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画谱兰花
『壹』 芥子园画谱与三希堂画谱有什么区别
芥子园画谱与三希堂画谱的区别:编著不一样、出版社不一样、画风不一样
一、编著不一样
1、芥子园画谱:沈心友、王概、王蓍、王臬,增编是巢勋
2、三希堂画谱:叶九如
二、出版社不一样
1、芥子园画谱:2011年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三希堂画谱:线装书局2008年出版的图书
三、画风不一样
1、芥子园画谱: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
2、三希堂画谱:画宝的编排顺序为山水、人物、竹、菊、仕女、翎毛、花卉、梅花、兰花、草虫、石各港大观共十种谱式。
(1)新画谱兰花扩展阅读
1、《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诞生于清代。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芥子园”,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的教科书。 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习用。
2、《三希堂画宝》又名《三希堂画室大观》,画宝的编排顺序为山水、人物、竹、菊、仕女、翎毛、花卉、梅花、兰花、草虫、石各港大观共十种谱式。每谱之前有各名家序言一篇,有关画种的浅说一篇。卷前还附有著名书画家曾农髯,吴昌硕,于右任等题词,主编者时九如。
此话编成千公元一九二四年,选图二千一百八十余幅,起手画法一千零九十余条式,画谱多选自清末、民初时期上海画家的作品,少数也有明代陈老莲,清人金冬心的作品。其中在人物一卷中,选录丁鹤洲《写真秘决》见其他山水、树木、楼阁、花鸟、兰竹等各图例,多采自《芥子国画传》,一所不同者,集中编有仕女专辑,加上山水,人物专辑,堪称洋洋巨观。
『贰』 工笔画线描百花画谱的内容简介
工笔花卉,是以花卉为题材的工笔国画。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产物—花卉就产生了深厚的赏识兴趣。爱美,是人类的天性,鲜花就是美的象征。长久以来,它们那艳丽的色彩、优美的丰韵,深深的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工笔花卉将人们喜爱的花卉形象再作品中,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和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性情,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工笔画在着色前,应该是一幅比较完美的白描画。白描,是画好工笔画的一项基本功,每一位工笔画爱好者,莫不把白描当作一项基本功来练习,每一位画家,也都将白描发挥到了极至。
白描花卉,所表现的对象主要是花木芳草,勾勒好每一根线条,是画好白描花卉的关键。花卉有水生和旱生两种。早生花卉一般分为草木、土木和藤本三类。
一、草本:是指基本无木质化、低矮柔嫩的草类。草本又分:一、二年籽生植物,如牵牛花、鸡冠花等;多年生宿根植物,如兰花、水仙花、柱顶红等,它们都有发达的球茎或肉质根须,其根茎也可入画。
二、木本:指茎枝木质粗大,坚实硬挺的多年生树木类。有明显主干和树冠高大直立的为乔木,如玉兰、木棉、松柏等。
三、藤本:主茎细长,柔韧曲折,不能直立类的。又分:
缠绕茎:靠茎的盘曲缠绕自身或其它物体生长的植物,如紫藤花、牵牛花等。
攀缘茎:靠茎节外的根须随着附属物攀缘生长,如葡萄、南瓜、黄瓜、凌霄花等。
常见的水生花卉多为草本。如荷花、水葫芦及萍藻等。
『叁』 一生兰花半生竹是什么意思啊它的"难"难在哪儿啊
就是说用半生的时间才能画好竹,一生的时间才能画好兰花.
兰竹,看似容易,画好难。兰花难画,首推出枝难,稍不留意,会造成枝叶交替。面蕊难,多节的竹更难,难处在于怕花蕊相叠。
画兰,看似寥寥数笔,但是却难的很,要画到自然顺畅,俊逸潇洒,真的不容易,正是因为用笔的简洁,反而是拙笔没有了藏匿的机会,强使画兰的人要笔笔精要,糊涂不得。笔笔精要,不可多也不可少,讲究的是笔不连意连,在若有若无之中见劲骨!
“四君子”中竹是最难画的了,每一环结需要书法的灵活运用。很多画家都喜欢用写竹来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其形似,只求其神似,最高境界时,见画如见人。
http://bbs.guolan.com/topic.aspx?topicid=45874 有专门的介绍.
你是初学吗? 最好先买本书, 比如芥子园画谱,那上面会告诉你基本画法.至于怎样叫"好"?怎样叫"拙"?我觉得只能是感觉.我老师的兰花也是有拙笔. 有时候我觉得我画的很好,过一段时间 ,就发现毛病在哪里了.拙/好笔其实只是一个人对美的欣赏,你觉得这样就是美, 那他就是好笔.我过一段时间就发现毛病在哪里了,是因为我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向名家的靠拢.名家的美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所以就成了固定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名家,就像书法的要能读帖背帖, 他们的画法你能随手就来,因为已经印在你的脑子里了.最重要的是"意在笔先", 画之前你已经知道你的兰长的什么模样.
画兰的人很多,其中尤以郑思肖为最有名。所画墨兰,笔力劲挺,花叶秀润,简洁疏朗,格调高古。明代画兰者更多,如文徵明、周天球、陈古白、徐渭等等,其中尤以文徵明、徐渭为代表。文徵明的兰花,不论是双勾还是小写意,其笔墨流畅,线条舒展,气韵清和,秀色可餐。徐渭之墨兰,纵横恣肆,任笔挥洒,水墨淋漓,开创了水墨大写意的一代新风。到了清代画兰之风盛行,如石涛、朱耷、扬州画派诸家,都兼善兰花,还有萧从云、诸异、吴昌硕等,其中尤以郑板桥称著。郑板桥终身以兰竹相伴,又兼善书法、诗文,可谓诗、书、画“三绝”。其写意兰花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老辣纵横,挥洒自如,气韵清雅,与其墨竹成就不相上下。近现代画家中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亦兼善兰花,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具匠心。这些人的画你可以上网查
精到之作一般表现兰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画家的风骨. "自然顺畅,俊逸潇洒"是需要气质的积淀的,所以我的老师知道基本技巧,却仍然有拙笔.具体用笔上影响不大.拙笔一般没有灵性,也就是说"气"断了.兰花叶子强调一笔到位, 不能犹犹豫豫. 而一笔到位靠的就是模仿名家苦练. 就像写毛笔字,每天临张贴, 你要能做的每天临名家的一副画, 到时候就是信手拈来的好笔.
画兰的难度并不亚于画竹。郑板桥有诗云:“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所以说,要画好兰花,还必须具备较好的书法基础和功力,才能做到“以书入画”。特别是要经常观察、了解和领悟大自然中各种兰花的生长姿态和神韵,多加写生和练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生兰花半生竹, 努力吧。
『肆』 被中国古代文人画家誉为四君子的是
“四君子”,是我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传统题材,也是古代画家对梅、兰、竹、菊四种花木的总称。
据有关资料载,自唐宋起,特别是元代,一些画家常以这些题材来描绘。起初,将这四种花木描绘在一起,称“四友图”。明万历年间,黄凤池把这四种题材辑成为一本画谱《梅兰竹菊四谱》,后来被人誉之为“四君”。从此,这个称谓便传开了。何谓“四君子”?梅花的高洁、兰花的幽香、竹子的挺拔、菊花的傲霜等自然属性,象征着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举止文雅的品德。
石涛《竹菊图》
菊花在国画题材中出现较晚,也涌现出许多画菊名家。如清代画家石涛、吴昌硕、近代画家齐白石等。当代也有不少画家以菊花为题材,赞美菊花傲雪迎霜的品格。欣赏着精彩的菊花图,便会使我们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著名诗句。
总之,在国画中以梅、兰、竹、菊来象征人们的高贵品质,并将这些花木誉为“四君子”,是中国画独特的一种审美观和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