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谏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谏友

发布时间: 2021-02-05 18:23:32

❶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柬友》译文

前世有缘,今生相逢,依稀当初,恍然如梦。初次相逢,一见倾心,美丽邂逅,浪漫温馨,浅浅一笑,情愫于心。表情达意,心有灵犀,感觉美好,如花初绽,真诚清纯,如水透明。相处和谐,情投意合,牵挂久久,思念深深,难忘甜蜜,铭刻于心。浮生若斯,真情如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初遇情结,难以释怀,月明之夜,春风轻送,心扉吹动,尘封往事,历历在心,甜美重现,流淌梦中。日久生变,心有嫌隙,时光飞逝,真情难留。误会猜测,流言蜚语,琐碎杂事,争吵不休,情感渐淡,距离愈远,蓦然回首,背影已远,留恋依稀,忧伤美丽,已成过去,定格回忆。如今变心,差强人愿,借口却是:情人之心,本来易变,思想当初,珍惜缘分,情深不移,何能如此,挥手远去,让人痛惜?遥想当年,明皇贵妃,真诚相爱,悱恻缠绵,七夕节上,长生殿中,对天盟誓,生死相随,深情缱绻,千古流传。安史之乱,明皇蒙难,携同太真,仓皇离京,颠沛流离,历经磨难。行之马嵬,军士哗变,声讨贵妃,以平民怨。明皇无奈,被迫赐死,贵妃明义,以死报情。香魂一缕,悠悠而去,两情别离,肝肠寸断,痛彻于心,悔恨不已。山水一程,蜀道难行,块垒于心,愤恨难平。冷风凄雨,鹃啼猿鸣,夜深人静,雨洒幽窗,铜铃声声,伤心欲绝,痛不欲生,红尘碧海,恩爱痴情,悲欢离合,相思成梦。明皇情深,令人感叹,择婿如斯,夫复何求?即便殉情,心又何怨?情路坎坷,命运多舛,始乱终弃,薄情寡义,心绪难平,唏嘘慨叹。

❷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诗还是词

有的版本这首词叫做【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不管是木兰花,还是木兰花令,都已经指明了这首词的性质,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木兰花,又名木兰花令,

木兰花这个词牌比较特殊,一般而言宋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可是木兰花这个词牌基本的形制是七言八句,跟七律的形式有点像,不过从平仄格律的细微处以及句式的风格来看,都是符合词的特点,所谓诗庄词媚曲俗是也。词这种文学体裁本来就是从格律诗发展而来的,形式上与律诗有点相像也是无可厚非的。

1、

从格律的细微处来说,七律的韵脚只有在第一句和偶数句才会押韵,而木兰花在第五句也押韵,这是七律绝对没有的,而且律诗多数压平韵,仄声韵的律诗不是没有,但所占的比例很小。木兰花令是压仄韵的。

2、

还有,律诗要遵守粘对的规则,也就是每一联的出句要和上一联的对句起句相同,也就是说,却道故心人易变,这一句是仄起句式,按照律诗的规则下句应该是仄起,可是,骊[lí]山语罢清宵半,这一句是平起,如果是律诗的话,这种格式叫做折腰体,属于一种违反格律但是勉强承认的律诗,如果是严格符合律诗格律的句子,骊[lí]山语罢清宵半,,这一句的格律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比如是语罢骊山春夜半,这才是符合律诗规定的句子。

3、

还有一点,如果是律诗,中间两联,应该是严格对仗的,而这首木兰花令中间两联,也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显然是不对仗的。

词谱

木兰花令,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太和正音谱》注“高平调”。按《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律多混填。柳永《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小令。全词共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词牌格律

对照例词:【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上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下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1]

❸ 纳兰容若《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容若《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人生若只如初见: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何事秋风悲画扇: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
连起来就是: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❹ 如何赏析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
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将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何如:怎么样?理解成比较好象不合适。薄幸: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书中的此词多是爱语,相当于现在的“冤家”。当初的誓言就这么算了。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幸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这里的柬友应该是写给一位朋友,根据纳兰的性格和词风,这首诗恐怕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当然失恋的应该是个男性,这里是从女性的角度写一首词来安慰朋友。最后两句明写女子遭遗弃后的抱怨,暗写当初两人山盟海誓,而女子如今负心。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劝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❺ 古诗品读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 拟古绝决词谏友》
作者: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

该词大意为:
人生如果只像刚刚相识那样,又怎么会有今日的相离相弃(秋扇见捐)呢?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说情人之间本来就容易变心。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生死相隔,也没有一丝怨恨。怎么能比得上唐明皇呢,纵死分离,至少曾经有过“比翼连枝”的誓言。
纳兰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起句极为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的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然后描绘变心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被无端抛弃的一方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初也曾订下山盟海誓,如今却背弃情义。…
纳兰词总是给人一种苍凉的凄美。该阙词仅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足以让人感慨万千,安意如在讲到这里的时候,非常高度地评价了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话其实是可以省去不看的。其他七句,是为了迎合这个词牌而存在的。而这一句是泄露的天机,在浩瀚如烟的词海里,也是独绝的存在。实在难找到可以和这句话相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像也只有元好问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勉强可以相当。」安意如和纳兰确实是一对跨时空的情侣,令人好生羡慕!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相遇相知的故事,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张爱玲也曾说过:“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于千万年之间,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所以,相遇本身就是一种缘,一种大造化!
初见总是伴随着惊艳,倾情,往往有深入人心窝的美感与震撼。初见,像春天初放之花,芬芳而温馨,自然而纯真,于是,或相知或相守或回忆,美妙弥漫生命…
人生如初见,当时间静静流逝,当世事如轮辗过我们的心房,我们还能保持着初见时的激情与真挚,那该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的一种境界啊!
但是,一个“若”字,将所有的意境全部打破,原来这种亘古不变,恒久如初的感情只是一种假设,只是历经沧桑后的人心中的一个美丽而又沉重的梦幻与希冀。世事如轮,人心易变,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没有了那初见时朦胧的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美妙已经湮没在了那荒芜人烟的弋壁。就连《诗经》中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的冲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深情,多么炽热的爱情誓言啊!可是最后也免不了“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悲凉。初见的倾心随着时光流逝而风化,随岁月苍老而锈迹斑斑…
故事往往都以凄惨的结局而告终。长信宫中的班婕妤,纵使泪水滴破脸颊,也改不了秋扇见捐的命运;马嵬坡上,三郎赐死了杨玉环,背叛了曾经“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于是乐天才会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叹息。
“爱情用来遗忘,感情用来摧残,忠诚用来背叛,在时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经不住世事熬煮”安意如说。
他立在残阳梳窗之下,看落叶萧萧,是西风又来过?翻起他心中沉睡的记忆…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得不让人感叹:情到浓时情转薄!往事不胜思呐!
或许只有于若即若离之间,才能透出初见的朦胧;或许只有邂逅,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境界;或许只有在梦境,才能回眸又见春山翠,婉尔一笑寄真情~

❻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柬友》 什么意思

一、于在春《清词百首》:“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 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决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 ’,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一般认为: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这里的柬友应该是写给一位朋友,根据纳兰的性格和词风,这首诗恐怕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当然失恋的应该是个男性,这里是从女性的角度写一首词来安慰朋友。最后两句明写女子遭遗弃后的抱怨,暗写当初两人山盟海誓,而女子如今负心。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劝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好像也有人说他是和友人断绝关系的。。。

你可以看看苏樱的《纳兰容若词传》有写到过这首诗,赏析得不错。

❼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诗词大意

木兰花来·拟古决绝词自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❽ 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的翻译

木兰词·拟古来决绝词柬自友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❾ 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原文】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通本做“雨罢”。娱园本做“语罢”。)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该诗被收录于《饮水词》
【注释】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 》,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参见《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讲解”。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 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讲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点评】
一、于在春《清词百首》:“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1984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
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决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 ’,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❿ 纳兰的:《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是写给谁的什么意思

“何事秋风悲画扇”“骊山语罢清宵半”分别用了班婕妤和杨贵妃的典故
这首词回大意上是想表达对曾经的美好回答忆的眷恋,以及人心易变的幽怨。(个人观点)
至于写给谁,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写给初恋女友的,有说是写给朋友的,各有道理。

热点内容
东京樱花作用 发布:2025-05-15 08:47:22 浏览:297
茶花直干式 发布:2025-05-15 08:36:23 浏览:427
一朵小梦 发布:2025-05-15 08:35:45 浏览:97
在家插荷花装饰好不好 发布:2025-05-15 08:34:58 浏览:847
崇璞丁香结 发布:2025-05-15 08:34:56 浏览:569
丁香色英牛图片大全 发布:2025-05-15 08:30:30 浏览:727
情人节内涵与 发布:2025-05-15 08:18:53 浏览:11
大剑百合向 发布:2025-05-15 08:18:46 浏览:34
兰花富品种 发布:2025-05-15 08:18:07 浏览:733
一朵云猜名字 发布:2025-05-15 08:17:26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