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海棠带秋雨

海棠带秋雨

发布时间: 2022-09-14 13:29:24

⑴ 秋雨海棠怎么样

关键在于意境,要是用白话解释就没那种境界了...独自一个人彷徨,“盈盈水间两茫茫”其实都是引自汉乐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一弯小河的距离却茫茫然然<有点遥远的意思>.不去思索,却好像秋天雨过后落了一层层的海棠花一样愁胀...

写的就是一种秋思秋愁秋胀...

楼主要理解的这几句话都是出自一篇叫《思》的文章开篇的两行文字。

全文如下:

独彷徨,盈盈水间两茫茫。

不思量,却似秋雨落海棠。

旧时江南小城笼罩在烟雨之中,如梦似幻,行人在青石板上走着,享受江南独有的静谧。随着时代的变化旧时江南独特的水乡气质已经渐渐褪去。

现在江南把旧时的柔美、流水已经消磨殆尽,只把这这独特的气质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之中,现代都市化的气息已经代替人们脑海中对江南的印象。

过去人人向往的江南水乡现在已经不被世人所熟知。世人所知道只有就是江南养育出来无数的优秀人才以及他们留下的诗篇,过去江南是柔美、出俗的,让无数当地人拥有细腻的心灵,但现在却变得和世俗并无不同,江南水乡过去曾是恋人幸福的归宿,而如今消失殆尽幸福的气息。

旧时的江南让恋人们置身其中,好像处身于桃园,浪漫、温馨,而现如今幸福的气息已经嗅不到了,只剩下城市水泥的味道,思念旧时江南的气息,思念过去,过去是美妙的,是让人幸福的,而现如今却让人伤心流泪。

在旧时江南的小桥上抬起高傲的头颅,仰望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洒在脸上,微风亲吻着身躯,大地正在祝福我,一切都是那么和谐,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小船儿在河中慢慢地漂着,漂进人们脑海的记忆之中。

江南你何时才能恢复老人们脑海中的模样?江南你何时才能消去城市的印记回到从前的模样?

黯泪藏,蓬莱旧事山彼方。

不思量,酒尽心字已成伤。

谢谢,回答完毕~

⑵ 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的意思

“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的意思是:梨花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着早晨的雨露。“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出自宋代文学家万俟咏的《三台·清明应制》,全文描绘了京城在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表现了一幅莺歌燕舞、游冶欢乐的情形以及贵族宅院一派醉生梦死的承平景象。

《三台·清明应制》
万俟咏〔宋代〕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译文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烛,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⑶ 杨柳凝烟翡翠浓,海棠带雨燕支湿的意思,谁知道

一首唐诗,其中有“海棠带雨燕支湿,杨柳凝烟翡翠绿”一句。
燕子的翅膀,带着雨后的清新与大自然的灵气,杨柳处的翠绿如翡翠般青翠难得

相关知识有 :1988年7月23日,中国历史博物馆在京举行了一次溥杰、溥任先生家藏皇室文物捐献仪式,其中有溥仪的一副手书对联。上联为“海棠带雨燕支湿”;下联为“杨柳凝烟翡翠浓”浓墨粗笔,字径约半尺,字体朴实淳厚,庄重大方。此联为溥仪称帝时早期手书真迹,反映了他当时书法的真实面貌。

⑷ 咏海棠的诗词

咏海棠的诗词有:海棠带雨湿红妆,乞护重阴昼正长。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曹雪芹《咏白海棠·斜阳寒草带重门》。命薄佳人,情钟我辈。海棠开后心如碎。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恨不能开,开时又背。春寒只了房彬闭。待他晴后得君来,无言掩帐羞憔悴。——张炎《踏莎行·雨中观海棠》。
银烛檀槽醉海棠,老来非复锦城狂。疏梅对影太清次,为拂焦恫弹腹箱。一一陆游《雪後寻梅偶得绝句十首·银烛檀槽醉海棠》。
衢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曹雪芹《咏白海棠·蔺芷阶通萝薜门》。

⑸ 秋雨海棠的拼音

秋雨海棠的拼音:qiū yǔ hǎi táng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⑹ 赞美秋雨海棠的诗句

七绝

雨洗新装色更鲜,
红白细润愈堪怜。
霁光满目含春泪,
半是娇羞半是欢。

⑺ 梨花初带夜月 海棠半含朝雨 什么意思 出自什么地方

梨花初带夜月 海棠半含朝雨,意思是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内晨的雨露。出自北宋词人万俟容咏创作的《三台·清明应制》。

全诗(节选)如下: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译文如下: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7)海棠带秋雨扩展阅读:

这首词使用赋法极力铺叙京都清明的节序风光。

第一片以写景为主,并总叙太平盛世景象。

第二片转入具体描写,写出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间以景物点染,笔调明快。

第三片描绘清明时节宜人而往往阴晴不定的天气,极有情味,并化用韩翃《寒食》诗意,切合节令,归结到宫廷生活景象。铺叙勾勒,层次分明,语言雅洁富丽,修饰精工自然。

⑻ 苏轼海棠五首赏析:嫣然一笑竹篱间,海棠虽好不吟诗

解读苏轼海棠诗五首,更烧高烛照红妆,不是轻薄,是知己和爱惜

海棠花处处常见,每年仲春春分到清明时节,是海棠的盛花期。海棠开在仲春,恰值桃李初谢,春寒春雨大面积落花季节,此时,却是海棠佳期,一分风雨,十分茂盛,开得旖旎绚烂,姿态多情。

海棠原本产自四川山地,中唐和晚唐之后,去四川 旅游 做官的人增多,发现了山野海棠独特的美。中唐薛涛,非常喜欢这种本土花树,大量种植浣花溪上,也使得这种花木很快名扬四海。

到了晚唐,几乎处处都有移植的海棠。

这种花树适合温润多雨的气候,生长迅速,补充了春分时节的花事空挡。在五代和北宋早期,在京城或者附近,已经形成了规模种植,是二三月踏青时候,最美丽的花朵。

海棠繁盛,因为属于伞状花序,花开垂悬且繁茂,婀娜动人,更适合古代人赏花插鬓的风俗。海棠未开时是红色的,花开后,红粉娇艳,且花叶扶苏,富丽优雅,花开如潮,所以北宋早年就有去城外赏花的狂潮,且宋朝取消宵禁,昼夜笙歌,兴起夜赏海棠的风雅活动。

海棠被誉为富丽美人,好事者杜撰前朝故事,说唐明皇曾经说杨贵妃醉酒,如同海棠花一样娇慵富丽。”海棠春睡“因此得名,有用以形容海棠花垂悬开花之美,有类比美女。

宋朝诗词中的海棠,或因为这样的风气,诗词很多显示一种闺阁女性的姿态,流于庸俗。

实际让海棠扬名的也有苏轼的功劳。因为他写海棠诗虽然不多,但其中一首,看起来香丽,惹人狂想。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 北宋 · 苏轼海棠(1084年)

说春风柔和袅袅,吹上了天空,让春天的月亮,也有了更美丽的光泽。

海棠花成片开放,隐约在月光下,如同一片红色的云雾,而月亮也要西沉了。

我担心海棠花在这样的夜晚沉沉睡去,特地点上蜡烛,去惊醒她,去看她在月光烛火下的动人风采。

这首诗写出了海棠花那种垂悬繁盛之美。因为海棠花的花朵蓓蕾是不同时期开花,呈现深深浅浅远近高低层次多样的美,摇曳的海棠,在蜡烛的热度里,可以缓慢绽开,这就使得秉烛夜游,更有乐趣。

苏轼的美诗当然契合那个时代观赏海棠的热情,所以广泛流传。高烛夜赏,花下笙歌,本来就是常态,只是因为苏轼,更强化了这种美。

但是许多人并不清楚苏轼写这首诗并非是在他安逸的京城岁月,而是最为落魄的黄州几年。

黄州对于苏轼没有锦衣玉食,没有高堂夜宴,他不过是在贫寒的茅舍外,感喟这海棠不分富贵贫贱的摇曳春风,陪伴他的落魄。

所以秉烛夜照的背景,不是因为他有多富贵闲情,而是这一树海棠带给他的如梦温馨和感动。更烧高烛照红妆,不是轻薄,是知己和爱惜。

只是很多人觉得这首诗,实在带着浓情和香丽,根本忽略了苏轼创作这首诗的真实背景。

但是,也好,海棠至少因为苏轼更多人喜欢追捧。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1080年) 北宋 · 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节录

那么苏轼和海棠的结缘是在什么时候呢?他之前多年的官宦生涯里,京城不乏海棠花海,他都没有写过。因为那是富丽之花。

44岁,他因为乌台诗案贬谪到黄州,心情寥落,且贫困,一行人住在一座废弃的定慧院中,这里虽然是官方的住所,但是既然废弃,也就条件不好,苏轼有个住处而已。到处是荆棘荒草。且他元月份还在路上看到路上的雨中梅花,可以知道停留在这里,刚刚是二三月间。

死里逃生,刀下幸存的苏轼心情落魄,出来四面走走。

他居然看到了山中杂树中间一树他以前不待见的海棠。这棵海棠天真浪漫的长在山野里,垂丝摇曳,自然有一种嫣然如笑的美,而这种美,苏轼在京城,在各地都看过。

但是这个时候看,他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海棠在京城已经是名花,何以在这里出现?一树寂寞的海棠雨中带泪,月下清幽,摇曳多姿,出处风韵,相比之下,肯定比桃李美观。因为海棠的花是垂悬摇曳的。

苏轼观察了地形,确定了这不是人工移植的海棠,他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飞鸟衔着海棠的种子,从四川飞过这里,种子落了下来,就这样在自然的风雨中,长成了这样美丽的花树。

我相信苏轼的判断,因为他做官期间一直注重农业,亲自下基层,对于植物和树种的判断还是非常客观现实的。根据他的描述,这是一棵野生的海棠,因为枝干裘曲,落在山地缝隙杂草之间,绝非人工种植,而且花树已经长大,至少有一人多高,证明在这山野存活,已经有了年头。

苏轼当然面对这么美而茂盛的花开,有着此时落魄心情的照应。

本来应该是在京城和四川的名花,如此荒草之中开在苏轼面前,对于苏轼来讲,是一种上天给予的邂逅,让他最落魄时看到这棵花树。提升着他生活向前的信心。

海棠是名花,至少在北宋已经是,苏轼是落魄的罪官。明艳山花对落魄情怀,苏轼想到的是,这本来应该是千娇百媚被呵护的花木啊,居然沦落到荒山野岭,如同他自己的处境。

所以以前对海棠无感的苏轼,爱上了海棠。

海棠是名花,但是对于苏轼来讲,这是上天给他的陪伴之花,幸运之花。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春。 “宋 · 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 其一 》(1080年2月26日)

苏轼心情大好,有理由相信这首诗就是写在上首诗当天和不久。

因为时间标注是农历二月二十六日。而他看到的海棠也正在盛花期。

盛开的一树海棠如梦如幻,或者落魄的苏轼震惊这里居然有海棠,心情那是如梦如幻。

”海棠真如梦“这五个字简单,但我喜欢。看一个人写的诗,不要选择他富贵平顺期,而要选择他低谷期。所以这里说海棠真如梦,那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感受。

这感受让他轻快明丽起来。他开始主动接受这种类似改造的生活。因为知府的官奉停了,家里为他出狱,也基本花空了家底,这里所谓团练副使的薪水,简直不够塞牙缝,还有跟着他来照顾的朝云,还有些一路前来的弟子,此时都面临生活的困境。

苏轼根本不能躺平,但是好在,这里的梅花,尤其是海棠奠定了他重新开始的信心。

他观察这里的山村和山居,也有美好,这里长江流域,地气丰足,池塘中已经长了浮萍,居然还有蛙声。而路过的山间,梅子正在打着果实。

原野平地上有挑野菜的人们,一路上还有芍药花开。

海棠能存活,苏轼也能存活,无非是做个农民。

所以当这年大旱,粮食不济时,苏轼是主动欣然接受了一块荒地,和家人随从身体力行的开荒种地。

关于海棠花,那是他心中的一个坐标,一个安慰,一个类似佳人和家人的存在,他爱惜。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 北宋 · 苏轼《寒食雨二首 其一 》(1082年3月4日)节录

这是在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已经拥有了东坡田园和在那里的草堂。

这年春分到寒食期间,下了很长时间的春雨。他自己也生病着。正在东坡的茅房里躺病。

但是他心里有事,因为海棠不是他的幸运之花吗?他居然就在这夜晚记起,又或者是回来的人告诉他海棠在风雨中快凋落了。

他居然就做了一个决定,夜晚要将那颗他的幸运之花海棠给挖回来,在他的领地东坡种着。

那么寒食节是古代纪念隐士介子推的节日,苏轼此时已经放弃了仕途上升的念想,思想趋于淳朴豁达,爱惜山水花木如敬惜神灵,大爱之下,他居然半夜要把风吹雨打的海棠挖回来。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里的木瓜木桃就是指的海棠。海棠带给苏轼以人生的启示,他回报海棠的就是全力的呵护。

于是在东坡的院子里,你就可以看到这树一直过来的海棠。

而苏轼之后的秉烛夜游,不是豪门深院,恰恰是那农村一样简单的院落,杂木栏杆。但是这已经是他最大的虔诚了。

也就有了夜烧红烛照红妆。

这依然是落魄阶段的苏轼,然而就像一个贫困的情郎,用尽心力去呵护这棵风雨海棠,海棠的存在是他灵魂的爱人,妻子,美女。

我想此时他真正的爱人朝云也是不会反对是,这位女孩,陪伴过苏轼的富贵,心甘情愿陪着苏轼来到黄州,以弹丝弦的守操持家务,这树海棠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春之亮色吧,

苏轼是在黄州这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认识的海棠花,对于海棠,他别有深情,但是非常节制歌咏。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

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 北宋 · 苏轼《赠黄州官妓(补编)(1084年)》


苏轼在黄州呆了五年,时来运转,要调任汝州。这里的官员仰慕他的文名,还有在这里苏轼的达观简朴,没有给他们增加负担,所以临走之时,是热情欢送。

大家求诗求笔墨的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位歌女,经常被州官安排出席有苏轼的宴请,想来也算当地 娱乐 圈的红人。

她应该是对苏轼有同情心,并且有交集的。

大家都有诗和礼物,唯独她没有。

苏轼将最好的海棠诗,留给她。

因为你代表着黄州地方善良朴实而又有才气的女性,苏轼对于黄州,对于黄州的一切是感恩的。这里并没有开始做贬官那种预设的人间磨难,生活是清贫的,但是官员和人,都厚道得让人感动。

苏轼不会对歌舞女子,尤其是这种官方的乐户女性有歧视,因为她们歌舞助兴,是一种工作。而且宋朝也明确规定了各个地方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此类人员,用于祭祀表演,节日活动的仪式和宴饮。这是官场标配。

苏轼不轻薄,但是最终他要走了,告别这里的人们和这里的一草一木。

他写给这位歌女的。

我在这里住了五年,为什么没有什么话,也没有什么诗要写给你。

因为我像唐朝的杜甫,他住在浣花溪边海棠花里,却没有写关于海棠的诗。

因为有个传说,杜甫的母亲名讳是海棠,所以杜甫不写,是对母亲的敬重和爱戴。这虽然是一种杜撰,因为据我所知,杜甫时代,他住的地方是没有海棠花的。

另一种说法,就是最喜欢最尊重的人,就像亲人,留在心底,那是对她最好的保护。

苏轼应该是哪一种呢?苏轼的母亲程氏,且这首诗里有李宜两字,可见不是和母亲重名。

那就是第二种,是这里的淳朴善良的人情,让他感动,是这样一位女子代表了这里好客善良的一切女性,他愿意像保护那颗海棠花一样保护她,不因他的盛名,而使她丧失相对淳朴的生活氛围。

他有多么喜欢这里的海棠,就有多么尊重和爱惜这里的女性。

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盛名,而使得这样一个女子,陷入名利狂潮,失去自我。

这首诗也同时写出了他对于海棠的厚爱。

他的爱不同于京城看花的那种轻薄狂潮,他的爱,在心底。

苏轼的确很少写海棠花,如果你曲解更烧高烛照红妆,如何风流艳冶。那也不是苏轼的本意。因为他的本意,就是海棠虽好不需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⑼ 海棠春带雨下一句

万树迎春开。
原句是:人间三月,一树海棠春带雨,千树万树迎春开。形容春天雨里海棠花开的美景。
阳春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

⑽ 描述茉莉花和海棠花憔悴的给写秋雨的文章有什么作用

摘要 文章作者通过大半的笔墨为读者展现了,经过一夜秋雨万物自然的新形象,充满生机与美妙。表达了作者对秋雨异于古人哀怨的情感,而是对秋雨的喜爱与享受之情。

热点内容
七夕蔡徐坤 发布:2025-07-08 17:02:44 浏览:84
协助盆景树 发布:2025-07-08 16:56:21 浏览:12
好的兰花花型 发布:2025-07-08 16:54:52 浏览:833
荷花无枝丫 发布:2025-07-08 16:51:41 浏览:667
2月东京樱花 发布:2025-07-08 16:48:29 浏览:512
十八少女一朵花 发布:2025-07-08 16:40:14 浏览:865
诸暨盆景村 发布:2025-07-08 16:26:44 浏览:514
盆景铁丝怎么整下来 发布:2025-07-08 16:26:00 浏览:783
仿绿植吊顶效果 发布:2025-07-08 16:20:34 浏览:103
5月20情人节图片大全 发布:2025-07-08 16:19:43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