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名著荷花淀

名著荷花淀

发布时间: 2023-02-26 10:14:01

1. 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孙犁(1913—2002年),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孙犁生于河北安平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生活在贫困、落后、闭塞的乡村环境中。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孙犁进入了本村的一所初级小学读书,最吸引孙犁的,似乎不是学校的功课,而是民间的评书。他常常被吸引去听《杨家将》 、《七侠五义》 ,在评书的引导下,从10岁开始,他广泛地阅读了《红楼梦》、《水浒传》 、 《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从这些古典文学名著中,他吸收了丰富的文学营养。1926年,13岁的孙犁考入了保定的育德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孙犁无钱继续升学,他怀着当作家的愿望,来到北京,看书、学习,给报章杂志投稿,过着十分清苦的流浪生活。1936年孙犁由同学介绍来到白洋淀地夏的同口镇当小学教员,孙犁在这里了解并熟悉了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1938年春,孙犁参加了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卫军的抗日政府。白洋淀军民们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故事,成为孙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1944年孙犁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 《芦花荡》等小说。
孙犁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1955年以前,是他创作的前期,“文化大革命”以后是他创作的后期,在这中间,他曾停笔达20年之久。他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兼及散文,大都写他自己在白洋淀地区从事抗日斗争的经历、见闻,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作家贾平凹说:“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于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香港《大公报》刊发文章指出,此语可谓一语中的。孙犁的文章通透有力,又显得朴实大气。文如其人,孙犁是一个大学问和大自在融于一身的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很多人都是通过读“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才认识和了解了孙犁。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华北农村的乡土气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孙犁的创作,前期主要描写晋察冀边区特别是冀中的抗战烽火和农村的风土人情。这一时期,孙犁的语言清新淡雅,质朴淳厚,一如白洋淀里盛开的荷花;后期的作品则透视古今,利用练达浅近的文字解读生活,注释人生。其语言更加古朴遒劲,率真自然。改革开放后,年逾古稀的孙犁老人,又迎来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孙犁晚年的短文魅力无穷,写他人,写自己,见人格,见真情。董狐之笔,无所忌讳。这个时期的一些文字更加具有深邃的思想,文体也更加新颖,艺术风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内地评论家曾镇南说过:在中国现代作家里,除了鲁迅,孙犁的文字无人可比。茅盾曾评论:“孙犁有自己的一贯的风格。”孙犁是布衣简食、淡泊明志的作家。他选定了清贫的作家之路,并始终如一地持守一个作家的良知。

2. 《芦花荡》和《荷花淀》的特点各是什么,有什么异同

①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把战斗的紧张、残酷与日常生活回的情调和诗意揉合起来。答
②语言质朴自然,简洁凝练,富于诗情画意,常被称为“诗体小说”。

①《芦花荡》多以人物描写居多,《荷花淀》则是以语言描写居多。
②描写角色类型不同,《芦花荡》描写一个老头子,而《荷花淀》则是描写了农村夫妇。

想这个害苦了我哟~
呵呵
我们老师也布置了这个~

3. 荷花淀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荷花淀读后感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荷花淀读后感4篇1

《荷花淀》一文让我们看到了孙犁小说中诗性的特点。小说的开头就写到“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诗一样的语言,简练,优美。“跳跃着”三个字将女人编席子时的熟练写的淋漓尽致。还有接下来的一段描写“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诗化了女人遍席子的场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淀读后感4篇2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荷花淀读后感4篇3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孙犁小说风格的优秀短篇小说,很早就被收录于高中语文课本,“荷花淀”文学流派由此诞生,华北明珠白洋淀因此名扬天下!

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

荷花淀读后感4篇4

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

为了体现这一特点,张兴良老师以一个神话故事的诞生——荷花淀导入,加深了学生对“诗化”的理解帮助学生融入到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4. 《荷花淀》读后感想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荷花淀》读后感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花淀》读后感想1

孙犁小说中的故乡场景描写不仅充满生活实感,还在于作者对故乡充满感情的诗意描绘上。例如在《荷花淀》的开头,作者是这样写的: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啊!皎洁的月光、凉爽的庭院、雪白的苇眉子、年轻的女人……短短的几十个字,作者给人们呈现了一幅美轮美灸的水乡农家场景。

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几乎让人们感觉不到战争带来的沉重压迫感。“作者敢于打破现实生活的既定框架,将残酷的现实斗争点染了无数新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正是其故乡情结的特别彰显。孙犁就是用这样充满诗意的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故乡风情的美妙画卷,展现了冀中平原与白洋水淀上优美的富有诗意的故乡场景。

作为一个本质上的农民,孙犁深深地眷恋着冀中平原这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的土地,这里是他的根,只有深深的扎根在去故乡的土地上,才能创作更为辉煌的作品。作为一个农民知识分子作家,孙犁将自己创作的触角伸展到广大的冀中农村的每一个角落,用自己充满感情的彩笔,深情地记录着冀中农村在那个时代所发生的风云变幻,生动地书写着冀中农民在那片土地上所进行的战争与革命。孙犁就像艾青一样,眼里饱含着感激的泪水,写下了对故乡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咏唱着故乡美丽广阔的平原水淀,礼赞着故乡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

《荷花淀》读后感想2

读罢孙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朴鼻而来,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使人感到“诗体小说”的诗意: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通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不仅如此,这幅画还隐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静优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却不平静。夜这么深了,丈夫还没回来,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见水生夫妇的笃深情意和恩爱,这与后面描写夫妻话别场面相照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了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坏了这美好的生活,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后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思想基础。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把写景、抒情、心理刻画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随风飘来的乐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乐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

《荷花淀》读后感想3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孙犁小说风格的优秀短篇小说。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写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多情的、乐观的、坚强的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荷花淀》读后感想4

此书为《白洋淀纪事》的姊妹篇。书中的散文丝毫没有联系,但就这样拼拼凑凑着,竟是一幅美丽又十分真实的乡村油画,虽作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却仍有一丝幸福、一丝温馨缠绕在字里行间。

虽是这样,但我最喜欢的仍是与书同名的一篇散文《荷花淀》。文章中水生的阳刚,和水生嫂的贤惠开朗在抗日战争中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水生和水生嫂生活在美丽平静的村庄中,可最终还是因为为国战争而分离了,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也没有缠缠绵绵的不舍,平淡的如无味的白开水。但在这涓涓细流下,隐藏着多少汹波涛汹涌的情感?大概是中华民族的坚强勇敢的崇高精神罢。

然而,如果人物只顾个人对安宁的生活向往而置国家利益不顾,我们会对他们报以鄙夷;如果人物为国家利益而完全置生活不顾,我们又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遗憾。作者便将着两种爱——对美好田园的爱,对安康祖国的爱——毫无矛盾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份真挚和谐美好的人情,也是对人性美好一面做出的诠释。

在很多人认为,“田园”是一个安逸平静的象征,如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虽然是如此,但我觉得“田园”不应该只存在安逸与平静,也存在着深沉的家国精神。如果只有安逸与平静,为何桃源人在听到渔人讲述那乱世后“皆相叹惋”的场面?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般安逸,也是“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的那般热血。这,大概就是那时田园的模样罢。

《荷花淀》读后感想5

《荷花淀》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孙犁鲜明的三大创作特色:描写的是冀中一带尤其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善于用精练的笔墨,写出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

作品选取白洋淀一隅,在抗日战火硝烟弥漫的大背景下,主人公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荷花淀》不只是一篇小说,由此发端,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流派。

它的不事雕琢和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荷花淀》也不只是一篇课文,由此发端,给学生以清新的生活气息、浓郁的语感和美感,让语文课属于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发表、有时间思考、有空间参与,在新课程标准下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辨析能力、表现能力。因此,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但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的目的。

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

这就是我对《荷花淀》这篇课文的看法。

热点内容
野柿盆景 发布:2025-05-24 03:00:58 浏览:251
绿植芭蕉 发布:2025-05-24 02:55:26 浏览:98
黑百合的皮肤 发布:2025-05-24 02:46:11 浏览:596
废旧花卉 发布:2025-05-24 02:45:22 浏览:453
情人节警察会查房吗 发布:2025-05-24 02:40:51 浏览:352
矮小木兰花 发布:2025-05-24 02:28:30 浏览:202
花卉球径 发布:2025-05-24 02:17:25 浏览:650
刘文西荷花 发布:2025-05-24 02:02:02 浏览:942
华字荷花图片 发布:2025-05-24 02:02:01 浏览:119
樱花雨时节 发布:2025-05-24 01:59:04 浏览: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