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沙漠绿植
1. 描写沙漠的诗句
1、《蓟中作》
唐代: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译文:
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
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
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
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
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帐。
2、《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唐代: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译文:
阵阵号角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们开始紧张地准备出发。
敌军吹响了胡笳,战马闻到战斗的气息也兴奋地嘶鸣起来,双方抢着渡黄河。
太阳落到沙漠的边陲,沙漠弥漫战战士们的厮杀声。
战士们歼灭了敌军,擒获了敌酋,把绳子套在他们颈上带回来献给天子。
3、《送子由使契丹》
宋代: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译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4、《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环佩 一作:环佩)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5、《送李将军赴定州 / 送彭将军》
唐代:郎士元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译文:
军中大旗猎猎作响,汉家大将将要挥师出征;看他横刀立马,气吞万里如虎。关塞悠远,春风难以企及,未到关前,就已经看不到春色了;关外,风卷沙尘,黄沙弥漫如云,遮天蔽日。军中鼓声,悲壮激越,直达遥远的沙漠;戍台烽火,阻隔着浩荡的黄河。想到将军所去之地,在那阴山之北;慑于将军声威,入侵的强敌已经求和。
2. 沙漠中常年干旱,为什么还是会有绿色植物
因为沙漠底层有地下水。
虽然沙漠表面看似急需要水资源的滋养,但是如果真的有瓢泼大雨连绵不断的下在这里的话,那么对于沙漠来说将是一场大灾难。由于地势和气候长年累月的影响,沙粒之间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结构,一旦有大量的雨水冲刷这种结构将会遭到破坏,失去原有的平衡,沙漠中的绿植也会因为沙土的变动而失去生命。
3. 若塔克拉玛干沙漠长满绿植,会对我国的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草原,说实话对中国整体气候没有什么太大影响,最多会改善塔里木盆地的干燥状态,恢复盆地内诸多河流,以及北方地区的部分扬沙天气可能会有所减少。
至于设想中的,西北地区因此带来可观降雨,减缓西北干旱状态,太过于理想化,根本不可能实现,毕竟地球上的降雨90%来自于海洋蒸发,剩下的10%中,河流、湖泊占了一大半以上,而来自于植物的蒸发占比,可能不足1%,所以妄图通过“塔克拉玛干草原”就形成有效降雨,太过理想化。
其实,不能因为塔克拉玛干是沙漠状态,就认为塔克拉玛干的存在毫无意义,事实上沙漠地貌也是地球生态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沙漠里的沙子含铁量比较高,会随着大气循环落到海洋里,成为海洋藻类的重要营养来源。
每年落到海洋里的沙尘高达几十亿吨,其中沙漠就提供了近一半以上,而海洋中的藻类是地球上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主力军,如果沙漠都治理消失了,藻类就会减少繁殖,久而久之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气候那么简单,而是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
4. 形容沙漠有植物的成语
飞沙走石
沙海连天
沙海茫茫
戈壁沙洲
沙土飞扬
大漠孤烟
荒无人烟
人迹罕至
逶迤连绵
寸草不生
5. 关于沙漠的诗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
唐 高适《信安王幕府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唐 李贺《马诗》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唐 李白《发白马》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唐 杜甫《咏怀古迹》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
唐 王维《从军行》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
唐 崔融《从军行》
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唐 王昌龄《从军行》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唐 白居易《缚戎人》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唐 高适《燕歌行》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唐·岑参
6. 咏沙漠的古诗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蓟中作】 唐·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杂曲歌辞·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高宗时语】 唐
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边游录戍卒言】 唐·于濆
二十属卢龙,三十防沙漠。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恶。今来客鬓改,知学弯弓错。赤肉痛金疮,他人成卫霍。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寥廓。
【鸳鸯】 唐·卢汝弼
双浮双浴傍苔矶,蓼浦兰皋绣帐帏。长羡鹭鸶能洁白,不随鸂鶒斗毛衣。霞侵绿渚香衾暖,楼倚青云殿瓦飞。应笑随阳沙漠雁,洞庭烟暖又思归。
【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 唐·卢纶
朝日照灵山,山溪浩纷错。图书无旧记,鲧禹应新凿。双壁泻天河,一峰吐莲萼。潭心乱雪卷,岩腹繁珠落。彩蛤攒锦囊,芳萝袅花索。猿群曝阳岭,龙穴腥阴壑。静得渔者言,闲闻洞仙博。欹松倚朱幰,广石屯油幕。国泰事留侯,山春纵康乐。间关殊状鸟,烂熳无名药。欲验少君方,还吟大隐作。旌幢不可驻,古塞新沙漠。
7. 描写沙漠的古诗整首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专长河落日圆。
萧关属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出自: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翻译: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7)咏沙漠绿植扩展阅读: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8. 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从军行【唐】王维
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萧纲《陇西行》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白马篇【魏晋】曹植
身逐塞鸿来万里,手披荒草看孤坟。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送李将军【唐】刘长卿
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寒日生戈剑,阴云摇旆旌。--横吹曲辞·出塞【唐】沈佺期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发白马【唐】李白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唐】杜甫
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古塞下曲四首【唐】贯休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缚戎人【唐】白居易
9. 什么绿植可以更好起到防止沙漠化的作用
像是蚂蚁森林种的沙柳、梭梭树、胡杨、花棒等就能很好起到防止沙漠化的作用,这些植物生长较快、需水量少、同时它们的根系又很强能锁住沙土和水分,很适合干旱、将要荒漠化的土地。
10. 有些沙漠里压根就找不到绿植,那骆驼都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驼峰中贮存的是沉积脂肪,不是一个水袋。脂肪产生的代谢水被氧化以达到骆驼寿命活动。
除此之外,骆驼的鼻粘膜区域还增加了呼出气体中水分的重新连接,降低了呼吸损失;浓缩尿液减少了废物废物中的水分的消耗;干粪也放置一定量的水作用。骆驼处于长期演进,具有独特的自适应特征,可确保身体中的“储存”水,但也确保身体不过量,这有效地解决了它。沙漠动物中“水”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与此同时,骆驼还有一个典型的动物,适应高温水短缺环境,供人们学习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