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味子盆栽
⑴ 红木香繁殖方法,你有哪些了解呢
红豆杉香,又称紫金藤、沙藤、南五味子果。为常绿木质藤本野生植物;花期为6-9月,果期为9-12月。在家庭盆栽中很难开花。野生植物,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南部;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在山地杂木林、林缘或山沟的灌丛中,缠绕在其他树木上生长。紫檀香,雌雄同体,喜温暖湿润气候。繁殖方法,除种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横干繁殖。人工栽培难以生根,种子繁殖的方法简单易行,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幼苗。但它不容易开花和结果。如果你真的想扦插,提供以下方法,你可以试试。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⑵ 五味子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哪些如何处理它的种子
我很喜欢花卉和盆栽,也喜欢一些喜欢生长在山上的野草,像七叶一枝花、岩黄连、九死还魂草、车前草、金线莲等植物就挺有价值的,所以我会将这些植物种植在院子里,像七叶一枝花的花朵还很美,所以我很喜欢这种植物,觉得植株的观赏价值高。而还有1种植物并不好找,也可以说不常见,植株在每年都能够结出来一种果子,这种果子是鲜红的,比较奇特,人称“五味子”,果子具备“药用价值”,所以很珍贵,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五味子这种植物,你见过吗?
⑶ 盆栽五味子的栽培要点是哪些
盆栽五味子用30~40厘米的瓦盆,盆土用园土6份,堆厩肥2份配制而成,盆底加入饼专肥骨粉各属5克。每盆栽一株,一般栽有3~4个分枝高60~100厘米的二三年生苗,栽后浇定根水,栽时宜带土球,保证尽快缓苗成活。生长期间,每隔10~15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一次,开花前、花后及果实膨大期,各追施1%磷酸二氢钾加1%尿素液或10%人畜粪尿。生长期每3~5天要浇一次水,夏天烈日高温,1~2天要浇水一次。春季发芽后要搭架立支柱,并及时绑缚向上生长。如果雄株不足,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冬季休眠期,要剪去病虫枯枝,细弱枝、密生枝,对结过果的枝条,适当短截回缩,生长期间还可摘心增加分枝,以增加结果数量。5~7月份,易发生叶枯病,可用1∶1∶200的波尔多液防治,如发生卷叶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⑷ 五味子的经济价值很高,它的栽培方法有哪些
五味子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非常高。古籍《本草蒙筌》中就有记载: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这其中提到的北五味和南五味是指五味子的两种不同地区的种类。以外形来区分,北五味为不规则球形,表面为红色;而南五味则比较小,表面是棕红色。由于近年来的五味子需求量剧增,但是野生资源却十分有限,所以采用人工栽培的方式有不错的前景,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怎么种出高产五味子吧!
- 病虫防治
威胁到五味子的病害最常见的是根腐病,此种病害会导致植株的叶片萎蔫,严重的话就造成整株死亡,诱发该病的原因主要是田间水分过多。所以我们在田间管理上要注意排水,尽量做到土壤不积水。如果发现有植株感染病害的话,轻微的可以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浇灌根部,重度导致植株死亡的就要挖掉然后烧掉。
虫害的话,以卷叶虫对五味子影响比较大,会影响到果实的生长,甚至是脱落。防治的方法为,当发现有幼虫危害的时候,可以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进行防治。
⑸ 请教我的网友们,你们知道五味子,九里香,水葡萄之类的盆栽盆景那里多些更便宜的吗
七里香最便宜
⑹ 五味子的花期是什么时候
五味子叶色翠绿,花色素雅,夏季着花,芳香宜人,并有成串鲜红美丽的果实缀满枝头,是理想的盆栽观果藤本植物。五味子为多年生落叶藤本,属木兰科五味子属。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嫩枝红棕色,小枝无毛,稍具棱角。单叶互生,叶薄稍膜质,卵形,宽倒卵形至宽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淡绿色,叶柄及叶脉常带红色。花单性、雌雄异株,乳白色或带粉红色,芳香,花径1.5厘米,果熟呈长穗状,其上疏生小球形不开裂的肉质果,熟时深红色,每果含种子1~2粒。花期5~6月,8~9月果熟。五味子原产我国,生长在山坡灌木丛中。性喜荫蔽潮湿,耐寒性极强,喜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
⑺ 红木香适合什么地方种
红木香适合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区,现在栽培的地区也是很广的,只需要在养护时多注意就行。种植红木香的时候,要让它在温暖的环境里生长,养护温度在21-26℃比较好。而且它也是喜欢阳光的,养殖时要选择阳光好地方,只有让它多晒太阳,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它才能更好的生长和开花。
(7)南五味子盆栽扩展阅读:
养殖方法
1、温度:红木香喜欢温暖,并且有一定昼夜温差的养护环境。因此,最好将养它的位置白天的温度控制在21-26℃之间,晚上的温度控制在15-17℃之间。
2、阳光:它比较喜欢阳光。养护时,应当把它放在一个光线好的位置,让它利用光能来合成养分,进而生长、开花。
3、浇水:它在生长季以及开花之前,需要较多的水分。但是在冬天的时候,并不需要很多水。因此,在平时可以稍微多浇一些,但在冬季一定要控水。
4、施肥:通常,需要每15-20天为它追施一次肥液。不过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需要适当控肥,以免它受到肥害。
⑻ 福星团 怎么样
布福娜,学名:Kadsura coccinea (Lem.)A.C.Smith;英名:Kadsura;中文学名为“水汇五味子”,别名黑老虎,仙女抛绣球,香绣球,人面果,冷饭团,也有人称为福星果。
布福娜属木兰科(Magnoliaceae)五味子亚科(Schizandraceae)南五味子属(Kadsura)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原产中国西南部,为暖温带和亚热带植物,从目前中国几个野生分布点情况来看,冬季-15℃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均可露地栽培,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为最适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越南也有分布。喜光又耐阴,好温暖又耐寒,成年植株可耐-20℃的低温和48℃的高温,在-10度以上地区栽培完全没问题,北方地区可保护地栽培,布福娜栽培基质为偏酸性沙壤土地为最好,无论山区、丘陵或平原均可栽植。
布福娜植物的特征为叶互生,椭圆形,革质,长5~18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攀缘茎,长可达10m,其上有环状缢痕和瘤状凸起;根肉质,有香味;春季开花,雌雄同株,红色,排成数轮;果实为聚合果,11月前后成熟,果大独特,表面似足球,形状新颖,独一无二,非常有光泽,似柚非柚,似瓜非瓜,表纹霞光菠萝,垂吊如灯笼;果径8-12厘米,单果重250-600克;幼果青绿色,成熟为深红,色艳如花,珍奇可爱,风味特佳 果味像葡萄,浆多味甜,果肉似荔枝,乳白而细腻,回味如苹果,果气像香蕉,是色、香味俱佳的特种水果。观之,使人赏心悦目,闻之,让人垂液欲滴。
但多年来,布福娜处于野生未开发状态,少有人认识,只有贵州东南部苗族人民少量栽培,作为高档水果重大节日食用,近年来略有发展。布福娜栽培种植其实非常简单,与栽植葡萄、猕猴跳相似,而病虫等管理又较葡萄生产粗放,需搭架以供攀缠,为确保稳产、丰产,在花期最好人工授粉,根据植株大小进行疏花疏果,以保证果子品位,布福娜须根较多且分布浅,因此施肥不宜太深。布福娜正常定植每亩120株,矮化密植每667平方米可种300株,定植后,第2年即可挂果,第4年进入盛果期。抗逆性强,无大小年之分,盛产期每株可结果30--50个左右,单果最重达2-2.5公斤,—般每667平方米种120株,盛果期产量可达5000kg/667平方米。
近年来,经多位农业科技人员研究发现,布福娜是一种集食用、药用、绿化、观赏为一体的神奇珍稀植物,与长白山木兰科五味子属的北五味子形成南北呼应,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多用途第三代新型水果,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布福娜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也非常丰富,在中国贵州苗族地区,布福娜本身就是美容长寿之果的意思,采用现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布福娜中Mn、Fe、Cu、Zn、Mg、Ca等一些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含量特别高。深受消费者喜欢,布福娜果实的产地批发价5-10元/公斤,种植一亩地,盛产期年收入可达2.5—5万;布福娜果实在 11月份左右成熟,果型有弹性,果皮有胶质,耐贮运,南方可留在树上到春节上市,北方成熟采收后,可室内自然存放3个月,春节前后反季节上市,每公斤达百元;据报道2004年春节在香港市场以120港元/公斤被抢购一空。
布福娜植株抗逆性强,几乎无病虫害的特性决定生产出来的果实全部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适合搞精品农业,管护稍加注意便是有机食品,效益会更高,矮化盆栽,便成了观食两用品种,带果上市矮化盆景每盆市场售价200元左右。
布福娜生长旺盛 、适应性强 ,当年主蔓可长3米,茎蔓繁茂,叶片终年青翠,晶莹可鉴,遮阴效果好。既可作园林配置,又可作露地长廊、棚架等的顶面绿化,套栽于果林、经济林或其它树林之下,既可借助枝干作缠附的棚架,又不影响其产量,是实现“双季果园”的首选配栽品种,也是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最佳品种之一。
布福娜全株皆可入药,以果实最佳,具有祛风活脉,调气止痛,清肝明目,益肾补精。常食其果,能黑发润肤、滋补养颜、清心益智、健身延年;布福娜的根也称黑老虎,是华南、西南及其邻近地区的常用草药,性味:甘、温、无毒。功能:祛风湿、活血脉,对风湿关节炎、肠胃炎,腰肌劳损有疗效。据苗族药师介绍,布福娜是一种药食合一的水果,具有清热解毒、怯风活络、调气止痛、清脑明目、益肾固精、补血养颜、提神醒脑等功能。其根、茎、叶、果均可入药。
随着人们对布福娜的认识及对盆境花卉、园林艺术、及水果、医药保健的挑剔要求,姗姗来迟的布福娜一经电视、网络、杂志等一些媒体的报道,人们纷纷咨询,一尝为快,但市场上有价无市,一果难求,布福娜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果。
布福娜有如此高的市场需求及火爆的人气,再加上低投入高收益(亩种苗费用:120-300株*10元/株=1200-3000元),受到广大种植户,投资者的青睐,准备引种栽培,投资、运作布福娜产业,在这个产业中快繁布福娜种苗是这个产业中的先导型产业,重中之重,因为布福娜不仅果实一枚难求,种苗也一样,好的栽培品种刚从野生资源筛选培育出来,数量极为有限,没有大量市场供应,野生资源本来极少,由于市场看好,人们挖掘栽培,几乎灭绝,而本身用没选育的野生品种繁育出的苗木,表现性状杂乱,不能保证稳定一致的形状,栽培后会给种植户经济效益带来很大影响,市场迫切需要优质布福娜苗木。
迫于市场的需求,社会的责任感,科隆实业采用李长潇教授独创的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对南五味子属新近崛起的布福娜品种进行了精心快繁开发,近期成功。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是个全新的植物克隆新系统,完全离开试验室条件,育苗设施简易比组织培养快繁投入低几十倍,比常规育苗极大的节约了种质材料,接种速度极快,每天每人可接种5000株以上。这个速度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可想象的,劳动效率极高,并且可周年生产,用该技术从微型材料开始繁殖,可直接一次性培育出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株。对布福娜植物40天左右的时间就可繁殖一代,运用该技术生产的布福娜种苗性状无变异,苗壮,根系发达,挂果早,投资者通过运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快繁布福娜,可使投资在较短时期内得到几何数级般增长和高额回报。投资者仅市场种苗生供应,就有巨大的潜在利润。投资者若抓住市场机遇,以大规模产业化规模大面积人工栽种,并生产许多精品农产品将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www.clone-p.com
⑼ 南天竹和南五味子的区别
南五味子:藤本,各部无毛。北五味子是药用植物,自然分布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主产于东北和河北等地的五味子果实干品,商品习惯称为“北五味子”。两者在形态和药用上有区别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区别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多年生落叶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花单性异株,生于叶腋,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7-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南五味子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功效
五味子是使用率最广的中药材之一,也是中医提倡普及的保健茶原料之一。五味子分南五味子、北五味子之分,那么这两种五味子的功效是什么?如何鉴别这两种五味子?
什么是五味子
五味子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壮味、五味、吊榴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是落叶木质藤本,除幼叶背面被柔毛及芽鳞具缘毛外余无毛;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皱纹,片状剥落。叶膜质,宽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 (3) 5-10 (14) 厘米,宽 (2) 3-5 (9) 厘米;五味子分为2属,即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喜微酸性腐殖土,在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都有分布。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联苯双酯、双环醇片,有保肝护肝功能。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作用
五味子,顾名思义,它具有五味,即酸、苦、辛、甘、咸。中医称:酸入肝,咸入肾,辛入心,苦入肺,甘入脾。所以说五味子五脏皆治。
五味子分南北五味子,而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南五味子是指华南、华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北五味子是指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北五味子为传统使用正品,除收敛固涩外,功偏补益心肾。南五味子则偏敛肺止咳。入滋阴药当以北五味子为宜。
生长形状区别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多年生落叶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花单性异株,生于叶腋,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7-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 ...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如何鉴别
对五味子稍稍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两种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五味子,其实形态上区别挺大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鉴别了,下面妈网网络来给您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吧!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鉴别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东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功效与五味子相似。
形状鉴别
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多年生落叶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叶互生,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花单性异株,生于叶腋,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7-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南五味子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使用禁忌
五味子尤其是北五味子的使用挺广泛的,那么它们在使用上有什么禁忌呢?下面妈网网络来给您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五味子的属性】
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果实。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晒干。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主产于湖北、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为五味子副品,品质较次。均以粒大肉厚、色紫红、有油性者为佳。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种子为滋补强壮剂和镇咳药,治神经衰弱、支气管炎等症;茎、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茎皮可作绳索。 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五味子主治】
1.治久泻不止。 五味子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2.治久咳虚喘。五味子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医宗己任编》);五味子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南天竹,别名:南天竺,红杷子,天烛子,红枸子,钻石黄,天竹,兰竹;拉丁文名:Nandina domestica.属毛茛目、小檗科下植物,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木本花卉种类。由于其植株优美,果实鲜艳,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常常出现在园林应用中。常见栽培变种有:玉果南天竹,浆果成熟时为白色;绵丝南天竹,叶色细如丝;紫果南天竹,果实成熟时呈淡紫色;圆叶南天竹,叶圆形,且有光泽。因其形态优越清雅,也常被用以制作盆景或盆栽来装饰窗台、门厅、会场等。
形态特征
常绿小灌木。茎常丛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无毛,幼枝常为红色,老后呈灰色。叶互生,集生于茎的上部,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二至三回羽片对生;小叶薄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0.5-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冬季变红色,背面叶脉隆起,两面无毛;近无柄。
圆锥花序直立,长20-35厘米;花小,白色,具芳香,直径6-7毫米;萼片多轮,外轮萼片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向内各轮渐大,最内轮萼片卵状长圆形,长2-4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4.2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圆钝;雄蕊6,长约3.5毫米,花丝短,花药纵裂,药隔延伸;子房1室,具1-3枚胚珠。果柄长4-8毫米;浆果球形,直径5-8毫米,熟时鲜红色,稀橙红色。种子扁圆形。花期3-6月,果期5-11月
生长习性
红枸子图片欣赏(6张)
南天竹性喜温暖及湿润的环境,比较耐阴。也耐寒。容易养护。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既能耐湿也能耐旱。比较喜肥,可多施磷、钾肥。生长期每月施1~2次液肥。盆栽植株观赏几年后,枝叶老化脱落,可整型修剪,一般主茎留15cm左右便可,4月修剪,秋后可恢复到1m高,并且树冠丰满。
常绿灌木。土壤。花期5-7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庭园。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潢川卜塔集镇 ·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国外日本、印度也有种植。[1]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南天竹果实(4张)
湿热黄疸、胃肠炎、尿路感染、眼结合膜炎、咳嗽、喘气、百日咳、食积、腹泻、尿血、腰肌劳损。
《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止喘,兴奋强壮。"
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
果:苦,平。有小毒。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根、茎15~50克;果3钱。[2]
注意禁忌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中毒症状为兴奋,脉搏先快后慢、且不规则、血压下降、肌肉痉挛、呼吸麻痹、昏迷等。[3]
临床应用
南天竹含多种生物碱。茎、根含有南天竹碱、小檗碱;茎含原阿片碱,异南天竹碱。另外,茎和叶含木兰碱;果实含异可利定碱、原阿片碱。叶、花蕾及果实均含有氢氰酸。叶尚含穗花杉双黄酮、南天竹甙A及南天竹甙B。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冷血动物(蛙)可引起吗啡样麻醉作用;对温血动物(小鼠、犬)小量时引起轻度麻醉,大量时引起痉挛(阵挛型及强直性),犬有流涎、呃逆、大便失禁等;脊髓的反射性增高,最后则陷于麻痹。
南丁宁碱之作用较南天竹碱为弱。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均有抑制心脏的作用。对离体蛙、兔心脏均有直接的麻痹作用,阿托品不能影响之。毒毛旋花子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肾上腺素次之。南天竹碱对血管之作用,报道不一,有云对离体蟾蜍下肢灌流有扩张作用,但也有报道,无论对离体蟾蜍或兔之血管灌流,影响不显著,可能系提出之生物碱皆属不纯物所致。南丁宁碱对离体兔耳或蛙下肢血管皆无影响。对兔静脉注射,皆可引起血压下降,此乃由于心脏受抑制所致,最后死于心脏麻痹。
对平滑肌的作用南天竹碱能使豚鼠在位肠管紧张度上升,但对离体肠管之作用则相反;对离体兔子宫小量兴奋、大量麻痹。南丁宁碱对离体的兔肠及子宫、犬肠管,皆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在位兔肠及子宫,则仅见兴奋作用,(开始时可见有短暂之抑制),强度随剂量而增加;此作用点在植物神经末梢及肌肉两方面。
其他作用南天竹碱、南丁宁碱对横纹肌有直接麻痹作用,与箭毒不同。最初曾报告有局部麻醉作用,但被否定,二种生物碱对呼吸中枢有抑制或麻痹作用。有人提出,南天竹碱具有吗啡样的菲类结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强;南丁宁碱具有原小檗碱样结构,属于原浆毒,对心肌、骨胳肌作用较强,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较弱。[1]
常用药方
治小儿天哮:经霜天烛子、蜡梅花各三钱,水蜒蚰一条。俱预收,临用水煎服。(《三奇方》)
治百日咳:南天竹干果实三至五钱。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治三阴疟:南天竹隔年陈子,蒸熟。每岁一粒,每早晨白汤下。(《文堂集验方》)
治下疳久而溃烂,名蜡烛疳:红把子烧存性一钱,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王玷桂《不药良方》)
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如无鲜者,即用于子一、二两煎汤服亦可。(《纲目拾遗》)
治八角虱:红杷子同水银捣烂擦之。亦可浸酒,去风痹。(《纲目拾遗》)[3]
观赏价值
茎干丛生,汁叶扶疏,秋冬叶色变红,有红果,经久不落,是赏叶观果的佳品。[3]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可于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进行。扦插以新芽萌动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进行。室内养护要加强通风透光,防止介壳虫发生。
种子繁殖
秋季采种,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33厘米开沟,深约10厘米,均匀撒种,每公顷播种量为90~120千克。播后,盖草木灰及细土,压紧。第二年幼苗生长较慢,要经常除草,松土,并施清淡人畜粪尿。以后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培育3年后可出圃定植。移栽宜在春天雨后进行。株行距各为100厘米。栽前,带土挖起幼苗,如不能带士,必须用稀泥浆根,栽后才易成活。
分株繁殖
春秋两季将丛状植株掘出,抖去宿土,从根基结合薄弱处剪断,每丛带茎干2至3个,需带一部分根系,同时剪去一些较大的羽状复叶,地栽或上盆,培养一两年后即可开花结果。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山坡、平地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也可栽植。还可利用边角隙地栽培。栽前整成120~150厘米宽的低床或高床。
田间管理
南天竹适宜用微酸性土壤,可按沙质土5份、腐叶土4份,粪土1份的比例调制。栽前,先将盆底排水小孔用碎瓦片盖好,加层木炭更好,有利于排水和杀菌。一般植株根部都带有泥土,如有断根、撕碎根、发黑
根或多余根应剪去,按常规法加土栽好植株,浇足水后放在荫凉处,约1
火焰南天竹(2张)
5天后,可见阳光。每隔1~2年换盆一次,通常将植株从盆中扣出,去掉旧的培养土,剪除大部分根系,去掉细弱过矮的技干定干造型,留3~5株为宜,用培养土栽入盆内,蔽荫管护,半个月后正常管理。南天竹在半荫、凉爽、湿润处养护最好。强光照射下,茎粗短变暗红,幼叶“烧伤”,成叶变红;十分荫蔽的地方则茎细叶长,株丛松散,有损观赏价值,也不利结实。南天竹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适宜开花结实温度为24~25℃,冬季移入温室内,一般不低于0℃。翌年清明节后搬出户外。
南天竹浇水应见干见湿。干旱季节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每天浇水一次,并向叶面喷雾2~3次,保持叶面湿润,防止叶尖枯焦,有损美观。开花时尤应注意浇水,不使盆土发干,并于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以利提高受粉率。冬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不要使盆土过湿。浇水时间,夏季宜在早、晚时行,冬季宜在中午进行。南天竹在生长期内,细苗半个月左右施一次薄肥(宜施含磷多的有机肥)。成年植株每年施三次干肥,分别在5、8、10月份进行,第三次应在移进室内越冬时施肥,肥料可用充分发酵后的饼肥和麻酱渣等。施肥量一般第一、二次宜少,第三次可增加用量。在生长期内,剪除根部萌生枝条、密生枝条,剪去果穗较长的枝干,留1、2枝较低的枝干,以保株型美观,以利开花结果。
栽后第一年内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时还要补栽缺苗。以后每年只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南天竹栽后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老茎干。6~7年后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叶片,把茎干和根破成薄片,晒干备用。10~11月果实变红或黄白色时采收晒干备用。
湿度光照
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70% ,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脱落,上部叶片无光泽。由于它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8℃以下停止生长。
对光线适应能力较强,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一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冬季有保温条件)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4]
园林盆栽
南天竹为常绿灌木。多生于湿润的沟谷旁、疏林下或灌丛中,为钙质土壤指示植物。喜温暖多湿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较耐寒。能耐微碱性土壤。花期五月到七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庭园。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也不耐旱。喜光,耐阴,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生长。早在明清时期,南天竹就被列为古典庭园的造园植物,后又引檀于盆景,深受盆景界的酷爱。但是,这种常绿直立灌木,干高分枝少,春季长势极猛,外形难以控制,给盆景造型带来很大的不利。
短截。冬末春初,将采掘来的坯桩,按设计要求,选取高度适中的潜伏芽点,进行短截。第一年任其生长,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仅留最低处的一至二个枝条,以便新芽从枝腋处萌出。以后每年照此效法,避免主干逐年增高。这种做法对天竹结果也有益处。
针刺。春季萌芽期,待新芽长至二厘米长时,用针刺穿芽茎部,新芽每长一厘米,针刺一次。随着芽径的变粗,针刺次数增至二到四次。这样,可阻止新芽生长,促使干身或顶部再次萌芽。连续循环使用此法,新芽不断萌发,便可解决干少分枝的问题,缩短枝条长度,达到造型和控形要求。直至六月天竹开花前停止。这期间对丛生的天竹小苗要及时去除。
养护。为了确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养护管理必须得法。春季,天竹萌发需足够的光照和湿润的环境,因此不必遮荫;至七月后,需放置在凉爽庇荫之处,立秋后复出;入冬移入室内,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方面,从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饼肥和骨粉肥轮换使用,不可太多太浓。五月底可喷磷酸二氢钾一次。上述方法的实施,需全盘考虑。此法实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域。
盆栽南天竹(2张)
修剪
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也可结合扦插对枝条进行整理。
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 ;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公分。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公分,以把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2~3公分即可。
盆栽整姿
短截:冬末春初,将采掘来的坯桩,按设计要求,选取高度适中的潜伏芽点,进行短截。第一年任其生长,第二年同期可剪去上年生的大部分枝梢,仅留最低处的一至二个枝条,以便新芽从枝腋处萌出。以后每年照此效法,避免主干逐年增高。这种做法对天竹结果也有益处。
针刺:春季萌芽期,待新芽长至二厘米长时,用针刺穿芽茎部,新芽每长一厘米,针刺一次。随着芽径的变粗,针刺次数增至二到四次。这样,可阻止新芽生长,促使干身或顶部再次萌芽。连续循环使用此法,新芽不断萌发,便可解决干少分枝的问题,缩短枝条长度,达到造型和控形要求。直至六月天竹开花前停止。这期间对丛生的天竹小苗要及时去除。
养护:为了确保整姿措施有效,天竹的养护管理必须得法。春季,天竹萌发需足够的光照和湿润的环境,因此不必遮荫;至七月后,需放置在凉爽庇荫之处,立秋后复出;入冬移入室内,盆土稍偏干,以便越冬。在施肥方面,从二月起,每月一至二次,至七月停止;饼肥和骨粉肥轮换使用,不可太多太浓。五月底可喷磷酸二氢钾一次。 上述方法的实施,需全盘考虑。此法实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域。
采收加工
南天竹栽后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较老茎干。6~7年后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叶片,把茎干和根砍成薄片,晒干备用。10~11月果实变红或黄白色时采收晒干备用。除此,南天竹枝叶扶疏,秋冬叶色变红,果实累累,在古典园林中常栽植在山石两旁,庭院角落处。小型植株适于盆栽观赏。
注意事项
(1)盆栽宜于每年早春换盆一次。换盆时,去掉部分陈土和老根,施入基肥,填进新的培养土(幼苗期宜用沙土5份、腐叶土4份、腐熟饼肥末1份混合调制,成株期腐熟饼肥末可加至2份)。
(2)夏季放在通风良好的花荫凉处培养,每天浇水时,要向叶面及附近地面喷水1~2次;以提高空气湿度,降低温度。
(3)水肥要因时因生长发育期而异。南天竹喜湿润但怕积水。生长发育期间浇水次数应随天气变化增减,每次都不宜过多。一般春秋季节每天浇水一次,夏季每天浇两次,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开花时,浇水的时间和水量需保持稳定,防止忽多忽少,忽湿忽干,不然易引起落花落果,冬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要控制浇水。若浇水过多易徒长,妨碍休眠,影响来年开花结,果;南天竹喜肥,5~9月,可每15~20天施一次稀薄饼肥水,约每两个月浇一次0.2%硫酸亚铁水。幼苗期施液肥宜淡不宜浓(液肥与水按1:10),成株期可稍浓些(液肥与水按1:8)。雨季改施干肥,每月一次,每盆约20~40克。
(4)盆栽的10月上中旬移入室内,入室后放在早晚能受到阳光直射的地方,室温以不结冰即可。每周用温水喷洗一次枝叶,以保持叶片清新。
(5)结合换盆,进行修剪整形,从基部疏去枯枝、细弱枝,促使萌发新枝,一般以保留4~5个枝条为宜
⑽ 五味子叶片发黄
缺素或者更大的可能性是黄化病毒,病毒从头上开始,发病比较快,气温高时传染快。病毒治疗 网上网络 生物农药30%悬浮剂 喷三四遍就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