会:

时间(农历) 七月下旬

地点 鹤庆松桂

骡马物资交流,同时举办民间文艺活动

海灯会:

时间(农历) 七月二十三

地点 洱源茈碧湖

浮送海灯,白族民间赛歌对调

石宝山歌会:

时间(农历) 七月末三天

地点 剑川石宝山

大理,怒江,丽江三个地州八县的白族对歌大会

剑川骡马会:

时间(农历) 八月初

地点 剑川县城

骡马物资交滚,白族民间文艺表演

将军庙会:

时间(农历) 八月十五

地点 大理市下关

庙会上有唱乡戏,民歌,上刀杆等活动

渔潭会:

时间(农历) 八月中旬

地点 洱源邓川

骡马物资交流,白族民间文艺表演

菊花会:

时间(农历) 九月九

地点 大理 剑川

展示菊花盆景艺术,并有诗,书,画比赛

尝新米节:

时间(农历) 秋收时节

地点 白族聚居县

田间谢神,家庭宴乐等活动

白族本主节:

时间(农历) 一年四季

地点 白族聚居村

本主庙会各村各塞时间不同,并有民间演唱。

㈢ 闵行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闵行周边好玩的地方:
闵行区上海国际保龄球度假中心

上海国际保龄球度假中心是由上海市电信公司投资建造的涉外高级休闲场所,坐落于地铁一号线莘庄站的南侧,与外环线相邻,东邻上海国际射击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度假中心以浓浓的地中海风情而设计,设计超前。

闵行区闵行区群众艺术馆

闵行区群众艺术馆建于1986年,建筑面积6,755平方米,拥有舞蹈房、琴房、大教室、卡拉OK厅、舞厅、游戏厅和饭店服务设施。承担全区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对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业务指导。

闵行区热带风暴水上乐园

乐园的设计人员来自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其中来自德国的著名设计师 Mr.H.MartinF.Schulz曾为ESCARDA、DAIMLERBENZ、LAUREL 等设计展示厅。高层管理人员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

闵行区航华公园

航华公园位于上海闵行区航新路1号,总面积44622余平方米,于2000年4月开工,建成于2000年12月27日,公园由上海园林设计院设计,上海神州绿化公司承建并负责日常养护。

闵行区七宝古镇

七宝位于上海闵行区中部,现为建制镇,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据史料记载,古镇七宝约形成于后汉时期,到宋初才略显规模,它的鼎盛是在明清两代。

闵行区上海红园

红园南临江川路,东邻红园路,西接瑞丽新村,北至宾川路,全园面积4.08万平方米。红园内大量种植红叶李、青枫、红枫、三角枫等红叶树种,依山傍水,聚散相成,水面自然曲折。..

闵行区闵行公园

闵行公园东临横泾港,西靠沪闵路,南北分别与闵行中学、上海市荣誉军人疗养院为邻,占地面积6.06万平方米。闵行公园内建有棚架长廊、大型假山盆景、猴山、荷花池、磨菇亭、假山等。

闵行区吴泾公园

吴泾公园位于上海市剑川路2号,以自然式布局,组织多层次空间,小中见大,园内有湖面4800平方米,环湖置景,建有青枫亭,丛桂亭等建筑小品,湖内有小岛一座,以桥与道路相通,湖北面筑土丘,建有登山平台。

闵行区古藤园

古藤园座落在上海成陆前的古海岸沙冈之上,原址曾是一乡间集镇,因有明代嘉靖年间诗人董宜阳手植的古紫藤而得名,俗称“紫藤棚”,现址闵行临沧路148号,沙港河东岸,占地面积4948平方米。

㈣ 洱源县乔后镇地名来源于

乔后原属丽江木知府剑川县所辖,至民国时期仍属剑川县,1949年4月成立乔后区委,是月划归剑川县建制,但纳入西山特区活动范围,12月云南解放,乔后正式划归剑川县建制。1949年8月建立乔后区人民政务委员会,9月改称人民政府,1950年8月改称为第五区,1958年11月改乔后为胜利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剑川县撤大县为剑川县、洱源县(含原邓川县),同时将原属剑川的乔后公社划归洱源县。1962年改称乔后公社,10月改为乔后区公所,1969年底改称人民公社,1981年1月改设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3月改称为乔后区公所,至1990年撤乔后区公所改设为乔后镇人民政府。

洱源县乔后镇地处东径99°46′12″,北纬26°06′13″,海拔1940米。东倚罗坪山,坝子西有黑潓江由北向南穿流全境,谷地峡长,群山拱围形成盆景式的小坝子。位于大理州府所在地的西北部,洱源县城西部。南距大理市121公里,东距洱源县城72公里,北距剑川62公里。

㈤ 云南旅游路线

石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最合适你的旅游线路
我给你介绍一下云南所有的旅游景点:

简称:滇

位置: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部、西南部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面积:39.4万平方公里

人口:4415.2万

民族:有26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省会:昆明

区划:设5个省辖市,3个地区,8个自治州,128个县市区。

二、昆明旅游

昆明,云南省省会,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昆明作为一座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也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昆明必游景点有: 滇池 、 石林 、 翠湖公园 、 云南民族村 、海埂公园、 金殿公园 、 西山森林公园 、 九乡风景区 、 圆通山 、 大观楼 、 筇竹寺 、世界园艺博览园等。

三、大理旅游

大理市

现所在地为下关,同原来的理古城遥遥相望,如果你白天登上大理市的制高点明珠广场的高原明珠,大理市一览无余,民族广场,云岭大道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苍山由南至北,带着雄伟,带着苍翠向远方绵绵而去;洱海绿波荡漾,浩如烟海,衬托出大理市的美丽和妩媚。在明珠广场顺云岭大道由南至北依次矗立着以大理四绝——风、花、雪、月和五朵金花为题材的人格化汉白玉雕塑群,给人以文化的淘冶。

大理—风花雪月

风:下关风。相传在苍山斜阳峰上住着一只白狐狸,她爱上了下关一位白族书生,于是化作人形和书生交往,他们相爱的事被洱海罗荃寺的法师罗荃发现了,他不容他们在一起,便施法将书生打入洱海。狐女为救书生,去南海求救于观音,观音给她六瓶风,让她用瓶中的风将洱海水吹干以救出书生。当狐女带着六瓶风回到下关天生桥时,遭到了罗荃法师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风,于是大风全聚集在天生桥上,故下关风特别大。按科学的解释,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劳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仅为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行走在天生桥峡谷对着的街道上,大风吹的人站立不住。

花:上关花又称木莲花,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在关外花树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树,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润年开13瓣,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花后之果壳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

雪:苍山雪。相传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坝子中横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受苦人民,在观音的指引下学法归来,将瘟神都撵到了苍山顶上,让大雪冻死。为了让瘟神永不复生,妹妹还变作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于是苍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

月:洱海月,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边的白族人家都要将木船划到洱海中,欣赏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云彩、月亮和海水相应在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传说天宫中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渔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从此,宝镜就在海地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于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观赏。

大理古城

距大理市区13公里,背靠苍山,而临洱海,周长6公里,面积4平方公里。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据文献记载,它“规模壮阔”,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称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颍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谍,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当然,这些建筑今天多数已荡然元存,有的还依稀可见,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城内主大街纵贯南北;街道两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相联,一派古朴风貌。值得一提的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光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亮。故称“照壁”。这种情况,在风城下关更为明显,为避偏西大风,那里正房多坐西朝东。所谓“四合五天井”,即四面都是房子,四个角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大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个天井。

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又一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工艺精致,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大理居民都爱花。这里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多数民居院内都有花坛,种植山茶花等多种花木。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朝花节,家家户户把自己的盆栽花木摆在门口,搭成“花山”,招引四方来人欣赏。由于爱花,人们还以花来给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称,大理也被誉为“金花的故乡”。大理古城是古朴幽静的。城内溪水流淌,使人倍感清新。隐没在街巷深处的花园茶社是游人休息的佳所,新辟的洋人街更成为外国游客聚汇之处,具有白族特色的小吃,著名的“三道茶”都使人感到别具情趣。

西云书院建于1873-1875年,原为云南提督杨玉科私人府第,后来杨被人弹劾,其府第遂改为书院,这是白族民居式建筑,共有房舍百余间,规模宏大,气派壮观。院内保存的“西云书院碑”,全文5千余字,为杨玉科所撰,对研究杜文秀起义及清末大理历史,颇有价值。

古城中的主要街道,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白族扎染布艺、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

洱海

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因形似人耳,故名。它是一个淡水湖泊,海拔1972米,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7公里,面积252平方公里,最深水位21米。

小普陀

原名观音阁,金梭岛往北约十公里的海面上,飘着一块孤伶伶的礁石,其上有阁,这便是小普陀,这块礁型如方印,相传是观音大士留下的镇海之印。小普陀始建于明朝,为亭阁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塑如来像,第二层立观音像。由于观音是这里的主像,又因其位置颇似佛教名山普陀山,又似神话中观音所居之地普陀,故改名为“小普陀”。游览小普陀的最佳时候是清晨。这时,海面上雾气袅袅,小普陀时隐时现,宛如月宫,待登上小普陀,只见四周雾气涌动,犹如洁白的轻纱。这就是洱海八景之一“岚霭普陀”。交通:早上8:00,从洱海码头乘船.

三塔倒影公园

出大理古城西门后北行一公里,过桃溪桥后沿大路左西走百余步,便是三塔倒影公园。三塔倒影之妙,更在于月光如水的夜晚。此时三塔倒影格外清晰,塔影四周水中繁星闪烁,玉兔轻移,人顿觉天上人间,只在一念中罢了。

崇圣寺为唐宋时期,南绍、大理国的王家佛寺。塔因寺名,后寺毁塔存,三塔互为鼎足,始建于唐南诏丰佑年间,历时两千多年。主塔名为千寻塔,高69.13米为十六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南北小塔均为高为42.19米,为十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主塔每级东西两面,龛内供有佛像,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质金翅鸟。相传这鸟可以镇住洱海里的妖龙鬼怪。我细观之未发现这金翅鸟,后来在展厅发现这鸟,已是锈迹斑斑,破损不堪,后人可能在维修当中取下而简化成这种形式了。导游讲,在中国的塔中所有的层数为奇数,但是崇圣寺的三塔却是偶数。问其原因是大理是一个母系社会,所以与其它的社会就有别了。

点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时称为熊苍山、玷苍山、灵鹫山等,南诏时封为中岳山。

苍山共有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景色以雪、云、泉、石而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苍山的云更是大有来头。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玉带云”和“海盖云”。这是季风来临后,一些碎积云在先,接着有大片积云出现的自然现象。有时积云高度下降并展开,几乎盖住洱海,只有四周边沿透出一线光亮,这是“海盖云”的出现,预示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苍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蚀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还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飞瀑叠泉,四季奔泄,在清纯甘甜泉水的滋养下,苍山充满生机。

苍山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用大理石制成的精美工艺品,畅销国内外。”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独大理的最奇美,且开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苍山顶有洗马塘、黑龙潭等冰积湖,湖水清澈,环境清幽,好似人间的瑶池。沿山麓西有漾濞石门关,东有大理将军洞、宝林寺、感通寺、观音堂、清碧溪、七龙女池、中和寺、无为寺、圣源寺、蝴蝶泉、天龙洞、花甸坝等景点。

索道站设在苍山脚下,三月街处,离大理古城1公里左右,索道上步站设在苍山上的"中和寺"附近。一下索道便可参观名胜古刹。然后沿着蜿蜒于苍山山腰全长18公里的玉带路,游客就可到达桃溪、中溪、凤眼洞,七龙女池、清碧溪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站在苍山上远眺洱海,那湖光山色,那蓝天白云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理洱源西湖

洱源县西湖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洱源县右所西部的佛钟山麓,为高原平坝淡水湖。由西湖、江尾、罗平山三个片区和螺蛳江游览线组成。西湖湖面3.3平方公里,系高原断陷湖泊,平均水深1.8米,最深3.3米,是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

湖中有六村(张家登、清水塘、东登、中登、南登、海塘)一岛,构成村内有湖、湖中有村的天然村湖画景,环山倒影,碧水翠苇,风景如画。

西湖距大理60多公里,处在从大理去丽江的途中。

四、丽江旅游

丽江,纳西语为“依古堆”,意为金沙江转弯的地方,就是因长江第一湾在此而得名。丽江,曾是战国秦汉时期南方陆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之一,又是茶马古道的要冲,也是当时著名的驼峰航线上的重要中转站……

丽江古城,1997年12月,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审评,正式批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受全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同时也成为国内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大研古城是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图库——大研古城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共同组成的统一体,主要部分是大研古城。大研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砚与研同音)。面积约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建于南宋末年,近千年来一直是滇西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

白沙古镇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古镇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丽江行政公署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所在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称号。

当你漫步古城,眼前呈现出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过巷,一座座小桥如彩虹横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风中摇弋。无数小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晃若迷宫。古城中店铺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那晶亮闪光的各式铜器及花样翻新,款式新颖的各色皮革时装,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擅长经营买卖的纳西妇女们沉着地讨价还价,一桩桩生意就在她们自信的笑容中作成了。在幽静的深巷里,不时看到身披七星披肩的纳西老人,或三五成群,玩着一种古老的纸牌游戏,或神态悠闲地在古城中漫步,或独坐在屋檐下,若有所思。在古城幽雅的环境里,人的心境顿时变得舒适而欢愉了。在敞开的院门中,你可以看到纳西人家的庭院里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卉给你一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受。

据传,丽江世袭土司为木姓,木字若加上框,即成为“困”字,木府便因忌讳而不设城墙。

四方街街面宽广,主街有四条,向四周辐射。每条街道又分出许多小街小巷,街巷相连,四通八达。每条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夏季无尘土,显得光滑平整。四方街上,仍保留着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清洗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古城民居的特色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它们多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组合,厦子(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北京的四合院和当地土木结构特色于一体:正房堂屋,两旁侧室,走廊宽敞,天井宏亮,门窗多精雕细刻花鸟图案,门楼修得富丽堂皇。纳西人生在花的王国,又酷爱栽花种草,几乎每家庭院都摆着盆景花卉,浓绿中亮出五颜六色的芬芳。

发源于城北的玉泉河南流至城头双石桥下,分为西河,中河,东河三条岔河穿城而过。每条小河又分成若干支流,穿街绕巷,入院过墙,流遍全城。条条街道见流水,户户门前有清溪。清澈的溪流为居民用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调节了古城的气候,还有利于防止古城的火灾。建于明清时代的300多座大小石拱桥,石板桥跨于清溪之上,显得古朴而恬静。

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形成居民洗菜用水最远不过50米的便利条件。当你徜徉街头,随时都有水的陪伴,或在旁淙淙欢唱,或在下潜游路中,令人心驰神往。水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资源,有水才有生命,才有生活,才有蓬勃向上百花纷繁的希望。水,不仅使大研古镇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大研的佳妙美景。泉水环绕连接每家门庭,开门即河,迎面即柳,形成高原水乡“户户泉水,家家垂柳”的特有风采。他们用水十分讲究,名为三眼井,即泉水喷涌的第一眼井供饮用;下流第二眼井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严格分开,不准乱用。一石跨渠,即成一家,水绕民家,自然处处以桥通路。大研保存了许多座明清的石拱桥,虽经几百年的风雨剥蚀、兵火焚毁,乃至多次大地震的破坏,石桥如故,至今依然雄跨主河,为这个“中国的威尼斯”、“高原姑苏”赢得一份古朴的壮丽。

每年的5-10月为雨季(时逢旅游旺季),这段时间通常很少能见到雪山,而在11月到4月的旱季,则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看到耸立在蓝天下的雪山,如果见不到雪山(门票82元/人),雪山之行实际没有多大的意义;雪山有三条缆车,一条是冰川公园缆车,俗称大索道(160元/人),上到海拔5406米处的冰川公园,自冬天到次年的5月左右,可直接到雪地玩雪,6月后雪渐渐消融,只能见到冰川和裸露的大岩石,使观景逊色不少;第二条是云杉坪缆车,俗称小索道(42元/人),上到海拔3000米处的云杉坪,这是云杉林中的一个面积约1平方公里左右的草坪,背景是玉龙雪山终年积雪的主峰扇子陡,天晴时景色很美,天阴则只能见到草地和森林(在旅游旺季中大部分是这种情况);第三条是牦牛坪缆车,俗称中索道(62元/人),上到海拔3100米的牦牛坪高原牧场,这里冬天下雪后的雪景很美,背景是蓝天下耸立的雪峰,如果雪化后的阴天,见到的更多是牦牛粪。

欢迎您来丽江旅游!

六、西双版纳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河水......

您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傣族歌曲说的是哪里吗? 歌曲的作者是谁? ——告诉您吧,当年著名作曲家杨非先生写的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说的就是西双版纳。至于它是怎样诞生的,您到西双版纳来看看就会找到感觉了。

一位西双版纳朋友曾经诚恳的对我说:“因为我生长在西双版纳,虽然不敢自诩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但确实敢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的确,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是金孔雀的故乡,是很多著名电影外景的拍摄地。就拿芒令的迎客松(独树成林)来说吧,数十部影视片在这里拍摄过外景,如《边寨烽火》、《孔雀公主》、《带手铐的旅客》、《西游记》等,王晓棠在这树上打过秋千,刘晓庆在树林中流连忘返......。境内的瑞丽江、大盈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奇观很多。秀美的瑞丽江、亚热带雨林奇观—扎朵河的雨林瀑布、圆你发财梦的南菇河淘宝场、全国最大的树—榕树王、橡胶母树、迷人的凯滨亚湖、全国物种保留最多的森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只有探险家才能攀登的大娘山等等。

西双版纳的美还不尽如此。区内傣、景颇、阿昌、德昂、僳僳等多姿多彩、独特奇异的边疆民族风情,让您目不暇接,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阿昌族的大包头等,将使您耳目一新(详见民族风情)。边境贸易的发展,使来到这里的游客能买到世界上最好最美而且最便宜的珠宝玉器;您可以看到一座城市、一条街、一个院坝,分属两个国家的奇观。

旅游热线:0871--6501660

㈥ 张家界的资料

张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张家界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即今蒋家坪乡太平村)。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县被命名为天门山,设置了天门郡,至两普、南北朝,均属天门郡溇中、临澧县。1369年明朝设置大庸县,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设永定县。
1949年解放后至1988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辖。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省辖地级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级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张家界市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国内外闻名遐尔而得名。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去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
张家界市地貌构造复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贯穿城市全境。张家界市境内山峦重叠,地表起伏很大,最高点海拔1890.4米,最低点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倾斜,中部沿澧水两 岸呈北东向缓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递降。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 入张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来凤 龙山入市辖桑植县历山, 桂英山,青龙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红溪山,朝天山,青岩 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间,有七星山,崇山,天门山, 延入慈利县的大龙山,天合山。三支均到东到洞庭湖冲积平原而消失。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张家界更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区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张家界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实施了“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人均拥有绿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
张家界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日照、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1440小时、16度和1400毫米左右,历年平均无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间。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
春季(3/5月) 气温: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8月) 气温:19.7℃,23.3℃,22.2℃夏天苍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12月)气温:17.9℃,13.9℃,8.7℃ 秋天明净而如洗-赏果、登高
冬季(12/2月)气温:3.4℃,0.7℃,1.3℃ 冬天素洁而如睡-赏雪、寻梅
张家界市区海拔183米,景区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异,昼夜温差可达10℃
在张家界市内,分布着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达70多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0%弱。少数民族中以土家族人口较多,其次是白族、苗族和回族。此外。还有少数满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现就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土家族
土家族,通俗的解释,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古代称“巴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从来没有全面性搬迁过,是一个很稳定的民族。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早在尧舜时代,长江,汉水以南就有了“南蛮”的生存与繁衍。
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称武溪蛮、西溪蛮、天门蛮、黔阳蛮、建平蛮等。
隋代称“岳左”。
宋代称北江诸蛮。《宋史·蛮夷传》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
明清两代称土夷、土蛮、土家。
到了明未清初时期,才出现“土家”与“客家”之汉语称谓。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指汉人而言的。“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只有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本来,土家族自称“毕兹族”,古代巴人也是这样自称的,但“毕兹”不等于就是“本地人”。“毕兹”是土家族的自称,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来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区以后才出现的汉语称谓。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生活在张家界市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显其灵,真所谓物华天宝而人杰地灵。

白族

白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就是“白人”的意思。白族的先民史称“泊填”、“叟”、“爨”、“西爨”、“白蛮”、“白人”、“民家人”等。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大理一带。居住在桑植与天子山一带的白族,则是从云南的大理国。据有关史料介绍,早在1253年,蒙古军占领了云南的大理国,强征了一支“寸白军”,进攻南宋。这支“寸白军”里有三个白族兄弟,分别名叫钟迁一、谷均万、王朋凯,因为他们三个人对蒙军不满,又厌恶战争,因此就逃离了军队而流落到了江西,后迁到湖南洞庭湖。他们又溯澧水而上,在桑植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当时的三个人,经700多年的繁衍,到现在已发展到近万人了。解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和清理族源,于1985年秋天正式成立了七个白族乡,终于实现了白族的民族自治。桑植的白族人虽然来自远方,但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同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大同小异。白族的语言基本上是说汉语,汉文早就成了白族人的通用的文字。因为白族人长期同汉族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
白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它不但在历史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参加1884年震惊中外的“镇南大捷”和1949年4月的剑川武装起义等,同时,还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屹立在大理的崇圣寺,金壁辉煌,剑川石宝山的石窟与鸡足山的古建筑群,也颇具艺术特色。著名的爱情史诗《望夫云》与民间故事《美人石》与《蛇骨塔》,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每年大理的“三月街”,更是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同时又是进行商业活动的盛会,招来不少国内外游人。
苗族
苗族,自称“壮”、“蒙”、“摸”、“毛”,也有称“嘎脑”、“果雄”、“带奥”、“笼儿”的。
苗族,在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先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以及“荆楚地带”,后来他们沿洞庭湖溯水而上,慢慢到达湘西和黔东一带,然后在这里定居下来,生息、繁衍。根据史料记载,苗族在周秦时代称为“蛮”,汉代移居湘黔以后,又被称为“五溪蛮”、“长沙蛮”。元代封建统治者在湖南苗族地区设置“五寨长官制”,在贵州苗族区设置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以加强对苗族人民的统治。
到了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任命流官,清查田土,征收赋税,调查户口,统一设立府、厅、州、县、进一步加强了对苗族人民的统治。这使许多苗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长期掐扎在死亡线上,终年不得温饱。苗族人民真正翻身作主,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实现。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历史上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汉武帝十三年(公元37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大寇郡县”,极大的震撼了封建统治王朝;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59年)暴发了苗族与土家族人民联合参加的“乾嘉起义”,先由贵州松桃厅苗族领袖石柳邓和石乜妹(女)发动,接着湘西花垣黄瓜寨的石三保,凤凰厅野堡寨的吴陇登和苏麻河的吴半生以及吉首坪垅的吴八月和三岔坪的吴连举纷纷响应,声势浩大,斗争勇猛,打败了清军多次进攻。这次起义军斗争共进行了13年之久,给清军以沉重的打击。国民党统治时期,湘西苗族、土家族人民又一起坚持斗争,废除了自清嘉庆以来盘剥湘西人民100多年的“屯田”制度,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长期的斗争中,苗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详细资料请见:
http://www.zjj.gov.cn/city/kk/
网络知道回答只能容纳10000字,请谅。

热点内容
郑州东花卉市场 发布:2025-08-28 18:13:22 浏览:849
盆景根大了 发布:2025-08-28 18:12:02 浏览:182
油茶花黄得 发布:2025-08-28 18:03:24 浏览:212
兰花香结局 发布:2025-08-28 18:01:13 浏览:486
浪漫七夕情人节手抄报 发布:2025-08-28 17:54:17 浏览:898
红苕盆栽 发布:2025-08-28 17:49:30 浏览:76
江宁海棠花 发布:2025-08-28 17:31:29 浏览:272
百合花开课文 发布:2025-08-28 17:29:43 浏览:948
盆栽白杆 发布:2025-08-28 17:17:59 浏览:587
荷花带桥 发布:2025-08-28 17:14:41 浏览: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