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佛看荷花
『壹』 请问,几月几日,是看荷花最好的时机
七月份
『贰』 四川泸州特兴镇看荷花的地名
特兴镇看荷花的地方是长安乡慈竹村。就在特兴镇前面点点
公交路线:三星街乘坐回34路或者在小答市街心花园乘坐39路公交车,在“特兴派出所”公交站下车,走向对面,步行约300米,在第1个路口,有个路牌,右拐下去约700米,就看到荷花了。
票价(1-2元)34路:8-20分/班。39路:8-20分/班。
『叁』 什么时候最佳看荷花
荷花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
在荷花开的清晨去效果比较好,一是空气比较清新,二是刚起来心情没有太复杂的东西。三是早晨的荷花比较香。。。哈。。
『肆』 荷花看那一池荷叶有的像一把把撑开的雨伞有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像一把
二、2 1 4 3
『伍』 什么时间看荷花
。。。。。。。。。。初夏季节。
『陆』 冰心《荷花》全文
1、全文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作者
冰心
(6)铁佛看荷花扩展阅读
1、赏析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红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红莲,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红莲,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在散文后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柒』 荷花》我为什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因为荷花很多,迎风摆动很美,看着看着作者仿佛也变成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捌』 荷花是怎样的,我想看看荷花图
『玖』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来看荷花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昨者之 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
作者从想象中回归到现实中,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作者被这种美吸引,因此才会沉浸其中,浮想联翩,神游物外。
『拾』 怎样去看到荷花
公兴镇,公兴镇的荷花是出了名的,景点就在公兴场镇往黄龙溪方向2-3公里,那里不回仅可以沿着乡答间小路在藕塘边赏荷,还可以在周边的农家乐里品尝美味的莲藕。路线东升-西航港-双黄(黄龙溪)路-公兴;东升-黄甲-公兴;华阳-双黄路-公兴。骑车去还是很方便,双黄路上汽车相对较少,而且还有很多人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