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笔筒兰花盆

笔筒兰花盆

发布时间: 2022-08-06 07:03:28

㈠ 谁有“梁父吟”全文

梁父吟
作者:白先勇
一个深冬的午后,台北近郊天母翁寓的门口,一辆旧式的黑色官家小轿车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里面走出来两个人。前面是位七旬上下的老者,紧跟其后,是位五十左右的
中年人。老者身着黑缎面起暗团花的长袍,足登一双绒布皂鞋,头上戴了一顶紫貂方帽,
几络白发从帽沿下露了出来,披覆在他的耳背上,他的两颐却蓄着一挂丰盛的银髯。老
者身材硕大,走动起来,胸前银髯,临风飘然,可是他脸上的神色却是十分的庄凝。他
身后那位中年人也穿了一身深黑的西服,系着一根同色领带。他戴了一副银丝眼镜,头
发也开始花白了,他的面容显得有点焦黄疲惫。老者和中年人一走近大门,里面一个苍
老的侍从老早打开了门,迎了出来,那个侍从也有六十开外了,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蓝
布中山装,顶上的头发已经落尽,背却佝偻得成了一把弯弓,他向老者和那位中年人不
停地点着头说道:
“长官回来了?雷委员,您好?”
雷委员向那个老侍从还了礼,然后便转过来微微欠身向老者恭敬地说道:
“朴公累了一天,要休息了吧?我要告辞了。”
“不要紧,进来坐坐,我还有话要跟你说。”朴公摆了摆手,并没有回头,却踏着
迟缓而稳健的步子,径自往门内走了进去,雷委员也跟着走了进来。那个老侍从便马上
过去把大门关上。
“赖副官。”朴公叫道。
“有。”赖副官赶忙习惯地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两手贴在腿侧上,可是他的背却
仍旧佝接着,伸不直了。
“沏两杯茶,拿到我书房来。”
“是,长官。”赖副官一行应着,一行却弯着身子走了。
宅内的院子里,别的树木都没有种,单沿着围墙却密密地栽了一丛紫竹,因是深冬,
院子的石径上都飘满了脱落的叶萚。朴公和雷委员走向屋内时,踏在焦脆的竹叶片上,
一直发着哔剥的碎声。朴公和雷委员走进屋内书房时,赖副官早已经端着两盅铁观音进
来,搁在一张嵌了纹石的茶几上了,然后他又弯着身点着头向雷委员说:
“雷委员请用茶。”
朴公进到书房里,并没有摘下帽子,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
下来,捧起了一盅热茶,暖了一暖手,吹开浮面的茶叶,啜了一口,然后才深深地舒了
一口气。他举目看见雷委员仍旧立着时,便连忙用手示了一下意,请雷委员在另一张太
师椅上坐下。
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微明画的寒林渔隐
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雄浑: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却是汉魏的碑体,乃是展堂先生的遗墨。上联题着“朴园
同志共勉”。下联书明了日期:民国十五年北伐誓师前夕。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靠窗左边是一张乌木大书桌,桌上的文房四宝一律齐全。一个汉玉鲤鱼笔架,一块
天籁阁珍藏的古砚,一只透雕的竹笔筒里插着各式的毛笔,桌上单放着一部翻得起了毛
的线装《资治通鉴》。靠窗的右边,有一个几案,案头搁着一部《大藏金刚经》,经旁
有一只饕餮纹三脚鼎的古铜香炉,炉内积满了香灰,中间还插着一把烧剩了的香棍。
“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
“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去,雷委员便答腔道。
“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
的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
他的性子是太刚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
“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
“虽然这样说,跟他共事就有点难了,”朴公转向雷委员,“你做过他这些年的幕
僚,你当然知道。”
“是的,是的,”雷委员赶快接口道,“恩师行事,一向令重如山,口出必行,那
是没有人敢违背的。”
“你们背地下都把他比做七月里的大太阳——烈不可当,是吗?”朴公侧过身去,
微笑着问道。雷委员会心地笑了一下,却没敢答腔。朴公把头上的貂皮帽摘了下来,用
手搔了一下头上那几绺白发,又独自沉思起来。
“其实,他晚年也是十分孤独的——”隔了半晌,朴公才喃喃自语地说道。
“嗯,朴公?”
“我说,”朴公转头过去提高了声音,“孟养,他的性子太烈了。做了一辈子的事,
却把世人都得罪了。就是我和仲默两人还能说说他。”
“恩师对朴公和仲公二位一向推崇备至。”雷委员欠身转向朴公,脸上充满了敬意
地说道。朴公持了一捋他胸前那挂银须,微微地笑了一下。
“我和仲默倒未必真有什么地方叫他折服。不过,我们三人当初结识,却颇有一段
渊源——这个,恐怕连你也不太清楚呢。”
“我记得恩师提过:他和朴公、仲公都是四川武备学堂的同学。”
“那倒是。不过,这里头的曲折,说来又是话长了——”朴公轻轻地叹了一下,微
微带笑地合上了目。雷委员看见朴公闭目沉思起来,并不敢惊动他,静等了一刻工夫,
才试探着说道:
“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师做传,也好有个根据。”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
杨蕴秀,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
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那时四川哥老会的袍哥老大,正是八千
岁罗梓舟,他带头掩护我们暗运军火人武昌。其实我们几个人虽然是先后同学,彼此并
不认识,那次碰巧都归成了一组。我们自称是‘敢死队’,耳垂上都贴了红做暗记的,
提出的口号是‘革命倒满·倒满革命’。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陆
纷纷人鄂。仲默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
几下头。
“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赞道。
“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
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加上
几个袍哥同志,吹吹打打便混进了正阳门。哪晓得一进城,里面早已风声鹤唳,人心惶
惶了。原来文学社的几个同志走漏事机,总督下令满城捕人,制台衙门门前已经悬上了
我们革命同志的头颅了。我们马上接到胭脂巷十号的命令:事出仓猝,提前发难,当晚
子时,以炮鸣为号。任务是炸制台衙门,抢救狱中同志。我们几个人便藏到了杨蕴秀姊
姊家,伺机而动。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
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兴亡,
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
一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
‘不杀满奴,誓不生还。’约定日后大家有福共享,有难同当。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
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最小,
是老么。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
“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
么一段渊源呢!”
“你哪里能得知?”朴公又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
们三个人的秘密。那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
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
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涌了出去。原来外面人
声汹汹,武昌城内早已火光冲天了。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
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
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
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
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
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人
传里去的。”
“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你老师年轻时那些任侠事迹,只有我才最清楚。
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猝,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
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第二天我们便通电全国,称中华年号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
零九年’——”朴公沉吟了片刻,又缓缓地说道,“也就是从那时起,日后几十年间,
我们三个人东征西讨,倒也真还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地步。你老师当了总
司令的时候,官位比我们都高,背着人,我和仲默一样叫他‘老幺’。”朴公朝雷委员
点头笑了一下,雷委员也笑了起来。“他也始终把我和仲默以兄长看待,所以只有我和
仲默还够拘阻他一些。我一生谨慎,吃亏的地方少。仲默厚道,与人无争。不过,平心
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
道,“我老早背地下就和仲默说过:‘老二,日后叱咤风云,恐怕还要看我们那个小的
呢。’后来果然应了我的话,你老师的成就确实在我们之上。”
“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是了。”
“不是这样说,”朴公摆了摆手止住雷委员道,“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
过你老师发迹得早,少年得志,自然有他许多骄纵的地方,不合时宜。这不能怨天尤人,
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朴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
了。”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
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
“不过——今天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
竟也亲自来了。”
“是吗?”朴公微感惊讶地问道,“他们也来了吗?我怎么没见着呢?”
“他们来得很早,一会儿工夫就告辞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
的挽联,挂在灵堂里,我倒看了。王钦之的挽联还嵌了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中原父
老望旌旗。’虽然他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
“今天的公祭倒也还罢了,”朴公说道,“虽说身后哀荣,也不能太离了格。我看
孟养的那个男孩子,竟不大懂事。大概在外国住久了,我们中国人的人情礼俗,他不甚
了解。”
“家骥兄刚从美国回来,他对国内的情形是比较生疏一点。”雷委员解说道。
“治丧委员会的人,和他商量事情,他一件件都给驳了回来。我主持这个治丧会,
弄得很为难,他是亡者的家属,又是孝子,我也不便太过专揽。后来我实在看不过去,
便把他叫到一旁,对他说道:‘当然古训以哀戚为重,可是你父亲不比常人,他是有过
功勋的。开吊这天,是国葬的仪式,千人万众都要来瞻仰你父亲的遗容。礼仪上有个错
失,不怕旁人物议,倒是对亡者失敬了。’我的话只能说到这一步,我看他的情形,竟
有点不耐烦的样子。”
“家骥兄办事,确实还少了一点历练。”雷委员点头附和道。
“还有一件事,我也对他直说了,孟养的夫人早过世,孟养在医院卧病这两年,侍
候汤药,扶上扶下,都还靠他那位继室夫人。他们这次发讣文,竟没有列她的名字。她
向我哭诉,要我主持公道。以我和你老师的情分,我不能不管。可是这到底是他们的家
事,我终究还是个外人,不便干预。最后我只得委婉地和孟养那个男孩子说了:‘看在
你亡父的份上,日后生活,你们多少照顾些。’”朴公说到这里,却太息了一下,揪然
说道:
“看见这些晚辈们行事,有时却不由得不叫人寒心呢。”
雷委员也跟着点头,唏嘘了一番。朴公手里一直捧着那盅早已凉掉了的铁观音,又
默然沉思起来。雷委员看见朴公面上,已经有了些倦容,他便试探着说道:
“朴公身体乏了吧;我该——”
朴公抬起头看看雷委员,又望望窗外,说道:
“天色已经不早了。这样吧,你索性留在我这里,陪我对一盘棋,吃了晚饭再走。”
说着他也不等雷委员同意,便运自走向棋桌,把一副围棋摆上,雷委员也只得跟着
坐到棋桌边。刚坐下去,朴公抬头瞥见几案的香炉里,香早已烧尽,他又立了起来,走
到几案那里,把残余的香棍拔掉,点了一把龙涎香,插到那只鼎炉内。一会儿工夫,整
个书房便散着一股浓郁的龙涎香味了。朴公和雷委员便开始对奕起来。下了两三手的当
儿,书房门突然打开了,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子走了进来,他穿了一身整洁的卡其学生制
服,眉眼长得十分清俊,手里捧碗热气腾腾的汤药。
“爷爷,请用药。”他小心翼翼地把那碗汤药搁在茶几上便对扑公说道。朴公抬头
看见他,脸上马上泛出了一丝笑容,但是却厉声喝道:
“还不快叫雷伯伯?”
“雷伯伯。”男孩子赶快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朝着雷委员深深地行了一个礼。
“这位就是令孙少爷了吧?”雷委员赶忙还礼笑道。
“我的小孙子——效先。”朴公指了一指他的孙子。
“好聪明的长相!”雷委员夸赞道。
“他今年小学三年级了,在女师附小念书,”朴公介绍道,“他是在美国生的,我
的男孩子两夫妻都在那边教书。前几年,他祖母把他接了回来。他祖母过世后,便一直
跟着我。他刚回来的时候,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简直成了个小洋人!现在跟着我念点
书,却也背得上几首唐诗了。”
“哦——?”雷委员惊讶道。
“你能背首诗给雷伯伯听吗?”朴公捋了一捋他的银胡须。
“背哪一首诗,爷爷!”
“你还能记得多少首?”朴公喝道,“上礼拜教给你的那首《凉州词》还记得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朴公
的孙子马上毫不思索摇着头琅琅地把那首《凉州词》背了出来。
“了不得!了不得!”雷委员喝彩道,一这点年纪就有这样的捷才。朴公,”他转
向朴公又说道,“莫怪我唐突,将来恐怕‘雏风清于老凤声’呢。”
“不要谬奖他,”朴公说道,脸上不禁泛满了得意的笑容,向他的孙子说了句:
“去吧。”
朴公的孙子离开书房后,朴公便把那碗热汤药捧起来,试着喝了几口。
“朴公近来贵体欠安吗?”雷委员停下了棋,关怀地问道。
“倒也没有什么,”朴公答道,“你还记得我和你老师北伐打龙潭那一仗吗?我受
了炮伤。”
“是的,是的,我记得。”雷委员赶忙应道。
“那时还年轻,哪里在意,现在上了年纪,到底发着了,天寒的时候,腰上总是僵
痛,电疗过几次,并不见效,我便到奚复一那里去抓了一帖药,服着好像还克化得动似
的。”朴公说着,已经把那一碗汤药饮尽,然后又开始和雷委员对弈起来。下到二十手
的光景,雷委员有一角被朴公打围起来,勒死了,他在盒子里一直抓弄棋子,想了差不
多十来分钟才能下手。
“朴公——”他抬头时,发觉原来朴公坐在那里,垂着头,已经蒙然睡去。他赶忙
立了起来,走到朴公身旁,在朴公耳边,又轻轻地唤了一声:
“朴公——”
“嗯?”朴公睁开了惺松的睡眼,含糊地问道,“该我下了吗?”
“朴公该休息了,打扰了一个下午,我想我还是先告辞了吧。恩师那边还有许多后
事等我去了结呢。”
朴公怔怔地思索了半晌,终于站了起来说道:
“也好,那么你把今天的谱子记住。改日你来,我们再收拾这盘残局吧。”
朴公送雷委员到院子里的时候,雷委员再三请朴公止步,朴公并没有理会,径自往
大门走去,走到门口时,他却若有所思地停了下来,对雷委员说道:
“下月二十五日,是你老师的‘七七’。”
“是的,朴公。”
“你老师那边打算在家里做呢?还是到寺里去呢?”
雷委员的脸上现出了难色,隔了半晌,终于说道:
“此事我跟家骥兄商量过了。他说他们几个人都是信基督教的,不肯举行佛教的仪
式。”
“哦——”朴公点头沉吟道,“那么这样吧,那天由我出名,在善导寺替孟养念经
超度好了。下月也是仲默的周忌,正好替他两人一齐开经,仲默的夫人也要参加的。”
朴公说着,又歪过了身子,凑到雷委员耳根下,低声说道:
“你老师打了一辈子的仗,杀孽重。他病重的时候,跟我说常常感到心神不宁。我
便替他许下了愿,代他手抄了一卷金刚经,刚刚抄毕。做‘七七’那天,拜大悲仔的时
候,正好拿去替他还愿。”
朴公说毕,赖副官已经把汽车叫过来送客,打开车门在那里等候着了。正当雷委员
要跨上车的时候,朴公又招住了他,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道:
“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
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
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衾佩挂是要紧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最后说道:“你老师生前,最器重你。他的后事,你
多费点心。至于他那些后辈,有什么不懂事的地方,你担待些,不要计较了。”
“这点请朴公绝对放心。”雷委员向朴公深深地行了一个礼便跨进汽车里去。
“赖副官,开饭了吧。”朴公目送雷委员离开后,便吩咐赖副官道。
“是,长官。”赖副官连忙弯着腰做了个立正的姿势应道,然后蹒跚地走过去把大
门关上。
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
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朴公踱到院子里的一角,却停了下来。
那儿有一个三叠层的黑漆铁花架,架上齐齐地摆着九盆兰花,都是上品的素心兰,九只
花盆是一式回青白瓷蟠龙纹的方盆,盆里铺了冷杉屑。兰花已经盛开过了,一些枯褐的
茎梗上,只剩下三五朵残苞在幽幽地发着一丝冷香。可是那些叶子却一条条地发得十分
苍碧。朴公立在那几盆萧疏的兰花面前,背着手出了半天的神,他胸前那挂丰盛的银髯
给风吹得飘扬了起来。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
直到他的孙子效先走来牵动他的袖管,他才扶着他孙子的肩膀,祖孙二人,一同入内共
进晚餐。

㈡ 种兰花用什么植料

好的植料是育好兰株的关键因素之一,更是养好兰花的基础。养兰先养根,根好兰苗壮!

分析如下:

1、刺栗叶

常用的树皮植料如:松树皮、柳树皮、水冬瓜树皮、樟树皮等,其加工方式与上述提到的质量基本相同,但需要再加工成合适的颗粒大小,发酵的时间周期也相对要长得多。

(2)笔筒兰花盆扩展阅读

主要价值

观赏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古人这首诗将兰花的幽香表现得淋漓尽致。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这首诗就是用来形容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食用

兰花香气清洌、醇正,兰花多用于茶,也可用来熏茶;还可做汤等菜肴。

药用

据记载,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可应用于临床内、妇科诸症。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兰花花梗可治恶癣。

建兰根煎汤服,据说为催生胜药,叶治百日咳、可治虚人肺气(一作肝气),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蕙兰全草能治妇女病;春兰全草治神经衰弱、蛔虫和痔疮等病。素心兰花瓣可以催生。蕙兰的素心花瓣阴干亦能催生。

㈢ 老师过生日给什么最恰当

我们老师过生日、使我们 全班给过德、 你可以在老师过生日那天、 中午带着几个早点去学校准备。 我们 是买的彩带和气球、 挂的哪都是、 还可以买蛋糕、最好大一点德、大家可以一起吃,
还可以让班里的女生们、给老师做长寿面, 每个同学都带礼物。
还可以 让每个同学 便利贴 写上祝福老师的话、贴在黑板上。
为老师准备节目、 什么德。
如果学校里 有广播, 可以去和负责广播德同学或老师请求 为老师放生日歌。

(我们就是这么 为老师 过的生日)

要是送礼物、可以送 笔筒、 围巾、 钢笔、等等.........

欢迎采纳。

㈣ 教师节送老师的礼物,急啊、、、帮帮忙啊、、、

送老师的礼物,其实讲究还是蛮多的。你需要先确定老师的年龄范围、你们相处的实际情况、老师平时的性格特点等.

我个人认为送一个较好的保温杯子,这样老师讲课比较费嗓子,杯子里面装满了你们对老师的祝福。或者鲜花、笔筒、等。

送有纪念意义的礼物,那可以定制个性礼品,如水晶摆件,上面有老师的名字,有对老师祝福的话语,这样比较看出用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㈤ 上海的传统文化事件

上海传统文化

城市网2002-9-29 11:14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明代上海籍科学家徐光启的农学巨著,由陈子龙等在徐光启逝世后整理修改,于崇祯十二年(1639)刊行。全书分60卷、12目、50余万字。12目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书中大量辑录古代和当世文献,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国历史农学著作和当时农业生产经验作了总结性评述。《农政全书》与汉代《?胜之书》、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宋代陈?《农书》、元代王祯《农书》并称"五大农书",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中国形态的近代城市市民文化,源于上海城市。鸦片战争后,形形色色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融合,在上海城市形成一种独特的经济、地理和文化环境。首先在绘画、京剧等艺术领域生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风格,其特征要言之,在于它善于兼收并蓄,不受陈规拘束,敢于探索创新。这种风气进而影响至社会各层面,成为状态较稳定的民众文化,相对于北方"京派"文化而存在。海派文化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各地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海派"在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贬义词,近年在改革开放形势下部分学者提出应倡导发扬光大"海派风格"。�

松江画派

【松江画派】艺术流派。又名"云间画派"。明末上海地区绘事很盛,人才辈出,几乎同时形成以顾正谊为首的"华亭派"、越左为首的"苏松派"、沈士充为首的"云间派"。三派在美学思想和绘画风格上基本一致,讲究水晕墨章,古雅神韵,富于江南清疏情致。他们3人又都是松江籍人,故又统称"松江画派"。董其昌是此派最有成就的人物,他融宋元诸名家之长,所作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秀逸潇洒,具有平淡和洗练的特点。他的画学思想对后世也有着深远影响,莫士龙、陈继儒、程嘉燧、李流芳等从之。清初,娄东、虞山两派兴起,为云间画派两大支流。�

顾绣

【顾绣】民间工艺。古代上海地区著名刺绣技艺。源于明代。嘉靖年间,上海名宦顾名世筑名园"露香园"。顾绣创始人是顾名世长子顾会海之妾缪氏,她在宋绣传统上创新发展,奠定了顾绣基础。传至次子顾斗英第二子寿潜妻韩希孟时,技艺登峰造极。她于画艺有造诣,运用针锋特技以体现画稿的神韵,今存世之顾绣代表作均为她的作品。每幅绣品旁均有董其昌题咏,珍贵异常。顾名世曾孙女顾兰玉精通绣艺,曾设幔授徒,四乡妇女学艺后以此为营生,顾绣艺术得以传世,其居功甚伟。顾绣特点是擘丝细过于发,针刺细如毫,配色精妙,绣品气韵生动,工致无匹,有"画绣"之美誉。顾绣对后来之苏绣、湘绣、蜀绣均有影响,为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清中叶特别是1843年开埠后的上海,海道畅通,人文荟萃,各地书画人士挟艺流寓沪上者日众,上海渐成绘画活动中心。时人对一批寓居上海卖字鬻画的画师画匠名之曰"海上画派"。代表人物有赵之谦、任颐、吴昌硕、黄宾虹等。这些画家由于较早受到新思想的冲击,不愿墨守成法的陈陈相袭。他们上承唐宋优良绘画传统,吸取明清陈淳(白阳)、徐渭(青藤)、陈洪绶(老莲)、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又受清代金石学影响,破格创新,个性鲜明,画风趋向笔墨清新、浑厚豪放的气质,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熔中西文化于一炉。海上画派与海派文化形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金山农民画

【金山农民画】上海金山县民间传统艺术。包括灶头画、剪纸漆绘、民间玩具、泥塑和石刻等,构思新颖,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具江南水乡独特风韵。金山县文化馆组织农民画创作骨干20多人组成金山农民画社,从事专业创作活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0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展,大获成功。1981年,金山农民画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洛杉矶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和联邦德国展出时,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的源头"。到1987年底,已有近2500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日本国美乃美出版社出版了金山农民画册。有4幅精品被邮电部制成邮票发行。金山县因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民间工艺。竹刻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传统工艺,始于唐朝,盛于明清。嘉定竹刻始于明隆庆年间,熔笔墨艺术和雕刻技艺于一炉,作品富于诗情画意,形成著名的竹刻流派--"嘉定派"。代表人物是朱鹤、朱缨和朱稚征祖孙三人(世称"嘉定三朱"),以深刻作浮雕和透雕技法为其流派特色。嘉定竹刻以留青阳刻为主,即利用竹皮、竹肌色泽的不同,雕镂出浓淡相间、绚烂多姿的艺术品。品种繁多,既有插屏、挂屏等艺术欣赏品,亦有烟盒、扇骨、笔筒、花瓶、搁臂等实用工艺品。�

黄草编织

【黄草编织】传统手工编织工艺,以嘉定最为有名。嘉定黄草色泽淡雅,质地坚韧,并能染色,用它编出的工艺品门类多样,式样新颖,色彩丰富,工艺精致,具有民族特色。草编制品有拎包、果盆、杯套、盆垫、拖鞋等等,充满乡土气息,兼具手工织品的自然美、艺术美和实用价值。早在清代,嘉定黄草拖鞋便远销欧亚各国。现在,黄草由野生改为人工培育,质量更佳,近年推出仿古图案新产品,制作精巧,纹路细密,图案中人物、车马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巧夺天工,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上海著名的工艺品。�

小热昏

【小热昏】上海滩上植根于民间的一种马路说唱艺术。源于清末民初,当时杜宝林等民间艺人采用隐晦曲折的手法,以"说朝报"的形式,说唱时事新闻和笑话故事,讽喻当时的社会黑暗,初名"醒世笑谈",后称"小热昏",盛行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为一种独具上海地方特色的说唱。小热昏用地道的上海方言演唱,一般以小锣或三巧板伴奏,常用曲调有"锣先锋"、"三巧赋"、"东乡调"等。很多小热昏艺人自己熬制梨膏糖,用唱"小热昏"来推销。名艺人有陈长生(艺名小得利),后有陈国安、徐和其、俞笑飞等。50年代后小热昏艺人多半成为滑稽评弹演员,与今天活跃在上海舞台的"轻松艺术"--独脚戏、滑稽戏颇有渊源。�

上海花会

【上海花会】上海常有花会举行,相沿成习。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的"兰花会"和九月间的"菊花会"。花会多在城隍庙西园(今豫园)举行。兰花会一般为期3天,参加花会的兰花盆上,贴着写有种花主人姓名的红纸条,各色名贵兰花争奇斗妍,品花者流连徜徉其中,慢慢品味,最后评出最优的"状元花"。"菊花会"通常在豫园"四美轩"举行,也是名花丛集,蔚为壮观。时至今日,每逢花开季节,一些公园亦常举办兰花、菊花展览。�

龙华庙会

【龙华庙会】农历三月上海人游龙华寺(位于今徐汇区龙华镇)、赏桃花的节日盛会。庙会一般自三月十五日开始,至二十八日结束。早在明末清初,民间就有"三月三,上龙华"的说法。龙华古刹,近水临街,巍峨庄严。每逢三月间,十里桃花,艳若红霞,车马舟船,川流往来,毂击辔连,舳舻相接,游人香客纷至沓来,是为赶庙会。旧时,庙会多售农副产品,如竹林藤器、香烛、龙华稀布、瓜果菜蔬和净素风味小吃等。民间艺人、江湖班子亦聚会于此,一显身手。龙华寺中有家眷的亦可在三月十五日那天同亲人见面。"文化大革命"期间庙会中断,80年代恢复,规模胜过当年。�

上海土布

【上海土布】上海地区传统产品。自元代以后,以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县华泾乡)为中心的上海地区纺织业逐步发达。上海赢得"木棉文绫、衣被天下"的美名。上海土布品种有云布、毛蓝布、紫花布等,染有大红、真紫、赭黄等鲜丽色彩,配制龙凤、麒麟等花纹,有质地精细柔软、保暖耐穿、不易褪色的特点。明以后,上海土布销路已扩大到全国各地,而且还有一部分销往日本、南洋等地。鸦片战争后渐遭洋布冲击而淘汰,但现在上海市郊集市偶尔能见到土布产品。�

上海年夜饭

【上海年夜饭】岁时习俗,农历除夕俗称大年夜,这一天全家欢宴,称"吃年夜饭"。古时过年可从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开始,直至除夕,各户人家择时做年可先后不一,近代以后才渐集中在除夕。除夕傍晚,家中悬挂出先人遗容(即"画像",也叫"真"),合家祭拜,然后围坐欢宴。上海年夜饭菜肴很富特色,除鱼肉鸡鸭外,还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银丝牙两样菜底,另外必备如意菜(黄豆芽)和发芽豆,含有"开发"的意思。这顿饭若有家人远出,也得添上杯筷,以示团圆无缺。上海人在吃年夜饭时,有诸种忌讳,如不许淘汤。据说淘汤吃饭,来年出远门办事要受雨淋,虽为无稽之谈,亦寄托了百姓求福消灾之意。�

迎财神

【迎财神】上海人把农历正月初五称作是"路头神"即"五路财神"的生日,故民间初四夜和初五有接财神之俗,近代上海工商业发达,故这种风俗尤受重视。初四夜半子时,家家祭供鲤鱼、羊头(谐音"利"和"洋头"),满堂香纸蜡烛,壁上高挂财神像,合家老小跪拜祈求今年财神爷送财降福,各商铺店肆也都在这时举行仪式迎接"财神"。初五日商界各家店主在清晨将新制的旗帜挂在财神位前,待祭好财神后才算新的一年开始营业。店主在这天要设"利市酒"宴请全体伙友,凡红帐报造、职业进退、当年营业大计,都在酒宴上宣布,所以往往有不少雇员在这天被解雇。50年代后此俗渐废,80年代后,上海地区又出现燃放爆竹迎接财神的现象。�

本帮菜

【本帮菜】上海本帮地方菜的简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较早时候的本帮菜口味较重,后来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特别是上海文化人的需要,本帮菜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汲取别帮别派之长,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形成"海派本帮"之特色。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糟,别具江南风味。上海本帮菜馆中,德兴馆和上海老饭店两家百年老店素享盛名,有八宝鸭、糟钵头、虾子大乌参、竹笋腌鲜等名菜。�

城隍庙五香豆

【城隍庙五香豆】上海地方传统小食品。为原上海城厢城隍庙内兴隆郭记郭瀛洲创制,初名"老城隍庙冰糖奶油五香豆",已有半世纪历史。精选粒大、性糯、软硬适中之蚕豆为原料,主要作料是糖精、食盐和香精,制成后表层奶油色,五香扑鼻,甜而不腻,食后回味无穷。70年代被列入上海特供商品。�

枫泾丁蹄

【枫泾丁蹄】上海风味食品。丁蹄是"丁义兴"蹄膀的简称。"丁义兴"菜馆是上海金山县枫泾镇上的一家老字号,自清咸丰二年(1852)起,它制作的红烧蹄膀便名扬四方。该店用120斤左右黑毛纯种枫泾猪的后腿为原料,烧制时抽去筋骨,整修外形,上部椭圆,下部如管,然后下锅。再加调味品,作料则专用嘉兴姚福顺的三套特晒酱油、绍兴老花雕黄酒、苏州桂圆斋冰糖。火候三文三旺,煮蹄用的是"百年老汤"。烹成后色泽棕红,酥而不烂,蹄形完整,冷切吃香,蒸热吃糯,很有特色。本世纪初,以丁蹄制成的罐头,远销海外,1945年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

四鳃鲈

【四鳃鲈】天下鲈鱼皆两鳃,独松江(今吴淞江)所产为四鳃,头大扁平,鳍棘坚硬。烧制的鲈鱼,肉质细嫩无比,鲜而不腥。相传清乾隆帝品尝后亲题"江南第一名菜",并谕示每年入贡。50年代,鱼源锐减,濒临绝迹。松江等地区采用人工育苗的办法,增殖资源,初见成效。

㈥ 蛇木板/兰花石斛种植板是天然的吗还是人工合成

桫椤树干就是这样的,中空形如笔筒,外部则密布细小根状物,桫椤树现在很多都是人工养植的,你也可以养,我曾经养过。

㈦ 想送老师一件特别的礼物

这个要根据你老师的年龄、性别、和你所处的关系来决定的哦!以下给你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因为老师平时都是站着工作,很累。可以买一个按摩垫送给他。从细节对老师关心,送健康角度为老师着想,老师一定会感动的
2、买办公桌摆件、创意笔筒、杯子都是老师平时用得到的礼物。很实用也很有纪念意义
3、买一些像是手套、丝巾、打火机、钱包等礼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4、像是笔记本、钢笔、相册也是不错的选择。
5、还可以根据老师的爱好去选择礼物,投其所好总是不会错的。
大概就这么多,还是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礼物,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启发:)

㈧ 求《梁父吟》

梁父吟

--------------------------------------------------------------------------------

作者:白先勇
一个深冬的午后,台北近郊天母翁寓的门口,一辆旧式的黑色官家小轿车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里面走出来两个人。前面是位七旬上下的老者,紧跟其后,是位五十左右的
中年人。老者身着黑缎面起暗团花的长袍,足登一双绒布皂鞋,头上戴了一顶紫貂方帽,
几络白发从帽沿下露了出来,披覆在他的耳背上,他的两颐却蓄着一挂丰盛的银髯。老
者身材硕大,走动起来,胸前银髯,临风飘然,可是他脸上的神色却是十分的庄凝。他
身后那位中年人也穿了一身深黑的西服,系着一根同色领带。他戴了一副银丝眼镜,头
发也开始花白了,他的面容显得有点焦黄疲惫。老者和中年人一走近大门,里面一个苍
老的侍从老早打开了门,迎了出来,那个侍从也有六十开外了,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蓝
布中山装,顶上的头发已经落尽,背却佝偻得成了一把弯弓,他向老者和那位中年人不
停地点着头说道:
“长官回来了?雷委员,您好?”
雷委员向那个老侍从还了礼,然后便转过来微微欠身向老者恭敬地说道:
“朴公累了一天,要休息了吧?我要告辞了。”
“不要紧,进来坐坐,我还有话要跟你说。”朴公摆了摆手,并没有回头,却踏着
迟缓而稳健的步子,径自往门内走了进去,雷委员也跟着走了进来。那个老侍从便马上
过去把大门关上。
“赖副官。”朴公叫道。
“有。”赖副官赶忙习惯地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两手贴在腿侧上,可是他的背却
仍旧佝接着,伸不直了。
“沏两杯茶,拿到我书房来。”
“是,长官。”赖副官一行应着,一行却弯着身子走了。
宅内的院子里,别的树木都没有种,单沿着围墙却密密地栽了一丛紫竹,因是深冬,
院子的石径上都飘满了脱落的叶萚。朴公和雷委员走向屋内时,踏在焦脆的竹叶片上,
一直发着哔剥的碎声。朴公和雷委员走进屋内书房时,赖副官早已经端着两盅铁观音进
来,搁在一张嵌了纹石的茶几上了,然后他又弯着身点着头向雷委员说:
“雷委员请用茶。”
朴公进到书房里,并没有摘下帽子,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
下来,捧起了一盅热茶,暖了一暖手,吹开浮面的茶叶,啜了一口,然后才深深地舒了
一口气。他举目看见雷委员仍旧立着时,便连忙用手示了一下意,请雷委员在另一张太
师椅上坐下。
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微明画的寒林渔隐
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雄浑: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却是汉魏的碑体,乃是展堂先生的遗墨。上联题着“朴园
同志共勉”。下联书明了日期:民国十五年北伐誓师前夕。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靠窗左边是一张乌木大书桌,桌上的文房四宝一律齐全。一个汉玉鲤鱼笔架,一块
天籁阁珍藏的古砚,一只透雕的竹笔筒里插着各式的毛笔,桌上单放着一部翻得起了毛
的线装《资治通鉴》。靠窗的右边,有一个几案,案头搁着一部《大藏金刚经》,经旁
有一只饕餮纹三脚鼎的古铜香炉,炉内积满了香灰,中间还插着一把烧剩了的香棍。
“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
“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去,雷委员便答腔道。
“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
的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
他的性子是太刚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
“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
“虽然这样说,跟他共事就有点难了,”朴公转向雷委员,“你做过他这些年的幕
僚,你当然知道。”
“是的,是的,”雷委员赶快接口道,“恩师行事,一向令重如山,口出必行,那
是没有人敢违背的。”
“你们背地下都把他比做七月里的大太阳——烈不可当,是吗?”朴公侧过身去,
微笑着问道。雷委员会心地笑了一下,却没敢答腔。朴公把头上的貂皮帽摘了下来,用
手搔了一下头上那几绺白发,又独自沉思起来。
“其实,他晚年也是十分孤独的——”隔了半晌,朴公才喃喃自语地说道。
“嗯,朴公?”
“我说,”朴公转头过去提高了声音,“孟养,他的性子太烈了。做了一辈子的事,
却把世人都得罪了。就是我和仲默两人还能说说他。”
“恩师对朴公和仲公二位一向推崇备至。”雷委员欠身转向朴公,脸上充满了敬意
地说道。朴公持了一捋他胸前那挂银须,微微地笑了一下。
“我和仲默倒未必真有什么地方叫他折服。不过,我们三人当初结识,却颇有一段
渊源——这个,恐怕连你也不太清楚呢。”
“我记得恩师提过:他和朴公、仲公都是四川武备学堂的同学。”
“那倒是。不过,这里头的曲折,说来又是话长了——”朴公轻轻地叹了一下,微
微带笑地合上了目。雷委员看见朴公闭目沉思起来,并不敢惊动他,静等了一刻工夫,
才试探着说道:
“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师做传,也好有个根据。”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
杨蕴秀,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
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那时四川哥老会的袍哥老大,正是八千
岁罗梓舟,他带头掩护我们暗运军火人武昌。其实我们几个人虽然是先后同学,彼此并
不认识,那次碰巧都归成了一组。我们自称是‘敢死队’,耳垂上都贴了红做暗记的,
提出的口号是‘革命倒满·倒满革命’。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陆
纷纷人鄂。仲默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
几下头。
“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赞道。
“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
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加上
几个袍哥同志,吹吹打打便混进了正阳门。哪晓得一进城,里面早已风声鹤唳,人心惶
惶了。原来文学社的几个同志走漏事机,总督下令满城捕人,制台衙门门前已经悬上了
我们革命同志的头颅了。我们马上接到胭脂巷十号的命令:事出仓猝,提前发难,当晚
子时,以炮鸣为号。任务是炸制台衙门,抢救狱中同志。我们几个人便藏到了杨蕴秀姊
姊家,伺机而动。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
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兴亡,
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
一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
‘不杀满奴,誓不生还。’约定日后大家有福共享,有难同当。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
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最小,
是老么。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
“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
么一段渊源呢!”
“你哪里能得知?”朴公又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
们三个人的秘密。那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
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
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涌了出去。原来外面人
声汹汹,武昌城内早已火光冲天了。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
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
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
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
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
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人
传里去的。”
“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你老师年轻时那些任侠事迹,只有我才最清楚。
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猝,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
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第二天我们便通电全国,称中华年号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
零九年’——”朴公沉吟了片刻,又缓缓地说道,“也就是从那时起,日后几十年间,
我们三个人东征西讨,倒也真还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地步。你老师当了总
司令的时候,官位比我们都高,背着人,我和仲默一样叫他‘老幺’。”朴公朝雷委员
点头笑了一下,雷委员也笑了起来。“他也始终把我和仲默以兄长看待,所以只有我和
仲默还够拘阻他一些。我一生谨慎,吃亏的地方少。仲默厚道,与人无争。不过,平心
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
道,“我老早背地下就和仲默说过:‘老二,日后叱咤风云,恐怕还要看我们那个小的
呢。’后来果然应了我的话,你老师的成就确实在我们之上。”
“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是了。”
“不是这样说,”朴公摆了摆手止住雷委员道,“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
过你老师发迹得早,少年得志,自然有他许多骄纵的地方,不合时宜。这不能怨天尤人,
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朴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
了。”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
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
“不过——今天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
竟也亲自来了。”
“是吗?”朴公微感惊讶地问道,“他们也来了吗?我怎么没见着呢?”
“他们来得很早,一会儿工夫就告辞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
的挽联,挂在灵堂里,我倒看了。王钦之的挽联还嵌了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中原父
老望旌旗。’虽然他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
“今天的公祭倒也还罢了,”朴公说道,“虽说身后哀荣,也不能太离了格。我看
孟养的那个男孩子,竟不大懂事。大概在外国住久了,我们中国人的人情礼俗,他不甚
了解。”
“家骥兄刚从美国回来,他对国内的情形是比较生疏一点。”雷委员解说道。
“治丧委员会的人,和他商量事情,他一件件都给驳了回来。我主持这个治丧会,
弄得很为难,他是亡者的家属,又是孝子,我也不便太过专揽。后来我实在看不过去,
便把他叫到一旁,对他说道:‘当然古训以哀戚为重,可是你父亲不比常人,他是有过
功勋的。开吊这天,是国葬的仪式,千人万众都要来瞻仰你父亲的遗容。礼仪上有个错
失,不怕旁人物议,倒是对亡者失敬了。’我的话只能说到这一步,我看他的情形,竟
有点不耐烦的样子。”
“家骥兄办事,确实还少了一点历练。”雷委员点头附和道。
“还有一件事,我也对他直说了,孟养的夫人早过世,孟养在医院卧病这两年,侍
候汤药,扶上扶下,都还靠他那位继室夫人。他们这次发讣文,竟没有列她的名字。她
向我哭诉,要我主持公道。以我和你老师的情分,我不能不管。可是这到底是他们的家
事,我终究还是个外人,不便干预。最后我只得委婉地和孟养那个男孩子说了:‘看在
你亡父的份上,日后生活,你们多少照顾些。’”朴公说到这里,却太息了一下,揪然
说道:
“看见这些晚辈们行事,有时却不由得不叫人寒心呢。”
雷委员也跟着点头,唏嘘了一番。朴公手里一直捧着那盅早已凉掉了的铁观音,又
默然沉思起来。雷委员看见朴公面上,已经有了些倦容,他便试探着说道:
“朴公身体乏了吧;我该——”
朴公抬起头看看雷委员,又望望窗外,说道:
“天色已经不早了。这样吧,你索性留在我这里,陪我对一盘棋,吃了晚饭再走。”
说着他也不等雷委员同意,便运自走向棋桌,把一副围棋摆上,雷委员也只得跟着
坐到棋桌边。刚坐下去,朴公抬头瞥见几案的香炉里,香早已烧尽,他又立了起来,走
到几案那里,把残余的香棍拔掉,点了一把龙涎香,插到那只鼎炉内。一会儿工夫,整
个书房便散着一股浓郁的龙涎香味了。朴公和雷委员便开始对奕起来。下了两三手的当
儿,书房门突然打开了,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子走了进来,他穿了一身整洁的卡其学生制
服,眉眼长得十分清俊,手里捧碗热气腾腾的汤药。
“爷爷,请用药。”他小心翼翼地把那碗汤药搁在茶几上便对扑公说道。朴公抬头
看见他,脸上马上泛出了一丝笑容,但是却厉声喝道:
“还不快叫雷伯伯?”
“雷伯伯。”男孩子赶快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朝着雷委员深深地行了一个礼。
“这位就是令孙少爷了吧?”雷委员赶忙还礼笑道。
“我的小孙子——效先。”朴公指了一指他的孙子。
“好聪明的长相!”雷委员夸赞道。
“他今年小学三年级了,在女师附小念书,”朴公介绍道,“他是在美国生的,我
的男孩子两夫妻都在那边教书。前几年,他祖母把他接了回来。他祖母过世后,便一直
跟着我。他刚回来的时候,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简直成了个小洋人!现在跟着我念点
书,却也背得上几首唐诗了。”
“哦——?”雷委员惊讶道。
“你能背首诗给雷伯伯听吗?”朴公捋了一捋他的银胡须。
“背哪一首诗,爷爷!”
“你还能记得多少首?”朴公喝道,“上礼拜教给你的那首《凉州词》还记得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朴公
的孙子马上毫不思索摇着头琅琅地把那首《凉州词》背了出来。
“了不得!了不得!”雷委员喝彩道,一这点年纪就有这样的捷才。朴公,”他转
向朴公又说道,“莫怪我唐突,将来恐怕‘雏风清于老凤声’呢。”
“不要谬奖他,”朴公说道,脸上不禁泛满了得意的笑容,向他的孙子说了句:
“去吧。”
朴公的孙子离开书房后,朴公便把那碗热汤药捧起来,试着喝了几口。
“朴公近来贵体欠安吗?”雷委员停下了棋,关怀地问道。
“倒也没有什么,”朴公答道,“你还记得我和你老师北伐打龙潭那一仗吗?我受
了炮伤。”
“是的,是的,我记得。”雷委员赶忙应道。
“那时还年轻,哪里在意,现在上了年纪,到底发着了,天寒的时候,腰上总是僵
痛,电疗过几次,并不见效,我便到奚复一那里去抓了一帖药,服着好像还克化得动似
的。”朴公说着,已经把那一碗汤药饮尽,然后又开始和雷委员对弈起来。下到二十手
的光景,雷委员有一角被朴公打围起来,勒死了,他在盒子里一直抓弄棋子,想了差不
多十来分钟才能下手。
“朴公——”他抬头时,发觉原来朴公坐在那里,垂着头,已经蒙然睡去。他赶忙
立了起来,走到朴公身旁,在朴公耳边,又轻轻地唤了一声:
“朴公——”
“嗯?”朴公睁开了惺松的睡眼,含糊地问道,“该我下了吗?”
“朴公该休息了,打扰了一个下午,我想我还是先告辞了吧。恩师那边还有许多后
事等我去了结呢。”
朴公怔怔地思索了半晌,终于站了起来说道:
“也好,那么你把今天的谱子记住。改日你来,我们再收拾这盘残局吧。”
朴公送雷委员到院子里的时候,雷委员再三请朴公止步,朴公并没有理会,径自往
大门走去,走到门口时,他却若有所思地停了下来,对雷委员说道:
“下月二十五日,是你老师的‘七七’。”
“是的,朴公。”
“你老师那边打算在家里做呢?还是到寺里去呢?”
雷委员的脸上现出了难色,隔了半晌,终于说道:
“此事我跟家骥兄商量过了。他说他们几个人都是信基督教的,不肯举行佛教的仪
式。”
“哦——”朴公点头沉吟道,“那么这样吧,那天由我出名,在善导寺替孟养念经
超度好了。下月也是仲默的周忌,正好替他两人一齐开经,仲默的夫人也要参加的。”
朴公说着,又歪过了身子,凑到雷委员耳根下,低声说道:
“你老师打了一辈子的仗,杀孽重。他病重的时候,跟我说常常感到心神不宁。我
便替他许下了愿,代他手抄了一卷金刚经,刚刚抄毕。做‘七七’那天,拜大悲仔的时
候,正好拿去替他还愿。”
朴公说毕,赖副官已经把汽车叫过来送客,打开车门在那里等候着了。正当雷委员
要跨上车的时候,朴公又招住了他,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道:
“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
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
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衾佩挂是要紧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最后说道:“你老师生前,最器重你。他的后事,你
多费点心。至于他那些后辈,有什么不懂事的地方,你担待些,不要计较了。”
“这点请朴公绝对放心。”雷委员向朴公深深地行了一个礼便跨进汽车里去。
“赖副官,开饭了吧。”朴公目送雷委员离开后,便吩咐赖副官道。
“是,长官。”赖副官连忙弯着腰做了个立正的姿势应道,然后蹒跚地走过去把大
门关上。
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
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朴公踱到院子里的一角,却停了下来。
那儿有一个三叠层的黑漆铁花架,架上齐齐地摆着九盆兰花,都是上品的素心兰,九只
花盆是一式回青白瓷蟠龙纹的方盆,盆里铺了冷杉屑。兰花已经盛开过了,一些枯褐的
茎梗上,只剩下三五朵残苞在幽幽地发着一丝冷香。可是那些叶子却一条条地发得十分
苍碧。朴公立在那几盆萧疏的兰花面前,背着手出了半天的神,他胸前那挂丰盛的银髯
给风吹得飘扬了起来。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
直到他的孙子效先走来牵动他的袖管,他才扶着他孙子的肩膀,祖孙二人,一同入内共
进晚餐。

㈨ 领导搬新办公室送什么礼物好呢

可送水晶办公用品,实用美观大方,可刻上祝福语。

㈩ 帮我鉴定这个是不是真的明朝古董

兰花盆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一: 行业划分

古董拍卖鉴定目前大部分集中的上海,北京、青岛。藏家参与前一定多比较,多了解,祝您发财。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二: 疯狂的混乱鉴定

关于当前混乱的古董鉴定,一件古董拿去分别给八位专家看,能出四种不同的结果,每位专家各有各的观点,所以不要去纠结,藏品投放市场,有人买,这才是真理,很多专家都是靠收鉴定证书费骗人的,还有机器检测都是人为操作,骗收鉴定费的。很多藏家给自己的藏品买了一堆鉴定证书,到头来一样没人要。鉴于疯狂的混乱鉴定市场,买家都是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光去购买藏品,作为藏家只要把藏品能投放到一个靠谱的单位,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自认为真品卖不出去和仿品一样,仿品在市场上卖出去了和真品一样。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三: 拍卖的风险

拍卖有风险,建议大家谨慎参与,顶级品牌单位近些年的真实付款成交率不到50%,行情整体不乐观。

有藏品大家尽量找古玩城老板去推销卖掉,或者摆地摊处理掉,“拍卖”属于有钱人参与的风险游戏,不适合普通老百姓参与,特别是天天给你打电话的公司,并不是你的藏品值钱,主要为收你的图录费,鉴定费、出关费、什么保证金等一个个陷阱等着你,国内正规单位,谁跟你啰嗦,谁给你打电话?个别收入低,经济困难的藏家,醒醒吧,几百万、几千万没那么好做梦。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四: 正确判断

藏友问某某公司是否正规?是不是骗子?可靠吗?

任何单位都是法制注册营业的,至于服务质量,收费的标准,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谨慎避免高收费,不成交造成的伤害。

特别是夸口说保证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骗费用的公司。

法律规定正规单位不能收购倒卖古董,其次个别单位以现金收购古董为名,让藏家先鉴定,真品就现金收购,其实他们没有买家,忽悠藏家交鉴定费后,藏品一鉴定,故意告诉你的东西是假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五: 畸形发财心态

因为很多知识匮乏、家庭困难的农民朋友在巨额估价的诱惑下,估价2000万的藏品,先交20万的服务费,他们想着只要我凑够20万,等于2000万就到手了,所以有抵押房产的,变卖生产工具牲畜牛羊的,东凑西借的,把20万交给拍卖公司后,然后把工作辞了,田地也荒了,忙着去预定宝马名车,算计准备去买别墅,朝三暮四等钱换媳妇的都有。盲目参与导致家破人亡的事迹时有发生。

很简单的问题,很多藏家分析时就出问题了,试想一下,假如你委托四件东西最少能成交一件,你立刻就是百万富翁,如果那么容易发财的话,干脆把房子卖掉委托上100件东西,最少成交两件,转500万也很划算,对不?

嘉德今年春拍,十副齐白石的画,只成交了2副,那也是骗子吗,古董拍卖想成交就得多参与。
保利,嘉德为什么不收低端藏家的东西,因为成交了大家高兴,失败了大家说骗子,
缴费了,有些东西不容易成交,导致藏家很郁闷,下结论为骗是不合理的。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六: 合理的估价

藏品想成交,一定估价要合适,价格符合市场行情,在哪里都有机会交易。

【引用资料---青岛大前门集团拍卖】:关于藏品估价:通俗点说,你家有个漂亮闺女,嫁个普通人老百姓比较随便,嫁个村长,一个村里就一个村长,这个可以有机会,嫁给县长、也是可以奢望的,,,哪嫁给市长、你觉得好嫁吗?-------很多思想不成熟的藏家,在藏品的估价要求上,理想根本不是把闺女嫁给省长那么简单,把一件低端藏品要求拍卖百万、千万、无疑是把闺女必须要嫁给国家主席。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七: 比较实力

正规单位【像正规的保利嘉德,都是近千平米的办公室,藏品放在办公室与艺术大厅买家随到随看】除此之外,行业内95%的小拍卖单位,租个实际使用面积60平米的小办公室,藏品签订委托合同后,把近千件藏品堆放在潮湿的地下室里,不见天日存放大半年,然后等到拍卖的几天才拿出藏品,在宾馆、酒店花五六千元租个场地,着急上火的预展一两天走个形式等于完成拍卖活动,这种方式几乎没有卖东西的任何希望。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八: 看服务

【引用资料-----新华锦拍卖】:拍卖公司是一个服务行业,要做的优秀首先做好服务,
满足各类藏家的需求,
第一:对于高端藏家:我们做高端星级服务
第二:对于经济困难摆地摊层次的低端藏家,【我们提供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中档次服务】让藏家轻松愉快参与,让艺术走进生活。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九: 注意合同合同陷阱

很多藏家受损失后,法律爱莫能助,这类藏家往往没有文化知识,看不懂合约,到时交了巨额服务费,受伤害后无法投诉,属于社会的可怜弱者,备受同情,但又无法帮扶,法律也无法帮助他们主持公道,因为签约合同后,视为满意接受服务,并承担后果。

收藏拍卖交易参考资料十: 什么是靠谱拍卖

目前90%的拍卖公司,拍卖程序,前期征集,集合藏品,电话频繁忽悠没脑子的老百姓参加,征集上1000件后,就开始准备拍卖会,拍卖会的整个就是去酒店租两天场地,把1000件藏品展示一下,等于在预展,看看酒店里住宿的客人有没有要的。

两天的预展现场,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前去观赏藏品的人,除了几十个委托人在预展现场来回瞎出溜,几乎没有任何买家到场观看,两天预展结束。

第三天开始拍卖,拍卖会场在座的95%是藏家委托人,也就是卖东西的人,为了掩饰藏家,这类拍卖公司话费100元雇佣一些无业游民,老弱病残来充当买家,举牌子。

我参加过七次拍卖,时常看见一些拍卖公司的买家,拍卖到中午吃饭时,现场抢牛奶,抢面包
狼狈不堪,拍卖结束暗中一打听,属于雇来的失业低保户。

稍有思想的老百姓就能看出门道,其次一个小拍卖公司,不去招商,租个100平米的办公室,那来的买家,凭什么给你能卖出去东西,说实话还不如你自己去摆地摊的效果好。

靠谱的拍卖,就是观察这个公司的实际营业方式,具体给藏家做了那些可以看得到的真实服务,看不到的服务就是假的不靠谱的。

热点内容
娱乐百分百白色情人节特别企划唐禹哲 发布:2025-08-18 20:34:42 浏览:472
小盆栽朋友圈 发布:2025-08-18 20:33:11 浏览:848
水草种兰花 发布:2025-08-18 20:30:53 浏览:82
梦见铃兰花 发布:2025-08-18 20:21:18 浏览:371
丝带做玫瑰 发布:2025-08-18 20:13:45 浏览:895
茶花落下 发布:2025-08-18 20:08:42 浏览:122
手工瓶子插花 发布:2025-08-18 20:05:00 浏览:48
咋兰花豆 发布:2025-08-18 19:55:38 浏览:765
樱花问雪诗词 发布:2025-08-18 19:48:28 浏览:802
浪漫樱花语 发布:2025-08-18 19:38:29 浏览: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