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绿植研究
① 国外植物保护的发展情况..
日本相当强悍吖~
他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可是不会用自己的木材来做.他们把好的木材从我们大兴安岭买回去,做一次性筷子,然后回收,在加工,压成木地板,然后再卖~
我无语了就……
人家是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诶~可是在日本任何人都不能伤害树木,好像是违法?也不是很清楚啦,反正就这样。
ps:我是学理的诶~对这些事不是很清楚—_—b
② 中外著名的植物学家及著作
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FRS ,1809.2.12 - 1882.4.19)1809年2月12日诞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镇。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其后,1872年发表了同样重要的《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性选择"作为"自然选择"的一个补充理论提出,"性选择"是一个未完成的理论。最著名的一个关于"性选择"的争论就是孔雀的长尾巴。
1.细胞学说 19世纪30年代 ,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2.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可以说是多人研究的结果。1842年,德国的青年医生迈尔(J.R.Mayer,1814-1878),写成了他的第一篇关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论文:《论无机自然界的力》;1847年,英国酿酒商焦耳、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分别发表各自有关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讲演或论文;不过,焦耳被认为是最先用科学实验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人,但焦耳和赫尔姆霍茨也承认迈尔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优先权。1953年,威廉·汤姆生帮助焦耳终于完成了关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精确表述。至此,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发现之一的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宣告得到公认。
3.生物进化论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进化理论,给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这也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Gregor Johann Mendel (贵阁亚 壮男·孟德尔) (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现代遗传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是遗传学的奠基人。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
孟德尔
乔治·孟德尔(Groegor Mendel,1822-1884)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当时属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家里帮助父亲嫁接果树,在学习上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才能。1844-1848年,孟德尔在布隆大学哲学院学习神学,曾选修迪博尔(Diebl,1770-1859)讲授的农学、果树学和葡萄栽培学等课程。1848年在维也纳大学期间,孟德尔先后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多普勒(C·Doppler,1803-1853)、物理学家埃汀豪生(A·Ettinghausen)和植物生理学家翁格尔(F·Unger,1800-1870),这三个人对他的科学思想无疑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所惯用的方法是培根式的归纳法,而多普勒则主张,先对自然现象进行分析,从分析中提出设想,然后通过实验来进行证实或否决。埃汀豪生是一位成功地应用数学分析来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家,孟德尔曾对他的大作《组合分析》仔细拜读。孟德尔后来做豌豆实验,能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成功地将数学统计方法用于杂种后代的分析,与这两位杰出物理学家不无关系。翁格尔当时正从事进化学说的研究,他认为研究变异是解决物种起源问题的关键,并且用这种观点去启发他的学生孟德尔。通过翁格尔,孟德尔了解了盖尔特纳的杂交工作。盖尔特纳是一位经济富裕的科学家,他能不受拘束地在自己的花园内实施有性杂交的宏伟计划,曾用80个属700个种的植物,进行了万余项的独立实验,从中产生了258个不同的杂交类型,这些成果都记录在1849年出版的盖尔特纳的著作《植物杂交的实验与观察》中,虽然这本书写得既单调又重复,但涉及的范围很广,包含着一些极有价值的观察结果。达尔文和孟德尔都曾仔细地读过这本书。孟德尔读过的书至今还保存在捷克布隆的孟德尔纪念馆内,书中遍布记号和批注,有的内容正是以后孟德尔的实验计划里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一个伟大的科学思想的形成绝非偶然。
1854年以后,在布隆修道院做神甫的孟德尔同时还在布隆国立德文高级中学代课,讲授物理学和博物学,为时长达14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著名的豌豆实验,并成为摩拉维亚农业协会自然科学分会的会员。1867年,布隆修道院老院长纳普(Napp)去世,孟德尔继任。从此,孟德尔为宗教职务所累,告别了教学和研究工作,直至1884年去世。奥尔特曼(S.Altman) (1939-)
奥尔特曼(S.Altman) 美国人,因发现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获1989年化学奖.
1978年和1981年奥尔特曼与切赫分别发现了核糖核酸(RNA)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这项研究不仅为探索RNA的复制能力提供了线索,而且说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质是同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遗传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质是生物起源的定论。
切赫(T.R.Cech) (1947-)
切赫(T.R.Cech)美国人,因发现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与奥尔特曼共同获得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独立地发现核糖核酸(RNA)不仅像过去所设想的那样仅被动地传递遗传信息,还起酶的作用,能催化细胞内的为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在他们的发现之前,人们认为只有蛋白质才能起酶的作用.他最先证明RNA分子能催化化学反应,并于1982年公布其研究结果.1983年证实RNA的这种酶活动.
史密斯(M.Smith) (1932-2000)
加拿大科学家史密斯由于发明了重新编组DNA的"寡聚核苷酸定点突变"法,即定向基因的"定向诱变"而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奖。该技术能够改变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是生物工程中最重要的技术。
这种方法首先是拚接正常的基因,使之改变为病毒DNA的单链形式,然后基因的另外小片断可以在实验室里合成,除了变异的基因外,人工合成的基因片断和正常基因的相对应部分分列成行,犹如拉链的两条边,全部戴在病毒上。第二个DNA链的其余部分完全可以制作,形成双螺旋,带有这种杂种的DNA病毒感染了细菌,再生的蛋白质就是变异性的,不过可以病选和测试,用这项技术可以改变有机体的基因,特别是谷物基因,改善它们的农艺特点。
利用史密斯的技术可以改变洗涤剂中酶的氨基酸残基(橘红色),提高酶的稳定性。
穆利斯(K.B.Mullis) (1944-)
美国科学家穆利斯(K.B.Mullis) 发明了高效复制DNA片段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于1993年获奖。利用该技术可从极其微量的样品中大量生产DNA分子,使基因工程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工具。
85年穆利斯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的技术,由于这项技术问世,能使许多专家把一个稀少的DNA样品复制成千百万个,用以检测人体细胞中艾滋病病毒,诊断基因缺陷,可以从犯罪的现场,搜集部分血和头发进行指纹图谱的鉴定。这项技术也可以从矿物质里制造大量的DNA分子,方法简便,操作灵活。
整个过程是把需要的化合物质倒在试管内,通过多次循环,不断地加热和降温。在反应过程中,再加两种配料,一是一对合成的短DNA片段,附在需要基因的两端作"引子";第二个配料是酶,当试管加热后,DNA的双螺旋分为两个链,每个链出现"信息",降温时,"引子"能自动寻找他们的DNA样品的互补蛋白质,并把它们合起来,这样的技术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基因工程。
科学家已经成功地用PCR方法对一个2000万年前被埋在琥珀中的昆虫的遗传物质进行了扩增。
童第周(Tung TC)
男,1902年5月28日出生,1979年3月30日逝世,浙江省鄞县人,是中国卓越的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共党员。生前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他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
卡尔文
Calvin,Melvin (1911~1997) 美国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1911年4月8日生于明尼苏达州。1931年毕业于密歇根矿业技术学院,1935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37年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1947年为教授。历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化学生物动力学组组长、化学生物动力学室主任、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并任美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1963~1964)和美国化学学会理事长(1971)。
萨克斯
德国生物学家(植物学家)
贡献:1.发现绿叶中的色素在叶绿体
⒉1864年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消耗叶片中部分营养物质,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遮光的部分叶片无颜色变化,而照光的一部分叶片显示深蓝色:证明了绿叶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折叠编辑本段名言
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
2.我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一段时间。---达尔文
3.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
4.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巴斯德
5.人们只是基因繁殖的载体。---爱德华.威尔森
6.生物学家们必须时刻牢记他们所看到的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进化出来的。---弗朗西斯 克里克
7.想要有好想法,就得先多想些主意,然后挑选最好的那一个。---利纳斯·保罗
8.眼睛看到的主要取决于我们所追求的。如果我们曾茫然不知所措,最好的办法就是问问自己,我们最想在将来看到努力之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约翰拉伯克
③ 国外大学有植物方面专业吗
呵呵,植物学呢,提到植物学我马上想到Cornell,如果楼主实力不错的话不妨试试,他家的植物学是金字招牌呢,我粗略看一下,博士的基本方向就有
# Plant Biology
# Plant Breeding
# Plant Pathology and Plant-Microbe Biology
# Plant Protection
4个,每个里面还有N个小的方向,
比如Plant Pathology and Plant-Microbe Biology里,就分
*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lant pathology
* fungal and oomycete biology
* plant disease epidemiology
* plant pathology
* plant-microbe biology
无论你想研究植物学里的哪个方面,都可以在他家找到。
④ 我在国外学植物学,最近越学越难了,好多植物鉴定都听不太懂,请教大神图里的是什么moss ,还有有什
推荐:中国植物图像库
中国植物图像库(Plant Photo Bank of China,PPBC) 正式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回所在植物标本馆设答立的专职植物图片管理机构。目前已经收录各类植物图片455科3700属20904种2270807幅,为各类图书供图千余幅。
中国植物图像库实行图片代理机制,凡注册实名认证用户即视同本图库代理相关图片版权。将图片的版权管理及授权使用事务交由图片库处理,所得收益按比例分成,为作者带来经济效益。作者享有图片的所有权,可最大权限地使用自己的图片。图库还免费为提交的幻灯片及底片扫描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作者和图片使用机构的图片管理效率。
⑤ 论文“植物在景观中的设计 ”开题报告书中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怎么写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⑥ 国内外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都有哪一些,简介一下
植物生态学(wushangtaixue)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中国的植物生态学家
1.张新时
2.侯学煜
3.彭少麟
4.蒋高明
5.阳含熙
6.曲仲湘
7.李渤生
8.仲崇信
9.李继侗
10.姜汉侨
其实,中国称的上植物生态学家的学者不止以上几位,比如朱彦承先生,吴征镒先生等。
老先生们的著作拿在手里,有一种厚实感,今天这样的环境下,虽然硬件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要成长成植物生态学家,比过去不见得容易。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在我国和世界上最早论述了植物生态学知识。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我们祖先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植物生态学知识。《管子·地员》记述了在土质优劣、地势高低和水泉深浅不同的土地上,所宜生长的各种不同植物,并得出“草木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物”的重要结论。其意是:植物的生长同土壤的性质有关,不同质地的土壤所宜生长的植物不同;同时,植物的分布与地势的高下有关。
书中还以一个山地为例,依高度不同,将山地分为五个部分,并列出每部分所宜生长的植物名称。这是由于山地高度不同,温度各异而造成的植物垂直分布的现象。该书所谈的这些情况,与现在华北地区的山地相符。书中又以一个小地区内植物的垂直分布为例,指出“凡彼草物,有十二衰,各有所归”,并列举了十二衰(十二种植物)的名称。这种情况与实际也是相符的。这是小地区内地势高低不同,水分分布各异的环境所造成的。
《管子·地员》认为土壤有18种,其中有三种土壤最优良,合称为“三土”。书中详细说明了三土的性状及适宜种植的谷类品种。这些论述的科学性,与近代植物生态学初期的水平相比,毫不逊色。
在国外,直到公元19世纪中期,一些生物学家才在探险考察过程中,获得有关植物生态学的丰富资料。德国人洪堡德于1807年发表了《植物地理知识》一书,奠定了植物生态学的基础。但是,从时间上来说,他们对植物生态学的认识,比《管子·地员》要晚2000多年。
⑦ 国外重要植物的输入和研究在哪些时期
明末清初,随着中外贸易的增多,一些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开始传入我国。在这之后植物的种类也在增《植物名实图考》中的甘薯图多。整个明清时期传入的重要粮食作物主要有甘薯、玉米、马铃薯;蔬菜作物有西红柿、辣椒、菊芋、甘蓝、花椰菜等;经济作物有烟草、花生、向日葵等;花卉有大丽花等。其中甘薯、玉米、烟草的引入,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明清时期是我国人口增长较快而又灾荒频繁的时代。以朱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曾在有明代写下不少植物专著帮助救荒。但是煮食野菜的方法只是杯水车薪,对于大规模的饥荒来说,其作用毕竟非常有限,而且这类植物从味道、营养和毒性等方面考虑,局限性也很大。显然,寻找新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粮食作物是摆在当时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华侨陈振龙从吕宋(今菲律宾)带回几尺甘薯藤到福建,试种成功,1594年,福建闹饥荒,陈振龙之子陈经纶向当时的地方官金学曾推荐这种适当性很强,不与稻麦争地,耐旱,耐瘠薄的高产粮食作物。金听从了陈的建议,颁发了“海外新传七则”,宣传甘薯好种、易活、高产的优点,并传授种植方法。在金的鼓动下,各县如法推广。种甘薯的地方,灾害威胁都大为减轻。后来,这种作物渐渐地在各省扩展。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明代著名学者、农学家徐光启为甘薯在全国推广不遗余力的工作。他把甘薯的优点归纳为“十三胜”,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引种试验,努力研究解决薯种的贮藏越冬问题。他先用木桶莳藤运到北方,然后又提出利用窖藏的方法,解决薯种在北方的越冬问题。经过各地农民的辛勤实践,终于较好地解决了北方第二代薯种的问题。甘薯很快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徐光启还总结编写了《甘薯疏》一书,对甘薯的宣传推广、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和种植技术改进提高起了良好作用。
玉米的传入也在明末时期。明代嘉靖年间田艺衡的《留青日札》中将玉米称为御麦。书中写道:“御麦出西蕃,旧名蕃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有玉米,并附有一幅不太准确,但大体反映出玉米特征的写生图。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有记述。一般认为玉米传入我国的途径有三条:一条是东南亚经闽广传入内地;一条是从印度、缅甸入云南;一条是经波斯、中亚到甘肃的西北路线。在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初,玉米已在我国大规模推广,这与玉米适应性广,耐瘠薄,产量有保障,适于在当时许多新开垦的山地上推广有关。另外,育种可能也有重要突破。上述原因使玉米成为我国仅次于稻麦的重要粮食作物。
烟草也是明末传入我国的。据《景岳全书》记载,烟草在明万历年间传到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随后江南各省都有栽种。烟草在引入我国后,由于其本身具有可用为嗜好品的特点,很快就在全国各地推广。清代一些医药书籍渲染它有驱寒辟瘴的作用,对种烟、吸烟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吸者日众,商品化的程度也日益提高。在烟草的引进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其利害关系就聚讼纷纭,不一而足。从明崇祯年间就开始有烟草的禁令,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禁而不止。时至今日,还大有发展之势。一方面,烟草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另一方面,它又确有点祛寒去湿的作用。在生物学中,它是遗传学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⑧ 国外有哪些园艺,植物方面的网站
www.kew.org (邱园皇家园林),直接网络搜
⑨ 关于外国著名植物学家及其研究领域
植物学家,泛指研究地球上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的科学家。植物学家研究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现代植物学以研究层次和重点不同而划分为五个主要分支:
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由细胞到器官各个层次)的学科,分支学科有植物细胞学、解剖学(专注于内部结构)、组织学(关心特殊种类细胞的性质)、植物胚胎学等。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各部分或整体的功能和行为的学科,它和植物生物化学紧密相联。后者研究植物生命过程中化学组成和变化。植物生物化学还有一个重要分支——植物化学——研究植物次生代谢的化学产品。
植物遗传学是研究植物的种质和遗传、变异等现象的学科(因此和研究植物进化相联系)。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和其环境的关系的学科,在其定义上还更广泛一些,因为除去它本身特殊的方法之外,它既牵涉到区系学也牵涉到生理学。和它紧密联系的是植物地理学(包括地植物学)研究植物和地球表面的关系和植物社会学(植物群落学)研究植物群落。
⑩ 国外哪个大学植物学很牛逼啊
UCL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做模式植物拟南芥很厉害
作物科学的话 康奈尔大学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