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盆景大师视频
❶ 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有哪些突破和背叛
格雷厄姆的思想如下:
第一,把投资的核心从对价格研究转移到对企业的研究,还原股票的本质-----被分割的对企业的索取权。由此,格雷厄姆开启价值投资之路。在研究股票背后的企业的时候,格雷厄姆发明了“内在价值”一词。格雷厄姆的价值概念植根在有形价值上,更明确的说是植根在可以清算、可以出售、可以重组的基础上,他甚至只愿意相信自己可以看得见、可以拿出去变卖和清算的价值。他甚至觉得衡量企业不必以持续经营为假设,而是以有多少资产可以便卖为假设。这也是格雷厄姆的保守之处和历史烙印。
第二,格雷厄姆牢守“安全边际”,把买价放在投资的最重要一环。安全边际是格雷厄姆投资方法论的核心和精髓。安全边际思想反应出格雷厄姆对风险的极端厌恶,对股市的心有余悸,对股票价格的不信任感。格雷厄姆强调安全边际本质上就是强调买价的绝对低廉,甚至有“捡便宜”的味道。
第三,分散投资。格雷厄姆内心深处甚至害怕买价估计失误或者害怕大萧条重演,所以他又从分散投资的角度上给风险套上缰绳,用投资的多样化再给投资加上一把安全锁。
第四,寻找隐蔽资产。所谓隐蔽资产就是未被市场发现,以及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资产。这符合格雷厄姆捡便宜的思维。
第五,坚持相对长期投资。因为格雷厄姆的投资思路不以企业持续经验为前提,所以他的投资时间不会很长,相比较他的得意门生巴菲特,格雷厄姆算中短期投资者,他本人也承认,相对价格因素,时间是次要的。
第六,格雷厄姆对企业的分析工具是量化的。格雷厄姆精通保险公司精算法,也是财务高手,其本人痴迷于用数学来量化分析各种财务指标。
第七,格氏反对过分依赖未来,反对过多预测。他强调,价值投资者主要应为现在支付,而不是为将来支付。他反对依赖未来的根本原因是他认为对未来的过多依赖必然滑向投机之路,又重新把价值投资引向高风险的灾难。格雷厄姆也因此与成长性投资无缘。
格雷厄姆开创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价值投资理论还原了股票本来的含义,打通了虚拟资本和实业资本之间的通道,是股票投资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格雷厄姆画地为牢,固守原教旨的价值投资体系。对这个体现就行破图和超越的是巴菲特。
巴菲特吸取了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位投资大师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投资实践进行灵活运用,形成了自己的以安全边际为基础、结合企业成长性的的价值投资思想,巴菲特融合价值投资的保守和激进两方面观点,是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
首先,巴菲特把价值研究从对资产的研究转移到对企业的研究。巴菲特认为股票是企业整体的代表,所以巴菲特抛弃格雷厄姆的清算价值和账面价值的方法,而是用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来研究企业。巴菲特是从企业主人和股东的思路去研究,而格雷厄姆有点像清算律师和会计师的角色。
其次,巴菲特突破格雷厄姆对无形资产的偏见,把无形资产纳入到企业内在价值的研究上来。巴菲特注意到企业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所以投资时非常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如商标权、专利权和法定许可权。
第三,巴菲特变格雷厄姆分散投资为集中持股,巴菲特更为自信。
第四,巴菲特把投资时间无限拉长,不但超越了格雷厄姆,也超越了费雪。巴菲特认识到坚持长期持股可以消除情绪化的波动,而且可以享受复利的巨大回报,同时降低交易成本。他说: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拥有它十分钟。
第五,巴菲特对抗风险的方法更加简单实用,巴菲特把熟悉程度、理解能力、投资对象的简单易懂以及管理层的人品和能力放到几乎和低价差不多的地位加以考量。巴菲特拒绝复杂,他只投资自己“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企业,为此他要求投资对象的业务必须简单易懂,而且管理人员必须正直且富有能力。
第六,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核心体现在他的“护城河”理论上。巴菲特认为竞争对手难以攻击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是护城河。最典型的护城河就是高转换成本,比如一些软件,一旦客户熟悉之后就很难再花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新的软件,这对一些市场占有率很高的软件企业来说就享受高转换成本这个护城河的保护。还有品牌溢价,网络效应,这些都是典型的护城河。
经过巴菲特的努力,价值投资才有了新的局面。可以说,巴菲特对价值投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物,都是重大突破者。
❷ 巴菲特推荐的十本书都是什么
巴菲特推荐的十本书:
1、《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著
2、《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著
3、《证券分析》——格雷厄姆 多德著
4、《杰克·韦尔奇自传》——本杰明·格雷厄姆
5、《学以致富》——彼得·林奇著
6、《赢》——杰克·韦尔奇著
7、《穷光蛋查理年鉴》(富兰克林著)
8、《探索智慧:从达尔文到芒格》——Reter Bevelin著
9、《客户的游艇在哪里》——Fred Schweb著
10、《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1、《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2、《怎样选择成长股(全译本)(第2版)》包括过去提供的线索;“闲聊”的用处;买什么:寻找优良普通股的十五点原则;
买什么:根据你的使用需要;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出,什么时候不要卖出;股利的喧嚣;投资者的五个不要;投资者的另外五个不要;如何找到成长型股票;摘要和结论等内容。
3、《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自1934年出版以来,八十年畅销不衰。市场反复证明,《证券分析》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级版。
而《证券分析》1940年版本是作者格雷厄姆和多德最满意的版本,也是股神巴菲特最为钟爱的版本。第6版在保持原书原貌的同时,增加了10位华尔街金融大家的导读,既表明了这本书在华尔街投资大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这部经典著作增添了时代气息。
4、《杰克·韦尔奇自传》这是唯一一部韦尔奇注入毕生心血、亲笔写就的个人传记。在这本书中,韦尔奇首次透露了他的青年岁月、成长历程、管理秘诀,以及如何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帮助庞大多元的商业帝国摆脱庞大体制的痼疾,走上灵活主动的道路。
他用自己特有的韦氏语言,把人生体悟、职业经历、管理经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织就了一部富有智慧、独具韵味而又发人深思的管理传奇。
5、《学以致富》是投资的“《安全驾驶培训教材》”。彼得·林奇用一种外婆跟你讲故事的方式,将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股市的风云变幻、投资的概况、选股的实务等投资的基础知识向你娓娓道来。难怪沃伦·巴菲特要说:“如果我要送我孙子生日礼物,我就买这本书给他们!”
(2)格雷厄姆盆景大师视频扩展阅读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男,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
投资名言:
1、风险,是来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2、若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达十年,则十分钟也不要持有。
3、投资的秘诀,不是评估某一行业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或它的发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间公司有多强的竞争优势。这优势可以维持多久,产品和服务的优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给投资者带来优厚的回报。
4、财务顾问就是那些比你更需要你的钱的人。
5、当那些好的企业突然受困于市场逆转、股价不合理的下跌,这就是大好的投资机会来临了。
6、我最喜欢的持股时间是……永远!
7、要投资成功,就要拼命阅读。不但读有兴趣购入的公司资料,也要阅读其它竞争者的资料。
8、金钱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至少它买不到健康与友情。
9、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经常进出股市而致富的话,我不愿意和你合伙做生意,但我希望成为你的股票经纪。
10、在股票市场中,独一能让您被三振出局的是—— 不断的抢高杀低、耗损资金。
❸ 谁是本杰明·格雷厄姆论价值投资
多本畅销读物的作者珍妮特・洛尔为读者奉献的又一经典力作。此书在演绎一代投资宗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传奇人生的同时,直击大师价值投资理念的中精华,这正是此书为广大投资者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
❹ 投资:巴菲特为什么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15
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都是投资大师中的大师。巴菲特曾说自己的身体中有85%的格雷厄姆的血液,有15%的菲利普·费雪的血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菲特求学时期师从格雷厄姆,所以巴菲特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与巴菲特的投资气质相当吻合,因此,巴菲特说身上有85% 的格雷厄姆的血液。费雪的价值成长理论是巴菲特在投资中更进一步体会并应用的知识,所以巴菲特说自己身上有15%菲利普费雪的血液。
而以个人对巴菲特的研究看,他自创了很多的投资方法。所谓的85%和15%只是他在学习那一部分的分类,而不是他的全部能力。也就是说:巴菲特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大师中的大师。
❺ 荒野求生马特格拉汉姆个人资料
马特.格拉汉姆
野外生存大师....
没了(毕竟马特喜欢低调)
和贝爷德爷是同等级的,都是荒野求生的巅峰,最强的仨人
❻ 有谁能说出彼得林奇,格雷厄姆,巴菲特这些投资大师的投资风格的异同点
他们都认为股票价格的下掉只是使它更具有被购买的诱惑力。
❼ 威廉·江恩与利弗莫尔与格雷厄姆 三个人之间的交流过吗
江恩和利弗是同时代的人,最早好像是1907认识的,这个在江恩华尔街45年有过记录…至于格雷和他们认不认识我就不知道了
❽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人物经历
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婴儿的时候随父母移居纽约。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更对数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
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虽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不得不迫于生存的压力,以打工来维持生活和交纳不菲的学费,但他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坎坷,在一批优秀导师的指导下,更深地把头埋进书本和学问当中,从知识中不断吸取营养。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但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报酬较为优厚的工作,为此,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开始步入华尔街。
1914年格雷厄姆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同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不久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性的投资生活。
格雷厄姆很快就向公司证明了他的能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由于他充足的文学修养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渊博的知识,很快他就形成了自己简洁而富有逻辑性的文风,在华尔街证券分析舞台独步一时。
也正是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给格雷厄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训练场所,才使这位未来的股票大师开始全面熟悉证券业的一整套经营管理知识,了解了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进货与出货时机、股市环境与股市人心等在内的实际运作方法。尽管格雷厄姆未受过正式的商学院教育,但这种源自亲身实现的经验,远远比书本上的描述来得更为深刻有力,这给他日后在股票理论上的探索,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公司老板纽伯格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格雷厄姆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才干。不久,格雷厄姆就又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升任证券分析师是格雷厄姆一生事业的真正开始。
当时,人们习惯以道氏理论和道·琼斯指数来分析股市行情,而对单一股票、证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较为原始、粗糙的阶段,而且普通投资者在投资时通常倾向于债券投资方式,而对于股票投资,投资者普遍认为过于投机,风险太大,令人难以把握。之所以造成投资者作出如此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债券有稳定的收益,而且一旦发行债券的公司破产清算,债券持有人较股东有优先清偿权,购买债券的安全系数明显要高于购买股票;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一般公司仅公布笼统的财务报表,使投资者难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格雷厄姆透过那些上市股票、债券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对那些公司资产的调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为了隐瞒利润或在债权清理时逃脱责任,常常千方百计地隐瞒公司资产,公司财务报表所披露的是低估后的资产,而这一做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反映到股市上的股票价格往往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操纵者可以通过发布消息来控制股价的涨跌,股市完全在一种几乎无序而混乱的状态下运行。
格雷厄姆决定拿隐瞒大量资产的公司开刀。他开始从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单位、新闻报道、内部人士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通过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搜寻那些拥有大量隐匿性资产的公司。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拥有多家铜矿股权的矿业开发公司——哥报海姆公司,该公司当时的股价为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获悉该公司即将解散的消息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家公司的有关资料,对这家公司的矿产和股价进行了详尽的技术分析,发现了该公司尚有大量的不为人知的隐蔽性资产,通过计算,格雷厄姆准确地判断出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其实际资产价值之间有一个巨大的价差空间。他认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将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建议纽伯格先生大量买进该股票。纽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议。当1917年1月哥报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时,纽伯格一享德森一劳伯公司从这笔买卖中赚取了数十万美元的利润,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
格雷厄姆作为证券分析师,因其对投资股票的准确判断而开始在华尔街有了一些小小的名声,他决定在华尔街小试牛刀。
他应一些亲戚、朋友之邀开始尝试为一些私人做投资。刚开始时,格雷厄姆所操作的私人投资确实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但一年后发生的“萨幅轮胎事件”却给格雷厄姆带来一记重创。
当时在华尔街暗中盛行一种买入即将公开上市公司股票,待其上市后再从中套利的操作手法。格雷厄姆的一位朋友向他介绍说,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即将公开上市。格雷厄姆未及仔细分析,便联合一批同事、朋友分批购入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但这些股票认购纯粹是一种市场操纵行为,幕后操纵者在将该股股价狂炒之后,突然抛售,致使包括格雷厄姆在内的大批投资者被无情套牢,而该股票最终也无法上市。
“萨幅轮胎事件’给格雷厄姆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格雷厄姆对华尔街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格雷厄姆从中得出了两点经验:一是不能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操纵市场要保持高度的戒心。这些都促使格雷厄姆逐渐走向成熟。
1920年格雷厄姆成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的合伙人。他继续通过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随着他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他的投资技术和投资理念日渐成熟。
在格雷厄姆看来,投机并不是一项好的投资,因为投机是建立在消息上面的,其风险非常高。当股价已升至高档的上端时,很难说哪一只股票没有下跌的风险,即便是绩优股也不例外。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基于事实本身的投资和基于消息的投机,两者所蕴涵的风险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一家公司真的营运良好,则其股票所含的投资风险便小,其未来的获利能力一定比较高。同时,格雷厄姆还认为,风险在股市上是永远存在的,没有风险就没有股市,任何一个投资者要想成功,均需依靠行之有效的技巧来规避风险并进而获利。格雷厄姆将期权买卖交易运用到规避投资风险上,为自己的投资组合设计了一整套系统保险方案,如当一证券看涨时,仅花少许金额买下它的待买期权,待日后升值时再以约定价格低价买进;当某一证券看跌时,花少许金额买进其待卖期权,以便将来下跌后再以约定价格高价卖出。期权买卖利用其杠杆作用,可以以小搏大,使得无论市场走向如何,都具有投资获利的潜力。即使对证券价格走向判断失误,其损失最多只限于购买期权时所投入的一小笔资金,而不至于一落千丈。
格雷厄姆规避风险的技术对于那些时刻担心自己的投资会因证券市场的变幻莫测而损失贻尽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种万全之策。格雷厄姆也因此在华尔街树立起了自己独特的信誉。
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离开了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决定自立门户。他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资金规模为50万美元。格雷厄姆决定以此为基础,大展宏图。他选中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
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离开了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他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资金规模为50万美元。
1920年,美国军火巨头杜邦公司利用通用汽车公司正陷于暂时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财务困境,通过一场蓄谋已久的兼并战,最终兼并了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对通用汽车公司的兼并形成了两公司交叉持股的状况。到了1923年8月前后,由于一战结束,美国经济进入复苏,杜邦公司失去了军火暴利来源,股价急剧下滑,每股股价仅维持在297.85美元左右;而通用汽车公司因汽车市场需求的大增而利润直线上升,每股股价高达385美元。
格雷厄姆注意到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股价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经过分析,他认为由于杜邦公司持有通用38%以上的股份,而且这一份额还在不断增加,所以市场现阶段两种股票之间的价格差距就是一种错误,而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格雷厄姆不仅大笔买进杜邦公司股票,而且更大笔地卖出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这样,他就会因杜邦公司股票上涨和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下跌而双向获利。两个星期后,市场迅速对这两公司股价之间的差距作出了纠正,杜邦公司股价一路攀升,升至每股365.89美元,而通用汽车公司股票随之下跌,跌至每股370美元左右。格雷厄姆迅速获利了结,不算他卖出吃过通用公司股票之间的差价,其单项投资回报率高达23%。这使格兰赫基金的大小股东们都赚了大笔的钱。
格兰赫基金运作一年半,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00%以上,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的上涨幅度,但由于股东与格雷厄姆在分红方案上的意见分歧,格兰赫基金最终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终。但这却使格雷厄姆意外地遇到了他的最佳黄金搭档——杰罗姆·纽曼。纽曼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处理起各种繁杂的事务显得游刃有余,这使格雷厄姆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专注于证券分析,作出投资策略。
在1929年9月5日开始的华尔街崩盘中,格雷厄姆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
1934年年底出版《有价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
1936年出版《财务报表解读》。
1949年出版《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❾ 格雷厄姆及巴非特的有关资料
巴菲特
2003年比尔·盖茨访华时,时任国家主席的***曾向他询问美国资本市场的情况,盖茨的回答是:只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其中奥妙——沃伦·巴菲特。
回到美国后,他将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新发布的年报寄给江。
不过,巴菲特进入中国,源于1997年国内引进的一本名为《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的传记,该书副标题“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一度吸引了广大散户投资者的眼球。当年,深市一度超越6000点大关,但在不久后惨烈崩盘,此后三年间一路跌至3000点,而曾引发“3·27国债风波”的“中国证券业教父”管金生亦于当年入狱。
此后,虽然巴菲特之名逐渐广为人知,但其投资方法——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934年首创的价值投资理论--直至2002年才为狂飙突进的中国基金业广泛提及。很难说充斥着投机与黑幕的基金业是否真能按该理念运行,但巴菲特和他的投资业绩已在中国深入人心。
在美国,巴氏被称为“先知”,但在中国,他更多被喻为“股神”:11岁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一个千亿规模的投资帝国。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1965年至2003年保持平均22.2%的年收益增长,就是说,如果你1965年投资1万美元于该公司,现在它已价值2595万美元,同一阶段,如果投资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你只能获得47万美元。
预计,如果这个速度保持到2009年,巴菲特80岁的时候可能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千亿富翁。这使得人们不断猜测此中奥秘——
事实上,巴菲特最大的秘密,就是他没有秘密。
任何人均可从格雷厄姆的作品《证券投资》、《聪明的投资者》及巴菲特每年的年报中获得相应的一切知识。价值投资理论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
“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对于尚处于喧哗与骚动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此话始终适用。■
巴菲特的财富轨迹
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11岁 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22岁 大学毕业赚得第一桶金:一万美元
25岁 在自家卧室成立合伙企业,个人资产超过10万美元
1965年 购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正式成为千万富翁
1981年 进入亿万富翁俱乐部;
1988年 个人资产突破10亿
1997年,在自己的身价上添上了第10个“0”,时年67岁
聪明的投资人—格雷厄姆28点建议
格雷厄姆(格兰姆)在国内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其实在国内大名鼎鼎的芭菲特却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芭菲特是以杰出的投资业绩与显赫的财富而立名于世,但在投资理念上几乎全部师承了格雷厄姆的学术精华并没有丝毫的超越。六十多年前,本杰明·格雷厄姆与大卫*陶德(David Dodd)合著的《有价证券分析》一书在1934年问世了,从而奠定了格兰姆的“财务分析之父”的地位。在微观基本分析方面,格雷厄姆成为巴菲特、彼得·林奇等股王股圣的启蒙大宗师。巴菲特曾虔诚地说过:在许多人的罗盘上,格兰姆就是到达北极的唯一指标。大卫·刘易斯甚至说: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学说是每一位华尔街人士的《圣经》,而他则是当之无愧的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之所以被公认为“财务分析之父”是因为在他之前还没有财务分析这项专业,只是在他之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并接受这个概念。
让我们先来简单的追寻这位非同寻常的“财务分析之父”的人生轨迹:格雷厄姆是尤太人的后裔,他的家庭是18世纪末到美国的移民,大概算是美国的第二代移民,1894年5月8日格雷厄姆诞生在英国多雾的伦敦,就在格雷厄姆刚满一周岁的时候就举家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并在美国的土地上成长,他的身上既凝聚了尤太民族千百年来对金钱高超的智慧与冷静的头脑,又具备了美利坚民族那种激进的、浪漫的冒险精神。格雷厄姆的童年非常苦涩,初到美国一家的生活非常艰辛,在格雷厄姆9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而在35岁的壮年辞别了人世,一家人依靠坚强的母亲相依为命。而生活对这一家人的打击还远远没有结束,1907年初格雷厄姆的母亲多娜在找不到投资方向的情况下把大部分的积蓄拿到股市上去碰碰运气,到1907年底的时候股市狂跌了49%,格雷厄姆那一家可怜的家产就这样在股灾中被无情的吞噬了,正是从母亲那沉痛而憔悴的脸上少年时代的格雷厄姆读到了股市这本复杂之书的第一页。青年时期的格雷厄姆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上了美国的名校之一的哥仑比亚大学(很多年以后当格雷厄姆以教授的身份重返哥仑比亚大学,芭菲特及当代的很多投资大师都曾是他的学生),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顺利的从哥仑比亚大学毕业,在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上迫于生活的压力毅然的选择了华尔街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
在华尔街格雷厄姆从最底层的工作起步,那个年代没什么证券分析家只有统计员,经过多年的打拼到1929年为止格雷厄姆联合帐户的资金已达250万,但大危机接踵而来,尽管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谨慎,但在1930年损失了20%以后以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他又贷款来投资股票,后来所谓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机的唯一特点是“一个噩耗接着一个噩耗,糟的越来越糟”,1932年联合帐户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濒临破产。《有价证券分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其实是对1929年资本主义大萧条深刻反思的产物,凭借此书格雷厄姆在有价证券这一行创立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理论,成为了华尔街的《圣经》。
随着时光流逝,《有价证券分析》已经过了多次改版,但总体上《有价证券分析》一书的内容庞杂、艰涩,特别是其中的大量实例不再具有示范意义,1942格雷厄姆的又一部力作《聪明的投资人》问世,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价证券分析》的简化版不仅继承了《有价证券分析》的所有精华、还有大量更新的生动实例而且通俗易懂、简单扼要,显然这是为一般投资人而写的,该书的出版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牢固的基础上奠定了格雷厄姆做为美国及至世界的证券分析家与投资理论家的地位。虽然该书是为普通大众而写但同样受到证券、金融专业人士的青睐与赞赏,年轻的芭菲特正是在看了此书后才依然决定选择哥仑比亚大学就读并终生追随格雷厄姆,在芭菲特成名后曾在奥马哈大学教授“投资学原理”时也曾用此书做为教材。
《聪明的投资人》清楚的区别了投资与投机的差别,按格雷厄姆的解释投资是建立在事实与数字的分析基础上的而投机则是建立在突发的念头或臆测之上的,每一个合格的投资者都首先要区别它们;格雷厄姆在书中讲述的两则关于股市的寓言故事:
一则是“市场先生”
另一则是“旅鼠投资”
早已成了投资者们的口头禅了;格雷厄姆一贯认为股票是企业的一部分,它的价值始终应和整个企业的价值相呼应;格雷厄姆还生动的阐述了价值投资的核心观念之一“安全空间”的概念,总之书中的精彩观点可谓比比皆是。
《聪明的投资人》不仅提供了实际中的操作原则,在我看来更是一部思考市场的投资哲学。
《聪明的投资人》是一扇窗户,透过它让我们能够了解价值投资的精髓,让我们打开它吧!
附:
《聪明的投资人》(格雷厄姆投资指南)的读书笔记:(其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来源于此书并在书中做了更详细的演绎)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3)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4)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的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5)对于投机者,时机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为他想在短时间内获取大笔利润,在他的证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适合他的,而等待的时间对投资者而言则无关紧要;
(6)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但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
(7)对廉价证券的定义:它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分析基础上,表现出持有比出售更有价值的证券;
(8)经验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赖于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话,资产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名誉(或帐面)价值;
(9)在能够信赖的那些个别预测和受大错支配的那些个别预测之间事先做出区别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正是投资基金广泛多样化经营的一个原因。广泛多样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选择性”迷信被拒绝的过程。
(10)任何关于一种股票比其余股票更值得购买的分析者的意见,都必须从他个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同意一种特别的股票比其余的股票更好,那么这种股票会迅速提价到这样一种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11)股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理论收益并不是那些处于连续繁荣的公司所创造的,而是那些经历大起大落的公司创造的,是通过在股票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创造出来的;
(12)股市行为必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行为,否则稍懂一点知识的人就能获利。投资者必需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13)过去的数据并不能对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只是建议罢了;
(14)投资方式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正确的概括必需始终将价格考虑进去;
(15)在投资上处于根本地位的是分红和市场价,它们是外部股东收回投资的唯一具体的方式,诚然---收益、经济强大及资产增加这些因素对他们也很重要,但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终影响他们的分红和市场价时才显得那么重要;
(16)在正常条件下,为投资而购买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边际在于大大高于现行债券利率的期望获利能力;
(17)获取收益所进行的操作不应基于信心而应基于算术;
(18)很多投资人会把注意力由可见的固定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例如经营能力和企业的本质,而这会暗中为投资者带来具有风险的思考模式;
(19)如果一只普通股被确定为良好的投资对象,那么这只股票同时也是良好的投机目标;
(20)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21)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权证明背后的企业身上.通过注意赢利情况,资产情况,未来远景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上,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独立于其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形成一个概念;
(22)股票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相反它是一个<投票机>,不计其数的人所做出的决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掺杂物,有很多时候这些抉择和理性的价值评判相去甚远.投资的秘诀就是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23)投资者要以购买整家公司的态度来研究一种股票;
(24)无法抑制的乐观主义能导致狂热的投机,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无法汲取历史的教训;
(25)做个有耐心的投资者,愿意等到企业的的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
(26)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
(27)对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
(28)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的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标才是有用的。
❿ 性福大师的希瑟·格雷厄姆
姓 名:希瑟·格雷厄姆
英 文 名:Heather Graham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70年1月29日
国 籍:美国
身 高:173cm
职 业:演员
星 座:水瓶座
体 重:52KG
三 围:36-28-35 1.曾获MTV电影奖最具突破性表演女演员奖(不羁夜-1998) ;
2.英国《EMPIRE》杂志评选“十大偶像”(1999);
3.ShoWest Convention明日之星奖(1999);
4.百事达娱乐奖最受欢迎女配角(王牌大贱谍-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