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绘荷花
橡皮泥牡丹花
切出花瓣形状
拿第一片作出花瓣的褶皱内感
取出第二片花瓣
将花瓣弯曲
取下花瓣
将第一片放在容第二片上面
7-10.重复3-6步
11和12.前面几步的成品
14和15.花瓣的另一种卷法
16.准备一个台子
17.把花放上去,成功了!
橡皮泥荷花
准备好粉色、白色、绿色的橡皮泥三块;
用粉色的橡皮泥做成花瓣的形状,然后组合在一起,这是莲花的主要部分;
使用白色的橡皮泥做成薄片,然后用剪刀剪成花瓣的样子,注意白色的橡皮泥要小一点;
将第三步的橡皮泥黏在荷花的花瓣上即可;
使用绿色的橡皮泥做成圆形的薄片,然后用尺子压出图示的纹路;
2.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画荷花的画名有哪些
《疏荷沙鸟图》、《荷花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荷花鸳鸯图》。
1、《疏荷沙鸟图》
《疏荷沙鸟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
2、《荷花图》
《荷花图》是中国近代画家张大千创作的水墨画,该作品绘画的是荷花,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是为了赠予毛泽东。
3、《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是宋代画家冯大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文物原属于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材质为册、绢、设色,尺寸为23.8 x 25.1厘米。
图的作者冯大有(约十二世纪),是南宋吴门(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号怡斋,画史记载他善于捕捉莲花风、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说是画莲的能手。这件作品赋色典雅,用笔细腻,又能写尽莲塘在风中的景象,是冯大有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丽宜人的杰作。
4、《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
《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是宋代画家佚名创作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无款,签题黄居寀作。居寀为筌子。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鲜艳浓重。
5、《荷花鸳鸯图》
《荷花鸳鸯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在它们上面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
4. 如何画中国画荷花
正面花画法:正面花为五个近似圆形的花瓣构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画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两瓣,一笔勾成一个花瓣,也可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初学时,要画得认真规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马虎潦草,熟练之后,笔墨自如,圈勾自然圆转,生动灵活。五个瓣组成的一朵花,大体上是一个较为规矩的圆形。用淡墨勾圈时,线条可稍粗些,水份较饱和,圈出花朵有滋润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线条要略细而发毛(中锋运笔时略带偏锋)。花朵的大小,最好与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画小,不可因画纸小而缩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时切忌内外皆实,五瓣分离、花瓣过尖过长、无中心等。
花心的处理,不能一朵一朵地个别进行,需在一张画的花朵全部圈点完成后,再统一画花心。梅花花形较小,花心部分可作适当夸张,正面花心,可在五个花瓣中间画一小圆圈,花心须成辐射状,用硬毫中锋剔须,线条要挺劲粗实,“健似虎须”,要长短相间,齐而不乱。切忌剔使用弯曲无力,过于纤细。
点蕊头,最好用秃锋旧笔,中锋垂直点下,圆浑厚实,点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点时要随花须长短,错错落落,才有风致,切忌机械规则。
花心、剔须、点蕊头,无论是勾勒法还是没骨法,皆需用浓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强烈鲜明,富有神彩。
半侧的花:五个花瓣的形态有区别。前面两瓣呈扁圆,后面的两三个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画全。艺宴商城提醒具体着笔时,先画前面两个扁圆瓣,再添加另外的三个瓣,这三个瓣十分机动,富于变化,可表现半侧花的透视程度。花心部分必须随透视变化而变化。即半侧时,花心小圆圈也应该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须只呈半圆辐射。半侧花见其花托,花托呈“丁”点,一般“丁”加二点,但要视花形而定。花托点在瓣与瓣中间。
全侧的花:一般画三瓣即可,中间较大,两侧较小,露出一部分花须、蕊头。因透视角度不同,有些全侧花可不点须蕊。
花蕾:呈圆形,比花朵小,有的紧包未开,画成圆圈即可。初绽的,两三个圆弧交叠便成。先画枝,后画蕾,蕾多生在枝梢。画蕾,用浓墨点托,显其精神。
背面的花:生长在枝干后边,只见花萼,不见花心和须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状,称为花萼,共五片,有红、暗红和绿色之分,在花与枝的联接处,以浓墨点垛而成,点一点或五点。侧面多见两三片萼,用笔随意一些,墨点要稍浓重,不宜太细,也不必拘泥于严格的组织结构,力求总体视觉舒服即可。
可有八个理想的出枝位置。切忌在画四个角上或四边正中出枝。
以上介绍的几种构图方法,只是入门的初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深入生活中,通过观察写生,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创造更多的构图方法。
5. 请问荷花是在泥里就开花还是在泥外开花,如果是泥外开花,那么又何来:出淤泥而不染 这一说法呢
泥外开花啊,出淤泥是说她从淤泥中出来的,生根发芽的,并不是花从淤泥中出来的
6. 荷花为什么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又叫莲花,原产在亚洲南部和澳洲,是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它的根茎埋在泥里,肥大的根茎称为藕,藕上有节,节上有须根扎入泥土深处,而长出的叶片和花茎则挺出水面。每当夏季来临,青翠的荷叶在碧波上摇曳,而万绿丛中的荷花则展现出迷人的风姿。荷花花谢后就结出莲蓬,中有莲子,莲子受硬壳的保护可以在土里埋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不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种子。 荷花天生丽质,出污泥而不染,很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古代就有很多咏唱荷花的诗歌。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宋代诗人杨万里也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更有《爱莲曲》,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荷的生日。古时候这一天为荷花节,人们相约观赏荷花,热闹非凡。而每当江南采收莲子的时候,男女青年,泛着轻舟,唱着歌谣,在荷丛中穿梭往来,描绘出一幅水乡优美的风情画。 荷花又称莲花,不但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古埃及,莲花是朋友、爱人之间互相馈赠的典雅饰物。传说古埃及的智慧之神托特的妻子奉献给丈夫一束莲花,以表示她对丈夫的忠贞和爱情。在印度,莲花象征神圣和贞洁。 寺院中的佛像,都是坐在莲花上的,而佛教最重要的一部经典便是《妙法莲花经》,“佛即莲,莲即佛。”在我国龙门石窟中,有一窟叫莲花洞,洞内除了四面的佛像以外,就是顶部一朵灿然生辉的巨型莲花。
7. 国画荷花的相关技法
一、荷花结构与形状特点
荷花--花中仙子,为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历代画家都喜爱描绘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二、荷花的画法和步骤
1、先画正面的叶子,用大提笔或斗笔饱蘸水墨,侧锋卧笔挥写,笔顺由边缘向中心画。侧面的叶子以稍重之墨色先画出近处翻出的一边,再用淡墨画叶的背面。
2、蘸浓墨在叶脐处画一圆圈,并在叶子的墨色将干未干时勾勒叶脉,在靠近边缘处多加些支脉和小脉分叉。
3、蘸淡墨以较厚实的中锋线勾画花瓣,从瓣尖到瓣根,分左右两笔画出,趁湿在瓣尖以较重的墨色“提醒”一下。
4、用中锋蘸墨色画花和叶的梗,并在梗上点上小刺。中锋蘸浓墨依花心作辐射状画出蕊丝,并点以花药。
三、画荷花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画荷叶一般要求边缘实、中心虚。叶脐附近不可添满,多留空白。叶的边缘是显露笔触的地方,尽可能不加或少加修饰。
2、花朵要放在作品的醒目之处,花瓣的勾勒左右不要对称,可一边多一边少,有松有紧。因透视的关系,花瓣的宽窄也要有所不同,要有变化多样的姿态。
3、用墨色画花梗和叶梗时,要做到花重、叶重,梗也随之而重;花淡、叶淡,梗也随之而淡。梗的变叉应避免出现垂直线和平行线,相交角度也不要过大,要有长短、粗细、浓淡、枯湿的变化。
4、为体现作品的丰富,可辅之以苇草、菖蒲、水草和苔点之类,以营造点、线、面的变化,但要注意疏密、浓淡、干湿、长短的变化和统一
8. 古人画画的时候都爱画荷花的,究竟有什么原因
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荷花也在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汉以前,我国的荷化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到了魏晋,出现了重瓣荷花。
西汉开始,中国的官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
9. 荷花为什么出泥而不染
虽在淤泥中诞生,却用一生向天空延展。也许哪天天空也污浊了,那它不是毁灭就是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