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读

兰花读

发布时间: 2022-08-27 04:05:47

⑴ 失根的兰花阅读及答案

1、从文章题目来看,“根”“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如何理解?
根:祖国,兰花:漂泊在外的游子(含作者),理解:离开祖国的炎黄子孙极其悲哀的处境
在祖国的任何地方都有家的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的根在华夏大地,走到哪里都有家的感觉;而如果踏出了国门,那里就不再是祖国,我们失了根,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就如同“失根的兰花”。
2、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不知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虽然作者少年颠沛流离但终究在祖国,有一种归属感,因为中国就是他的家。但自从他在到了美国,这种归属感消失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美国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这使得他更怀念故土,因此感情变了,变得思乡了。
3、“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与哪句话相照应?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点明中心,深化文章内容,含蓄而又浓烈的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乡之情。
4、文章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
1,引用经典故事,增加文章说服力。2,点题,升华文章主题。3,“国土沦亡,根着何处?”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5、本文中心句是哪句?
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⑵ 边疆的兰花阅读答案每当我看见兰花展台上将深山老林中----和----比照

将深山老林中高大伟岸、婀娜多姿的植物和毫不起眼的兰花比照

⑶ 请问兰字的组词(兰花)花字的拼音是几声

兰花抄的花字是一声,读音为:huā袭

花拼音:huā

释义:

1、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2、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草。花匠。花事(游春看花等事)。

3、形状像花的东西:雪花。浪花。钢花。火花。棉花(棉的絮亦称花)。礼花(烟火)。挂花(指战斗中受伤)。

4、用花装饰的:花圈(quān)。花篮。花灯。花车。

5、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花样。花边。花花绿绿。印花。

(3)兰花读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花纹[huā wén]

各种条纹和图形。

2、花坛[huā tán]

种植花卉的土台子,四周有矮墙,或堆成梯田形式,边缘砌砖石,用来点缀庭院等。

3、花冠[huā guān]

花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若干花瓣组成。双子叶植物的花冠一般可分为合瓣花冠和离瓣花冠两大类。

4、桂花[guì hu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核果卵圆形。花供观赏,也可做香料。

5、花丛[huā cóng]

丛生在一起的花。

⑷ 失根的兰花阅读答案

1.怀念故乡
2.运用论据,更具体生动的表明了一个人不能失内去他的根,不能忘怀他的家乡
3.不爱容看是因为这些东西对我来说着实没什么吸引力,不敢看是因为怕看到与故乡相像的东西是我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
(2)版画指故乡的人和事已经成为一幅画在我心中,不锈是因为我永远不会忘记
4.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花简直没有两样.
我在异国看到了些花百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家乡的花,表达了我思乡之情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⑸ 失根的兰花阅读题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象首诗,也象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了一栋栋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象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囿有两片,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是从中国来的吧!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花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他们的背景应该是 来今雨轩, 应该是 谐趣园,应该是宫殿阶台, 或者亭阁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大江南北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的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事物,也见过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从未因异乡事物不同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是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了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觉她古老,并不感到伤感。我曾在秦岭中拣过与香山上同样的红叶,在四川蜀中我也看到过与太庙同样古老的古松,我也并没有因而想起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穷得象个乞丐,而心中却总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的说过自己:“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到了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也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头发一根根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感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没有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记忆起,故乡土地的芬芳,故乡花草的艳丽。
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笨拙的老牛,才显得淳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素墓庐,把她点缀得美丽了!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从没离开过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依, 依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个中的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 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因为作者身在美国,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
2. 作者在前面说“我,到处可以为家”,后来又说“到处不可以为家”,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作者认为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没有离开国土,后来到处都不可以为家是因为身在异国。
⑴ 作者由眼前美国校园里来自中国的花联想到自己漂泊海外的境遇,引出下文。
⑵ 美国校园里的美景无法安慰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而突出他炽热的爱国情怀。
作者
作者陈之藩(1925年6月19日——2012年2月25日),字范生,河北省霸州市人,曾赴美、英留学获博士学位,并在香港和美国的大学讲学,也曾回国在清华大学、台湾大学等校任教。陈之藩在物理、电学等专业领域的著作极为可观,曾获选为英国电机工程学会院士。他的散文作品带有透彻的理性,取材常由生活体验出发,融入丰富的人生阅历,风格极为突出。
原文
理解
1.本文由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看花写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怀念故乡。 2.文章最后写到郑思肖画兰,并化用一句名言,其作用是? 运用论据,更具体生动的表明了一个人不能失去他的根,不能忘怀他的家乡。 3.品位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不爱看”与“不敢看”的原因是什么? 不爱看是因为这些东西对“我”来说着实没什么吸引力,不敢看是因为怕看到与故乡相像的东西是“我”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 (2)“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版画指什么?为什么会“不朽”? 版画指故乡的人和事已经成为一幅画在“我”心中,不朽是因为“我”永远不会忘记。 4.人在异国,对祖国的思念会异常深切。试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句: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花简直没有两样。 说明:“我”在异国看到了些花百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家乡的花,表达了“我”思乡之情。 5.写出两句表达“思乡情怀”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从文章内容上来看,题目中的“根”和“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应如何理解?
2.点名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3.文章“的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作结有什么作用?
4.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飘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务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1.“根”比喻的是自己的祖国;“兰花”比喻的是漂泊的自己。
在祖国的任何地方都有家的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的根在华夏大地,走到哪里都有家的感觉;而如果踏出了国门,那里就不再是祖国,我们失了根,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就如同“失根的兰花”。
2.我这时才恍然感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没有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
3.一,引用经典故事,增加文章说服力。二,点题,升华文章主题。三,“国土沦亡,根着何处?”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4.虽然作者十几岁就在外漂泊,但是他从未离开过华夏大地,履历的都是祖国的山河,到处都能找到家乡的相似之处,家的感觉;而作者离开祖国到了美国之后,身在异国他乡,就相当于和家失去了联系,生活方式、习惯和环境的改变,使他甚至不能从熟悉的事物那里找到家的感觉。所以,作者“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

⑹ 二月兰季羡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二月兰是一种野花,但在作者季羡林的回忆里,二月兰是悲欢离合的。下面由我为你带来关于二月兰季羡林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月兰季羡林阅读材料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去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认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刻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儿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一到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话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真“语”起来,岂不吓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在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花开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的青草丛里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但婉如还活着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它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以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如今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然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检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切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了“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美好的言辞,到处见到的和悦的笑容。然而我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没有。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到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个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无语,兀自万朵开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二月兰季羡林阅读题目
1.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二月兰开放的情景,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的身影,请简述从作者对二月兰的描写中,你看到先生人格的哪几个侧面?

2.“形散而神不散”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作适当分析。

3作者回首往事,浮现在眼前的并不是那些所谓最辉煌的时刻,而是那些最平凡而又最亲切的瞬间。请概述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展现真情、真思于情景相融之中,创造出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的艺术境界。

B.作者借二月兰点染自己的悲欢,感叹大自然的永恒无穷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天行健”人们要自强不息的思想感情。

C.作者对常见的野花二月兰的描写,歌颂了千千万万像二月兰一样的普通老百姓,揭示了“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深刻的真理。

D.作者在描写二月兰时主要运用了拟人、夸张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E.从这篇散文看,作者的语言特色是非常淳朴、恬淡,从天然本色中追求绚丽的美。
二月兰季羡林阅读答案
1、①逆境中依然巍然挺立;②乐观自信;③达观顽强。

2、形散:体现在漫谈身边琐事,泛论世态人情,仿佛信手拈来,却娓娓动人。神不散:体现在以“二月兰”为线索,组织材料,一线贯通。

3、人和事:老祖采荠菜;婉如匆匆而去的身影;虎子和咪咪在二月兰丛里嬉戏;“”中遭遇劫难成了“不可接触者”;“”后,成了“极可接触者”。好处是:小中见大,以少胜多。

4、BC。

猜你喜欢:

1. 兰花的智慧原文阅读练习题答案解析

2. 一盆兰花阅读题答案

3. 纪念但丁高考阅读题及答案

4. 《逍遥游》中考阅读题的答案

5. 李星沅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⑺ 兰怎么读音是什么

兰的拼音是:lán,二声。

一、释义

1、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花清香,可盆栽供观赏。

2、兰草,即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圆形或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兰,香艸也。从艸,阑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兰(兰),一种香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阑”作声旁。

三、造字本义

名词,古人挂在小栅门上的一种多年生香草,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有微香。

(7)兰花读扩展阅读

字形演变(如图)

组词:

一、吊兰[diào lán]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丛生,叶丛中常抽出细长柔韧下垂的枝条,顶端或节上萌发嫩叶和气生根。附生于树干上。常盆栽悬挂室内,供观赏。

二、建兰[jiàn lán]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条状披针形,夏秋季开花,淡黄绿色,有紫色条纹,气味清香,供观赏。

三、兰舟[lán zhōu]

木兰木制造的船。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四、白兰瓜[bái lán guā]

甜瓜的一种,果实球形,果皮光滑,没有网纹,成熟时乳白色,果肉浅绿色,味甜。耐干旱,主要产于甘肃兰州一带。

五、素心兰[sù xīn lán]

植物名。兰花的一种。叶长尺许,狭而尖,有平行脉;花黄绿色,每茎一花,香幽而清。花瓣无细紫点,故曰素心。

⑻ 兰花阅读答案

《兰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题。
兰 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í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
答:①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
②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
7.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
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咒)骂;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2、具有超强生命力(生命力极强、顽强拼搏,或其它相同意思的表达);想见(兰草);肃然起敬。
3、反衬或衬托(或对比)。
4、惊喜、敬佩。
5、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6、①描写或描绘、绘;②赞(美、颂等)。
7、本题难度较大,评分应从激励出发,不必苛求能否构成排比,只要所写的短句中又恰当的,一句给1分,给满2分为止。若其中出现有创意的某个短句即可高给满分。(原句: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仅供参考。)
8、揭示(表现、突出等)主旨(中心、主题等);含义理解要点:①两者同样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或顽强拼搏的精神;②战胜灾害(困难),重建家园(美好生活)。
9、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论选句是否恰当,只要言之成理都应给分。

⑼ 拉脱维亚西兰花是什么梗

被绿了。
该词常见的完整的说法是“被人带了绿帽子”。隐含的意思是爱人出轨,和别的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被出轨的一方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
虽然说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盛行,原本讳莫如深的话题也常常被大家用来调侃或者是自嘲,诸如隔壁老王、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就得带点绿、原谅帽、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等等相关跟出轨相关的词语,也成为了常见的网络流行语。

热点内容
海棠绿眼膜 发布:2025-07-22 23:08:27 浏览:806
北京牡丹江机票 发布:2025-07-22 23:03:59 浏览:820
花卉施工组织方案 发布:2025-07-22 23:00:04 浏览:491
盆景开花了 发布:2025-07-22 22:48:52 浏览:128
玉兰花车 发布:2025-07-22 22:41:00 浏览:818
荷花窑门票 发布:2025-07-22 22:26:36 浏览:269
攀枝花阳光水艺消费 发布:2025-07-22 22:22:16 浏览:694
盆栽桔子树掉叶 发布:2025-07-22 22:20:35 浏览:278
自然堂玫瑰果系列图片 发布:2025-07-22 22:19:47 浏览:623
七夕去看看 发布:2025-07-22 22:19:46 浏览: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