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牌
① 木兰花的解释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② 词牌名有哪些
词牌名
1. 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八声甘州 词牌名。
3. 拜星月慢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5.. 采莲令 词牌名。
6..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 苍梧谣 词牌名。
8.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9. 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12. 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13. 点绛唇 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
14. 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另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
15.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16. 东风第一枝 词牌名。又名《琼林第一枝》,此调最早见于史达祖。
洞仙歌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称《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8. 风流子 词牌名。
19.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20. 凤萧吟 《词谱》误将这首词的标题“芳草”,当作词牌。
21. 隔浦莲 词牌名。
22. 关河令 词牌名。
23. 桂枝香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24. 过秦楼 词牌名。又名《选官子》、《选冠子》。
25. 汉宫春 词牌名。
26. 好事近 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
27. 贺新郎 词牌名。
28. 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30.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帘》。
33. 江南春 此词牌不曾有别人填写过。可能是作者从南朝梁柳恽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择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词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37.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38. 留春令 词牌名。
39. 柳梢青 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41. 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42.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43. 绿头鸭 词牌名。
44. 罗敷歌 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45. 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46. 满江红 词牌名。
47. 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48. 眉妩 词牌名,又名《百宣娇》。
49. 梅花引 词牌名。
50. 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51. 木兰花令 词牌名。
52. 木兰花慢 又名《木兰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时变为词调,并演化成慢调。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最初始由唐代温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词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词借旧曲名另制新调。
56. 南乡子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58. 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9. 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60. 菩萨蛮令 词牌名。
61. 菩萨满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62. 戚氏 词牌名。柳永自创的新调。
绮罗香 词牌名。始见于史达祖。
63. 千秋岁 又名《千秋节》,出自秦观的《淮海词》。
64. 千秋岁引 词牌名。
65. 青门引 词牌名。
66. 青门饮 词牌名,又名《青门引》。
67. 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68. 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69. 清平月 词牌名。
70. 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71. 人月圆 词牌名。
72. 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鹤仙 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75. 瑞龙吟 词牌名。
76. 三姝媚 词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78. 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79. 生查子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风雨》、《梅溪渡》等。
80. 声声慢 又名《胜胜慢》、《神光灿》、《人在楼上》、《寒松叹》等。
81. 双双燕 词牌名。
82. 霜天晓角 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83. 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85. 思远人 词牌名。
86. 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87. 苏武令 词牌名。又名《过秦楼》、《苏武慢》。
88. 诉衷情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89. 琐寒窗 词牌名。又名《锁窗寒》。
90. 踏莎行 词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词牌名。柳永所创。柳永与孙何人布衣之交,后孙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见不得,创作了新调《望海潮》一词,请歌女楚楚在孙何面前唱,才得以进见。
93. 望江南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
94. 西河 词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虚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96. 惜分飞 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97. 惜奴娇 《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98. 谢池春 词牌名。
99. 行路难 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词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词牌名。
102. 夜行船 词牌名。
103. 谒金门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105. 忆秦娥 词牌名。
106. 忆少年 词牌名。
107. 忆仙姿 词牌名。原为五代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原词中有“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后取名《如梦令》。
108. 永遇乐 词牌名,亦名《消息》。
109. 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111. 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112. 玉楼春 又名《木兰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词牌名。
114. 越江吟 原为琴曲名。
115. 澡兰香 词牌名。
116. 昭君怨 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117. 鹧鸪天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118. 祝英台近 词牌名,又名《宝钗分》等。
119. 子夜歌 词牌名。又名《忆秦娥》。
120. 醉垂鞭 词牌名。
121. 醉花阴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
122. 醉落魄 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词牌名。又名《阮郎归》。
③ 请问有没有木兰花牌女包包
没有你去淘宝上去看看吧
④ 木兰花是什么意思
【拼音】:mù lán huā
【解释】: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内句格律与容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例句】:五大奇花者,一曰天仙子,二曰虞美人,三曰念奴娇,四曰孽海花,五曰减字木兰花。
⑤ 如图为本溪木兰花牌巴氏鲜牛奶.若该牛奶净含量为220g.则其密度为______kg/m3,喝掉一半后其密度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
牛奶的体积为v=200mL=2×10-4m3,
牛奶的质量为m=220g=0.22kg
ρ=
m |
V |
0.22kg |
2×10?4m3 |
因为密度是物内质固有容的属性,因此当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1.1×103kg/m3;不变.
⑥ 常用的词牌名都有哪
一、常见词牌名
1、渔家傲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另有六十二字四仄韵一叠韵,六十二字两平韵三叶韵,六十六字五仄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等。
2、苏幕遮
苏幕遮,词牌名,又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
以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无变体。代表作品有梅尧臣《苏幕遮·草》等。
3、御街行
御街行,词牌名,又名“孤雁儿”。
以柳永《御街行·圣寿》为正体, 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七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双调七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等。
4、菩萨蛮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极多。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
5、浣溪沙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二、阮郎归是词牌名
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等。
以李煜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另有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重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重韵的变体。代表作有苏轼《阮郎归·初夏》等。
⑦ 词牌名有哪些啊急急急。
1: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
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鹤仙 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 词牌名。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32: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35:望江南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进入教坊。
36:惜分飞 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37:惜奴娇 《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38:行路难 词牌名。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 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40:渔家傲 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41: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42: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43:昭君怨 词牌名。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44:鹧鸪天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45:醉落魄 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嗯,就这些啦~~~ 虽然不是特别多,但都是对的就行了。。。
⑧ 曲牌名有哪些
曲牌名有:木兰花、 糖多令、 于飞乐 、青玉案、醉花阴 、喜迁莺、醉乡春、念奴娇、黄莺儿 、踏莎行、南乡子、梅花引。
1、《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翻译: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2、《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
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翻译: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4、《念奴娇·中秋》宋代: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翻译: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5、《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翻译:
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