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神树
⑴ 食人花长什么样子
食人花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形态十分娇艳,花形似日轮。香味恰似兰花,直径可达1.5米,花瓣厚约1.4厘米。一朵花有5个花瓣,叶片有三四十厘米长。许多报刊杂志不断刊登了有关吃人植物的报导,有的说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也有的说在印尼的爪哇岛上。
回答
形态特征:它生长在美洲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长得十分骄艳,花行似日轮。有兰花般的诱人香味直径可达1.5米,花瓣厚约1.4厘米,一朵花有5个花瓣,叶片有三四十厘米长。食人花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形态十分娇艳,花形似日轮。
食人花它靠苍蝇来传花粉,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所以它没有叶子,也没有茎.它根本没有四季之分,所以不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冒出来。
中文学名
食人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兰花科
属
食人花属
种
食人花
形态特征
直径可达1.5米,花瓣厚约1.4厘米。一朵花有5个花瓣,叶片有三四十厘米长。
生长习性
食人花是一种神秘的植物,有着动物般的某些习性。至少要吞食十条鲜活的生命才能开出一朵花,十而有一,也就是十朵花里经过不断的生物鲜活生命的供养才能接出一个绿色的小小果实。
物种繁殖
不过根据当地人的说法,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长季。当它刚冒出
食人花
地面时,大约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经过几个月的缓慢生长,花蕾由乒乓球般的体积,变成了甘蓝菜般的大小,接着5片肉质的花瓣缓缓张开,等花儿完全绽放已经过了两天两夜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大王花好不容易开出来的巨大花朵,居然只能维持4~5天,而且据说在这4~5天中,花朵会不断地释放出一种奇特的臭味,好让大型的动物自然回避,而让一些逐臭的昆虫来为它传粉做媒。当花瓣凋谢时,会化成一堆腐败的黑色物质,不久,果实也成熟了,里头隐藏着许许多多细小的种子,随时准备掉入地中,找寻适当的发芽地点。
植物文化
花语
【花语】不能得到,就要毁灭。
把每天,都当作世界末日来相爱。
神树
神树
最早有关食人植物的报导来自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其中有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探险家, 一次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过一种能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落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神树,结果树木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了一堆白骨。”从此以后,关于食人植物的传闻更风传开来,同时关于食人植物的报道也多了起来。
捕人藤
捕人藤
在巴拿马的热带原始森林里,还生长着一种类似奠柏的“捕人藤”。如果不小心碰到了藤条,它就会像蟒蛇一样把人紧紧缠住,直到勒死。据报道,在巴西森林里,还有一种名叫亚尼品达的灌木,在它的枝头上长满了尖利的钩刺。人或者说动物如果碰到了这种树,那些 带钩刺的树枝就会一拥而上,把人或动物围起来 刺伤。如果没有旁人发现并且援助,就很难摆脱这种困境。
这一次次耸人听闻的报道,使植物学家对此不能无动于衷。1971年,由一批南美洲科学家组成的一支探险队,深入马达加斯加岛,在传闻有吃人树的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结果一无所获。对于食人植物,很多人持肯定态度。众所周知,有一些植物对光、声、触动都很敏感,如葵花向阳,合欢树的叶朝开夜合,含羞草对触动的反应。又有人发现,植物也有味觉、痛觉,甚至也会唱歌。由此推论下去,食人植物的存在不是没有可能的。
争议
地球上大约有500多种食肉植物,如猪笼草,瓶子草,捕蝇草,毛毡苔等等,但它们只吃昆虫之类的小动物。
丛林中的食人花
食人花其实是大王花,因为花的直径很大,又加上花体本身会散发出一种腐烂的尸臭味.所以让人以为他会吃人,才会有食人花这个名子的由来。大王花的直径1.5公尺,重量8公斤,它的花心是一个大空洞,可以让一个小孩坐进去。大王花是一种标准的寄生植物,生长在印尼苏门答腊的热带丛林里,每年的五月至十月是大王花的主要生长季节。
另一种说法是:世界上是没有食人花,只有在卡通或是电影里才有。人们所指的应该是——生长在东南亚雨林里的寄生植物“大王花”,花的直径宽达一公尺以上,同时也是世界最重的花(可达七公斤)。大王花会发出强烈的腐肉臭味,以前的人误以为他会吃动物,其实腐臭味只是吸引苍蝇来授粉而已;而还有一种更大的花Titan 魔芋(Titan Arum)!花高足足有2.7公尺,这种魔芋的学名为Armorphophallus titanum,来自于印尼西苏门达腊的热带雨林,由植物学家Odoardo Beccari于1878年所发现。庞大百合状的(lily-shaped)花朵闻起来就像是正在腐败尸肉,因此,又称之为尸花(corpse flower)。特殊的尸肉腐败的味道也是味了吸引昆虫来受粉的。而食虫植物里也没有以人为食的,甚至连能吃老鼠的都没有,因为他们无法消化节肢动物以外的生物,所以世界是没有食人花的喔。
大小
1、 听说非洲有一、二层楼那么大。2、可以吞下一个胖胖成年的美国人,正确是说有145公分。3 、有食人花,据可靠报道,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深处存在着一种外型类似猪笼草的食虫植物,大小据说最大可捕食水牛, 曾有探险队为寻找新品种病毒疫苗深入雨林,进入当地土著的禁地,而被食人花捕食,至今下落不明(注:热带雨林至今仍有2千多种未知病毒及6百多种不明物种)。
最大的食虫植物
1、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食虫植物,为一种生长于爪哇、婆罗洲的猪笼草,其囊叶的容量可达八公升,据说可捕食小老鼠。2、类似的植物有猪笼草,捕虫草等,但还未发现真正的食人花。
地理方位
在亚马逊的原始雨林,里面有食人花,而且很大朵一株,算是属于肉食类的植物。
评论
“有,却不吃人”、“有。只是他不会吃人,只会吃昆虫。毕竟花没有牙齿,它只是夹
5张
食人花
住而已,里面会分泌黏黏的东西困住昆虫,它是下面不动,是上面那一片叶子往下夹的,人们在书上看过,有点像莲蓬头,绿色的旁边会有粉红色的话,毕竟种类不少。”有人看过电视:有!!我记的地理探索频道有播...非洲有!!亚马逊也有.... 以上全都是不确定答案,这重大研究留给别人或是自己长大后,这么多种证实性,却并非真相,也不知道是否曾发生过,我们不要乱肯定或否定这些还没被发现或确定的自然生物,要有最有力证明和逻辑,以及证据。
相关
无真实证据
近些年来,不断有报纸和杂志刊登有关吃人植物的报导,有的说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也有的说在印尼的爪哇岛上。虽然这些报导对各种不同的吃人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地点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所有的报导中,谁也没有拿出关于吃人植物的直接证据--照片
食人花
或标本,也没有确切地指出它是哪一个科,或哪一个属的植物。为此,许多植物学家对吃人植物存在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追踪有关吃人植物的报道,最早消息是来自于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们,其中有一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人在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到过一种能够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神树,结果树上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一堆白骨。”于是,世界上存在吃人植物的骇人传闻便四下传开了。这些传闻性的报导使植物学家们感到困惑不已。为此,在1971年有一批南美洲科学家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专程赴马达加斯加岛考察。他们在传闻有吃人树的地区进行了广泛地搜索,结果并没有发现这种可怕的植物,倒是在那儿见到了许多能吃昆虫的猪笼草和一些蜇毛能刺痛人的荨麻类植物。这次考察的结果使学者们更增添了对吃人植物存在的真实性的怀疑。
1979年,英国一位毕生研究食肉植物的权威,艾得里安斯莱克,在他刚刚出版的专著《食肉植物》中说:到目前为止,在学术界尚未发现有关吃人植物的正式记载和报导。就连著名的植物学巨著,德国人恩格勒主编的《植物自然分科志》,以及世界性的《有花植物与蕨类植物辞典》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吃人树的描写。除此以外,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华莱士,在他走遍南洋群岛后所撰写的名著《马来群岛游记》中,记述了许多罕见的南洋热带植物,但也未曾提到过有吃人植物。所以,绝大多数植物学家倾向于认为,世界上也许不存在这样一类能够吃人的植物。
食肉植物
食人花近照
既然植物学家没有肯定,那怎么会出现吃人植物的说法呢?艾得里安斯莱克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人们根据食肉植物捕捉昆虫的特性,经过想像和夸张而产生的;当然也可能是根据某些未经核实的传说而误传的。根据资料已经知道,地球上确确实实地存在着一类行为独特的食肉植物(亦称食虫植物),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国,共有5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和捕捉水下昆虫的狸藻等。
艾得里安斯莱克在他的专著《食肉植物》中指出,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也有的叶子上长满腺毛,能分泌出各种消化液来消化虫子体,它们通常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但有时也能“吃”掉低频蜻蜓一样的大昆虫。这些食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经常被雨水冲洗和缺少矿物质的地带,由于这些地区的土壤呈酸性,缺乏氮素营养,因此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不大,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变成了一类能吃动物的植物。但是,艾得里安斯莱克强调说,在迄今所知道的食肉植物中,还没有发现哪一种是像某些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生有许多长长的枝条,行人如果不注意碰到,枝条就会紧紧地缠起来,枝条上分泌出一种极粘的消化液,牢牢地把人粘住勒死,直到将人体中的营养吸收完为止。
关于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谜团,还不能下肯定的结论。有些学者们认为,在已发现的食肉植物中,捕食的物件仅仅是小小的昆虫而已,它们分泌出的消化液,对小虫子来说恐怕是汪洋大海,但对于人或较大的动物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因此,很难使人相信地球上存在吃要植物的说法。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虽然眼下还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吃人植物的存在,可是不应该武断地加以彻底否定,因为科学家(不包括当地的土著居民)的足迹还没有踏遍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许,正是在那些沉寂的原始森林中,将有某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⑵ 世界上是否有植物会吃人
格·威尔斯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名叫《奇异的兰花》,故事的主人公是威德尔贝林先生。在他的温室里有一株神秘的植物,它的吸根刺进他的身体,贪婪地吸起他的血来。
19世纪末,游历世界各地的一些旅行家就在谈论食人的植物。近些年来,仍不断出现报道食人植物的消息。这样的消息,留住了许多人的目光。最早报道食人植物的是来自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其中有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探险家,在一次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到过一种能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神树,结果树上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了一堆白骨。”从此以后,关于食人植物的传闻便风传开来,同时关于食人植物的报道也多了起来。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还生长着一种名叫“奠柏”的可怕的吃人树,这种树是由许多柔软的枝条构成的。平时,这些枝条是任意舒展着的,一旦有人或野兽无意中触动了其中一根枝条,树就好像得到了警报,并随即动员所有的枝条迅速行动起来,把人或兽紧紧抓住,就像海里的章鱼一样用触手卷住猎物。同时,枝条便会流出一种胶状的液体,把人或兽消化掉。然后又重新展开枝条,等待着下一次机会。
当地人非但不肯将这种可怕的树毁掉,反而竭力加以保护,因为这种树流出的胶液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和工业原料。然而,采集这种胶液是有生命危险的。当地人想出了一种巧妙的对付办法,他们先用一筐鲜鱼喂给树吃。当树吃饱鱼之后,便像吃饱喝足的懒汉一样,即使有人再去碰它的枝条,它也不愿意动手动脚了。他们就这样采到了胶液。
在巴拿马的热带原始森林里,还生长着一种类似奠柏的“捕人藤”。如果不小心碰到了藤条,它就会像蟒蛇一样把人紧紧缠住,直到勒死。
据报道,在巴西森林里,还有一种名叫亚尼晶达的灌木,它的枝头上长满了尖利的钩刺。人或动物如果碰到了这种树,那些带钩的树枝就会伸过来,把人或动物围起来刺伤。如果没有旁人发现和援助,就很难摆脱这种困境。
⑶ 世界上有没有食人花和食人鱼
近些年来,许多报刊杂志不断刊登了有关吃人植物的报导,有的说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也有的说在印尼的爪哇岛上。虽然这些报导对各种不同的吃人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地点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所有的报导中,谁也没有拿出关于吃人植物的直接证据——照片或标本,也没有确切地指出它是哪一个科,或哪一个属的植物。为此,许多植物学家对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怀疑。
追踪有关吃人植物的最早消息是来自于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们,其中有一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人在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到过一种能够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神树,结果树上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一堆白骨。”于是,世界上存在吃人植物的骇人传闻便四下传开了。
这些传闻性的报导使植物学家们感到困惑不已。为此,在1971年有一批南美洲科学家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专程赴马达加斯加岛考察。他们在传闻有吃人树的地区进行了广泛地搜索,结果并没有发现这种可怕的植物,倒是在那儿见到了许多能吃昆虫的猪笼草和一些蜇毛能刺痛人的荨麻类植物。这次考察的结果使学者们更增添了对吃人植物存在的真实性的怀疑。
1979年,英国一位毕生研究食肉植物的权威,艾得里安•斯莱克,在他刚刚出版的专著《食肉植物》中说:到目前为止,在学术界尚未发现有关吃人植物的正式记载和报导,就连著名的植物学巨著,德国人恩格勒主编的《植物自然分科志》,以及世界性的《有花植物与蕨类植物辞典》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吃人树的描写。除此以外,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华莱士,在他走遍南洋群岛后所撰写的名著《马来群岛游记》中,记述了许多罕见的南洋热带植物,但也未曾提到过有吃人植物。所以,绝大多数植物学家倾向于认为,世界上也许不存在这样一类能够吃人的植物。
既然植物学家没有肯定,那怎么会出现吃人植物的说法呢?艾得里安•斯莱克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根据食肉植物捕捉昆虫的特性,经过想象和夸张而产生的;当然也可能是根据某些未经核实的传说而误传的。根据现在的资料已经知道,地球上确确实实地存在着一类行为独特的食肉植物(亦称食虫植物),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国,共有5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和捕捉水下昆虫的狸藻等。
艾得里安•斯莱克在他的专著《食肉植物》中指出,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有的象瓶子,有的象小口袋或蚌壳,也有的叶子上长满腺毛,能分泌出各种来消化虫子体,它们通常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但有时也能“吃”掉象蜻蜓一样的大昆虫。这些食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经常被雨水冲洗和缺少矿物质的地带,由于这些地区的土壤呈酸性,缺乏氮素营养,因此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不大,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变成了一类能吃动物的植物。但是,艾得里安•斯莱克强调说,在迄今所知道的食肉植物中,还没有发现哪一种是象某些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生有许多长长的枝条,行人如果不注意碰到,枝条就会紧紧地缠来,枝条上分泌出一种极粘的消化液,牢牢地把人粘住勒死,直到将人体中的营养吸收完为止。
关于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谜团,现在还不能下肯定的结论。有些学者们认为,在目前已发现的食肉植物中,捕食的物件仅仅是小小的昆虫而已,它们分泌出的消化液,对小虫子来说恐怕是汪洋大海,但对于人或较大的动物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因此,很难使人相信地球上存在吃要植物的说法。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虽然眼下还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吃人植物的存在,可是不应该武断地加以彻底否定,因为科学家(不包括当地的著居民)的足迹还没有踏遍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许,正是在那些沉寂的原始森林中,将有有某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相关问答和看法】
还有不相信有食人花的人:
Q. 究竟有没有食人花?
A.世界上并无食人花,那只是科幻小说的想象罢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食虫植物,为一种生长于爪哇、婆罗洲的猪笼草,其囊叶的容量可达八公升,据说可捕食小老鼠。 (这个答案显现出他觉得没有食人花)
【食人花和大王花的区别】
也有人认为食人花是人称的霸(大)王花:
食人花其实是大花草.因为花的直径很大又加上花体本身会散发出一种腐烂的尸臭味。所以让人以为他会吃人。才会有食人花这个名字的由来。
大王花的直径1.5公尺,重量8公斤,它的花心是一个大空洞,可以让一个小孩坐进去,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因此又叫它“大王花”。
大王花是一种标准的寄生植物,生长在印尼苏门答腊的热带丛林里,每年的五月至十月是大王花的主要生长季节。
【看法二】
“世界上是没有食人花的啦!
只有在卡通或是电影里才有。”
我想你所指的应该是—生长在东南亚雨林里的寄生植物『大王花』,花的直径宽达一公尺以上,同时也是世界最重的花(可达七公斤)。大王花会发出强烈的腐肉臭味,以前的人误以为他会吃动物,其实腐臭味只是吸引苍蝇来授粉而已;而还有一种更大的花Titan 魔芋(Titan Arum)!花高足足有2.7公尺,这种魔芋的学名为Armorphophallus titanum,来自於印尼西苏门达腊的热带雨林,由植物学家Odoardo Beccari于1878年所发现。庞大百合状的(lily-shaped)花朵闻起来就像是正在腐败尸肉,因此,又称之为尸花(corpse flower)。特殊的尸肉腐败的味道也是味了吸引昆虫来受粉的。
而食虫植物里也没有以人为食的,甚至连能吃老鼠的都没有,因为他们无法消化节肢动物以外的生物,所以世界是没有食人花的喔。
【有人举出大小】
★1.听说非洲有一、二楼那么大的哦!
★2.可以吞下一个胖胖成年的美国人吧... 正确是说有145公分巴...
★3. 有食人花,据可靠报导,位于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深处存在著一种外型类似猪笼草的食虫植物,大小据说最大可捕食水牛, 曾有探险队为寻找新品种病毒疫苗深入雨林当地土著的禁地,而被食人花捕食,至今下落不明(注:热带雨林至今仍有2千多种未知病毒及6百多种不明物种)
【有人提出最大的食虫植物】
世界上并无食人花,那只是科幻小说的想像罢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食虫植物,为一种生长于爪哇、婆罗洲的猪笼草,其囊叶的容量可达八公升,据说可捕食小老鼠。
【有人有给一些方位提示,但是并非正确方位】
★1.
有的
在亚马逊那边的原始雨林
里面有食人花 而且很大朵一珠
他算是属于肉食类的植物
★2.
有! 记忆中好像有! 应该是在热带雨林地区!
G.有人认为有,却不吃人:
有~
只是他不会吃人
只会吃昆虫
我好像听过自然老师说过~
毕竟花没有牙齿…
他只是夹住而已吧…
里面会分泌黏黏的东西困住昆虫
他是下面不动,是上面那一片叶子往下夹的
我没看过真实的
但是我在书上看过
有点像连砰头
绿色的旁边会有粉红色的话
毕竟种类不少
H.有人看过电视:
有!!
我记的地理探索频道有播......非洲有!
亚马逊也有...
以上全都是不确定答案,这重大研究留给别人或是自己长大后,这么多种证实性,却并非真相,也不知道是否曾发生过,我们不要乱肯定或否定这些还没被发现或确定的自然生物,要有最有力证明,和逻辑,以及证据。
【其他食人的植物】
最早报道食品店人植物的是来自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其中有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探险家, 一次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过一种能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落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神权,结果树木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向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了一堆白骨。"从此以后,关于食人植物的传闻更风传开来,同时关于食人植物的报道也多了起来。
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还生长着一种名叫"奠柏"的可怕的吃人树。这种树木由许多柔软的枝条构成的。平时 ,这些枝条是任意舒展着的。一旦有人或野兽无意中触却了其中一根枝条,树就好像得到警报,并随即动员所有的枝条迅速行动起来,把人或兽紧紧抓住,就像海里的间鱼一样用触手卷住猎物。同时,枝条便会流出一种胶状的液体,把人或兽消化掉。然后又重新展开枝条,等待着下一次机会。
当地人非但不肯将这种可怕的树毁掉,反而竭力加以保护。因为这种树流出的胶液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和工业原料。可采集这种胶液是要付出生命危险的。当地人想出了一种巧妙的对付办法。他们先用一筐鲜鱼喂给树吃。当树吃饱鱼这后,便像吃饱喝足的懒汉一样,即使有人再去碰它的枝条,它也不愿意动手动脚了。他们就这样采到了胶液。
在巴拿马的热带原始森林里,还生长着一种类似奠柏的"捕人藤"。如果不小心碰到了藤条,它就会像蟒蛇一样把人紧紧缠住,直到勒死。
据报道,在巴西森林里,还有一种名叫亚尼品达的灌木,在它的枝头上长满了尖利的钩刺。人或者说动物如果碰到了这种树,那些 带钩刺的树枝就会一拥而上,把人或动物围起来 刺伤。如果没有旁人发现阶段和平共处援助,就很难摆脱这种困境。
这一次次耸人听闻的报道,使植物学家对此不能无动于衷。1971年,由一批南美洲科学家组成的一支探险队,深入马达加工厂斯加岛,在传闻有吃人树的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结果一无所获。
对于食人植物,很多人持肯定态度。众所周知,有一些植物对光、声、触动都很敏感,如葵花向阳,合欢树的叶朝开夜合,含羞草对触动的反应。最近又有人发现,植物也有味觉、痛觉,甚至也会唱歌。由此推论下去,食人植物的存在不是没有可能的。 赞同
1| 评论
2010-9-16 20:08 热心网友
近些年来,许多报刊杂志不断刊登了有关吃人植物的报导,有的说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也有的说在印尼的爪哇岛上。虽然这些报导对各种不同的吃人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地点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所有的报导中,谁也没有拿出关於吃人植物的直接证据——照片或标本,也没有确切地指出它是哪一个科,或哪一个属的植物。为此,许多植物不家对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怀疑。
追踪有关吃人植物的最早消息是来自於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们,其中有一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人在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到过一种能够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驱赶著爬上神树,结果树上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一堆白骨。”於是,世界上存在吃人植物的骇人传闻便四下传开了。
这些传闻性的报导使植物学家们感到困惑不已。为此,在1971年有一批南美洲科学家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专程赴马达加斯加岛考察。他们在传闻有吃人树的地区进行了广泛地搜索,结果并没有发现这种可怕的植物,倒是在那儿见到了许多能吃昆虫的猪笼草和一些蜇毛能刺痛人的荨麻类植物。这次考察的结果使学者们更增添了对吃人植物存在的真实性的怀疑。
1979年,英国一位毕生研究食肉植物的权威,艾得裏安•斯莱克,在他刚刚出版的专著《食肉植物》中说:到目前为止,在学术界尚未发现有关吃人植物的正式记载和报导,就连著名的植物学巨著,德国人恩格勒主编的《植物自然分科志》,以及世界性的《有花植物与蕨类植物辞典》中,也没有任何关於吃人树的描写。除此以外,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华莱士,在他走遍南洋群岛后所撰写的名著《马来群岛游记》中,记述了许多罕见的南洋热带植物,但也未曾提到过有吃人植物。所以,绝大多数植物学家倾向於认为,世界上也许不存在这样一类能够吃人的植物。
既然植物学家没有肯定,那怎麼会出现吃人植物的说法呢?艾得裏安•斯莱克和其他一些不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根据食肉植物捕捉昆虫的特性,经过想像和夸张而产生的;当然也可能是根据某些未经核实的传说而误传的。根据现在的资料已经知道,地球上确确实实地存在著一类行为独特的食肉植物(亦称食虫植物),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国,共有5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和捕捉水下昆虫的狸藻等。
艾得裏安•斯莱克在他的专著《食肉植物》中指出,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有的象瓶子,有的象小口袋或蚌壳,也有的叶子上长满腺毛,能分泌出各种来消化虫子体,它们通常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但有时也能“吃”掉象蜻蜓一样的大昆虫。这些食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经常被雨水冲洗和缺少矿物质的地带,由於这些地区的土壤呈酸性,缺乏氮素营养,因此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不大,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变成了一类能吃动物的植物。但是,艾得裏安•斯莱克强调说,在迄今所知道的食肉植物中,还没有发现哪一种是象某些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生有许多长长的枝条,行人如果不注意碰到,枝条就会紧紧地缠来,枝条上分泌出一种极粘的消化液,牢牢地把人粘住勒死,直到将人体中的营养吸收完为止。
关於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谜团,现在还不能下肯定的结论。有些学者们认为,在目前已发现的食肉植物中,捕食的物件仅仅是小小的昆虫而已,它们分泌出的消化液,对小虫子来说恐怕是汪洋大海,但对於人或较大的动物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因此,很难使人相信地球上存在吃要植物的说法。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虽然眼下还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吃人植物的存在,可是不应该武断地加以彻底否定,因为科学家(不包括当地的著居民)的足迹还没有踏遍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许,正是在那些沉寂的原始森林中,将有有某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B.还有不相信有食人花的人:
Q. 究竟有没有食人花?
A.世界上并无食人花,那只是科幻小说的想像罢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食虫植物,为一种生长於爪哇、婆罗洲的猪笼草,其囊叶的容量可达八公升,据说可捕食小老鼠。
这个答案显现出他绝得没有食人花
C.也有人认为食人花是人称的霸(大)王花:
1
食人花其实是大王花.因为花的直径很大又加上花体本身会散发出一种腐烂的尸
臭味.所以让人以为他会吃人.才会有食人花这个名子的由来
大 王 花
大 王 花 的 直 径 1.5 公 尺,重 量 8 公 斤,它 的 花 心 是 一 个 大 空 洞 , 可 以 让 一 个 小 孩 坐 进 去 。
大王花是一种标准的寄生植物,生长在印尼苏门答腊的热带丛林裏,每年的五月至十月是大王花的主要生长季节。
2
世界上是没有食人花的啦
只有在卡通或是电影里才有
我想你所指的应该是—生长在东南亚雨林里的寄生植物『大王花』,花的直径宽达一公尺以上,同时也是世界最重的花(可达七公斤)。大王花会发出强烈的腐肉臭味,以前的人误以为他会吃动物,其实腐臭味只是吸引苍蝇来授粉而已;而还有一种更大的花Titan 魔芋(Titan Arum)!花高足足有2.7公尺,这种魔芋的学名为Armorphophallus titanum,来自於印尼西苏门达腊的热带雨林,由植物学家Odoardo Beccari於1878年所发现。庞大百合状的(lily-shaped)花朵闻起来就像是正在腐败尸肉,因此,又称之为尸花(corpse flower)。特殊的尸肉腐败的味道也是味了吸引昆虫来受粉的。
而食虫植物里也没有以人为食的,甚至连能吃老鼠的都没有,因为他们无法消化节肢动物以外的生物,所以世界是没有食人花的喔。
D.有人举出大小:
1
听说非洲有一、二楼那麼大的哦!
2
可以吞下一个胖胖成年的美国人吧...
正确是说有145公分巴...
3
有食人花,据可靠报导,位於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深处存在著一种外型类似猪笼草的食虫植物,大小据说最大可捕食水牛,
曾有探险队为寻找新品种病毒疫苗深入雨林当地土著的禁地,而被食人花捕食,至今下落不明(注:热带雨林至今仍有2千多种未知病毒及6百多种不明物种)
E.有人提出最大的食虫植物:
世界上并无食人花,那只是科幻小说的想像罢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食虫植物,为一种生长於爪哇、婆罗洲的猪笼草,其囊叶的容量可达八公升,据说可捕食小老鼠。
F.有人有给一些方位提示,但是并非正确方位:
1
有的
在亚马逊那边的原始雨林
里面有食人花 而且很大朵一珠
他算是属於肉食类的植物
2
有!! 记忆中好像有!! 应该是在热带雨林地区!!!
G.有人认为有,却不吃人:
有~
只是他不会吃人
只会吃昆虫@@"
我好像听过自然老师说过~
毕竟花没有牙齿…
他只是夹住而已吧…
里面会分泌年年的东西困住昆虫
他是下面不动,是上面那一片叶子往下夹的
我没看过真实的
但是我在书上看过
有点像连砰头
绿色的旁边会有粉红色的话
毕竟种类不少@@"
H.有人看过电视:
有!!
我记的地理探索频道有播.............非洲有!!
亚马逊也有....
以上全都是不确定答案,这重大研究留给别人或是自己长大后,这麼多种证实性,却并非真相,也不知道是否曾发生过,我们不要乱肯定或否定这些还没被发现或确定的自然生物,要有最有力证明,和逻辑,以及证据 目前还没有能够吃人的植物,所以没有食人花,但是又能够吃掉动物、昆虫的植物,像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可以吃苍蝇,还有就是一楼所说的那种花
食人鱼还是有的生活在美洲,的河流里,能咬伤人世界上有一种花叫食人花,它生长在美洲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长得十分骄艳,花行似日轮。有兰花般的诱人香味,叶片有三四十厘米长。
食人花它靠苍蝇来传花粉,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所以它没有叶子,也没有茎.它根本没有四季之分,所以不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冒出来。不过根据当地人的说法,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长季。当它刚冒出地面时,大约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经过几个月的缓慢生长,花蕾有乒乓球般的体积,变成了甘蓝菜般的大小,接着5片肉质的花瓣缓缓张开等花儿完全绽放已经过了两天两夜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大王花好不容易开出来的巨大花朵,居然只能维持4-5天,而且据说在这4-5天中,花朵会不断地释放出一种奇特的臭味,好让大型的动物自然回避,而让一些逐臭的昆虫来为它传粉做媒。当花瓣凋谢时,会化成一堆腐败的黑色物质,不久,果实也成熟了,里头隐藏着许许多多细小的种子,随时准备掉入地中,找寻适当的发芽地点。
食人鱼(Piranha)俗名水虎鱼、食人鲳,是南美洲食肉的淡水鱼。它们通常有15—25厘米长,最长的长度达到40厘米。食人鱼具有尖利的牙齿(能够轻易咬断用钢造的鱼钩或是一个人的手指),非常凶猛,一旦发现猎物,往往群起而攻之。食人鱼可以在10分钟内将一只活牛吃剩一排白骨。当地人用它们的牙齿来做工具和武器。亚马逊河、圭亚那河、巴拉圭河等河流是食人鱼经常出没的场所。食人鱼也用来比喻残忍不堪、灭绝人性的人。另有同名小说。
⑷ 食人花照片资料
食人花直径可达1.5米,花瓣厚约1.4厘米。一朵花有5个花瓣,叶片有三四十厘米长。
食人花并不食人,其实为大王花。食人花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形态十分娇艳,花形似日轮。食人花是一种神秘的植物,有着动物般的某些习性。至少要吞食十条鲜活的生命才能开出一朵花,十而有一,也就是十朵花里经过不断的生物鲜活生命的供养才能接出一个绿色的小小果实。
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长季。当它刚冒出地面时,大约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经过几个月的缓慢生长,花蕾由乒乓球般的体积,变成了甘蓝菜般的大小,接着5片肉质的花瓣缓缓张开,等花儿完全绽放已经过了两天两夜了。
(4)西兰花神树扩展阅读:
第一个发现食人花标本的植物学家,是法国探险家路易·奥古斯特·德尚(Auguste Deschamps)(1765年至1842年)。他是一支法国科学考察团的成员。在亚太地区远征时,他在爪哇花了三年时间考察。在1797,他收集了现在被称为霍氏食人花(Rafflesia horsfieldii)的一个标本。
在1798年的返航途中,他的船被送往由英国,此时正值英法战争时期,他的所有论文和笔记被没收。有生之年这位考察团员没有看到该物种被植物界确认的曙光,直到1954年这些资料才在英国自然史博物馆被重新发现。
1818年,英国植物学家约瑟夫·阿诺德(Joseph Arnold)(1782年至1818年)和政治家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1781年至1826年,现代新加坡的创始人)收集到另一物种的标本——生长在苏门答腊的阿诺德食人花(Rafflesiaarnoldii)。
在由马来亚仆人带回不久后,约瑟夫·阿诺德就去世了。莱佛士女士一直收藏这一标本,为完成阿诺德的遗愿,她将已经绘制成的植物的形态和颜色的绘图,送到约瑟夫班克斯,进行材料保存。后由银行家罗伯特·布朗(1773年至1858年)转至大英博物馆,由常住此地的植物艺术家弗朗茨·鲍尔(1758年至1840年)研究所有材料。
⑸ 有关银杏树的外形特征作用
银杏--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原遍布于全球,第四纪冰川之后,仅留存于我国亚热带山区.现在的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我国、法国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
银杏(Ginkgo Liloba L.)俗称白果,公孙树。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我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 ”。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入的。
别名白果,又名公孙树,属于银杏科,拉丁学名Ginkgo biloba。
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叶形状似扇,两面均为淡绿色。雌雄异株,偶见同株,花球状,雌球花有长梗。种子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厘米,直径1.5~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
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交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寿命长,中国有树龄3000年以上的古树,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 仍能正常结实。�
是银杏科唯一现存的种类,被称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活化石”。野生状态的银杏仅见于浙江天目山,零散分布于海拔300~1100米的阔叶林内和山谷中。又是珍贵的用材和观赏树种,叶、种子还可作药用。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正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从而为中国的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迅速提高了银杏的利用价值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和财富,为人类带来了健康和长寿。
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60多个县市。江苏省邳州市在银杏叶的种植和加工提取物(GBE)生产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中国有成千上百个用银杏果叶机器提取物为原料,研究开发保健食品,医药品、化妆品的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银杏的产品琳琅满目,银杏的科学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银杏的产值已在中国各银杏产区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银杏的资源和深加工产品市场在国内外竞争激烈。
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让以银杏为主题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的知识和信息迅速转化为科技生产力,我们注册了银杏域名,开通了银杏网站。银杏网站将借助因特网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功能,比电视、报刊更快、更长久、更有效、更充分、更优惠的为广大用户介绍银杏的知识和信息。
银杏有何价值?
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
食用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类似。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此外,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等11种植物病菌的抑制率达88%-100%。醇提取物对丝棉金尺蠖3天内防治率达100%,同时可防治叶螨、桃蚜、二化螟等害虫。据《民间兽医本草》记载,银杏制剂可治家畜劳伤吊鼻、肺痈咳喘、肺虚咳嗽、尿淋尿血、母畜白带等症。山东牧畜医站研制的定喘汤,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治愈率达95%。
银杏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将1kg叶加水20kg,煮沸30分钟,然后泡2-3天,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
目前,用银杏叶提取物配制的护肤、护发等方面的产品达50余种。此外,利用银杏叶研制的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一干果;属于林木一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种子,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及观赏树种,对我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银杏木材优质,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或“银木”之称。银杏木材质具光泽、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掘钉力小,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银杏木除可制作雕刻匾及木鱼等工艺品,也可制作成立橱、书桌等高级家具。银杏木具共鸣性、导音性和富弹性,是制作乐器的理想材料。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也是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印章及小工艺品的上等木料。在工业生产上,银木最适宜制作X线机滤线板、纺织印染滚、机模及脱胎漆器的木模、胶合板、砧板、木质电话等。
银杏还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银杏夏天一片葱绿,秋天金黄可掬,给人以俊俏雄奇、华贵典雅之感。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行道、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在我国的名山大川、古刹寺庵、无不有高大挺拔的古银杏,它们历尽兴沧桑、遥溯古今,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历代骚人墨客涉足寺院留下了许多诗文辞赋,镌碑以书风景之美妙,文载功德以自傲。无怪乎人们惊叹古银杏与古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
银杏气势雄伟,树干虬曲、葱郁庄重。选取姿势优美的银杏,加工制成盆景,将大自然中银杏的雄姿浓缩在盆盎之中,古特幽雅、野趣横生,清供案头,令人怡情怡目。(cnginkgo.com.cn)
~~~~~~~~~~~~~~~~~~
拉丁名 Ginkgo biloba L.
中文名 银杏
拉丁科名 Ginkgoaceae
中文科名 银杏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浙江(西天目山)
现状稀有种。本种又名白果,为著名的“活化石”。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第四纪冰川降临,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浙江西部山区。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分将被取代。
海拔下限(米) 300
海拔上限(米) 1100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特性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全年雾日可达 248天。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伴生植物主要有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Lindl.)Gord.、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蓝果树Nyssa sinensis Oliv.、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交让木Daphniphylklum macropom Miq.、毛竹Phyllostachys Mazel ex H.de Lehaie 等。银杏寿命长,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保护价值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有重要价值。叶形奇特而古雅,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残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种子作干果。叶、种子还可作药用。
保护措施 浙江省西天目山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状态的银杏应严禁采伐。对海拔1000米陡峭岩壁处一株由茎、干基部再生树干的“五代同堂”古银杏,已垒石加固。全国各地零星的银杏古树,亦应加强保护;许多省区已有栽培。
栽培要点 实生繁殖。种胚有休眠现象。冬季或层积后早春播种。待苗高1米以上即可栽植。作行道树宜选用雄株。亦可用扦插及分蘖法繁殖。为促进提早结实、和培育良种无性系,可用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银杏的利用价值
银杏寿命长,木材结构细致,纹理通直,有光泽,不翘裂变形,可用于木材加工。树干挺拔,叶形奇特,是优良的绿化树种。银杏的种核俗称白果,品味甘美,营养丰富,医、食俱佳,为上等干果,也作药膳或入药,银杏的叶子、种皮和树根均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入中药,也是提取心血管药物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