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盆景节
① 过年开的花有哪些盆景
鸿运当头
鸿运当头。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吉祥”花,又名凤梨花,四季常绿,花序美丽多姿,色彩丰富,有大红、粉红、金黄、玫红等品种,颜色喜庆,是冬、春季室内观赏花卉,花期达半年。
君子兰。最受欢迎的室内观赏花卉之一,具有是中国高知家庭必备盆栽。虽名为“兰”,却不是兰花,观赏价值却不逊兰花,品相好的君子兰价格不菲。
君子兰盆景
君子兰花期可全年开花,盛花期自元旦至春节,以春夏季为主,单花花期可维持30天,观赏期超长。多年生石蒜科球根植物,寿命可达几十年,一次栽培,可年年有花赏。
一品红。常绿小灌木,四季常青,花期9月至次年6月,花朵多为大红色,花大而艳丽,是著名的冬春季室内观赏花卉,可做年宵花。短日照植物,室内也能养得很好。
一品红盆栽
盆栽一品红。一品红花色鲜艳,花期长,正值圣诞、元旦、春节开花,盆栽布置室内环境可增加喜庆气氛。植株有小毒,不可使用,观赏、触碰没问题。很多人认为植物有毒,就不能养,这是错误的,养花是养来看的,不是养来吃的。
西洋杜鹃花
西洋杜鹃。新型盆栽植物,由欧洲园艺学家培育,和中国杜鹃是近亲,但是经过杂交改良,花极美,色彩艳丽,观赏性更强,植株低矮,适应性强,栽培简单容易。
西洋杜鹃盆景
西洋杜鹃盆景。西洋杜鹃一经推出,迅速占领世界,成为著名观赏花卉,被誉为“木本花卉之王”,其花期可开满一年四季,花色以红色系为主,艳而不俗,是可做春节年宵花,点缀喜庆气氛。
微型月季
微型月季。月季花是世界上被栽培最多的观赏花卉了,园艺品种众多,花型饱满美观,花色丰富多彩。图为微型迷你月季,简称微月,是改良矮化品种,非常适合盆栽种植。
微型月季盆栽
微月颜色很多,红花配绿叶的大红色,当然是我国人的最爱,花期一年四季,冬春季寒冷照常开放,植株分枝多,花苞多,用来点缀喜庆气氛,再合适不过
② 秋季在叶子上开花的是什么盆景,叶子一节一节的,花是粉红的
蟹爪兰(不复是可以追问)
又名圣诞制仙人掌、蟹爪莲和仙指花,为仙人掌科蟹爪兰属植物。嫩绿色,新出茎节带红色,主茎圆,易木质化,分枝多,呈节状,刺座上有刺毛,花着生于茎节顶部刺座上。常见栽培品种有大红、粉红、杏黄、和纯白色。因节径连接形状如螃蟹的副爪。叶状茎扁平多节,肥厚,卵圆形,鲜绿色,先端截形,边缘具粗锯齿。花着生于茎的顶端,花被开张反卷,花色有淡紫、黄、红、纯白、粉红、橙和双色等。
③ 花都哪里有花草盆景卖还要有花盘卖的
来广州花博园吧,来了这里你就会把其他地方忘了,省的不只是车费
④ 开业送盆景怎么送送多少
你去花卉市场问问就行,他们会根据你的要求进行推荐。如果没时间去,可以回要个花店的电答话,他们也能帮你做。至于送什么样的,要根据店面情况,如果仅是几十平方米的门头店,送个百十块钱的就行,一般都是送双,就是两盆。如果像李老板那样的大商场,那你怎么也得送个几千块钱的吧。
⑤ 花都区奇领花卉市场
淘宝网: 盛世抄鑫毅植物园 经营日本小叶迎春,对节白腊,水腊,黄杨等盆景,价格合理,多精心栽培。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动物人物房屋桥梁等),多肉摆件,园艺器皿等配套齐全。全场满26元包邮,满50元赠送小礼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经过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长期存活,且具有艺术价值。盛世鑫毅植物园的盆景师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种植修剪经验,精心养护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备一定艺术功底。
各种造型,独具一格(直杆式,斜杆式,悬崖式,石夹树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应有尽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饼肥,复合肥,矮壮素等品种齐全)
⑥ 广州番禺盆景展门票
盛世鑫毅 植物 园 陶宝店,有三角枫,对节白蜡,水腊,中华蚊母,石榴树,六月内雪等各类盆景容,土殖肥料(杀虫杀菌剂,大肥王,绿叶王等),摆饰配件(仙鹤,多肉摆件 ,人物,楼台亭阁等),花草种子(含羞草,盆景草等)山水盆景一 一齐全。成品熟桩,多年精心培育,生命力强。颇具艺术欣赏收藏价值。
⑦ 广州花都区的历史文化
广州花都区的历史文化:
1、灰塑
灰塑,俗称“灰批”,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根据《宋高僧传》卷十八的有关记载,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经存在。以后,灰塑在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
2、盘古王诞
盘古王诞是花都区传统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为诞日,诞期活动从农历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盘古神坛为固定的活动场所。
清朝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读书人邱毛松在狮岭炉山(现盘古王山)半山腰发现一块石碑,上刻书“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传说这块石碑原立于梯面盘古庙内,梯面瑶人逃亡时遗落在此。
邱毛松将拾到石碑的农历八月十二日定为盘古王诞日,并修建了盘古神坛,引人前来庆贺。此后,盘古王诞逐渐发展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和粤北一带、内容丰富、场面热闹的传统民间活动。附近各乡都组织舞狮队到盘古神坛前汇演,还有唱大戏、闹花灯、抢花炮等民俗活动。
3、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文学,富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属于民歌体裁的一种。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常用“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以双关、重叠等手法见长。
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还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联唱、戏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优美,意境含蓄,被寓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押韵上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流传。自唐代开始,客家山歌在民间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4、中彩珐琅制作技艺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1979年至1981年间,花县珐琅厂进行技术革新,组织杨志锋、赖明、杨志金、黄鉴恒、黄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珐琅厂学习“景泰蓝”的掐丝技艺。
1983年,杨志锋等人在“广州珐琅”工艺的基础上将“景泰蓝”工艺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工艺,命名为“中彩珐琅”。该工艺了不仅继承“景泰蓝”金碧辉煌的花纹图案,又能衬托出“广州珐琅”的淡雅、古朴、细致、生动的大幅彩画和书法。
使产品的观赏价值大为提高。“中彩珐琅”制品有花瓶、点心盒、盘、罐、碟、碗、座钟、电话机、座灯、钮扣等。
曾先后参加国家轻工部及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并多次获得荣誉及奖项。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中彩珐琅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花都元宵灯会
元宵节游灯,是流传于岭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也是人们新年祈福的一种形式。游灯的起源最远可推至汉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游灯活动不断延续和丰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规模最大。
旧时,花县的元宵节游灯活动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数乡村都举行游灯活动,场面非常热闹。游行结束后,人们开始进行投灯,祈求光宗耀祖,虔诚孝顺,新年顺利,五谷丰登等新年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游灯习俗停止。20世纪90年代初,花都部分乡村(如炭步镇水口、石湖、塱头、华岭等村)逐复游灯习俗。1996年,炭步镇水口村重修康公庙后,由旅港乡人任广荣发起成立“花灯会”,恢复游灯和投灯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
6、南狮
南狮,亦称“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以港澳、东南亚侨乡,是地道的广东民间狮舞。南狮是花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它不仅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
由于舞狮的跳、蹲、马步、箭步、弓步等均为武术动作,因此舞狮必须同时练习武术,掌握一定的武术步法。民国时期,花都很多乡村都设有武馆,聘请武师教授子弟习武和舞狮。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和南狮表演更加普及,逢年过节和开张庆典,各村狮队便上街采青、巡演。
7、粤剧
粤剧是融会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如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广东音乐、小调、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
是一种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语言改为广州方言。
8、瑞玲盆景
瑞岭盆景主要源于赤坭镇瑞岭村,该镇丰群、田心、竹洞、上连珠、下连珠等村,以及炭步、狮岭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镇瑞岭村地处花都区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种植盆景花卉等特色农业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瑞岭村位于三坑水库和矮岭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气候十分适宜盆景种植。赤坭镇瑞岭村以生产经营树桩盆景和盆栽盆景为主,是岭南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岭村栽培的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罗汉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诣。
九里香盆景是瑞岭盆景的代表作,制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极高的造诣,独树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瑞岭盆景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⑧ 秋季在叶子上开花的是什么盆景,叶子是绿色的,一节一节的,边缘呈锯齿状,花是粉红的
考虑是蟹爪兰
⑨ 广州哪有花卉种植基地(盆景)
我家有种植一些花卉,绿宝,大叶伞等等,在花都区炭布镇布溪村附近还有一些基他品种,
⑩ 盆景花图
紫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