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汪士慎
1. 兰古诗汪士慎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兰》
清代:汪士慎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意思是:幽静的山谷生长着娉婷优雅的兰花,秋天里花姿婉约 ,婀娜多姿,我愿和她约会见面,她却欲想还羞 。
2.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兰花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带装饰而自贵,即使没有人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
通过吟咏兰花的孤高隐逸,形容人的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品格。
出自清代康熙的《咏幽兰》。
原文: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译文:
兰花的花朵婀娜多姿,叶子碧绿狭长,风吹过带来了兰花的香气。兰花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带装饰而自贵,即使没有欣赏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
(2)兰花汪士慎扩展阅读
康熙皇帝一首《咏幽兰》,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兰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爱的花,喜爱她的品格高洁,清香宜人,在他的书房以及养心殿内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兰。在康熙皇帝写下的咏花诗中,也以咏兰诗写得最好。以咏兰寄托了自己崇尚高洁的情愫。
兰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首先标榜做人应当遵从“君子之道”的是孔子,而孔子在谈论“君子之道”时,经常用兰花作比喻。如《周易·系辞上传》就记载了孔子这段话:“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意思是,君子的为人处世,不管入世或隐居,保持沉默或发表言论,都不会丢失自己的人格。君子与人合作,必定同心同德,两个人齐心协力,其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两个人发自内心的言论,就像兰花一样气味芬芳。
自孔子在精神层面为兰花定调之后,历代文人墨客就偏爱种兰、赏兰、咏兰和“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结。
在传统花鸟画出现之前,中国文人主要用诗赋的形式咏兰,而从宋代开始,中国逐渐兴起“写兰”之风,以绘画的形式传承孔子所倡导的兰花精神,公认的兰画鼻祖是南宋的赵孟坚和宋末元初的郑思肖。
赵孟坚的传世之作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墨兰图》,此图绘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叶柔美舒放,兰花盛开如蝴蝶翩翩起舞。南宋灭亡后,赵孟坚年已垂暮,他隐居于湖南,不食元禄,继续“写兰”,以示忠贞和清高。
郑思肖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意为思念“赵宋”,他把自己的画室称为“本穴世界”,“本穴”就是暗指大宋。他所作的墨兰与众不同,寓意深刻,人们称之为“无根兰”。所谓“无根兰”,就是画兰不画土,且花叶萧疏,以寓宋土已被掠夺之意。
赵孟坚和郑思肖“以兰明志”的情操,使他们享有“忠贞”的盛誉,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从此以后,兰花作为君子性格和高洁、忠贞的象征,成为文人画家的必修课,画家通过“写兰”提高志趣,修炼人品,完善自己。元代以后的兰画作品,都在此基础上各出新意,通过各种手法把兰花精神表现出来。
元代画家赵雍笔下的兰,淡雅清幽,奔放飘逸,深得赵孟坚“写兰”心法。明代画家文征明画兰,笔墨恣肆,常以竹石为伴,毫无尘俗气。清代画家汪士慎笔下的兰,柔嫩而不折,显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李方膺笔下的兰,信手拈来,表面上看似乎叶乱花迷,实则花歌叶舞,翩翩飞动,有上下应答之态。李鱓笔下的兰,孤独而又执拗,意趣高远。郑板桥笔下的兰,与山石为伴,石虽瘦,而骨硬,兰虽弱,而魂秀。
近代以来,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也都画出了兰的“君子”品性,画出了兰的高洁和顽强。
3. 赞美兰花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赞美兰花的经典诗句有:
1、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李白《古风三十八》
翻译: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被众多的杂草所淹没。
2、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苏辙《种兰》
翻译:兰花生长在幽谷里面,没有人赏识,一个朋友在东侧的轩中种了些,拿来送我。
3、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王勃《春庄》
翻译: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
4、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汪士慎《兰》
翻译:幽静的山谷生长着娉婷优雅的兰花,秋天里花姿婉约,婀娜多姿。
5、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郑板桥《高山幽兰》
翻译: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
4. 汪士慎《兰》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意思
意思是:幽静的山谷生长着娉婷优雅的兰花,秋天里花姿婉约 ,婀娜多姿,我愿和她约会见面,她却欲想还羞。
《兰》
清代:汪士慎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这首诗隐喻出一个美好女子的形象,作者用兰花象征女子的美好与一尘不染,安然的意境 绵绵的相思与爱意是纯真而美好的,后句说“欲”字讲一个女子的神姿表现的栩栩如生。
(4)兰花汪士慎扩展阅读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更有许多名家作了以兰花喻人的诗文:
1、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唐)韩愈《幽兰操》
译文: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们不去采摘兰花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
2、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明)孙克弘《兰花》
译文:幽深的山谷有位佳人,远离尘嚣淡然独处。当东风吹拂过来是,她的馥雅香气随风飘远,沁人心扉。
5. 赞美兰花的诗句
1、《幽谷芳菲》——清代李鳝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译文:兰花始终静静地独自绽放在幽谷中、山林间,淡淡地飘散着一缕缕怡人的清香,而山中樵夫夜归时,恰好发现如草般开在山中无人欣赏的空谷幽兰。
2、《兰花》——明代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译文:芬芳馥郁的兰花开在无人能到的深山里,美人喜欢它却无法见到在,只好画下它的样子。
3、《题兰花》——清代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兰花的生长环境,在山顶,岩峰等等这种人迹罕至之处,兰花开着,并散发着奇妙的香气。兰花的幽洁,不是没有脚下的浮云喧闹,但是任浮云来去,来的时候兰花无意知会,去的时候也无意挽留。
4、《兰花》——明代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译文:我喜欢兰花,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花,不用自身的颜色讨好自然造化。萧萧的西风吹过,在寒冷的露水洒满的深林中,即使没有人欣赏,兰花也依旧开放并散发着幽幽的芬芳。
5、《题杨次公春兰》——宋代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很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6. 汪士慎的诗《空谷清香》的意思
意思:年年春风吹起,兰花总是在空谷之中独自生长(空谷幽兰),幽远的清香宛如空谷的琴弦在清风的拨动下慢慢远去。
7. 赞美兰花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1、春兰如美人复,不采羞献。
出自制:宋代苏轼《题杨次公春兰》。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2、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出自:清代郑板桥《高山幽兰》。
译文: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
3、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出自:清代汪士慎《兰》。
译文:幽静的山谷生长着娉婷优雅的兰花,秋天里花姿婉约 ,婀娜多姿。
4、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出自:唐代王勃《春庄》。
译文: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
5、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出自:清代郑燮《题兰》。
译文: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