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江南雪兰花

江南雪兰花

发布时间: 2023-02-26 23:03:03

❶ 失根的兰花 相关资料

文章由到美国的一所大学写起,表达了作者爱国,思乡的情怀.
2.文章用了“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和“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两个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作者见到大学校园的景致,对看到的眼前这种景致的心情可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_______.
3.作者10几岁时到渭水滨时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在泰岭中捡到于香山同样的枫叶,在蜀中看到过于太庙中同样的古松,也并未应此而想家,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是因为可以为家.
4.人在异国,对祖国的思念异常的深切试从文中举两个例子.
1.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
2.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5.文章到倒数第二段才借郑思肖的画点出“失根的兰花”,又在最后一段化用了一句名言,其作用是赋予文章诗意,又意味隽永,同时也起到点题的作用.更深一层表达自己的思国之情
6.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不是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对这些东西作者所以“不爱着”和所以“不敢看”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敢看”是因为怕引起思念之情.”不爱看”是因为太过思念家乡,思念祖国,正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
2.这成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版画”指什么?为什么会“不朽”?)
答:”版画”是指: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不朽是以为爱国之情深,思乡之情却,那童年中祖国的一切已深入脑海,刻入情思.

最后一道是指从文章中找还是从文外找?我这里从文外找了几句:1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2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3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❷ 本人对种植业非常向往.听朋友说种植兰花不错.请问兰花价值究竟怎样哪个品种更有种植价值

纵观近年兰市 跌砀起伏 看似很火实不其然 但兰花确有发展潜力 如果你第一次从事兰花种植 建议回你还是从普通的入答手 传统明品虽受欢迎但是你养不好的话 投入的钱都会打水漂 尤其是新手养兰 看似简单但学问很深 兰三分种七分管 光学交水就要3的公夫 不是吹牛 你养了就知道 现在兰花要数惠兰和莲瓣兰最好 两着潜力很大 尤其是惠兰 前景广阔

❸ 各种兰花是怎么区别的

1、春兰花茎笔直,通常一个花茎上只能开一朵花,少数情况也可一枝双花版。春兰花期比较长,权花香浓郁,叶片较短,成品高档春兰多用紫砂盆栽种。

2、蕙兰在自然状态会在夏天开花,但此品种往往通过人工控制冬季开花而作为年宵花卉。叶片发亮,较有光泽感,一个花茎往往有十多朵花。花朵略香,花瓣上常有紫红色的小斑点。花期非常长,从春天开到秋天。

3、建兰通常在秋季开花,一个花茎十来朵花,香味较浓,花上通常有斑点。叶片非常直立,适应能力极强。

4、在冬季,墨兰和寒兰都会开放。但是墨兰的颜色比较深,而寒兰的颜色比较浅,只要看花朵的颜色深浅就很好辨认。


(3)江南雪兰花扩展阅读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

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

❹ 兰草在古代指什么植物

古人所喜好的“兰”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兰花不是同一件事物。古兰是一种菊科专植物的泽兰。清代属学者吴其浚在《植物实名图考》中也为当代植物学家初步鉴定:古代所说的兰中的兰草即现在的菊科植物佩兰、泽兰、华泽兰等。古代所说的兰中的蕙草(薰草)即现在的唇形科霍香之类的植物。

❺ 大花卉兰有什么寓意

蕙兰花语
蕙兰花的品种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2万多个兰花的品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蝴蝶兰、兰花中心蕙兰等。 金色的爱 花语: 愿天上的每一个流星,都为你而闪耀天际... 彩云之都 花语: 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 紫色花情 花语: 日子在不同的空间流逝,想念在不同的时间来临,不管世事如何的变迁,你永远是我的最爱。 雪兰花 花语: 如雪似花,如梦似真 蝶恋花 花语: 幸福!只存在你我相聚时刻... 彩蝶飞 花语: 如果娇艳的鲜花只能绽放一次,那它就应该选在最美时开放,如果人的一生只能快乐一次,那么我们就应该寻找今天快乐!
文化品读
中国蕙兰的历史文化蕙兰的“蕙”字,在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的《楚辞》中已出现。其辞曰:“既滋兰兮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蕙芷”就是指今天我们所说的蕙兰和白芷。 能确认为今天我们所说之蕙兰的“蕙”的,是后来宋代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写的《书幽芳亭》中的“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的蕙。宋代人栽培春兰、蕙兰作为观赏植物已很风行,有必要对这类香草作些区分,黄庭坚这两句话一锤定音,成为后人区分春兰与蕙兰的根据,现代植物分类学也据此把这类春末开花的一干多华的兰定名为蕙兰。如果说黄庭坚对兰与蕙只是从其性状上加以区别的话,清代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已注意到兰与蕙的不同的栽培方法了。他说:“蕙性喜阳,须得上半日三时之晒……至兰,则朝暾一二足矣。”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蕙兰已有不少名品,如大一品、程梅、关顶、上海梅、潘绿梅、荡字等。 这些蕙兰品名,有的在清代同治年间许鼐和的《兰蕙同心录》中已有记载。如著名蕙兰老八种之首大一品,《兰蕙同心录》中称之为上品,且有诗赞曰:“士夫气概谪仙才,座上争夸领袖来;自入江南重声价,千金不易此花魁。”而清初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对兰蕙瓣形的区分与阐释,则为蕙兰花朵形式美审美开启了门径。直至改革开放年代大量蕙兰蝶花、奇花出现之前,近一二百年,蕙兰花朵的审美均特别重视瓣型,且影响甚广,成为蕙兰审美的一个传统观念。 1923年余杭人吴恩元编撰的《兰蕙小史》,对蕙兰的传统品种和当时的新种作进一步的汇集总结,并将之分为赤壳蕙、绿壳蕙和赤绿蕙三大类。1959年杭州艺兰家姚氏所写的《兰花》一书,又在这些基础上增补了蝶花类、素心花类。上个世纪80年代后,蕙兰新种大量开发,各地兰家又据新发现,增补了蕙兰的奇花类和色花类。至此,蕙兰已林林总总地成为中国兰花中一个庞大而有特色的支系。 蕙兰在清代、民国时已传至日本、韩国,特别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人大量收集中国的蕙兰,销往日本栽培。而中国由于连年战乱,建国后几十年又有两三次人为的大破坏,到上世纪末,国兴兰旺,国内涌现爱兰热潮时,有的蕙兰传统品种在本国已找不到,要靠从日本返销回国,一部蕙兰的发展史也从侧面反映出民族的兴衰史。
蕙兰诗品
屈原《楚辞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茝:白芷),(蕙芷:蕙兰和白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蕙:中国兰蕙兰)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蕙(20张)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後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於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後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儜。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於白水兮,登阆风而絏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雁为媒兮,雁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奄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选段《楚辞七谏沉江》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孔子《孔子家语·在厄》 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蕙芷》 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 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 与鄙夫为伦也。 孔子 《孔子家语·六本》 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荀子《荀子·宥坐》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夫芷兰:蕙兰和白芷为一对) 君子之学,非为通也, 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 朱熹《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陶渊明《饮酒》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郑思肖《题郑所南兰》 秋风兰蕙化为茅, 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 泪泉和墨写《离骚》。 康熙《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 风来谁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 纵使无人亦自芳。 潘天寿《题兰石图》 闲似文君春鬓影, 清如冰雪藐姑仙。 应从风格推王者, 岂仅幽香足以传。 八大山人朱耷《题兰石》 王孙书画出天姿,恸忆承平鬓欲丝。 长借墨花寄幽兴,至今叶叶向南吹。 中国《遗民录》 精墨兰,自更祚后, 为画不画土,根无所凭借。或问其故, 则云:地为人夺去,汝有不知耶? 陈之藩《失根的兰花》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 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 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 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 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 把它点缀美丽了。 国土沦亡,根着何处?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 不待风雨折磨,即枯萎了。 陈之藩 是多少多少年的历史,才产生一点传统; 是多少多少年的传统,才产生一点风格。 中国《周易》 同心之言,其嗅加兰。 (意思: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气味象兰花一样芳香) 张学良将军咏蕙芷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朱德委员长游广州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蕙芷花芳香味,而是社会安定、 政通人和的象征) 文学巨匠沈从文《桃源与沅州》 小溪谷里生芷草,到如今还随处可见。 (芷草,芷:白芷,草:蕙兰。) 范仲淹《岳阳楼记》 蕙芷兰汀,郁郁青青。 颜师古《幽兰赋》 咏秀质于楚赋,腾芳声于汉篇。 梁宣帝《兰诗》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蕙芷宋代向子湮《浣溪纱》 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疏淡更香饶, 不将红粉污高标。 缅怀毛主席1961年秋看《离骚》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捷惟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 译文: 何必如此夏桀商纣王独弃 放肆披开了, 一对蕙芷惟有的捷径以困住停止了脚步; 惟有夫役私党派的人愉快 , 路途昏暗愚昧难以取胜;) 毛主席挥毫慎笔写《七绝、屈原》光辉诗篇。 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路冲向万里涛。

❻ 有人知道彭州童谣名人事迹吗

彭州童谣

斑竹丫,兹竹丫 斑竹丫,兹竹丫 对门十户打亲家 亲家的儿子会跑马 马家的女子会剪花 大姐剪的是牡丹花 二姐剪的是芍药花 三姐剪不来,放下剪刀纺棉花 纺了一条又一条 拿给哥哥接嫂嫂 接的嫂嫂白又白 开开后门收大麦 一个太阳晒得QU麻黑 一盆水洗不白 二盆水洗不白 三盆四盆洗得桃花白 哥哥回来认不得 拿起响壳儿撵出去 大月亮,小月亮 大月亮,小月亮, 哥哥起来学木匠, 嫂嫂起来推糯米, 狗儿闻着糯米香, 打起锣锣接姑娘, 姑娘接到高梁地, 高梁不结子, 扯了高梁栽茄子, 茄子不开花, 扯了茄子栽冬瓜;冬瓜不生毛,扯了冬瓜栽红苕;红苕不牵藤,家中有个大懒人。

彭州历史文化--诗歌
李一氓(一首)

李一氓,彭州人,参加过北伐,长征,曾任驻缅大使、中顾委常委、中联部常务副部长、 国务院古籍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等职。1982年回家乡时,因彭州的陶器历史悠久、 制作精美,故买了十个花盆带回北京养花,并作诗一首。

彭县买花盆

来去勿勿过里门,旧时城郭已难分。
白头不觉乡情重,肯借迢迢买瓦盆。

张大千(二首)

张大干,著名国画大师,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间曾到过彭州观赏牡丹。1961年旅居巴西时怀念家乡四川, 以天彭牡丹为题写下一首诗。1962年在日本观看牡丹时又想起天彭的牡丹。

故乡牡丹

不是长安不洛阳,天彭山是我家乡。
花开万萼春如海,无奈流人两鬓霜。

大垣三宜亭赏矢桥红亭诗人园中牡丹

绚如铺锦烂如霞,粉底徐黄浪自夸。
好共诗人订花谱,天彭花是故乡花。

马识途(三首)

马识途,中国作协顾问,四川省作协主席,当代著名作家。1996年4月,82岁高龄登丹景山后,写下《天彭牡丹颂》七绝四首,七律五律各一首。

七 绝

(—)
天香国色出天彭,带露含羞百媚生。
自有高人称第一,争名何必在天京。
(二)
青山绿水日初斜,溪柳摇风散落霞。
谁道西川春色老,天彭还看牡丹花。

五 绝

暮春风雨霁,寒食百花残。
莫道芳菲歇,天彭有牡丹。

杜甫(一首)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三月,杜甫建成成都草堂,应彭州刺史高适之邀到彭州丹景山观赏牡丹。 面对漫山遍野的牡丹花丛,杜甫赞叹不已,写下这首历史上咏天彭牡丹的开山之作。

花 底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人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颜色好,莫叫委泥沙。

王勃(三首)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王勃遭高宗逐斥入蜀后, 于咸亨元年(670)春应九陇县(今彭州市)县令柳明献之邀客居九陇,次年秋上京参选。在九陇县的一年多中, 王勃遍游名胜古迹,留下不少珍贵诗篇,但多散失,在《王子安集注》中尚存部分。其中《观内怀仙》是他在游览九陇境内著名道教发源地葛仙山上清观时所著。 《登城春望》是在咸亨元年春晴之日登临九陇县城头,近俯远眺,为九陇的山川景色所感而作。 《早春野望》则是咸亨二年游九陇县牛圈沟时,对当地山区早春景色的描绘。
观内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为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睛初景霭新。
芒郊花柳偏,何处不宜春。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晚岫青。
他乡临眺极,花树映边亭。

陆游(三首)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蜀州通判, 对彭州牡丹研究甚详,离蜀前著有《天彭牡丹谱》。 离川后仍对彭州牡丹念念不忘,常常在诗中怀念当年动人情景, 甚至在离蜀十九年后写下了《亿天彭牡丹之盛有感》,在被罢免的十年中还亲种牡丹, 赏花亿旧,寄托情思。

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

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
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香。

梦 蜀

梦饮成都故事家,新妆执乐雁行斜。
琐肩郫县千筒酒,照眼彭州百驮花。
醉帽倾欹歌未阙,罚觥潋滟笑方哗。
霜钟唤觉晨窗白,自怪无端一念差。

南窗睡起

梦中志却在天涯,一似当年锦里时。
狂倚宝筝歌白苎,醉移银烛写鸟丝。
酒来郫县香初压,花送彭州露尚滋。
起坐南窗成绝叹,玉楼乾鹊误归期。

高适(二首)

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置彭州。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任彭州刺史,从长安来彭州赴任途中感慨万端,借景抒情, 写下了《赴彭州山行之作》五言排律一首。另一首七言排律《寄宿田家》则是在彭州做官时所写,是唐代描述彭州山水风物弥足珍贵的资料。

赴彭州山行之作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磋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寄宿田家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茆茨。
客来满酌清樽洒,感兴平吟才子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今夜只能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卢照邻(二首)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任新都县县尉时,应九陇县令柳明献之邀到九陇游玩。 在九陇津等船待渡时为恬淡清新的景色所动,便写下《九陇津集》一诗。 从九陇津顺流而下到达昌化山(今彭州市庆兴镇塔子山)游览道观,在此处,卢、柳二人以《游昌化山精舍》为题各作诗一首, 是为唱和。

九陇津集

落落树阴紫,澄澄水华碧。
复有翻飞禽,徘徊疑曳属。

游昌化山精舍

宝地乘风出。香台接汉高。
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

白居易(一首)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由善赞大夫贬为江州司马,此间便超然物外,放荡山水。 因好友肖佑时任彭州刺史,便入蜀游览,在彭州游览时曾登上曲尺山的云居寺, 并留下《游云居土赠穆三十六地主》诗一首。

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

乱峰深处云居路,共踏花行独惜春。
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

范成大(二首)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 对彭州的风光尤其是牡丹喜爱有加。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春, 尽管已在建康(今南京市)任江南东路安抚使等职, 仍然对彭州牡丹深怀眷念,写下了《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糜三绝》。退居故乡后, 淳熙十三年(1186年),六十岁时他还写了《咏状元红紫绣球》,诗中对两种彭州牡丹名品极为赞赏。

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糜三绝(选一)

洛阳姚魏碧云愁,风物江东亦上游。
忆起遨头八年梦,彭州花槛满西楼。

咏状元江紫绣球

西楼第一红多叶,东苑无双紫压枝。
梦里东风忙里过,蒲团药鼎鬓成丝。

彭州的民间庙会—彭州风筝会

风筝是我国一种民间文化,放风筝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文体活动。在小石河畔,每年清明节前,彭州都要举行一次规模浩大的风筝竞赛活动。
彭州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放前即有刘先烈、罗焕贵、史世安等一批风筝艺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风筝这种易做、易放、老少皆宜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更是广泛受到喜爱和欢迎。每当春暖花开之际,彭州的蓝天白云之间,随处可见色彩鲜艳、翩翩飞舞的各种风筝。
1987年,为弘扬风筝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彭州市举办了首届风筝比赛会,还先后在乡镇、学校举办风筝制作培训班,从而使制作、放飞风筝的技艺不断提高。
近年来,制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风筝的种类也由过去单一的软翅、硬翅几种发展到龙类、立体类、串类等20余种。微型风筝小至l一2厘米,大型龙类风筝长达400米以上,制作面料由纸到绫、绢,表糊扎 制考究,造型图案丰富多彩,非常逼真,使风筝成为.人们最为喜欢观赏和收藏的艺术品。同时,还出现了一大批在省内乃至国内有一定声誉的风筝制作和放飞爱好者,并形成一支骨干队伍,先后多次组团,代表成都市参加全省风筝比赛和四川省参加全国风筝比赛。风筝《鹰》、《桃花扇》、《金龙》、《蝴蝶》等40多种作品先后在四川省第五届风筝比赛中进入前三名。并有18件作品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其中,《鹰》、《蜻蜒》在第八届全国风筝比赛中获第一名。彭州风筝誉满全国,彭州风筝会最为川西地区瞩目,1997年7月,省体委将彭州命名为“风筝之乡”,1998年10月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1998年止,彭州风筝会已连续举办了12届。每届比赛来自什邡、广汉、新都、郸县、成都、都江堰和本地参赛者和观众,车水马龙似的涌向赛场。赛场内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彭州的土特产

彭 州 大 蒜
大蒜属百合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硬叶蒜和软叶蒜两类,硬叶蒜可抽生花茎——蒜苔。大蒜的蒜苗、蒜苔和蒜籽均可供人们食用,蒜苗叶色翠绿,口感香辣,是川菜盐煎肉、回锅肉必不可少的伴菜;蒜籽有瓣蒜和独蒜两种,既是美味的调味佳品,又因含有天然抗菌素,有防病治病之功效;尤其是蒜苔,脆嫩可口,更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优质蔬菜。
彭州大蒜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彭州蒜苔具有色鲜嫩脆、香甜可口、蒜味浓纯、粗细适度等特点,商品率高达阳%以上;蒜籽个大质优,便于贮运,行销省内外,特别是独蒜甚至远
销东南亚诸国。彭州种植大蒜历史悠久。西汉时,大蒜由新疆引入内地,彭州就开始少量 种植清光绪《彭县志》载:“蒜苔产万家庵(今隆丰镇境内)”,此时彭州大蒜已经得到较大发展, 成为传统大宗农田经济作物之一。彭州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很适合大蒜生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多种经营迅速发展更促进了大蒜的生产,八十年代初彭州大蒜种植遍及平坝地区并扩展到部分丘陵 区乡镇,种植面积也由1949年的不足千亩增至1997年的62000亩,主要种植乡镇有隆丰、九陇、楠杨、西郊、利安、军乐、天彭、致和、太清、丽春等i0余个乡镇,其中尤以“蒜苔之乡”隆丰镇种植面积最大,达两万亩左右,占全镇耕地面积的一半。
彭州薤头
薤头,植物名薤,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作二年生栽培。鳞茎狭卵形,基生叶数枚,半圆柱状线形,中空,有不明显的3—5棱。伞形花序顶生,花紫色,不结实,用鳞茎繁殖。性喜温凉,对土壤不苛求。夏秋间栽植,翌年夏秋收获。鳞茎可作蔬菜,拌炒均宜,可加工制作酱菜,色鲜昧美,香味诱人。盐渍薤头产品已远销全国各省市、流洋到东南亚各国,深受外商好评,享有较高声誉。它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占据了一席重要之地。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为彭州市农民增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农户种得放心,卖得称心,推动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盐渍,薤头其主要特点:
一是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高,二是加工技术精密;选料精细,薤头新鲜,色白、个大、成熟、饱满,体形完整,无破损,漂洗干净,三是产品色泽光亮,白净,具有独特的香甜味,无辛辣、异味、口感舒适,四是食用方便,营养丰富,能增强食欲,有益于身本健康,是婚宴和干家万户极好的餐上食品,五是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中医学上用燥鳞茎(称薤白)入药,性温,味苦辛,功能通阳散结,主治胸脾心痛,泻痢等症。
彭州种植薤头历史悠久,从八十年代初期的小户种植,现已发展到了“公司十农户”规模化生产格局。薤头主产三界、永定等地。近年,山区磁峰、新兴等地成为新主产区,山区栽培薤头常与玉米间种,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薤头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它是农田经济作物骨干品种之一,年商品量可达一千万公斤以上。
彭 州 兰 草
兰草为彭州传统名花之一。主要产于隆丰、楠杨、九陇、庆兴等乡镇,彭州兰草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有朱砂兰、雪兰、送春归、夏惠、春箭、春素、秋素、墨兰、蝉兰(吊兰)、兔耳兰等,其中尤以本地产的朱砂兰、雪兰闻名于川西各地。
彭州朱砂兰叶色深绿,质厚,呈现狭带形,中脉明显,叶缘具细齿,4至5叶丛生;花茎长约15至23厘米,被4至5个苞片,具花2至3朵,颜色紫红或淡紫红,花瓣背面有紫褐色晕纹,中唇瓣反卷,中部有褐色“V”形斑纹,有清香气,二、三月开放。朱砂兰有大红、二红、水红、铁杆四个品系。
彭州雪兰叶色翠绿,质软,呈狭带形,中脉显著,叶缘具细齿;花茎长约15至25厘米,具花2至3朵,花米黄色,花体较大,花瓣背面具淡褐色脉纹,其香味优雅宜人。二、三月开放。
彭州人历来喜欢种花养草,美化家园。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栽花养草的热情也不断升温,兰草以其花香淡雅,细叶四季长青,博得了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度兴起的“兰草热”,更把种植兰草推上了顶峰,本地产的朱砂兰、雪兰等名品藉此身价百倍,成为人们竞相种植繁育的兰草佳品,屡屡在彭州兰展中独领风骚,声名远播。

更多
http://tieba..com/f?kz=182148006
http://tieba..com/f?ct=318898176&tn=KeywordSearch&sc=172355&pn=0&rn=50&lm=4&rs3=0&word=%C5%ED%D6%DD

❼ 杭州花圃中你认识了哪些植物

杭州花圃复,位于西湖西畔的西山路,西制门在洪春桥南黄泥岭,东门在西山路流金桥与卧龙桥之间。杭州人有爱花、种花的良好习俗。南宋时陆游诗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说的就是此习俗。一九五四年兴建花圃,以生产、收集和保存各类园林花卉及盆景而著称。分盆景、月季、兰花、菊花、香花、露地草花、水生花卉、温室花卉、牡丹芍药九个区。现保存的各种极品和传统花卉160个科属,共植3500余种。其中菊花千余种,“龙图阁”、“月明星稀”,荣获(中国菊花品种展览会〕最佳新品种奖。兰苑满室生香,自行培育的春兰、夏兰、秋兰、寒兰,具有雅尔不妖,花香久远的特点。尤其朱德生前赠送的名贵品种“玉沉大贡”、“雪兰”等引人瞩目。“缀景园”盆景室外,有一奇石,全身曲折多变,上刻“绉云峰”,被评为江南三大名石之极品,使花圃园林增辉。
杭州花圃始建于1956年,占地28公顷,是久负盛名的花卉盆景观赏胜地。她前临西湖,后倚西山,环境优美,布置精巧,被誉为“西子湖畔的一颗明珠”。

热点内容
七夕恋歌 发布:2025-05-23 18:34:44 浏览:510
荷花有的有的有的还 发布:2025-05-23 17:55:16 浏览:193
兰花盆有蚂蚁 发布:2025-05-23 17:53:07 浏览:561
胡蝶兰花图片 发布:2025-05-23 17:53:03 浏览:112
绿植店夏季 发布:2025-05-23 17:51:24 浏览:942
兰花花盆价格与图片 发布:2025-05-23 17:24:56 浏览:768
百合门怎么样 发布:2025-05-23 17:24:48 浏览:889
S18情人节 发布:2025-05-23 17:12:53 浏览:904
居室插花 发布:2025-05-23 17:11:16 浏览:463
株兰花养护 发布:2025-05-23 16:55:27 浏览: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