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诗画盆景
Ⅰ 古代描写远景的诗
峨眉山月歌中写远景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①本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所作。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Ⅱ 唯美意境的图片 一定要远景!! (最好多一点)
Ⅲ 怎么画好一幅画的近景和远景
主要是 观察 细心
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从远景入手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
连绵不断的群山没有一只飞鸟,众多弯弯曲曲的小路连个人影也不见,诗人从远景入手描绘了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情景
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远处画的是什么近处画的是什么
远处画的是山和水(远景),近处画的是花和鸟(近景)。先远后近,由远及近的手法。
画【作者】王维【朝代】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5)远景诗画盆景扩展阅读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Ⅵ 如何处理色彩风景画中的近景远景的关系
色彩风景画,正确处理远近关系是最关键的,素描的透视关系就不多说了,就色彩而言,要遵循以下原则:1、近处的色彩相对要纯、饱和度要高。笔法要肯定,造型要结实,2、远景要灰,色彩饱和度要低,笔法要松。3、整幅画面色调要统一、协调,在大的色调中处理好光线与色彩关系,切记“要画色彩的型,不要画型的色彩”
Ⅶ 远景主要用于表现什么样的画面含义
摄像中的远景是电影摄影机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还宜于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物活动,如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人如潮涌的游行示威,千军万马的对阵厮杀等。电影的远景,在展示空间和渲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上,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大远景比远景视距更远,适于展现更加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这类镜头,或者没有人物,或者人物只占很小的位置,犹如中国的山水画,着重描绘环境的全貌,给人以整体感觉。大远景在影片中主要用以介绍环境、渲染气氛。
在远景中,人物在画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过画幅高度的一半,用来表现开阔的场面或广阔的空间,因此这样的画面在视觉感受上更加辽阔深远,节奏上也比较舒缓,一般用来表现开阔的场景或远处的人物。
远景含括广大空间和多种复杂景物,每个景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小。在构成画面时,忌讳出现以下几点:
第一,色彩的“五彩缤纷”;
第二,影调的斑斑点点;
第三,线条的庞杂重叠。
Ⅷ 需要一幅风景画,有山有水有房,有近景远景中景,谁有这样的图片快点发我,急!!!
Ⅸ 中国山水画近景中景远景的画法有什么不同
中国画中的近山和远山,有浓淡的区别,也有干湿的区别,还有繁简的区别。近刻画要生动详细,远要简略概括.
而近景中景远景贯穿一气,结合而成S形曲线.
Ⅹ 远景,中景,近景的古诗
远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中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近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