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木兰花慢悔

木兰花慢悔

发布时间: 2022-07-22 06:34:32

⑴ 古诗:所见的诗句是什么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贺 铸
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曲玉管 柳 永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浣溪沙 晏 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浣溪沙 晏 殊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八声甘州 张 炎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风入松 俞国宝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苏 轼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踏莎行 周紫芝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齐天乐 蝉 王沂孙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杨州慢 姜 夔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临江仙 陈与义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夜合花 吴文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 苏 轼
十里杨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琵琶仙 姜 夔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 莺啼序 春晚感怀 吴文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苏 轼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霓裳中序第一 姜 夔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 晏 殊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满庭芳 周邦彦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独自追寻。 满庭芳 促织儿 张 鎡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垂帘碍。 薄幸 贺 铸
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 三殊媚 史达祖
又争知、吟骨萦消,渐把旧衫重剪。 瑞鹤仙 吴文英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江红 岳 飞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声声慢 李清照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贺新郎 叶梦得
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 高阳台 吴文英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西河 金陵怀古 周邦彦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满庭芳 秦 观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苏幕遮 范仲淹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琵琶仙 姜 夔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 辛弃疾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新郎 赋琵琶 辛弃疾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媚妩 新月 王沂孙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 苏 试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柱枝香 王安石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摸鱼儿 辛弃疾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少年游 柳 永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 苏 轼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踏莎行 晏 殊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高阳台 吴文英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贺新郎 辛弃疾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风流子 周邦彦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石州慢 张元干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木兰花 晏 殊
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 月下笛 张 炎
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 长亭怨慢 王沂孙
天淡银河垂地。 御街行 范仲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晏 殊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定风波 柳 永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晏 殊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 秦 观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木兰花 晏 殊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木兰花慢 辛弃疾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 尉迟杯 周邦彦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长亭怨慢 姜 夔
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 张 先
不如桃杏,犹解嫁区风。 一众花 张 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 辛弃疾
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箫娘,书一纸? 夜游宫 周邦彦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望湘人 贺 铸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媚妩 新月 王沂孙
历历数,西州更点。 天门谣 贺 铸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定风波 柳 永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 李之仪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永遇乐 李清照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木兰花 晏 殊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暗香 姜 夔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少年游 柳 永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木兰花慢 辛弃疾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语,别情无极。 六丑 周邦彦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兰陵王 周邦彦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 苏 轼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 宝鼎现 刘辰翁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鹧鸪天 晏几道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浪淘沙 欧阳修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点降唇 姜 夔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飞 毛 滂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柳 永
今霄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 晏几道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南乡子 潘 牥
月洗高梧,露传幽香,宝钗楼外秋深。 满庭芳 促织儿 张 鎡
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宝鼎现 刘辰翁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满庭芳 周邦彦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 南浦 鲁逸仲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 贺新郎 辛弃疾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柱枝香 王安石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澡兰香 淮安重午 吴文英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木兰花 宋 祁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千秋岁 张 先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 晏 殊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 琵琶仙 姜 夔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庆宫春 姜 夔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 长亭怨慢 王沂孙
水满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八声甘州 吴文英
水殿风来暗香满。 洞仙歌 苏 轼
玉人和月摘梅花。 浣溪沙 贺 铸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玉京秋 周 密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菩萨恋 陈 克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念奴娇 张孝祥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解连环 孤雁 张 炎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水龙吟 陈 亮
可怜千点吴霜,寒消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祝英台近 吴文英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湘春夜月 黄孝迈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 三殊媚 史达祖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水龙吟 辛弃疾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沙行 欧阳修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高阳台 张 炎
东风似旧,向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摸鱼儿 刘辰翁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满庭芳 秦 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是如雨。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来南归。 高阳台 周 密
东风寒似夜来些。 浣溪沙 贺 铸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木兰花 宋 祁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 李清照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 六州歌头 韩元吉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暗香 姜 夔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小童山 章良能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祝英台近 吴文英
目断四天垂。 少年游 柳 永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 李之仪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瑞鹤仙 周邦彦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齐天乐 蝉 王沂孙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声声慢 李清照
白发书声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贺新郎 九日 刘克庄
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感皇恩 贺 铸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解连环 孤雁 张 炎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望湘人 贺 铸
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贺新郎
赋琵琶 辛弃疾
记吉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绮罗香 咏春雨 史达祖
记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霜叶飞 重九 吴文英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八声甘州 柳 永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木兰花慢 辛弃疾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夜合花 吴文英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 六州歌头 韩元吉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菩萨蛮 辛弃疾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知砧杵? 齐天乐 姜 夔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 黄庭坚
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八声甘州 张 炎
而今乐事他年泪。 渔家傲 朱 服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女冠子 蒋 捷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 柳 永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杨州慢 姜 夔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双双燕 咏燕 史达祖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 李之仪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 永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贺新郎 蒋 捷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高阳台 西湖春感 张 炎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 晏 殊
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 霜叶飞 吴文英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定风波慢 柳 永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苏 轼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御街行 范仲淹
年年,如秋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满庭芳 周邦彦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木兰花 刘客庄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 辛弃疾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高阳台 吴文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一丛花 张 先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 秦 观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贺新郎 吴文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蝶恋花 柳 永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浣溪沙 秦 观
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祝英台近 吴文英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定风波 柳 永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水龙吟 苏 轼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论浪水。 贺新郎 吴文英
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辛弃疾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满庭芳 秦 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柳 永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蝶恋花 晏几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柳 永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安公子 袁去华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 秋霁 史达祖
江晚正愁余,山深间鹧鸪 菩萨蛮 辛弃疾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木兰花 晏 殊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 岳 飞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声声慢 李清照
冰丝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 花犯
水仙花 周 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临江仙 晁冲之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庆宫春 姜 夔
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 尉迟杯 周邦彦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檐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 李清照
红妆春骑,踏月呼影,千旗穿市。 宝鼎现 刘辰翁
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 宋 祁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鹧鸪天 辛弃疾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蝶恋花 晏几道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清平乐 晏 殊
红楼归晚,看足柳暗花螟。 双双燕 咏燕 史达祖
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浪淘沙慢 周邦彦
卸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汉宫春 辛弃疾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青玉案 黄公绍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夜飞鹊 情别 周邦彦
芦叶满洒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唐多令 刘 过
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瑶华 周 密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好事近 韩元吉
杏花疏影里,吹笛别天明。 临江仙 陈与义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柳 永
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高阳台 王沂孙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摸鱼儿 辛弃疾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满庭芳 秦 观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瑞鹤仙 袁去华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八声甘州 张 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浪淘沙 欧阳修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诉衷情 欧阳修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月下笛 张 炎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八声甘州 吴文英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水龙吟 辛弃疾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闾门屋数间。 鹧鸪天 吴文英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木兰花 戏林推 刘克庄
别后不知君远近。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踏莎行 姜 夔
针线闲拈拌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 柳 永
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兰陵王 刘辰翁
乱点桃溪,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 六丑 周邦彦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 李之仪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 苏 轼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
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齐天乐 吴文英
但屈指、西风得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 苏 轼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花犯 周邦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水调歌头 苏 轼
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 兰陵王 刘辰翁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 宝鼎面 刘辰翁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双双燕 咏燕 史达祖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念奴娇 张孝祥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过秦楼 周邦彦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 陈与义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 辛弃疾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 周邦彦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一丛花 张 先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女冠子 元夕 蒋 捷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木兰花慢 辛弃疾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虞美人 晏几道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摸鱼儿 辛弃疾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月下笛 张 炎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江城子 苏 轼
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浪淘沙慢 周邦彦
卸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汉宫春 辛弃疾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青玉案 黄公绍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夜飞鹊 情别 周邦彦
芦叶满洒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唐多令 刘 过
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瑶华 周 密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好事近 韩元吉
杏花疏影里,吹笛别天明。 临江仙 陈与义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柳 永
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高阳台 王沂孙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摸鱼儿 辛弃疾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满庭芳 秦 观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惟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瑞鹤仙 袁去华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八声甘州 张 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浪淘沙 欧阳修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诉衷情 欧阳修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月下笛 张 炎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八声甘州 吴文英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水龙吟 辛弃疾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闾门屋数间。 鹧鸪天 吴文英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木兰花 戏林推 刘克庄
别后不知君远近。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踏莎行 姜 夔
针线闲拈拌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 柳 永
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兰陵王 刘辰翁
乱点桃溪,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 六丑 周邦彦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 李之仪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 苏 轼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
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齐天乐 吴文英
但屈指、西风得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 苏 轼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花犯 周邦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水调歌头 苏 轼
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 兰陵王 刘辰翁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 宝鼎面 刘辰翁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双双燕 咏燕 史达祖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念奴娇 张孝祥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过秦楼 周邦彦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 陈与义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 辛弃疾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 周邦彦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一丛花 张 先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女冠子 元夕 蒋 捷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木兰花慢 辛弃疾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虞美人 晏几道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摸鱼儿 辛弃疾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月下笛 张 炎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江城子 苏 轼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去。谁最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 兰陵王 刘辰翁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清平乐 黄庭坚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摸鱼儿 辛弃疾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水龙吟 苏 轼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三姝媚 吴文英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曳曳,东风无力。欲避还休。 眼儿媚 范成大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蝶恋花 柳 永
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眉妩 新月 王沂孙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高阳台 吴文英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临江仙 晁冲之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兰陵王 张元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 苏 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唐多令 刘 过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望海潮 秦 观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 御街行 范仲淹
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竹马子 柳 永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绮罗香 咏春雨 史达祖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祝英台近 辛弃疾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化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八声甘州 柳 永
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拜星月慢 周邦彦
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兰陵王 刘辰翁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木兰花慢 辛弃疾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眉妩 新月 王沂孙
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宝鼎现 刘辰翁
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瑞鹤仙 陆 淞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 范成大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安公子 袁去华
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者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喜迁莺晓行 刘一止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蝶恋花 欧阳修
恨无人与说,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瑞鹤仙 陆 淞
闾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念奴娇 辛弃疾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虞美人 叶梦得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琐窗寒 周邦彦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 兰陵王 刘辰翁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六州歌头 韩元吉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念奴娇 张孝祥
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勺。 兰陵王 张元干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满江红 岳 飞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念奴娇 张孝祥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御街行 范仲淹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六丑 周邦彦
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月下笛 张 炎
莫唱江南古调,怨仰难招,楚江沉魄。 澡兰香 吴文英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 飞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虞美人 叶梦得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蝶恋花 周邦彦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卜算子 苏 轼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 拜星月慢 周邦彦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 虞美人 叶梦得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念奴娇 姜 夔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齐天乐 蝉 王沂孙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踏莎行 欧阳修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长亭怨慢 姜 夔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玉京秋 周 密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范仲淹
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如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庆宫春 姜 夔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花犯 周邦彦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玉蝴蝶 柳 永
被惜馀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 望湘人 贺 铸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卜算子 苏 轼
谁知道、断烟禁夜,城似愁风雨。 永遇乐 刘辰翁
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贺新郎 辛弃疾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不?旧江山、浑是新愁。 唐多令 刘 过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蝶恋花 晏几道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阮郎归 晏几道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鹧鸪天 周紫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高阳台 张 炎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念奴娇 辛弃疾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点降唇 姜 夔
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 剑器近 袁去华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湘春夜月 黄孝迈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石州慢 贺 铸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阮郎归 晏几道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忆王孙 李童元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木兰花 钱惟演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摸鱼儿 辛弃疾
唯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南乡子 潘 牥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清平乐 晏 殊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思远人 晏几道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木兰花 欧阳修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八声甘州 柳 永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祝英台近 辛弃疾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瑞龙吟 周邦彦
淮山春晚,问谁积、芳心高洁? 瑶华 周 密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踏莎行 姜 夔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 水龙吟 陈 亮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木兰花 钱惟演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木兰花 晏 殊

从别人那里复制的。。。

⑵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宋代 戴复古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间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词写春日重访旧地、追怀情人的哀伤情怀。莺啼燕语,难通情思.起笔哀艳。承以“闲愁”,接续紧凑。“重来”两句,点明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记得”追忆十年前往事。下语精美。“念”字提领,追怀十年前分别情事,“灯下裁缝”写出伊人的缠绵深情。“相思”以下,思绪回到眼前,追悔无奈。末以伫望远天凝视飞鸿收结,思绪浩缈,哀感绵绵无尽。

表达了词人怀旧、悼亡的悲苦,对往日幸福生活的回首,更反衬当下的哀恸之情。


PS:这人是个渣。戴复古早年曾流落江右武宁,当地有一位富家老翁,十分喜爱戴复古的诗词,因慕其才华,遂将女儿许配给他。过了二三年,戴复古忽然提出要走了。他的妻子问他为何要走。戴复古被逼问不过,只得以实相告,说家中已有妻室,要回家乡探家。妻子听后,又告知其父,其父大怒,欲找戴复古责问,被她委婉劝阻。戴复古临行之际,她还拿出所有金银首饰及积蓄送给他,以资旅途之用。临行,她还做了一首词《祝英台近》相赠,戴复古走后,她即投水而死。

⑶ 木兰花慢 辛弃疾 全诗和翻译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读者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4]

⑷ 辛弃疾 木兰花慢按 全文翻译

木兰花慢

可惜呀今晚的月亮,是否去了那遥远的地方?是否另外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见月亮从东方升起?是不是苍天之外,还有天地空阔无边,只一阵风就把月亮送到那儿去了?月亮没有根谁能栓住它?嫦娥久寡不嫁,谁把她留住了?
据说月亮可以经过海底远走他乡,只是无从问起,所以让人恍惚让人发愁。而更令人担心的是,那驰骋万里的长鲸,横冲直撞,会不会撞坏了月中的宫殿呢?月亮里的蛤蟆本来就能游水,要问的是为什么不识水性的玉兔怎么能自由地沉浮与水呢?如果说都平安无事,为什么圆月又渐渐变成了月牙儿?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一
作“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
女亘(一作“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属慢调变格,不同的文本词语与句读稍
有差异,这里序依《全宋词》,正文依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
根据作者自序可知,他是有意仿效屈原的《天问》体式填词。《天
问》是楚辞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在我国哲学史和科学史上
也占有重要地位。天,应指一切事物的本源。天问,就是探求事物的原
始意义。诗人在篇中提出170多个关于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应
用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说:“怀疑自
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对屈原这
种怀疑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仿《天问》句式,
采用诘问语气,也对自然现象和神话故事有所怀疑,只不过限于篇幅,
不能象《天问》那样大问特问,然而,词作对自然科学的启示,并不逊
色于《天问》。
词作紧紧围绕“送月”这一主题设问,在观察中由浅入深,洋溢着
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首句“向何处,去悠悠?”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谁都可能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第二句“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
光景东头?”就显出思考和想象的魅力来了,词人此番是既提出问题又
解决问题,尽管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设想到底对不对,但在今天我们看
来,应该给他打满分,因为的的确确,当我们看到月亮落下去时,西方
的人正看到月轮东升。“汗漫”,谓不可知的事物。“空汗漫”与“飞
镜无根”联系起来看,辛氏似乎意识到月亮是运行在空旷缈缥之中,于
是发出“谁系”的疑问。上阕末句“女亘娥不嫁谁留?”引出神话故事
,使人联想到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上阕是对天空中月亮运行轨迹的悬想和发问,下阕则是对月亮从海
底升起的传统说法表示质疑。辛氏显然不满于前人的说法,并试图推翻
它。“无由”,没有来由,没有根据。“谓经海底问无由”,意即:说
是月亮从海底升起,却问不出个所以然。接下去,词人采用“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的手法以破前人之说。不是说月亮中有“玉殿琼楼”吗?要
是在海底,大概会被鲸鱼撞坏。月亮中不是有蟾蜍(即“虾蟆”)和玉
兔吗?要是蟾蜍,倒还不怕水,兔子怎能游泳?最后,词人进一步发问
,涉及月亮盈亏的自然现象。

⑸ 中秋节分古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 苏轼[朝代] 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作者] 张九龄[朝代] 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 皮日休[朝代] 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中秋月
[作者] 晏殊[朝代] 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 王建[朝代] 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作者] 苏轼[朝代] 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阳关曲·中秋月
[作者] 苏轼[朝代] 宋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网络汉语APPAI让学习更简单立即下载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作者] 杜甫[朝代] 唐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作者] 辛弃疾[朝代] 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作者] 晁补之[朝代] 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作者] 辛弃疾[朝代] 宋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
一剪梅·中秋元月
[作者] 辛弃疾[朝代] 宋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
念奴娇·中秋
[作者] 苏轼[朝代] 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
水调歌头·中秋
[作者] 米芾[朝代] 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
秋宵月下有怀
[作者] 孟浩然[朝代] 唐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
念奴娇·中秋对月
[作者] 文征明[朝代] 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作者] 苏辙[朝代] 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

⑹ 谁能告诉我几个关于中秋节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苏轼《念奴娇·中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晏殊《中秋月》
中秋谁与共孤光。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⑺ 减字花木兰的解释

花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末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只要给女子一个机会,就会做得比男生好!

⑻ 文言文 离别思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潜别离】白居易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宋)张先《千秋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朱淑真《生查子》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柳永《雨霖铃》

⑼ [急。]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一
作“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
女亘(一作“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属慢调变格,不同的文本词语与句读稍
有差异,这里序依《全宋词》,正文依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
根据作者自序可知,他是有意仿效屈原的《天问》体式填词。《天
问》是楚辞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在我国哲学史和科学史上
也占有重要地位。天,应指一切事物的本源。天问,就是探求事物的原
始意义。诗人在篇中提出170多个关于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应
用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说:“怀疑自
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对屈原这
种怀疑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仿《天问》句式,
采用诘问语气,也对自然现象和神话故事有所怀疑,只不过限于篇幅,
不能象《天问》那样大问特问,然而,词作对自然科学的启示,并不逊
色于《天问》。
词作紧紧围绕“送月”这一主题设问,在观察中由浅入深,洋溢着
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首句“向何处,去悠悠?”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谁都可能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第二句“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
光景东头?”就显出思考和想象的魅力来了,词人此番是既提出问题又
解决问题,尽管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设想到底对不对,但在今天我们看
来,应该给他打满分,因为的的确确,当我们看到月亮落下去时,西方
的人正看到月轮东升。“汗漫”,谓不可知的事物。“空汗漫”与“飞
镜无根”联系起来看,辛氏似乎意识到月亮是运行在空旷缈缥之中,于
是发出“谁系”的疑问。上阕末句“女亘娥不嫁谁留?”引出神话故事
,使人联想到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上阕是对天空中月亮运行轨迹的悬想和发问,下阕则是对月亮从海
底升起的传统说法表示质疑。辛氏显然不满于前人的说法,并试图推翻
它。“无由”,没有来由,没有根据。“谓经海底问无由”,意即:说
是月亮从海底升起,却问不出个所以然。接下去,词人采用“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的手法以破前人之说。不是说月亮中有“玉殿琼楼”吗?要
是在海底,大概会被鲸鱼撞坏。月亮中不是有蟾蜍(即“虾蟆”)和玉
兔吗?要是蟾蜍,倒还不怕水,兔子怎能游泳?最后,词人进一步发问
,涉及月亮盈亏的自然现象。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依旧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楚,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800多年来,脍炙人口,一直成为人们咏颂的佳篇,尤其对于汉中人来说,作者就汉中故事所抒发的情怀,更有一番亲切深沉的感受。

这是一首表达朋友离别的赠诗,但看不出常见的那种悲伤的离愁,看到的只是对千多年前往事的追忆,看到的是抗金情怀的交流。其所以作者能独辟蹊径,用这种方式赠别,就是因为赠诗者和受赠者,都是当时力主抗金的人物,志同道合,自然心境一致。

辛弃疾,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最杰出的爱国诗人,当时任潭州知州兼湖南路安抚使,已经接到朝廷任他为隆兴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尚未上任。张仲固,名坚,镇江人,原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调任兴元知府兼利州东路安抚使,而主管一路的军政长官即可称帅。当时的兴元府,就是今汉中,同时也是利州东路的治所,为南宋西北的边防重镇。所以,辛弃疾对好朋友去抗金边防重镇,寄予了很大希望。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在席间作的。

词的上阕,首开第一句“汉中开汉业”,诗人首先想到的是朋友张仲固即将赴任的地方是汉业所兴之地,特在此点明汉中的历史地位,即汉中在汉家历程上的重要性。此句在当时异族入侵的背景下,更包含着深一层的含义:由汉中开创的汉家基业,将要被异族颠覆,作为汉人,当像张良等人一样,奋起保住汉家基业。“问此地,是耶非?”这一设问句,作为大文豪的作者,并不是不清楚,甚或怀疑,而是加重语言氛围,即“难道不是”之意。“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写汉王刘邦从汉中挥师东进,出定三秦,打败项羽,一统华夏,建立汉业。“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依旧泪沾衣。”汉王其所以能夺得天下,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刘邦破格任用韩信为大将军。这样的任贤用能佳话,今天是看不见了(对主战派人士弃而不用),只是山川依旧,而在胡人的铁蹄下人们只有泪湿衣裳。当时南宋朝廷任用主和派,诗人引用初唐诗人李峤《汾阴行》一诗“但山川依旧泪沾衣”原句,感慨自己的抗金主张不被采用。“落日胡尘未断”,金军侵略者的蹄践踏扬起的尘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而南宋朝廷的战马只在萧瑟的秋风中因无所战事养得膘肥体壮。

下阕是诗人表达对朋友离去的劝勉和情感。“一编书是帝王师”,借张良以《太公兵法》成为刘邦的谋士定鼎天下的典故,劝勉张仲固主兵汉中,当像张良一样,建功立业。“小试去征西。”是说张仲固到西北前线,只是小试身手。出于对朋友能力的信任,觉得他到兴元主持征西军政,并不是大不了事。“更草草离楚,匆匆去路,愁满旌旗。”但急急忙忙离开楚地,到西北前线,能不能旗开得胜,却是值得人忧愁的。因为朝廷并不积极主张抗金,收复失地。这里表达了诗人既相信和希望朋友抗金获胜,又担心朝廷不支持而难获成功。“回首处,君思我,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木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汉中时,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南昌任上,那已经是秋雁初飞之时了。“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筵席之后,各赴前路,要想再次相见就更难了,作者借用唐代诗人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幻想朋友的车子生出四个角,不要走得快了,好朋友当在一起好好多聚一些时辰。不然,自此分别后,身体会因思念而消瘦,身上衣服的带子也就显得宽松了。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送别为主线,把咏史、感今和惜别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兴元”这一名地来大作文章,明褒暗贬、旁敲侧击,可谓一箭四雕,肯定刘邦,正是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无所作为;赞美萧何追韩信,在于揭露南宋王朝用人不当;写张良,又巧妙地联系张仲固,寄托作者收复失地的愿望;赠别朋友,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朋友的厚望。

热点内容
细叶子的兰花种类图片 发布:2025-08-26 22:16:32 浏览:205
花卉之乡 发布:2025-08-26 21:53:59 浏览:14
别名荷花 发布:2025-08-26 21:52:29 浏览:49
花艺培训班l 发布:2025-08-26 21:45:05 浏览:611
喜寒盆栽 发布:2025-08-26 21:44:08 浏览:895
玫瑰词语 发布:2025-08-26 21:43:01 浏览:481
兰花齐全 发布:2025-08-26 21:37:26 浏览:284
盆景盆渗水 发布:2025-08-26 21:36:23 浏览:425
送我一枝玫瑰花琵琶曲 发布:2025-08-26 21:36:22 浏览:459
插花员考核 发布:2025-08-26 21:35:18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