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兰花
㈠ 春兰种类与品种有哪些
根据春兰花瓣和叶片的形状和颜色,园艺上常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奇种素心色花和艺兰等类型,还有线叶春兰和雪兰常见盆栽有宋梅逸品万字方字等几十个传统品种
㈡ 浙江省的省花是什么是玉兰花吗
浙江省的省花是兰花,此外,浙江省的省花和省树各分为10种,省树为:樟树、金钱松、银杏、毛竹、南方红豆杉、马尾松、枫香、柳杉、垂柳、榧树;省花为:兰花、梅花、荷花、桂花、山茶花、杜鹃花、菊花、月季、水仙、牡丹。
拓展:
浙江省省树省花评选活动于2008年4月25日在杭州正式启动,先由公众推荐,再由专家委员会审议,产生10种候选省树和10种候选省花。2008年6月1日至9月30日,在全省范围内130多万民众投票评选。根据公众投票结果,经杭州市东方公证处公证,按最高票中选原则确定了浙江省省树为樟树,浙江省省花为兰花。
兰花又称“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空谷仙子”等,自古被称为王者之香。在南宋以后被作为爱国的象征。兰花在江浙、福建、广东、云南、四川民间栽培广泛,人们多赞赏兰花有淡雅的色姿、纯正的幽香、高洁的品格、刚毅的气质。寓意兰花为美好、高洁、贤德、贤贞、朴实、谦谦君子。
浙江的传统兰文化历史悠久。兰花栽培在唐代就很盛行,绍兴、余姚等地的民间养兰大户甚多。古越文化,兰蕙飘香,孕育名人辈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千古流传。从此,兰亭成了书法圣地,也成为兰文化发祥之地。浙江是全国的兰花文化中心,并已形成独特的兰花产业,前景广阔。
㈢ 儒释道与兰花的渊源是怎样的
公元1805年,浙江天元余姚等地掀起了一股种植兰花品赏兰花之风。先是天元道坛的道长道士,后继天元的文人雅士,再逐渐发展到名人及商家,进而成为了一种民风。
公元1819年,为了进一步宣扬崇道敬德,一位张姓道长广邀名人雅士,发起了“天元兰花盆景展现会”,简称叫“兰盆会”。这个“兰盆会”每年举行两次,每次展期历时7天。
第一届“兰盆会”在公元1819年深秋的农历十月底举行,展出了各类兰花200余盆,观赏者近500多人。到了公元1831年,“兰盆会”的规模近一步扩大,展会内容也从原观兰赏花,扩展到品兰、咏兰、画兰、赠兰。一时间,天元名人雅士云集,热闹非凡,“兰盆会”名誉姚北。
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都是讲的人生道理。做人要以正为师,以守贞为本,言不激行,有兰心兰德的人必然心性不乱,言行不偏激,就是君子,就是正人。
道家坚守的是一种真元之气,和合之气,即不被恶俗所感染的正直之气。我国蒙学著作《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古人认为,人在脱离母胎之初心性是善良的、真朴的,然而人心随着年岁的增长,习性就开始变化,渐渐地被世俗中丑恶的东西所侵蚀,变得复杂和混沌起来,如一泓清泉被污染了。
道家的修道就是儒家讲的修身,那人为什么要修道呢?因为世界是一个大染缸,太混浊太肮脏太龌龊了,染上坏的习性就必须把它去掉,修道就是返璞归真,还原人性的初态。
兰花的特性使其任凭外界物性万变,也不离性淡守贞和香清高洁的品格,成为了人们学习与修行的榜样。因此道家认为,兰花乃草中尤物,花中至宝,人若修到如兰的境界,则非圣即贤矣!
我国历史悠久,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兰花就是沉浸在优美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完美地将我国各派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主旨串联在了一起。除了儒教和道教以外,兰花对佛教也有完美的诠释。
佛教信奉的是清静、禅定和出世,而兰花生于空谷幽林,环境清静,无街市的喧闹,“不以无人而不芳”,是一种淡泊,其特点在于“定”,也就是不为外物所染,保持禅定,与佛教中的“戒、定、慧”的“定”是同一含义。
一代高僧圆瑛法师有偈云,“世间诸相皆常住,万象森罗见本真”,人和万物相同,都有各自的真实本性,要见本真就需修行,修到什么程度呢?佛家追求的是修到“真如”境界,也就是明心见性的高度。
佛家之云,禅者,静也,定也,悟也;静了,定了就得妙悟,就能生出人生的大智慧来。“贪嗔痴”是每个人身心上的蒙尘垢物,“戒定慧”乃是医治“贪嗔痴”最好的妙方。
因此,佛徒修行的第一要务就是戒,戒什么?戒贪念,戒嗔心,戒痴愚之性也。戒然后定之,戒了就清静了,就定了,心态就平和了,人生的智慧就长出来了。因此,几乎所有的佛家寺院都种植有禅兰,其目的就是用作僧尼入定悟禅与劝教世俗众生修行。
佛教认为,从养兰品赏之中也能养成兰花的遗世独立,安于淡泊,乐于恬静的品格,脱离世俗烦恼,获得清静无为的快乐。佛教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兰一君子”“见兰悟禅”之说是很有道理的。
普陀山戒忍方丈曾概括地说兰花和佛教的关系:
兰是禅花,非有禅缘,不结兰缘。兰是灵物,能卜凶吉。室浊则兰萎,屋凶则兰枯。兰有佛性,不论贵贱,平和同仁。
兰花文化与我国传统的儒释道都有很深渊源,正是由于兰花品质中的几大特点与这些宗教在精神上有很大的相通之处。
㈣ 余姚通济桥两副对联意思是什么
余姚通济桥两副对联
朝东联为
千时遥吞沧海月
万年独抵大江浪
朝西联为
一曲蕙兰飞彩鹢
双城烟雨卧长虹
蕙兰:余姚兰花尤其是春蕙兰品质优良,古今推崇,中外闻名。
彩鹢:彩舟。鷁,水鸟名,古代常画鷁于船首,故称
双城:余姚有江南、江北两座城池。称为双城。
㈤ 余姚哪个山上有兰花
四明山芦田村
㈥ 余姚市佳云西兰花专业合作社怎么样
余姚市佳云西兰花专业合作社是2009-07-30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余姚市小曹娥镇南新庵村。
余姚市佳云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330281691373411X,企业法人吕定云,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余姚市佳云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西兰花、蔬菜、水果的种植及相关种植技术的咨询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并配备操作人员的服务。
通过爱企查查看余姚市佳云西兰花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㈦ 浙江代表花是什么花
浙江省的省花是兰花。
兰花
浙江省省树省花评选活动于2008年4月25日在杭州正式启动,先由公众推荐,再由专家委员会审议,产生10种候选省树和10种候选省花。
2008年6月1日至9月30日,在全省范围内130多万民众投票评选。根据公众投票结果,经杭州市东方公证处公证,按最高票中选原则确定了浙江省省树为樟树,浙江省省花为兰花。
兰花又称“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空谷仙子”等,自古被称为王者之香。在南宋以后被作为爱国的象征。兰花在江浙、福建、广东、云南、四川民间栽培广泛,人们多赞赏兰花有淡雅的色姿、纯正的幽香、高洁的品格、刚毅的气质。寓意兰花为美好、高洁、贤德、贤贞、朴实、谦谦君子。
浙江的传统兰文化历史悠久。兰花栽培在唐代就很盛行,绍兴、余姚等地的民间养兰大户甚多。古越文化,兰蕙飘香,孕育名人辈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千古流传。从此,兰亭成了书法圣地,也成为兰文化发祥之地。浙江是全国的兰花文化中心,并已形成独特的兰花产业,前景广阔。
㈧ 关于兰花的传说故事
关于兰花的传说故事:
苍翠欲滴的宇龙山中,生长着珍稀奇异的兰花姐妹,她们是人间难得一见的奇花异草。姐妹俩一样妩媚,一样艳丽,所不同的是姐姐生长在高高的悬崖上,妹妹却生长在弯弯的山道旁,姐妹见面的时间也不多。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圆月为沉睡的兰花姐妹盖上一层银亮的清辉。朝霞在东方升起的时候,晨露为睡眼惺忪的兰花姐妹点缀上晶莹剔透的水珠。在大自然宽厚仁爱的怀抱里,姐妹俩孕育了一个个娇小玲珑并美丽可人的蓓蕾,溢出缕缕醉人的清香。
拓展资料: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形态特征: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
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
㈨ 兰花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兰花是我国人民最喜爱、最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揭示了兰花早在7000年前,就和远古时代图腾文化溶为一体,伴随着中华民族,历经七千年的风风雨雨,从远古一直走到如今。随着历史的推进,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高尚品格和幽香高洁的神韵,历代文人墨客、有识之士,无不为之仰慕。古往今来,一直被誉为“香祖”、“王者香”、“国香”、“天下第一香”。千百年来,兰花文化成为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万种花卉中最能寄托人类文明意念的花,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保存的大量的兰辞、兰赋、兰章、兰画,就足已形成了独特的兰文化。兰花所表现的形态美、色彩美、芳香美,还有自古被人们称颂的品性美、神韵美、气质美,以其高洁、清雅、幽香而令国人情有独钟。
㈩ 江浙的春兰“四大天王”分别是啥
万字万字:清同治年间(1862--1874)杭州万家花园培养,故名万字。又因发现于浙江嘉兴鸳湖,又名鸳湖第一梅。中短叶,立叶姿,质厚,沟深,富光泽。三瓣圆头、厚肉、紧边、收根放角,花开平肩或飞肩,蚕蛾兜捧心,捧端有红点,小如意舌,梗长,赤梗绿柄。为春兰梅瓣极品,旧称春兰四大天王之一。龙字龙字:花外三瓣为大荷形水仙瓣,一字肩,色翠绿,观音额捧心,大铺舌,品字形红点鲜明,花梗长,易起花,为春兰水仙瓣极品,亦为四大天王之一 。集圆集圆,又称十圆、老十圆、十圆梅,为春兰“四大天王”之一。相传是清朝威丰初年(1850年)由浙江余姚县艺兰家张圣林发现,其后又有杭州高骏甫寻得。因其花萼片着根处为圆球形,故命名为集圆。集圆的叶与花均和宋梅相似,阔叶微垂,夹杂细垂叶,但花较小。花为梅瓣,萼片和花瓣分窠,花瓣鲜艳,花色略带黄绿色,唇瓣小而圆,侧萼片呈一字平伸;鞘低,与苞片绿中带微红;花草高20-25cm。花有时开梅形水仙花瓣,侧萼片稍长圆。花容端正、硕挺,花期长。集圆生长势强健,栽培较易,繁殖快,容易开花,故是春兰中流传最广泛的品种之一。 集圆原产余姚、绍兴,现江、浙一带的兰圃及兰花爱好者栽培较普遍。宋梅宋梅为200年前清朝乾隆年间(即1736至1795),出自浙江绍兴县平水镇王化宋家店,由绍兴人宋锦旋家栽培所发现,故称“宋锦旋梅”,简称“宋梅”。据说,发现初期花型是一种荷形的水仙花瓣,后经过多人的栽培,才逐渐变为梅瓣,并成为春兰类梅瓣型中杰出、典型的名种。日本人将宋梅、集圆、龙字、汪字列为春兰之“四大天王”,而宋梅则被誉为“国兰四天王第一”。 宋梅,叶片呈绿色,厚而细长,叶幅较宽,叶长15至27厘米,宽0.7至1厘米,有光泽,先端尖;老叶多呈弧形微下垂,极为优美,嫩叶浓绿色。花大、浓香,花直径约4厘米,有绒毛般的光泽,颜色为稍带蓝色系的淡翠绿色;萼片轮廓十分清晰,圆厚,但四周较薄,稍向内卷,茎部紧缩,顶尖微突,淡绿色,两侧萼平伸或稍落肩;花瓣嫩白色,卷曲如蚕蛾,质厚而柔软,合抱于蕊柱之上;唇瓣紧贴蕊柱,端正,不会下垂,通常有1至2个或多个红点;新芽鞘鲜紫色,苞片淡红色;花葶高出叶面或几与叶面等高,淡紫红色。 宋梅生长势较强,虽是高贵品种,但栽培较易成功;容易开花,通常一葶一朵,若开梅瓣型时,三瓣萼片特别紧圆,有时也能开荷形水仙瓣或梅形水仙瓣,如植株健壮,生长旺盛时,也有偶开一葶并蒂的双花。 宋梅原产浙江绍兴,现绍兴县兰花圃及*渚、棠棣、绍兴城区一带的兰花专业户中均有栽培,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都有引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