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大杵兰花

大杵兰花

发布时间: 2023-03-06 14:31:59

『壹』 金庸小说门派大全(不说武功只要门派)

1.少林寺(倚天、天龙)2. 武当山(同一)3.丐帮(同一)4. 逍遥 (天龙)5.星宿 (同4)6.全真教(神雕三部)7.古墓派(同6)8.桃花岛(同六)9.白驼山庄 10.峨眉(同一)11.昆仑 12.金乌派 13.血刀门
14.明教(同一) 15.—最后(忘了)日月神教 华山 嵩山 衡山 恒山 泰山 铁剑门 侠客岛 铁掌帮 连城 摩天崖 西藏密宗 天山 姑苏慕容氏 青城山 蓬莱
嘉兴 三才门 八卦门 崆峒山 五虎门 五台山 天龙门 辽东胡家 宁古苗家 福州林家 金蛇门 混元门 神龙岛 伏牛山 玄冥门 鹰爪雁行门 鸳鸯门 万里田家 扬州长乐帮 黄河门 长白山 山西武胜门 沐王府 鄂北钟家 天地会 衢州石梁门 沧州门 鸭形门 五毒教 呼延门 六合丁家 嘉兴陆家 冷月水家 天竺释家

『贰』 赞美兰花的花香的诗句

1. 关于赞美桂花花香的诗句
关于赞美桂花花香的诗句 1.赞美八月桂花香的句子
1、八月,我又嗅到了花香,桂花的香……有道是"八月桂花香"许是因为出生在八月,我格外觉得桂花香……

2、夏的阳光,花的芬芳,不经意间,满眼的桂花树露出了笑脸,蝶舞双飞,这是怎样的一种爱恋?

3、桂花飘香已有段日子了,这些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窗,让沉闷的房间里能飘满淡淡的桂香。

4、即使现在远隔千山万水,也无法阻隔在八月我在梦里追随的脚印,那一纸满眼的桂花书签,那淡淡的花香,那纯纯的相依,是我对你层层的爱恋!

5、一阵异香扑鼻,我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6、这种味道特殊,不同于玫瑰的浓烈,也有异于茉莉的清幽,是一种沁人心脾的异香,有醒脑提神之功效。

7、我惊讶了,桂花不是谢了么?怎么还会有如此奇香?我不由自主地抬头看桂树,苍翠的枝叶在寒风中抖动着,哪里有花的影子。

8、想象着都美,尤其是那黄黄的小花象雨般纷纷飘落下来的情景,如果身上,头上,都洒落了桂花,那香气就扑鼻而来了。

9、两边各有一棵桂花树,每到秋天,这两棵桂花树散发出的香味,十里以外的人都能闻到。

10、而在桂花开的最迷人的时候,那股子香气,也确实令人魂牵梦萦。

11、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

12、楼下的几棵桂花树全开了,我有点奢望它们不要这样一下子就全开完了,一棵棵地开花,一棵棵地花落,这样空气中弥漫的香味就可以持续整个秋季,甚至初冬,或更久。

13、有没有闻到一股清香的气味,那就是桂花树散发出的香味。

14、在我居住的院子里,生长着很多桂花树,我常和妈妈去看那芬芳扑鼻的桂花。

15、妈妈说世上最朴实又最典雅的花就是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会散发出迷人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2.描写桂花很香的诗句
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雾密前山桂. 3.山云漠漠桂花湿 . 4.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5.奠桂酒兮椒浆. 6. 沛吾乘兮桂舟. 7.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8.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9.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10.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还有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清人张云敖的绝句《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颂桂的诗句虽多,但是触景伤怀的也不少,如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开篇亮出一幅中秋月夜图,“冷露”、“湿”桂花,暗寓诗人心境之“冷”,桂花既是院中实实在在凝结着夜露的桂花,又是诗人望月时的联翩浮想,虚指传说中的月中桂树,这样诗人的孤寂与感伤、相思与怀归便与广寒宫中独味凄凉的嫦娥的情思暗自契合,使全诗的意境更为悠远,更耐人寻味。几多相思,几重乡愁,跃然而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朝诗人宋之问《灵隐寺》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是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明代边贡《嫦娥》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朝白居易《忆江南》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唐朝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虞俦《有怀汉老弟》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洞宫夕

---陆龟蒙

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

石坛香散步虚声,杉云清泠滴栖鹤。

代董秀才却扇

---李商隐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月夕

---李商隐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寄龙山道士许法棱

---刘长卿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咏韩氏二子

---贾岛

千岩一尺璧,八月十五夕。

清露堕桂花,白鸟舞虚碧。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李贺《出城》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李贺《听颖师琴歌》

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李商隐《一片》
3.有哪些诗词称赞桂花的香味
鹧鸪天--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全部,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东城桂--唐·白居易--

子坠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谢人寄双桂树下--宋·欧阳修--

有客尚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绝。

晓露秋晖浮,清应药栏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咏岩桂--宋·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女。那位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4.描写桂花花香的诗句
描写桂花的诗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桂花.传说月中有一棵桂树,所以下云“月中落”.两句写杭州灵隐寺秋夜景致,月光皎洁,桂子飘香. 唐·宋之问 《灵隐寺》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裛:香气袭来. 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漠漠:茫茫.翛翛:潇潇,形容雨声.荔子:荔枝.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红如火. 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5.形容桂花香的诗句是什么
1.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宋)《鹧鸪天·桂花》

解释: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2.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谢懋(宋)《霜天晓角·桂花》

解释:桂树的绿叶青翠欲滴,仿佛是用碧云剪裁出来的,青青的叶片低垂着,保护着它那像金子碎屑一样的黄色花朵。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极品,无谁能比。

3.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谢懋(宋)《霜天晓角·桂花》

解释: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你若不信就听我说说它非同一般的来处。你抬头望望天上那轮皎洁的月光,嫦娥轻逸地把长袖挥舞,白玉做成的台阶映射着银色的光辉,金碧辉煌的宫殿沐浴着一层甘露。那就是月宫,桂花就在那里生长。

4.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唐)《鸟鸣涧》

解释: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5.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解释:枝头的桂花像垂着的块块白玉,圆月映照了整个苍穹,夜空好似被洗净了一般。

6.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高适(唐)《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解释:山中俯仰自如无意不可至,石间泉水淙淙恰如风吹雨,桂花松子极多常常落满地。

7.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宋)《中秋月》

解释: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树。

9.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清)《上元竹枝词》

解释: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10.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卢照邻(唐)《长安古意》

解释:只有凄静的南山一些桂花在纷飞,点点打在人的衣上。
6.描写桂花香的诗句
桂花香

桂林林灵灵桂林,

桂花花香香满城。

遥见仙子轻起舞,

落花似雪飘无声。

无题

陆游

半醉凌风过月旁,

水精宫殿桂花香。

素娥定赴瑶池宴,

侍女皆骑白凤凰。

思远

独坐小庭里,

风送桂花香。

冷露如清泪,

嫦娥亦何伤?

浣溪沙·恋翼

桂花香飘丝雨天,

朵朵铺地惹人怜,

只因知是尘土恋。

犹忆当初识红颜,

明年今时又怎念?

但愿此情永不阑。

桂花

街边桂花树,

城里林中优。

不觉日相伴,

幽香报中秋。

桂花

冰清玉洁在月宫,

白衣如雪展素容。

妙手若得采一枝,

香入翰墨情更浓。

桂花吟

天姿国色满庭芳,

独领风骚自无双。

九宵之外借灵气,

慧质兰心有清香。

山茱萸

王维

朱实山下开,

清香寒更发。

幸与丛桂花,

窗前向秋月。

秋思(其二)

孤星无影去

云开月满楼

桂花飘香夜

又是一年秋

蓦山溪(桂花)

万俟咏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独步珠宫里。

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不见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香外无香比。
7.描写八月桂花香的诗句有哪些
西江月·因桂伤时

余馥三分侵梦,当庭两桂传家。秋阳满牖曜飞霞,白玉堂前金马。 铁血洪流溅月,胭脂井坏埋花。丽华旧事只空嗟,涕泪临风飘洒。

【注】丽华旧事——《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公元583—589年)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

迟来馨桂

满觉陇头迟绽花,仙芬馥郁鼻观赊。深秋净月骚人醉,拂晓寒风瘦影斜。

天竺鹫山飞桂子,高峰南麓漶烟霞。流光溢彩葱笼处,举目张狂啧叹哗。

【注】满觉陇坐落杭州西湖西南角南高峰山麓一条长满桂花的山谷,虽十月深秋,山间林木仍郁郁葱葱,据说长有18000多棵桂花树。现代著名作家、诗人郁达夫之小说《迟桂花》写的正是此处。
8.描写或赞美桂花的诗句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还有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清人张云敖的绝句《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颂桂的诗句虽多,但是触景伤怀的也不少,如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开篇亮出一幅中秋月夜图,“冷露”、“湿”桂花,暗寓诗人心境之“冷”,桂花既是院中实实在在凝结着夜露的桂花,又是诗人望月时的联翩浮想,虚指传说中的月中桂树,这样诗人的孤寂与感伤、相思与怀归便与广寒宫中独味凄凉的嫦娥的情思暗自契合,使全诗的意境更为悠远,更耐人寻味。几多相思,几重乡愁,跃然而出。
9.有没有赞现代桂花香的诗句
每当月圆盈桂的时候,我总是匆匆赶回那难忘的故乡,追寻美好的回忆;孩提的幻想;青春的梦萦……

如今,家乡的老屋青砖彩瓦,雕龙附凤,很是气派。我却忘不了它老而残破的土墙;漏水的屋顶;灰尘弥漫,杂物乱放的阁楼;梦里猫抓老鼠的尖叫;被咬得稀烂的《流氓》。留恋一段美好时光;留恋那扇伴我度过多少青春岁月的小窗:它吱吱的响声,犹如我撕拉小提琴发出的青涩声,依然那么动听,溪水一样久久地在我心里流淌;那斑驳的窗棂上,有我汗水与泪水的痕迹。汗水记录着懵懂,泪水刻画着无知。人生的轨迹,情爱的历程,犹如窗外八月桂花的芬芳,沁在心里,香在身上……

旧时,总是习惯地站在老屋的山墙前,缓缓推开那扇古老的窗棂,田野里扑面而来的清香,和着身后那成仓玉米发出的芬芳,我把它想象为八月里桂花的芳香,回忆窗边的那棵桂花树曾经带给我的幸福与畅想,驿动的心,总是沉浸在当年院子里那棵年迈的老桂树 已经不开花了

可是 当年那盛开的花粒 依然朵朵闪耀

那漫天而落的花瓣 总是

在深夜里 和着霜露 沾满我们的衣襟

那醉人的香 随着微风 萦绕在我们心头

久久不散……

每当中秋月圆的时候 我总是

伫立在那土墙木窗之前 抚摸着

漆脱斑斑的窗棂 看皓月当空

那深邃的夜 如一幕天水

仿佛 等着我升腾 我想

把那一轮明月 揽入怀里

让那冰清玉洁 伴着花香 成为永恒

我总是 坐在桂树下 ……

借着银色的月光 欣赏远处大山的巍峨

静静的倾听 风吹山林发出的啸声

院子里的桂树 发出的沙沙声响

我的心 空明 寂静 沉醉在天籁之音的唱响

我想 在月圆之时 让自己升华

如那一轮明月 虽然孤独

但 总是那么纯洁 孤傲

没有瑕疵 不含杂质

一想起她 伴着花香 我就心醉……

八月十五的时候 桂花香了

推开窗棂 那迷人的香味 扑面而来

我总是贪婪地 深深地呼吸

想把那所有的花香 沁入身心 藏在心里

……

『叁』 坐看红树不知春,八方风雨兰花开,猜生肖,

不管在何时,属牛的人总能给人以敦厚、缓慢又固执的印象。他们 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喜欢接受朋友的忠告,做事固执己见,独断专行。 丑牛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春牛性格:他们敢作敢当,敢闯敢为。虽然在年轻时会吃很多苦, 但会一直走上坡路。只要是他们认准的事,就一定会坚持到底,是做事 业的人才。最适合做部门负责人,在由领导把关的情况下,他们能放心 大胆地做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

等了10年了依然没等到,反倒是我现在想借天涯这个树洞,发泄一下,当然,最终目的都还是想让她看到。

想你了,我心心念念的女孩儿,yy你好吗?现在过得好吗?

4月3日那天,在豪无准备的情况下遇见你了,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真没想到,我才到这城市第一天就这么碰到你了,只是那一回头,那一抹微笑,那一声甜美的话语不是向着我的,你根本没有发现我的存在,但这熟悉的声线我又怎能忘呢。

第一天到这城市,走出机场,打车直奔分公司,交待了一下工作的事情,就让同事把我带到公司准备的住处,环境不错比较满意。将行李摆放好,看了看时间还早才5点多,就想着出去逛逛吧,宽别多年的GZ市,其实真的很熟悉了,这城市曾经有我美好的回忆,心底里的那个女孩现在还在这生活着呢,这地段真好离地铁近,公交车站也多,人也多,走着走着来到地铁站,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要去哪里,正思考着要不要找以前的哥们聚一聚呢,哇这人也真多还得排队买票,突然不想去了,找出手机准备联系司机(公司配的一大叔司机)问问路况,打车算了。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响起,多么熟悉呀,转头一看,果然是她,就在离我两三米的地方边走边跟地铁里头的一女孩打招呼,完了扭过头和后面的姑娘说话,那个笑容很甜很美,我真想冲上去抱抱她,但不敢,她还恨我吧,估计也不会原谅我,想到这就杵在那里就这样看着她们的背影消失在地铁站内。不见还好,这一见我就心绪不宁,没有再去逛的心情了,又走回住处,一路上想了很多很多……突然公司来电说一起吃晚饭,第一天大家熟悉熟悉,其实分公司的人基本上是认识的,在总公司就有联系的,这顿饭说真的我不想去吃,没心情,哎,又必须要去,结果喝醉了……

第二天上班,脑袋里全是她全是她,怎么办?自己在办公室思考了很久很久,该不该去找她,怎么跟她解释呢?见面会不会很尴尬呢

『肆』 金庸武功

[剑法]
001.六脉神剑 大理段氏的秘传绝艺,段誉曾学会
002.独孤九剑 剑魔独孤求败的绝学,风清扬传令狐冲
003.太极剑 张三丰所创绝学,圆转如意,生生不息,后入太极门
004.辟邪剑法 葵花宝典内的武功,自宫者可练,迅急难挡
005.追魂夺命剑 红花会二当家无尘道长的绝学
006.达摩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方天劳所使
007.韦陀伏魔剑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潘天耕所使
008.段家剑法 大理段氏之武学,段正淳使之拒段延庆
009.玉女素心剑法 古墓派玉女心经之绝学,全真、玉女两剑法之合壁
010.玉女剑法 古墓派武学,清丽飘逸
011.全真剑法 全真教武学,古朴拙重
012.玄铁剑法 杨过使玄铁剑对抗山洪时所悟,乃提气运劲之法门
013.神门十三剑 武当派武学,专攻手腕神门穴,殷梨亭对抗五凤刀时使
014.迅雷剑 何足道的绝学,迅捷无比
015.绕指柔剑 武当派绝学,阴柔奇幻,莫声谷与殷天正教手时曾使
016.落英剑法 桃花岛武学,点点落英,变幻无方,由落英神剑掌化出
017.两仪剑法 武当派武学,武当二高手与令狐冲过招时所使
018.金蛇剑法 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绝学,诡奇狠辣,难躲难防
019.两仪剑法 仙都派武学,黄木道人所创,’两人同使,剑分阴阳
020.华山剑法 袁承志所学,正大光明,博大精深
021.松风剑法 青城派绝学,如松之劲,如风之迅
022.泰山十八盘 泰山派绝学,由泰山石阶化出,威严厚重
023.玉萧剑法 桃花岛绝学,有飘逸出尘之姿
024.狂风快剑 华山剑宗封不平所创,一百零八式如狂风暴雨
025.伏魔剑 五台山清凉寺武学
026.正两仪剑法 昆仑派绝学,与华山派反两仪刀法合壁威力更增
027.回风落雁剑法 衡山派武学,一剑落九雁,威力无穷
028.柔云剑术 武当派武学,陆菲青之绝学,绵绵不息
029.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衡山派绝学,千变万化,眩人耳目
030.玉女剑十九式 华山派武学,唯女子能使,变化多端
031.点苍剑法 武林四大剑派点苍派之绝学
032.芙蓉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033.紫盖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034.石廪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035.天柱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036.祝融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037.衡山五神剑 衡山派绝学,一剑包一路,威力无穷
038.岱宗如何 泰山派绝招,难学无比,威力无穷
039.五大夫剑 泰山派武学,由五大夫松化出
040.~056.嵩山剑法 快慢十七路剑法,妙招纷着,层出不穷
057.上清剑 仙都派武学
058.冲灵剑法 令狐冲和岳灵珊合创,不值一提
059.太岳三青峰 岳不群所创,一剑强似一剑
060.周公剑 一字慧剑门之绝艺,卓不凡劈桌时所使
061.无量剑法 云南无量剑派之武学
062.苗家剑法 打遍天下无敌手金面佛苗人凤之绝学,招式严谨
063.连城剑法 藏于连城诀之剑法,号称天下无敌
064.雪山剑法 雪山派绝学,七十二招,变化多端
065.唐诗剑法 一招一诗句,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所使
066.八仙剑法 广西梧州八仙派之绝学,袁紫衣曾使
067.祁家剑 大内侍卫聂钺之武学
068.越女剑法 阿青所创,江南七怪韩小莹之武学,轻灵精妙
069.同归剑法 全真教武学,为抵御欧阳锋所创
070.阴阳倒乱刃法 公孙止之绝学,剑似刀,刀似剑,惑人耳目
071.三分剑术 天山双鹰之绝学,迅快无比
072.罗汉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073.无双无对,宁氏一剑 宁中则所创,凌厉无比
074.沐家剑 云南沐王府之武学,流传甚广
075.恒山剑法 恒山派绝学,防守严密,破绽甚少
076.上清剑法 上清观之武学
077.哀牢山三十六剑 朱子柳和郭靖交手时所使,剑法凌厉号称天下第一
078.雷震剑法 石梁派武学,青青与西洋剑士交手时所使
079.四言诗剑 杨过与公孙止交手时临时创制
080.天龙门的剑法
081.三才剑 汤沛所使之武学。
082.泼墨披麻剑法 丹青生之武学,曾与令狐冲对敌。
083.万花剑法 恒山派武学,定静师太对付日月神教所使。
084.淑女剑法 华山派武学,宁中则曾使。
085.慕容氏家传剑法 慕容复在少室山上为挡段誉之六脉神剑而使。
086.柳絮剑法 慕容复在姑苏曼陀山庄对付段誉时使之。
087.养吾剑
088.希夷剑
089.一字电剑 梅庄丁坚的剑法
090.七弦无形剑 梅庄黄钟公的剑法
091.吴钩霜雪明 侠客行之剑法。
092.十步杀一人 侠客行之剑法。
093.脱剑膝前横 侠客行之剑法。
094.救赵挥金锤 侠客行之剑法。
095.灭剑
096.绝剑
097.梅家剑法
098.雨打飞花剑法 昆仑弟子向殷素素炫耀之武功
099.夺命连环三仙剑 岳不群在少林中使剑宗绝招
100.天地同寿

[刀法]

01.燃木刀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实为手刀,玄苦即善此技
02.玄虚刀法 武当派武学,俞岱岩使之杀剧盗
03.胡家刀法 胡家之绝艺,招数严谨,少有破绽
04.快刀 胡家之武学,迅快非常
05.八十一路五虎刀 范家之武学
06.反两仪刀法 华山派之绝学,与正两仪剑法合壁,威力更增
07.血刀刀法 西藏血刀门之绝学,招式狠辣
08.金乌刀法 史小翠创以克制雪山剑法
09.五虎断门刀 云州秦家寨之武学,失传五招
10.八卦刀 八卦门之绝学,严谨厚重
11.回风拂柳刀 江南史家之武学,慕容复使之对付段誉
12.羽衣刀 太乙派之武学,慕容复使之对付段誉
13.雁行刀法 鹰爪雁行门之武学
14.火焰刀 鸠摩智之绝艺,以真气使刀,摧枯拉朽,无坚不摧
15.阴阳倒乱刃法 公孙止之绝艺,左手金刀之刀法
16.独臂刀法 金蛇郎君之武学,袁承志曾传罗立如
17.奇门三才刀 吴长风之武学,曾使之砍伤云中鹤
18.柴刀十八路 广西黎山洞黎老汉之武学,慕容复使之对付段誉
19.金刚伏虎刀法 陈家洛曾使之对付张召重
20.阴风刀 以真气作刀,波斯三使曾使之对付张无忌
21.六合刀 韦陀门之武学
22.慈悲刀 宁波天童寺心观和尚之武学,不伤人命
23.鸳鸯刀 骆冰之绝学,左长右短,配合紧密
24.后山三绝招 杨老令公之武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25.江南陆家刀法 嘉兴陆家庄之武学
26.夫妻刀法 林氏夫妇传授给袁冠南和杨中慧
27.狂风刀法:田伯光的速度极快之刀法
28.玄玄刀法 石双英的武功
29.地堂刀法 鹿鼎记中林兴珠曾用来大破红毛鬼
30.罗汉刀法 陆冠英的武功
31.降魔刀法 少林派
32.铁门闩刀法 雪山飞狐中郑三娘的武功
33.四门刀法 阎基和商老太过招时的刀法

[杖法]

01.伏魔杖法 少林武学
02.泼水杖法 樊一翁
03.无上大力杵法
04.普门杖法
05.大力金刚杖法 简长老
06.蛇杖杖法 欧阳锋
07.降魔禅杖
08.伏魔杖法 柯镇恶武学
09.封魔杖法
10.五台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11.韦陀杵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威猛难当,玄悲之绝技
12.无上大力金刚杵 达尔巴

[棍法]
01.齐眉棍法 成璜
02.大夜叉棍
03.小夜叉棍
04.取经棍法
05.紧罗那王棍
06.五郎棍法 五台镖局李延豹

[棒法]
1.太祖棒
2.齐眉棒 赵老爵爷
3.打狗棒法

[枪法]
1.六合枪
2.岳家神枪
3.呼延枪法
4.中平枪 花铁干
5.杨家枪 杨铁心等

[笔法]
1.银钩铁划 张翠山
2.《八口山铭》笔法 秃笔翁
3.《裴将军诗》笔法 秃笔翁
4.《怀素自叙帖》笔法 秃笔翁
5.二十八招石鼓打穴笔法 秃笔翁
6.一阳指书 朱子柳

[另类]
01.蜀道难牌法 九翼道人
02.雷动于九天之上 九翼道人
03.渔叟钩法 北渔拓跋氏
04.盘根错节十八斧 古笃诚
05.阴阳宝扇打穴功夫 沙天广
06.城字十八破 青城派
07.银索金铃索法 古墓派
08.大剪刀刀法 岳老三
09.鹰蛇生死搏 华山派
10.棋盘招式 黑白子
11.六十四路轰天雷震挡法 塞北白家堡
12.鹤蛇八打 云中鹤
13.铁扇扇法 霍都
14.八十一路三节棍 湖北阮家
15.布袋功夫 陈孤雁
16.拂尘功夫 李莫愁
17.童家流星锤法 山西童家
18.铁蜈钩功夫 何铁手
19.软虹蛛索功夫 何铁手
20.天山折梅手 逍遥派之武学,蕴含诸般兵刃招式,永无止境
21.透骨打穴 欧阳锋之点穴秘技,极其难解
22.摔跤 蒙古
23.闲过信陵饮
24.五岳倒为轻
25.纵死侠骨香
26.先天功
27.混元功 (本应算作内功)

[鞭法]
01.金龙鞭法 韩宝驹
02.百胜软鞭 伏牛派
03.回打软鞭十三式 太别山
04.呼延十八鞭 卓天雄
05.九龙鞭法 九龙派
06.黄沙万里鞭法 尹克西
07.毒龙鞭法 梅超风

[掌法]
01.般若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02.韦陀掌 少林入门武功,虚竹以此对付鸠摩智的七十二绝技
03.散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04.降魔掌 少林武学,都大锦之绝学
05.大金刚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慈的绝艺
06.神掌八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苦智之绝学
07.震天铁掌 武当之武学,宋青书使之杀死莫声谷
08.八卦游龙掌 武当之武学,毛东珠传于康熙
09.回风掌 武当之武学
10.绵掌 武当之武学,绵绵不绝,柔韧无匹
11.落英神剑掌 桃花岛之绝艺,五虚一实,七虚一实,与扫叶腿法合称狂风绝技
12.劈空掌 桃花岛之绝艺,以铁八卦练功
13.铁掌 裘千仞之绝学,刚猛虽不及降龙十八掌,招式却可胜之
14.降龙十八掌 丐帮帮主之绝学,阳刚无匹,当世第一
15.三花聚顶掌法 全真教武学,乃全真教中最厉害之掌法
16.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使开时若天罗地网,滴水不漏
17.截手九式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18.金顶绵掌 峨嵋武学,宋青书使之与俞莲舟交手
19.飘雪穿云掌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20.四象掌法 峨嵋武学,暗合河洛四象
21.天山六阳掌 逍遥派绝学,可化解生死符
22.春蚕掌法 胡家武学,全采守势,作茧自缚
23.天长掌法 恒山派武学,法度严谨
24.伏虎掌 华山派武学,崔秋山曾传袁承志
25.混元掌 华山派武学,从掌法修练内功,由外至内,非比寻常
26.大嵩阳神掌 嵩山派武学,大开大阔,气势非凡
27.化骨绵掌 蛇岛阴毒武学,毛东珠使之暗杀董鄂妃等人
28.游身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脚踏先天八卦,捷如脱兔
29.内八卦掌法 八卦门之绝学,由外至内,更为厉害
30.摧心掌 青城派之绝学,震碎人心,不露痕迹
31.八阵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
32.莲花掌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33.白驼雪山掌 欧阳锋之武学
34.黯然销魂掌 杨过自创十七招奇招,于黯然销魂之际使之方显威力
35.开山掌 江南七怪全金发之武学
36.三无三不手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专攻敌人要害
37.赤练神掌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掌中带毒
38.大风云飞掌 彭莹玉之武学,以此连伤五敌
39.寒冰神掌 左冷禅自创之绝学,冰寒澈骨
40.金蛇游身掌 金蛇郎君之武学,诡奇难防
41.玄冥神掌 玄冥二老之绝学,掌上寒毒唯有九阳神功可除
42.寒冰绵掌 韦一笑之绝技,中者全身无劲
43.庖丁解牛掌 陈家洛于迷城中领悟出的武学
44.阴山掌大九式 丐帮季长老之绝学,围攻谢逊时所使
45.碧针清掌 谢烟客之绝学,掌力可将松针裹住,历久不散
46.五行六合掌 贝海石之绝学
47.五罗轻烟掌 段正淳传秦红棉之武学
48.冰蚕掌 游坦之揉合易筋经及冰蚕精华之奇学
49.霹雳掌 文泰来之绝学,掌力威猛,中者立毙
50.黑砂掌 常氏双侠之绝学
51.伏虎掌 少林武学
52.达摩掌 少林武学
53.南山掌法 南希仁之武学,威力平平。
54.寒阴箭 瑛姑隐居黑龙潭苦练出的武学,一种掌力,十分阴毒。
55.摧心掌 九阴真经中的下乘阴毒武学,不知是否和青城派的摧心掌有关?
56.翻天掌 福威镖局林家的家传武学,平凡武学
57.闯少林 少林武学,少林瘦长僧人与郭襄交手时所使。
58.截心掌 常遇春和番僧相斗时所中之掌。
59.一拍两散 全套只有一招 威力惊人
60.分解掌 苦智对火工头陀曾使
61.千手如来掌 方证对任我行曾使
62.须弥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使前须聚气良久,但极具威力。
63.黑煞掌 丁家武学,丁不四曾使。
64.抽髓掌 星宿派的武学。
65.碧波掌法 桃花岛的武学,傻姑偷看曲灵风练功时学会。
66.白虹掌力 李秋水追逐虚竹时曾使。
67.震天三十掌 卓天雄的武学。
68.快活三十掌 赛孟尝孟伯飞的绝学。
69.震山掌 武当派武学,俞岱岩战殷野王时曾使。
70.毒砂掌 药王门武功。
71.金刚般若掌 西域少林外门武学,刚相曾使之打张三丰。
72.铁沙掌 长乐帮展飞的武功,使之打石破天助其内力融合。
73.红砂掌 昆仑派武学,冯锡范使之击毙关安基。
74.佛光普照 峨嵋派绝学,只有一招,张无忌接灭绝三掌之三。
75.风雷掌 苗人蓝天和之绝学,外门武学。
76.大阴阳手 嵩山派乐厚的武学,掌力分阴阳两道,被令狐冲以“破掌式”破之
77.大韦陀掌 少林都大锦
78.丁氏掌法
79.蓝砂掌 中招者需服玉肌丸

[爪法](含擒拿手)
01.大慈大悲千手式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02.虎爪手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03.寂灭爪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04.龙爪手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空性之绝艺,三十六式皆凌厉狠辣。
05.少林擒拿十八打 少林武学。
06.鹰爪功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07.千叶手 少林武学。
08.因陀罗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09.拈花擒拿手 少林高深武学,以内力为基,出手平淡冲雅,不带霸气。
09.波罗密手 少林武学。
10.大力金刚抓 少林武学。
11.大擒拿手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12.小擒拿手 少林武学,假太后曾授玄烨。
13.虎爪绝户手 武当武学,俞莲舟从虎爪手化出,阴损狠辣,不可轻用。
14.虎爪手 武当武学,张三丰所创。
15.大摔碑手 武当武学,陆菲青所使。
16.兰花拂穴手 桃花岛武学,出手优雅。
17.飞凤手 崆峒派武学
18.岳家散手 花铁干的武功。
19.龙爪擒拿手 范家武学,如附骨之蛆,极难摆脱。
20.鹰爪手 华山派武学。
21.铁琵琶手 洛阳韩家武学,十分凌厉。
22.分筋错骨手 妙手书生朱聪自创之武学。
23.凝血神抓 陈近南之绝学,中者三日后血液凝结,无药可治。
24.鹰爪擒拿手 白眉鹰王殷天正之绝学,狠辣无比,
25.九阴白骨爪 黑风双煞误解九阴真经的武学,破人脑门厉害无比。
26.蟹钳功 褚万柳之武学。
27.锁喉擒拿手 马大元之武学。
28.缠丝擒拿手 白世镜之武学,以此换取薛神医救阿朱。
29.大力鹰爪功 荣彩之武学。
30.鹰爪力 鹰爪雁行门之武学。
40.九阴白骨爪 九阴真经之武学。
41.丁家十八路擒拿手 丁不三、丁不四家传武学,丁当曾授与石破天。
42.三阴蜈蚣爪 星宿派武学,出尘子曾使。
43.鸡爪功 西藏密宗武学,鹿鼎记中巴颜大师的武功。
44.三阴手 昆仑派武学,倚天中西华子曾使。
45.千蛛万毒手 殷离苦练之奇学,练时以花蛛噬体,但威力极大。
46.铜锤手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47.如来千手法

[指法]
01.弹指神通 桃花岛武学,黄药师恃之在华山论剑争锋。
02.拈花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渡与鸠摩智曾以拈花指交手。
03.无相劫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无声无息。
04.一指禅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澄观老和尚曾使。
05.摩诃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21.大力金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外功路子,可捏碎骨头,捏扁金锭。
06.多罗叶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07.大智无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08.去烦恼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09.天竺佛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寂在聚贤庄使之对付乔峰。
10.金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1.一阳指 大理段氏之绝学,威力强绝,点法亦独树一帜。
12.夺魄指 郑家武学。
13.幻阴指 成昆之绝学,中者阴毒附体,非纯阳内力不可消解。
14.一指禅
15.二指禅 桑结喇嘛所使。
16.参合指 慕容世家绝学,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7.袖中指 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8.玄天指 黑白子成名绝技,在梅庄化水为冰
19.黑风指
20.铁指诀 华山

[拳法]
01.罗汉拳 少林入门第二套武功,铁罗汉所使武学,张君宝以此拳法击败何足道。
02.五行连环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03.查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04.少林长拳 少林入门第一套武功,平凡无奇。
05.伏虎拳 少林入门第三套武功,平凡无奇。
06.大金刚拳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波罗星所盗三绝技之一。
07.太极拳 张三丰以百年修为创制之拳法,讲究圆融之道。
08.武当长拳 武当入门武功。
09.无极玄功拳 武当绝技,张召重所使。
10.美女拳法 古墓派武学,每一招皆有个美女名称。
11.长拳十段锦 华山派入门拳法,兼练轻功。
12.落雁拳 昆仑派武学,阿珂所使之杂学。
13.七伤拳 崆峒派镇山之技,内力不厚者练之将导致严重内伤。
14.灵宝拳 仙都派之武学。
15.破玉拳 华山派武学,威力强大。
16.上清拳 仙都派之武学。
17.太极拳 太极门之武学,似与武当之太极拳不同。
18.沐家拳 云南沐家之武学,流传甚广。
19.伏虎拳 五台山清凉寺之武学。
20.六合拳 韦陀门之武学。
21.赤尻连拳 韦陀门之武学,走近身搏击路子,尉迟连与袁紫衣比武时所使。
22.苦恼拳 韦陀门之武学,据称极为难练故名。
23.八极拳 八极门之武学,秦耐之与胡裴比武时所使。
24.一十八路登堂拳 华拳门之武学。
25.一十二路入室拳 华拳门之武学。
26.霹雳拳 成昆授谢逊之武学。
27.斩蛟拳 渤海派之武学,洪胜海所使。
28.僵尸拳 辰州言家之武学,使时宛如僵尸,诡秘古怪。
29.太祖长拳 赵匡胤打天下之武学,萧峰在聚贤庄使之对付少林二高僧。
30.鲁智深醉跌 少林派武功,马行空使之对付阎基。
31.灵蛇拳 欧阳峰苦研创出之武学,招招向不可思议的方位打出,宛如灵蛇。
32.空明拳 周伯通创出之武学,共有七十二招,以柔克刚。
33.金蛇擒鹤拳 夏雪宜写入金蛇秘籍为袁承志所习得。
34.百花错拳 袁士霄撷取天下拳掌武功精华所创出来的似是而非之绝学。
35.回风拂柳拳 郑长老对付谢逊时所使。
36.空空拳 朱聪的绝技
37.鹤形拳 碧血中吕七先生曾使
38.孟家神拳 孟伯飞的家传武学
39.通臂拳 书剑中某太监首领曾使
40.鸭形拳 鸭形门的武学
41.燕青拳 马行空、梁子翁皆曾使
42.辽东野狐拳法 梁子翁的绝技
43.梅花拳 梅文馨、梅芳姑的绝技
44.地堂拳法 彭连虎的武功
45.二郎拳法 二郎拳门的武学
46.沧州大洪拳 铁罗汉在悦来客店与胡桂南相斗时所使。
47.鲁智深醉打山门拳 同上
48.大伏魔拳法 周伯通在百花谷用以对杨过之黯然销魂掌
49.醉拳 书剑中蒲田少林寺大苦大师的绝技

[腿法]
01.豹尾脚
02.如影随形腿
03.连环迷踪腿
04.弹腿
05.扫叶腿法
06.灵鳌步
07.无影幻腿
08.铁帚腿法

[暗器]

1.青字九打 青城派
2.袖里乾坤 青城派
3.天王补心针 蓬莱派
4.四十九枚连珠钢镖 都大锦
5.子母铁胆 周仲英
6.枣核钉 裘千尺
7.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暗器手法 黑白子
8.生死符 逍遥派
9.满天花雨
10.五轮大转
11.含沙射影 五毒教何惕守
12.弹指神通 桃花岛黄药师

[轻功]
1.梯云纵
2.逍遥游
3.神行百变
4.凌波微步
以下暂略
......................
内功 略 ..............

『伍』 哪个朝代陶瓷兰花纹饰比较盛行

哪个朝代陶瓷兰花纹饰比较盛行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各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 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朝,由于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因素影响,导致了经济的衰退。而且从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总的说来,此期器型主要还是瓶、罐、碗、杯、盘等几类。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与成化器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有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瓶、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景泰开始款识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 4、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较简单,碗、盘、杯等口沿、圈足仅用弦纹装饰;龙多为夔龙,鼻子长长的像象鼻;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胎质细腻洁白,釉极细润有玉质感,但稍微发青。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后期与正德器接近。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5、明晚期的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的器物发色不尽相同,早期的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款识“制”、“造”均用,以“制”字居多。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纹饰与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多六角、八角等造型。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隆庆年造”和“隆庆年造”两种,不见“制”款;民窑器款有“隆庆年造”或“制”四字款;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等。 万历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淡描青花。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也有“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造”;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6、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时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因此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崇祯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7、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8、康熙(1662—1722)朝时间跨度长,器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青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或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多二层台底;笔筒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上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仿款、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9、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10、嘉庆(1796—1820)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11、光绪(1875—1908)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12、宣统(1909—1911)时开始出现化学青料。

热点内容
樱花树油画图片 发布:2025-05-21 08:26:13 浏览:649
lol白色情人节2017地址 发布:2025-05-21 08:21:53 浏览:609
有缘花艺坊 发布:2025-05-21 08:20:23 浏览:884
樱花家族微博 发布:2025-05-21 08:19:44 浏览:559
七夕集赞送 发布:2025-05-21 08:08:21 浏览:452
火龙果盆栽几年开花 发布:2025-05-21 08:06:07 浏览:819
梅花蚊子 发布:2025-05-21 08:05:29 浏览:323
夹缝中绿植 发布:2025-05-21 08:02:21 浏览:783
柠檬的花语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21 07:56:51 浏览:780
附近花卉市场批发市场 发布:2025-05-21 07:56:49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