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芷兰花屈原

芷兰花屈原

发布时间: 2022-08-22 00:03:52

1. 屈原为何钟情于香草美女

一 说香草——惟草木之零落

《离骚》屡言以香草为一身佩饰,起笔实叙天赋“内美”,“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徒然虚笔设喻,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三种植物,王逸《章句》均注曰“香草”,并说明取喻含义说:“言己修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裳;纫索秋兰,以为佩饰;博采众善,以自约束也”。王逸《章句》把屈原笔下凡香草佩饰归结到“自约束”,是对文句独立解释的传统章句之学的结果,因为可以不必理会上下文以及全篇语境,这种注释只能传达注者的概念,屈原是否欲表达“自约束”的讯息,循览上下文便豁然。

《离骚》运笔至“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众芳为“谕群贤”。屈原此下虚笔设喻:“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王逸《章句》说明取义:“蕙茝皆香草,以谕贤者。言禹、汤、文王,虽有圣德,犹杂用众贤,以致于治,非独索蕙茝,任一人也。”在此,香草均是比喻贤能的人物,前面说及“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句的香草,亦不会是自喻。

屈原又纵笔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所及的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王逸注皆谓“香草”,这些植物各有特性,可以入药,比喻各怀才具的诸色人才,用王逸的说法是“众贤志士”。则“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句三种香草,自然是此“众贤志士”,并非自喻性质的“自约束”。此句应理解为结交贤士,物以类聚,屈原申明自己拥有过人的禀赋和德行,与善类同行,共襄国政。辞赋运笔的特点是敷张扬厉,乘势开拓文意。若依王逸的解读,文意便突然刹住,了无气势。如果把佩饰香草理解为朋友相磋切责善内涵,文意既涵“内美”而得开展,且下文述及两处香草比喻句又复互相贯通呼应。屈原于《离骚》写道:“□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天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这两节文字先虚喻,然后实笔,主意在取法前贤,木根、兰茝、薜荔、菌桂、蕙、胡绳等,王逸俱明言“香草”,这些香草用以比喻古代众贤士,为“法夫前修”立势。《离骚》“香草”设喻,或比况当世贤德,或喻指古代贤人,随文见意,但都不是自况。

《离骚》中提及以荷花莲叶制作衣裳的设喻,文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芰荷、芙蓉王逸没有注明是香草。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所及的诸种香草,或用于佩挂饰物,或用于盛载香袋,不会用以缝制衣裳。装饰性质的东西可缺,但衣裳用以蔽体,绝不可缺,这对守礼重美的屈原更为重要。因此,荷之于其他香草,地位更为特出。朱熹《集注》谓“此与下章即所谓修吾初服也”,以荷喻自己本初职志用心,一再表明不改正道直行之道,荷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最恰切形容屈原自身的素质。

于《离骚》所叙诸种植物之中,屈原用以自喻品德的只有荷,注家称为香草的诸种植物,一概比喻贤能志士,非用以自况。植物总又随季候时节荣枯,不能长期保持最佳的生存状态;材质毁颓变坏,这是屈原痛心的:“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芳草被野草掩盖,不能彰显特长,固然令屈原见之悲哀,但最令屈原绝望的,是“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洪兴祖《补注》云:“萧艾贱草,以喻不肖”,正是王逸所说“失其本性”,“君子更而为小人,忠信更而为伪佞”;屈原切责这种见利忘义而迷失人性以至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变质行为:“既于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时知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把“香草”质变的根源,揭露无遗。向来坚持“初服”、不改素志的屈原,又怎可能以这些随时质变的香草自喻呢?以香草为屈赋中自寄理想的象征,实有违屈原心志。

二 说美人——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开端以低徊哀伤的笔致写道:“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章句》谓:“美人,谓怀王也;人君服饰美好,故言美人也。”以人君冠冕堂煌华美,美人之义取于服饰;这种随文生训,不免牵强。洪兴祖《补注》谓:“屈原有以美人喻君者,‘恐美人之迟暮’是也;有喻善人者,‘满堂兮美人’是也;有自喻者,‘送美人兮南浦’是也。” 《补注》意在归纳屈赋“美人”的取义,喻善人及自喻例俱见《九歌》,至于本句,亦同意王逸训解。

“惟草木之零落兮”慨叹身旁贤智之士质变枯落,开启下文香草荣枯的敷叙;紧接的“恐美人之迟暮”,连类笔触,正为下文“求女”立势。从语境笔势来考察,本句以美人喻怀王,终嫌突兀;若论尊卑,亦不应厕怀王于众贤士之下;屈原恪守礼义,这方面是有绝对的自觉的。屈原纵笔至闯天门而不纳的失望之余,更求人间传说的古代美人,“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并结情愫以成家,纾解朝廷上失意的孤独感,寻求精神上的共鸣和慰藉。这是无可奈何、等而求次的抉择,但依然受制于时机,“迟暮”表明时间之紧迫,不容松懈;“及荣华之未落”申明必须抓紧时机,否则美人之美将随时间而消失。因此,“美人”之为屈原心仪的美女,前后文意互相呼应,与前句“草木”的取义亦轻重得当。

《离骚》叙笔至“求女”的过程,也是一连串的挫折。先求宓妃,但“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申明求女非徒渔色,宓妃固然外貌吸引,可惜用情不专,“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既为帝喾妻,又与后羿染,“保厥美而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行为放浪,绝不可能理解和欣赏屈原忠耿专一而守礼的禀性,勉强求合,对纾解失意的心境毫无好处,屈原只有放弃这次机会而他求。笔墨落到简狄身上,却以媒母从中阻梗,帝喾已先屈原而得到简狄,第二次求女又告落空。经过两次失败,屈原已迹近心灰意冷;趁帝少康尚未和有虞氏二女结亲前,一碰运气。但屈原心想到媒母的能力,也就主动取消了求亲的行动,只能慨叹:“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这些“美人”并非不可求,若屈原只求女色,不问其他,宓妃随时可得;又假如屈原不守婚姻礼仪,不用媒母而亲自提亲,简狄或二姚垂手就怀。但屈原意不在此,他希望寻求共同理想而相知的生命同路人,可惜的是这些绝世佳丽,要不是性情反复,又或人为阻梗,即使求女成家的私事,也无缘实现。屈原可谓时穷,通向“美政”的目标的道路实在太遥远了。

“美人”固然为屈原倾心爱慕,却不能视为屈原理想的人格象征,其反复多变的行为特点便是与屈原理想人格 格的关键。“香草”萎绝和“美人”迟暮,虽是屈原伤痛之处,但以“香草美人”为屈赋艺术的象征,始终有些偏颇。

2. 山木和芷兰是什么

山木:山中的树木。即南接洞庭澧水流域的野生兰花
它的名字由来,因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游历于此留下的绝妙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
后人(清)张之洞“也任说拳椎黄鹤,也任说盘青螺,也任说艳摘澧兰”的精妙构思,浓缩出极其动人的诗情画意。芷兰四季常青生命力很旺盛,叶柄中间盛开一束束小小的黄花。幽香向四周弥漫,这种香味既不象玫瑰花的香味那么强烈,又不象桂花的香味那样甜腻,也不象梅花的香味那样清淡。

3. 芷兰 是什么意思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这首咏兰诗不仅仅写出了兰花的特点,也刻画出兰花的品格和可贵的情操。
我国兰花的种类很多,就兰科植物来说,可分为地生兰、气生兰两大类。人们最常见的有春兰、建兰、寒兰等。多丛于空气潮润,山谷溪边或树木庇荫之处。
芷兰,即南接洞庭澧水流域的野生兰花,为兰科,地生兰。它的名字由来,因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游历于此留下的绝妙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后人(清)张之洞“也任你说拳椎黄鹤,也任你说盘青螺,也任你说艳摘澧兰”的精妙构思,浓缩出极其动人的诗情画意。芷兰四季常青生命力很旺盛,叶柄中间盛开一束束小小的黄花。幽香向四周弥漫,这种香味既不象玫瑰花的香味那么强烈,又不象桂花的香味那样甜腻,也不象梅花的香味那样清淡。但却朴素大方、爽心惬意、馥香袭人。乃有“香祖”或“国香”之美誉。敢问,君以为然否?然也!!
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在名著《桃源与沅州》中欣然撰写:“小溪谷里生芷草,到如今还随处可见。这种兰科植物生根在悬崖隙间,或蔓延到松树枝丫上,长叶飘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花叶形体较建兰柔和,香味较建兰淡远。”这些具体生动的描绘,也含蓄的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绵绵之情。
芷兰的清美芬芳美德,大美不言的韵致,自然会赢得人们各种赞誉和喜爱。一来花朵纯真质朴,无需浓妆艳抹,更无俗气媚态。正如洞庭第一长联中所云:“沅芷南芬,澧兰北秀”。这个“秀”可谓得体佳丽也!是一种内在美,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二来由于圣洁高雅,幽居深谷,不趋炎附势,“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人们常把它与“常德德山有德”相题并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吾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世外桃源》中也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事实上,都是芷兰繁衍的生命群体,确为正气所宗。凡是邪恶、腐败之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君不见,两千多年前的兰心慧质的孟姜女,就是从澧州嘉山脚下起步千里寻夫,她的深情、以及她的无怨无悔、忠贞不二的精神,不正是清心去邪、香满乾坤的中华民族文化芷兰吗?
澧县三面环山,东濒洞庭,腹地澧阳平原,澧水径流其间,山、川、平、湖,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物产繁盛,素鱼米之乡。先秦为楚国属地,据说当年孔子游说到这里,见澧水两岸落花满地,芳草连天。不禁谓然长叹“习习谷风,以阴为雨。何比苍天,不得其所。时人阐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孔子爱兰,把自己也比做芷兰了。《周易》中“同心之言,其嗅加兰”。被老人家解释为同心协力的人,气味象兰花一样芳香。可见,夫子爱兰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唐代大诗人李群玉更是为家乡芷兰所陶醉。特地把家由城内迁至城外仙眠洲(今县委会对面一带),建宅名“水竹居”修身养神,惟吾德馨。对此好友周朴有诗曰:“群玉才名冠李唐,投诗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知何处,空有幽兰隔岸香。”《李群玉诗》等传世诗文自然飘逸,舒卷自如,表现了一种执着、坚毅的精神境界和理想生活。
1961年秋,毛主席看完《离骚》后,沉思片刻,挥笔写下《七绝、屈原》光辉诗篇。“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路冲向万里涛。”其中“椒兰”二字为申椒和芷兰,皆为芳香植物,在这里比喻贤德之士,赋予兰崭新时代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风格。
澧阳大平原怀抱万顷孕育生命的沃土肥壤,向山间落叶腐殖了的海绵地,似乎折枝也能绽出新绿,是一片有感情和智慧的土地。近代的蒋翊武、林伯渠等生于斯长于斯的仁士志杰,把“澧有兰”特有的芳香发挥的淋漓尽致。不由得令人平添一份自豪!而澧州人习惯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改革开放的大花园中又迎来花满古城,香满万家的瑞祥佳气。粮、棉、油丰收在全省举足轻重,全国劳模、状元、先进个人比比皆是,不知有多少“花中君子”默默地、悄悄地用青春把美好家园装点``````随着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不仅菜篮子盛了、花篮子也更妍了。勤劳勇敢、正直善良的澧人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灵感,总结出“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的养兰十二字诀,市民还竟以花卉相馈,送人一份美丽的惊喜,表达一种人间和爱的情味。专业花农根据芷兰生长田间要求不高,喜半阴半湿等特点,还培育出深黄、浅红等花色的园艺栽培品种,作为一种室内盆景花卉,可供长期观赏。最好的新品种花朵多,细叶纤长,浓绿而又光亮,其造型千姿百态、美则美矣!平时家里摆上两盆显得生机盎然,如果悬挂空中成“吊兰”则另具一番极高情趣,观其叶潇洒、优柔、随风而动,好象欲说自己的喜悦。同时也更加烘托出花朵婀娜、清丽、高雅的神韵。
兰芷溢香处,人步画图中。神清气满,小康醉人啊!

4. 芷兰到底是一种植物 还是两种

芷和兰是两种植物;芷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茎叶有细毛,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圆形。根可入药。简称“芷”;亦称“辟芷”。兰(兰花),常绿草本植物。丛生,叶子细长,春季开花,气味清香,是我国著名的盆栽观赏植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草~、建~、墨~、蕙~等。可供观赏。中国兰花 主要为 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 园艺品种。

5. 屈原写的兰芷是什么品种

就是兰草与白芷。
皆香草。《楚辞·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王逸 注:“言兰芷之草,变易其体而不复香。”《史记·日者列传》:“兰芷芎藭弃於广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宋 柳永 《如鱼水》词之一:“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 潇湘 。”

6. "惠芷兰香"是不是出自屈原的"离骚”

是“蕙芷兰馨”不是"惠芷兰香"
白芷是药,蕙芷取自《离骚》: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兰为蚌兰叶。
芍药、芙蓉都为美丽的花朵,不但香气散发,而且花心洁净。
且“蕙芷兰馨”与“蕙质兰心”同音。不仅比喻人,也能比喻草药。供参考。

7. 中国国花蕙芷什么意思

蕙芷是蕙兰和白芷的合称,也是王者之香的代名词。

蕙兰原产中国,是我国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兰花之一,古代常称为“蕙”,“蕙”指中国兰花的中心“蕙心”,常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蕙芷”。蕙兰花是我国珍稀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

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夫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可谓证明中国兰和伞形科白芷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8. 心若芷兰出自哪里

心若芷兰,处处幽萱。
芷兰即 岸芷汀兰,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词。芷:白芷,一种香草。兰:兰草,也是一种香草。《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词就是赞美人心地美好,想香草一般。

9. 芷兰的释义

释义:

“芷”通“芝”,芷兰是蕙芷的简称,指蕙兰和白芷。

①芷和兰,两种香草:芳若芝兰;芝兰生深林。

②比喻优秀子弟:芝兰有秀;芝兰重茂。参见“芝兰玉树”。

《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按《荀子·宥坐》作“芷兰”。芷亦芳草,作“芝”者借字。也比喻才质之美。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这首咏兰诗不仅仅写出了兰花的特点,也刻画出兰花的品格和可贵的情操。

(9)芷兰花屈原扩展阅读:

芷兰,即南接洞庭澧水流域的野生兰花,为兰科,地生兰。它的名字由来,因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游历于此留下的绝妙诗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

文学涉及: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翻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热点内容
七夕专用名 发布:2025-07-28 13:53:18 浏览:570
七夕免费送图 发布:2025-07-28 13:52:42 浏览:457
双福花卉 发布:2025-07-28 13:48:44 浏览:438
盆栽番茄距离 发布:2025-07-28 13:48:44 浏览:451
荷花塘西安 发布:2025-07-28 13:43:39 浏览:527
线上看樱花 发布:2025-07-28 13:42:45 浏览:442
下载更新版的樱花校园模拟器是中文版 发布:2025-07-28 13:42:44 浏览:929
玫瑰花真假 发布:2025-07-28 13:34:07 浏览:582
流泪的野百合 发布:2025-07-28 13:30:21 浏览:732
韩式插花教程 发布:2025-07-28 13:23:59 浏览: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