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荷花
㈠ 初一下学期语文的古诗有哪些初一语文下学期的古诗采莲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莲叶
移舟水溅回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答.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莲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㈡ 初一语文上册语文练习册150页约会荷花答案
1.解释词语。
随随波逐流: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版着别人走。权 2.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1、第一段和第二段为一层:我们全家到公园去观赏荷花。
2、第三段至倒数第二段为第二层:我们述说着荷花的好处和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爸爸教导我们要像荷花一样做人。
3、最后一段为第三层:我们离开了荷花池,但荷花不随波逐流的高贵品质影响了我们。我不知道是你想要的答案吗,如果是就给我分吧。谢谢
㈢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阅读
①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②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①诗歌前两句用哪些词语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静态美?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②“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风狂雨骤时,杨柳枝条不停摆动不会引人注目,雨打荷叶响声一片也不会声声入耳。只有在风停雨住之后,一切归于沉寂,才会留意那突然风穿杨柳出现的舞动,才会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抛向荷叶时发出的点点声响。
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①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碎铁衣" "数重围" " 独" " 残"②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的“碎”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
㈣ 荷花在篇课文,描写荷花诗句是哪一句
描写荷花的古诗句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
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叶,莲子清如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㈤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的专题《荷》的原文(《咏荷诗两首》)
希望对你有帮助
咏 荷 诗·词·文
【咏荷】 现代·朱诚
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奇香。
【卜算子】 荷花 宋·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涉。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荷花】 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新荷出水】 宋·岳珂
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
瑶池七日来青鸟,玉镜孤奁舞翠鸾。
晓露走盘珠颗莹,晚风飏盖雪衣寒。
从今十丈开花面,太华峰头更一香。
【荷珠】 清·朱奕恂
小雨林塘净碧罗,田田分得夜光多。
江姝唾逐天风落,仙掌晴分曙月过。
幸未赠来愁结佩,若为采去误凌波。
荡舟耶女休相妒,乐府虚裁一斛歌。
【游荷花荡】 明·朱方中
平湖秋色十分饶,醉卧楼船逸思飘。
水国荷香浮录醑,夕阳帆影逐金飚。
堤边属玉惊人起,天际蛾眉共客招。
歌罢采莲归路晚,塔西云树正迢迢。
【仲泰安招游湖西荷花荡】 明·朱曰藩
杂佩摇湖月,明状隔镜心。
轻桡随鹭转,别墅入花深。
翠盖水中宝,丹霞酒畔吟。
非君能泛舟,讵得独开襟。
【荷花媚 荷花】 宋·苏轼
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
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
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黄子陂荷花】 唐·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鸡叫子荷花】 宋·张耒
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
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莲曲二首 (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秋荷】 清·郑燮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荷叶】 宋·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荷花】 宋·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咏荷】 现代·朱诚
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奇香。
【题画荷花】 明·朱耷
若个荷花不有香,若条荷柄不堪觞。
百年不饮将何为,况值新槽琥珀黄。
【画荷】 现代·齐白石
习习微风入小窗,舍南何处芰荷塘。
清风也有轻狂意,经过莲花亦自香。
【荷花】 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㈥ 七年级语文学习指要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学习指要参考答案 :
1.(1)山光悦鸟性 (2)吴楚东南坼 (3)大漠孤烟直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赢得生前身后名 (6)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评分建议:计7分,每空1分,错、添、漏字则该句不得分。 2.C(2分) 3.(4分) 错别字 娇 徇 装 壁 改 正
骄 循 妆 璧
4.C(2分) 5.D(2分)
6. (1)③④①②(2分) (2)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太糊涂、太慈悲 评分建议:第(2)题计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7.活动一: 免费WiFi年底前将覆盖全省城区主要公共区域。(2分)
活动二:示例: 网→网络→网络潮人→如今,网络潮人,时代达人纷纷演绎不同寻常的魅力人生。评分建议:活动二计3分,符合要求,每空1分。
8.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评分建议:计2分,每句1分。
9.两首词都运用托物寓意(借物咏怀)的表现手法,前一首表达了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后一首抒发作者孤傲清高之情。
评分建议:计3分,手法1分,情感各1分。
10.(1)多 (2)树立 (3)这 (4)它 评分建议:计4分,每空1分。 11.(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避暑/而暑为之退 评分建议:计2分,每题1分。
12.(1)对于牡丹的爱好,当然人很多了!(2)这都说的是它的可目(经得起观赏)的地方。评分建议:计4分,每题2分,关键词:宜、此、皆,要求句子通顺。
13.甲文作者喜爱莲花是因为莲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豁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端庄严肃的高洁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目”、“可闻”、“可用”的实用价值。
评分建议:计4分,每点2分。
14.燕子的分类以及类群;燕子的色泽体态;筑巢方法;生活习性;视力很好 评分建议:计3分,每点1分,写出3点即可。
15. A.悬崖峭壁 B.嘴里的黏液 C.屋梁等处 D.湿土混合着稻草、羽毛、毛发及唾液
16可以。因为⑤⑥两段都在介绍家燕的情况,第⑧段也是。与第⑦段调换后,内容更为连贯,结构紧凑;而且若把第⑦段作为全文的结尾,总结燕子的食性,全文便成为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评分建议: 3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
17. D(2分)
18.有些惊愕 有些不自在 如芒在背 评分建议:计3分,每空1分。
19.外貌描写突出了田老师今天的不同寻常;为后文田老师替马小淘罚跑埋下伏笔。 评分建议:计4分,每点2分。
20.风景线指教师窗台美丽的花;指田老师的美丽和智慧;指孩子们真诚纯洁的心灵 评分建议:计3分,每点1分。
21. 田老师用替跑的方式教育学生,感动学生 ,可见他懂得学生心理,善于创造机会教育学生,富有教育智慧;田老师接受学生的道歉可见田老师是一位宽容,富有爱心的人;坚持跑完十五圈,可见田老师是位要求严格、纪律严明的老师。
评分建议:计4分,每点2分,写出2点即可。
22. 作文评分参考标准:一类卷(45—50分);二类卷(36—44分);三类卷(30—35分);四类卷(20—29分);五类卷(20分以下)。
㈦ 七年级语文荷花母亲
【教材原文】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细细品味】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
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菡萏(),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环境: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红莲: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选自2004年3月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第二辑)
【创新总评】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这篇优美的散文为我们做出了回答: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
的确,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㈧ 谁有七年级上册语文达标卷阅读题《荷花》的答案急急急急急!
15.Liào
chēn袅袅
蒙胧16.一个是本义,指水香家里的藕田里,莲藕长得茂盛,
淡淡的荷香飘在池塘上,飘在水香的心坎上,让人心醉,让人舒畅。一个是指在得到女法官的帮助下,度过了难关,让人感到温暖,看到了希望。17.藕田里的荷花,
小荷的学费、伙食费由欠交到被好心人补交这件事
18拟人,喜悦
好事要发生
19写出了水香怕女法官不肯收自己东西的不安和犹豫。
20是陈大头
因为文章主要突出放高利贷是要遭报应的
21、虚写,与前文照应,突出了女法官公正,善良,富有爱心的品质
㈨ 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荷叶·母亲》的导学案里的题目和答案是什么
题目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 ,其作用是 。(3分)
2.说说第四段版开头关于天气权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3.第四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 。(2分)
4.为什么“我不敢下阶去”?(1分)
5.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2分)
6.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 和 ,其作用是 。(3分)
参考答案: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 ,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大家喜爱荷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荷花埋下伏笔(铺垫)。
2.(2分)为写大雨埋下伏笔, 烘托心情,渲染气氛。
3.此处的含义是 含苞欲放。2分)
4.(1分)我十分挂念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5.(2分)指让自己烦恼、痛苦、失意等等的思绪。
6.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 议论 和 抒情 ,其作用是表达了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爱护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点明、深化中心。
㈩ 关于初一下学期语文五首古诗《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莲》的相关问题。
1、文化常识积累
①《爱莲说》的“说”是一种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课文的作者是宋代哲学家 。
②《芙蕖》的作者李渔是 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作家。
③荷又名 、 、 等。
2、名句积累
① ,芙蓉向脸两边开。
②惟有绿荷红菡萏, 。
③ ,此花真合在瑶池。
④旋折荷花剥莲子, 。
⑤移舟水溅差差绿, 。
⑥写一句课外描写荷花的诗句: , 。
二、在探究中优化你的学法
3、认真诵读专题中的选文,结合课外阅读,你发现荷花常常被赋予哪些含义?
4、《荷花飘香北海夜》、《爱藕说》、《我爱莲有实》三篇文章各是从什么侧面来咏莲的?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5、李渔的《芙蕖》以独特的视角来写荷,写出了荷的许多可人之处,“可目”、“可鼻”、“可口”各指莲的哪部分的作用?
6、佛教和荷花关系密切,请你探究这是为什么?古今文人学士爱莲和佛家爱莲有何不同?
三、在运用中拓展你的思维
7、到图书馆、网上去了解荷文化的起源、发展。
8、搜集关于荷花的诗词,为以“荷花”为主题的诵诗会做准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配乐、配画朗诵。
9、以“荷花”为主题构思一幅美术画,说说自己的创作构思和寓意,同学间交流。
四、在阅读中提升你的能力
10、下面是对咏荷诗的赏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昌龄的《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女,但作者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他们夹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美。
B、苏轼的《莲》表达了诗人对莲房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充满了回归自然的乡野气息,令人神往。
C、李商隐的《赠荷花》,语言通俗浅近,感情直露,节奏明快,体现了诗人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D、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几道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陶后鲜有闻 鲜
③亭亭净植 植
④濯清涟而不妖 濯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1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1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16、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17、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
②喜爱的原因是: 。
五、在写作中飞扬你的文采
18、本学期,我们已学过两个单元的说明文,懂得了说明文这一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运用这一文体,根据自己所搜集、掌握的资料,写一篇介绍荷的文章。
19、到荷塘边去走一走,你一定会被满池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茎和风姿绰约的荷花所吸引,通过你的观察,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以荷喻理或咏荷抒情的文章。
附:参考答案
一、1、 ①文体 周敦颐
②清
③莲花 芙蕖 水芝
2、 ①荷叶罗裙一色裁
②卷舒开合任天真
③素花多蒙别艳欺
④露为风味月为香
⑤倚槛风摆柄柄香
⑥略
二、3、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等品质
4、分别从“荷花”、“藕”、“莲子”三个角度来咏莲。三篇文章都借莲抒情,从精神方面体现人文关怀。
5、可目:荷叶、荷茎、莲蓬;可鼻:荷花香;可口:莲子、藕。
6、荷花的老家在印度等热带地区,印度将荷花作为自己的国花。由于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人学士爱莲之形、性;佛家爱莲之纯洁、清静。
三、7、8、9略
四、10、B
11、①多
②少
③树立
④洗涤
12、①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②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13、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14、品德高尚的人(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15、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16、略
17、略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