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书法图

兰花书法图

发布时间: 2022-09-13 10:56:35

① 国画兰花怎么画

国画里面画抄兰花是非常注重笔墨的,就像书法一样很讲究笔法,
所以画兰花也叫写兰花
古人总结了画兰花一些技巧,比如:
一笔如新月,二笔交凤眼,三笔破凤眼
这三笔画的好,可以产生无穷变化。
当然画的好,还要非常清楚兰花的结构。
总之,别看兰花看上去那么简单,但画好它,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② 这个兰花落款名字叫什么

落款为“孟智写”,上面的印章依稀可辨为“李氏”,作者名字应为“李内孟智”。
容网络可得如下资料,但不见得一定是同一人。
李孟智,1961年生于山西晋南一个有浓厚文化又文明的村庄。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会员、华夏东方杰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副秘书长、北京道家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艺术百年书画院副院长。

③ 兰字的草书怎么写

一、兰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挂在小栅门上的一种多年生香草,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有微香。

文言版《说文解字》:兰,香艸也。从艸,阑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兰(兰),一种香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阑”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

1、吊兰[diào lán]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丛生,叶丛中常抽出细长柔韧下垂的枝条,顶端或节上萌发嫩叶和气生根。附生于树干上。常盆栽悬挂室内,供观赏。

2、泽兰[zé lán]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圆形,边缘有锯齿,花白色或带紫色,有香气。茎叶可提制芳香油。

兰谱

3、[lán pǔ] 旧时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称金兰谱,简称兰谱。上面写自己的姓名、年龄和家族谱系。

4、芝兰[zhī lán]

芝和兰是两种香草,古时比喻高尚的德行或美好的友情、环境等:芝兰之室。

5、兰章[lán zhāng]

美好的文辞(多用于称颂)。

④ 历代兰花作品,谁的最出彩

梅兰竹菊是中 国传统书画中涉及的比较多的题材,一般初学者也会临摹这4种类型的花卉。最早出现的兰花绘画,大概是南宋画家马麟的《兰花图》,南宋还有一位兰花名家赵孟坚,宋末郑思肖的《墨兰图》笔力刚劲,卓然不群。元代赵孟頫《兰花竹石图》将书法融入绘画,自由舒展。赵孟頫的次子赵雍的《着色兰竹图》犹如竹兰风中摇曳,仇英的《双沟兰花图》设色清雅,工整细腻。文徵明《兰竹图》布局繁密,清雅秀丽。徐渭《墨兰图》酣畅淋漓、恣意纵横,郑板桥的《兰花图》气韵流动,气节高雅。这些作品匠郢艺术网网都有高清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近距离欣赏。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到你,采纳下吧

⑤ 关于兰花诗句的书法

1.关于兰花的古诗大全

1、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唐·唐彦谦《兰》

2、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明·徐渭《水墨兰花》

3、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宋·释文兆《幽兰》

4、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明·董其昌《兰》

5、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宋·刘宰《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一

2.关于兰花的诗句古诗

吴嘉纪《三月三日绝句》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王士慎《冯女郎画兰》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石涛《墨兰》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墨兰》 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 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

《墨兰》 撇开瑶草点春星,倦想黄庭梦亦听。 叶下穿云交半面,世间何句得全青。

信他寒谷无边醉,簪我衣裙没骨丁。 相勘凡花痴不了,纵浇尘土有馀馨。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了 亮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李方膺《兰花册页》 (三首) 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楚畹清风涌笔端,廿年作客与盘桓。 自怜不唱猗兰曲,万叶千花供世看。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汪士慎《兰》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空谷清音图册页》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李鳝《水墨兰蕙》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幽谷芳菲》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金农《画兰》 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 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缪公恩《露兰》 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沈彤《幽兰为仪封先生作》 幽兰发空谷,蔚为王者香。 香风满四野,素姿凝清光。

脉脉含深情,独立遗众芳。 何堪萧与艾,结交当道傍。

萧艾滋露华,幽兰罹严霜。 光风一以转,采采充佩裳。

郑燮《题半盆兰蕊图》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题来兰》 两盆兰草,一晚一早。 先后得花,春末夏晓。

《题兰》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峤壁兰》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兰》 留得根棵大,何怨叶短稀。 春雷潜夜发,香气入云飞。

《兰》 许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 待过清明后,精华入夏清。

《题兰》 (五首) 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 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兰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气。 难将湘管笔,写出唇滋味。

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 任他风雷雨,终久不凋残。

一笔与两笔,其中皆妙隙。 何难信手挥,不顾前人迹。

有根不在地,有花四季开。 怪哉一参透,天机信笔来。

《丛兰荆棘》 荆棘以慰其根,风露以畅其神。 素心不形喜怒,众草亦沾余春。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兰共一卷》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客焦山袁梅府送兰》 秋兰一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开。 晓月敲门传简贴,烟帆昨夜过江来。

《题盆兰倚蕙图》 春兰未了夏兰开,画里分明唤阿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题破盆兰花图》 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题峤壁兰花图》 山顶兰花早早开,山腰小箭尚含胎。 画工立意教停蓄,何苦东风好作媒。

《画芝兰棘剌图寄蔡太史》 写得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 世间美恶俱容纳,想见温馨澹远人。

《兰》 (四首)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 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

3.描写兰花的优美诗句大全

1、《古风其三十八·孤兰生幽园》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悲伤。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

2、《种兰》 宋·苏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译文:兰花生长在幽谷里面没有人赏识,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3、《题杨次公春兰》 宋·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4、《咏兰》 南朝·萧詧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译文:连同茎叶折来的兰花聊可佩带,置入室中自然飘香,开花却不与其他花比赛拔髙枝节,含蕴着秀美的姿色在微霜里衰残。

5、《饮酒·幽兰生前庭》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幽僻之地的兰花在院子里生长,包含浓郁的芳香等待清风的的到来。轻风轻轻吹来,兰花散发阵阵芳香,立刻就可以从萧艾等杂草中分辨出来。

不停的向前行走会失去旧路,顺应自然之道前面的道路或许才能走通。醒悟到应该回去了,飞鸟没有了,好的弓箭也就失去了用途,比喻大事已成,良将功臣无用了,可以将他们处置了。

4.关于兰花的诗句

1、春兰兮秋菊, 常务绝兮终古。 (屈原《离骚》)

2、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

3.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5. 山中兰叶径, 城外李桃园。 (王勃《春庄》)

6. 亭树霜散满, 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 楚老徒悲歌。 (马戴《秋思》)

7. 孤兰生幽园, 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 复非高秋月。 (李白《孤兰》)

8. 兰溪春尽碧泱泱, 映水兰花雨发香。 (杜牧《兰溪》)

9.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 (韩愈《幽兰操》)

10. 西北秋风凋蕙兰, 洞庭波上碧云寒。 (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唐》)

5.描写兰花的诗句大全

兰 花 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朱载震《建兰》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思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6.关于写兰花的诗句与对联

晋 陶渊明《饮酒》 梁宣帝《兰诗》: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唐 李白: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 唐 崔涂《幽兰》 唐颜师古《幽兰赋》 宋 向子湮 泳石斛兰《浣溪沙》 元 余同麓《咏兰》 明朱熹《兰涧》 明张羽 《着色兰》 明孙克弘 《兰花》 明 徐渭《兰》 明 陈汝言《兰》 清 刘灏《广群芳谱》 清郑板桥《折枝兰》 清康熙《咏幽兰》 清 秋瑾《兰花》 1、春兰兮秋菊, 常务绝兮终古。 (屈原《离骚》) 2、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 3.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5. 山中兰叶径, 城外李桃园。

(王勃《春庄》) 6. 亭树霜散满, 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 楚老徒悲歌。

(马戴《秋思》) 7. 孤兰生幽园, 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 复非高秋月。

(李白《孤兰》) 8. 兰溪春尽碧泱泱, 映水兰花雨发香。 (杜牧《兰溪》) 9.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 (韩愈《幽兰操》) 10. 西北秋风凋蕙兰, 洞庭波上碧云寒。

(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唐》)。

⑥ 水墨画中谁画的兰草最好

朱耷的兰花画得好。抄 朱耷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三百年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他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毕具。他的书法具有劲健秀畅的气格。篆刻形体古朴,独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风格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自辟蹊径。他的花鸟画,远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画风和宋文人画家的兰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吕纪、陆治的技法影响,尤致意青藤白阳的粗放画风。

⑦ 李鱓《兰花》

      搬家快有半年了,好多地方都还缺东西,可我总觉得时间还长着呢,并不急着买。

       一进家门有一个电表箱,每天进进出出,先看着的就是它,原来是想着买个电表箱画挡着,拖拖拉拉的一直没买。太太有些急了,催着我赶快选张画,买来挂上。

        房子的装修是简欧风格,想着在这里搞点中国元素,算是混搭。看上了两张兰花,一张是张大千的,一张是齐白石的,可是挑来选去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就让远在广州的儿子提个建议,谁知他另外推荐了一张李鱓的兰花,看着也不错,可这李鱓是谁,画上的题诗写的什么,落款的印章啥意思,全不知道。于是我就提出反对,可儿子却说,不知道正好可以学习嘛,太太却拍板,就买这个李鱓的兰花,至于研究,就是我的事了。

        我们这些人,虽然念了几年书,却是最没文化的一代人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上学的那时候全都是糟粕,是毒草,锄都除不尽,谁还会去学习这些玩意啊。再后来,倒是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知识,可都是些干活挣钱养家糊口用的,闲情逸致一点也没学着。

        中国绘画向来有文人画、院体画和工匠画的提法,其中文人画尤为受人推崇,陈衡恪在《文人画之价值》中写道:"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好深奥啊。李鱓这幅兰花当属人文画之列,要想评鉴实在是难,我觉得自己先看明白这画上都是些啥东西为要。

       看一幅中国画,其形式上总少不了诗书画印,朴素淡雅的画面,配以中国书法,题诗落款,再押署印章,这才彰显出中国画特色。仔细端详这幅李鱓的兰花,那几笔兰花,虽看不出笔墨高雅,却也知道画的是兰花。再看题诗就晕了,读也读不通啊,更不要说是啥意思啦。红彤彤的两枚印章看着像花一般,上面的字一个也认不得,面对着这幅画,自己看着就像是傻子一样。

        先研究了这画家李鱓,原来那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公认的是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人。这些人里面,我只知道那个郑燮郑板桥,他画竹子最有名。网络上介绍,李鱓(shàn),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李鱓是清中期“扬州八怪”中的代表画家,他博学多能,诗书画皆有建树。其绘画雅俗共赏,纵横驰骋,多得天趣,对后来的“海派”、齐白石影响深远。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再看题诗,那些字好多都不认识,更说不上是啥意思啦。经过努力,查阅请教,终于看懂了这些字,读通了这些诗,也大致弄明白了是啥意思。现将画上的题诗转录如下:

       青山如髻草如髿,膏沐朝云共晚霞。巧被春风会梳掠,玉簪重整又簪花。沅芷澧兰擅楚材,山灵不许过江开。何年燕姞荒唐梦,天遣游香入郑来。

       这诗大致的意思就是:青山啊就像是美人的发髻,兰草就是她垂散的头发,朝云和晚霞沐浴润泽了她的美发,恰好有春风为她来梳理装扮,重整了玉簪又簪上了花。沅水边的芷(香草名)草啊,澧河旁的兰花,都是长在楚国,山神都不许它开过江来。那是何年燕姞做了一个荒唐梦,上天派遣兰花来到了郑国。

      据《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说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位于河南新郑的郑国,郑文公有一贱妾叫燕姞,她怀孕前梦见天派人送给她一枝兰花,并且说:“我是你祖伯儵,把这枝兰花作为你的儿子。兰有国香,你佩在身上就会使人觉得你的妩媚无比。”后来她怀了孕,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兰,这就是穆公。

       这首兰花诗最早写于乾隆三年即1737年,李鱓时年53岁,到临淄任县令。临淄人评论这位县官是“口碑在人,风流蕴藉”。这阶段他的诗画心境显得平淡中和,从诗中可见一斑。1738年,他又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但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罢官后,他在山东滞留数年,往返于滕县、历下、弯德、泰安、崮山、崇川各地,期间以书画抒发心中的情绪。后来,他到扬州以卖画为生,与郑板桥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

       画中落款:乾隆十七年冬,李鱓制。就是1752年,这年李鱓67岁。

       画上共有两枚钤印,宗杨(白),卖画不要官(白)。李鱓字宗杨,李鱓一直认为“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但现实生活把他两次三番地抛出庙堂之外,在“两遭世网破其家”又失去了“一官聊以庇其身”的条件之后,他只能违心地以画为业,他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购画者的要求。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这幅画上的两枚印章都是白文。

        此画来自李鱓花鸟册(12开之十一), 26×40.9cm 纸本水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把画上的东西弄清楚了,可是要想评鉴还差得远呢。不过我想,看画也和听音乐一样,首先是喜欢,至于为什么,常常是说不清的,感觉好听就行了。看中国画还要弄清楚上面的诗书画印,看西洋画更简单了,我看着梵高的向日葵或是星空,只觉得喜欢,感到兴奋,觉得好就行了。这么看来我真的很难变得深刻了。

⑧ 兰花配什么字体的书法作品

叶根友刀锋黑草

⑨ 杨根柱的画的兰花为什么和别人画的兰花不同

作品构图简洁、雅致,色彩清新、秀丽,笔力准确到位,意境深远、悠长。如他的专作品《属清香》、《兰花》、《清香雅韵》、《幽兰图》、《蕙兰报春》等,杨根柱先生对他创作的兰花有一首自题诗:勤耕墨池边,信手几叶兰,缕缕清香气,伴君度百年。诗中表现了画家对兰花无比热爱之情,对拥有兰花作品的人以美好的祝福。他被人们誉为当代“写兰奇才”。他的书法主要以草书为主,尤其对标准草书情有独钟。他非常喜欢于右任先生创立的标准草书,它的特点是易写、易识、标准、美丽。杨根柱先生还非常喜爱毛泽东诗词,他认为这些诗词思想和艺术境界很高,书写起来得心应手,如他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北国风光》、《采桑子-重阳》等,给人一种荡气回肠,心潮澎湃,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气势。

⑩ 潘天寿笔下的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潘天寿笔下的兰构图很美,表现力超群。

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兰为香草,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也可以作为一种美感的对象化。古往今来,书画家以兰花为题材,留下了很多画兰的传世珍品。

诗、书、画、印俱佳的潘天寿,也非常锺情于写兰草,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潘天寿的绘画,上承南宋马远、夏圭,近取石涛的苍浑、朱耷的奇崛冷逸。尤其是朱耷的超俗风貌,更与潘天寿的气质相宜,因而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他于近代画家中唯取吴昌硕,令吴昌硕发出了“天惊地怪见落笔”的感叹。但潘天寿不满足于对古人的吸收,而是经过长期的摸索,创立了自己沉雄奇崛、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

潘天寿 墨兰图

中国画中的大虚大实,大疏大密,是为求画面的清楚明豁,主体之点突出。所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画家作画只要着眼于一丛兰花,除此再无任何杂草峻石,背景一片虚空,令兰之姿态更为清楚、突出,给人极为深刻的视觉印象。而在兰的表现中,墨色之浓淡变化,也显示出虚实的互相衬托。

中国画讲究气脉,既画面上的形体或空白所标示和贯穿起来的脉络走势、感觉趋向。画中气脉布置得好,就能统领全局,使画面整体而有变化。潘天寿作画,往往用一些大的曲折回环,力图在有限的画面上让气脉运行最长的路线。这一幅兰花中,兰叶整体呈上升姿态,但并不是单调的直线向上,而有曲折迂回,这样既显示兰叶迎风摇曳的灵动之姿,又可将气机包裹在画面中,加强自身的圆满性。

热点内容
2019年七夕牛郎织女现身 发布:2025-07-09 09:27:36 浏览:451
稳重的荷花 发布:2025-07-09 09:26:07 浏览:959
樱花季节大雪 发布:2025-07-09 09:20:59 浏览:113
海棠湾楼栋 发布:2025-07-09 09:16:06 浏览:573
盆栽榕树造型 发布:2025-07-09 09:08:58 浏览:748
情人节杜蕾斯 发布:2025-07-09 08:48:46 浏览:110
玫瑰是巴黎 发布:2025-07-09 08:32:31 浏览:530
熟地丁香 发布:2025-07-09 08:27:33 浏览:329
百合色拼音 发布:2025-07-09 08:27:19 浏览:273
七夕悠歌曲 发布:2025-07-09 08:25:40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