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舞蹈赏析
1. 钱洁《雨中花秋海棠》咏秋海棠诗赏析
《秋海棠·雨中花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钱洁
满砌湿红娇欲滴,似睡起、浑无气力。看苔藓笼香,薜蔓拥翠,相映幽姿别。妒煞晓霞争艳色,奈暮雨、丝丝如织。想肠断西风,自怜冷落,未与春相识。
本词不是一般地咏写秋海棠,而是以调名为题旨,咏写雨中之花。
上片是描摹秋海棠的娇媚。“满砌湿红娇欲滴,似睡起、浑无气力。”这几句从正面入笔,状写雨中秋海棠的妩媚与慵懒。“湿红”句紧扣题旨,点明是雨中观花;并由雨水的滴落,联想到艳色的流动,以“娇欲滴”形容之,并以浓睡初醒之美人拟其娇姿,使花之冶艳格外鲜明动人。“看苔藓笼香,薜蔓拥翠,相映幽姿别。”这几句是从侧面下笔,以仅有翠绿一色的苔藓、薜蔓为映衬,突出秋海棠之叶肥花娇。这样招人爱怜的花卉,该是充满得意、无所遗憾的了,然而下片却集中抒写秋海棠的怅怨,因出人意料,故格外感人。上片对其娇姿艳色越是描摹得细腻生动,也就越使下片的反拨来得更为有力。
下片是臆写秋海棠的情思。“妒煞晓霞争艳色,奈暮雨、丝丝如织。”这几句剖白秋海棠的第一层遗憾,即虽有娇艳的姿色,却因遭逢阴雨,无由与破晓的霞光比美。“想肠断西风,自怜冷落,未与春相识。”这几句是倾诉秋海棠的第二层遗憾,即空有动人的美色,却因不是在繁花竞艳的春天开放,无法一显姿色,艳冠群芳。一时受阻于“丝丝如织”的“暮雨”,还可能有补救的机会;“未与春相识”的愁怨,则永远也不可能消释。这样两重恨事,怎能不使得秋海棠“肠断西风,自怜冷落”呢?这种精巧的构思,乃是指枣橡由其别名“断肠花”化出,但由于和上片所绘雨中花姿紧紧相扣,特别契合秋海棠当秋开放的特征,显得自然贴切,毫不牵强。
总之,唯旁本词不但紧扣所咏之物的特征,又能紧扣特定题旨所加的限制,既准确地把握了秋海棠的品性,又岩搭刻意就“雨中花”这一特定情境进行渲染,的确颇见工力,耐人品读。
2. 袁枚《秋海棠》咏秋海棠诗赏析
《秋海郑猜棠·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洞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袁枚的这首咏秋海棠的绝句写得清新疏俊,颇有特色。
首一句“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的花色与形。娇红的秋海棠花朵点缀枝头,姿态窈窕美好,给人以鲜明色彩感。“娇”字包含有拟人的“情态”感,不单纯是红色的色彩限制修饰语。“独含秋气发花迟”是续补这秋海棠花的独特之处。她发花迟,独含秋气,与题目中“秋”字相照应。试想,当秋天来临,花事已过,而这秋海棠的枝头却缀满了朵朵娇红的花朵,独含秋气而发,不是令观者心头为之一喜吗?其窈窕姿态令人注目,令人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到此,这秋海棠的外在娇红窈窕形象鲜明可见。第三句转而描写其香“暗中自有清香在”,原来这么美好的秋海棠还有暗香袭人,但是,作者在结句一点“不是幽人不得知”。秋海棠的清香是有,不是幽居之人是难以领略的,只有那些幽雅之人,不仅喊颤型仅能欣赏秋海棠的娇红窈窕姿色,而且进一步领略秋海棠的内在神韵清香可人。
前人咏秋海棠绝句颇多,明陈道复《秋海棠》诗写道:“翠叶纷披花满枝,风前袅袅学低垂。墙根昨夜开无数,谁说秋来少艳姿。”所咏的看来也是红色,“艳姿”一语可证。而俞琬纶《秋海棠》则明显是咏红色秋海棠”春色光阴到海棠,独留此种占秋芳。稀疏点缀猩红小,堪佐黄花荐客觞 。”其中“稀疏点缀猩红小”同袁枚的“小朵娇红窈窕姿”有异曲同土之妙。不过,俞作没有点到“清香”,结句也不如袁作含蓄。二者相较,倒也各具特色,但也不妨说袁作后来居上,略胜一筹。
3. 俞琬纶《咏秋海棠》咏秋海棠诗赏析
《秋海棠·咏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俞琬纶
薄罗初试怯风凄,小样红妆著雨低。
一段妖娆描不就,非关子美不能诗。
据《采兰杂志》载秋海旦纯棠“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别名“断肠花”。这里原来有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东海边有一古镇,镇上有人名贵棠,他的娘子是个绝色佳人,做得一手好花,做啥象啥。有位客商对贵棠说:“你娘子做的花如能远销海外,必得大利。”贵棠心动,要离家远出经商。他的娘子虽舍不得丈夫,但拗不过贵棠主意已定,只得应允了。哪知贵棠一去杳无音信。春去秋来,贵棠娘子向过往客商们打听丈夫消息,才知道丈夫已客死异乡。贵棠娘子放声痛哭,泪如泉涌,泪水落地,竟化出朵朵秋海棠花。
这个故事只是传说而已,但秋海棠的确是艳丽妩媚,娇态可爱。正如明人俞琬纶在这首小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当儿,含羞带怯的秋海棠盛开了。它披了一件樱红色的新妆,娉婷于细雨之中,迷蒙的雨丝沾湿了新红,越显其不胜娇羞之美。诗中“小样红妆”一语,系形容秋海棠的形态。其花高不盈尺,以娇小见胜。《花镜》喻其“娇冶柔媚,真同美人倦妆。”诗人惊叹于它的美丽无法形容,只得咏道:“一段妖娆描不就”。
诗末句“非关子美不能诗”中的“子美”,指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样“妖冶柔媚”的花,杜子美却无诗咏它,岂非可惜? 但俞琬纶尊崇杜甫,深知其生逢“安史之乱”,忧时伤世已是不暇,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咏花呢!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名人,生前声名并不显赫,死后才名扬青史。杜甫可说是典型一例。他在世时,两次应试落第,困顿长安,饱受白眼,终于“穷极而后工”,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的千古名篇。杜甫晚年的处境十分凄凉,是在贫病交迫中去世的。中唐时,元稹、白居易、韩愈为杜工部撰文,极力颂扬。从宋至明,杜甫终于被推崇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大诗人,他的诗也成为众口称誉的“诗史”。
秋海棠与海棠皆花中之上品,色香俱佳,但海棠属蔷薇科木本植物,秋海棠属秋海棠科草本植物。俞琬纶在另一首诗中咏道:“春色先应到海棠,独留此种占秋芳。”那是他误把两种花卉混为一谈了。秋海棠是个大家族,常见的有银星秋海棠、竹节秋海棠、缨络秋海棠、莲叶秋海棠等。秋海棠甚娇惯,畏寒怕热,喜阴湿环境,故栽培要求颇高。据《学圃余疏》载:“秋海棠娇好,宜于幽砌北窗下种之。”于若瀛指出:“秋海棠喜阴生,又宜卑湿。”明人王士骐咏为:“弱质不禁露,幽怀欲诉风。空庭聊取媚,傍石若为容。”诗中之秋海棠,颇象一位弱不禁风、娇慵善感的女子。故《瓶史》称秋海棠“娇然有酸态”。
俞琬纶是明代万历年间猛迟雹的进士,曾任西安令。枝帆为人洒脱,文采风流,名噪一时,时人说他“聊有晋人风味,绝无汉官威仪。”俞琬纶闻之含笑道:“‘绝无’可称知己,‘聊有’不无遗憾。”后被弹劾罢官,他仍我行我素,以著述自娱。由此可见,在争名逐利的封建官场中,俞琬纶还算是洁身自好的。
4. 朱受新《白秋海棠》咏秋海棠诗赏析
《秋海棠·白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朱受新
清秋湛露浥琼芳,素影风摇玉砌旁。
夜静看花人独立,水晶帘外月如霜。
朱受新这首咏海棠诗,犹如画面清晰的海棠秋月图,令人赏心悦目。
“清秋湛露浥琼芳,素影风摇玉砌旁。”在那白玉石阶之旁,素洁的白海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晶莹的露珠,在那如雪似玉的海棠花瓣上闪动。怪不得海棠花如此皎洁素雅,原来是朝露滋润着花瓣呢。这两句正面直接写花,花立于阶旁,露润于花上。花、露、阶融为一体,画面的中心就是白秋海棠花。
“夜静看花人独立,水晶帘外月如霜。”接下来后两句笔锋一转给画面添加了新的内容:更深夜静,有人花前独立,正在如醉如痴地专注赏花;水晶帘外,洒下皎洁的月光,海棠花仿告上,仿佛也涂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拆大散。
运用衬托手法歌咏海棠,是朱受新这首诗的鲜明特点。许多诗人咏海棠,都喜欢用拟人方法,把海棠花描绘成美女,有的甚至更具体地把海棠当作少女、睡美人。朱受新构思这首海棠诗,别有一番新颖设计,他运用绘画式的衬托手法,把海棠放到众多景物的背景中去表现。诗人由近及远,由花瓣上的露珠,写到花旁的玉阶,再离远一点写花前之人,最后展现一片如霜似雾的月光,把这幅海棠秋月图的景深拉向远方,景深无限。就在这特定的背景中,亭亭玉立的海棠,显示出非凡的风韵神采。
总之,诗人朱受新另辟蹊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观赏素洁、高雅白秋海棠的图画:清秋季节,夜深人静,在高而远的空中悬着一轮明月,浓重的露水打湿了立在白玉石阶旁的秋海棠,微风掠过,在如水的月光下,只见枝影摇曳。望着这此情此景,是那样的空灵,那样的幽深,不知不觉中使我们联想起了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诗句。
古人写诗讲究“空谷足音”,通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具体景物,能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广阔空间。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也是这个意思。从《白旅氏秋海棠》的字面上看,诗人似乎没有直接吐露他的思想感情,看不到诗人的姿容和心理状态,也没有直接告诉读者一些什么。诗的意义全在于它所显露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要凭“思而得之”。《白秋海棠》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精神,是一种纯洁、高雅的陶冶性灵之美。白秋海棠在诗人笔下是一种圣洁之物,作为审美对象来说,它体现出了诗人的审美追求。
5. 关于植物的舞蹈有哪些舞
女子察凯判独舞:《雪败改中梅》 《桔子红了》 《碧雨幽兰》 《春枝》 《红梅》 《爱莲》 《柳绿桃红》孙兄 男子独舞:《枫》 《枯叶》 《吉祥树》 《落叶》《秋海棠》 《枯木逢春》 《梅》 这些都是植物的舞蹈,希望有你喜欢的。
6. 纳兰《锦堂春·秋海棠》诗词赏析
纳兰词·锦堂春
秋海棠
帘际一痕轻绿,墙阴几簇低花。夜来微雨西风软,无力任欹斜。仿佛个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天寒翠袖添凄楚,愁近欲栖鸦。
词译
庭院静静的。寂寞的思妇,凭倚在阶前的石栏杆畔。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蝉翼一样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秋海棠开花了,如擎出一个古代的凄美的故事。
多情唯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秋海棠一样寂寞的思妇,就像凄清又惆怅的丁香姑娘一样,冰冷的气息中氤氲着薄而密的雾气,散发着幽幽馨香。
落红成阵,风飘万缕愁煞人……
评析
据《采兰杂志》载:古代有一妇女怀念自己心上人,但总不能见面,经常在一墙下哭泣,眼泪滴入土中,在洒泪之处长出一植早猛锋株,花姿陆晌妩媚动人,花色像妇人的脸,叶子正面绿、背面红的小草,秋天开花,名曰断肠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容若此篇,就是一首咏秋海棠之词,兼以表达作者淡然惆怅的心情。
上阕写花之色泽形貌,及其风雨凄凉的境遇。首二句点出秋海棠生长之地,“帘际一痕轻绿,墙阴几簇低花”,“帘际”即帘外,“墙阴”即墙角阴处,从门帘远远望去,只见一抹淡淡的绿痕,近而视之,在墙角的背阴处,有几簇海棠花独自微弱盛开。“几簇低花”,一“低”字,画出秋海棠难禁风雨之情状。这就是下二句的“夜来微雨西风软,无力任欹斜”。雨是微微的,风是软软的,但是即使是这样的风雨,秋海棠也难以经受,被吹打得欹斜不整。
下阕以人拟花,进一步刻画花之风采神韵。“仿佛个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将海棠与娟娟女子相连,亦属前人笔法。比如苏轼《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容若此处将秋海棠喻为美人,自然没有东坡借海棠的圣洁、幽寂抒写自己虽遭贬官,但仍孤特自立的高洁情怀,而是另有一番情事。据《太真外传》载,明皇有一次登沈香亭,召知搏妃子。妃子那时正好是早晨醉酒未醒,明皇就令高力士叫侍女把她扶掖至沈香亭中来。至亭后,妃子醉颜残妆,钗横鬓乱,只拜了一下就不能再拜了。明皇遂笑曰:“这哪里是妃子醉,分明是海棠睡未醒嘛。”显然,容若此句“仿佛个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就是唐明皇李隆基的那句“是岂妃子醉,直海棠花睡未醒耳”,谓微雨软风后,秋海棠花朵的颜色仿佛是姣美的少女刚刚睡起,脸上还泛着红晕。
结尾二句,“天寒翠袖添凄楚,愁近欲栖鸦”,继续以海棠喻美人,绮丽中增添几许凄凉悲哀。“天寒翠袖”,取自杜甫《佳人》诗中“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原句是形容“幽居在空谷”的绝代佳人忠贞的节操,容若此用是表现秋海棠女子形象的孤寂凄楚。“愁近欲栖鸦”,化用赵令畤《乌夜啼》词“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一曰“肠断”,一曰“愁近”,其实都是昏鸦归巢引起的怅惘之情。此结尾二句,如何看也不似写秋海棠,分明是写女子秋日黄昏无情无绪的心思,是写词人自己秋日里苦闷无聊、寂寂难遣的情怀。也许这秋海棠,又是道具一件,虽然华美佳丽,但是演绎的,恐怕仍是容若自己的伤心事吧。
7. 历年来各舞蹈大赛经典之作及编导有哪些
1.编导 张云峰
舞蹈;《秋海棠》,《风吟》,《胭脂扣》,《红色恋人》,《棋魂》,《竹梦》
2.编导 佟睿睿
舞蹈:《扇舞丹青》《乡愁无边》《碧雨戚橡陪幽兰》《罗敷行》《春闺梦》《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绿带当风》
舞剧:《南京1937》《水月洛神》
3.编导 赵小刚
舞高蠢蹈:《爱莲说》《蝴蝶春情》《听潮》《两岸的情书》《弦情岁月》《月上中秋》
4.编导 胡岩如孝
舞蹈:《孔乙己》《逼上梁山》
8. 戴铭金《满庭芳秋海棠》咏秋海棠诗赏析
《秋海棠·满庭芳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戴铭金
冷雁来时,吟蛩咽处,秋容细缀墙根。孤芳自抱,未解媚东君。倘向阑干点笔,好添上,一抹凉云。窥清镜,玉簪斜绾,付与淡妆人。灯昏,拼不睡。感秋情味,更甚伤春。恁相思难遣,悄掩重门。多少唾壶红泪,都并作、翠袖啼痕。谁怜取,风尖月瘦,凄黯欲消魂。
作者这首词表面上写秋海棠的品格与哀怨,实际上是借咏秋海棠以言志。是写作者自己的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慨。
这首词开端“冷雁来时,吟蛩咽处”二句,表面上看来,只是概括地物绝叙写了秋天到来之际万物的萧杀、冷落之态。你看:长空中,带着浑身冷气的大雁从遥远的北国飞来了,凄清的大地上,往日吟唱不休的蟋蟀声音也有些嘶哑了。蛩:蟋蟀。只要细加品味,就不难发现,在这些外在景象的描写之下,内含的却是作者颇为敏锐的感受。“冷”字和“咽”字表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思。“秋容细缀墙根”句,紧承前句,写在一片衰飒景象中,秋海棠却以自己的芳容在墙根处细加点缀。这句极写在沉闷,单调的环境里,秋海棠的异常表现是不同凡响的。一般的花大多是在春天和夏天开放的,那么,秋海棠为何与众不同呢?作者指出,这是因它“孤芳自抱,未解媚东君”。原来,秋海棠抱定自己的志趣。操守,不懂得,也不空凳愿意向司春之神献媚取宠。“东君”,指春神,王初《立春后》诗中有:“东君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句。“倘向阑干点笔,好添上了一抹凉云。”是说秋海棠虽不愿献媚取宠,但它也不是一味高傲,它有时将枝叶伸向阑干旁,似乎是给阑干添上一小片凉爽的云彩。接下来,“窥清镜”三句是说它也有时出现在镜子里面,镜子里面的海棠花是象玉簪一样,斜插在志趣高雅的女郎头发上。“窥清镜”三字用得颇为巧妙。作者不直言镜子中照出秋海棠,而斗蚂旅说秋海棠照镜子,这就把花写活了。
这首词的上片是紧扣秋海棠花的一些特点来写的。而下片以“灯昏”句始,则直接把笔触转到写美人上来了。在中国古代,芳草、美人常用来比君子,因此,我们虽对作者的身世还缺乏了解,也不妨把这首词看成是他的自我写照。
“灯昏,拼不睡,感秋情味,更甚伤春。”四句是说:夜已深了,灯光昏暗下来了,可是女主人公仍不肯睡去。原来她为秋天将去而伤感,这伤感比春天将尽时的感情还要强烈。她悄悄地关上了重重门户,只因为“恁相思难遣”。相思之情实在无可排遣,只好把门户关闭起来,独自默默忍受。“恁”,此也。“多少唾壶红泪,都并作翠袖啼痕。”这两句紧接前句。极言其眼泪之多,多得甚至可装满唾壶。而这些泪水都流在她的衣服上了。“唾壶”,指供吐痰的壶。“红泪”,美人之泪。这两句极写女主人公哀痛之深。“谁怜取,风尖月瘦,凄暗欲消魂。”三句紧承上句,写女主人公在深秋季节实在没有什么可高兴的事,尖厉的秋风,清瘦的月亮,使她的心情凄苦暗淡得真是使得灵魂也好象要离体了。“谁”,何、什么。“风尖月瘦”二句写得颇为沉郁苍凉。“尖”字、“瘦”字较为形象有力地揭示出秋景之凄凉。同时,这二句也较为集中地表现了由于环境的不利,作者的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哀痛。
这首词表面写花,实则写人,亦花亦人,全词感情深沉,起伏激荡,情景交炼,风格堪称遒劲。词境逐渐开宕,注意环境渲染及抒发内心 *** ,也是这首词较为明显的特点。
9. 舞剧和电影的区别
舞剧演员和电影演员有两点区别:第一点区别在于他们为适应各自的艺术手段的要求而必须具备的技能。第二点区别涉及他们各自在舞台剧和故事片中所必须担负的晌芦余职能。中国舞蹈网jI2w;x#^ A o
中国舞蹈网:^O(Oj _L
电影演员在舞台生活和非舞台生活的交接点上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电影演员和舞剧演员大有不同,这一点早在电影发明初期当雷让纳和萨拉贝恩哈特在摄影机面前演出舞台剧时就已得到承认,摄影机无情地拆了他们的台。中国舞蹈网-]`0R5x I ]B!D
)Lv9i+b8G u"\0一、舞剧表演特征中国舞蹈网fp BL}2v,q
y1|F@ t/pEIRj0“舞剧是一种浓缩的艺术”。成功的舞剧既是来自生活,又是经过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浓缩化的。中国的舞剧编导者继承了我国传统艺术中追求意蕴和构建诗化境界的美学传统。他们在舞剧中所反映的生活已不是生活中的原型,所展示的民族舞蹈已不是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它们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化了的中国舞剧。在艺术表现上讲哗羡究语言凝练、想象丰富、感情浓烈、意境深邃,使幻想多于现实,诗意的概括多于生活的展示,情感的抒发多于情节的描写,具有很浓的诗味。中国舞蹈网'GI-{t,O oP:L
T P#{T:AD;N(?6x0中国舞剧的艺术浓缩还体现在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人物情感的诗化和升华上,高品味的舞剧应该像一部诗篇,不仅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应散发出浓厚的抒情色彩,通过心理描写使舞剧中的戏剧性和抒情性得到和谐统一,追求诗、舞、乐的完美融合。中国舞蹈网G!l E,k!Ja)z
1UNSyt C5ANWv0因此,舞剧艺术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舞剧编导要以人物性格特征的情感流动为依据,设计出符合人物行动的舞蹈语汇;而舞剧演员则需要把舞蹈技巧(外部技巧)和表演技巧(内部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所以说能否塑造出舞蹈的人物形象,是评价一部舞剧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也是检验舞剧编导功力的主要标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是舞剧表演区别于电影艺术表演之处。中国舞蹈网"hx] pD1CD2h
中国舞蹈网{6a"r%XN4Y j0m^3D
1、“形、神兼备”的演员气质中国舞蹈网5W"K4n9n'L(b E
中国舞蹈网:yD&X E \g+\ Qc
舞剧编导挑选演宴滚员,特别是挑选主要角色的扮演者,一般说来重视三个条件:气质、形象、技术。
x5e_ ut9Y-B0
6A'TfH#W T0形象即演员的外型条件,包括身材与容貌;技术即演员经过严格训练之后所获得的专业技能;气质则属于演员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条件,它既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又受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的影响。中国舞蹈网"^7B2Af(jc{3Mpj
f4qG6S0tLs0舞剧表演中的演员气质,是指那种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仅属演员个人的并同他的外型条件、专业技能同样属于创造材料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实际的舞剧表演活动中不难发现,越是专业技能训练有素、表演经验丰富的演员,在他们的表演活动中越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特征。
#V#g)_B/V;Q ["Fk!Q6Y0
l"G9@ L8_"o8O0舞剧演员的气质与形象(包括肢体形象与容貌形象)属于演员第一本体材料,技能属于经过加工之后的第二本体材料。故而,气质是艺术家的特殊材料,当我们评价演员的演艺水准时,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他物质性的肢体与容貌;精神和艺术修养、气质的独特标志、技术技能性的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舞剧演员的形象与技能属于直观性材料,气质则属于非直观的可感性材料,它们之间相互构成,相互作用,失去这一面便不能显示出另一面。在舞剧表演中,没有不通过肢体运动而显现的艺术气质,也没有无个人气质烙印的肢体运动;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我们平时所说艺术佳品中的“形”、“神”的关系,无“形”则不能显其“神”,无“神”则“形”散。舞剧演员的气质、形象、技术技能之间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神、形”兼备的关系的具体体现。中国舞蹈网1b.X#G*X a6UZMc#qf q
crAt3O02、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中国舞蹈网t? @;C#Z nqe-A
*a9y*{H8pwQ z0舞剧演员在形象创造过程中,每个环节总是明显地表现出自己艺术的特征,这是由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的表现手段所决定的。舞剧演员虽然事先读了剧本,听了导演的阐述和音乐,还是很难预先想象出自己的未来角色的“舞蹈台词”,所以舞剧演员的第一步任务应该是把动作学会并合上音乐。中国舞蹈网i8zzw/hx8[$?
'Lz^ cC!kMo6i1xc0舞剧演员不能忽视舞剧这门艺术在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殊表现手段,只有在舞剧艺术中真正掌握并善于运用具体的舞蹈表现手段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完满的人物形象。因为:舞剧中的舞蹈和哑剧,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很难区分,特别是展示戏剧矛盾的情节舞蹈,常常带有一定的哑剧成分;舞剧艺术中哑剧的艺术力量,常常取决于手势的精确性、表达内容的鲜明造型性、动作的音乐感以及角色表演上的强烈激情,因此,能深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剧,靠的就是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虽然,在舞剧中没有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要使普通观众都能明了内容,演员就需要有更充实的角色情感和身体的高度表现能力。当舞剧演员善于将深刻的角色心理刻划与熟练掌握舞剧表演手段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舞剧人物形象。中国舞蹈网]9R6c7vG:c-`ap
H9a6vi2|0rDL0二、电影艺术表演特征
/qR6p*K \q2b2rR0 中国舞蹈网L6VXS%p'_+~
一般把电影演员和舞剧演员的表演进行对比时,我们通常总是谈论后者的夸张和夸大。事实上,舞剧演员并不描绘出一幅逼真的肖像,因为这在舞台上将是没有效果的,他相反是专靠暗示来使观众相信他们所面对的是他的人物。在这些暗示的影响之下,观众便恍以为看见了其实并不存在的东西。他所处的情境,他的肢体动作说出他的动机、恐惧和愿望――这些都帮助观众来给他的表演进行补充,于是他所塑造的形象便获得了广度和深度。他可能演到活龙活现的地步。然而生活本身――各种微妙的存在方式的汇流――却非舞台所能表现出来的,而电影演员的表演则必须依靠他的本性来表现他应当加以再现的人物性格。
k'q'|DW:q#yB]U*t0 中国舞蹈网c f4EA3k V2H{X1m
1、本色第一的演员特征中国舞蹈网nt:\3B's+zk Pk `yb5~e
^p(X;G#v s0如果考虑到电影演员保持本色的重要意义和他作为原材料的职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电影导演总喜欢依靠非职业演员来演出他们的故事了。爱浦斯坦说:“任何布景、任何戏装都不可能有真实的外貌和色调。任何职业演员的作假都不可能做出一个水手或一个渔夫的那种美妙的行家的手势,一丝亲切的微笑或一声愤怒的喊叫就像天空中一条彩虹或浪涛汹涌的海洋一样难以模仿。”
C[l;cnv _0 中国舞蹈网n+o0b0R2G b
非职业演员有时仿佛成了某些国家的电影中最吃香的事物。俄国人在他们的革命年代里培养过非职业演员,意大利人摆脱了法西斯统治之后也这样做过。
'j8[7biQa0 中国舞蹈网;D(os$OP t#b*d;c
当然,在讨论使用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问题时,后者证明只是在纪录片里才是令人满意的。在纪录片里“非职业演员做到了最优秀的职业演员在同样环境里能够做到的一切(或至少是绝大部分)。但是纪录片“从来没有正面接触过全面地刻画性格的问题”。
?!O^|6P&E0
g3~F1F/QP0不管怎么说,大多数故事片是接触这个问题的。每当把这个问题交给非职业演员去解决时,他往往就变得极不自然。他在摄影机面前-如罗西里尼所说的-变得直僵僵的,但是,一般来说,全面地刻画性格需要由职业演员来担任。有许多明星确实能担当起这个任务。显得相当矛盾的是,过于紧张的非职业演员易于举止上像个拙劣的演员。而一个职业演员运用他的才赋的结果却可能显得像个真正的非职业演员,并从而进入后天的天真状态。他既是扮演者,又是工具;而这个工具的特质-他的先天的、在真实生活中成自我-是和他在运用这个工具时的才能同样重要的。换句话说,电影演员的成功决定于他身上的非演员因素。
TM*lI#N0 中国舞蹈网%A$~4N(]_o4G$C(@'U
2、“不表演”的表演特征
p_ r}*F}g0 中国舞蹈网 L4C&I b9N
本色第一:有过这样一桩摄影场见闻:著名舞台兼电影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正在演一个电影场面,导演打断了他。“很抱歉,我再来一遍”,这位明星道歉说,“我总是忘记这是一部电影,我不该表演”。
4n#a9P ~a ~0
F6bs^)^`0“我们不该表演”这句话,即使这不是电影表演的全部真理,那至少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每次演出老片子,观众总要对那些让他们感到舞台腔十足的表情和姿势哈哈大笑。他们的笑声表明,他们希望影片里的人物一举一动都很自然。这就是为什么希区柯克要提倡“消极的表演-用无所事事来表达话语的能力”。更精确地说,电影演员必须表演得仿佛他根本没有表演,只是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人在其行为过程中被摄影机抓住了而已。他必须跟他的人物恍若一体。他在某种意义上犹如一个照相师的模特儿。
mihv.w U0
;zO?\U0随意性:肖像摄影中含有、并且应该含有某些零碎的和偶然的东西。因此,电影演员必须使他的全部表情、手势和体态,除开其本身含义之外,还能跟促使它们出现的整部影片的散漫的内容发生联系,从而做到跟他的人物恍若一体。这些表情、手势和体态必须带有某种随意的色彩,显得象是一出演不完的戏的某些片断。
(g&P7tM5a;w-K*U5WN0 中国舞蹈网4W`:j.jOVTG.M ^z
因此,电影演员的表演只有当他并不单纯以演出为目的时,这种表演才是忠实于电影手段的。只有这样,他再现的生活才是真正电影化的。中国舞蹈网 c t#s"l]5Gz)C
中国舞蹈网5q:O9g2tt(U
三、同题材舞剧与电影艺术表演比较
3eDfdO:I0
`0\iggWgEl{0从上述有关舞剧表演和电影艺术表演的特征上,我们认识到在舞台和银幕上有两种演员:“进行表演的演员”和“保持本色的演员”。下面我们用实际例子来阐明这一点。中国舞蹈网C Ra5GYf
中国舞蹈网/ywb.T}2_V
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舞剧《闪闪的红星》,在与电影同一题材基础上,从舞蹈本体出发,以全新的舞蹈思维去诠释一段人所熟知的历史,去塑造一个原已很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舞剧中,编导以个性化的舞剧结构和舞蹈思维,运用洗炼而贴切的舞蹈语言,为我们展现了“潘冬子”、“父亲”、“母亲”和“胡汉三”等不同于电影角色的舞剧人物形象。《闪闪的红星》的舞蹈语言,是融合了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的综合性舞蹈语言,因为舞剧本身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固定的语言模式。它完全服从内容的需要,所以我们在舞剧中看到的肢体表达新颖、流畅,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像红军撤退时向老区人民的“跪别”,准确地折射出历史的真实,这一在电影中不可能出现的动作,在舞剧中却符合艺术的真实并给观众以极大的感染。中国舞蹈网[f RVv*V5N)r'\e
中国舞蹈网#N6BH z{SU
潘东子这一人物形象在电影中,在话剧里,都可以让他通过大人的话语接受革命道理,但舞剧原则不能这样。因此,在舞剧中,编导对冬子人物形象是这样设计的:一群人用一个小圆台将潘冬子抬出来,然后围着他开始跳舞,冬子用惊愕的目光审视众人。他看到大人们在他的眼前从事着一件了不起的斗争。多么简洁、多么自然,这就是舞蹈的“说教”。冬子在高处,处于独舞地位。观众看到的是他的舞-他的思想在变化,而群舞则抽象出革命斗争的舞蹈,二者巧妙融合。这就是舞蹈思维所产生的舞蹈情节和舞蹈特有的语言。
8f5I;D Dv\_0 中国舞蹈网 V!P q)x%{h'j-IO
再值得一提的是,笔者非常有幸地参加了舞剧《闪闪的红星》的演出,并且担当了主人公潘冬子的扮演者,所以对同题材舞剧表演与电影艺术表演上的差异体会是十分深切的。
F.o2cg7nL0 中国舞蹈网%NH `;E Z6~vK
我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从舞蹈《秋海棠》开始的。在我表演这个作品之前,编导让我看电影《霸王别姬》,因为他编这个舞蹈灵感来自其中的主人公之程蝶衣,于是我努力的在电影人物程蝶衣这个形象中寻找表演的动机。
w$E(X8lGu4b0 中国舞蹈网 e0kiRm2h-A
在这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导演通过镜头非常深刻地揭示了戏子程蝶衣的短暂一生,他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记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几次出现的“从一而终”这句话,这是他的信念,也是我表演的这个人物应有的信念,这个信念作为一条隐含的脉络,一直贯穿着程蝶衣的整个一生。在电影中程蝶衣是一个旦角演员(在解放以前,戏曲中的旦角都是男扮女妆),《秋海棠》这个舞蹈表现的是一个青衣(也是男扮女装),他们之间有相同之处:都要求表现女子的性格。程蝶衣这个人物是一个不分戏里戏外的人,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虞姬,他的师哥就是霸王,因此无论是戏里戏外,都生活在一种自己幻想的真实状态中。他把自己和虞姬结合起来,真真假假,一半是自己,一半是虞姬,在虞姬的温柔、含蓄中夹杂着自己对师哥不应有的异性的情感。这一切,在电影中演员用了大量生活化的细节行为来表演,而在舞蹈中,这个人物形象的设计则完全是非生活化的肢体语汇。中国舞蹈网YV)|oX N:W\ S+t
中国舞蹈网h.{ l4@y"H6~
例如,编导要求我在《秋海棠》这个舞蹈开始时,偻背躬腰,踮着半脚尖、兰花指,颤悠悠的从侧幕一直走到台中。在一个调度中,告诉了观众这个人物的特征,是个老人,一个搞艺术的老人。它把生活中老人弓背偻腰的体态夸张,突出了一个“老”。另外,在当舞台上的老人盘腿坐在地上,触摸道具(凤冠)时用了一个动作,伸兰花指出去又突然收回,象是怕碰坏了凤冠。这个动作又表现了老人的职业特征,他是一个戏子。接着,老人弓腰的体态逐渐变成直腰拧倾的舞姿,圆场的小碎步让观众感受到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看着她的头饰(凤冠)进行表演。由于舞者是男性,所表演的舞姿是女性的,加上道具运用更使观众一目了然,它表现的是戏曲中旦角或青衣的形象。
Co0_"OT Ah7p$D0 中国舞蹈网~#qdha{V
再如:在《闪闪红星》的“妈妈牺牲”的一场中,演员舞出了一系列动作幅度大,速度对比强烈的舞蹈语汇,如:空中大跳后直接用膝盖落地,在地面作一系列翻滚和抽动的动作,表现了冬子悲痛欲绝的心理;而在电影中,对这一场的表现设计则是冬子眼睛的特写,突出了他目光中充满的仇恨。
~ ?|9hIs0
,A1X_6|t v%OQ0四、结论
#B h3\c4Tjt8SZ0
'BG F5\E0中国的舞剧是戏剧艺术派生出来的品种,除了它独特的表现手段,舞剧在观照人生、塑造典型形象等诸方面,并不有悖于戏剧艺术规律,也就是说,舞剧的最高任务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生活本质。这一点与电影艺术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电影是通过胶片组接画面语言的艺术,而舞剧是通过人体组成舞蹈语言的艺术。由此看来,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电影表演和舞剧表演有相同之处,但他们之间的表现方法是不同的。电影是一种运用蒙太奇的表情达意的生活化的艺术,舞剧则是一种运用象征性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的舞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