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绣针法

荷花绣针法

发布时间: 2022-09-12 18:52:49

A. 坐莲观音十字绣怎么绣

具体看你买的是多大的,一般这样,14CT用二股绣。11CT用三股绣、9CT用四股绣,
你是新手的话可以画格子绣这样不容易绣错,如果你不想画格的,就从中间开始绣,图纸上的上下两边和左右两边都有中心位置,找到图纸的中心点,然后把绣布的中心点找出来,看下线号对照表,用该线开始绣。
就是打十字呢,保持X的一致性就可以了,针法会在线号里写明的,有半针线,勾边拉,法国结等等。
有啥问题你可以加我哈!!!!!!!!!!!!

B. 荷包的“荷”跟荷花有关系吗

荷包来源于荷花!

根据民俗传统,荷包一般是定情之物,上绣交颈鸳鸯或并蒂莲。

莲:代表连年有余。
莲籽:代表多子多福。
荷包不但是定情之物,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荷包的起源,说法不一。据传,它出现甚早,有数千年的历史,源于香囊,用于盛放香料,也作为佩饰。在汉墓的出土物中就有绣花香囊、镜套、手套等。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民丰尼雅遗址中曾出土过丝质的刺绣香囊。佩带荷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后历代都有。
荷包既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服装佩饰,又是男女相爱,传情的重要媒介,荷包从产生起,都是妇女精心制作,用于少女送情郎,少妇给丈夫表达慕恋、相思之情。正像河北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情歌《绣荷包》里唱的那样:“小小荷包双呀双线挑,妹绣呀荷包坠嘛坠郎腰……”“……丈夫常在外,月月不回来,三月里桃花开呀,捎个信儿来:哎咳哟,要个荷包戴……”在河北等地一些农村里有一种“对子荷包”,“鸡心”形状,两只荷包一样,一面为平面,一面凸出,上面绣有花鸟、龙凤等图案,都成双配对,合在一起,用“葫芦蔓”相缀,即为一个荷包,男女相爱后,姑娘自留一半,送男方一半,以作为定情的信物。可见荷包传情成为当时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交风俗。
荷包被称为“女红”艺术的经典之作,用料讲究,一般用缎子缝制,有里有面,表面要绣花,口穿丝绳,可以抽紧拉松,两边系有两根小飘带,底部缀有穗子,荷包针法细密,纹样新颖,花样繁多,有长方形、圆形、菱形、鸭蛋形、葫芦形、鸡心形、腰果形、花瓶形、银锭形、方胜形、钟形等。每件荷包都配以系带,编出百结,用流苏、料珠装饰。荷包集我国各类刺绣针法之大成,如平绣、锁绣、钉线绣、戳纱锈、十字绣、盘金绣、辨绣铺绒、打籽绣等。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收藏有清代各式荷包,制作十分考究、精美。荷包的图案千姿百态、纹样新颖,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纹样。表现爱慕、思恋、夫妻和美的,如“并蒂莲”“鸳鸯鸟”“两鲤鱼”“双蝴蝶”“和合二仙”“麒麟送子”“榴开百子”。用于喜庆祝福的有如意、博古纹样。吉祥花卉纹、百兽、万字纹等,绣于文人雅士所带的荷包,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C. 刺绣基本针法是什么

刺绣基本针法有:平绣、垫绣、扎针、戗针、擞和针、盘金、平金、施针、铺针、套针、撒针、旋针、滚针、缉针、标针、绗针、锁绣、锁边绣、打子、蕾花、挑花等等。

它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套针

单套 单套又名平套。其绣法是:

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品齐整。

第二批在第一批中落针,第一批需留一 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

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许,尔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

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许;其后,依此类推。先批后批,鳞次相覆,犬牙交错,边尽处,针口仍需齐整,在分 的地方留一水路。也有的在轮廓边缘滚一圈叠住,不留水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苏绣针法

D. 四川蜀绣的蜀绣针法

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很短的针脚,一般用在绣好的绣面上,为了更能体现色彩的调和,按刺绣物
蜀绣
象的具体需要,用二二或二三针闩,一般只用两色。深的闩浅色,浅色闩深色。此种针法适用于绣制山水和孔雀羽毛等,以体现其真实和色彩。 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有规律的长短针,每层的色不一,而见缝插针,头一层是长短的密针,长的
蜀绣
E1在短针内,第二层E2在长的内,二层以下是稀针盖在第一层上,第三层的针脚需搭在第一层的线上,这种针法可以浸色,多用于绣花卉翎毛。 蜀绣绣艺绝天下
蜀绣的发展基于蜀地富饶,尤其是所产丝帛质好量大(著名的南丝绸之路便始发于成都),故唐宋时“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宋史·地理志》),“民织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成都繁华富丽,生活享乐而艺能有所工,史称“成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隋书·地理志》)。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精神氛围使得绣艺妙绝天下。
民间凡富裕士子游女也多衣锦绣。《花间集》词多咏五代蜀中男女情事,时有刺绣方面描写,如“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韦庄);除穿戴又借多种绣品及图案抒发情思并点染境界,如“红烛背,绣廉垂,梦长君不知” (温庭筠),“绣鸳鸯枕暖,画孔雀屏欹”(顾曾)等等,尽管是词人之语,也可探知当时风俗;女红之盛,由闺阁的特定背景描写可见一斑,如“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韦庄),“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毛文锡),诸如此类,几乎成了香艳脂粉套语,如“绣户”不少是指大户人家雕梁画栋的屋宇,如王倨“绣户雕轩文杏梁”。上举词中每每用金钱绣鸳鸯鹧鸪,那直是富豪之女的事,如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所谓绣楼绣阁,当是大家闺秀的所在。但也看出刺绣及绣品在妇女生活中的重要。 蜀绣传绘画之神韵 灭针线之痕迹
古蜀绣品极少传世,较早的“北宋蜀绣双冠图片”(现藏西南师范大学),绫地,绣片高44厘米,宽30.7厘米,上绣二株鸡冠花、孤屿、水草水波纹,一雄鸡屿上昂首振翼催晓,上端钤“明昌御览”玉玺一方。明昌是金章宗皇帝年号,可能是宋朝廷赠给金国的。中国古代的山水花鸟画的成熟期在五代,其突出代表便是西蜀南唐的画家如黄筌、荆浩等。宋人之绣,针线细密,其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花草禽鸟之绣非如此细密而不能工不能真,加之题材之自然清新,比较龙凤及汉唐流行纹样更富于生活气息。后代言及绣者之工,就说“工仿宋绣”,赞扬“精刺绣”者,即言其“能灭去针线痕迹”,直称“针神”。此乃仿宋画之工,甚至有直谓“绘绣”的。
明代秦良玉锦袍也是蜀中今所见稀罕绣品。一为蓝缎并金绣蟒袍,胸背襟袖均并金刺绣蟒纹,又间彩绣万福、如意、云纹、宝相花纹等;一为黄缎 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除蟒纹,胸背又绣双凤,裙脚彩绣寿山福海,空白间绣彩云。秦良玉乃一代名将,崇祯帝曾召见并赋诗表彰其征战之功,云:“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身着蜀锦缎精绣蟒袍驰骋疆场,其俊美英武非男儿可比。服饰之用黄色在隋唐为皇帝所兴,宋元以后赤黄、丹黄、浅黄更为皇朝所专用。秦良玉因召赐“太子太保诰封一品夫人”,故可服黄缎蟒凤纹袍衫。《古董琐记》载石柱有秦良玉锦袍,极长大。有作《秦良玉锦袍歌》:“……宫锦归来抚战袍,镂金错绣皆天泽……锦袍乐府蛮女唱,弓衣合绣都官篇”(见清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引)。可见这件原藏石柱县 秦良玉家庙的精工细做之战袍非常有名。 蜀绣显著的特点,具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
一首唱少女给情郎绣荷包表达爱心的四川民歌,有句“为绣荷包儿有人求,……瞒倒爹娘绣得忙”,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互生恋情,违背父母之命,私送信物,故要瞒着。荷包随身佩带,除装钱物又作装饰,元杂剧明清小说服饰描写每每提及,欧阳修的“紫荷垂橐”即言此物。因以彩色丝线刺绣,故必出自闺阁,送心上人,图案绣鸳鸯或并蒂莲,喻有情人终不分离,针针线线,极尽工巧,最见女子惠心深情。荷包未必都特别,然而刺绣确非等闲手段。先秦典籍记“观古人之象”时,把“作会”(即绘)与“绣”并提,说“画缋(绘)之事,杂五色……五采备谓之绣”(《尚书》《周礼》)。画绣皆用色,且“绣亦须画乃刺之”,可见其不简单。汉以前刺绣主要是衣裳,王充《论衡》:“刺绣之师,能缝惟裳”。所谓“绣”,文绣(《礼记》)。只有皇帝服装才以五色绣之。据说周代以绣文绣区别以葛布与丝帛为材料的绣品。《史记》载“楚庄王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华屋之下”皇帝宠物穿绣图丝衣显是极尊贵;战国“齐纨鲁缟”很有名,这大概与齐郡尚刺绣、“恒女无不能”有关,丝织绣品大量制作在当时是极奢侈的,所以齐国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衣因绣而尊,便有等级之分,古代正史上的《舆服志》详列此种差别,谓之“典章兴矣”(《旧唐书》)。不仅如此,丝帛必须“加五采之巧,施针缕之饰”,方显珍贵,这正是“织锦刺绣,名曰卓殊”《论衡》的奇能,也是中国“女功之始也”(《礼记》)。王充论儒生之富于才学,比“犹女工织锦刺绣之奇也”。尤其商业发达生活侈靡之地刺绣更见兴盛,且名家一出,便自成流派。 蜀绣辉煌: 朝廷授五品军功 巴拿马国际金奖
作为专门技艺,历史上刺绣常为朝廷官府控制,如宋朝廷始设文绣院,招纳绣工专为皇室绣制御服及装饰品,元代在全国各地设有绣局,明代设内廷作坊专管各项工艺制作,清代同类机构叫造办处。这些官方机构除了督造朝廷政府所需,对刺绣行业的正规确立,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也起到积极作用。如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成都成立四川省劝工总局,内设刺绣科,聘请名家设计绣稿,同时钻研刺绣技法。当时一批有特色的画家如刘子兼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虫鱼等入绣,既提高了蜀绣的艺术欣赏性,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刺绣名家,如张洪兴、王草廷、罗文胜、陈文胜等。张洪兴等名家绣制的动物四联屏并获巴拿马赛会金质奖章。张洪兴绣制的狮子滚绣球挂屏又得清王朝嘉奖,授予五品军功,为蜀绣赢得很大声誉。
但蜀绣之形成专业比官方劝工局更早。道光年间(1830年),民间组织的三皇神会成立。这是一个由铺(店主)、料(领工)、师(工人)组成的刺绣业的专门行会。这种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规,确定专业分工,维持行业内部各方(如生产、销售等)的利益,表明蜀绣已从家庭逐渐进入市场,形成广为社会所需的规模生产。那时成都的刺绣手工作坊在九龙巷、科甲巷一带有八九十家,到官方劝工局成立,蜀绣业更加兴盛。如三皇神会时的刺绣主分三类:穿货(生产礼服、霞披、挽袖及其它实用品)、行头(剧装)、灯彩(红白喜事用的围屏、采帐等),到劝工局时期,实用品外更丰富了刺绣欣赏品类,如条屏、中堂、斗方、横披等,题材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并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箫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十分丰富。 蜀绣在民间广为流传男绣工独树一帜
蜀绣在民间广为盛行。当时成都周围郊县农村以刺绣为副业者众,有些家庭代代相传,故民间不乏刺绣高手。但劝工局对刺绣大力研究与创制反过来又促进了民间刺绣业的发展,刺绣商号及绣铺增多。市场需求刺激着蜀绣工艺的提高,随着绣技精进,蜀绣名声大噪,据说清代有不少宫廷绣来自四川,《成都通览》云劝工局所出之品为天下无双之品,以东洋之绣工较之,出于东洋十倍矣。这自然有赖于蜀绣固有传统。据统计,蜀绣针法有12大娄,130余种之多,是四大名绣之最丰富者,而70余道衣锦线更是蜀绣所独具。所以当时来成都的外国人,多购买数十年外之旧绣品为玩物,能出重价,如女人之裙幅,购去即作门帘;官场之,购去即作茶几上之盖面;神会之绣帐,购去即为壁上之屏幅(《成都通览》),当然还是以其精致的绣图为珍;实用转而为玩赏,自是其审美价值的提升。从方志所列清末成都之绣工出品及劝工局之绣工出品工程,可见蜀绣在当时已非常注重日用品的出产。这是蜀绣民间性突出的方面,生活需用,民间即不乏绣制。城乡妇女闲时多自绣鞋帽枕套头巾甚至帐帏被面等,操练极精者即成高手。如成都王松轩女史便自制彩线,以名家粉本绣之,尤工小品,市多争购。那时绣品时兴,尤今青年之穿休所以爱家多慕世间名品。如上海露香园顾氏之绣,由明代传至清,着意宋元名画题材入绣,点染成文,无不精妙,世称顾绣,是典型的闺阁画绣,几成民间刺绣代表。清末成都同苏杭相同,锈铺多打顾绣招牌,虽属意包装,以示其绣品上佳,但也昭示蜀绣能吸纳顾绣技艺。据说清道光年一从苏州调任四川的官员随带戏班中便有三个绣衣师傅,均为男子,皆顾绣技法。后招徒授技,顾绣之法遂融于蜀绣。于今蜀绣老艺人几乎都是男子,其因就是当时招徒囿于世俗之礼而不能招闺中女。 蜀绣面临失传有识之士呼吁保护
今天四川的刺绣似又回复女儿本色,难见男性绣工。梁张率《绣赋》有云:寻造物之巧妙,固饰化于百工……顾影自媚,窥镜自怜,极车马之光饰,尽衣裳之妊妍……言绣之技,绣之情,绣之美,非女儿之作不能形容如此。若没有女工的刺绣印象,又焉能领略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的闺中情景及感受金针银脚从人看,愿度鸳鸯满世间(清樊樊山《忆绣》诗)的儿女情怀。四川蜀绣的刺绣工场远不是过去小姐绣楼的情调,也非慵线懒针,作为一门古老工艺,蜀绣以其独特的技法(如双面绣、双面异色异形异针法的三异绣)与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受东西方人青睐,因是商品而能购得,因是工艺品而能蕴含并传导民间文化,这又是蜀绣及其爱家的幸事。
进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绣花充斥市场。随处可见人们身上、包上都有电脑刺绣的图案,既经济又美观。谁还会费时费力去搞个蜀绣图案在身上呢?加之蜀绣老艺人眼睛都已经不好使唤了,年青姑娘又不愿意学,也没那耐心坐得住。所以我们四川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就面临失传、绝迹的境地。

E. 香包的制作方法

准备材料:布、剪刀、针、线、香料、棉花、穗子、珠子

步骤:

1、准备一块长方形的布。

(5)荷花绣针法扩展阅读:

在民间荷包中,占相当比重的是香包,香包里装有香草之类的药品,包面上绣制着“五毒”,即蝎子、权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它原是五月端午的节令物品,为了防止各种毒虫猖獗,侵害人体,人们相互馈赠,挂在衣襟或帐勾上,以避除“五毒”。就形状来看,有虎形的,鸡形的、如意形的、寿桃形的、编幅形的,以取意于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富有深厚民族心理基础的绣荷包,在民间文化中,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F. 十字绣彩鲤荷花图鱼怎么绣

一般要求先把中心找到,从中心开始绣,但是我都是从好绣的地方开始绣,特别注意的压线方向一致,绣完后看起来比较有次序,拉线时力度要适当,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如果你的绣布是浅色的话可以用画格笔点出要绣的再开始绣,这样速度更快

G. 如何制作香包,需要用花吗。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香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原本就是用五色碎布缝成包囊。里面装填上香料而制成的。那时主要用于佩在胸前用于祈福祛邪,记念端午或青年男女互赠的信物。近年来,香包的造型和表现内容有了很大的创新,从形状上区分有平面的、立体的。从质地上区别有软质的和硬质的。从表现内容上说,有象征婚姻美满百年好合的鸳鸯荷叶香包,有祈福孩童平安、祛邪的五毒香包,记念端午的粽子香包。儿童佩戴的生肖香包,美观实用的手机袋香包。连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鞋垫也可放入香料,绣上花制成香包形式。目前香包的使用范围已不仅限于上述传统内容,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记念品。非常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香包的制作方法。
一、 工具与材料
制作香包所使用的工具有剪刀、针、铅笔。
制作香包所使用的材料有彩色布料、各色绒线、各色绣花丝线、衬布、硬纸板、801胶、胶水或浆糊、脱脂棉、纸筒、彩珠、光片、铃铛、香料。
其中香料是由多种芳香中草药配制而成的,配制香料所用的中药有: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高本、甘松、丁香,配制时,需用石臼分别将药材捣成碎沫,等量混合后即成香包所用香料。
二、 香包制作
香包的种类很多:一般来说可分为平面绣花组合香包、立体香包、缠绕香包、补花软面香包几种。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各种香包的制作方法。
1. 平面绣花组合香包
① 画稿样
在制作香包之前首先要画出稿样,以便根据稿样作出纸卡样板来,在这一步画稿样中,只需画出图案的轮廓即可,由于稿样是按实物的具体尺寸绘制的,因此在画稿样时要掌握稿样的尺寸准确,稿样画好后,就可用剪刀将稿样剪下。
② 剪纸卡样板

为了制作能够长久使用的样板,还需根据纸样将纸卡剪成样板。当所有的样板剪好后,就可在纸卡样板上画绣样了。
③ 纸卡画绣样
画绣样就是在纸卡样板上画出香包表面上需要绣制的花纹,在画绣样时,要考虑到绣纹的走向和针法组合,以便进行绣制。绣纹画好后,就完成了纸卡样板的制作。
④ 裁布衬

由于平面香包是由双层布衬中间填充香料而制成的,因此需要按照纸卡样板的形状对各图形剪出两张布衬,剪布衬时,用针线将布衬与纸卡样板缝合固定,再用剪刀沿纸卡轮廓将布衬剪下,布衬剪好后就可以粘布面了。
⑤ 粘布面
粘布面就是在布衬表面粘上香包的外装饰面。粘面时,先在布衬表面,均匀地涂上胶水,把布衬和布面粘合在一起。我们在这个香包中,为荷叶选择的是绿色布面,鸳鸯选择的是红色和黄色布面,布面粘好晾干后,就可沿布衬轮廓剪下,在剪布面时,要留0.5厘米宽的余量,以便粘边。
粘边的目的是为了将布衬包裹起来,防止制成成品时影响美观,为了将布边粘合的平整,在粘布边前,要沿布衬边缘将布面剪出小口,布面剪口后就可以粘边了,一般粘边可使用801胶,粘合时,将801胶均匀地涂抹在布面和布衬上,稍晾后,就可将布边整齐地粘贴在布衬上。
⑥ 布面画绣样
由于这个平面香包的表面是用丝线绣花的,因此,要首先在布面上画出绣样来。画绣样时可根据纸卡上画好的绣样,在布面上进行描绘。当所有布面上的绣样都画好后,就可以进行绣花了。
⑦ 绣花
这个平面香包表面的绣花是增强观赏性的关键,也是香包制作艺术水平的表现,因此,在绣花中,要认真仔细力求表现出香包本身的艺术特色,绣花首先用浅粉色丝线从荷叶上的装饰荷花开始,绣花芯时,可用长短针的针法,也就是一针长一针短,以表现出花芯的放射状。花芯绣好后,换深粉色丝线仍用长短针的针法绣出花瓣,以表现出花朵的立体效果。为了提高花朵的装饰性,可在花蕊中间缝上梅花状光片。为了表现出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荷叶的筋脉要用金线绣出。
荷叶绣好后就可绣鸳鸯了,黄色鸳鸯的冠子用红色绣出,再用黑色丝线绣出鸳鸯的眼睛,并用银色光片装典出鸳鸯的眼球,再在颈部绣出蓝色的条纹,鸳鸯胸部的梅花可用深粉色绣出,并装饰上绿色的花芯。鸳鸯翅膀上的花纹可用紫红色绣出轮廓,在轮廓内装饰上粉色的花朵,彩球和绿线。鸳鸯的三条尾翎可用绿色和紫色表现,这样黄色鸳鸯就绣好了,红色鸳鸯的绣法和黄色相同,只不过,冠子的颜色改为紫红色,颈部的条纹绣成绿色,胸部的花朵变为浅粉色,翅膀的轮廓更换为蓝色,尾翎上的条纹用粉色、桔黄色和绿色表现。
⑧ 缝合装香料
布面绣好后,就需要进行缝合装填香料了,鸳鸯的缝和是将两片鸳鸯绣面向外,用针缝和在一起,缝和时,用滚针法,只将两片鸳鸯的边缘缝和即可,当缝和至一半时,即可将脱脂棉夹放在两片鸳鸯之间,填脱脂棉时要在脱脂棉上撒上一些香料粉,就可将鸳鸯的周边全部缝和了。荷叶的缝和方法与鸳鸯的缝和方法近似,只是在荷叶上面收口时,要留出缝和鸳鸯和荷花的位置。荷叶的周边大部分缝和好后,就需要制作荷花了。
作荷花时,将粉色的绸布剪成方块,将方形绸布沿对角线折叠后,再对折,就形成了一片荷花花瓣,用针线把花瓣的底边缝和收拢即成一片荷花瓣,用三片这样的荷花瓣形成了半朵荷花。由于这个平面香包是双面的,所以要缝制两朵荷花,荷花缝制好后,就可以进行组装了。
⑨ 组装
组装时,把两只鸳鸯对衬地放置在两片荷叶的夹层中,再把荷花放置中间,进行比较试验后,觉得尺寸和构图都无问题,就可进行缝和组装了。缝和时,顺序将两只鸳鸯和两朵荷花缝和到荷叶上端的夹层中,就完成了香包主体的制作。
⑩ 装饰
鸳鸯香包主体做好后,还要为它配上吊穗和挂绳进行装饰。在这里吊穗选择的是黄、粉、绿三种颜色,三个吊穗缝好后,为了使香包的图形更加生动,我们在两只鸳鸯的嘴之间,还要缝上一颗珠子,塑造一幅两只鸳鸯戏玩彩珠的图形。最后我们为香包配上挂绳,这个平面绣花组合香包就制作完成了。

H. 十字绣爱莲的荷叶勾边怎么绣

十字绣勾边必须在所有十字绣都完成之后才能做。

1.十字绣勾边可以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甚至可以走斜对角的方向,具体应该如何走要根据十字绣图案的设计。

从左到右的十字绣勾边方法应该这样(奇数表示将针从十字绣绣布下面穿上来,偶数表示将针扎下去)。

2.勾角的边的时候,为了不在背面留下一段对角线,要按如上方法操作(奇数表示将针从绣布下面穿上

来,偶数表示将针扎下去)。



I. 古代人的刺绣是怎么绣的呢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刺绣(图2)刺绣[1],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民代刺绣种最著名的是顾绣。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2] 编辑本段刺绣源流 刺绣起源很早。黼黻絺绣 对凤对龙纹绣浅绢面衾之文,见于尚书。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见于前者著录。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据《尚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在先秦文献中有用朱砂涂染丝线,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绣朱红的花纹的记载及所谓"素衣朱绣"、"衮衣绣裳"、"黻衣绣裳"之说。在当时既有绣画并用,也有先绣纹形后填 刺绣艺术彩做法。 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观其针法,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汉代绣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内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种类繁多而完整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刺绣风格。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刺绣新采用的底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丝绸锦绢。其技法以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 刺绣佛像供养人东晋到北朝的丝织物,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传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绣,与唐代宗教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对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关联。此时刺绣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运用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唐代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历代迄清各时代之绣画与绘画应有不可分离之关系。 宋代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为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之满地施绣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说明了宋绣之特色。 元代绣品传世极少,台湾雇故宫博物院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观之,仍承继宋代遗风。元人用绒稍粗,落针不密,不如宋绣之精工。 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经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为其代表,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山东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绣,除各种针法外,还发现了贴绫的作法。它是在一条裙带上绣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明代刺绣以洒线绣最为新颖突出。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以几何纹为主,或配以铺绒主花。洒线绣是纳线的前身,属北方绣种,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后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为例,它用三股线、绒线、捻线、包梗线、孔雀羽线、花夹线6种线、12种针法制成,是明代刺绣的精品。属北方绣系的还有山东鲁绣、衣线绣和辑线绣。 明代刺绣始于嘉靖年间上海顾氏露香园,以绣传家,名媛辈出。至顾名世次孙顾寿潜及其妻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劈丝配色,别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所绣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世称露香园顾氏绣,盖所谓画绣也。此即传世闻名之顾绣。 顾绣针法,最主要继承了宋代最完备之已成绣法,更加以变化而运用之,可谓集针法之大成。用线主要仍多数用平线,有时亦用捻线,丝细如发,针脚平整,而所用色线种类之多,则非宋绣所能比拟。同时又使用中间色线,借色与补色,绣绘并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视图案所需,可以随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罗斗鸡尾毛,薄金、头发均可入绣别创新意,尤其利用发绣完成绘画之制作,于世界染织史上从未一见,即此可知顾绣有极其巧妙精微之刺绣技术。 清代刺绣,多为宫廷御用的刺绣品,大部分均由宫中造办处如意馆的画人绘制花样,经批核后再发送江南织造管辖的三个织绣作坊,照样绣制,绣品极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宫廷刺绣,同时在民间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绣,著名的有鲁绣、粤绣、湘绣等、京绣、苏绣、蜀绣等,各具地方特色。苏、蜀、粤、湘四种地方绣,后又称为“四大名绣”,其中苏绣最负盛名。苏绣全盛时期,流派繁衍,名手竞秀,刺绣运用普及于日常生活,造成刺绣针法的多种变化,绣工更为精细,绣线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图案多为喜庆、长寿、吉祥之意,尤其花鸟绣品,深受人们喜爱,享盛名的刺绣大家相继而出,如丁佩、沈寿等。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苏绣出现了创新作品。光绪年间,余觉之妻沈云芝绣技精湛,闻名苏州绣坛。沈氏30岁时,逢慈嬉太后70寿辰,沈氏绣了“八仙庆寿”的八帧作品祝寿,获赐赠“福”“寿”两字,因而改名沈寿。沈绣以新意运旧法,显光弄色,参用写实,将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表现于刺绣之中,新创“仿真绣”,或称“艺术绣”,针法多变,富立体感。 近代刺绣艺术家沈寿,不但绣艺高超,还分类整理历代刺绣针法,继承顾绣、苏绣传统技艺,并引用西方素描、油画、摄影的表现方法,创造散针、旋针、以表现物体的明暗虚实。她绣制的意大利帝王肖像,在意大利都朗世界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会展出,获世界荣誉最高级之卓越奖。 1911她在年天津开设自立女工传习所,传授绣艺,组办女子师范学校传习所,培养专业人才,晚年病中写成《雪宧绣谱》,总结中国自唐宋画绣、明代顾绣以及她的美术绣所刺绣针法,为我国刺绣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苏绣的发达与创新,延至今日,又形成许多新的刺绣,如乱针绣、束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精微绣、彩锦绣等。另外还有许多边疆少数民族的织绣,亦充分表现原始风格的自然美与拙朴之美。刺绣最早多为实用,及至宋元广及书画之制作,渐乃成为艺术珍赏之用。故宫所藏之刺绣,多属此类。时代最早者为五代,而用品最多者为清代。经历代的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几乎皆为精品,绣工匀整,针线细密,设色精妙,深得书法精髓,且均裱装成册轴卷,使观赏者往往误以为书画,欣赏珍藏艺术价值极高。 1958年,在中国长沙楚墓中出土了龙凤图案的刺绣品,这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刺绣品,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刺绣实物之一。 到了汉代,刺绣品的应用更加广泛,出土的实物也较多。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上海的露香园顾绣,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刺绣。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并得到朝廷的赏识。到了清代顾绣不仅震海内,而且蜚声海外,吸引了不少国外商人来上海,大量订购顾派刺绣品,一时顾绣成为刺绣的通称了。 中国古代的刺绣,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不走销,价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据市场分析家推论,要使刺绣品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新宠儿,还需收藏家们10年时间的努力。近两年国内的一些艺术品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竞现高攀,非常吸引买家竞争。 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2006年,扬州刺绣技艺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编辑本段刺绣的工艺要求 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

J. 绣花的来历

绣花,也称刺绣, 又名“针绣” 。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古代称“黹”、“针黹”。后因绣花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据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绣花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绣花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绣花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绣花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电脑绣花设计图
起源
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前,传说古代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在结婚前正在赶制一件新嫁妆,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个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盖住,而且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首次启发,聪明的苏州人从此就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吴人就开始把刺绣工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苏绣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据说三国时期的赵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画又能绣的特长,为孙权作的一幅"画绣",被时人堪称"针绝",从而赵夫人便成为"画绣"的鼻祖。
黼黻絺绣之文,见于尚书。虞舜之时,已有绣花。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绣花。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绣花闻名,见于前者著录。自汉以来,绣花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绣花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热点内容
类似七夕影院 发布:2025-07-09 17:19:21 浏览:978
梅花易数解局 发布:2025-07-09 17:19:21 浏览:926
情人节黄山 发布:2025-07-09 17:18:26 浏览:76
酒店情人节营销 发布:2025-07-09 17:18:13 浏览:630
凡哥花卉 发布:2025-07-09 17:07:10 浏览:746
fleur花艺 发布:2025-07-09 17:03:47 浏览:100
汉代荷花壶 发布:2025-07-09 16:59:27 浏览:554
栀子叶插花能养多久 发布:2025-07-09 16:55:15 浏览:824
海棠木指接板 发布:2025-07-09 16:54:05 浏览:15
梅花三弄壁纸 发布:2025-07-09 16:50:48 浏览: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