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山正觉子
❶ 鹤,鲤鱼,莲花,祥云是什么寓意
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鹤或者神鹿为座骥。中国传统年长的人去世有驾鹤西游的说法。
在中国、朝鲜和日本,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
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除此之外,鹤在中国的文化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鹤为长寿仙禽,具有仙风道骨,据说,鹤寿无量,与龟一样被视为长寿之王,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鹤常为仙人所骑,老寿星也常以驾鹤翔云的形象出现。
鹤也常和松被画在一起,取名为“松鹤长春”、“鹤寿松龄”;鹤与龟画在一起,其吉祥意义是龟鹤齐龄、龟鹤延年;鹤与鹿、梧桐画在一起,表示“六合同春”。
画着众仙拱手仰视寿星驾鹤的吉祥图案,谓为“群仙献寿”图。鹤立潮头岩石的吉祥图案,名叫“一品当朝”。两只鹤向着太阳高飞的图案,其吉祥意义是希望对方高升。鹤、凤、鸳鸯、苍鹭和黄鸽的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五种社会关系。其中,鹤象征着父子关系,因为当鹤长鸣时,小鹤也鸣叫。鹤成了道德轮序的父鸣子和的象征。
鲤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探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有不少是与鱼有关的,而鲤在鱼类中可谓领袖群伦。《尔雅》将它列于鱼类之首,《本草纲目》也将它列于31种鱼之冠。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鲤鱼不仅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更与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了深厚渊源。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普通的鱼种身上涂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色彩,赋予了它非常多的象征意义。
鲤鱼名称的由来:
根据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鲤鱼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侧线上有三十六片鳞,鳞上有像十字的黑纹,三十六乘以十,刚好是一里的步数(古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鲤当助一行三十六鳞,鳞有黑文如十字,故谓之鲤,文从鱼,里有三百六十也。”鱼和里合起来是一个“鲤”字,鲤鱼因此得名。
鲤鱼的象征意义:
1.金榜题名
以鲤鱼来寓意金榜题名,源自广为人知的“鲤鱼跳龙门”传说。“鲤鱼跳龙门”见于《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大体意思是说鲤鱼要化为龙,首先要跃过高高的龙门,还要经过天火烧其尾的考验,才能化为神龙,否则就只好甘心做一条凡鱼了。
这则神话传说的寓意十分明确,即要想功成名就,就必须努力奋斗,必须经过艰苦磨难。这个传说激励着古今的读书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用功读书,方能出人头地。因此,古时鲤鱼跳龙门常作为对平民通过科举得以高升的比喻,也是一个吉祥祝辞。
2.权力
唐代以前,兵符是做成虎的形状的,称为“虎符”。唐朝时改虎符为鱼符,把铜铸成鲤鱼的形状,作为兵权和皇权的象征。鱼符为什么不模仿其他鱼而铸,偏偏要模仿鲤鱼呢?一个原因是“鲤”与唐朝皇帝的姓氏“李”同音,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取鲤是“鱼之主、能神变、能跃龙门而成龙”之意。唐代人不仅调兵遣将用鱼符,更换行政官员的信物也用鱼符。新官员拿着朝廷保存的一半鱼符到住所,与旧官员的另一半鱼符相合,这就表示新官取代旧官是朝廷的命令。
3.书信
古人常以“鲤鱼”、“双鲤”、“尺鲤”、“素鲤”或“鲤书”比作书信,这种现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为什么要用鲤鱼来表示信函呢?信函又为什么要仿鲤鱼形而制呢?一种说法是这种习俗与鲤鱼游速极快,能“飞越江湖”有关。其实,这一习惯起源于东汉乐府诗中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诗中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首诗中的“双鲤鱼”,指的是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中间夹着书信。这种鲤鱼形信封沿袭很久,一直到唐代还有仿制,后来“双鲤”就成为书信的代称了。唐代用丝帛写好的书信,也习惯上结成鲤鱼形。
4.吉祥
同鱼的其它象征意义一样,鱼作为大吉大利的象征也是由来已久。《史记·周本记》上说周武王伐纣,渡河中流时,有白鱼跃入武王所乘舟中,武王遂以白鱼为祭,后来成为周兴商灭的瑞应。东汉时期传说出没于河海江湖中的神仙乘坐的就是鲤鱼。又相传孔子的儿子名孔鲤,便是孔子以鲤鱼的吉祥之意取的,这也说明鱼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种祥瑞。
明清以来,作为吉祥物的鱼出现的几率也非常之多,而且通常是以谐音的形式出现的,如“鱼”与“余”谐音。至今在民间仍通常可见春节时张贴的年画上有“年年有余”、“富足有余”等吉祥语和祝福语。而在民俗行为之中,鱼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的习俗直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如江南一带,过年要给亲戚朋友送鱼,讨个口彩,“年年有余”。
5.婚姻
在远古时期,自然环境的恶劣迫使人类对自身的繁衍予以特别的重视,于是便产生了生殖崇拜。而作为远古人类主要食物之一的鱼便成了他们崇拜的对象,因为鱼类通常都有强大的繁殖功能。鱼作为繁殖能力最强的一种生物,在种族繁殖备受重视的古代,便成为了繁衍子孙的隐喻。流传数千年不断的鱼鸟图,双鱼图是十分可靠的论证。这一意识流传至今,演变成了“莲里(鲤)生子”,“五鱼戏莲”等鱼纹之类的纹饰和图案。另外,北方人家举行婚宴最后一道菜往往都必须是一条大鲤鱼,如果是红尾更显雅趣情浓,究其原因,除了鲤与“利”同音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鲤鱼代表的多子多福的含义。
6.孝道:
鲤鱼同孝道发生联系起自于晋人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干宝的《搜神记》记载:“王祥……性至孝……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在崇尚孝道的古代,这种传说往往会成为统治者要极力宣传的对象,因此这则流传甚广的传说就将鲤鱼与孝道联系了起来。
7.其它:
除以上种种之外,鲤鱼还有其它一些象征意义。比如,在某些地区,鲤鱼就是财神的象征。在新年到来时,走街串巷卖鲤鱼的商贩往往高声叫卖:“财神爷来啦!”而在其它一些地方,鲤鱼又是大家的禁忌对象,这一习俗可能跟唐朝时统治者禁食鲤鱼有关。
综上所述,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诸多象征意义,中华鲤鱼文化几经流变,融合,演进,终于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鲤鱼文化承载着民族传统观念的文化内涵,在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如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证得正觉,得大自在。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莲贵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画有莲花。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构想。象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以及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独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观音的许多形象都将莲花作为陪衬: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施乐观音,右手支颊,左手在膝头捻莲花;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威德观音,坐于岩畔,左手持莲花;多罗尊观音,手持青莲花;不二观音,坐于莲叶之上;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确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当今,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佛教的莲花象征完全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亦应如莲,安祥则步步生莲。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为世间善众所喜爱。
观荷叶露珠
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李颀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五彩祥云,又喻意:五谷丰登。
祥云:代表有好的预兆,表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古代人们会把祥云的图案画在服饰、玉佩、雕塑上面,以此表示美好的祝愿。
通常,做在裙褂上面的祥云都是五色的,五彩祥云,又喻意五谷丰登,从大体上说,就是国泰民安了。
祥云的图案可以参照:
五彩:红,黄,绿,白,黑。
和五行相对应的:
东方甲乙木--绿色
南方丙丁火--红色
西方庚辛金--白色
北方壬癸水--黑色
中方戊己土--黄色 。
其实就是水蒸气+云彩,在光的折射下。
❷ 合川到龙市经过哪些地方
丝厂、黑岩头、兰花山、海子坝、思居、大岩、云门、天星、棕粑店、太平、老观音、双龙湖、正觉寺、涞滩路口、龙市。 就看你要报哪些站了,还有就是你们设有哪些站。
❸ 带沐岩的诗句
一、带沐字的诗句:
1、沐芳莫弹冠——唐李白 《沐浴子》
2、沐猴而冠带——魏晋曹操 《薤露行》
3、沐稀发苦落——唐白居易 《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上二首》
4、沐猴而冠不足言——唐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5、沐恩空改鬓——唐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
6、沐德抃称觞——唐许敬宗 《奉和过旧宅应制》
7、沐道咸知让——唐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
8、沐兰祈泗上——唐李百药 《谒汉高庙》
9、沐澡期终吉——唐李百药 《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
10、沐出乌云多态度——宋张元干 《浣溪沙》
11、沐兰朝太一——唐郑絪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
12、沐树惩堕游——唐元稹 《竞舟》
13、沐猴本不冠——唐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14、沐罢巾冠快晚凉——宋苏轼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15、沐雨栉风——魏晋曹丕 《黎阳作诗》
16、沐日光华还浴月——清纳兰性德 《浪淘沙 望海》
17、沐罢斜簪二寸冠——宋陆游 《梅雨》
18、沐猴徒自辱衣冠——宋文天祥 《使北》
19、沐予冠于极浦——南北朝江淹 《应谢主簿骚体》
20、沐芳祷灵岳——南北朝沈约 《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
21、沐蕙气浴兰汤——南北朝庾信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22、沐猴作态误苍生——近代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
23、沐猴自戏马自惊——宋陈师道 《猴马》
24、沐猴岂合缠章服——宋陈造 《次梁教授见贻韵五首》
25、沐猴多损物——宋丁谓 《猿》
26、沐猴而冠何足云——宋方凤 《鸿门宴同皋羽作》
27、沐佳施兮清灵——宋高似孙 《朝丹霞》
28、沐封何必咸池——宋葛立方 《横山堂三章》
29、沐水不湿缨——宋梅尧臣 《嘉佑二年七月九日大雨寄永叔内翰》
30、沐雨春山翡翠深——宋史弥宁 《鹭鸶林》
31、沐兰几度弹乌帽——宋释行海 《前之十首次诗》
32、沐雨杏花羞——宋宋伯仁 《丑女歌》
33、沐侯化雨及时耕——宋王迈 《再用韵和张仁仲史君》
34、沐兰嘉节庆长丝——宋夏竦 《郡王阁端午帖子》
35、沐雨抗尘几万里——宋郑刚中 《随凤翔有何日在堤霜后路乱飞榆柳踏平沙之句》
36、沐以楚兰汤——宋郑獬 《回次妫川大寒》
37、沐猴而冠良足耻——明卞荣 《述怀效生肖体》
38、沐罢便轻帻——明高启 《姑苏杂咏 临顿里(十首)》
39、沐猴争戏五侯门——明王伯稠 《追昔感事八首(出世周手稿,集本不载)》
40、沐发不整冠——明张宇初 《养疾》
二、带岩字的诗句:
1、岩扉松径长寂寥唐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2、岩何越焉先秦屈原 《天问》
3、岩阿增重阴魏晋王粲 《七哀诗》
4、岩上无心云相逐唐柳宗元 《渔翁》
5、岩扉松径长寂寥唐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6、岩谷互出没唐杜甫 《北征》
7、岩谷迤逦宋王安石 《诉衷情·常时黄色见眉间》
8、岩桂秋风南埭路宋向子諲 《蝶恋花·岩桂秋风南埭路》
9、岩桂秋来满地宋向子諲 《西江月·几见芙蓉并蒂》
10、岩鼓断宋黄庭坚 《千秋岁·苑边花外》
11、岩前鹿卧看收帆宋黄庭坚 《浣溪沙》
12、岩壑萦回云水窟宋葛胜仲 《渔家傲·岩壑萦回云水窟》
13、岩壑从来无主宋葛胜仲 《水调歌头·下濑惊船驶》
14、岩下清阴引兴长宋刘一止 《鹧鸪天·岩下清阴引兴长》
15、岩壑一灯青宋朱敦儒 《如梦令·好个中秋时节》
16、岩花滴露花头小宋周紫芝 《渔家傲·路入云岩山窈窕》
17、岩花秀发秋光宋向子諲 《满庭芳·瑟瑟金风》
18、岩花忽起予宋向子諲 《南歌子·病著连三月》
19、岩电晶荧君未老宋王之道 《渔家傲·岩电晶荧君未老》
20、岩华增秀宋曹勋 《水龙吟·嫩凉微袅》
21、岩谷震、石裂霜清宋曹勋 《满庭芳·秋色澄晖》
22、岩廊上宋葛立方 《满庭芳·江国麾幢》
23、岩泉上宋辛弃疾 《满江红·紫陌飞尘》
24、岩前有折宜来堕宋韩淲 《菩萨蛮·陇头无驿奚为朵》
25、岩花篱蕊开遍宋吴潜 《水调歌头·宛水才停棹》
26、岩花月魄衬云裳宋吴潜 《浣溪沙》
27、岩阴石秀宋吴文英 《念奴娇·思生晚眺》
28、岩玉枝头金粟斗宋无名氏 《失调名》
29、岩公宝刻宋无名氏 《满庭芳·北斗璇魁》
30、岩壑深远宋无名氏 《喜迁莺·万缘多暇》
31、岩前恨欠煎茶地宋陆游 《夏日》
32、岩窦燥肌理宋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33、岩花带雨开宋释慧远 《偈颂一百零二首》
34、岩居日与白云邻宋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
35、岩棱早霜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36、岩壑之间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37、岩岩山有秋痕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38、岩高释迟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39、岩壑之骨付?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40、岩岩之骨兮山癯宋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❹ 武汉旅游攻略
参考旅游行程
武汉的旅游点很多的,东湖磨山、黄鹤楼、博物馆、楚河汉街、江滩都是武汉必去的景点
如果只有一天的时间 建议你早上去东湖——省博物馆——汉口江滩——黄鹤楼——楚河汉街
海洋公园就肯定去不了了
黄鹤楼也只要在过桥的时候看看也就可以了
楚河汉街是武汉新修的 非常漂亮哦 特别是夜景
如果有两天 那时间就好安排多了
第一天去东湖 好好玩 大半天就过去了 晚上去楚河汉街
这样早上看自然风光 晚上看建筑艺术 有时间还可以去昙华林走走 非常不错的
第二天可以先去博物馆 因为博物馆会关门的 挑自己感兴趣的看就行了 有个钟鼓表演是要收费的 蛮值得看
博物馆看完了 就是黄鹤楼 其实我觉得上不上去都无所谓 在下面拍拍照就好了 黄鹤楼附近就是著名的武汉小吃街户部巷 东西非常美味哦
接着可以在中华路码头(和户部巷很近的)坐轮渡到汉口江滩 时间充裕的话就要去武汉新开的极地海洋世界啦 据说有很多南北极的动物朋友表演呢
住宿的话 可以住在首义或者江汉路那一带 位置比较中心 去哪里都方便
3月底4月那时樱花也出来了 可以在东湖磨山看樱花 武汉是一座需要细细品味的城市,初春天气的武汉白樱胜雪,夭桃灼灼,已经是一幅摇曳的胜景;吉庆街的鸭脖子和户部巷的早点,让人垂涎欲滴;江汉路上高挑的美女时尚妩媚,给城市的筋骨绕上丝丝柔情;长江浩荡,岁月无声,新生的楼宇和苍茫的历史正在组成一派楚天的新气象……
武汉旅游最佳时间
武汉号称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那里的夏天非常闷热,即使是站在长江边,也没有一丝风。整个夏季的会有十几天40℃以上的酷暑天气。所以到武汉旅游一定要避开夏季,特别避开是闷热的7、8月份,否则火辣辣的太阳会晒得你游兴全无;而武汉的冬天又十分阴冷,也不适宜去,秋季旅游是最佳季节。
武汉博乐旅游推荐武汉必游景点
黄鹤楼
黄鹤楼是蜚声海内外的名胜,濒临长江之滨,雄踞蛇山之首,登楼远眺,极目千里;俯瞰江汉,气势磅礴。楼姿之雄伟,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自古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归元寺
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系禅宗寺院。归元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两万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这是它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佛寺的主要区别。归元寺铭牌为全国罕见直匾,堪称丛林一奇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是武汉的著名音乐文化古迹,也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文物。
武汉植物园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磨山南麓。武汉植物园面积约70 公顷,隶属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共建有珍稀植物区、观赏植物区、水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区、猕猴桃园、松柏园、树木园、竹园等十多个专类园区和园林景区,共引进各类植物近4000 种,是我国华中地区最大的植物资源收藏中心和中国北亚热带植物研究保护基地。
张公山寨
张公山寨地处武汉市城郊,毗邻武钢白玉山,与东湖风景区隔坝相望。湖面2 万亩,湖岸线66 公里,有99 个湖汊,由56 个山头环抱。湖水清澈、湖面浩淼、碧水绿岛、渔家港汊、农家情调、田园风光、湿地景观、原汁原味、自然纯朴。湖边的张公山、吴主寺、十美寺、朱山、鼓架山等,遗存有关孙权、朱元璋、刘伯温、楚庄王、张之洞、百花仙子的人文典故,令人寻奇。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是再现楚文化精粹的地方。地处东湖之滨,收藏了20 多万件历史文物,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等珍贵文物都是其中的精品。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樱花道,位于前理学院和老图书馆的下方。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每年的3 月至4 月初,繁花满枝。樱花花期仅为一周,每到落花时节,落英缤纷的樱花又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浅浅的“花毯”。每年开花时节,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
东湖
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比西湖大三倍,素有“春兰、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誉。三月兰花四月樱,湖面平如镜,鸟雀唱山林;七月流火,湖水之浸润,秋高气爽,桂蕾绽放, 隆冬严寒,瑞雪纷扬,磨山百亩梅花吐蕾绽放。
木兰天池
木兰天池由飞瀑、溪潭、怪石、奇木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达200 多处,其中游人可通达的景观有40 多处。在自然景观中,最为有名的是天池峡谷中的“上八潭”、“下八潭”、大瀑布、喋血溪等。这里的风光特点与九寨沟、庐山有诸多相似之处。
汉口江滩
汉口江滩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休闲广场,临近的汉口江滩与武汉长江大桥,龟山电视塔一起交相辉映,夜景尤为迷人。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正应了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
武汉长江大桥
整座大桥异常雄伟,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铁路,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万吨巨轮也能通行无阻。底层有电梯可直达公路桥面,站在桥上可以全览武汉三镇,气势非常豪迈。
樱花园
东湖樱花园位于磨山南麓,造园手法采用日本庭园造园风格,利用天然的水面、溪流、林荫以及常绿植物及主体树木樱花,展现了一个日本园林天地的缩影。其标志性建筑——五重塔,高31米,建筑面积600m2,巍峨壮观,别具一致。与日本弘前市、美国华盛顿并称世界三大赏樱胜地。
武汉博乐旅游推荐武汉旅游线路
古迹游 古琴台→晴川阁→黄鹤楼→长春阁→宝通禅寺→湖北省博物馆
风情游 武汉大学→楚城→楚市→离骚碑→楚天台→行吟阁→屈原纪念馆→省博物馆→鸟语林
礼佛游 九峰山正觉寺→洪山宝通寺→龙山莲溪寺→汉阳归元寺→汉口古德寺→新洲报恩寺
购物游 洪山广场→司门口→汉正街→武汉广场→中山大道→江汉路
❺ 老师外号
我们老师也姓张,我们叫她一枝花,歧义很多,一,青楼里的;二,忒恶俗的;三,名字的
(我们老师的名字就叫兰花)
❻ 佛教与莲之间有什么关系
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如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证得正觉,得大自在。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莲贵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画有莲花。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构想。象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以及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独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观音的许多形象都将莲花作为陪衬: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施乐观音,右手支颊,左手在膝头捻莲花;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威德观音,坐于岩畔,左手持莲花;多罗尊观音,手持青莲花;不二观音,坐于莲叶之上;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因此寺院里种植莲花。
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莲花含有
❼ 关于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古诗
1、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唐·李贺《竹》
2、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唐·李贺《黄头郎》
3、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唐·李商隐《凉思》
4、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唐·李贺《过华清宫》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6、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唐·杜甫《夜宴左氏庄》
7、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8、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唐·李世民《山阁晚秋》
9、艳唱潮初落,江花露未晞。 唐·刘希夷《江南曲八首》
10、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唐·李煜《秋莺》
11、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宋·晏殊《清平乐》
12、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唐·王维《秋夜曲》
1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14、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李白《清平调》
15、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宋·苏轼《蝶恋花》
16、暗滴花垂露,斜辉月过城。 唐·张继《春夜皇甫冉宅欢宴》
1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18、叶含浓露如啼眼,枝嫋轻风似舞腰。 唐·白居易《杨柳枝》
19、一夜清风苹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 唐·王涯《秋思二首》
20、早鸿闻上苑,寒露下深宫。——来自于《婕妤怨》作者:皇甫冉
❽ 玉兰诗句经典名句
有无数的诗句,在描写着玉兰的美,描写着玉兰的芬芳,描写着玉兰的纯真,是哪么的令人向往,是哪么的令人期待;下面请看描写玉兰最经典的诗句。
一、描写玉兰最经典的诗句1、净若清荷尘不染, 色如白云美若仙。 微风轻拂香四溢, 亭亭玉立倚栏杆。——《玉兰》2、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明·睦石《玉兰》3、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明·沈周《题玉兰》4、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清·查慎行《雪中玉兰花盛开》5、庆锺华胄。人物朝端秀。朝罢章华骄马骤。十万人家举手。後房桃李娟娟。有谁云雨恩偏。看取晚春时候,兰芽玉茁争妍。——宋· 吴则礼《清平乐·庆锺华胄》6、楼阁帘垂乳燕飞。圆荷细细点清溪。薰风破闷晚凉时。玉轸琴边兰思远,霜纨扇里翠眉低。揉蓝衫子闹蜂儿。——宋·谢逸《浣溪沙》7、新秋气肃。此时仙翁曾诞育。禀赋应遍。绿□朱颜似少年。阶庭兰玉。行见儿孙俱曳绿。更祝遐龄。愿比壮椿过八千。——宋 · 王观《减字木兰花·新秋气肃》8、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原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明·文征明《玉兰》9、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唐·李白《清平乐·禁闱清夜》10、蓬莱三岛。上有青青千岁草。玉佩烟鬟。来作人间一笑欢。麻姑行酒。萼绿华歌清韵袅。玉秀兰芳。醉舞东风彩袖长。——宋 ·周紫芝《减字木兰花·蓬莱三岛》11、默学少林,静全本心。幽灵绝待,虚明自任。玉线金针世家事,鸾胶凤弦山水音。随方善应,不用相寻。—— 宋 ·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12、薰风吹尽不多云。晓天如水清。哦松庭院忽闻笙。帘疏香篆明。兰玉盛,凤和鸣。家声留汉庭。狨鞍长傍九重城。年年双鬓青。——宋·侯置《阮郎归·薰风吹尽不多云》13、阶蓂八叶当炎赫。此际公生日。金炉香爇起祥烟,气佳哉葱郁。称觞兰玉真无敌。尘簪缨世袭。鸾栖枳棘暂淹留,即黄扉召入。——宋 · 无名氏《贺圣朝·阶蓂八叶当炎赫》二、描写玉兰最经典的诗1、《题玉兰》明 沈周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2、清朝《大风惜玉兰》 池烟径柳漫黄埃,苦为辛夷酹一杯。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3、《玉兰》明 睦石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4、《雪中玉兰花盛开》清 查慎行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5、文徵明《玉兰》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6、《七绝玉兰花》临窗听雨亦怅愁,横笛斜吹未解忧,信手拈来花几许,自此暗香闺中留。7、唐李白《兰花》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8、《七律玉兰花》红是精神白是魂,仙娥唐女抖清纯。叶飘浦水花千树,春入林中酒一樽。胜景催诗牵客步,闲情携侣过江村。华姿若许谁相访?雨落风敲沪上门。9、《玉兰》明 文征明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❾ 关于寒露节气的诗词有哪些
《池上》,原文: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译文: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荷叶虽残破依然带绿,一只鹤独自栖息在沙滩上,萤火虫双双飞舞在水面上。作者自认为寥落无奈,还是酒醉初醒的意境中所见眼前景象。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9)兰花山正觉子扩展阅读
一、“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二、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❿ 寒露诗词名句
寒露的古诗词汇总如下
1、《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稀聚更难。
寒露时节的一个月明之夜,梧桐树叶上的露水引起了诗人浓烈的兴趣。通过一滴寒露,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时节令人神往的美妙画卷。
2、《寒露》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凉风习习,晨露清冷,兰花凋零,荷叶虽残破依然带绿,一只鹤独自栖息在沙滩上,萤火虫双双飞舞在水面上。作者自认为寥落无奈,还是酒醉初醒的意境中所见眼前景象。
3、《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4、《新植海石榴》
[唐]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只要读者联系柳公的身世经历,就不难发现,这株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石榴,正是柳公的自画像。根本无法区分得开,哪是石榴,哪是柳公。这种物我浑然一体的意境,正是王国维所认为的,非得“豪杰之士能自树立”的“无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