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诗陈毅
1. 幽兰古诗作者:陈毅
陈毅《幽兰》赏析
窦凤才
【原作】
幽兰--[当代]陈毅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注视】
幽兰:即兰花。幽,深远,安静。
馨(xīn)香重:香...
2. 幽兰古诗全意作者陈毅
陈毅《幽兰》赏析
窦凤才
【原作】
幽兰——[当代]陈毅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注视】
幽兰:即兰花。幽,深远,安静。
馨(xīn)香重:香气很浓。
山隅(yú):角落。
【古诗今译】
兰花原本生长在偏远幽深的山谷之中,没有人知道它。只是由于它芳香浓郁,才使得循香而来的求花之人遍布山野。
【赏析】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同时更是闻名中外的诗人。他从少年时到参加革命之后,一直没有放弃对于文学的爱好,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曾经是一名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后来,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仍然笔耕不辍,写下了很多战斗诗篇。建国后,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依然挥毫吟诗作赋不已。现存诗章三百五十余首,包括了他早年、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时期的一系列作品,大多收录于其夫人张茜临终前编辑的《陈毅诗词选集》。
本作从兰香送远,引人探胜,使得本来寂静荒凉的山谷,引来了四面八方觅花的人这一事实中道出了兰花的雅洁神韵,这是一首饱含哲理意味的诗,是一首赞颂兰花幽香的绝唱!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兰花是我们中国人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她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具有淡雅宜人的东方神韵。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宋代苏辙曾有“兰生山谷无人识”的名句,若说“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当是本句的扩展与延伸应该不为过。“幽兰在山谷”说的是兰花固有的生长习性,是兰花原本就喜欢生长在幽深的深山空谷之中,不与世俗相争,不与百花争艳,自甘寂寞,生生不息的本性。正因为这一本性,才使得兰花不为众人知晓。因此,诗人接下来说“本自无人识”。“本自无人识”不仅说明了兰花原本没人认识这一意思,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一个伏笔,做了一个铺垫。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只为”,即只是因为,“馨香重”,即芳香浓郁,散发得很远很远,令人飘然陶醉。“求者”,寻找散发这种浓郁芳香的兰花的人们。就是说,兰花是因其芳香浓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好奇,因而才引来了漫山遍野寻花的人。人们喜爱兰花,最初应该如此,但后来人们喜爱兰花则不仅仅是因其芳香浓郁这一个方面了,人们更多的是喜欢她的“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深山楚世家”之君子隐士之风度,还有她的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和淡雅宜人的外在美感和内在神韵。
这首小诗在写法上不追求词句的精深典雅,而是在平淡中呈现一种意境,诠释一种哲理。读来令人深思,给人以某种人生的启迪。
3. 幽兰陈毅的诗拼音和解释
【原作】
《幽兰》
陈毅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yōu lán zàishān gǔ,běn zìwú rénshí。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zhǐ wèixīn xiāng zhòng,qiú zhěbiàn shānyú。
【注释】
幽兰:即兰花。幽,深远,安静。
馨(xīn)香重:香气很浓。
山隅(yú):角落。
【释义】
兰花原本生长在偏远幽深的山谷之中,没有人知道它。只是由于它芳香浓郁,才使得循香而来的求花之人遍布山野。
(3)兰花诗陈毅扩展阅读:
一、作者简介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二、作品赏析
本作从兰香送远,引人探胜,使得本来寂静荒凉的山谷,引来了四面八方觅花的人这一事实中道出了兰花的雅洁神韵,这是一首饱含哲理意味的诗,是一首赞颂兰花幽香的绝唱!这首小诗在写法上不追求词句的精深典雅,而是在平淡中呈现一种意境,诠释一种哲理。读来令人深思,给人以某种人生的启迪。
三、兰花简介
兰花是我们中国人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她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具有淡雅宜人的东方神韵。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
4. 寻一九六O年诗陈毅幽兰诗一首全部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注释】
幽兰:即兰花。幽专,深远,安静属。
馨(xīn)香重:香气很浓。
山隅(yú):角落。
【古诗今译】
兰花原本生长在偏远幽深的山谷之中,没有人知道它。只是由于它芳香浓郁,才使得循香而来的求花之人遍布山野。
5. 陈毅的咏兰诗的大意,至于哪首诗,看下面。
这句话的大意是:兰花生长在幽远的山谷之中,本来不为人所知,只是由于她的芬芳,寻找她的人遍布高山。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有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5)兰花诗陈毅扩展阅读:
陈毅主要功绩
1、黄桥战役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发动进攻。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军队1.1万余人,俘虏官兵4000余名,缴获军用品甚多。
新四军伤亡900余名。这次战役,对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重要战役。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2、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蒋介石在进攻延安的同时,调动40万人向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等率领的华东人民解放军作战,歼灭国民党2万4千多人。5月上旬,国民党军复由临沂、泰安一线,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区进攻,压迫华东解放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
华东解放军以部分兵力分别钳制国民党的左右两翼,而以主要兵力实施中间突破,即选择了冒进突悬的中路敌人,实行猛烈的围攻,经过5月13-14日的浴血战斗,陈毅率军将国民党素有“王牌师”之称的整编74师全歼于孟良崮山区,此战共毙伤俘虏国民党3万2千多人,该师师长张灵甫亦被击毙。
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也是后来小说《红日》的历史题材。解放军打退国民党对沂蒙山区的第二次进攻,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7月,陈毅率军再次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三次进攻,国民党被迫西撤。
3、淮海战役(1949年)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这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解放军经过66天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
4、上海战役(1949年)
上海战役是陈毅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他指挥的最艰难的战役。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退集到了上海,蒋介石要求指挥这三十万军队的汤恩伯坚守六个月,等待美国人出兵救援,陈毅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已经达到了上海。
陈毅担当上海市市长;共产党军队极力将国民党调到外围阵地加以歼灭,以轻武器攻占城市,付出了重大代价,取得了胜利,前后15天时间。上海战役,除汤恩伯率5万人乘军舰撤逃外,其余15.3万人全部阵亡。
6. 作者陈毅的古诗《幽兰》全意是什么
译文
兰花只是在山来谷间静静的开放自,
本来没有人知道她。
只是因为她的花香迷人,
来求取兰花的人多不可数。
7. 陈毅写的一首咏兰诗
陈毅《幽兰》赏析
【原作】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内隅.
【注释容】 幽兰:即兰花.幽,深远,安静.
馨(xīn)香重:香气很浓.
山隅(yú):角落.
【诗译】 兰花原本生长在偏远幽深的山谷之中,没有人知道它.只是由于它芳香浓郁,才使得循香而来的求花之人遍布山野.
做人要有素质,一分回答一分收获。
回答完毕,请选择采纳。
8. 陈毅写过一首咏兰诗是什么
幽兰
——作者:陈毅元帅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9. 查找陈毅写的古诗《幽兰》的意思
意思是:兰花原本生长在偏远幽深的山谷之中,没有人知道它。只是由于它芳香浓郁,才使得循香而来的求花之人遍布山野。
现代陈毅《幽兰》原文: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9)兰花诗陈毅扩展阅读
这首《幽兰》写出了兰香送远,引人探胜,使得本来寂静荒凉的山谷,从四面八方引来了觅兰的人.只要自己是馨香的,何愁无人赏识呢?既是一首饱含哲理意味的诗 ,也是颂兰幽香的绝唱。
兰花是中国人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它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具有淡雅宜人的东方神韵。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
“幽兰在山谷”说的是兰花固有的生长习性,是兰花原本就喜欢生长在幽深的深山空谷之中,不与世俗相争,不与百花争艳,自甘寂寞,生生不息的本性。正因为这一本性,才使得兰花不为众人知晓。因此,诗人接下来说“本自无人识”,不仅说明了兰花原本没人认识这一意思,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一个伏笔,做了一个铺垫。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兰花是因其芳香浓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好奇,因而才引来了漫山遍野寻花的人。然人们更多的是喜欢它的君子隐士之风度,还有她的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和淡雅宜人的外在美感和内在神韵。
《幽兰》这首小诗在写法上不追求词句的精深典雅,而是在平淡中呈现一种意境,诠释一种哲理。读来令人深思,给人以某种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