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康熙兰花

康熙兰花

发布时间: 2022-07-29 17:40:26

『壹』 古诗咏幽兰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1、古诗咏幽兰诗句的意思是:“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作者推崇兰的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品格。

兰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爱的花,喜爱她的品格高洁,清香宜人,在他的书房以及养心殿内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兰。在他写下的咏花诗中,也以咏兰诗写得最好。以咏兰寄托了自己崇尚高洁的情愫。

2、原文

《咏幽兰》

清代:康熙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3、译文:

婀娜花姿碧叶一样的生长,风吹来难以隐藏他的清香。

不因为被人摘取而堪作配饰,即使没有人,它依然能够孤芳自赏。

4、作者: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1)康熙兰花扩展阅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喜爱素淡、雅致、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和谐统一。兰花深厚的文化内涵,延续了兰花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了兰花的蓬勃发展。

康熙大帝的《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一首《咏幽兰》,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

《咏幽兰》一诗清新可读,意蕴深沉:“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劳。”诗从“难隐谷中香”、“无人亦自芳” 两个方面,赞扬幽兰高尚的品德和可贵的情操。这显然是比兴之词,诗人笔下的兰花,正是他所敬慕的人才。

『贰』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兰花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带装饰而自贵,即使没有人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

通过吟咏兰花的孤高隐逸,形容人的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品格。

出自清代康熙的《咏幽兰》。

原文: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译文:

兰花的花朵婀娜多姿,叶子碧绿狭长,风吹过带来了兰花的香气。兰花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带装饰而自贵,即使没有欣赏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

(2)康熙兰花扩展阅读

康熙皇帝一首《咏幽兰》,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兰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爱的花,喜爱她的品格高洁,清香宜人,在他的书房以及养心殿内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兰。在康熙皇帝写下的咏花诗中,也以咏兰诗写得最好。以咏兰寄托了自己崇尚高洁的情愫。

兰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首先标榜做人应当遵从“君子之道”的是孔子,而孔子在谈论“君子之道”时,经常用兰花作比喻。如《周易·系辞上传》就记载了孔子这段话:“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意思是,君子的为人处世,不管入世或隐居,保持沉默或发表言论,都不会丢失自己的人格。君子与人合作,必定同心同德,两个人齐心协力,其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两个人发自内心的言论,就像兰花一样气味芬芳。

自孔子在精神层面为兰花定调之后,历代文人墨客就偏爱种兰、赏兰、咏兰和“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结。

在传统花鸟画出现之前,中国文人主要用诗赋的形式咏兰,而从宋代开始,中国逐渐兴起“写兰”之风,以绘画的形式传承孔子所倡导的兰花精神,公认的兰画鼻祖是南宋的赵孟坚和宋末元初的郑思肖。

赵孟坚的传世之作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墨兰图》,此图绘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叶柔美舒放,兰花盛开如蝴蝶翩翩起舞。南宋灭亡后,赵孟坚年已垂暮,他隐居于湖南,不食元禄,继续“写兰”,以示忠贞和清高。

郑思肖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意为思念“赵宋”,他把自己的画室称为“本穴世界”,“本穴”就是暗指大宋。他所作的墨兰与众不同,寓意深刻,人们称之为“无根兰”。所谓“无根兰”,就是画兰不画土,且花叶萧疏,以寓宋土已被掠夺之意。

赵孟坚和郑思肖“以兰明志”的情操,使他们享有“忠贞”的盛誉,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从此以后,兰花作为君子性格和高洁、忠贞的象征,成为文人画家的必修课,画家通过“写兰”提高志趣,修炼人品,完善自己。元代以后的兰画作品,都在此基础上各出新意,通过各种手法把兰花精神表现出来。

元代画家赵雍笔下的兰,淡雅清幽,奔放飘逸,深得赵孟坚“写兰”心法。明代画家文征明画兰,笔墨恣肆,常以竹石为伴,毫无尘俗气。清代画家汪士慎笔下的兰,柔嫩而不折,显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李方膺笔下的兰,信手拈来,表面上看似乎叶乱花迷,实则花歌叶舞,翩翩飞动,有上下应答之态。李鱓笔下的兰,孤独而又执拗,意趣高远。郑板桥笔下的兰,与山石为伴,石虽瘦,而骨硬,兰虽弱,而魂秀。

近代以来,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也都画出了兰的“君子”品性,画出了兰的高洁和顽强。

『叁』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是什么花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来自清朝的爱新觉罗_玄烨(即康熙皇帝)的《咏幽兰》一诗。
全诗为:
婀娜花姿碧叶长,
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
纵使无人亦自芳。
这首诗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作者吟咏的不是兰的孤高隐逸,而是推崇兰的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品格。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欣赏兰花花的芳香,叶的优美。开花时,幽香清远,馥郁袭衣,一枝在室,满屋飘香。无花时,优雅常青的叶片参差交错,随风摇曳,婀娜多姿。配以造型优美、古朴的紫砂兰盆,或套以瓷盆,无疑是室内绝好的陈设。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韧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以其浓厚的文学、艺术色彩和民族特色,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1987年在全国十大名花评选中,兰花以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排列全国十大名花第四,可谓当之无愧。
描述兰花的诗词
《点绛唇_兰花》(宋代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兰花》(宋代 易士达)
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兰花》(宋代 杨万里)
雪径偷开浅碧花,永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题郑所南兰》(元代 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肆』 咏幽兰诗句的大概意思

《咏幽兰》诗句的白话意思:兰花的花朵婀娜多姿,叶子碧绿狭长,风吹过带来了兰花的香气。兰花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带装饰而自贵,即使没有欣赏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

《咏幽兰》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作者是清朝的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

全诗原文如下: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4)康熙兰花扩展阅读

康熙皇帝的这首《咏幽兰》,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他吟咏的不是兰的孤高隐逸,而是推崇兰的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品格。 兰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爱的花,喜爱她的品格高洁,清香宜人,在他的书房以及养心殿内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兰。

在康熙皇帝写下的咏花诗中,也以咏兰诗写得最好。以咏兰寄托了自己崇尚高洁的情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喜爱素淡、雅致、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和谐统一。兰花深厚的文化内涵,延续了兰花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了兰花的蓬勃发展。

三、四两句盛赞兰花的高风亮节,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带装饰而自贵,即使没有欣赏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伍』 康熙的咏兰花的诗用繁体字写

咏幽兰

阿娜花姿碧叶长,

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

纵使无人亦自芳。

『陆』 赞美兰花的诗词

兰花被孔子称为王者香,孔子一众由卫返鲁,闻到一阵清香,注目观专看,发现草丛中有大属片兰花。孔子说:"夫兰为王者香,今乃与众为伍,譬贤者不逢时,鄙夫为伦也",这句话比较浅显,就不再解释。

国兰一般有香,而无艳丽的颜色,所以诗人们一般用来形容才学出众,德行高尚,甘于隐逸,不求闻达的贤人,咏兰之诗甚多,选其一:

《兰花》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群芳,

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

任是无人也自芳。

第二句,写了兰花的清高自重,

第三可,写了兰花的不惧条件艰苦,

最后一句是最好的歌颂,芬芳不是做给任何人的,是与生俱来的高尚。
有关描写兰花的诗句太多,这里先举十个诗句:

1.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唐:李德裕)

2.罗浮山中春昼长,风吹兰花满面香。(宋:白玉蟾)

3.翠柳条柔先改色,紫兰花冷不飘香。(明:刘基)

4.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唐:贾岛)

5.峭壁一千尺,兰花又空碧。

6.娟娟秋兰花,绿叶何披猖。(唐:陆文圭)

7.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唐:李白)

8.烧尽长安上兰花,何时重见此繁华。(宋:连文风)

9.如今精爽知何在,采得兰花泣看归。(宋:陈著

10:曾乞兰花供,无书又过春。(唐:唐彦廉)

『柒』 朗读咏幽兰这首诗,并解释

《yǐn jiǔ ·yōu lán shēng qián tíng 》wèi jìn :táo yuān míng

《饮酒·幽兰生前庭》魏晋:陶渊明

yōu lán shēng qián tíng ,hán xūn dài qīng fēng 。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qīng fēng tuō rán zhì ,jiàn bié xiāo ài zhōng 。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háng háng shī gù lù ,rèn dào huò néng tōng 。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jiào wù dāng niàn hái ,niǎo jìn fèi liáng gōng 。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释义: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7)康熙兰花扩展阅读:

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末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释义: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谅醉乡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

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尽是躲开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

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语言,指责黑暗社会,揭露政治危机,鄙弃虚伪世俗。

『捌』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这首诗是谁的作品

诗名《咏幽兰》

作者:康熙(清代)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内,纵使容无人亦自芳。

释义:

兰花的花朵婀娜多姿,叶子碧绿狭长,风吹过带来了兰花的香气。

兰花不因可以被别人摘取作为佩带装饰而自贵,即使没有欣赏的时候也自己发出芬芳。

(8)康熙兰花扩展阅读:

康熙皇帝一首《咏幽兰》,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他吟咏的不是兰的孤高隐逸,而是推崇兰的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品格。 兰花也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喜爱的花,喜爱她的品格高洁,清香宜人,在他的书房以及养心殿内部都放置了婀娜多姿的幽兰。

在康熙皇帝写下的咏花诗中,也以咏兰诗写得最好。以咏兰寄托了自己崇尚高洁的情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喜爱素淡、雅致、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和谐统一。兰花深厚的文化内涵,延续了兰花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了兰花的蓬勃发展。

『玖』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1、译文

兰花的姿容婀娜,叶子碧绿修长。风吹过来,就算身处幽谷里也难掩其香味。不因为被人摘取,就甘心作为配饰。就算无人欣赏,也默默地吐着芬芳。

2、原文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

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

纵使无人亦自芳。

3、作者

爱新觉罗·玄烨

(9)康熙兰花扩展阅读

1、赏析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在诗中道出了“兰花”冰清玉洁的高雅气质。他吟咏的不是兰的孤高隐逸,而是推崇兰的谦和踏实,不争虚华的品格。

2、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

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拾』 大清朝哪位皇帝喜欢兰花

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回。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答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也是历史著名的昏君,暴君。

热点内容
摆放绿植的架 发布:2025-08-24 05:57:02 浏览:29
玫瑰之乡是哪里 发布:2025-08-24 05:34:34 浏览:105
七夕信鸽 发布:2025-08-24 05:32:05 浏览:562
绿植上黑点 发布:2025-08-24 05:31:56 浏览:198
一什么百合花 发布:2025-08-24 04:55:47 浏览:591
玫瑰与心跳 发布:2025-08-24 04:41:53 浏览:643
花艺装饰店 发布:2025-08-24 04:36:19 浏览:838
丁香茶与冰糖 发布:2025-08-24 04:36:11 浏览:597
情人节dp 发布:2025-08-24 04:16:13 浏览:923
茶花籽种植 发布:2025-08-24 04:16:06 浏览: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