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盆景
㈠ 这种植物哪位大神知道叫什么名字
这个叫玉树,学名叫燕子掌,景天科植物,是多肉植物的一种,是一种很好养的植物。多年生,可以长很大。
繁殖一般靠扦插为主。
㈡ 蕨类植物盆景有哪些
(皱叶、锯齿、大鳞、圆叶)巢蕨、肾蕨、(长角、二叉)鹿角蕨、(美叶、内细叶、梯叶、毛叶、密容叶)铁线蕨、海金沙、银脉凤尾蕨、(珊瑚、细叶)卷柏、翠云草、紫萁、石松、(密叶、皱叶)波斯顿蕨、兔脚蕨、纽扣蕨、石化野鸡尾、镰刀蕨、肋骨蕨、鱼尾蕨、丽莎蕨、掌蕨、悬崖蕨
㈢ 买个岛当桃花岛岛主要花多少钱
桃花岛是金庸先生所著《射雕英雄传》和姐妹篇《神雕侠侣》所描绘的美妙神奇东海小岛。岛上的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门类齐全,品位较高,集海、山、石、礁、岩、洞、寺、庙、庵、花、林、鸟、军事遗迹、历史纪念地、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茂,于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省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岛位于东经112°13~122°19,北纬29°46′~29°52,地处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为舟山群岛第七大岛。桃花岛以岛建镇,北距舟山市北陀区政府所在地沈家门7.8海里,与“海天佛国”普陀山,“海山雁荡”朱家尖隔港相望,西与宁波市隔海相距12公里,南临桃花港国际深水航道,东濒著名的东海渔场。全岛面积为41.7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万人。 桃花岛拥有舟山群岛第一高峰——安期峰;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东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素有“海岛植物园”美称。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神话传说有机融合,形成桃花岛风景名胜区六大景区,组合成武侠、佛教、道教文化三条旅游专线。 奇石林立、惟妙惟肖的桃花峪景区 桃花峪景区位于桃花岛东海岸,是岛上自然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块,这里奇岩壁立、惟妙惟肖,山顶远观海景、晨观日出,主要景点有:桃花寨、东海神珠、弹指峰、神雕石、 海龟巡岸、含羞观音。 桃花寨——位于桃花峪景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这里绿树成荫,清溪曲桥,环境幽静,是休闲憩息佳处。杏黄旗、红灯笼、好汉曲,让你仿佛置身于武侠文化世界;药师精舍、靖哥居、蓉儿茶庄,让你领情领略金庸小说“情”、“缘”、“义”的真谛。 弹指峰——状如拇指从掌中弹出,如宝剑倒插在海边,座落在“鬼斧觖”的地方,孤峰矗立、刀削斧劈、悬崖绝壁、凉风习习。从弹指峰前碑刻上,可看到600多年前,元朝文学家吴莱到此时,着力赞美了弹指峰周围奇峰异岩的美景。弹指峰也是金庸名著《射》书中描述的黄药师练成绝技之地。这里是:“桃花女龙”旅游专线和“武侠文化”旅游专线的终点站。 塔湾金沙景区:以岛东南的金沙滩为中心,将定海城、白雀寺、塔湾明镜湖、龙潭水帘等串成一组旅游景观。 东海神珠——在塔湾景区内龙珠滩海边,经过海浪长时期冲击,磨练成一颗直径80厘米的石球,称为“东海神珠”,龙珠在龙喉里吞吐翻滚,发出隆隆回声,编织出一幅美妙神奇的“金龙吐珠”图,被誉为“中华一绝”,这就是桃花岛12大景观之一的“金龙吐珠”。 海金沙、撩人情思的塔湾金沙景区 岛东南的千步沙长1370米,宽500米,为舟山群岛第二大沙滩。滩地平缓,沙质纯净,沙粒细软,是进行海浴、沙浴、阳光浴和沙滩漫步的理想沙滩。两岬角伸向大海,将海湾环抱成“湖”,这里在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水色蔚蓝清澈,海湾内有天然石斑鱼、虎头鱼、海鲫鱼、虎鱼、比目鱼、梭子蟹,适宜开展各种水上运动和垂钓、捕捞。夏秋季,每当星辰消失,旭日钻出海面,海天、沙地浑然一体,形成“金沙日出”天象景观。 白雀寺——是世间闻名的观世音出家修行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听到独特的《观音经》,是桃花岛主要人文景观之一,记载着观世音出家修行的经历。白雀寺又上是中日人民民间友好往来的见证地,240多年前“春日丸”故事史实就发生在这里,舟山市与日本气仙沼市结成友好城市也由此而来。 千步金沙——长1370米,宽400余米,从面积来说,是舟山群岛第二大沙滩。从沙质方面来书是进行海浴、沙浴、阳光浴和沙滩漫步较理想、优质的沙滩。千步金沙属细型沙质,细软纯净,与普陀山的白步沙、千步沙和嵊泗的基湖沙滩相比较要细软得多,与朱家尖的东沙、南沙相似,但还要松软一些,且沙滩上沿有部分植被覆盖,这一点其它沙滩是很难找到的。 塔湾明镜湖——面积是3平方公里,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水色碧蓝清澈,海底平缓,湾内宜开展各项水上活动;海湾有各种近海鱼类,宜钓、宜捕、宜笼,现已开发成《塔湾海域仿古渔业》项目,游客下海,可观海景,可进行钓、捕、笼、溜、扳各种渔业作业,体验古代渔民生活。 海蚀奇礁、葱郁茂密的悬鹁鸪岛景区 位于桃花岛东北的悬鹁鸪岛上,面积仅0.7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9.6米,岛上林木、芦苇、茅草成片,贝类产品丰富,有滩、岩、石、洞、礁,涯景观,是观赏海崖风光、采珍、垂钓、野营、狩猎等活动的理想场所,主要有龙牙擎天、芦荡砾滩、千层岩、乌龟洞、海豹礁等景点、景观。大佛岩景区 该景区主景——大佛岩是桃花岛的标志,是金庸笔下《射》书中桃花岛岛主黄药师的主要活动场所。大佛岩中腹的“清音洞”是先秦安期生漂流到桃花岛后的第一个居室,金庸先生在《射》书中对此景点作了重点描述,成为黄药师藏《九阴真经》和关押老顽童周伯通的石窟。该景区内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流水潺潺,曲经通幽。登上大佛岩顶,极目远眺舟山群岛恰似水上盆景园,另有一番诗情画意,大佛岩景区是桃花岛武侠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成为武侠文化旅游专线的起点站。 佛岩——大佛岩是桃花岛的标志,它的奇特在于远眺近望一样大,在阳光反射下格外醒目,大佛岩底围有268米,高72米,占地面积6239平方米,海拔287米,顶部面积百余平方米,攀登大佛岩是件很惬意的事,攀登虽不难,但也要攀藤扶树,钻洞挤缝恍然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清音洞——位于大佛岩中腹,洞口上刻有“清音洞”三字,为天然岩洞,洞中有一条石缝,宽约10厘米,长20余米,直通岩顶,有阳光射入石缝,是名符其实的“一线天”,此洞直通岩底,两端说话传声清晰可辨,故称“清音洞”。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书中对此景点作了重要描述,成为黄药师藏《九阴真经》和关押老顽童的石窟。 奇峰高耸、风景如画的安期峰景区 这个景区以峰、石为特色,寺、洞为主体。峰就是安期峰,海拔540米,舟山千岛第一高峰。石——就是石阵,遍山的奇岩怪石,组成一个“白家朝圣”大景观,浩浩荡荡,朝着普渡众生的“观音石”前进。寺——就是圣岩寺,位于海拔460米山岙处,是舟山千岛位置最高的寺院。洞——就是安期炼丹洞,位于海拔482米高处的一个天然岩洞,是先秦隐士安期生修道炼丹之所。这峰、石、四、洞都是舟山独一无二的。这个景区具有山青、水曲、石趣、峰奇、境幽、气爽的特点,是桃花岛女龙旅游专线必经之路。 安期炼丹洞——位于海拔482米高处,相传安期生为避暴秦,隐居安期峰这个天然石洞修道炼丹,成为后人崇拜的圣人。秦始皇及以后的各朝皇帝,都派钦差来寻访安期生,有的见他白发苍苍,称他为“千岁翁”,有的见过他吃着巨枣,几劝不归。元朝文学家吴莱(1327年)秋游桃花山时也寻访过安期生,察看过炼丹洞遗迹,有“空余炼药鼎,尚有樵人知”的诗句留存。 钟亭——沿“别有洞天”左侧拾级而上,约在500米高山之巅有一座六角形钟亭,高6余米,飞檐翅角,精雕细琢,正面悬“安期钟声”横匾,两旁楹联“云山云水云涛云海天,仙人仙山仙洞仙镜界”,亭内悬一口2500公斤大铜钟,悠悠钟声可传至方圆数百里,形成“高山闻钟”自然景象,暮鼓晨钟,云雾晚霞,体现出世外桃源、海上仙山的境界,令人留连忘返。 水深潮缓、绚丽多彩的桃花港景带 这是一条半环岛风景带,从岛西南部茅山码头至岛东南部的乌石子,长达万余米,乘舟漫游,不亚于漓江水上游。沿途景观连绵不断,景致诱人,以海港航道、海岛植物、海蚀洞礁、岩壁石景,沿海风光见长,配以海岛植物园、磨盘峰、水坑石群、唐僧师徒渡海礁、仙人桥、乌石砾滩、地下迷宫等景点,真是妙趣横生,绚丽多彩。
㈣ 岳麓山植物名录
据调查,景区有各类植物资源149科434属765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33属41种;裸子植物8科20属28种;被子植物119科381属696种(附件一)。蔷薇科(53种)、菊科(40种)、豆科(32种)、禾本科(30种)占极重要的地位,前4科155种,占总数的20.3%,前14个科有312种,占总数的40.8%;(图1-1)而金星蕨科、铁线蕨科、卷柏科、骨碎补科、苹科、槐叶苹科、满 江红科、金星蕨科、裸子蕨科、海金沙科、里白科、瘤足蕨科、紫萁科、苏铁科、银杏科、红豆杉科、南洋杉科、杨梅科、山龙眼科、商陆科、海桐科、珙桐科、石榴科、悬铃木科、蜡梅科、杜仲科、省沽油科、苦木科、椴树科、梧桐科、猕猴桃科、大风子科、桃金娘科、野牡丹科、柳叶菜科、小二仙草科、车前草科、美人蕉科、龙胆科、兰科、大血藤科、番杏科、谷精草科、灯心草科等44科为单科单种。
属的分部相对比较分散,以槭树属(13种)、蓼属(12种)、李属(10种)、栎属(9种)、冬青属(9种)和石楠属(8种)六个属较为集中,有61种,占总数的7.9%;前11个属的植物总数仅为93种,占总数765种的12.16%。
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将景区一年四季点缀得五彩缤纷。在被调查的765种植物中景观植物达498种(附件二)。它们分属125科291属,其中乔木50科89属151种,分别占总数的40%、30.6和30.3%,灌木48科90属147种,分别占总数的38.4%、30.9%和29.5%,藤本24科36属48种,分别占总数的19.2%、12.4%和9.6%,草本55科92属104种,分别占总数的44% 、31.6%和20.9%,水生植物7科10属10种,分别占总数的5.6%、3.4%和2%,盆景植物25科36属38种,分别占总数的5.6%、3.4%和2%
据调查景区共有各类古树名木313棵,主要集中在金缕梅科、壳斗科等12个科,以金缕梅科的枫香最为典型,有231棵,占总数的73.8%;金缕梅科、壳斗科、榆科和松科四个科就达294棵,占总数的93.93%(图1-3)。景区古树名木众多,有植于晋朝时期的古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亦称六朝松,现今还老干虬枝、枝繁叶茂;有宋元时期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 ora),树态饱满、浓荫蔽日;有植于唐代的银杏(Ginkgobiloba),几人合围、高耸雄伟、春叶嫩绿、秋叶鲜黄、冬芽饱满,上悬自来钟,依附着美好的传说;明清时期的枫香,树体高大挺拔,秋叶迷人。它们都经历了久远的年岁,是一种时间的积累,是呈现于观赏者时间观乃至空间观视角下的一种特殊的价值意义。人们对古树名木特别尊崇的就是它那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寿命以及由此而来的高大的空间体量。一个园林中古树存活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园的价值。古树的观赏价值高或参天、大或数抱、或直或绳、或曲或钩、蟠根蚀干、古拙苍劲,然而更重要的还在乎其时间价值。空间体量、形态只是其外观形式美,悠久的时间价值则是其深厚的内涵美。岳麓山籍着这众多的古树名木,再经过修整复壮,使其展现个体美与群体美,给游人的将是震撼和壮美。
㈤ 黑金沙可以种盆景吗
黑金沙,在岩石学上是辉长岩的一种,建材市场上归为花岗岩石材,有细粒、中粒、粗粒之分。其又有大金沙和小金沙之分,原产地在印度。
中文名
黑金沙
外文名
Black Galaxy
别称
花岗岩
原产地
印度
分属
辉长岩
特点
其颗粒均匀细密,间隙小
㈥ 蕨类观叶植物观赏植物主要包括哪几个科
蕨类观叶植物中观赏植物主要包括:
铁线蕨、铁线蕨科
鸟巢蕨,铁角蕨科
贯众,鳞毛蕨科
圆盖荫石蕨,骨碎补科
肾蕨,骨碎补科
鹿角蕨,水龙骨科(又有列为鹿角蕨科)
凤尾蕨,凤尾蕨科
㈦ 植物的土上有黄色黄色粉末状的东西
这是土壤碱化析出的水碱,盆景土壤碱化这种现象比较容易出现在北方,尤其有些花友经常直接用自来水浇灌,更容易碱化。遇上土壤碱化时想省事就直接换土,用微酸的腐叶土代替现有的碱化土。如果不想换土,可以用发酵过的淘米水浇灌花卉,或者每次浇水的时候在水中滴几滴白醋先酸化,也可以去买点硫酸亚铁,严格按照说明溶解以后浇灌改善土壤的酸碱度。种花土壤碱化后最好直接换土,因为碱化越严重,伴随的土壤板结也就越严重,很不利于花卉生长。
㈧ 为了蕨类植物的生长我们应该怎样
对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意见不一致,过去常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真蕨纲。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即将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 (图:蕨类植物之冠——桫椤)
高等植物中比种子植物较低级的一个类群。旧称“羊齿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多为高大乔木,二叠纪以后至三叠纪时,大都绝灭,大量遗体埋入地下形成煤层。现代生存的大部为草本,少数为木本。植物体有根、茎、叶之分,有维管束,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孢子落地萌发成原叶体,其上产生颈卵器,受精卵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胎。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 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
•蕨类植物的用途• 现存的蕨类植物,除热带树蕨外,大多数是生于山区的多年生草本,在经济上有多种用途,现简要的介绍如下:
•1、药用:蕨类植物中,有许多种类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的用于医药上,为人民治疗各种疾病,如杉蔓石松能祛风湿,舒筋活血;节节草能治化脓性骨髓炎;乌蕨可治菌痢、急性肠炎,长柄石韦可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绵马鳞毛蕨和其许多近亲种可治牛羊的肝蛭病等。
•2、食用:蕨类植物可供食用的种类也多,如在幼嫩时可做菜蔬的有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毛蕨(Pteridium revolutum),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紫萁(Osmunda japonica),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等,不但鲜时做菜用,亦可加工成干菜,以供食用;许多蕨类植物的地下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可酿酒或供食用,如食用观音座莲(Angiopteris esculenta),其地下茎之重,可达二、三十公斤,蕨莱(Pteridium aquilinum)的地下茎以及其他许多种类,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另外,我国亚热带地区(云南,广东、广西、台湾)的山林中,产多种高大的树蕨,如桫椤树(Cyathea spp.),其圆柱状的树干内含有一种胶质物,可供食用,其树干磨光后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可做装饰品,干部的厚壁组织细长而坚牢,如钢丝,能编织各形篮筐和斗笠。
•3、绿肥和饲料用:水田或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它通过与篮藻的共生作用,能从空气中吸取和积累大量的氮,成为一种良好的绿肥植物与家畜家禽的饲料植物。
•4、指示植物:不同的植物种类要求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的适应幅度较大,有的较小,后者只有在满足了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下,才能够生存下去,这种植物相对地指示着当地的环境条件,叫做指示植物。蕨类植物,对外界自然条件的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不同的属类或种类的生存,要求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如石蕨、肿足蕨,粉背蕨、石韦、瓦韦等属(少数例外)生于石灰岩或钙性土壤上;鳞毛蕨、复叶耳蕨、线蕨等属生于酸性土壤上;有的种类适应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有的耐旱性强,适宜于较干旱的环境,如旱蕨、粉背蕨等;相反地;有的只能生于潮湿或沼泽地区,如沼泽蕨(Thelypteris palustris),绒紫萁(Osmunda claytoniana)。因此,从生长的某种蕨类植物,可以标志所在地的地质、岩石和土壤的种类,理化性、肥沃性以及光度和空气中的湿度等,借此判断土壤与森林的不同发育阶段,有助于森林更新和抚育工作。 •其次,蕨类植物的不同种类,可以反映出所在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借此我们可以划分不同的气候区,有利于发展农,林、牧,提高产量,如生长着桫椤树、地耳蕨、巢蕨的地区,标志着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宜于栽培橡胶树、金鸡纳等植物,生长刺桫椤树(Cyathea spinulosa)的地区,标志着南温带气候,其绝对最低温度经常在冰点以上,生长绵马鳞毛蕨(Dry-opterlscrazsirhizoma)、欧洲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的地区,标志着北温带气候等。另外,生长石松的地方,一般与铝矿有密切关系。
•5、绿化和观赏用:有不少种类的蕨类植物,由于具有独特、美观、整雅、别致等体形和无性繁殖力强,可作盆景,绿化庭园和住宅。有些藤本种类,还可制作各种编织品。我国是世界蕨类植物种类最多的一区,资源极为丰富,对它们的研究利用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蕨类植物的特征•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
·2、根多为有交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原始的种类具假根;
·3、茎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维管系统构成中柱(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
·4、叶:
•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是原始类型。
•大型叶:均有叶隙和叶柄,叶脉多分枝,是进步类型。
•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同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孢子。
•异型叶: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
•演化顺序:同型叶---------》异型叶;小型叶--------》大型叶
参考资料:世界植物网,中华地理网,中国地理网,CCTV网,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千龙网,千禧网,光明网
㈨ 以贯众为例子,说明蕨类植物分体中柱的特征在鉴别中的意义。
对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意见不一致,过去常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真蕨纲。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即将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 (图:蕨类植物之冠——桫椤)
高等植物中比种子植物较低级的一个类群。旧称“羊齿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多为高大乔木,二叠纪以后至三叠纪时,大都绝灭,大量遗体埋入地下形成煤层。现代生存的大部为草本,少数为木本。植物体有根、茎、叶之分,有维管束,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孢子落地萌发成原叶体,其上产生颈卵器,受精卵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胎。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 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
•蕨类植物的用途• 现存的蕨类植物,除热带树蕨外,大多数是生于山区的多年生草本,在经济上有多种用途,现简要的介绍如下:
•1、药用:蕨类植物中,有许多种类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的用于医药上,为人民治疗各种疾病,如杉蔓石松能祛风湿,舒筋活血;节节草能治化脓性骨髓炎;乌蕨可治菌痢、急性肠炎,长柄石韦可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绵马鳞毛蕨和其许多近亲种可治牛羊的肝蛭病等。
•2、食用:蕨类植物可供食用的种类也多,如在幼嫩时可做菜蔬的有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毛蕨(Pteridium revolutum),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紫萁(Osmunda japonica),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等,不但鲜时做菜用,亦可加工成干菜,以供食用;许多蕨类植物的地下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可酿酒或供食用,如食用观音座莲(Angiopteris esculenta),其地下茎之重,可达二、三十公斤,蕨莱(Pteridium aquilinum)的地下茎以及其他许多种类,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另外,我国亚热带地区(云南,广东、广西、台湾)的山林中,产多种高大的树蕨,如桫椤树(Cyathea spp.),其圆柱状的树干内含有一种胶质物,可供食用,其树干磨光后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可做装饰品,干部的厚壁组织细长而坚牢,如钢丝,能编织各形篮筐和斗笠。
•3、绿肥和饲料用:水田或池塘中的满江红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它通过与篮藻的共生作用,能从空气中吸取和积累大量的氮,成为一种良好的绿肥植物与家畜家禽的饲料植物。
•4、指示植物:不同的植物种类要求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的适应幅度较大,有的较小,后者只有在满足了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下,才能够生存下去,这种植物相对地指示着当地的环境条件,叫做指示植物。蕨类植物,对外界自然条件的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不同的属类或种类的生存,要求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如石蕨、肿足蕨,粉背蕨、石韦、瓦韦等属(少数例外)生于石灰岩或钙性土壤上;鳞毛蕨、复叶耳蕨、线蕨等属生于酸性土壤上;有的种类适应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有的耐旱性强,适宜于较干旱的环境,如旱蕨、粉背蕨等;相反地;有的只能生于潮湿或沼泽地区,如沼泽蕨(Thelypteris palustris),绒紫萁(Osmunda claytoniana)。因此,从生长的某种蕨类植物,可以标志所在地的地质、岩石和土壤的种类,理化性、肥沃性以及光度和空气中的湿度等,借此判断土壤与森林的不同发育阶段,有助于森林更新和抚育工作。 •其次,蕨类植物的不同种类,可以反映出所在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借此我们可以划分不同的气候区,有利于发展农,林、牧,提高产量,如生长着桫椤树、地耳蕨、巢蕨的地区,标志着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宜于栽培橡胶树、金鸡纳等植物,生长刺桫椤树(Cyathea spinulosa)的地区,标志着南温带气候,其绝对最低温度经常在冰点以上,生长绵马鳞毛蕨(Dry-opterlscrazsirhizoma)、欧洲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的地区,标志着北温带气候等。另外,生长石松的地方,一般与铝矿有密切关系。
•5、绿化和观赏用:有不少种类的蕨类植物,由于具有独特、美观、整雅、别致等体形和无性繁殖力强,可作盆景,绿化庭园和住宅。有些藤本种类,还可制作各种编织品。我国是世界蕨类植物种类最多的一区,资源极为丰富,对它们的研究利用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蕨类植物的特征•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维管组织;
·2、根多为有交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原始的种类具假根;
·3、茎为地下茎(根状茎)或地上茎(气生茎),维管系统构成中柱(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多环中柱),具有保护作用的毛和鳞片;
·4、叶:
•小型叶:没有叶隙和叶柄,仅有一条不分枝的叶脉,是原始类型。
•大型叶:均有叶隙和叶柄,叶脉多分枝,是进步类型。
•孢子叶(能育叶):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不育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同型叶: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既能制造有机物又可产生孢子。
•异型叶: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
•演化顺序:同型叶---------》异型叶;小型叶--------》大型叶
㈩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也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大都为草本,少数为木本。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通常可分为水韭、松叶蕨、石松、木贼和真蕨五纲,共约12000种,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多数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药用(如贯众)或工业用(如石松)包,括了原始的脉管类,例如蕨类、木贼和石松。这三种植物,有同样的发展史,都是在泥盆纪开始出现。繁殖过称中,所有的蕨类植物都需要静止的水,新生的植物只能存活在肥沃的地方。因此,不容易在整年干燥的地方或四季变化极大的地点看见它们的踪迹。
对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意见不一致,过去常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有节纲)、真蕨纲。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即将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 (图:蕨类植物之冠——桫椤)
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种子植物较低级的一个类群,旧称“羊齿植物”,志留纪晚期开始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多为高大乔木。二叠纪以后至三叠纪时,大都灭绝,大量遗体埋入地下形成煤层。现代生存的大部分为草本,少数为木本,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湿热多雨的地区。孢子落地萌发成原叶体,其上产生颈卵器,受精卵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胎。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 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