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与描摹
1. 描写荷花和荷叶的优美语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满专池的荷叶,有的像属一把撑开的大雨伞,像母亲保护孩子似的保护着“伞”下的荷花;有的像一把把扇子在风中摇曳;还有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铺在水面上,上面还托着晶莹透亮的水珠,在叶片上滚来滚去。
一根根带刺的荷梗顶端是一朵朵盛开的荷花。荷花的色彩特别美,有洁白无暇的,有白里透红的,还有红中带绿的。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有的从荷叶中冒出来,宛如一只独秀,向千万人展示着自己清雅的魅力;有的羞怯地躲在圆盘下,时而现身,时而隐藏,犹如害羞的少女始终不敢迈出闺房半步;有的还只是花骨朵,露珠形的圆脑袋,显现出几分雅 嫩;还有的半开半合,让人不免觉得好奇“里面有什么呢,是不是在指引我去探索……
早晨,荷叶、荷花上都沾满了晶莹的露珠,这水珠酷似珍珠、宝石,或是水晶,给池中的植物于增添了一份秀丽随着冉冉升起的红日,那珠水呼应着,也洒上一片金色,而我,也已变成蜻蜓,穿梭其中,忽而立在花头,忽而站在碧绿的荷叶上,融进这妙不可言的一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 描写荷花的优美散文
描写荷花的优美散文篇一
绽放的荷花,犹如谦谦君子,没有哪一种花,能像荷花一样,受到众多朋友的追随与欣赏。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每一个季节,在一些场景里都能见到荷花的姿容。摇曳中,满目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尽显荷花君子之风。
冬末,到了日融夜冻之时,大自然把秋天开不败的荷花,经过风雕日塑,把个冰荷世界打扮得精彩纷呈,多彩艳丽。“冰封残荷情意浓,琥珀光里藏奇影。昨日惊雷今日霜,道是无情却有情。”
春回大地,慢慢地,荷花伴着盛夏,娇羞欲语,清香阵阵,沁人心扉。满目的荷花,渲染多姿,高雅美妙。荷叶托起善良的露珠,雨中荷花别具风情万种......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傲骨,极尽展现谦谦君子之圣洁。
秋意渐浓,荷的花季过去了。又到一年荷尽时,朵朵荷花的身影,依稀摇曳。“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古往今来,吟诗作赋赞美荷花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寻常百姓也把荷花视为圣洁之神,更有傲骨君子如荷花般出污泥而不染。
冬天的北国,虽不是荷花怒放之季节,但冰封霜裹中的残荷,依然向人们展示着一缕圣洁,续写着荷花的辉煌。
我赞美荷花,欣赏她四季的妖娆;我赞美荷花,彬服她的谦谦傲骨;更赞美荷花,佩服她的圣洁无暇。
四季荷花四季美,季季花开惹人醉。傲骨污泥而不染,圣洁姿容永相随。
描写荷花的优美散文篇二
荷花是要仰望的,尽管它并不含苞于我们的头顶、怒放于我们的眉睫。
荷花生在池塘、湖河,远望是平视,近看是俯视,但我依然觉得,我们是在仰望,因为荷花从来都盘踞4在我们的景仰之上。
当它从诗经的河流中崭露头角,一路上袅袅娜娜,羞羞涩涩,至遇上三闾2大da4夫时,便大放异彩。”制芰ji4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屈原慧眼识荷,把荷披在身上,让荷贴近他的肌肤、他的志向、他的情操。他高山仰止的形象,第一次将荷高高举过世俗的目光。
之后,荷便与诗人结缘,并且植根诗中。它在李白的诗中徜徉,在杜甫的诗中踌躇,在王维的诗中禅定,在李商隐的诗中啜泣。当它迈步北宋,一头闯进周敦颐的怀抱,它便登上高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xièwán焉。”七种品质,卓尔不群,从此大写于我们的心空。
荷花载着高贵的品质,载着诗意的生活,姗然于我们的眼眸。在乐府民歌里,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翻动过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热过多少深挚的思慕。而《西洲曲》中绵邈的吟唱,更是青如莲子,柔似流水,萦心绕耳,千年不绝。而摊开王昌龄的绝句,那种“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闻歌始觉”的采莲生活,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经典。周邦彦的“小楫jí轻舟,梦入芙蓉浦pu3”的幽梦,我们只能神往了又神往。也许我们也曾误入过藕花深处,只因为缺少几杯沉醉,便无法“惊起一滩鸥鹭”,栖息于暮归的诗情。
荷花无言,可它捧着清香的呓语,开在城市的边缘,乡村的怀抱,摇曳yè在我们的窗前屋后。它将深碧的绿意,送进我们的凝望,即使烈日炎炎,只要你能静对,你浑身上下便会流淌着潺潺的凉气。它将荷风吹进你的幽室,荷香渗进你的心脾;它纯净的花色,一如处子的眼神、微匀的呼吸,那种宁静与安恬,让你不忍心有丝毫唐突。这一刻,你感觉荷塘是一个梦,乡村是一个梦。幽幽清梦,只能被星光微照,被蛙声拉长,被突然而至的蝉歌提到杨柳的梢头。
我们的目光在水上,是颤动的涟漪,一再被荷超越。阳光从天空而降时,我们的目光在荷伞之下,享受阴翳,也享受云层中洒下的雨点敲出的`清响,那是一片鼓的节奏,一片锣的音韵,抑或几声弹拨,不紧不慢,未成曲调先有情。
荷花行走在唐诗宋词中,唐诗宋词是高于我们目光的永恒风景;荷花开在明清水墨画里,悬挂于厅堂,那是让我们永远仰望的艺术;荷花亭亭玉立在朱自清和余光中的散文中,他们的散文是激荡于我们心灵河床的波光艳影。
那吒是站在荷花之上的,他舍去了血肉之躯,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菩萨是站在荷花之上的,她普渡众生,是我们理想的寄托。
我们只能端坐在荷花下,用一生仰望,且慢慢将自己砸碎,揉进碧荷,揉进红莲,揉进埋没千年依旧能胚胎i萌芽的莲子。
仰望荷花,我们注定要与这个世界藕断丝连。
描写荷花的优美散文篇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炎炎,又到了欣赏荷塘美景的时节。我素来不关注花事,但唯独对荷花情有独钟。
儿时,最惬意的精神生活莫过于那些神奇鬼怪的故事,为什么观音菩萨要端坐在一朵洁白无瑕的莲花上呢?后来,我才从佛书里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一生下来就会走路,他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会生出一朵莲花。于是,莲花在佛教中就成了清净节欲和富有智慧的象征,那观音菩萨就是大智大勇,普度众生的象征,所以,只有荷花才能配做她的座椅。
吟咏荷花诗所道:“灼灼荷花端,亭亭出水中。”描摹了它的身姿。“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赞美了它的秀色。一篇《爱莲说》更是把荷花写得品格高雅,气度不凡。历代的文人骚客不仅为荷花挥毫泼墨,许多人还以莲花自比。
一日,友人来访,邀我翌日一同赏荷,来到了磨山植物园,我们拣花盛的地方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举目望去,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花带珠,皎皎无暇。绽蕾怒放的,嫩蕊摇黄的,芳唇轻启的,娇羞欲语的等等,不一而足。那一片片的荷叶或浮或立,密密叠叠,如碧玉托浮于水面。我随口吟出两句古诗:“荷叶团团擎翠盖,莲花灼灼斗红妆。”
莲花属于睡莲科多年生草木植物,生命力顽强,颇值称道。一粒沉睡于地下千年的古莲子,只需在莲子两端各钳去一至二毫米,给足水分和一定的温度,三天后便会抽出嫩绿的新芽。若重新种植,依旧可以开花结果。
这时,天空忽然滚过一阵闷雷。接着,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落下来,雨势甚猛。我随友人到湖边小亭避雨,禁不住为满湖的荷花担心。友人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不打紧,雨来得巧,正好让你见识荷花的风骨。”
“雨打荷叶有声画,风吹渔舟无字诗。”这正是江南赏荷的绝妙景致。说话间,大雨如注。暴怒的天公,挥动着无数条长长的雨鞭,抽打着荷花的叶,发出一片“咚咚”的声响,像千面战鼓,时急时缓,时松时骤。
我暗自叫苦,这满湖的荷花即使不被雷雨击倒,叶必定是花残叶败,七零八落了。暴雨将息,纤细的雨丝还在空中划出一条亮丽的彩虹,我们便赶到湖边,只见满湖荷花昂然挺立,面无惧色,像是威武的勇士,经过暴雨的洗礼,更显得清秀,雅洁,可爱极了。友人见我看得入痴,笑着说:“怎么样?其实,这荷花不但风骨顽强,还颇具献身精神呢!”
荷花果实可食,有莲子粥,荷叶粉蒸肉,排骨藕汤。殊不知,藕节,莲子,莲蓬,莲房,花蒂,莲须皆可入药。据说,华山顶上有一池生有千叶荷花,吃了便成仙。《太清绪草木方》也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莲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后放置在竹制的容器中,服上一勺,便可令人不老。这虽被涂上了神秘色彩,但从侧面说明了荷花的药用价值。就连那静谧地躺在水面上的荷叶,其功用也并非只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用它煎药,不仅去暑生津,还能助人文思。荷花浑身上下无弃物,无怪乎诗人们叹曰“落残数柄荷花蕊,浸得一瓶泉水香”了。
一阵荷风沁凉如水,拂去了我心头阵阵暑气。啊!这就是荷花,它“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风度高雅,毫无哗众取宠之心,秀丽端庄,却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于朴实里见俊逸,在持重中显风骨。
盛夏时节,以幽幽清香,窈窕身姿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风刮不倒,雨摧不弯,傲然挺立,气宇轩昂,又赢来了“花中君子”的美称。秋风萧瑟又尽其所有,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家,只留一簇根柄,在水底默默积蓄,待来年重新奉献。
我想昙花娇娆。可惜寿命太短,云竹秀丽,然而无果实奉献。而荷花呢,集高洁,顽强,牺牲精神于一身,给予了人们多少启迪啊!
3. 有哪些关于荷花的描写
你好!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古往今来一直被文人墨客所歌颂。以下关于荷花的描写:
《小池》
唐·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只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此诗虽然写出了作者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段,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描写荷花的古诗词名句介绍
荷花是夏天花的代表,别名莲花、芙蕖、芙蓉、菡萏、藕花等等。以其外形特征命名的有荷花、芙蓉、菡萏;以其生长习性命名的有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的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荷花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之句,《离骚》中也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可见先秦时期,荷就有象征美丽、高洁的意义。南朝时,关于采莲的民歌盛行,如乐府长诗《西洲曲》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之句,因“莲子”谐音“怜子”有爱怜之意。真正把莲的地位提升到君子的应该是宋代大学者、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他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之君子者也”。后多以荷花比喻清高脱俗,不与世俗同流的君子。
关于描写荷花的诗词有很多,最为人们熟知的当推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句,它把荷花的美写到极致,千百年来广为传颂。他的另一首《小池》也别有风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通俗质朴,清新自然,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有一首《暮热游荷池上》,描写的是夏日荷花。“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夏天的闷热,很容易让人抓狂,好像被一个巨大的东西蒙蔽着,感觉不到一丝凉风,连空气也仿佛凝滞起来。已经到了傍晚,天气还没有转凉的迹象,连那荷花都开始忧愁了,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把头深深地藏在荷叶中。这两句写夏天的闷热,但流露出来的却是诗人的欣喜之情。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笔调轻快,表达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之情。另一首《咏荷雨》也写得饶有趣味,“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荷叶上的雨如珍珠一般,晶莹透亮,不断地跳动。雨初落在荷叶上,就碎成小粒的珍珠,一瞬间又聚成一颗大的,如此反复。荷叶此时成了一只硕大的绿杯,它的每一次晃动都使得珍珠滚动聚合,等到雨水积聚多了,荷叶便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微微一倾,水珠便像水银一般泻入池中。
北宋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中对荷的描写最为王国维称道。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词却清新自然,如出水芙蓉,特别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神理”应指精神、神韵,是把荷所具有的风神韵致准确地传达出来了。荷叶上残留的雨珠,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很快消失了。水面上的荷叶如撑起的一个个圆圆的伞盖,在晨风的吹拂下,不断地“招摇”呢,又如一位位采莲的江南女子,身着绿罗裙翩翩起舞,真是可爱之至。词句炼一“举”字,画面感极强,将荷叶擎出水面的样子形象地描摹出来,玲珑可爱,意趣横生。
李商隐对荷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关于荷花最为著名的诗句应是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情感悲到极致,意境却美到极致。“残荷”是红莲的故衣,经历了夏与秋的变换,越发的沧桑,雨打残荷的声音想必也不会那么悦耳。只是,在这样的一个秋夜,除了萧萧风雨声,最动听的恐怕就剩下雨打残荷声了吧。一声声,点点滴滴,错落有致,总算胜过一个人孤独地度过这漫漫长夜。一个“留”字,足见得诗人的欣喜之情,还好没有错过,还好就这么不期而遇。他还说,“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在这里,荷叶荷花的相配是完美无缺的,荷叶之卷舒,荷花之开合,相互映衬,自然而然,美丽无比。荷花盛开之前,荷叶已浮在水面上,清润圆正,渐渐扩大而成伞盖擎在水面。这时荷花才缓缓而来,如娇羞的美人,隐藏在荷叶间,二者相映成趣,和谐自然,彼此的美才得以展现。当然,诗人写的不仅仅是花与叶关系的问题,而是有深意的。诗人将荷叶荷花相配的特殊美与其他花卉对比,其实是说他们二人琴瑟和谐,佳偶天成。后来,荷叶却代表了他心中的遗恨,“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连用两个“荷叶”,说明荷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之重。这两句把无情的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生、枯都与诗人的哀思有关。这两句无论从语气、字句、修辞、写法诸方面无不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悼亡的沉痛之情。
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中也有两句描写荷花的精彩词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他不过写的是荷的衰败乃至自然界万物的凋零,可王国维却从中看出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菡萏香销翠叶残”就是说荷花香气已经消减了,花瓣已经零落了,连青翠的荷叶都已经凋残了。荷花的凋残不同于桃李,桃李往往一下子落尽,是“风飘万点正愁人”,让人一刹那就把所有的悲伤都释放出来。而荷花却不是这样,它一瓣瓣地零落,一天天地老去,荷叶一片片地残破干枯,直到最后还留在水面。它的老去像极了人生,那是一种可怕的憔悴,让人不紧不慢地看它由盛转衰,让人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生命轨迹。
李清照著名的《一剪梅》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当然她着重写的不是荷花,凋残的荷花在这里只是引起她情感波动的触媒而已。花开花落,既是寻常自然现象,又是人间悲欢离合的象征。花谢有再开之日,而人的每一次离别都不能确定是否还能重聚,因此“相见时难别亦难”。“玉簟秋”是说竹席发凉,既是触觉,也是词人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如果心是孤独悲凉的,就算是厚厚的锦衾也应该是冰凉的吧。可是那种闲愁无法排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袭了一身,这浓浓的秋意,不过是浓浓的闲愁。她青春年少时也与荷花有一次充满趣味的邂逅。“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终于到了日暮时分,作者得以畅览溪亭精致,于是驾着小船回家,不料却闯入了荷花深处,结果“惊起一滩鸥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这里是为了符合格律的要求而用藕花。这两句虽为记事,却勾画出一幅美妙灵动的荷间少女图。田田的荷叶间,点缀着盛放的荷花,忽然一阵骚动,荷叶、荷花都摆动起来,原来是一位少女泛舟闯入,她正胡乱地划动小船寻找归路。还有一首秋日游湖之作,“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这时虽然荷叶荷花都已经残败,可是莲子却成熟了,一朵朵莲蓬挺立在湖面,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之感。湖边的苹花和岸上的小草并没有萧条的起色,反而像被清莹的露水洗过一样青翠欲滴。这两句写深秋之景,“莲子已成”是对“秋已暮”的呼应,更是“红稀香少”的具体呈现,虽有“老”字,却无衰败颓唐之意;虽然不再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情致,也一样使人愉悦,那饱满的莲房蕴藏的不正是希望吗?况且再加上绿油油的苹花汀草、沙中睡眠的鸥鹭,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机,显示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
孟浩然有一首《夏日南亭怀辛大》诗,其中有两句涉及到荷花,虽然只是一带而过,却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香气幽微清淡,在凉爽的夏风中夹杂着,若有若无,一阵阵袭来。竹叶上的露珠时不时滴下,发出清脆的声音,如珍珠落玉盘般圆润悦耳。关于这两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一时叹为清绝”,除了景色本身给人以美的感受以外,同它们的音乐美也大有关系。诗句中的.去声字“送”铿锵有力,加强诗句的抑扬顿挫之美;“滴”字音韵和谐舒畅,本身就有一种清脆的声响。这种嗅觉、触觉的美妙,仅凭朗读就能感同身受,更何况诗人还身临其境呢?
大诗人李白也偏爱荷花,它说“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壮美的荷花图。柳永说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李白张口就是三百里的荷花,所望之处皆是荷花荷叶,令人眼花缭乱,陶醉不已。不仅如此,他还请来美人西施继续为镜湖锦上添花,西施采莲,美得不可方物,以至前来观看之人阻塞了若耶溪。李白的《渌水曲》也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小诗,它把人与荷花融为一体,极富情味。“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妙龄少女,清新而妩媚,它半开半闭像是要开口说话一样,又带些许的羞涩,十分动人。见此美景,采苹女突然神魂摇荡,无限哀婉惆怅起来。此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是“荷花娇欲语”。荷花纯洁无暇正像一位纯真的少女,她欲言又止,无限羞涩。“欲语”二字尤为传神,运用拟人手法,刻画出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态,同时也暗喻诗中的采苹女情窦初开的娇羞面容。大概正因为采苹女见荷花如见自己,而触动了心中的情事,以至“愁杀荡舟人”。还有一首《折荷有赠》诗里写到“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女子攀折了一枝荷叶,见硕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水珠不圆自然有客观因素,作者这样说当然是别有寓意,它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聚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暗寓了女子由对爱情的向往转为些许的失望这种心理过程。也有一首送别诗,其中“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两句描写江南水乡的景物。翠竹本生于岸边,并非水中,诗人不说竹色绿,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竹子的倒影;荷花原生在水面,作者不说荷花香,却说“镜中香”,同样说的也是倒影。荷花水中的倒影,是不会香的,作者想象力超群,一句“镜中香”颇具禅意,看似有违常理,其实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实在是妙绝。
贺铸的《踏莎行?杨柳回塘》写的是荷花的命运,同时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两句是荷花的心事,它终于还是向诗人倾诉了。当然这是作者的想象,因词中的荷花既是人,人与花合二为一,所以诗人才发此感慨。荷花开在夏季,而夏天却不是百花争妍的春天。春天万紫千红,百花最终选择“嫁与”春风,就连飘落都是风风光光的。可是荷花却不懂也不屑如此,她开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于回塘、别浦中开放,她不愿与群花争艳争宠,那种孤芳自赏的个性与梅花相仿。这是写荷花的性格,也是写作者的品格修养,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的高雅志趣。但反过来讲,正是由于荷花当年不解嫁春风,才落得“红衣脱尽芳心苦”的凄凉晚景,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性格与社会风习相冲突,以致仕路坎坷,沉沦下僚的感叹,流露出美人迟暮的悲叹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荷花因是夏天之花,夏天又是多雨的季节,因此,古诗词中的荷花常会与雨珠连在一起,如元好问的“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很多情况下,荷花都是作为景物中的一个组成成分而出现,如描写江南水乡的“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句,描写池塘的“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之句,描写夏日的“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等等。
5. 中国历代文人对荷花的描写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6. 描写荷花颜色的句子有哪些
碧绿的荷叶像个大玉盘衬托着荷花,美丽绝伦。
夏天,荷花池里的荷叶碧绿碧绿的,挨挨挤挤的,就像一个个圆盘,又像一柄柄大伞,一阵风吹来,荷叶你拉拉我,我扯扯你。
荷叶们在池塘里召开了挤压大赛。每片绿油油的荷叶像个大力士,你挤我,我挤你。
去年夏天,我去了北京清华大学的莲桥,走近荷塘,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翠绿的荷叶,就像绿色的海洋,让人陶醉,心境豁然开朗起来。
在池塘里,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
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的颜色分为白色、粉色还有红色的,好看极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像水晶一样纯洁。
荷花的形状就像一个个小摇篮,只有你仔细地闻它,才能闻到它那清新淡雅的幽香,荷花有粉色的、乳白色的,但是乳白的荷花却很稀少,荷花有单瓣、复瓣、半重瓣。
荷花有的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开了,像一个个小泵娘,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在水里跳舞。
7. 描写荷花的唯美散文
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了。以下是我带来描写荷花的唯美散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荷花的唯美散文 范例1
盛夏到了,荷花开了。
在西安的莲湖公园、丰庆公园、植物园以及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等地,都可以看到亭亭玉立,娇艳欲滴的荷花。此刻,我的脚步正停留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太液池的北岸,望着池中的荷花,水中的涟漪,还有团团碧绿的荷叶,真是叫人流连忘返。
太液池的荷花与众不同,它吸吮皇家之地气,秉承大唐之遗风,在这里开得恢弘雅致,赏心悦目,动人心魄。你看那荷花如水中的仙子,娇媚可爱,韵味十足,一颗颗水滴亮若明珠,在叶上滚动;一朵朵荷花像是一个个少女,被风一吹,随风摇摆,舞之蹈之,格外迷人。那些盛开的荷花露出黄色的花蕊,给漫漫荷塘带来一池清香。
我漫步在太液池边,一边赏花,一边感受荷塘的魅力。在偏西的水面上,有一“采莲图”雕塑,展现的是唐代宫中女子移舟采莲,嬉戏其间的情景。池中一名女子在撑船划行,两名女子在船头伸手采摘荷叶与莲花,而岸上的另一名女子正呼唤她们快快归来。岸边的石头上有这样一首诗:“罗裙霓虹裁,芙蓉向脸开,泛舟烟波面,太液照影来。”活灵活现地反映了当年宫女们采莲的景况。
太液池,又名蓬莱池,位于大明宫的北部,是唐代重要的皇家池苑。据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和整体勘探,太液池分东西两池,西池最大,呈椭圆形,东西长484米,南北宽310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池中偏东有一土丘,高5米多,即蓬莱山遗址。东池略呈圆形,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两池连接处仅3米多。而今的太液池基本是按原状恢复的,并引来活水,使其长年碧波荡漾,绿水盈盈。
盛唐时的太液池莲荷蓬生,满池生香。从出土的淤泥看,其中夹杂着大量的荷叶荷花遗痕,许多还带有茎干和莲蓬。由此可见,当年太液池“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的盛况。难怪唐玄宗和杨贵妃常在此赏荷,并对身边的左右说:“莲花再美,能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
太液池的荷花开得多美啊,清香远溢,沁人心脾,展现出一种壮观之美,高洁之美,清新之美。花儿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枝干立于清清灵灵的碧水之上。即使是花瓣儿落在莲叶之上,而直愣愣地挺出一个硕大莲蓬,那水下的莲藕就更是令人喜爱了。荷花的美,不仅表现在外表,更在内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自自然然的美。
由此,我想到一些关于荷花的诗文。周敦颐的《爱莲说》,用“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品格;诗人杨万里则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荷花的美丽。同时,他又以清新活泼的笔调,写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佳句,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古人的诗已成为千古绝唱,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荷花赞美诗呢?
生活就是舞台,有生活就有诗篇。据悉,如今的荷花种子有的已上过太空,培育出的荷花比普通的荷花颜色鲜艳,花朵硕大,生命力极强。你看,一朵荷花就是一首诗,一首现代的诗。
太液池的荷花静静地开着,游人如织,来来往往,人们在品味着荷花的清香与美姿,同时心中也在酝酿着一个梦,一个明天的梦,未来的梦,美好生活的梦。
描写荷花的唯美散文 范例2
荷花是安静的。在风和日丽的时候,碧绿的荷叶一簇簇的簇拥着,既使很宽阔的水面,它们也奇怪的那样紧密的生长,如众星捧月般奉出几朵粉色的或白色的花朵,散发着阵阵幽香,有人欣赏,它尽展国色天香,无人留恋它也独自芳华,就这样安静的美,如定格在一个镜头里的画面,没有渲染和烘托,她的安静超然世外有佛教的禅意。
我喜欢荷花。
荷花是灵动的。黄昏时候,度上人工修建的木桥,近水看荷。有风吹过,水面上会荡起一波一波的涟漪,扔块石子下去,扑通一声,惊飞几只蜻蜓,一只白色的蝴蝶也从荷花蕊里翩翩的飞起落到远处的另一朵花间。云层低低的,天气有点闷热,期盼着下点雨带来凉意。这时我看到几只紫燕低低的掠过水面,紧接着天空就飘落或疏或密的小雨,雨丝如织,被风随意吹斜,真是一场及时雨,满足我雨中赏荷的窃喜心。喜欢在雨天斜倚在回廊看荷花,看那些雨中的荷花,此刻的荷是动态的,是灵动而有生命的。雨点打在荷叶上,在叶子凹下的窝里一掬滚动的水珠,犹如一只翡翠的玉器里盛着一颗珍珠。先不说满塘莲叶的雨中风景,单只是荷花雨中娉婷的模样,就让人不酒心已醉。庆幸这雨让我可以独自享受这雨中的荷花,倾听细密的雨打荷花的声音,仿佛万物都不存在只有我伴着荷花,荷花对我吟唱,这原始自然的音韵是任何歌手也唱不出的曲调,这声音让人宁静而不伤感,孤傲而不寂寥,闻之如置身庙堂,诵一段经文听一曲佛音,让人超脱凡世灵魂飞升。荷花是有佛性的,是修行的花。我喜欢雨中荷花的这份禅意。
有风吹着荷花摇摆着舞蹈,雨点温润着荷花娇艳欲滴,荷叶的清爽混合着荷花的香气被风送到好远,鼻息里充满了这份任何奢华的法国香水也调合不出的味道。雨中的荷花真好,我真的喜欢雨中的荷花。
这份动态的美与安静大不同,那安静带给人超脱俗尘的雅,这灵动带给人活力四射和生命的朝气蓬勃。一个安静如处子,一个意态飞扬傲气如虹如彻马江湖的霸王。
我想起那首着名的《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古人对荷花的赞叹可谓美矣极致。
几次动了心思折几枝荷叶一朵荷花供与案上,坐卧同在气息同眠,借几分荷花的灵气点缀暗室生香,凭几分荷花高贵陋室奢华,然而始终不忍心用我俗世的手污了它的高洁,扼杀了它生命的鲜活,更怕那俗世的脂粉污染了荷的香气,还是让它在水中明媚吧,美只能远远的欣赏,不能任意摧残。
荷花是完美的,荷花同时也是俱有残缺美的。我也喜欢李商隐的那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只是这句诗就让世人爱这诗里的意境,爱荷花的这份残缺的美,凋谢的残花谁见过美的?只有雨中的荷才美,才有这份万籁寂静,雨打残荷这份凋零的孤独,这份空旷的幽静,这份残缺的荷是秋天独特的风景。我喜欢荷花,也喜欢雨中的荷花,喜欢它从一叶浮萍长成荷叶,开出花朵,直到它生命的终结都是那么优雅如仙子,如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从幼年到迟暮,从日出走到夕阳西下,唯美而不消沉。
我看到雨中的荷的繁华,我听到雨中荷的细诉,我爱夏雨中荷的倔强,我爱秋雨中荷的清爽,我是喜欢荷花的,尤其喜欢雨中的荷花。
描写荷花的唯美散文 范例3
仲夏的七月,是一年之中广州最闷热的季节,也是小区喷水荷塘中,荷花盛开最美丽的日子。每天看着池塘内绿叶簇拥下的荷花,或玉色,晶莹洁白,素雅清淡;或嫣红,艳而不俗。或粉色,娇而不媚,如此之美,美的彻心彻骨。每次经过塘边,都觉得香气袭人,心旷神怡,仿佛看到了一幅高雅素洁的水墨风景画!
顶着炎炎烈日,漫步在荷塘边的阡陌小路上,池水中溢满了绿叶红花,空气中也萦绕着她们迷人的气息,清爽而沁人心脾,丝毫不觉酷暑。阳光越灿烂,荷花便盛放得越娇艳!微风轻起,两岸树叶婆裟起舞,池塘涟漪泛起,荷池荡漾,一层层碧绿的荷叶托着优美的荷花,轻轻地摇曳,翩翩起舞。清新淡雅的芬芳,引来花蝶飞舞,嬉戏其间,乐不思返;调皮的蜻蜓,扇动着透明的翅膀,从这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与荷花快乐地嬉戏着,不肯须臾离开;始终在花蕊中“嗡、嗡”的蜜蜂,更是恋着盛开的荷花不舍得飞走,忙碌地采着荷花蜜。荷花悄无声息地盛开,透着她那晶莹的神韵。荷叶缝隙中冒出朵朵的荷包,有的花瓣已经全都展开了,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和嫩黄色的.荷蓬,凝眸而望,仿佛她们在仰头微笑,带着阵阵醉人的清香迎面而来,似一位位风姿绰约的荷花仙子在舞动双袖,娇嫩的让人不忍心碰她一下。她们开的炫目,开的美艳,不知如何形容才能描绘出她的美丽。想这荷花必是天生高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天生君子之德,贵族之气,集天地之灵气于一身,在一塘之内,展露风姿,芬芳了花池,陶冶了人生,也醉了流年,非世上万物之美不能及也。
在塘边小亭长椅落坐,两眼望荷,令人心情逐渐开朗,少了岭南夏日的烦躁,淡了愁思,心旷神怡;小区住的人很多,自然少不了有的攀步跨塘廊桥,于远处塘桥之上,眺望荷塘,当然眼前又是一番景色,水波粼粼,荷花点点,有如仙女下凡美景,令人思绪跃动;也有观荷者,登高楼曲院,凭窗俯瞰,池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犹如圣女,纯洁无瑕。逐引人步入一个神秘的境界,庄重,脱俗,飘逸。正可谓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仲夏的微风吹动一池荷叶,满眼的碧绿铺天盖地,仿佛把这灵性的绿色渲染到极至,慢慢深沉般地弹奏出绿色的旋律。有的荷叶才只冒出一点嫩尖,可爱极了;有的已经长成手掌般大了;有的已经长成“大玉盘”了,生机勃勃。一片片荷叶挨埃挤挤,好象是一群兄弟姐妹,心连着心,亲密无间。这时,吹来一阵风,“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美丽极了。风停了,“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荷叶非常奇怪,一点也不沾水,雨水落到荷叶上,像珍珠落在盘子中,滴溜溜地滚动着,晶莹剔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砰砰乱跳,真是“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微风过处,茎秆托着花朵挺立于水面,在风中快乐地摇曳着,点点粉白点缀于碧绿中,空气中流淌着荷花的幽香,说不出的一种赏心悦目。也只有这略带白绒色的荷叶之绿,才能映衬出荷花的高贵、独立、圣洁之美。
在这样一个洒满落日余晖的黄昏,我静静地独坐于荷塘边,望着一朵朵随风摇曳的荷花,细心聆听着她们的心语:纵然没有耀眼的阳光,我依然拥有温馨的夕阳;纵然夕阳已经西沉,我依然拥有似火的晚霞;纵然失去了似火的晚霞,我依然拥有柔美的月光,我依然要绽放自己独特的美丽。望着夕阳下散发着别样美丽的荷花,我想着,有朝一日,当我人生的夕阳来临时,亦当如夕阳下的荷花一般,从容,坦然地活出真我的风采。
晚霞过后即使陷入沉沉的夜晚又有何惧?夏日的夜空,自有满天的星斗闪烁,自有皎洁的明月朗照,一想起月下的荷花,让人不禁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于月下荷塘诗意般的描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色的荷塘,月光轻柔如流水,静静地,泻在荷花荷叶上。池水映衬着漆黑的星空,融合一体,而白荷,吸收了月华,又似乎有几分像天上那抹璀璨的星了!一时间,竟分不清天地。烟尘飘散,脉脉深情都埋在这花间。不过毕竟是趁着月色的,风致与白日也早已有了些不同。荷花几乎都是收拢着花瓣,有几分绽放一日的憔悴,却也仍保留着矜持,亭亭而立。
可以说,荷花无时无刻不是美的,因为她时时有一种淡定的、坦然的心境,从来不因骄阳的暴晒而狂躁,也不因夕阳的将落而沮丧。她总是让每一天,每一刻都活出真我的风采,纵然是半开半落亦是一首诗,纵然凋零了,最后飘落在碧叶上的几片花瓣,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依然是那般洁净,一尘不染。
余暇之时,坐在塘边的凉亭中,沏了浓酽的香茶,聆听着悠扬的音乐,看着满池荷花,细闻悠悠花香,仿佛自己也化作了这荷花,融入进了碧绿无暇的满池荷花之中。眺望远方,沧海日月,深思古今之志,不乏清廉之士以荷为志,以此勉励自己,人生于俗世,好似荷出于污泥,任凭时光流转,独醉于喧嚣之中,保持安宁清静之心!
描写荷花的唯美散文 范例4
七月的江南,烟雨蒙蒙,杨柳依依,小草青青,花开半夏。莲花开的如火如荼,娇艳盛放。满池的莲叶叶随风飘摇,满池的莲花暗香盈袖。醉一场风花雪月,飘一场梦里江南。风尘淼淼,水波轻柔,烟雨朦胧,花开倾国,美人倾城。雨,淅淅沥沥,纷纷扬扬,打在荷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莲花美艳,洁白无暇。就像你,从江南烟雨走出来的女人,穿着粉红色的旗袍,披一头如雨丝般轻盈柔亮的秀发,月亮一样弯弯的眉毛,精致小巧的鼻子,晶莹剔透的皮肤,精巧红润的嘴唇,水蛇一样柔软的身材。你撑着一把紫色的小伞,踏一双白色的高跟鞋,轻轻扭动着腰肢。
江南烟雨,美丽如画。如花美眷,流年似水。莲花在风雨里飘摇,点头哈腰,在雨帘里嫣然起舞,向着我,向着你。七月的莲花,开的楚楚动人,有的一身雪白,有的,一身粉红,有的,散发着黄色的光彩。风,轻轻地漫过莲花,洋溢着淡淡的花香,仿佛是你身上独特的味道。
江南的雨,如此多情。细细腻腻,像你一样,温柔似水。你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清澈含情,透着善良,透着柔情,透着妩媚,透着笑意。江南的雨,仿佛从你眼里缓缓流出的泪滴,凉凉的,晶莹透亮。你的眼泪,仿佛会说话的雨滴,藏着多少江南烟雨里的爱情故事,藏着多少暧昧的情感。
江南的风,如此轻柔。轻轻吹动你的秀发。你的美,你的媚,因这一头长发更显飘飘欲仙。发如雨,轻飘飘,散发着柔亮的黑色光泽。你的发,柔亮动情。像瀑布一样,一泻千里。它,洋溢着淡淡的洗发水的香气,从身边走过,了你,醉了我,醉了灵魂,醉了花花草草,醉了山山水水。
江南的花,遍地开放,五颜六色、生机盎然。江南的花,品中繁多,而你,最喜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型美,各种颜色都有,但,你独爱白中带红的莲花。这莲花,如羞涩如纯洁的你,如清新美丽的你,如柔中带刚的你,如纤尘不染的你,如水灵而素心寡欲的你。
江南的莲花,江南的你。你生在江南,染上江南如梦如痴如醉的气质。江南的天空,下着雨,飘着雾。你撑着小花伞,漫步在荷塘的花丛里。草丛里,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白的、黄的、红的、紫的、粉的。我摘一朵紫色的小花,插在你的秀发间,你更显妩媚秀丽。
我们相遇、相知、相爱在莲池边。江南的风,吹动你的秀发。江南的风,轻轻吹动池里的莲花。花香与你的发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飘进我的鼻息,醉了我的心房。莲池边,你依偎着我,我依偎着你,我们谈论唐诗宋词,谈论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唱着关于莲花的歌谣。
七月的江南,百花齐放,夏情绵绵,夏色斑斓。你说,你要离开,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而我,只能信守我们的约定:每年的六月,莲花不谢,你便归来。亲爱的,你就是眼前的莲花,如仙女出尘,美若天仙。你的笑容,如莲花一样光彩四溢,绚烂妩媚。你的眼睛,像莲花一样纯洁,藏着温暖的笑意。(美文网 www.meiwen.com.cn)
等你,在七月莲花盛开的烟雨江南。等你,是一种煎熬,但也是一种深情的思念,更是一种浪漫的享受。享受着我们一起撑着伞走过的江南烟雨,享受着我们共同留恋过的莲池风景,享受着我们在莲池边的风花雪月。择一城白首,遇一人终老。这江南烟雨地,就是我要与你白头偕老的地方,而你,就是我要陪伴终老的人。七月的莲花如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怀里,或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8. 描写荷花动态和静态的文段
5、。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文章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明确:“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泻”字有向下倾的势态。“照”和“铺”字就没有这个效果。 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明确:“酬民”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明确: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视觉形象,作者却用听觉形象来比喻,这就是通感的一种,其相似点就是和谐。第四段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6、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明确: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7、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 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8、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 一、文章主要抒情语句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第六段: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五.写作特点1、构思精巧,结构自然天成。一根感情的线索巧妙串起景物的散珠,缝合自然。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描绘。作者笔下的荷叶荷花,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刻画,所以妩媚多姿、出神入化。3、语言生动优美。作者讲究炼字,因而一些平凡的字,常有神奇的美感和韵味。
9. 如何描写荷花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我最喜爱的花就是荷花。
七月初的一天,我随夏令营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极负盛名的赏荷佳处——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
我一直以为,曲院风荷是一个有很多曲曲折折小路的院子。听导游姐姐介绍才知道,“曲院风荷”旧称“曲院荷风”,最早是酿造官酒的地方,因种有许多荷花而出名。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曲院荷风”。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游西湖时,将其改名为“曲院风荷”并 沿用至今。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吟颂着杨万里的咏荷诗篇,心里激动万分,我马上就要看到这样一种人间美景了呀!一进曲院风荷的大门,我和同伴们就迫不及待地欢呼雀跃着穿过铺着鹅卵石的林荫小道,饶过绿草如茵,争奇斗妍的花坛,直奔湖边。
站在湖边,一眼望去,水波潋滟,莲叶田田,挨挨挤挤的荷叶青翠欲滴,圆润的露珠闪烁着光芒,阳光在上面舞蹈,微风在上面歌唱。清风徐来,荷香阵阵。满眼是绿,满眼是荷,满眼是景,真是美不胜收,我被眼前这一幅充满生机和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住了。当然,这幅画面的主角就是那人称花中君子的——荷花。她,宛如一位位妙龄少女,一个个娇艳欲滴,一个个冰肌玉骨。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穿着翠绿的萝裙,随着微风的节奏在翩翩起舞;有的则有些害羞,撑着一把可爱的绿伞,遮着自己的面颊要妆扮一会,才把最美的笑容展现给大家;有的则英姿飒爽,朝气蓬勃,含苞欲放……
站在亭榭中,观满湖翠影,看万点荷红,闻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漫步在造型各异的小桥上,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曲院风荷俨然就是一首诗,一幅天然画卷,一曲美妙动听的音乐,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我爱荷花,爱她的淡淡清香,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娇媚容颜,更爱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