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荷花
⑴ 关于通辽景色的小短文
迷人的西湖四季 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 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在轻轻地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地摇橹声和远处动听地琴声,那是多么让人陶醉呀!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的画卷也不上的美丽风景画。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留恋往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着人们去采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雪天,银装素裹,河堤边的孩子们在欢快的玩耍,欢笑声,雪飞声,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啊!西湖!你真是一颗明亮、璀璨的明珠呀!
⑵ 莲花湖风景区的景区简介
库伦比拉湾也称月亮湾,位于莲花湖风景区中部,二道河子镇境内。景区内设有宾馆、月亮湾山庄、游艇等旅游设施。自然景观有老道庙峡、库伦比拉湾、森林奇观、普贤牵象、骆驼砬子、武士岩、瑶台十二楼等8处;人文景观(点)有老道庙、东沙古墓、望兰沟、莲花池等7处。
老道庙又称为“河神庙”,原址位于原二道河子镇老道庙村西山坡上。1671年(清康熙十年),有一关姓人氏为纪念自己渔业兴隆,在牡丹江东岸修一座河神庙。1937年(伪满康德四年),宋明春移建河神庙于牡丹江西岸山坡上,并出家做了主持,河神庙便称为“老道庙”。1996年,老道庙被莲花湖淹没。1998年4月,在二道河子镇新址西南侧月亮湾景区重建庙宇。新庙位于二道河子镇(新)三站村西4.5公里处,占地面积1 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新庙宇设前后两个殿堂,另设两栋平房和1个管理处。1999年开光,入住道人两人。开光后,信男善女和游人络绎不绝,香火兴旺,成为莲花湖风景区的一个亮点。 景区位于莲花湖风景区北部,三道河子镇境内。锅盔湾水面50平方公里。湖湾北部建有鹰嘴峰度假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 000平方米。自然景观(点)有:大锅盔山、锅盔湾、五大夫石、布达拉宫峰、边安岛、四站岛、迎客岛、鹰嘴峰、河口岛、鹭岛等11处。设游艇、汽船、码头等服务设施。
鹰嘴砬子又名“鹰嘴峰”,位于原三道河子镇河口村(莲花湖蓄水时该村已被淹没)北1公里处,今三道河子镇西的莲花湖中,海拔288米。原名“一石二斗米砬子”(“砬子”为满语,意为有巨石的山),因巨石穿空壮如鹰嘴,故称“鹰嘴砬子”。湖面形成后,原与陆地相连的山峰变成了湖心岛,即“鹰嘴峰岛”。山峰正面林木葱绿、山花烂漫,水映山形,平添了鹰嘴峰的几分秀气。峰顶景观有望湖石、仙人桥、一线天、狐仙洞、百年松等。站在山巅向背面望去,则是光秃的悬崖。
鹭岛保护区位于海林市三道河子镇边安村附近的莲花湖湖心岛。有新、旧鹭岛之分,1987年被列入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旧岛位于三道河子镇边安村西0.5公里处的原牡丹江中,面积5万平方米。岛上草木茂盛,野生植物500余种,有榆树1 700多株,岛上苍鹭400~500只,最多时上千只,每年4月初苍鹭从南方成群结队迁来,10月飞回南方。该岛于1996年莲花水电站蓄水时被淹没。苍鹭就在距边安村更近的新形成的莲花湖中两个小岛(即新岛)榆树上筑巢安家落户。新岛面积8万平方米,岛上有榆树700多株,苍鹭200余只。 “北国小九寨”风景区,是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位于莲花湖风景区中部的湖西侧,距牡丹江市95公里。景区总面积3 108公顷,于2002年5月开发建设,2003年5月开始接待游客。景区内有数十座秀丽的石峰,奇松怪石遍布景区,两条高山河流——金溪谷和银溪谷终年流水不息。水流顺着呈台阶形的河谷奔腾而下,形成九叠。其中,最高的“金溪谷”瀑布落差15米以上。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震耳欲聋。四周崖壁上长满了繁茂青翠的树木,瀑布穿林下泻,形成了东北地区罕见的森林瀑布。冬季,九叠泉形成冰川瀑布,簇簇冰柱,银光闪烁,使人仿佛到了仙境。景区周边还有神仙洞、红松母树林等景点。
此外,莲花湖风景区北部还有荒沟电站、滚兔岭、莲花湖坝址、狐仙洞、望天岭等景点。
⑶ 通辽有啥好玩的景点
有清代奈曼王府,古榆园,鲜光民俗村,阿古拉草原,西拉木伦公园,大乐林寺,扎鲁特山地草原,库伦沙漠,库伦兴源寺,福缘寺,开鲁白塔,莫力庙,辉特淖尔原始草原,马拉嘎山冰川遗迹,格日朝鲁草原,僧格林沁博物馆,努古斯台草原,努古斯台马文化景区,嘎达苏大牧场,乌力吉木仁山杏景观廊道。
⑷ 哪些花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捕蝇草 猪笼草
⑸ 库伦旗附近塔敏查干沙漠旅游景区路上,有一个景色优美的水湖,当地叫做“叨勒渡”,怎么写呢地图位置
写出就是“道老都”,在库伦西边,路边有指示牌,以前是很漂亮的荷花湖景,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⑹ 除了克莱因蓝,还有哪些颜色很高级
导读
克莱因蓝,一种RGB比值为0:47:167的纯粹之蓝。蓝色本身象征着天空和海洋,象征着没有界限,但因为克莱因蓝过于纯净,导致很难有颜色可以与其进行搭配,所以它的冲击力格外强烈。被誉为理想之蓝、绝对之蓝。
色彩科普小知识Tips
设定颜色值的最通常的方式有两种,加色模式代码(RGB)和十六进制颜色码(HEX),两种颜色代码都是通过表现,三基色红、绿、蓝的强度来表示一个颜色,并通过代码可以相互转换。
在RGB模式中,每一种颜色强度最低为0,最高为255,对应着在HEX模式中,255对应于十六进制就是FF,并把三个数值依次并列起来 ,以#开头。
C(青)M(洋/品红)Y(黄)K(黑),CMYK也称作印刷色彩模式。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是RGB模式呈现的,而印刷品上的图像,是CMYK模式表现的。
对于设计师来说,“配色”是创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一张图像的配色决定了它能否给观看者带来视觉冲击,但颜色本身没有高低之分,“高级感”是组合的结果,在于我们自身的配色技巧和把握整体的调子。
⑺ 沈阳“小河沿”:到底读“啥
沈阳有一个地方叫:小河沿。最近听到一个外地人和本地人呛呛,说到底应该读“小河言”还是“小河燕儿”呢?前人有诗云:万泉河畔引清流,白舫蓝舆作冶游。六月莲花三月柳,醉人风月似杭州!可以说,自古以来,沈阳小河沿地区,都是风月如画,美景醉人的地方,是沈阳景色最优的地区,没有之一。“小河沿”到底是哪块儿?名字怎么来的?
大家都说小河沿小河沿的,你知道小河沿到底在哪儿吗?其实小河沿地区,沈阳人认为,就是现在从滂江桥往西,经过463医院、省肿瘤医院、万泉公园河边,一直到万柳塘公园,这部分河堤,准确地说,是南运河的北岸。
为什么叫这个地区小河沿呢?这还应该从盛京八景之一的“万泉垂钓”说起。近代诗人钱公来有首《万泉垂钓》诗:“小河沿上柳如茵,画舫竹歌历历春。借问柳阴垂钓客,青衣行酒又何人。”它将小河沿描绘的如诗如画。昔日小河沿为踏青、避暑、垂钓、赏雪之佳处,沈阳从前的八景中如“万泉垂钓”、“万泉莲舟”、“星阁晴霞”等景观,都在万泉河畔的小河沿。
应该说,“小河沿”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就是从这首诗开始的。小河沿地区,当时是沈阳最早的公园,沈阳东郊的避暑胜地。
读“小河燕儿”才是正根儿!
小河沿,是一个地名。但如果读成“小河言”,这个“沿”就成了介词,意为“沿着什么什么”,但小河沿并不是这个意思。“沿”如果读成“燕儿”,应该解释为“东西的边缘”。小河沿,就是指河的堤岸,所以,正解应该读成“小河燕儿”。读成“小河言”的应该都是不懂沈阳的外地人。
有人会说,你沈阳人不也应该说普通话吗?对,我们说普通话。但不代表我们就消灭我们祖辈流传下来的特色。把小河沿读成“小河言”,就好像有人把北京前门大栅栏(da
shi lan er )读成(da zha lan )一样,特别没情趣和情怀,让人觉得生硬而无趣。小河沿,也是一样。
当时的河岸,其实并不是指南运河,南运河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人工修建的。当时的河应该是“万泉河”。据《沈阳县志》记载:“在邑城抚近关(大东边门)之东,源出观音阁之涌泉,西流入东水栅栏至魁星楼,过虹桥而南注入南水栅栏,与二道河会,俗呼小河沿,即小沈水也,清波一泓,珠泉万孔,而四时不涸又名万泉河。河之上水草丛生,荷花茂盛,为夏日游人避暑之地。”
清末“辽东三才子”之一的刘春曾吟诗赞云:“万泉河畔引清流,白舫蓝舆作冶游。六月莲花三月柳,醉人风月似杭州。”另还有诗人赞:“泉流不择地,掘地皆清泉。偶为河上洲,泉脉来涓涓。”描绘了当时园内满地均为泉眼,可见万泉河名之由来。
其实,这条河流经南部城区,一直到罗士圈注入浑河。而当时流经现在的文化路一段时,被人称之为“五里河”,即“盛京城南五里有河”的意思。这个在扑教授写的“五里河名字的由来”一文里,我们曾经说过,没看到的亲可以往前翻历史消息。
小河沿周边地区地名,全与水有关
小河沿地区,到现在也是一个大家休闲的公园去所。曾经有几个大家熟知的名字,一个是万泉公园,这个名字,大家现在也在用。还有一个是“沈阳动物园”,之前小旮写过当年”沈阳动物园“的回忆一文时,也曾经无限向往之,这里记载了太多我们这代人的童年。
小河沿往东一点,叫滂江街。这个需要正名一下,现在连地铁里读的“滂(pang一声)江街”,这个读音是错的。应该正根儿读成“傍”才对。
1924年,张作霖将大东新市区的中心街道命名为长安街(今长安路),并对大东新市区的街路进行了统一规划。并借用当时内外蒙通道上的军事重地——“滂江”(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东南)为之命名,同时翻修为石子路。滂江街成为沈阳市少有的自命名起,历近百年,至今从未更改名称的街路。
被张作霖所借为街名的滂江,又称明安,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在旗政府所在地赛汉塔拉镇东南约25公里处。清康熙年间,为便于内地与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贸易往来,整修由张家口通往库伦的驿站,专设台站,并派台官专治台站驿务,滂江即重点台站之一。这里边的“滂”就应该读成“傍”,因为这个音是蒙语的读音。现在读成“PANG”是完全错误的。
此外,还有莲花街、万莲街、泉园、万柳塘。这些所有的地名里,比较多的的是泉、莲、塘三字,出现几率极高。那是因为,早在清朝初期,小河沿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湿地,这里是万柳如浪、万莲涌塘的景象。这里的万泉河,就代表着这里,有非常多的泉眼,是沈阳水质最好的地区,风景也非常悠美。“万泉垂钓”被誉为盛京八景之首。
一百多年过去了,小河沿的湿地被分成了万柳塘公园、万泉公园、南运河带状公园等多个公园,而这里的柳树,依然越生越密,只是这里的莲花,较少见到了。
美丽的景色,只剩半幅。唯有小河沿柳树中的小雨燕,被到春雨欲来的时候,在南运河边沿水划过,岸边的绿柳,在暖风中婆娑……
⑻ 阜新特产
阜新特产
大扁杏
1993年从河北引入,现有面积10万亩,有1.7万亩进入结果期,年产杏核12.5万公斤,年产值100万元。主要品种有龙王帽、一窝峰。龙王帽果实长扁圆形,缝合线深而明显,果面黄色,阳面略有红晕、肉薄,纤维多;离核,杏核,杏仁扁平,肥大,正面较圆,平均单果重23.5克,核重4.95克,仁重0.86克,果实7月中旬成熟,发育期90天左右。一窝峰杏核、仁较龙王帽小、厚,正面呈心型。大扁杏食用部分是杏仁、杏肉,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及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医学上的营养滋补品。
大扁杏结果早,定植后3年即可开花、结果,4—5年进入初果期,6年生后进入盛果期,每公顷可产杏仁450kg,产值可达22500元。此外,大扁杏耐干旱、瘠薄土壤,适应性强,可改善生态环境,在阜新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元葱
细河区华东镇位于阜新市东部,全镇耕地8000亩,其中菜田2000亩。蔬菜生产在华东具有悠久历史,是阜新市区蔬菜供应的重要基地。华东镇自60年代从事蔬菜生产,70年代始引进元葱生产,通过多年试种,选出以熊岳元葱为主栽品种。它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经过多年的实践,群众总结出一套育苗栽培,管理的技术,使熊岳元葱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全镇每年种植面积达1500亩,产量450公斤,产值400万元,远俏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元葱已成为华东镇一大支柱产业,已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
元葱是一种易栽培,好管理、耐储存的春夏菜,七月中旬收获,在0—5℃范围内可保存6个月,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矿物质含量较高,具含有特殊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效,味道鲜美,食用方法多种,也可做多样食品的调味料。
红袍杏
红袍杏在阜新县国华乡已有60多年的栽培历史,属地方优良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红黄色,果肉桔黄色,肉质细密,含纤维少,香味浓,品质上等。平均单果重35克,最大的50克,离核,可食率达85%。红袍杏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杏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果实6月20日成熟,8—9成熟时,在常温下可贮运7—9天,完熟后,可贮运5天左右。该果品远销吉林、黑龙江省部分大中城市,1997年曾出口新加坡。国华乡现有红袍杏5000亩,20万株以上。其中结果树面积10万株,总产可达100万公斤。
阜新玛瑙
阜新玛瑙文化积淀深厚,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出土了用玛瑙打制的刮削器,以及玉器、石器等,说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玛瑙和使用玛瑙的人群。阜新玛瑙加工历史悠久,从辽代开始,阜新民间就有采集、挖掘、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玛瑙已成为宫廷贡品。
目前,阜新玛瑙艺术品已形成七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数千种款式,以“巧、俏、绝、怪、新”为典型艺术特色的“雅活”更为突出。巧:为人之灵气,设计构思精巧,雕刻技艺精湛,可谓巧夺天工。俏:为天之造化,充分利用玛瑙天然俏色,纹理图案及质感,所表现的人间万物栩栩如生,逸趣天然。绝:为天人合一,使作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使之成为出神入化的绝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今人拍案叫绝。怪:从作品的创意、设计、造型到技法,勇于超越古人,打破常规,鬼斧神工,使作品充满了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极富艺术想象力,使作品动人心魄。
阜新花生
阜新花生种植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现已实现向规模化和基地化方向发展。从2006年60.2万亩猛增到今年的144.5万亩,种植规模居全省第一位。今年,全市花生产量预计达到28万吨,
阜新花生米质好,宜食用,是南北方餐桌上的必备食品
[编辑本段]阜新美食
蒙族馅饼
蒙族馅饼是阜新地区蒙古族的一种风味面食,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特产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
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蒙族馅饼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汉族有句俗语:“好吃不如饺子”,蒙族有句常话:“好吃不如馅饼”,看来饺子和馅饼是同等上乘佳品。
清沟鱼宴
彰武县境内的大清沟,水清、沟深,藻类繁多,为鱼类的生息、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里的鱼,由于摄食自然食物生长而成,因此,肉质细腻,无异味,并有着天然绿色食品的美誉。大清沟盛产鲤鱼、鲢鱼、鲫鱼、鲶鱼、草鱼、甲鱼等30多种鱼类,目前,最大的鱼达40多公斤。
清沟鱼宴可谓色、香、味、型样样俱全。糖醋鱼酸里带甜,焦汁鱼甜中带咸,干烧的枣红色,红烧的金黄色,溜鱼片乳白色,清沟鱼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鱼鲜味美、口味纯正。食用的鱼均采用现吃现捕现作的方式。二是烹调技术高超。不同的鱼采用不同的做法,用鱼的不同部位,可做出不同口味的佳肴。三是烹调方法花样繁多。有红烧、干炸、糖醋、清炖、清蒸、酸辣、滑溜等20多种。