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网转
1. 兰草知识
中国兰花——中华民族浩然正气与优秀品种的象征
中国兰花是我国原产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习称国兰,简称兰;又名侍女花、
燕尾春、兰草、媚世等。国兰花葶高出,叶色亮绿,四时常青,潇洒矫健,风
度翩然;花开四季,花姿俊秀,香气远溢,清雅沁人。既能在优越环境中生长,
也能在风霜凛冽之中孕育花蕾,尤能在春寒料峭中散发沁人心脾芳香,表现出
顽强的生命力,自古以来,受到国人尊崇和珍爱。
古人说:“书之骚,草之兰,果之橄榄,可称三绝”。“竹有节而啬花,梅
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把兰誉为“香祖”、“国香”、
“王者香”、“天下第一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等等。故自古从至
圣先师到忠义之士,文人墨客,以及现代文学家、艺术家、革命者都酷爱兰,崇
尚兰,兰为正气所宗。
中国原产,栽培历史悠久
中国兰通常指原产于中国境内兰属(Cymbidium)植物中地生兰种类,主
要是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春剑、莲瓣兰等。中国兰则包括在我国
境内分布的野生种类约有30种,全国除东北、华北外,都有分布。其种数占
世界兰属植物一半以上。
中国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十分久远。据《广博物志》中记载,帝尧之世就
有金道华种兰花之传说。兰花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则是在《周易·系辞》中有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礼记》中有“诸侯执薰,大
夫执兰”、“妇或赐之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表明我们祖先3000多年前就把
兰花作为贵重的礼仪用品和孝顺之物。中国兰栽培,最早见于屈原的《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在《招魂》中有:“高堂邃字,槛层轩
些。层台累谢,临高山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经堂入奥……。”意思
是说在楚怀王宫苑中有楼台、亭、水榭,假山中有溪水潺潺,微风摇动雨后阳
光下的蕙叶闪闪发光,丛丛兰花扩散兰芳,香气飘进大堂,溢满内屋。
汉代,王室、诸侯已开始大垦养兰。兰花栽培和园艺技术有较大提高,提
出养兰应填上砂石,则兰会长得更好。魏晋时,兰花已从宫廷禁苑中逐渐发展
到士大夫及豪门私家花园中。曹植有“秋兰被长坂”,嵇康有“息徒兰圃,秣
马华山”,陶渊明有“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等诗句。
唐代,兰花逐渐发展到一般庭园,民间栽培兰花已很普遍。唐太宗有“兰
气已薰宫,新蕊半妆从。”李白的“孤兰生幽园,从草共芜没。”白居易的“种
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刘禹锡的:“上国庭
前草,移来汉水浔。朱门虽易地,王树有余荫。”唐末杨夔《植兰说》载有:“或
种兰荃,鄙不遄茂。乃法圃师,汲秽以溉。而兰净荃洁,非类乎众莽。苗既骤
悴,根亦旋腐。”总结了种兰经验。
宋代养兰、赏兰之风更为盛行,艺兰技术日渐普及,咏兰、画兰之风也随
之兴起,且出现兰花品种分类和兰花专著。宋赵时庆撰《金漳兰谱》(1233年)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研究兰花专著。还有王贵学的《兰谱》(1247年),两书共记
载30多个兰花栽培品种形态特征,并总结了栽培方法。至明、清两代,兰花
栽培已进入了昌盛时期,艺兰专著逐渐增多,艺兰名家辈出,也积累为数可观
的兰花珍品和丰富的栽培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艺兰事业有了更大发展。朱德同志视兰如宝,大力提
倡种兰,并向北京、上海、苏州、南昌、广州、长沙、成都、福州、贵阳等城
市植物园、花圃多次赠送自已培育出来的兰花珍贵品种,倡导在公园、花圃、
风景名胜区与植物园辟兰花专门种植园,以便搜集兰花品种,进行兰花研究,
供群众观赏,推动艺兰事业的发展。
80年代以来,爱兰养兰人越来越多,兰事活动日趋活跃,整个兰界呈现出
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兰圃纷纷建立,兰花药用价值、食用价值逐渐得到开发,
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显著,兰花市场正在形成。各种兰花专著业版了近20
部,把兰花研究提高到了现代科学新水平。
特色显著,品种繁多
我国兰花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株型矮小、早春二三月开花的春兰系列;
有叶秀花多四五月开花的蕙兰系列;有叶短直立六至八月开花的建兰系列;有
花多叶狭十一至十二月开花的寒兰系列;有花多叶长,冬季一二月开花的墨兰
系列,还有线艺叶兰系列。
中国兰属地生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肉质,细长圆柱状,不分枝或分枝;
其根中心有线状“筋”,无须根与根毛;健壮根颜色为亚白色,幼根为白色,
根与兰菌共生。中茎极短,短缩成卵球状,俗称假鳞茎,其形状、大小因兰花
种类不同而异,作用为贮藏养分和水分。假鳞茎常丛生在一起,通常一个假鳞
茎只能抽出一支花与3——7枚叶片,但依兰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叶为线形带
状或剑状,边缘有锯齿,质地革质,叶态、叶色因兰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兰属
植物的花为不整齐花,分为花萼内外两轮,均为3片,中辨转化为唇瓣,雌蕊
和雄蕊合生在一个蕊柱上,称为蕊柱,俗称为“鼻头”,是区别兰科与其他科
植物主要特点。兰为总状花序,一支花序上通常生着多朵花,但春兰只一葶一
花,稀二花,且葶短。兰花花瓣有梅花瓣、荷花瓣、水仙瓣、蝴蝶瓣、菊瓣、
牡丹瓣、竹叶瓣、素心瓣、奇瓣等,包容了一系列名花的口味和艺术内涵。
中国兰的兰香高雅,是花香中最具特色的。宋代黄庭坚在谈到兰花时,对
“国香”“字解释道“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子之色盖一国,则曰国
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中国兰之香集众香之长,清幽独特,给人以
淡远感、深悠感、沁心感;似有若无,似远忽近。具有四大显著特色;其一是
“清”。兰的香气,清而不浊,无刺鼻之弊,又无脂粉之气,格调高雅。沐浴
在兰香之中,世尘全消,如对明月,如临清泉,真仙界中人也。其二是“幽”。
也称暗香。“香来无觅处”,初则有久则无,远或有近却无,似远忽近,似有忽
无,使人留恋不已,余味无穷。其三是“远”。古人歌颂兰香的诗句常有“兰
生林樾间,清芬倍幽远”,“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之类佳句,可知即便在
森林或旷野之中,兰香也能在林满林,在谷满谷了。其四是“超”。兰花开在
群芳竞发之时,超凡出众,卓然不群。春兰醇香,蕙兰浓香,建兰、寒兰清香,
墨兰淡香。
多元文化 正气所宗
古人贵兰,将兰花比作人格化身,有国香、香祖、王者香、人格之花、民
族之花的比喻,而且渗到人们精神世界里,世代承沿,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征
的兰文化体系。把兰花推上王位则是春秋末期的孔子。孔夫子称“兰当为王者
香”,对兰美德推崇备至。比孔子稍晚一点的越王勾践在渚山种兰花以示明志。
兰与高尚品德修养相融和,从而使兰有更深刻文化内涵。
楚时屈原也酷爱兰花。他在被流放到沅湘后,在那里种植大片兰花,身上
佩挂着兰,嘴里吟咏着兰,以兰自喻高洁,袒露出一颗爱祖国、爱人民赤子之
心。汉代楚骚之风大兴,对兰花尊崇和珍爱有增无减。汉武帝大唱《秋风辞》: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汉代筑有倚兰殿、兰台等建筑物。兰
台为汉代宫廷藏书处,并置兰台令史,掌书奏,至唐有兰台,兰省官司署,其
令官都前置“兰”字。古人把优秀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兰藻”,
把言论之精美或肺腑之言叫做“兰言”,把人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将
资质坚贞称之为“兰石”,孝顺父母喻为“兰陔”,把友人相契为兄弟称为“金
兰结拜”,将良朋好友称之为“兰容”、“兰交”,将得意的弟子称之为“兰玉”,
把身怀绝技之人称为“兰子”,把杰出人物去世比作“兰摧玉折”,把他人书信
等为“兰讯”,良时或春日叫做“兰时”,妇女所居之宝叫做“兰房”,七月金
秋称为“兰秋”或“兰月”等等,对诸多美好之人和事或物与愿望都以兰喻之。
近现代,也有许多爱兰名人,如鲁迅,1931年,他在《送O.E.君携兰
回国》一文中写道:“椒焚桂折佳老人,独托幽岩展素心。岂惜芳馨遗远者,
故乡如醉有荆榛。”意思是让远方日本朋友将这芳馨兰花带去吧,这里环境恶
劣,无法种兰了。借咏兰揭露国民党制造白色恐怖,镇压革命人民的愤怒心情。
朱德元帅有“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等。陈毅元帅《咏兰》:“幽
香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赞赏兰花本质好,自有
更多的人喜爱它。董必武赞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爱国将领世
纪老人张学良在50年绵绵的幽梦岁月中,寄情于兰花,以寓君子之志,对祖
国大陆所产兰花尤为钟爱,在他花园里,都摆在突出位置。由于他的声望及对
兰花的精深研究,被兰花界推举为世界兰蕙交流协会名誉会长。曾期望国人“应
发扬它的幽光,以为复兴中华文化之一助,当有赖有心人共同努力”。
中国兰文化还反映在兰饮食文化、药用文化、装饰文化上。在《神农本草
经》、《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中医药书中都有兰的药用记载。兰花纹为传
统装饰纹样,纹样高雅纯洁,是常见花卉装饰纹样图案之一。
我们说的国兰素花品系,比传统称谓“素心兰”有所拓宽。历史上选育出的国兰优秀品种多要求花被脉纹隐密细腻,其中花被不见杂色且舌瓣也纯净的,其花容更为雅致,香味上乘;唇瓣位置在整件兰花绽展时居中,异化为颇似寻常花花蕊形态,在我国赏兰习惯中称之为“素心兰”。素心兰一词的定义,其实就是“素色的花蕊”词义演释而来。国兰历史上选育出的素心兰花容多具备这一固有的品种特征。这就是我国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兰花文化发展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素心兰”品种。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兰花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产兰区野生兰花资源得到空前的开发,新品种层出不穷,整个艺兰界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艺兰咨讯、兰文化刊物、理论著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国兰中素花品系也推出了许多前所未闻的优良品种,如元宝素、双宝素、绿苔素、红舌素、素色花、复轮素花等等,令人目不暇接,与历史上选育出的“素心兰”名品荟萃,已形成较传统意义上的“素心兰”姿色多元而又独具个性的国兰素花品种系列。
国兰素花基本色调明快、姿韵简约而妖娆,在品态纷呈的国兰种群中独具风格,一改国兰不如洋兰媚丽的认知习惯,令人耳目一新。可以预料国于素花品系会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生态环境适应性广泛、花香馥郁等优势而远远超过洋兰观赏与实用价值,而为世界人民喜爱,其经济与社会效益可拭目以待。
从目前已选拔出的国兰素花种群宏观状况来看,传统“素心兰”品种定义已很囊括整个素花品系丰姿绰约的形态特征了。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称作“国兰素花”。“国兰素花”这一新概念的形成是广大艺兰家勇于实践智慧的总结,并非笔者别出心裁的创意。各位艺兰家、艺兰爱好者在为其选拔的素花品种冠名时己多有论及,称素花而鲜有称“素心”的。从追求单纯“素”的舌态己演释为追求内容多元的全花“素”的审美印象。传统定义的“素心兰”面对兰花文化发展中的新形式、新时尚显然需要加以拓宽。
花卉传统意义上的“素心”所指何物?从字面上理解应处于花朵中心部位的花蕊,兰花则应指蕊柱——唇瓣居蕊柱下部,但并非科学意义上的花蕊器官。可见囿于历史认知条件下产生的“素心兰”概念,是没有较确切的科学含义的。仅以约定俗成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名品中的姣姣者选拔尚无科学规律可循,不知湮没了多少优良品种。也许这就是国兰素花理论上定位远远落后于辩型理论水平历史的偏颇吧。
应当认为,国兰素花理论的进步,新品种得到科学公正的评价与选拔,得益于国兰文化改革开放后与世界赏花艺术文化交流与结合。我们在自我陶醉于“赏素心兰、做素心人”,执着地追求国兰“人文美”文化价值之余,难道不应该更多地关注国兰自然美的艺术真谛吗?艺兰形式与内容有机的结合,才是我国兰花文化走向世界的正确方法论。
“国兰素花”概念若能为艺兰界同仁认同,应该及时讨论规范国兰素花品系植物学特征及选种的基本原则。作者浅见:国兰素花品种基本要求其主、副瓣色彩相同或差异不大,“舌”瓣严格要求纯净,“舌”瓣上朱点要求硕大、完整、鲜明、端庄或者独具韵味,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者概不能入选。
花被、舌瓣、花莛基本色调相同为全素花,又符合国兰瓣型标准者其品位上乘。在此基础上花被边缘复轮异色完整、素净,舌瓣上有硕大、鲜明、端庄朱点者,较全素花更可观瞻,姿韵独特难求,视为珍品。主、副瓣、舌瓣同色,花莛异色或主副瓣同色、舌瓣异色者为中。各种花器官虽纯净,但色彩相互间差异较大者,只能按瓣型标准品评。
同为国兰素花,基本色调未必相同。依据色彩美学原理立论,对比度鲜明为优选原则。晶白、黑色最能体现国兰素花对比度强烈的独特风格,且资源稀少,尤为珍贵。金黄、大红、翠绿、净白为上品。乳黄、乳白、老绿、浅红为中。纸白无华为下。
桃腮、艳口之类,着色浅晕、若不太损及全素花的总体印象,亦可入选。
国兰素花绽展姿态基本上亦要求符合国兰瓣型理论标准,不合瓣型要求而姿韵独特者仍可入选。
国兰素花以其独具明快的色彩、鲜明的对比度,在整个兰花家族中表现出独领风骚的自然美风采,已深深受到现代人特殊的青睐与追求。因为最能体现大自然气息与本色的自然物种——一国兰素花,尤其能与现代人生理需要与心理渴求自然整合,且惠而不贵,江山气韵蕴溢于方寸盆盅之中,足不出户即能陶情于自然的恩泽。
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中国兰花文化一旦从少数人构筑的亭台楼阁文化圈内走向大众文化之路,一定能让中国兰花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壶天散墨,小儿涂行。莽夫抛砖,欲引玉出焉。笔者自勉。
莲瓣兰和线叶春兰(豆瓣绿)的区别
莲瓣兰和线叶春兰极为相象,即便是这两种兰草的产兰区的养兰熟手,也有误识的现象。这两种兰草的普草价格悬殊,我们这里的莲瓣兰10元一苗,线叶春兰0.5元一苗,识别不清,买草是要吃大亏的。
一般说来,莲瓣兰和线叶春兰的叶宽的大都在0.5cm左右,叶长40~50cm者居多。莲瓣兰叶片上有不太明显的两条副脉(副筋),少有四条副脉;线叶春兰大多有2~4条明显副筋。莲瓣兰叶面顺滑,线叶春兰叶面较糙手。莲瓣兰收脚紧,每叶的叶柄部刚劲有力;线叶春兰叶脚较散,且叶柄部浅u形居多,因而显得没有“骨力”。
莲瓣兰假鳞球大多错位分布,线叶春兰假鳞球大多成一字排列。莲瓣兰根粗壮,根尖部钝圆;线叶春根亦粗壮,兰根尖部锥形明显。
莲瓣兰一箭多花,大多着花2~4朵,花色多为麻白,幽香、长椭圆瓣形居多;线叶春兰一箭单花,少有双花,花色大多为深绿或浅绿,荷形居多,基本不香。
线叶春兰的株芽出土前比较肥壮,光泽度弱;莲瓣兰出土前较为尖利,光泽度强。
线叶春兰分布较宽,海拔800~2000多米的山坡多有生长;莲瓣兰分布带较窄,一般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适宜环境中才能生长,且生长比较集中,生长莲瓣兰的地方也往往伴生着线叶春兰。
莲瓣兰也有象线叶春兰的,而且出好花的莲瓣兰中,相当一 部分粗看有线叶春兰的特征,开花才是最后鉴别的依据。
线叶春兰也有象莲瓣兰的,也只能在开花后最终裁定。
不过,叶脚、假鳞球排列、根尖(没有剪掉)是识别的关键!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提高识别准确率的基础。写了这么多,其实有经验的兰友一看草就已经泾渭分明了。此文只作参考,特殊情况不在讨论之列。
精品兰花的定位与前瞻
国兰精品成为观赏植物中的精灵与尤物,从古至今受到无数爱好者追棒与热 爱。古时的富商大贾、官绅仕宦、文人墨客置兰养兰,很少有利而谋者。当时精品兰花犹如古董,品高价昂。人们购置兰花,可以一掷千金;人们莳养兰花,遍求养兰能手。兰蕙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被作为精神依托,兰花也因此附着了么深厚的文化色彩。
如此定位古人养兰,我们又该怎 样看待今天的人们为什么将兰花当成圣物追棒,且人数和价值的取位皆远远超越了古人?
坎坎坷坷养植兰花这么多年,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沉痛,真可谓“漫漫长路苦追索,九死一活犹不悔”。如今基本上把握了养兰技术,花也渐多了起来,但为什么养兰,怎 样认识手中这些精品兰花,诸多有关兰花的问题始终在头脑中萦绕。
从养兰的初衷到为养植规模的扩大、档次的提高而付出的所有努力,相信大多数养兰人不仅仅是为一个钱字。养兰花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么多年对这个问题的深深思考,今天终于可以做这样一个初步回答:养兰对养兰人是重要的精神诉求。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封闭转向开放,终于进入发展商品经济的门槛,从那时起很多人抓住了机遇,腰包鼓了起来,但社会转型期最易使人群出现精神危机,导致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信仰的倾圮,使人们失去了精神家园。我们的大多数养兰人就是在寻找精神依托的过程中而走上养兰育兰之路的。“浊世”中养兰育兰,人们追求的是精神清醒,我想这就是兰花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兰花养植和观赏皆盛于明清前后,尤其是清一代,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污浊的社会风气,使社会的知识 阶层顿感虚无,人们将现实社会中失落的人的宝贵品质,寄托在兰花上,赋予兰花那么多美好的品德和气度,兰花就是精神家园的平台,使知识阶层流浪的精神着陆了。回看和反思兰花和现实的关联,同我们今天的现实情形多么惊人的相似。
从带有这么深厚的文化色彩的兰花养植和观赏的历史和当今和情态中,再探索兰花、尤其是精品兰花的现实和今后的定位与发展,就能给人们很多启迪。
日前拜读刘涌教授的铭文《音乐、兰花、紫砂壶》,受到教诲和教益。是否可以这样讲,在兰花家族中,有很多自古流传有序的铭品,像云南大雪素,江浙的程梅、宋梅等上百个品种,完全可以当做活的古董视之。而像云贵川、江浙等地发掘整理出来的新品,完全可视做高档现代艺术品。当然,这样的比喻只是在一个角度为兰花设定的位置。如果大而视之,兰花更是祖国巨大植物物种种质资源库中的珍贵物种,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人类的宝贵财富。而兰花中的精品,更是这笔财富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因此,把这部分兰花定位于高档艺术品,是恰如其分的。如果如此定位合适,精品兰花该如何繁育和流传呢?
时下,有很多人想象或计划大规模繁育精品兰花,想让精品兰花走进千家万户。对此,笔者认为,当谋个品种的兰花还被定为精品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走进万户千家,能够普及到百姓家中的兰花则只能是普通兰花。这部兰花因数量多、价格低廉,出口 可以成规模,内销可以为普通人接受。而对精品兰以组培的方式进行大规模培植,进而采取工业化的形式来“生产”精品兰,这且不说能否办到,更是严重违背精品兰花发展规律。而只有人工的、作坟式操作生产的东西,才能称得上高档艺术品。再谈刘清涌教授的文章的精妙的喻兰题目-《音乐、兰花、紫砂壶》。音乐中有流行音乐,全社会都可以传唱;而音乐中的交响乐,就只可以为少数人来享受。而紫砂壶中的粗品,是人人都 可以用上一把的,其中的主高档品却不是人人可以承受的。兰花中的普通草与精品关系,不也是如此吗?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大规模生产精品兰花,会使附加在这部分兰花身上的巨大潜在价值迅速消失,导致今后的国兰不会再有精品,时而导致国兰魅力无存,后果不堪设想。
先是精品兰花养植在相对少数人手中,随着更新的精品兰的出现和数量的增加,价格下落后慢慢有序地传入更多爱兰者手中,此时的精品变为佳品,这才应该是国兰精品的正确走势。
追求兰品,是为大多数养兰人的精神需求和人格取向;养植精品,是高品位、高层次的艺术活动。此过程产生的精神愉慰问品 和经济价值是应该得到承认和肯定的。
莲瓣的名称及表性品种
莲瓣兰之称谓,据明朝段宝姬《点兰谱》(约1399)一诗和《南中幽芳录》(1412)对“金镶玉”等有关记述,约始于600年前。至《蒙化府志》(1698)称:“兰四季皆有,春兰、朱兰、百日、虎头、发、绿兰、莲瓣各类不一、惟冬春者香。可判断“莲瓣兰”名称,在滇西约定俗成并普遍使用,到今天已有300年以上历史了。
滇西民众为产于本地的这一特有兰种取名,从现掌握的古、今材料看,是众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一是根据莲瓣兰花色多粉红、藕红,近似于莲花之色。二是根据莲瓣兰外三瓣和捧瓣多两头窄、中间宽,近似于莲花之形。这一命名的贴切巧妙,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由莲瓣兰之得名,可知这一兰种的代表性品种一概是藕红色荷形莲瓣(见本期封二彩照“人人喜欢”)。果真如此吗?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多年学习、观察,得出了初步肯定的结论。
首先,让我们看看有关文献、书籍的说法。成书于1714年的《鹤庆府志》:“兰,山兰、红莲瓣、白莲瓣、绿莲瓣俱香。”此为第一次按颜色划分莲瓣,把“红莲瓣”列于首位。二是1911年《蒙化志稿》:“莲瓣有红、白、麻三种。”将红莲瓣放在首位。三是1983年,罗真杰著《云南兰花初探及栽培技术》,书中介绍的第一个品种就是红莲瓣,并指出红莲瓣“又名藕荷莲瓣……花瓣粉红色,背面有红脉,形如莲花瓣而得名红莲瓣。四是1984年,彭增盛、刘兵著《云南兰谱》,在叙述莲瓣时:“依其花瓣颜色分为红莲瓣……藕色莲瓣五个变型”。五是1993年7月,赵琴等著《莲瓣兰名品鉴赏》:“莲瓣兰……形状与荷花的花瓣相似。除此之外,花瓣成粉红色的莲瓣是莲瓣的代表性品种,俗称藕色莲瓣。这种藕色莲瓣的花色与荷花的颜色相近。”
从上所述,我们可知,藕红色荷形莲瓣对于莲瓣兰的代表性,早在289年前就受到了前人重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于是世纪90年代给予了确认。同时,我们还发现,民间艺兰不把红、粉红、藕色莲瓣作明确区别,而把它们看面同一类型,统称为藕荷莲瓣,也就是说莲瓣的代表性品种不是某一个单一品种,而是由颜色相近的众多品种组成的类型:即红色荷形莲瓣、粉红荷形莲瓣、藕红荷形莲瓣、藕色荷形莲瓣都 是莲瓣兰的规范表性品种,并可用藕荷瓣统称之。
其次,让我们再来看看实地考察的情况。今年春节休假,笔者请朋友驾车,专程到部分莲瓣兰产区进行考察。考察路线是:从大理剑川至兰坪县城,向西翻越了望台雪山到澜沧江峡谷。经啦井、兔峨、表村,由老窝转达六库,进入怒江峡谷。沿峡谷北上,经古登、匹河到福贡,返回南下,一直到怒江坝折往保山。不管是在属于澜沧江峡谷的兰坪、兔峨、表村、种兰处,还是在属于澜沧江峡谷的六库、古登、匹河、福贡植兰人家,都 见到了大量下山莲瓣兰,仅说当时开着花的,颜色藕红,瓣形中间宽、两头窄的占有多数。之前,笔午还到过同属澜沧江流域,为瓣兰主产区的巍山、昌宁、凤庆,物品特别是这三个县山水相连地区所产的称为“五印草”的莲瓣兰,其花瓣颜色和瓣形与在上述两路峡谷看到的相类似。所以,藕荷莲瓣不光是从色、形上是莲瓣兰的代表性品种,就是从产量上说,也当如此。
笔者认为,针对云南近年不少高价兰让人“望兰兴叹”的状况,有必要提倡选育一些档次不一定很高,但却美观、能满足人们基本观赏要求、适宜于普及的品种,让大家“玩得起,养得轻松”。于此,莲瓣兰的代表性品种藕荷 莲瓣则最有资格充当这一角色。因为,凡具有藕红颜色的莲瓣,已很漂亮,只要瓣形不太差,它就具备了相当观赏价值,叫人人见了都 喜欢。这样的花,相对容易选 到,从产量大的藕荷 莲瓣中呢,机会会更多。甚至,我们可能从中选育出一系列这样的品种,培育成藕荷莲瓣品种系列,充分满足不同爱好者需要,进一步创造出莲瓣兰普及于大众的条件。由此可见,认清和明确藕荷 莲瓣是莲瓣兰的代表性品种,对更好地推动莲瓣兰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2. 这种兰花是什么品种是旋转的,
蕙兰,要等新芽窜出来以后看看是不是还是扭叶
3. 兰花的主要消费群体是
兰花在国内外都有广来阔的自市场,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了种兰、赏兰、咏兰的传统,使得兰花有一批稳定的爱好群体。近年来,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逐步加深,兰花文化也被众多的外国人所接受。如今,在北美、北欧等地已有一部分稳定的兰花消费群体。
对平民百姓而言,价廉物美是关键,低档的(几元、十几元一苗)养得起,愿意养;高档的消费应瞄准中产阶层,要形成中产阶层以养兰为有文化品位的时尚,为养兰业特别是高档兰花提供消费支撑。各地举办兰展,应该多向他们宣传,多邀请他们中间有影响的人士参与养兰。这样一来,兰花的种养群体和消费群体会进一步扩大。
转自中国下山兰花拍卖网
4. 兰花转盆是什么意思
转盆,又称为倒盆、翻盆等,一般兰花在盆中生长3年以上后,根系会盘满整盆,或者当一盆兰花的苗分株太多,盆中已无生长空间之后。则需要把兰花取出,或另行更换大盆,或将一盆分为多盆,或者还用原盆只是修剪根系、更换植料,称之为转盆、倒盆、翻盆等。
5. 兰花叶子扭转是啥情况造成的,如何解决呢
你栽的时候没有固定住兰株的原因,或者栽得太浅了,其根系无法支撑兰株的重量。
6. 怎样养好兰花
兰花的栽培技术 兰花(Cymbid。urn spp.)又名山兰、幽兰,兰科,兰属。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被人誉为“天下第一香”,把它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用以题诗作画,风韵尤绝。 (一)品种及变种 兰花是一类地生或附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形态、构造上变化甚大。丛生须根,粗壮肥大,肉质,分枝较少,有菌根与之共生。茎有两种形式:一是根茎,就是在根、叶相接处有一膨大多节的假球茎。二是花茎,又称花草或花梗,其外围着生花和数层苞叶。叶也有两种形式:一是从假球茎抽生的寻常叶,带形或线形,革质,具平行脉,常簇生成束,每束3~7片不等;另一种是着生在花茎上的变态叶。兰花单生或由多数花柄长短略等的花着生在花梗上,成总状花序,花瓣向上翻卷似僧帽,有红、白、紫、橙红以及红边白心、深红斑点等颜色,芳香。蒴果球形,种子微小如粉末状,每果常合种子数万至数十万粒之多。 兰花种类繁多,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大致分以下四大类: 1.春季开花类 有春兰(C.goeringii)、春箭(C.goeringii Var·IOngi-bra cteatum)等。 2.夏季开花类 有惠兰(C.faberi)、台兰(C.floribunm Var·pumilum)等。 3.秋季开花类 有建兰(C.ensdeliu。)、漳兰(C.ensdelium f·flac-cidior)等。 4.冬季开花类 有墨兰(C.sinense)、寒兰(C.kanran)等。 (二)生态习性 兰花原产于我国。喜温暖湿润,特别以冬暖夏凉最为理想,切忌高温干燥。冬季要求以不结冰为好,保持3C~7C最宜,夏季以25C~28C为合适。在自然分布中,兰花产地傍有溪涧,常年承受雨露,且年降雨量要求在1000毫米以上。要求上层深厚、腐殖质丰富,呈黑褐色的疏松肥沃、透水保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5~PH6·5,忌积水。 兰花喜阴,要求日照时间短,在自然分布中表明,春兰要求树荫郁闭度在0.7~0.95;惠兰要求0.5~0.8,光照时间较春兰稍长;建兰、墨兰、寒兰也要求大的郁闭度庇荫。 兰属植物在原产地区有休眠的习性,这取决于雨季和旱季。通常旱季在冬天,是兰花的休眠期,雨季在春夏季,是兰花的生长期,能不断绽蕾开花。 (三)繁殖方法 兰花常用分株、播种及组织培养繁殖。 l.分株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2.播种繁殖 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C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四)栽培技术 1.场地选择 要求四周空旷,通风良好,并靠近水面,空气湿润,无煤烟污染。场地的西南面,可种常绿阔叶树,郁闭度应在0.7左右,这样可减少午后阳光照射,调节湿度与温度。 2.浇水 以雨水或泉水为宜,不宜用含盐碱的水,如用自来水,应将水搁置数天后使用。浇水要看气温情况而定,春季浇水量直少,夏季宜多;梅雨季节正值兰花抽生叶芽,盆土宜稍干;秋后天气转凉,浇水量酌减,保持湿润即可。冬季在室内宜干,减少浇水次数,且宜于中午时浇。兰花可淋小雨,但连续下雨或暴雨则易烂心、烂叶,故须注意防雨。 3.施肥 栽兰宜用饼肥,以草木灰4份、豆饼10份、骨粉10份混合拌匀,放于缸内,分几次加水,使豆饼浸涨为止,后加盖密封,经一年腐熟,再制成干粒。使用时放于盆面即可。如用全粪,也应经一年腐熟,掺水冲淡滤渣使用。一般从5月开始施肥,至立秋停肥,掌握薄肥多施。施肥应在傍晚进行,第二天清晨再浇1次清水。 4.遮阳及防寒 除早春及冬季外,都要放在露天棚下。荫棚要求通风良好,兰花在3~4月间刚出房时,可以多晒太阳,以后蔽荫时间渐增。冬季兰花须搬入室内防寒,室温保持1C~2C即可。另外,兰花在春季出房后,秋季进房前,也要注意防霜。 5.病虫害防治 兰花的主要病虫害有: (1)白绢病:多发生于梅雨季节。应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予以预防,发病后可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即可。 (2)炭疽病: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极。防治方法除改善环境条件外,发病期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7~10天互次,然后再辅以l%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1次。 (3)蚧壳虫: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用常规法防治。 综上所述,要养好兰花,必须掌握其自然生长环境条件,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养护管理。据《养兰诀》载:“春不出,夏不日,秋不于,冬不湿”,这便是我国养兰经验之概括。 兰花的栽培技术 [来源] (摘自吴志行主编的《实用园艺手册》)
7. 兰花的资料
“梅、兰、竹、菊”在中国被誉为“四君子”,其中兰花象征高洁典雅、质朴版文静,被评为中权国十大名花之一。兰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代表了兰花的高洁忠贞。兰花在国人的评价当中是很高的,纯洁爱情、真诚友情都可以用兰花来表示。
兰花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台湾省,南方地区较多,北方地区较少,因为兰花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环境当中。兰花种类非常多,数不胜数,按生长繁殖方式来分,有三大类:附生兰、腐生兰、地生兰。
附生兰有卡特兰、万代兰、石斛兰等;腐生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种类较少,最常见的就是中药天麻。地生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兰花,平时家里栽培的也大多是地生兰,地生兰主要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等。
8. 为什么兰花那么植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兰花按生态习性主要分为地生兰、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由于地生兰大部份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如何养兰花 :
"三分栽,七分养",这是古人的养兰经验。养护好坏关系到兰花是否繁茂和能否开花,所以前人对此十分重视是有道理的。下面具体介绍养护和管理兰花的方法。
一、 场所
兰花放置的场所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兰花的生长发育。兰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荫蔽处),冬季则放在室内。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旷,空气湿润。室内要有充足的光线,最好朝南。这样,有利兰花生长。兰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二、 蔽荫
兰花多属于半阴性植物,多数种类怕阳光直晒,需适当遮荫。兰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阳光促进其生长。4月下旬以后要适当遮荫。夏兰、秋兰中直立性叶的品种最好放在荫蔽处的南面,使其适当多受阳光;垂叶性的秋兰和春兰,每天以受两小时的光照为好。从6月开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荫,如用芦帘可以用密帘或两层稀帘。10月以后天气转凉,阳光较弱,可推迟蔽菜,但中午前后仍需注意做好蔽荫工作。
三、 防雨
兰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阵雨或连续下雨。在霉雨季节,特别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阵雨。如下雨时间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应多浇水,使盆内热气排出,否则会使兰花损伤,甚至烂根枯死。如果阵雨后接着又出太阳,需及时蔽荫,以免地上热气上升影响兰花生长。
雨水多的季节,正值兰花抽生叶芽的阶段,如盆土太温会引起叶芽生长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时,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调节盆土湿度。
四、 浇水
花谚说:"干兰湿菊",这话有一定道理。一般说,兰花以八分干,二份湿为最好。如果过湿,容易使花烂根而死。浇水的原则应是: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具体掌握时,一般应注意:在生长期(5-6月底)应适当多浇水,抽生叶芽期(约3-4月)和开花期(约3-4月)应适当少浇水,休眠期(冬季),则更应少浇水或不浇水。花盆大而兰花植株小的应少浇水,盆小植株大的应多浇水。气候炎热干旱时应适当多浇水,冷凉潮湿时(如霉雨季节等)应少浇或不浇水。新从山上挖来的兰花,如果根系稀少或断根较多,要少浇水,使盆土干一点,这样不致烂根,有利于抽生新叶。
古人说的:"秋不干,冬不湿"的经验,是对春兰、夏兰怎样浇水的很好总结。但在北方一些地区,由于冬季、春初气候过于干燥,也不有使兰花过于干燥。
浇水时间:夏秋两季以在日落后浇水,使兰花叶面在入夜前干燥为宜,也可在清晨浇水;冬春两季以在日出前后浇水为好。不可在太阳的灼晒后骤用冷水浇灌,以免土温降低,影响根系吸水,干扰生理平衡。浇水量不可过大,以利抑制病害发生。
浇水方法:浇水要从盆笾浇入,不可浇入花蕾内,以免引起腐烂。
前人对兰花浇水,有很好的经验总结,例如于照在《都门艺兰记》中根据一年内二十四个节气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浇水方法,兹节录如下,供参考。但需注意两点:一是《都门艺兰记》是以北京的气候为标准的;二是文中的月份是指农历而不是公历,如"正月"实际上是公历的二月。
1、 立春、雨水,春兰已着花,土不宜太干,沿盆笾微微润湿;秋兰盆如未干至底,不浇。
2、 惊蛰,春兰盆干至半盆(上空下实)时,可以润水,惟不宜多,秋兰同前。
3、 春分,春兰已花谢,忌潮湿,盆半干时可润水。
4、 清明、谷雨,盆土勿使过干,每5天润水。
5、 立夏,兰开始出房,宜浇透水一次。
6、 小满,盆土勿过干和过湿,叶上生斑即为过湿,新芽枯尖即为过干,每4天浇水一升(约干茶杯),使盆土自下而上2/3湿润为宜。
7、 芒种,气候干燥,更宜注意勿过干过湿。
8、 夏至,盆土忌过干,若遇大雨,只能忍受一日,如连朝阴雨需将盆移置通风处。
9、 小暑,此时空气过湿,盆土不可过湿,盆宜放于通风处,若燥热少雨,每2天浇水一升,大雨或大湿一次,必须俟干至盆土2/3,否则不宜再浇。
10、 大暑,盆土易一干到底,需注意每天只宜大雨或大湿一次。
11、 立秋,兰于此时正需水分,每3天需浇水2升,并宜秒为避风。
12、 处署,每5天浇水一次,除连朝霾雨外,可令其受雨露。
13、 白露,秋兰较春兰尤需勤浇水,但水湿之后必须大干,始可再湿。
14、 秋分,秋兰若已出花,浇水宜稍少;若未出花,浇水宜稍增加。
15、 寒露,秋兰宜浇透水,春兰则不宜透宜润。
16、 霜降,兰宜入房,浇水时间改为日中,浇后需置日中曝1-2小时。
17、 立冬,只宜润水,每5天约半升。
18、 小雪,花房忌暖,不宜过湿,若过潮湿可引起烂根、瘢叶以至枯萎,若盆不干至底,只需稍润土皮。
19、 大雪,秋兰不需水,春兰宜微润
20、 冬至,均不宜灌溉。
21、 小寒,均忌浇水。
22、 大寒,秋兰仍不需水,春兰可微润以水。
五、 施 肥
兰花施肥要看兰花生长情况来决定。凡是生长茂盛而无病害的可以施肥,生长差的,则不可施肥或少量施肥。新从山上挖来的兰花新根未发前切忌用肥,需经1-2年的培养,待新根旺盛时才可施肥,否则易遭枯死。
一般说,在6-7月当兰花叶芽伸长约1.5厘米时,可施用1-2次稀薄腐熟的液肥(不宜用化肥),但在高温季节不宜施肥。到8-9月再施1-2次腐熟稀薄的液肥。素心种的兰花,可施用1-2次草木灰浸出液,效果甚好。施肥时间在傍晚进行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浇一次清水。
区别兰花是否需要施肥,较简便的方法是看叶色的深浅。叶现黄而薄是缺肥,应追肥;叶呈黑而叶尖发焦是施肥过多,应停止施肥。
肥料,可用上面介绍过的各种办法自制肥料。施用这些肥料时,需加水8-9倍稀释,切不可过浓。施肥时,要施入植株的根际,切不可施到叶面上。 兰花主要施肥次数及日期
次数 日期类别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备 注
春兰类 六月下旬 七月中旬 八月中旬 九月上旬 第四次要特别稀薄
夏兰类 六月下旬 七月中旬 八月中旬 九月上旬 第四次要特别稀薄
秋兰类 六月上旬 六月下旬 七月下旬 八月中旬 第四次要特别稀薄
六、 修 剪
在兰花培养中要不断进行修剪。在老叶枯黄时应及时剪去,以利通风,有些叶子的叶尖干枯也应剪除。尤其是有病虫为害的叶片需及时清除,以免传染。在剪除病毒病的叶子时,用的剪刀不要再来剪无病的叶子,以防病毒传染。如用同一把剪刀,则需进行消毒。
名贵兰花花芽出土之后,如花芽太多,应留壮芽,将其余瘦小的花芽除去,每盆以留1-2朵花芽为宜。如花芽太多,既会使年当的花开不好,又要过多消耗母本养分影响下年开花。一般兰花可不剪除花芽。
春兰的花,约开半月,即需将花剪除;夏兰的花,到花序上最后一朵后开放一周时,也应将花序剪除。名贵的品种不应使其受粉结实,否则影响翌年开花。如果作为杂交育种的,则另需加意培养,使其果实饱满成熟。
七、 防 寒
秋兰宜提早做好防寒工作,如气温在2-3℃时,即可搬入室内。寒兰生长在南方更需提早防寒。春、夏兰耐寒性较强,如有冰冻出现也要及时搬入室内。室温能保持1-2℃即可越冬。万一有严重寒流侵袭,室温降到零度以下时,需及时进行加温,一般能保持室内不结冰就好。
在室内,秋兰需放在向南的一面,春、夏兰放另一面。在中午前后,朝南和东南面要开窗通风(秋兰在摄氏1-2℃的阴天,不可开窗,以防冷风吹袭冻伤叶子)。秋兰冬季喜干一些,其余兰花盆土宜保持湿润。
八、 摘 花
对生长差的兰花,每丛叶子不多,或根部不好的,应进行摘花。对较好的品种,春兰可适当地摘去1-2个花苞,夏兰待花苞伸长时留1-2个花苞,其余的可摘掉,这样花可开久些,又可使新叶多抽,老叶也不易枯死。
名贵春兰花开3-5天应摘掉,使叶芽生长茁壮;夏兰的花开到顶上一朵时也可离盆面厘米处剪下。
九、 防 汛
栽培场所如四周空旷,地势较高,夏季遇有大风或台风过境时,需做好防风工作,以免夏兰或寒兰的叶子被折伤。
十、 喷 雾
干旱季节,每天傍晚在放置盆花的阳台上进行喷雾,主要使地面潮湿,增加空气湿度。兰花的盆面也要进行喷雾。喷雾时要向上喷,使雾点落下细匀,叶面湿润,这样可促使兰花生长良好,叶面富有光泽。
十二、病虫害防治
要进行杀菌处理(在烈日下曝晒即可),以防病害发生。兰花在多雨高温的季节最容易发生白绢病,可用托布津800倍液或波尔多液喷施预防。如发病严重可用托布津500-750倍释,每隔7-10天喷一次。虫害中以介壳虫发生最多,此虫附着在叶的基部,如发现介壳虫,应及时剔除。如要避免介壳虫侵袭,从4月份开始,可用"1059"2000倍液防治。
为了抑制兰花病害的发生,除平时对盆土的干湿度应作适当的控制外,还应在花盆的选上尽可能多用泥盆,少用釉盆。特别对生长差的新从山上挖来的兰花必须用泥盆栽种。这样做使盆土容易干,可促进兰花生长,减少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