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盆景
❶ 沭阳人一般喝什么酒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花海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9℃~-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行政区划分
沭阳下辖26个镇、8个乡。472个行政村(居)委会,县政府驻地为沭城镇。
镇:沭城镇、陇集镇、胡集镇、钱集镇、塘沟镇、马厂镇、沂涛镇、庙头镇、韩山镇、华冲镇、桑墟镇、悦来镇、刘集镇、李恒镇、扎下镇、颜集镇、潼阳镇、龙庙镇、高墟镇、耿圩镇、汤涧镇、新河镇、贤官镇、吴集镇、湖东镇、青伊湖镇。(十字镇、七雄镇、章集镇已改为社区) 乡:北丁集乡、周集乡、东小店乡、张圩乡、茆圩乡、西圩乡、万匹乡、官墩乡。
自然资源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
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3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2006年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宿迁市是全国著名的酒乡。除闻名遐迩的洋河、双沟外,沭阳芝麻香酒可谓一枝独秀。"芝麻香"酒在各类白酒中可谓香型独特,与众不同。众所周知,从1952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评出的四大名牌白酒,到196F年及1979年全国第二、第三届评酒会所评出的"八大名沛"乃至1984年第四届评出的13种金牌白酒,总共只有四种香型。El"清香"(汾酒、特制黄鹤楼酒)、酱香(茅台、郎酒)、兼香(董酒)及浓香(其余全部)。它们代表了中国白酒的主流。而"芝麻香"型则属于其他香型的少数之列。此列另含风型、特型、豉香型、米香型等类。
"芝麻香酒"这个名字,并非随意杜揉,而是权威公认的。1987年9月,全国白酒评委会副主席沈怡方来沭品尝时,就认定沭阳大曲是芝麻香型。两年后,沭阳酒厂又送样赴宁,得到沈的再次肯定与赞誉。1988年5月7日,全国著名酿酒专家、洋河酒厂厂长梁邦昌先生到沭阳酒厂考察时,也确认该厂的酒有"芝麻香"风格。1996年6月16日,沈怡方与省轻工厅及淮阴市领导来沭再次品尝样酒,进一步肯定了芝麻香酒这一特色。
"芝麻香,香满城"。该酒的风味特色是"酱头芝尾",人口绵,酱香浓郁;落口甜,似有甘味;口软,绝无辛辣净,有一股微妙的芝麻香沁人肺腑,回味无穷。
此等美酒产于沭阳,也有其历史渊源。远从宋朝大科学家沈括在沭阳做主簿时的"好酒干两杯"的佳话,到清朝文豪袁枚在沭阳做县令时作的"名园酒散春何处,剩有归来屐齿香"的名句,都盛赞沭阳酒好酒香。道光二十一年,沭阳大曲被列为贡酒而享誉京师。清朝末年沭阳酿酒业仍十分红火,全城计有宝聚元、信和玉、乾元汇、程记、沭泉公等8家槽坊,另有14家小作坊散落乡村。产品远销苏杭,驰名江浙。难怪前省委书记韩培信同志来沭视察时提起从小父亲叫他打酒一定要打"沭阳大曲"呢I
从民国初到新中国建立前几十年间,战乱频繁,沭阳百业凋敝,酒业也奄奄一息。1948年沭阳解放时,私营槽坊已所剩无几。1949年5月,县人民政府接收最大的"程记槽坊",后改为"沭阳酒厂",沭阳酿酒业从此获得了新生。
到1955年,淮阴地区只有5家酒厂,沭阳酒厂仍占其一(其余为宿迁、洋河、双沟、高沟4厂)。沭阳酒厂的技工有不少支援洋河、双沟,成为骨干。后因全国粮食统购统购统销,限制粮食酒的生产,沭阳酒厂逐步陷入困境。直到改兰开放的春风吹来,才又重新焕发生机。省、市、县各级领导尽心竭力,促使她不断发展壮大。
沭阳芝麻香酒虽没有洋河、双沟酒那样声名远扬,可也得了不少奖项。1989年7月,荣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铜牌 奖, 1992年获江苏省优质产品奖。嗣后,又荣获香港国际博览会金牌奖。此香型特异的好酒,究竟是如何酿造出来的呢?按照正统的酿酒理论,叫"工艺决定论"。即八大名酒之所以各具风格,是由其工艺来决定的。由此观之,芝麻香酒也该有一套确定的工艺,才得以保证其产品风味稳定。只是在这方面,有些理论和工艺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如芝麻香酒虽已初步形成"晾堂较长期堆积,水泥池高温发酵"等经验,但这些经验尚不够成熟和完整,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总结和完善,才能真正形成有别于浓香酒工艺的独立的芝麻香酒工艺。
另外,酿酒界还认同"环境决定论"。论者以茅台酒为例,说是茅台地方的土壤、水质、原料乃至空气都是生产茅台酒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以此理论对照沭阳芝麻香酒,也确有暗合之处。沭阳酒厂只有小部分池口能产出芝麻香型酒。往往一墙之隔,即风味迥异。这也不难解释,因为发酵过程,是个极其复杂的生化过程,有众多菌种和诸多因素发生作用,用现代科技手段只能分析其中有限的因素。到底是哪些因素在 芝麻香风格形成中起了决定作用?至今还是个迷。再就白酒的成份而言,国外最先进的酒业专家已能化验出100多种成份,目前我国只能查出20一30种。现在公认:浓香酒的主体香的物质是已酵乙酯和丁酸乙醇等,清香型的主体香则是丁酸乙酯和乳酸乙酯。至于芝麻香型的主体物质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发现。
酒乡沭阳,沭阳酒香!
❷ 九龙壁是什么
文章摘自厦门石拓玉石马赛克 华安玉(九龙璧)简介
华安玉因历史悠久,别名尚多,曾有茶烘石、梅花石、北溪石、五彩石、罗汉石、九龙玉、九龙璧等称呼。在2000年1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华安玉(九龙璧)奇石节中国国石评选研讨会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宝玉石协会的专家一致认为使用“华安玉”名称最佳。用九龙璧名称同北京九龙壁有类同感之嫌,又没直接体现华安玉的玉石特性。使用九龙玉名称,虽有蕴育龙文化之内涵,能体现它产在九龙江北溪,但是九龙江并非只在华安县城内。因此,专家认为玉是高贵、纯洁、吉祥、和平、美丽的象征,自古以为,中国人民爱玉敬玉崇玉,已成传统美德。使用华安玉名称,既然体现华安玉的碧玉品位、可使人望名便知。华安玉又产在华安,华安是华安玉的故乡,华安玉可意蕴华夏富强、安居乐业、屹(玉)立东方之内涵。
华安玉母岩为矽卡岩,是由沉积岩经热力自变质作用而成的。其岩石的沉积年代为晚古生代三迭早期,距今约二亿年。
玉石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2、分类: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6552-1996”所列天然玉石有十多个类型,几十个品种,而人们熟知的玉石,一般可分为两类,即硬玉和软玉。硬玉是钠和铝的硅酸盐,属于辉光石矿物,以翡翠最为名贵;软玉是钙和镁的硅酸盐,属于闪石矿物,以白玉、青玉为主。
鉴别玉石的档次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条标准:
1.色 是评价玉石最重要的指标,无论何种颜色,都要求玉质均匀、颜色鲜艳、无郁积之感,无其它杂色方为上品。就硬玉而言,以绿色最佳,其次是红色和紫色。色泽暗淡、呈微黄色的玉石是下品。
2.透 质地越细,,质量越好。上等玉石应晶莹剔透,看不到斑点。
3.敲 用金属棒敲击玉石听声音的清浊,一是可鉴别玉石的质地,二是可判断玉石是否有不易发现的裂纹、割纹。声音愈清脆愈好。
4.照 好的玉石不应有肉眼可见的明显的暇疵,对着强光照一照即可鉴别。
5.形 玉石的形状无法用统一标准衡量,但可以从造型的艺术性和加工(雕琢、打磨、抛光)的技术水准两方面进行评价。 华安玉则属于硬玉。 华安玉奇石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景观石、象形石和图纹石。景观类的如山水、鸟屿、沙漠等景观,要景观美妙,布局合理,神韵具备;象形类则以形取胜,生动传神,造型优美,有力度和韵律;图纹类要求图纹清晰,色彩明快,构成画面效果好。
如何鉴赏华安玉奇石?主要从形、质、韵、色四方面去看。形:天然奇石外形千姿百态,有景观、象形、图纹等,具备了以上讲的各种要求,就是较好的玉石。质:由于华安玉含有多种矿物质,在九龙江里经千万年急流冲刷,水洗度高使其颜色更艳丽,玉质感更美。韵:神韵是奇石的灵魂和最高境界,形韵兼备才是上品,体现在点、线、面的完整性,富有动态感。色:华安玉有红色、浅红色、古铜色、深绿色、姜黄色、粉红色等,其精品往往色彩,颜色搭配合理,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愉悦感。
华安玉有三大特性:
一、矿物特征。华安玉以细纹带状为其上品。其颜色由于硅、钙、泥沙等各种物质及沉积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氧华——还原环境的差异,形成墨绿、浅绿、粉红、姜黄所构成的条带,局部受成岩之前及成岩之后的构造作用而呈揉皱弯曲形态。其条带组合,主要有浅绿、灰白、姜黄相间、绿白相间等颜色,条(纹)带从数毫米到数十厘米不等。
二、物理特征。通过对华安玉的某些项目的物理试验,并与花岗岩、大理石相比较,其物理性能都优于花岗岩和大理石。数据表明:华安玉的抗压强,吸水率小,吸水率几乎为零(每一立方米的吸水度是0.0001千克);硬度高。
三、玉石特征。华安玉是一种难得的建筑装饰和工艺品加工材料,具有大理石达不到的质地细腻、耐磨、抗拉、抗压、抗风蚀、硬度大、耐腐蚀等优点;华安玉硬度高为摩氏6.8—7.3度,金刚钻硬度为10度,玻璃只有5.5度。由于华安玉属隐晶质或霏细的显微变晶质结构,这就决定了它石质致密坚硬,质地细腻。华安玉抛光后亮度可达100度以上,且光泽非常柔和、明亮,色彩多种且鲜艳。从成份而言,华安玉含有很高的氧经化硅、氧化铁、氧化铝和透辉石等,使它与硬玉(翡翠)接近。因此,华安玉具有碧玉的特征。
华安玉的价值:
华安玉历史久远,玉石文化积淀深厚。旧石器时代,华安人已用华安玉作石器,唐宋时,华安玉已闻名于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28年、1630年两度莅临华安考察九龙江北溪,在其《闽游日记》中对华安玉极尽赞美之辞。据《龙溪县志》记载,清乾隆时代有人选取图景绮丽的“华安玉”作为家藏珍品、朝廷贡品。民国初年,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也两次慕名实地考察北溪,留下了《华丰观石记》、《华丰观石后记》之力作。在闽南民间有这们的口头禅“家有玉石平安,店有玉石兴旺”、“事竟成,石敢当”等。由此可见,华安玉石文化蕴含深远,不但融进了母亲河九龙江北溪文化,而且也成为中华几千年玉石文化的组成部分。华安玉作为中国十大奇石之一,于2000年入选中国十大国石候选石,定为“八闽名石”、“漳州市石”。
华安玉不但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珍藏价值。
华安玉的价值在于其化学性质、物理特征及外貌特征与碧玉类同,且资源丰富,原料充足,花纹奇特,光泽强,块度大。既可雕琢成比大理石优美、比高中档玉雕更实用、价格更低廉、适合于大众要求的工艺品,如茶具、异型马赛克、按摩垫、地台、栏杆、石柱、楼梯、花瓶、洗面台等,还可利用其色调多样、花纹奇特之特点,创作古雅庄重、古色古香的仿古艺术品和巧色艺术品。
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样品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华安玉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锶、锌、锰等微量元素。另据1999年12月国家建材局建材产品及建材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监督检测中心测试确认:华安玉放射性符合国家标准,属于A类石材产品,其使用范围不受限制,对人体无伤害、无毒、无副作用。
华安玉具有质地细腻、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优点,且花纹色彩丰富多样。可作高级装饰面石;高档家具装饰尤其是防古家具;高级装饰材料——圆柱、罗马柱、异材马赛克、线条、洗面台等。具有比大理石、花岗岩更高档,比其它玉石更经济的特点。华安玉也可用来制作大型玉兽、大型壁画、环境雕塑等艺术品。用华安玉制作玉石按磨垫及雕刻玉狮,填补了国内外玉石材料制作玉石保健品、门狮的空白,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看好。
华安玉奇石,石玩中之珍品,园林盆景艺术家创作的好素材,如同“一首无言的诗、一幅无墨的画、一曲无声的乐”。它质地剔透,色彩斑驳,迷幻离奇,呈现出如诗如画的各种图案。经急流拍击后的皱、瘦、丑、漏的自然造型,光怪陆离,雄奇多姿,可作石玩珍品收藏、建筑装饰或作奇石盆景摆设。许多赏石专家称华安玉兼有雨花石的质地,太湖石的形体,意派和形派在它身上都可娓娓阐述、酣畅发挥。特别是作为假山、观赏石或建筑装饰,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岁月沧桑和天然美感,是近年来颇受青睐的观赏石首选新品种。
❸ 招财的吉祥物有哪些
招财猫、玉如意 蟾 蜍睚 眦
“睚眦”,古传“龙”生九子不成龙,但各有所长”,而“睚眦”好杀,尤利偏财赌博,所以好赌的人或祈求有偏财的人都适宜佩带“睚眦”或在家中、公司中摆放睚眦,或有朋友喜爱赌马及投机事业,如股票、外币等都适宜。
“睚眦”因为好杀,所以附于刀上,所以在刀上的瑞兽不是龙风等熟识的瑞兽,便是“睚眦”瑞兽了。“注:“睚”音“崖”,“眦”音“次”,睚眦,举目相忤貌。
古 钱
有些人喜在家中摆放或悬挂古钱,以作旺财之用;又有些人喜佩戴古钱,古钱为万万人所使用过,可借用来旺自己的运程,此其一也。而选择当旺皇朝之铜钱来佩戴,亦会增强自己的运程。所以,最流行的便是“五帝古钱”。五者,主九五之尊也,旺气,而五个皇帝当政时所铸造的钱是带旺气的,这五个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他们都是清朝最兴旺的皇帝年号。这五个时期,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一般也用“五帝钱”化煞旺财。
蟾 蜍
这蟾蜍并非普通蟾蜍,它是拥有三只脚,与其他四条腿的蟾蜍不同,它是会吐钱,传说它本是妖精,后被刘海仙人收服,改邪归正,四处帮助贫人,吐钱给人们,所以,后来被人们当作旺财瑞兽。
摆放蟾蜍,要头向铺内,公司内或住宅内,不宜向铺门、公司门、屋门、否则所吐之钱皆吐出屋外,能催旺财气,另外,亦不宜头向窗,意义与向门同。 刘海仙人
刘海仙人虽不列入财神之列,但坊间仍十分流行将他列入帮人旺财运之仙人,刘海仙人的造形有很多,而最流行的便是他背一串钱或手提一串钱(主旺财)。另又以逗蟾蜍为乐,这蟾蜍便是上述所提到的旺财蟾蜍,有些玉器都是这个造形,佩戴着都有旺财之用。又有些像是刘海仙人手提扫帚,这是辟邪镇妖的法器,当然,仍有蟾蜍跟着,因这是旺财之物,笔者有数件古玉刘海仙人,它的肩或腿跟都有一只蟾蜍,这是传统的旺财仙人。
财 神
中国的财神不只一个,如相传的文财神便是殷代忠诚文臣“比干”,而武财神便是大家都熟识的三国朝代的武将“关云长”。
南方比较流行的便是供奉武财神“关云长”。
另外一个比较正统的财神便是“赵公明”,传说他为秦朝人,入山修道成仙,被天帝封为“雷副元帅”,他的形象为头戴铁冠,身骑黑虎,黑面浓须,手提铁鞭,他最旺做生意人,令经商买卖可赚资财,他的长号为“总管上清正——玄坛飞虎多轮执法赵元帅”,一般人称为“赵元帅”或“赵玄坛”。
香 蕉
有人问应该用哪些供品供奉天神?
笔者认为只要诚心,用任何物品供奉都可以,但如果经营时装生意的,笔者建议供奉供品时,可多放香蕉,因为蕉是金黄色,色以黄金,而“蕉”与“招”同音,故有招财之意,所以大家在供奉佛、菩萨、天神或地主时,可多放—束香蕉,以旺财运。 地主财神
大家可会留意,很多商铺、家宅都会供奉地主,而地主牌又写什么字呢?多写着“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方财神”。
白玉为尊贵的物品,所以拍卖行很多玉古董都是白玉,如白玉观音、白玉佛等,而黄金的价值大家也会知道的。至于龙神财神主能够旺财的,因为它是供奉于地上,便属于地神,所以又被誉为阴财神,所以做生意的人,安地主有助得益。
龙 银
龙银是清末的银币,因为银币面刻有“龙”,故曰“龙银”,龙银很少单独用来旺财的,多是供奉地主,在地主左方(即刻五方五土龙神一方)摆放一个龙银,便可旺财。
龙银除了可用在风水上外,亦有实用价值,例如:撞伤碰瘀或头痛、腹痛,可用“龙银”作“熨风”用,方法如下:
一、先煮熟的两个鸡蛋,然后脱壳及挑去蛋黄备用。
二、预备手帕或薄布。
三、将龙银放在鸡蛋中央(即破挑去蛋黄的位置)。切记蛋白要热的,冻了没有功效。然后用手帕或薄布包着。
用时将手帕在撞伤碰瘀的位置轻轻推动摩擦,如熨斗熨衣服般,可即时看见瘀血渐散。若腹痛则熨腹,头痛熨头等,小病可借之治疗,大病当然要找医生医治了。 玉 琮
玉琮是一块方形立体的玉,中间钻出一圆形大孔,圆者象天,方者象地,它似龙银一般,很少单独应用,一般摆放地主右方(前后地主财神一方),则可催财。
玉 璧
玉璧是一块圆形玉,中间钻有一小圆孔。在旺财方面,它很少独立使用;多摆放在财神附近,以旺财运。故可在关帝、赵公明、刘海仙人、如意观音(手执如意)、宝珠观音(手执金珠)等神像左方(即拜神时祭者右方)放一块玉璧。
黄 财 神
佛教密宗的财神,分为财宝天王(即多闻天王)、曲嘲睁、白、黑、黄财神(合并为五路财神),其中以黄财神最流行,其他的财神,坊间便比较少见,因黄财神比较接近凡人,亦是最疏爽,故为人所乐于供,供奉黄财神要留意的便是赚了钱后,要将部分拨出作宏扬佛法之用,部分作善积德之用。至于黄财神的法相最具特色便是伏它左手上的老鼠,那只是吐宝鼠,它能吐出财宝。
运财童子
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认为观世音菩萨身旁有一对金童玉女,金童是大发慈悲的好神仙,他会令人们的财运有改进,所以很多人称他为“运财童子”。
现今的画像或玉雕便以一童子及其身旁堆满金印来代表旺财。在做生意的人士,很多都会在写字楼、商铺或宅内摆放运财童子来装饰。 年年有余
在佛教密宗的八吉祥,其中之一便是双鱼,中国很多的吉祥画像或吉祥摆设,都与“鱼’有关,因为取“鱼”与“余”同音。年年有余,便是莲叶与鱼在同一个图案中出现,是中国人常见的挂画、红包封的图案。
水 晶 球
水晶球在密宗来说,是修大完满法中的辅助法器,水晶球在密宗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但从风水角度而视之,水晶球有什么用呢?
水晶球能够将能量扩大,所以在家中吉位内摆放水晶球,便有催吉的含意,但在凶位中摆放水晶球,便出现了催灾的情况,所以对水晶球的使用要了解,才能在风水上发挥催吉效果。
锦鲤、金鱼
有些经商的人喜在家内或庭园饲养锦鲤,因“鲤”与“利”同音,饲养锦鲤是希望做生意得厚利之意。又有人饲养“金鱼”,“金”是值钱的物品,所以饲养“金鱼”是希望赚钱的代表。养鱼最好养九条,因为“九”为个位数之最大,亦有“长长久久”的含意,如果庭园鱼池太大,可养“十九”尾或“廿九”尾……鲤鱼或金鱼。在写字楼亦可以挂“九鱼图”,即图中画上九“锦鲤”或“金鱼”。
除了“鲤鱼”及“金鱼”外,其他鱼也可以饲养,而玉器中很喜欢雕刻一条鱼在莲叶上,取意头“年年有余”也,因“年”与“莲”同音。而做偏门生意又喜饲养口大利齿的鱼,如龙吐珠,取其杀气大。
❹ 求大师风水,这个西晒房很差
西晒房的风水?——肯定条件要差一些,但现代有科学,可以开动脑筋多思想,进行改造,变不利为有利。实现理想的改进,其实就是风水变优。
什么叫风水?,第一是能供人类生存的条件。第二是更优良的人类生存条件。多用科学头脑思维。
风水的实质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合理利用自然客观条件和规律;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要点;合乎力学、科学原理;合乎常识、逻辑,就是好风水。不存在令人费解的特别神秘风水!古代风水,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人类生存。不适合人类的地方,本人从见过的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是:人类在那里已被彻底陶汰,没有再延续种群到今天。风水强调的就是有利、方便、实用,是更好地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用传统风水理论,切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现代高科技术设计理论切入传统风水领域应游刃有余。对风水要有正确认识:比如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这些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风水作用。身体健康,精力充佩,挣钱多,不需要耗费医药费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财的效果。从科学、正面认识更能说明问题。比如高层空气好,卫生好,这是主要的。顶层,防渗漏,防雷击的措施要有力,当然还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风水只能提醒从多角度思考,技术层面的事,现代科技更精准。传统建筑是以中心对称理论为主。现代建筑,以实用、功能为主。二者基础不同。打个比方,在传统古老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老风水理论,就象老式马车驾驶技术,能用于指导驾驶现代汽车吗?古代以自然风水为主,现代城市以人为风水为主,二者基础完全不同,怎能固守旧教条。
用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标准去分别评估考量各类事物。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就是好风水。相反,就会坏事,就是坏风水。风水布局再合理,谈不上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等条件,那只能认为是怪论。风水再好,核心必须要更好地适合人类的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
规整:就是要有统一整齐规范标准,整齐划一,不能七零八乱。现代城市和农村中,那些混乱建筑,相互抵消,互相矛盾,从风水的角度论,零乱无序,从事实上看,哪里存在更多贫穷和贫困。
对称:传统风其实就是对称理论,是受自然和人体美的启发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风水美学观。从圆、方、正这些角度思考,人体其实是一不规则的凹凸形体,但人体有一主要美学特征就是左右对称,作为天人合一的风水观,在传统建筑中体现的基本核心就是: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在对称中求取平衡。
必须:是指这些结构和设置必须要,不可缺少,不是可要可不要,有,实质意义不大,没有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的事物。这些结构和设置,是人类必须,服务于人类。把这些设置换位置也不适合,也就说,必须是这样。比如铺双席,为什么要铺双席?需要、必须、实用、舒服、喜爱、心赏,风水必好。
实用:比如窗户只能在哪里,采光效果好,就是好风水。放别的其它位置采光效果差,或根本就不采光,其实就是坏风水。又如:打井水井位置选取,用风水理气的方法位置选得再好,但如果不出水,徒劳无功,完全失去意义,因此打井必须首先选择保证能出水的位置,这就是实用。又如:床头靠窗,化解挂铜葫芦、五帝铜钱好吗?————没有实用价值。如果没有防盗安全网或窗,床头不能靠窗,不安全。把古今中外历代所有皇帝的钱都找来挂上也不解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安装防盗安全窗,可抵除挂一万个皇帝的风水钱。
方便:比如门进出要顺畅、方便。如果不方便,就是再合风水方位理气规范要件,也只能加重出入活动负担,其实也就是坏风水。又如:厨房门对大门好不好?———,一条门,如厨房是一条门,进户门也是一条门。是活门,可对。是活和活,有用和有用。现实是有用就相合,无用就打架。能人和能人互帮互助,无用的人和无用的人绞在一起,即干坏事又打架,天下不太平。门也是一样,无门死地方,门多,就是不相对也成灾。
安全:不安全,危险!其实质就是风水犯煞,化煞的核心就是注意安全,远离危险。房屋周围修水池虽好,但小孩掉入的情况不在少数,只要有小孩掉入遇险,整座房屋的风水若干年内,都是一票否定——抹黑,不修鱼池照常过好日子,修了鱼池带来麻烦,得不赏失。又如:榕抱石盆景摆放的地方,不论用何种理论评价,只要摆放不平稳和不安全、不便于观赏和管理、妨碍正常活动,只能是引发多灾、多难。又如:泰山石,放大门不妨碍进出的那一边那最好。不妨碍进出是泰山石,妨碍进出就是绊脚石。又如:路口煞怎么解释?——路口,人流相对集中,易疾病传染,也就是风水犯邪。路口,人流车流多,事故多,不安全,也就是风水犯煞。又如:风水,财位南窗台可以摆碧玉长寿花吗?——最好窗台不摆碧玉长寿花。如果没有安全防盗窗,窗台摆放物品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意思和得力的安全措施,严防物品从窗台掉落。国内关于高层坠物严重伤人事件,常有报道,不是个别情况,勿必高度警惕,小心行事。又如:鱼缸摆放的地方?不碍手碍脚,不妨碍正常出入和活动,摆放平稳、安全,完全可以摆,风水就是创造更高质量、舒服、满意的生活环境。
关于“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古代以正确合理选择、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主,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更优越的生存空间已成可能,现代化的改造力度为人类的生存条件奠定了很好基础,从而具备了创造优越风水的可能。人为风水更优于自然风水,原因是人为风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从而更适宜于人类。多从科学、常识方向思考定然有益。
风水就是正确选择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认为:那里大多数有风水理气、罗盘用事迹象特征,应有一定的罗盘文化含义,但基本是一票否决,是地形局限,没有留下延续的种群。本人在现实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风水理气、罗盘用事如同儿戏,毫无意义。所以本人才有:”什么叫风水?多从科学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结论。过去很多地段无法建房,现在有钢筋、水泥、玻璃、自来水、电、天然气,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局限,可建、可造房屋,是优质建筑材料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劣势。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桶吊桶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天然气,决对是两种风水含义,也代表时代在进步,科学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头、泥土、纸糊窗、提桶吊桶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时代,只能选择背风向阳的低洼地段,也就是只能依照风水选穴的特别标准,选择窝、钳、乳、突地形。房屋不能高,只能矮。窝、钳,低洼、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湿,通风条件差、潮湿而干燥性能差、空气质量差,易霉变,易病变。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天然气,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向高处走,高大建筑成为可能,高大、高处明显明亮、通风、干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过去由于建材的限制,不适合建房,现在有建材的优势,不仅可以建房,而且从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气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虑,比洼地更好,更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❺ 清朝宫廷摆饰,像玉如意,土定瓶
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紫禁城作为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有九位帝王在此居住生活,处理朝政,紫禁城内的宫室陈设与空间布局无一不彰显皇家的风格特点。
清代的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这些场所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其内部空间陈设也各有特色。
紫禁城的外朝部分,是清代帝王举办政务、举行朝会的场所。以坐落在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和左辅右弼的文华、武英殿为主体,再包括沿墙南缘的办事机构内阁以及档案馆、銮仪卫等大库。而其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占据了紫禁城中最主要的空间,在建筑设计和殿内陈设布局上,以其宏伟的规模,威严的气势取胜。
太和殿在明初称奉天殿,嘉靖年间改称皇极殿,清初才改为今名太和殿。太和殿是紫禁城内最重要的殿堂,也是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中规格体制等级最高的建筑。
太和殿殿高十一丈(实测是35米),殿顶为重檐庑殿式。殿宽60米,开间原为九间,康熙年间改为十一间,进深30.3米,为五间,是明清时期所有宫殿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殿内面积两千三百七十多平方千米。它的内外装修极为豪华。外梁、楣都是贴金双龙和玺彩画,宝座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靠近宝座的六根沥粉蟠龙金柱,直抵殿顶,上下左右连成一片,金光灿烂,极尽豪华。
殿内安有宝座台基,台基为七级台阶,金漆木雕龙纹宝座高踞在七层台级的座基上,宝座后面背倚雕龙髹漆屏风,宝座左右两侧陈设有太平有象高香几、甪端香几,宝座前面丹陛的左右还有四个香几。香几上有三足香炉。当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香筒内插藏香,于是金銮殿内香烟缭绕,颇显肃穆凝重,在殿内东西墙两侧还陈设有紫檀雕龙顶箱大柜。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举行朝政大典的主要活动中心,明清两朝盛大的典礼都在这里举行。主要包括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和皇帝生日三大节等,皇帝均在这进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并赐宴等。平时是不使用的。
(图一)位于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暂坐之处,中和殿在明代又称华盖殿,嘉靖年间称中极殿,清初称中和殿,显正方形殿。在大典中它是为太和殿的正式活动做准备的地方。此外,明、清两朝皇帝,每年春季祭先农坛、行亲耕礼,在祭祀之和亲耕之前,要在中和殿阅视祭祀用的写有祭文的祝版和亲耕时用的农具。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这里阅视。另外在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要在此阅奏书。清朝规定每十年纂修一次皇室的谱系——玉牒,每次修好,进呈给皇帝审阅时有比较隆重的仪式,也在中和殿举行。
中和殿内高悬的匾额上,是乾隆皇帝的御书:“允执厥中。”两边柱子上的对联是:“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中和殿内的陈设较为简略,与太和殿陈设不同的是,中和殿内没有高起的宝座台基,只在低矮的地平上陈设有髹漆宝座,宝座背倚髹漆龙纹屏风,前后两侧分别陈设有香筒、香几,宝座的地平下左右设有炭盆,地平前面设有四个高香几,上面摆放有象鼻腿式三足香炉。
(图二:中和殿内陈设)
三大殿的最后一座是保和殿,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面阔九间,重檐歇山顶,明初称为谨身殿,嘉靖年间改称建极殿,清初改称保和殿。清代保和殿内高悬有乾隆皇帝的御书匾额:“皇建有极”。两旁柱上的对联是:“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保和殿内的陈设与太和殿大致相同,惟保和殿内陈设宝座屏风的台阶阶数要小于太和殿,为五层台阶,在宝座台上陈设有髹金漆龙纹宝座及屏风,宝座两边由近及远依次陈设有甪端、炭盆和香筒。宝座前面的陛下陈设有四个高香几,高香几上摆设有三足象鼻腿珐琅香炉。
保和殿虽然在前朝三大殿内排在最后,但是在这三大殿中,使用的频度却很高。清代常在保和殿举行宴会,这里成了皇家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清代每年除夕、上元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公主下嫁之时,赐宴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顺治三年(1646年)后顺治帝曾居保和殿,而从乾隆五十四年以后,保和殿又行使了一个新的职能,就是在这里举行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
(图三:保和殿内的屏风宝座)
位于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座大殿依次修建在一个高达八点一三米的台基上,台基上下重叠三层,俗称“三台”,颇显恢宏气魄。(图四:远眺太和殿三台)三大殿内的空间布局有着相似之处,在殿内陈设有髹金漆雕龙宝座,宝座后面有高大的罩漆屏风,两侧有甪端香几。由于这三大殿位于紫禁城内的前朝,其主要功能是是为了处理政务,举办朝会的重大场所,所以这三大殿整体的特点是代表皇权的宝座屏风、甪端、香筒、太平有象等陈设,没有过多的其他陈设,之所以如此,正是为了突出帝王之唯我独尊的地位,在偌大的空间中,无论有多少人,举行何种政务活动,都只能突出皇帝一人,通过疏朗空透的空间布局来体现皇家肃穆凝重的气势。
与外朝三大殿不同的是,紫禁城的内廷陈设更多的是突出了生活气息,紫禁城内廷的多数建筑承载的是封建帝王起居生活的功能。
紫禁城后半部是封建帝王及其家属居住的地方,称为后寝。其中宫殿、园林、楼、台、亭、阁栉比相连,布局紧凑。每座庭院除有院墙门庑环绕之外,又用高大的宫墙围成更森严的内部禁区划,所以通称为内廷。
内廷大致可分帝、后寝宫——后三宫;后妃宫室——东西六宫;清雍正年以后的皇帝寝宫——养心殿;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太后太妃宫殿;太子宫室等六组宫殿建筑区。
内廷的主要建筑是乾清宫与坤宁宫。由于这两座建筑是帝后的寝宫,所以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与外朝的三大殿并称为“三殿两宫”。
清宫内廷的宫殿陈设远较外朝三大殿的陈设丰富多彩。内廷中,乾清宫正间、养心殿正间的陈设与外朝三大殿的陈设有相似之处,而其它宫室内部的陈设格局显得灵活多变,随意性较强。因篇幅关系,下面仅举乾清宫、储秀宫及咸福宫几例,来看一看清宫内廷的陈设风格。
清宫内廷中,乾清宫正间的陈设与太和殿陈设格局基本一致。但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政务和群臣上朝议事的场所,除了屏风、宝座、香亭外,根据实际需要,在宝座前又增加了御案。乾清宫的宝座正中设金漆雕云龙纹宝座,后有金漆雕云龙纹五扇式屏风。两侧陈设甪端、仙鹤烛台、垂恩香筒等,座前有御案,全部座落在三层高台上。
(图五:乾清宫内的宝座陈设)
而乾清宫东暖阁的陈设则富于变化,据档案记载:乾清宫东暖阁里陈设:
“东暖阁炕宝座上设:紫檀木嵌玉如意一柄、红雕漆痰盒一件、玻璃四方容镜一面、痒挠一把、青玉靶回子刀一把。左边设:紫檀木桌一张,桌上设:御笔青玉片册、附紫檀匣,砚一方、附紫檀匣、铜镀金匣,松花石暖砚一方,青玉出戟四方盖瓶一件、附紫檀商丝座,五彩瓷白地蒜头瓶一件,右边桌上设:铜掐丝珐琅炉瓶合托盘一分,定瓷平足洗一件,铜掐丝珐琅冠架一件。紫檀木箱一对,左边箱上设:五体清文六套,右边箱上设:西清古鉴四套。续鉴二套。地下设:铜掐丝珐琅四方火盆一件,玉瓮一件。楼上设:殿神牌位三龛,随紫檀高桌二张,铜掐丝珐琅五供一分,铜掐丝珐琅瓶盒一分。黄云缎桌围二件,裁绒毯一方。楼下抑斋落地罩内;楠木包镶床上设:红雕漆痰盒一件,痒挠一把,青玉靶回子刀。左边设:紫檀木桌一张。桌上设:青玉炉瓶盒一分。右边设:紫檀木桌一张。桌上设:汉白玉仙人插屏一件、附紫檀座。青花白地瓷瓶一件,淳化阁帖二十四册,盛于紫檀匣内。年节及寻常铺设:黄氆氇座褥二件,石青缎迎手靠背二份,衣素座褥二件,随葛布套,妆缎坐褥三年,炕毡一块。”
以上乾清宫明殿是清代皇帝升座引见官员以及内廷朝贺、筵宴的处所。东暖阁则为皇帝召见臣工的办事处所,里面陈设则较为随意,没有正殿的那种象征皇权威仪的金漆宝座屏风及甪端、仙鹤烛台、垂恩香筒等,而是一些摆放文玩玉器漆盒的桌子及生活气息很浓的楠木包镶大床等家具。
清宫内廷还有许多宫殿主要是充当帝后们生活起居之用,其建筑的内部空间相对于外朝三大殿来说,空间较小,比较紧凑,但是里面的装修陈设却格外丰富,悦人耳目。
现在举西六宫的储秀宫为例来看一看,储秀宫是西六宫之一,原名昌寿宫,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年建成,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整寿,耗费白银六十三万两修缮一新,在十月寿辰时移居于此,住了十年。当年慈禧居住储秀宫时,这里有太监二十多人宫女、女仆三十多人,昼夜伺侯慈禧起居。
储秀宫的内檐装修精巧华丽。正间后边为楠木雕的万寿万福群板镶玻璃罩背,罩背前设地平台一座,座上摆紫檀木雕嵌寿字镜心屏风,屏风前设宝座、香几、宫扇、香筒等。(图六:储秀宫正间的宝座屏风)这是慈禧平时接受臣工问安的座位。储秀宫西侧碧纱橱后为西次间,南窗、北窗下都设炕,是慈禧休息的地方。由西次间西进是寝室,它以花梨木雕万福万寿边框镶大玻璃隔断西次间,隔断处有玻璃门,身在暖阁,隔玻璃可见次间一切,隔断而不断。暖阁北边是床,床前安硬木雕子孙万代葫芦床罩,床框张挂蓝绸缎藤萝幔帐;床上安紫檀木框玻璃镶画横楣床罩,张挂缎面绸里五彩苏绣帐子,床上铺各式绣龙、凤、花卉锦被。东梢间北边有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八方罩,这些花罩构图生动,玲珑剔透,制作精细,堪称晚清杰出的木雕艺术作品。
(图七为储秀宫东梢间北侧的花梨木雕缠枝葡萄八方罩门)
东次间与东梢间都以花梨木雕作间隔,里面陈设富丽堂皇,多为紫檀木家具和嵌螺钿家的漆家具。东梢间靠南窗有木炕,两侧摆黄花梨雕螭纹炕案,上陈瓷瓶及珊瑚盆景。东梢间东侧靠墙设一张黑漆嵌螺钿翘头案,案上陈设钟表和一对象牙宝塔。墙上悬挂着缂丝福禄寿三星祝寿图,两侧悬挂壁挂,案前地面放有一只炭炉,左侧有紫檀嵌珐琅坐墩和八角落地罩,罩内有桌案等陈设。
(图八为储秀宫东梢间内部陈设)
储秀宫西次间北沿炕上,炕上正中陈设有红漆嵌螺钿寿字炕桌,两边陈设有百宝嵌炕柜,炕下放有紫檀嵌螺钿脚踏。储秀宫内的整个空间布局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图九:储秀宫西次间北侧陈设)
在西六宫中,还有一座宫院,这就是位于西六宫中最西北的咸福宫,它位于储秀宫之西、长春宫之北。咸福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曰寿安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曰咸福宫。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修整。
咸福宫一区主要由咸福宫、后殿同道堂以及两侧的配殿组成,咸福宫的正殿上悬挂乾隆御笔“内职钦承”匾额。正殿正中的低矮地平上是一组紫檀山水人物宝座屏风,宝座两侧有高香几,香几上陈放着青玉太平有象,前有掐丝珐琅炭炉。在咸福宫的东西两侧墙边依次陈设有紫檀雕云龙顶箱大柜、紫檀雕龙架几案以及紫檀大插屏镜子,东西墙上还挂有挂屏。其中紫檀架几案上摆放着紫檀嵌铜罗汉图插屏及青花瓶等陈设品。大殿布置以中间的宝座为中心,两边的柜架屏镜则起陪衬点缀作用,突显宝座及宝座主人的尊贵。
(图十,咸福宫正殿)
咸福宫在清代曾有多位嫔妃在此居住,已知的有:道光皇帝的琳贵人、成嫔、常贵人、彤贵人;咸丰三年,奕欣的母亲康慈皇贵太妃(道光皇帝的静贵妃)曾在这里短暂居住;咸丰五年到六年间,咸丰帝的懿嫔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也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
咸福宫的特殊性在于它也是清代皇帝经常停留的地方。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一月,太上皇乾隆皇帝病故,嘉庆皇帝先是以上书房作为倚庐,二十天后移住到咸福宫,继续为皇皇治丧。咸福宫按嘉庆皇帝的要求,不设床,只铺白毡和灯草褥。丧事满月以后,再行设床。嘉庆皇帝在为父皇治丧的后期迁到咸福宫,是为了推迟入主养心殿的时间,咸福宫便成为倚庐兼过渡性的寝宫。在咸福宫居住的十个月间,嘉庆皇帝在这里主持政务,引见军机大臣。并写下一对联:“一日万机,咸熙功有作;群黎百姓,福锡德无疆。”嘉庆皇帝的亲政生涯就是从咸福宫开始的。直到该年十月,嘉庆帝才从咸福宫迁入养心殿。
嘉庆皇帝驾崩后,道光皇帝也在咸福宫“寝毡枕块”,为父皇守制,并写下了《初居咸福宫述悲》一诗。道光帝驾崩后,咸丰帝同样在这里守制,在位期间也曾多次在这里小住,默念祖宗世代持守的基业和意志,为此咸丰将咸福宫后殿命名为“同道堂”。
而咸福宫的后殿同道堂,也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宫殿,当年咸福帝的懿嫔(即后来的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于咸丰六年,在此生下了咸丰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后来也是惟一一位成活的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生子之后,懿嫔很快升为贵妃,迁回储秀宫。咸丰皇帝御赐给慈禧两方印章,其一就是同道堂之印。慈禧在同治年间,最爱钤用这一印章。说明慈禧对同道堂有着太深的感念。
现在咸福宫后殿同道堂里,还保留着咸丰时代的原状陈设。
同道堂是一座五开间的殿堂,分别为正间、东次间、东梢间、西次间、西梢间。正间原有乾隆皇帝御题的匾额:“滋德含嘉”,咸丰时改为“襄赞壸仪”,匾额下方左右两侧悬有挂对,上书“盛世寰区仍望泽,端居宵旰早关怀”。炕上设有黄龙坐褥隐枕,两侧置有炕几、炕桌,上面摆放文玩插屏等陈设物。(图十一:同道堂正间陈设)东次间正东的门墙上挂有奕欣亲手书写的楷书“杜甫秋兴八首”挂匾,南窗的前沿炕上有黄花梨炕桌及楠木多宝格等陈设,(图十二:东次间南炕陈设)北墙上悬有“译经萃室”匾额,下面设有紫檀平头案,两旁有条桌,上面摆有钟表、瓷器及古琴等物。东次间之东为东梢间,东梢间南边为炕罩,炕罩内为前沿炕,上面陈设有桦木圭式案及坐褥隐枕,圭式案上摆放有掐丝珐琅砚匣及笔山,东墙上悬有蓝字“克敬居”匾,此匾蓝字为守孝时的专用字。“克敬居”匾下方为一对乾隆嵌螺钿御笔挂屏。北侧炕罩内为一固定的炕床,这种北床南炕的格局是清代皇宫中常见的一种室内陈设。
同道堂正间往西,一道隔扇门将正间与西次间隔开同道堂西次间南侧为一临窗的前沿炕,炕上正中陈设有炕桌,两边是多宝格和炕几,上面放置文玩器用,临窗墙上挂有壁瓶。与南炕相对的北边墙上悬有一方御笔“宝”字圆匾,一张紫檀长方桌倚墙而放,两边摆有一对圆形扶手椅。西次间之西为西梢间,中间一道隔扇门将两处空间分割开来。西梢间里面的布局与东梢间一致,也是南炕北床的格局。南边临窗的前沿炕上陈设有炕桌炕几,上面摆放插屏、钟表、冠架等小件陈设物。西侧墙边摆放有一件紫檀平头案,平头案上放有嵌瓷插屏及天球瓶,左右两边是一对紫檀嵌瓷扶手椅,墙壁上悬挂有螺钿边框御笔挂对,北边的炕罩内是固定的炕床。
总体上看,同道堂的空间分为五开间,除了正间以外,其他几个开间都是对称一致。特别是东西梢间里,南炕北床的室内设计是典型的清宫内廷家居的布陈风格。在此格局下布置的家具器用疏密有度,富有变化。与空阔壮观的三大殿和赫赫威仪的乾清宫正殿相比,同道堂内的陈设更充满了生活气息。
总体而观,紫禁城内的宫殿由于其使用功能的不同,里面的家具陈设呈现出丰富多变的风格,前朝三大殿为清朝举行重大政务活动的场所,其内部空间布局以空透舒朗为主,在殿内正中位置上摆设髹金漆龙纹宝座屏风及甪端香几等陈设品,此外别无他物,太和殿和保和殿的宝座屏风还被安置在高起的台基之上,以突出其空阔疏朗、以壮观瞻的视觉效果,逾显皇权至高无上的神圣感。而内廷的宫殿布局比较紧凑,由于是起居寝兴之所,所以室内多使用隔扇和各种罩类分隔空间,里面的陈设不仅仅是单调的宝座屏风、甪端香几之类,还增加了诸如插屏、挂对、多宝格、桌案、椅凳、架格、炕床等多种家具以及陈设在家具之中的各类文玩杂宝,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